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春》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3、反复朗读,引导体会课文情景,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播放录音来感染学生,然后在阅读技巧上稍加点拨指导,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朗读课文。

接着在充分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水到渠成。

学习方法:点拨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

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二、自主学习探究(一)展示自学成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堂直接展示。

)【知识链接】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步(3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步(3课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周) 备课人:谷成华学区(校)审核:刘军平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型新授总课时3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1 散步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流利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通过人物活动细节的分析,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4.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2.通过人物活动细节的分析,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引领自学轻松起航——扎实基础1、初读课文:对下面字词进行注音、补充或注释。

嫩()芽分歧()( 拆 )散委qū( )一 shà( )时各得qí( )所因()为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信服:分歧:各得其所:邻桌同桌四人一组,合作探讨完成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探究展示2、整体感知:文章散步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思考清楚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初春、田野、我/母亲/妻子/儿子、散步时发生了分歧。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去田野里散步。

邻桌同桌四人一组,合作探讨完成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引导点拨安静阅读,把握人物和内容细节,体会情感。

你认为“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分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分析出来呢?我:孝顺、成熟稳重、有责任心我的母亲:温和慈爱、善解人意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聪明活泼、懂事邻桌同桌四人一组,合作探讨完成问题,并选代表发言。

训练达标熟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春【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陶醉于春之美。

3、学会分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4、体会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热爱春和赞美春的情感。

【学习重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热爱春和赞美春的情感。

【学法指导】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3、运用设疑解疑的方法把握文章:读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主要信息——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习过程】预习导案一、走进作家作品。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二、用批注法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要求】自由读,正字音。

1、在课文中划出下列字词,然后在课本上给加点字注音。

朗润.酝酿..婉.转嘹.亮黄晕.烘.托抖擞.应和.薄.烟蓑.衣2、解释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

酝酿卖弄烘托抖擞精神花枝招展(二)再读课文【要求】1、有感情地试着朗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本节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预习反馈
简评。
自主学习(我们会完成的很好!)
1、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2、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年级
7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编制人
王老师
课时
三课时
课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本课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准确、传神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情感。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简评。
自主学习(我们会完成的很好!)
朗读过渡段。读后,讨论下面问题。
1.家人将少年鲁迅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那时却是怎么想的?
2.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合作学习(我参与!我快乐!)
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
1.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启蒙的地方,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
4.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1新人教版

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lǎng)润钻.(zuān)出嫩.(nèn)绿眨.(zhǎ)眼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宛.(wǎn)转蓑.(suō)衣稀疏.(shū)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躲藏.(cáng)黄晕.(yùn)他涨.红了脸(zhàng)宝藏(..yūn)..zàng)头晕(应和.(hè)和.平(hé)和.牌(hú)和.药(huò)和.泥(huó)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有感情进行朗读的水平。

2、体会诗中“山”、“海”的象征意义及诗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3、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有感情的朗读水平2、体会诗中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

题目解说:“在山的那边”是一个非常含蓄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诗,看看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

读完后才明白“山”的那边是“海”。

诗中的“山”比喻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挫折,“海”比喻人生理想。

题目简洁而凝练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叶芝文集》。

重点字词:隐秘()铁青一瞬()间凝成:凝结而成。

痴()想:发呆的想诱惑():吸引,招引喧腾():喧闹,沸腾。

喧,声音大而嘈杂。

合作探究:1、学习诗的第一部分2、朗读诗第一小节,回答: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朗读第二小节,回答:(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朗读诗的第一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习诗的第二部分朗读第一二小节,讨论:(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2)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3)怎样理解“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和“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枯干的心灵……”小结:在探寻理想的途中经手的磨难和信念以及理想给“我”的动力。

表明“我”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

6、朗读第三小节,回答:“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情感?小结:诗人以“山”和“海”为喻,形象的写出了自己怎样凭着坚定地信念,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朝着理想的“海”奋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程强调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品味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春【学习目标】1.理解、识记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陶醉于春之美。

3.感受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春和赞美春的情感。

【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1.体会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热爱春和赞美春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其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文体知识:写景散文是指以景物描绘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散文。

写景散文并非是只描绘景物,而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情感,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其写法是: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这样写的作用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2.在《春》这篇文章中,朱自清给我们展示了五幅图画,请分别给这五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并和同学们说一说。

春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春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讨论: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构上是什么顺序?4.小组讨论:给文章的第一段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本课课文《春》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

2.理解并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能正确运用。

3.能读通本课的重点句子,理解其中含义。

4.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理解生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组的用法。

3.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导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四、导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亮出一张描绘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带着学生思考:“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期待?”学生看完图片后进行回答。

教师引导他们谈论春天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通过引导学生关于春天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回忆和讲述春天令人心动的事情。

教师可以举例:“你们在春天的时候见过哪些美丽的花朵?有什么重要的节日是在春天举行的?你们在春天喜欢做些什么活动?”3.教师对学生所描述的春天场景进行总结,谈论春天的大致特点。

如:春天是一个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那时,大地万物复苏,花儿开放,鸟儿歌唱。

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让人感到愉快和舒畅。

2.自主学习1.课文导入:“通过了解春天的美丽和特点以及我们期待的春天,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春》。

”让学生用默读或朗读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阅读训练:“读读看,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整体理解:“诗中的这些内容与我们刚才谈论的春天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4.逐句理解:“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春眠不觉晓。

”中的“春眠”是什么意思?(2)“处处闻啼鸟。

”这句话是怎样描述鸟儿的?(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句话有什么特点?(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感受的?5.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找出与诗中描述的春天相关的词汇和词组,并试着总结出句子间的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

)。

温馨寄语: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被历代文人所赞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那迷人的江南春景。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小组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蓑衣()酝酿()()抖擞()黄晕()发酵()2、文学常识填空:《春》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散文。

3、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__应依次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 (1)抖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潦亮地响着。

4、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二、问题导航,理清结构。

1、文章抓住哪些景物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分别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三、精读探究,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注意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一)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散文文体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及文章结构层次。

3、赏析第一第二两自然段。

【知识链接】1、标题解读“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

以《春》为题,不仅点明了写作对象,而且体现了行文线索,还突出了文章中心(表达了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的散文家。

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3、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多变的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神聚(即形散而神不散)。

分为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

4、背景材料本文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期间。

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

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此文。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⑴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抖擞(sǒu)蓑(suō)衣撑(chēng)伞烘(hōng)托涨(zhǎng涨水 zhàng涨气)藏(cáng隐藏 zàng宝藏)散(sǎn散文 sàn散步)晕(yūn晕倒 yùn黄晕)薄(bó单薄bò薄荷 bǎo薄被)和(hé和气hè附和hú和牌huó和面huò和稀泥)⑵朗润:明亮滋润。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和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春》导学案(word版)

2022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春》导学案(word版)

课题: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1.在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中,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揣摩和品析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写法,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通过文中精妙语言的品读和分析,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在田字格里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水涨.起来()朗rùn()散.在草丛里()酝酿..()()窠巢..()()应和.() hóu()咙 liáo()亮宛转.()黄晕.()hōng()托披着蓑.()稀shū()风筝.()抖擞.() jiàn()壮按照下面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

①描写春草的:②描写春花的:③描写春风的:④描写春雨的:3.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多姿多彩,本文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日图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4.在预习过程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大胆质疑。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和论著《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作者写《春》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达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3.品读法【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3452019-05-2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3.品读法【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3452019-05-2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3.品读法【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3452019-05-2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