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合集下载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艺术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一种独特而又鲜明并且极富表现力的演艺风格和艺术手段。

它的表现特点和话剧、歌舞、杂技等艺术门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不是把生活本来的面貌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通过模拟的手段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按照美的原则,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再加工,并经过严格地精选和装饰,把生活中自然化的东西提炼成为一种风格化、标准化的表演动作,使自然化的东西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节奏化、写意化。

并通过精彩而逼真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这些客观环境的存在,恰恰不在于强调舞台环境的固定和真实。

众所周知,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和艺术化,重虚而轻实,以虚衬实、以隐见显,以求虚实相生之妙虽然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是虚拟的、夸张的,但是也不能在舞台上为所欲为地任意活动。

它必须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因为一切“程式”表演动作都必须要在有节律的规范之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程式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和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剧中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情感正确理解,准确而恰如其分地使用不同的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表演程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程式起到烘托剧情,渲染气氛,塑造人物,丰满形象的作用。

才能使演员、行当、剧中人物、表演程式有机地结合,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坚决反对不顾剧情,不顾人物,盲目不加选择地去随意使用程式,更不能被固定的程式捆死。

因为程式也应当根据不同人物的情感、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

有人认为戏曲就是程式化的艺术,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

戏曲程式化,并不意味着程式就是一种没有生气的“公式”化的东西,它是中国历代从事戏曲表演的艺术家们为了塑造出丰满、富有生命力的舞台艺术形象,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精选出那些适合于舞台表演的动作,再经过艺术的加工、锤炼而创造出的一整套特定的表演行为规范,以此用来准确、恰当地表达所塑造人物的行为意图和思想感情。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五、中国戏曲中有各种角 色行当。行当从内容上说 ,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 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 式上说,又是有着性格色 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 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 的集中反映。 角色行当有生、旦、净、 丑几个主要类型。各个行 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 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一、中国戏曲是最讲究程式的艺术。


所谓程式就是表演艺术的规格化。戏曲 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程式化的: 唱、念、做、打,服饰、化妆、道具都 有规定的程式。 口、眼、身、手、步都有规范,锣鼓有 锣鼓经,唱腔有曲牌和板式,化妆有脸 谱,剧本创作有章法等等。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梅兰芳《贵妃醉酒》

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 形象,打破了青衣和花旦表演的界限,兼 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行当叫做“花衫”, 即强调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这是梅兰芳 对京剧旦角的一个创新。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四、 中国戏曲的脸谱,舍 弃了人的外貌上的细 节差异,在抓住了各 种人的共性特征的基 础上,加以放大、夸 张、美饰,进而制定 出一整套的勾脸的规 范,形象效果非常明 显。

二、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 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 程式按一定的生活逻辑和 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 表达出具体的思想情感, 塑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戏曲表演程式是供人 效法并进行形象塑造 的出发点,将一切表 现形式都进行高度的 提炼和有序的凝聚, 并将其沉浸在这规范 化的性格之中,这是 中国戏曲所特有的特 征和风格。

戏曲艺术的特征

戏曲艺术的特征

戏曲艺术的特征
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

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
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
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
演并被重复使用。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剧程式化表演

京剧程式化表演

强 调 唱念做 打 舞 翻 的基本 功 和表 演 技 步 ” 是 改 革 , 就 就是 发展 ;不 换形 ” 是指 “ 不
打 , 有各 的程 式 , 么怎 样 把程 式 有机 地 要僵 化 、 固、 各 那 凝 失去 活 力 ; 了形 , 换 京剧 则 不 连缀 起来 呢? 这 里就 有一 个 起承 转 合 的法 再是 京剧 。 消 了京剧 的程 式 , 取 也就 是取 消 则问题 。 比如 动作 的 最小 元素 “ 山膀 ” 看着 , 了京剧 艺术 。 通 过 “ 步 ” 京剧 的程 式 可 能 更 为 成 移 ,
也 更 并 这样 一 个 程 序 : 左 先 右 , 腰部 启动 , 欲 从 然 熟 , 就 更 为灵 活 多 变 , 具 有 可 塑性 , 后看手、 眼随 、 步 、 开 、 向 前看 、 步 、 且 开宗 明义 地承 认 程式 。京剧 的表演 程 式 上 拉 限 踏 等, 无~ 不 是 生 活 中 的语 言 、 声调 、 理 变 心 静心 、 亮相 、 眼 、 气 、 睁 吸 闭嘴 、 吸肚 和 挺 腰 是 在 长 期 的舞 台 实 践 和 丰 富 纷 繁 的社 会 化 和形 体 动作 的格 律化 , 即程 式化 的 表现 。 它不 仅 使 生 这一 连 串动 作 , 在 动 作 中 , 调 , 到 浑 生 活 中高 度 提 炼 的 表演 语 汇 , 并 协 达 其实 ,世界 上各 种 艺 术都 与 京剧 一样 存 在 然一 体的 视觉 效 果 , 就 是说 , 这 样 一个 活 万 象 舞蹈 化 、 乐 化 、 奏 化 , 且 形 成 也 从 音 节 而 着程式 , 有程 式 , 没 就没 有 了 艺术 。程 式就 小的 动作 , 要体 现 出人 物 的气 魄 和矫 健 。 了 规 范不 变 。 通过 “ 也 不换 形 ” 保 翻 京 剧 艺 , 像 我 们写 文章 时 的语 汇 、词 组和 成语 经 过 否则 , 果是 没有 灵 魂 驱动 的 “ 如 山膀 ” 完全 术 的 精髓 , , 保持 其独 特 的 艺术 特 征 。京 剧 严格 的语 法规 范连 缀 起来 一 样 。 L ̄ 中国 ID c 是一 种形 式主 义 的表 现 ,观 众 就会 感 到你 的 程 式 和 程 式 运 用 法 则 就 好 比 桌椅 种 类 画家 在 勾 画 山 水花 鸟 时 的 勾 勒 、泼 墨 、 积 自己也 不 知 所 云 。 京剧 重 视 外 型 的 表 现 , 虽 多 , 样 也 可 以不 断 翻 新 , 都 是 由板 、 花 但 墨 、 法 、 托 和 用 色 的程 ; 蕾 舞在 表 现 皴 烘 芭 南 纠 但 是 必须 是 “ 外在 的现 象 符 合心 灵 的表 条 、 等 组 合 而 成 的 , 合 的 方 式 都 是 由 使 框 组 各种 情 感 时 的 大跳 、 举 、 转 、 踢 紫 金 托 旋 倒 现” 。例如 武 戏演 员 的 “ 霸” 就 是 一 组程 固定 尺 寸 的榫 与眼 的结 合 一样 。好 比我 们 起 , 冠; 歌剧 演 员在 抒 发情 感 时的 咏叹 调 、 叙 宣 标 式动 作 的组 合 , 动 作 的 组 合顺 序 上 几 乎 的 电 脑 ,虽 然 都是 由主 版 、硬 盘 、 内存 、 在 调 以及演 出过 程 中 的序 曲、 间奏 曲 、 曲 ; 舞 是 一样 的 。在 表 演 中 , 据 人物 的不 同特 c u、 驱 和光 驱 等 有机 的连 缀 组 成 的 一 根 P 软 电影 在表 现 的特 写 、 景 、 近 中景 、 景 、 远 蒙太 只 就 点, 就要 有 不 同的 程 式表现 。比如 要 求《 扈 样 , 要 你 能 够 灵 活运 用 , 能在 这 些 固 龙 奇 、 入 、 出 和话 外 音 等 等 一 样 , 果 取 化 化 如 创 中扈 三娘 的 “ 霸 ” 表 现 出人 物 的 起 要 定 的元 件组 合 中 , 造 出无 穷 无尽 的 智 慧 J 家 庄》 消 了这些 程式 , 些 艺术 也就 不 能存 在 了 。 这 骄 、 二气 ; 求《 笼山》 娇 要 铁 中姜 维 的起 霸 和 灵感 。 取消 了勾 勒 和没 骨 , 有 国 画 吗? 消 了足 还 取 要 表 现 出人 物 的 统 帅气 魄 和 智 勇 双 全 ; 京剧 是 虚 实结 合 的艺 术 ,它 的表 演在 尖动 作 , 能 叫芭 蕾 舞 吗 ? 消 了 咏 叹 调 , 还 取 《 东 风 》 赵 云 的 起 霸 , 为是 配 演 , 借 中 因 虽 审美特 征 上是 独树 一帜 的 。尤 其与 西方 的 还能 叫歌 , 7 消 了蒙 太奇 和 特 写镜 头 ,  ̄D 取 J ' - 5 - 然 半 个起 霸 , 是 要 表现 出人 物 的 八 面 威 写实 性的 表演 是根 本 不 同的 。 比如 舞 台上 但 电影 还 能拍 摄 吗 ? 消 了“ 皮二 黄 ” 取 西 的种 风 而 这 些 不 同 的 人 物 个 性 就 是 要 表 现 在 没 有 门 , 是演 员通 过 表演 , 使观 众 看到 但 却 种板 式 , 还能 叫京 剧 吗? 可 谓 “ 之不 存 。 真 皮 基 本 相 同 的 ,经 过 千 锤 百 炼 的 一 举 一 动 了 门的存 在 , 你 必须 承认 有 门 ; 明没 有 使 明 毛 将 焉 附 ” 可 见 , 剧 中的 程式 就 像 生物 ? 京 上 , 就 是 说 既 要 注 意 外 型 的塑 造 , 要 马 , 让你 承 认 有 马 ; 有船 , 也 又 却 没 却让 你 承 认 中的细胞 ,物体 中的分 子 与粒 子 一样 是 无 使 每一 个 动作 表现 出人 物 的潜 台词 。京剧 有船 。京剧 丰 富的 表演 程 式在 表现 剧情 和 法分 开 的 。 艺 术 的 美 是 “ 乃 是 灵魂 与 自然 相 一 致 所 刻 画人物 形象 中都是取 之不尽 的 ;而 运 用 美 二 、 剧 程 式 的特 点 京 程 式的 方式 方法 也是 多 变灵 活 的 ,只要 演 产 生 的结 果 ” 。

京剧的程式之美《定军山》课件

京剧的程式之美《定军山》课件
京剧的程式之美
京剧剧目
《定军山》
1.三国时期,蜀国 有个英勇善战的老 将军叫黄忠,他最 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2.蜀国要攻打定军山, 诸葛亮故意说他年老体 弱,黄忠听后非常生气, 马上主动请战。
3.黄忠趁双方交换俘 虏的时候,射死了敌 方俘虏,并假装失败 逃走。
4.敌方主将果然领 兵追击。追了很久, 士兵们都又饥又渴, 夏侯渊下令原地休 整。
再见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三军叫 大小儿郎听根苗
பைடு நூலகம்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上前个个俱有赏 违令项上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总结
剧中人物
诸葛亮 生行
黄忠
夏侯渊 净行
京剧的固定招式
京剧《定军山》中,在长期的演出过程 中,形成了固定的表演模式,蕴含了程式之美。
5.黄忠见状,立即斩杀夏侯渊,夺取定军山。
剧中人物
诸葛亮 生行
黄忠
夏侯渊 净行
京剧的固定招式
京剧《定军山》中,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 形成了固定的表演模式,蕴含了程式之美。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三军叫,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上前个个俱有赏, 违令项上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艺术赏析

目录1京剧服装起源---------------------------------------------------------------------------------------------------- 3 2京剧服装分类---------------------------------------------------------------------------------------------------- 32.1大衣-------------------------------------------------------------------------------------------------------- 32。

1。

1大衣简介 ------------------------------------------------------------------------------------ 32.1.2范围作用----------------------------------------------------------------------------------------- 32.1.3大衣特点----------------------------------------------------------------------------------------- 42。

2二衣 ----------------------------------------------------------------------------------------------------- 4 2。

2。

1二衣简介 ------------------------------------------------------------------------------------ 42.2.2范围作用----------------------------------------------------------------------------------------- 42。

京剧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吗(京剧是中国的传统)

京剧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吗(京剧是中国的传统)

京剧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吗(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京剧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吗,以及京剧是中国的传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京剧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习俗2、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吗?3、京剧属于什么中国文化4、你觉得京剧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习俗?京剧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习俗京剧是传统文化。

京剧(中国国粹)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吗?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相当于日本的相扑。

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京剧属于什么中国文化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是国剧,也是国粹,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戏剧文化。

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觉得京剧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习俗?我们中国对于京剧的教育哪是一种“尊重教育”,总是告诉我们,京剧是一门国粹,是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尊重他。

1、京剧为何成为国粹?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集大成者,她是融合性剧种,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各地戏曲的优势。

在清末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大量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地丰富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国粹指代的是中国戏曲,京剧是戏曲界的代表,这是京剧被称为国粹的根。

2、针对00后来说,它究竟美在哪里,亦或者说,你从京剧中get到了什么美?这个问题我回答有点不太合适,我不是00后。

“京剧服装”以“形”传“神”的美学艺术

“京剧服装”以“形”传“神”的美学艺术

Academic Exchange|学术交流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服饰是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京剧服装形制为出发点,分析京剧服装款式对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

在此基础上深度探寻其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的艺术特征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绘,突显其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京剧;服装;形制;美学艺术Aesthetic Art of Using ‘Form’to Exprss ‘God’ in Costumes of Peking OperaChen Xin, Zhang JianiAbstract: Peking Opera is the quintessence of our country, whose costum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art.This paper takes the shape and form of Peking Opera costum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se the shaping of the figure's external image by the costume style of Peking Opera.On this basis,it deeply explores its stylized, virtualized and freehand artistic features a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to highlight its artistic effect of ‘form’and ‘god’.Key words: Peking Opera; Costtumes; Form; Aesthetic art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的韵味,既追求外在的“形体美”,又追求内在的“神似美”,素有“角色第二皮肤”之称的京剧服装便将以“形”传“神”的美学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

京剧的艺术特征

京剧的艺术特征

论京剧的艺术特征中国的京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国戏曲重要的美学特征。

本文从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几个方面,对京剧的艺术特征加以论述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

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

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

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

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写意性是相对于西方的写实主义戏剧而言。

写实主义戏剧从模仿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求戏剧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逼真、生动的艺术写照,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戏剧环境还是演员表演都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严格的攀写。

中国京剧则是强调舞台的写意性,对戏剧环境进行高度概括和压缩,提炼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或符号化特征的表演场景,演员表演注重心到、意到,在一个假定性的空间里完成“合歌舞以演故事”的戏剧任务,而不必严格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逼真地模仿生活。

如西方戏剧要表现春夏秋冬、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就要在舞台上把这些场景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行动。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思考题: 1、分析中国戏曲角色行当与人物性格塑造。 2、就你了解的戏曲作品,列举戏中人物的角色行当。

二、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 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 程式按一定的生活逻辑和 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 表达出具体的思想情感, 塑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三、 戏曲表演程式是供人 效法并进行形象塑造 的出发点,将一切表 现形式都进行高度的 提炼和有序的凝聚, 并将其沉浸在这规范 化的性格之中,这是 中国戏曲所特有的特 征和风格。
梅兰芳《贵妃醉酒》

在《贵妃醉酒》中,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 形象,打破了青衣和花旦表演的界限,兼 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行当叫做“花衫”, 即强调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这是梅兰芳 对京剧旦角的一个创新。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四、 中国戏曲的脸谱,舍 弃了人的外貌上的细 节差异,在抓住了各 种人的共性特征的基 础上,加以放大、夸 张、美饰,进而制定 出一整套的勾脸的规 范,形象效果非常明 显。
戏曲艺一、中国戏曲是最讲究程式的艺术。


所谓程式就是表演艺术的规格化。戏曲 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程式化的: 唱、念、做、打,服饰、化妆、道具都 有规定的程式。 口、眼、身、手、步都有规范,锣鼓有 锣鼓经,唱腔有曲牌和板式,化妆有脸 谱,剧本创作有章法等等。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戏曲艺术的程式化


五、中国戏曲中有各种角 色行当。行当从内容上说 ,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 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 式上说,又是有着性格色 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 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 的集中反映。 角色行当有生、旦、净、 丑几个主要类型。各个行 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 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

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典故

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典故

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典故
京剧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综合性: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及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

2. 虚拟性:京剧的表演以虚拟为主,通过演员的简单动作和道具的配合,表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如上马、坐船等。

3. 程式化:京剧的表演有固定的程式,如角色的出场顺序、动作和台词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4. 象征性:京剧的表演以象征为主,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如通过特定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喜怒哀乐等情绪。

京剧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如《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汉宫春》中的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等。

这些典故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通过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善用程式 重塑程式 京剧《朱丽小姐》创作心得

善用程式 重塑程式 京剧《朱丽小姐》创作心得
运 用现 有的 程式 , 了解并 熟 要 练掌 握程式 的使 用法 则 。 在表 演范 畴 内,唱 、念 、做 、舞 ( )四功 打 之 内都有程 式规 范可 循 。 1 唱是戏 曲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
唱里 的程 式 主要 是指 调式 和 板式 。
住 上场 门, 等待 角色 闪亮登 场 。 导 “ 板 ”转 “ 南梆子 ”过 门中,一连 串 声音 清脆 、节奏 欢快 的 小锣 连击 , 又使朱 丽兴奋 、 躁动 的上 场情绪 呼 之欲 出,让观 众从 朱丽上 场的行 动 中 “ 窥见 ”到 她刚 才在禾 场上 与项 强 疯狂 张扬 的放纵 行 为。 再 如,朱丽在 月 夜 、酒精及 与 未 婚夫退婚 等 多重 因素 的影响 下和 仆 人项 强发 生 了关系 。 刻大地 万 此 籁 俱寂 ,独处 陋室一 隅的 朱丽用 最 适合 表现 夜 间人 物心 里 情绪 起伏 、
次上 场选 用 了 “ 导板 转 南梆 子 ” 的音乐程 式 。这样 做,内场导 板能
表现形 式, 园谚语素 有 “ 斤话 白 梨 千 四两 唱” 的说 法 。 京剧念 白的程式大 致可分 为韵 白 、京 白、特 色方言 和 “ 风搅 雪” 京白 、 白混合 在一起 的 ( 韵
以, 量学 习程式 是戏 曲导 演的必 大
青 衣、老生重 唱功,武 生、武旦重视
渴 望成 为上等 人 的男仆项 强发动 了
“ 性挑 衅” !但 是 , 她和项 强越 轨 在
角色 多念 京 白;特色 方言是 丑角 的 专属,“ 搅雪 ” 风 则是 人物对 白时调 侃 的点缀 。我安 排朱丽 自始 至终念 韵 白, 项强和桂 思娣念 京 白。 这样处 理 , 为突 出人 物身份 , 一 贵族 千金说 标 准的贵族 语调 ,平 民奴仆说 直 白 的粗 俗语言 , 意拉大阶级 悬殊 二 着 为帮助演 员塑造 角色, 内质外化 。 贵 族 阶级娇 生惯养 的朱丽 小姐惯 于拿 腔拿 调, 燕语 莺声般的韵 白。 讲 而每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二京剧的程式性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二京剧的程式性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二京剧的程式性提起京剧的程式,有些人就以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

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

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

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不同画面时的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不都是不同艺术中的程式吗?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

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京剧程式的灵活多变不过,京剧的程式可能更为成熟,也就更为灵活多变,更具有可塑性,并且开宗明义地承认程式。

这是因为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

它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

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相对固定的表现方式。

我们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当然,《失街亭》的诸葛亮升帐(也是一种程式)和《逍遥津》的汉献帝打朝(也是一种程式)的上场都是打"引子",这种引子是自报家门的定场白中的第一部分,都是又念又唱。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具有丰富内涵、独特魅力和深刻意蕴。

其表演艺术中体现的程式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价值。

程式美的概念程式美是指一种对事物进行组合、排列和摆放的美学表现形式。

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程式美是指演员的动作、姿态、服饰和布景的组合,以及舞台上舞蹈、音乐和唱念做打的有机结合。

程式美的特点是美感高雅、造型简约、格调高尚、色调柔和、形式完美、动感凝聚和意境深邃。

在表演中,通过演员的动作、音乐和唱念做打的配合,构成整体的美学意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度艺术性。

程式美在京剧表演中的应用程式美在京剧表演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舞台布景、演员动作、服饰和道具等方面都体现出来。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京剧表演中最直观、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也是构建程式美的重要因素。

在舞台布景中,对于背景色、布景风格、布局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严格符合剧情需要,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所有元素都能和演员动作、服饰等有机地结合。

演员动作演员动作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演员动作中,运用程式美的方式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精准、有节奏感,增强舞台效果。

例如,在李少春《三岔口》中,演员驾车行进时,采用四步水平移动的动作方式,体现出了旋律的节奏感和旋律的转换。

服饰和道具服饰和道具是京剧表演中最富有特色性的元素之一。

在设计服饰和道具时,要考虑到剧情的需要,采用合适的材质、颜色和大小,增强整个舞台效果。

例如,在0谷兰芳《祥林嫂》中,演员身穿色彩缤纷的花衬衫、增加了故事的温馨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舞台氛围。

程式美的价值程式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艺术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价值。

体现文化独特性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表演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程式美正是在这种价值观念和艺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

在这些文化内涵中,程式美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表现形式。

京剧的表演程式

京剧的表演程式

京剧的表演程式京剧的表演程式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京剧的表演程式,赶紧来了解中国国粹吧!反霸由下场门登台表演的角色,起霸称为反霸,例如《战长沙》中的魏延。

反霸的程式和正霸相同,只是姿势相反。

因为黄忠从上场门出台用正霸,所以从下场门出台的魏延即用反霸,与正霸动作一反一正,形成对称。

多人走边多人集体走边的表演,称为多人走边。

例如《四杰村》中的鲍赐安等人的走边,《艳阳楼》中花逢春、秦仁、呼延豹、青面虎等夜入高府的走边,都是多人走边。

多人起霸四人霸、八人霸等属于多人起霸。

第一个上场的武将是单人起霸,而且多是全霸,第二个武将也是单人起霸,但多起半霸,都属主要角色。

以后的角色上场起双霸,也是半霸,多属次要角色。

四将起霸中的前两人分别上场起单霸,后两人则同时登场起双霸。

八将起霸,由于前两人是较主要的角色,先后登场起单霸,以强调其重要性,三、四两将分从上下场门出场起双霸,五、六两将也分上下场门出场起双霸。

七、八两将的动作;姿势更简单,只是亮相、报名,不再起霸了。

多人趟马两人以上的演员集体趟马,称为多人趟马。

例如:《嘉兴府》中鲍赐安等人劫法场时的趟马,《溪皇庄》中蔡金花等乔妆卖艺人混入花德雷府中救出彭朋的趟马,以及《昭君出塞》中番邦兵将的.集体趟马等都是。

倒霸演员面向后台,背向观众,倒退着出场的起霸动作,称为倒霸。

例如《铁笼山》中的司马师,即用倒霸。

单走边表现单人独自夜行的走边,叫作单人走边。

如《夜奔》中的林冲(挎宝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挑柴担),《蜈蚣岭》中的武松(执拂尘,挎腰刀)等都是单人走边。

但这些人手执道具,动作姿势,造型亮相,均各有独特的设计。

比起《恶虎村》中黄天霸和《武文华》中的万君兆等徒手单人走边难度更大。

单人走边又称单走边。

单起霸由一位剧中主要角色单独登台表演起霸,称为单人起霸,或单起霸,用以显示剧中人的重要性。

单人走边表现单人独自夜行的走边,叫作单人走边。

戏曲表演程式特征分析

戏曲表演程式特征分析

戏曲表演程式特征分析程式是戏曲中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技术格式。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戏曲表演应对戏曲程式进行完美的诠释。

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有程式,每一程式都蕴含着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力。

标签:程式性;戏曲;特征;体验一、戏曲的程式来源于生活戏曲的程式性来源于生活,通过对戏曲程式的解析和学习,发现戏曲程式能够把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加以美化,然后进行舞台装饰,其鲜明的代表性动作能够给予我们新的体验。

戏曲表演中程式性的动作特征明显,其能够强化生活中的形象,使得这些形象更加的准确、鲜明、清楚等。

戏曲表演需要结合生活材料,选取关键动作来进行修饰,每一种技术技巧格式都是在创作具体人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当它完成以后,又可作为其他艺术模仿和进行人物再创造的形象点,并渐渐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规范。

二、戏曲的程式高于生活“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张庚老师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就已经提出了。

“虚拟性”“综合艺术性”也是戏曲的重要特征。

而这都是戏曲艺术特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陈斌善发表于《文艺报》的文章更有深度明确的辨析:“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中国戏曲,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史中,创造了一系列用非自然语言的技艺密码‘讲话’的语汇。

按不同表达媒介,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装饰语汇’类,二是‘形体语汇’类,三是‘声响语汇’类———这种源于自然的程式说明,就使观众能欣然领悟其内涵的技艺密码。

”由此可见,生活是制造艺术程式性的源泉。

很多舞台程式就是对生活现状的提炼和摹拟,戏曲演员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直接摹拟和体验,而且致力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表演领域,从中吸收创造灵感,诸如民歌说唱、诗词舞蹈、武术杂艺、书画雕塑、花开花落、鸟飞鱼跃、袅袅轻烟,直至行云流水的动态等种种生活规律和艺术规律,都是戏曲演员体验和观察的视野范畴,或模仿,或提升,然后加入自己的角色构思,塑造成为种种表演形式。

三、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发展(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前人的艺术作品同自己的生活理解结合在一起,利用旧作品,改造新程式并发展。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艺术特点是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

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用各种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京剧的特点有哪些,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服装特点: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它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的开氅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绘梅、兰、竹、菊,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关;而谋士的戏装用极图、八卦来象征智慧和道术.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音乐的特点: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京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京剧的艺术特点是讲究唱、念、做、打,字正腔圆。

京剧中有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用各种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忠、奸。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特点有: 1、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京剧艺术的程式美

京剧艺术的程式美
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 , 从上到下 , 从左 到右 , 从前到后等 等 , 依据 角 色、 行 当的特点要求 , 进行规 范 、 完整 、 细致 、 夸张 、 美感的系列舞 台
行 动 。从 “ 徽班进京 ” 到“ 同光 十 三 绝 ” , 从“ 四大名旦 ” 到“ 四大 须
然是条条框框 , 必然是对艺 术改革 的束缚 。推 崇程式 。就是 反对 改革创新 , 就是因循守旧 , 因此有些人 以打破程式 为时髦 , 以“ 取 消 程式” 为炫耀 自己改革创新 的资本 : 也有人 墨守 成规 , 认 为老祖 宗 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 的改变 。否则就是背宗忘祖 , 糟 蹋艺术 。 我认为 以上两种态度均走 极端 , 有值 得商榷 之处。艺术 大师梅 兰 芳 先生提出 的“ 移步不 换形 ” 论, 不仅 是他 自己改 革实 践 的总结 。
打, 各有各的程式 , 那 么 怎 样 把 程 式 有 机 地 连 缀 起 来 呢 ?这 里 就 有

变 。移 步是 手段 , 不换形 是 目的, 不 移步 就要 僵化 、 凝 固、 失 去 活
力; 换 了形 , 京剧则不 再是京剧 。取消 了京剧的程 式 , 也 就 是 取 消 了京 剧 艺 术 。 通过 “ 移步” , 京 剧 的程 式 可 能 更 为 成 熟 , 也 就 更 为灵 活 多 变 ,
要有不 同的程 式 表现 。比如要求 《 扈 家庄 》 中扈三 娘 的起霸 要表 现 出人物 的骄 、 娇 二气 ; 要求 《 铁笼 山》 中姜维 的起 霸要 表现 出人 物 的统帅气 魄和智 勇双全 ; 《 借东风》 中赵 云的起 霸 , 因为是配 演 ,
过“ 不换形 ” 。保 留京剧艺术的精髓 , 保持其 独特 的艺术特 征。京
剧的程式 和程式运用 法则就好 比桌椅种类虽 多 , 花 样也可 以不 断

京剧样板戏动作很夸张

京剧样板戏动作很夸张

京剧样板戏动作很夸张
夸张是京剧表演程式中的一种手法。

就是在表现人物时,把一些细节加以放大,突显,达到写意的艺术效果,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像。

京剧表演中的夸张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很大的差距,但观众看了以后并不反感,其原因就是,这是以实际生活为依据,经过提炼加工的艺术夸张,呈现在午台上,能给观众以美感。

我认为,京剧夸张的艺术表演,必需符合两条:一是应当符合所表演的生活细节的基夲特征,观众一看就懂,二是要有艺术观赏美的效果,这两者缺一不可,要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行。

例如,京剧中戏剧人物的开怀大笑,各个行当各有不同,其中我认为花臉和小生最为夸张。

但两者的夸张给我的感受炯然不同。

花臉的大笑,夸张得豪放,威孟,有气势,但小生的大笑,夸張得使人感到有些阴阳怪气,甚至令人狰狞可怕。

为什么两者的午台效果非常不一样呢?就在于前者的夸张符合艺术表演规律,恰到好处,能为观众接受。

而后者的夸张太过,太做作,收不到艺术美的效果,倒转来使观众反感。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京剧表演程式,符合生活实际并具有艺术美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失败。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年青观众对京剧中的小生行很不理解,甚至反感,原因就在于,小生在台上,扮相虽然俊美,但一开口,小嗓的唱念形同女人(甚至有脂粉气),开怀大笑更令人可怕,不熟悉京剧的人感到全无美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发表时间:2010-10-08T14:51:38.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宫寿林[导读] 在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宫寿林(河南省京剧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
京剧的表演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进行,京剧艺术就是运用唱念做打舞等各种程式技艺,运用外部的表演形式刻画中华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灵美。

一、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

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

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

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

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

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

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

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

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

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

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

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

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

”(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在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

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

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

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

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也有人墨守成规,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

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

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不仅是他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

“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

移步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凝固、失去活力;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

取消了京剧的程式,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通过“移步”,京剧的程式可能更为成熟,也就更为灵活多变,更具有可塑性,并且开宗明义地承认程式。

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它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通过“不换形”,保留京剧艺术的精髓,保持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京剧的程式和程式运用法则就好比桌椅种类虽多,花样也可以不断翻新,但都是由板、条、框等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都是由固定尺寸的榫与眼的结合一样。

好比我们的电脑,虽然都是由主版、硬盘、内存、CPU、软驱和光驱等有机的连缀组成的一样,只要你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在这些固定的元件组合中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灵感。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

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

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

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