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2010年2月,法院判决邹某偿还借款20000元。
判决生效后,邹某未自动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还款义务。
邹某除在单位上有住房公积金有2万元外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当法院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发出协助扣划邹某个人部分的住房公积金15000元时,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称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提取住房公积金的项目,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用邹某的公积金来偿还其债务,其不属于上述规定中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情形,为此,不同意协助法院执行。
请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予以分析。
答:首先,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住房保障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它是职工及其单位按规定缴纳的长期住房储金,其目的是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提高居住水平,属于住房保障的范畴,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具有法定性。
其次,公积金使用有严格的限制。
住房公积金虽然属于个人所有,但它不同于一般个人存款,使用住房公积金必须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特定条件,即职工发生住房消费需要提取住房公积金使用时和职工丧失缴存条件才能允许提取住房公积金,不符合提取和使用的特定条件时,任何人都不能使用。
最后,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必须是住房消费。
也就是说住房公积金在未被因住房消费以现金方式提取前,是没有其他处分权和可转让性的。
根据本案邹某的实际情况,邹某因借贷纠纷赔偿来使用公积金,与住房消费类根本就不相关,同时本案也没有表明邹某丧失缴存公积金条件。
因此若同意使用公积金,则属于故意违反规定,改变了公积金的使用性质。
综上所述,本案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同意协助法院执行的做法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正确的。
2、申请执行人王某(女)与被执行人李某离婚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双方达成离婚协议,财产依法进行了分割,李某保管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14692.79元,由李某支付王某7346.40元。
调解书生效后,李某未能将公积金支付给王某。
为此,王某以李某拒不履行支付义务为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姚丽事件
谁的责任——大庆建设分行景园储蓄所职员的处分1 1999年7月9日,大庆建设分行景园储蓄所遭到两名手持铁锤、利刃的歹徒抢劫。
歹徒用铁锤打碎防弹玻璃后威胁:“如不打开柜台,我们进来便杀死你们。
”女营业员姚丽暗中按下了报警器,但警讯未能发出;这时,女营业员孙海波假装找钥匙以拖延时间,姚丽又暗中再按下报警铃,报警铃仍然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姚丽被迫点头示意孙海波把柜台门打开。
歹徒进门后,一名手持利刃的歹徒逼迫姚丽打开钱箱,声言如不打开便杀了她。
结果,歹徒从姚丽的钱箱抢走了13568.46元现金,从孙海波的钱箱抢走了30190元现金。
接着,歹徒又威胁姚丽打开保险柜,但被姚丽瞒过,柜中的25万元现金才未受劫难。
歹徒逃离现场后,姚丽立即向“110”报警。
翌日,姚丽从家里取出了 1.3万元交还储蓄所,以弥补单位的损失。
1999年8月,大庆分行的领导,对姚丽做出如下处分决定:姚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危急时刻,没有挺身而出,没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丧失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决定给予行政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处分。
”姚丽后大庆市萨尔图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该仲裁委员会于1999年11月8日做出裁决,大庆建行对姚丽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无效。
大庆建行不服,向区法院提起诉讼。
2000年1月26日,法院判处建行败诉。
建行仍不服,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由该法院院长审理,结果认为:景园储蓄所被犯罪分子抢劫,主要原因是该所未安装恐吓报警器和“110”报警装置失灵,使工作人员遭受侵害时不能及时报警,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加之上诉人(建行大庆分行)未按规定男女比例配备人员(按:在场三个营业员全是女士),主要责任在上诉人,而不是被上诉人(姚丽)。
当被上诉人面对手持凶器的两名歹徒、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未能做到为保卫国家财产临危不惧,但为保护金柜中25万元现金一直与歹徒周旋,使国家大额财产未受损失,尽到了一定的责任,不构成严重失职行为。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安德鲁飓风1992年8月,安德鲁飓风席卷了佛罗里达州,奥普剔空气过滤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公司许多雇员的家都遭到了毁坏,公司发现后不得不重新雇佣30个新雇员以取代离职者。
然而问题在于,由于原有的“老计时员”对他们的工作如此熟悉,因此当时为了省事就没有为他们编写工作说明书。
但当30名新雇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混乱就产生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对于需要空气过滤器的公司顾客来说,疾风已经成为往事,也就不能再成为交不了货的借口了。
公司总裁菲儿.马恩现在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他目前有30名新雇的雇员,10名老计时员,还有原来的工厂主管梅碧林。
他决定去会见当地一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位顾问琳达.洛伊。
琳达要求老计时员们填写工作描述问卷,列举出他们的工作任务。
争议随之而起,因为菲儿和梅碧林都认为,老计时员为了显示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夸大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分量;而这些计时员则认为,他们很实际地描述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
一方面,公司内部的这种争论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顾客却在等待他们所需要的空气过滤器。
思考题:1、菲儿和琳达应当忽略老计时员的抗议而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来描写工作说明书吗?2、你将如何进行工作分析?答案要点:1.不能忽略抗议,老员工的抗议是必然存在的,因为工作分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宣传和沟通,传达信息一定要准确,填写工作说明问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新雇员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同时也会转化为工作说明书,对任何一个雇员都有工作指导的作用。
如果夸大工作分量,那将导致今后的工作中,老雇员的工作量必然会因自己描述的工作量而加大。
2.如何进行工作分析。
正如上面所说,第一步要进行宣传和沟通。
获得管理层核准,取得员工的认同,建立工作分析小组,做好工作分析准备。
第二步要采取适合的方法收集信息。
针对这种老雇员为显示工作地位而夸大工作分量的问题,因采取现场观摩、工作日志法,这种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可以取得实际有效的结果。
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分析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许多企业和组织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人力资源知识竞赛的案例,探讨了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影响。
该案例中,参赛者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来展示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能力。
首先,笔试环节主要考察参赛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掌握程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有一些案例分析题目,要求参赛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初步筛选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深入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人才。
接下来是面试环节,参赛者需要通过与评委的交流来展示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评委会提出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要求参赛者进行分析和回答。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考察参赛者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知识竞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平台。
参赛者可以通过竞赛来展示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增加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竞赛还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习和交流。
在竞赛的过程中,参赛者可以与其他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和学习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
这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人力资源知识竞赛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通过竞赛的环节和评判标准,可以初步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这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
然而,人力资源知识竞赛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竞赛的结果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有些人可能在竞赛中表现出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取得同样的成绩。
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分析一、引言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是一种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旨在评估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人力资源知识竞赛案例,探讨其背景、目标、策略以及效果,以期对人力资源知识竞赛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水平,决定组织一场人力资源知识竞赛。
该公司拥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员工都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存在知识掌握不均衡的情况。
因此,通过竞赛的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竞赛目标1. 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水平: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竞赛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发现和培养人才:竞赛过程中,能够发现具备较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潜力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四、竞赛策略1. 竞赛形式:采用团队竞赛的形式,每个部门组成一个竞赛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2. 知识内容:竞赛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
3. 竞赛流程: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采用在线答题的方式,团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决赛则是面对面的竞赛形式,团队需要通过演讲、答辩等环节展示其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奖励机制:设立奖金和荣誉证书等奖励措施,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五、竞赛效果1. 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通过竞赛的方式,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
2. 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竞赛中,员工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海尔的赛马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海尔的赛马1995年,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丁主任的办公桌上放着职工汪华为的辞职申请书。
汪华为是刚进集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
在集体下属的冰箱厂工作时,他表现突出,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意见,被评为"接榜明星"。
领导看到了他的发展潜力,于是集团将其提升为电冰箱总厂财务部干部。
这既是对其既有成绩的肯定,也为其进一步磨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汪华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孩儿集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缘何要中途辞职?丁主任大惑不解。
经了解,汪华为接受了另一家用人单位月工资高出上千元的承诺,他正尊被跳槽。
仅仅是因为更好的物质待遇吗?事情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虽然汪华为在海尔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及时肯定,上级赋予了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他仍认为一流大学的文凭应是一张王牌和优势至上的通行证,理所当然,他可以进厂就担任要职,驾驭别人而非别人驾驭他。
而海尔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后的市场效果,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岗位轮流制更让人觉得"仕途漫漫"。
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汪华为颇有些心理不平衡。
另外,海尔有着严格的内部管理,员工不准在厂内或上班时间吸烟,违反者重罚;员工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包括《海尔报》开辟了工作研究专栏,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在上面亮相;每月一次的干部例会,当众批评或表扬,没有业绩也没犯错误的平庸之辈也被归入批评之列,海豚式升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
当另一家用人单位口头承诺重用他时,他便递上了辞职申请书。
刚上任的丁主任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因为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不能"一叶障目",忽略了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比较重大的隐患,这或许是一个更好地完善现有的人力开发思路的一个契机。
丁主任望着办公大楼的外面,今年新招进的一批大学生正在参加上岗前的军训,与草地浑然一色的橄榄绿让人真正感受到了这些大学生的活力和朝气,究竟一个企业应如何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如何才能争取人才、留住人才并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性?丁主任很想找汪华为谈谈或者找这群刚入集团的大学生聊聊,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也许沟通的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六次课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分析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结论
处在成长久的公司无疑见面临诸多很突出的问题,公 司要从以前的分散经营转变到统一规划下的有序经营, 其中人力资源规划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人员的招聘、培训、薪酬、合理分工、凝聚力的加强 等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进行规划的过程中,管理层 要予以大力支持,也要对此工作本身进行监控,确保 其子计划的后续执行。在对各个具体问题进行解决的 过程中,要考虑组织的某些妨碍因素和资源要素,有 重点有针对性地渐进推动。其中对管理层特别是各个 职能部门经理的意识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能 很大程度上加强规划和个计划地执行力和人力资源部 和其它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案例分析的环节
1.把案例当作一篇“故事”同样读一遍。这样, 你就能够对该情境有一整体的理解
2. 阅读第二遍时,应当拟定哪些是核心因素,并 做些笔记。如考虑下列问题:哪些是最重要的事 实?问题的表象是什么?你脑中形成了什么样的 给论?
注意:不应当盲目的接受全部列举的数据,由于 并不是全部的信息都同等的可靠或者有关。
(三)绩效评定原则单一,有损评定的公正性和有效 性,特别是销售业绩评定。这是公司快速发展期,内 部人事制度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局限性造成的。其中, 由于工作分析不到位,使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等未能 体现工作各因素,涉及工作环境对薪酬的影响。
(四)培训效果不明显,激励不到位。培训 目的,培训对象选择,培训种类等都是一种 临时性的安排,没有针对性和建立在预测和 分析基础上的久远规划性。
……
对策分析
1. 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由人力资源部和计划办公 室共同负责;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分析,并对其工 作目的提出具体规定;获得总经理和各职能经理的 支持和配合,可考虑吸取外部专家意见
人力资源管理面试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共5则)
人力资源管理面试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共5则)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面试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深圳拓邦股份校园招聘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卡饭vickykan20 案例1D集团在短短5年之内由一家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食品制造商,企业最初从来不定什么计划,缺人了,就现去人才市场招聘。
企业日益正规后,开始每年年初定计划:收入多少,利润多少,产量多少,员工定编人数多少等等,人数少的可以新招聘,人数超编的就要求减人,一般在年初招聘新员工。
可是,因为一年中不时的有人升职、有人平调、有人降职、有人辞职,年初又有编制限制不能多招,而且人力资源部也不知道应当多招多少人或者招什么样的人,结果人力资源经理一年到头的往人才市场跑。
近来由于3名高级技术工人退休,2名跳槽,生产线立即瘫痪,集团总经理召开紧急会议,命令人力资源经理3天之内招到合适的人员顶替空缺,恢复生产。
人力资源经理两个晚上没睡觉,频繁奔走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和面试现场之间,最后勉强招到2名已经退休的高级技术工人,使生产线重新开始了运转。
人力资源经理刚刚喘口气,地区经理又打电话给他说自己的公司已经超编了,不能接收前几天分过去的5名大学生,人力资源经理不由怒气冲冲地说:“是你自己说缺人,我才招来的,现在你又不要了!”地区经理说:“是啊,我两个月前缺人,你现在才给我,现在早就不缺了。
”人力资源经理分辩道:“招人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又不是孙悟空,你一说缺人,我就变出一个给你?”……问题:试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分析D公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操作:1、选择两个案例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15分钟;2、总结陈述:推选一名陈述者,将小组的意见陈述出来,时间为3分钟;3、自由陈述:不限制小组,针对小组陈述意见,还有哪些补充?时间为10分钟。
深圳拓邦股份校园招聘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案例2某国营机械公司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获得了一些他自认为不错的其它企业的培训经验,于是,回来后就兴致勃勃地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全员培训计划书,以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案例S公司的尴尬S公司是重庆一家大型的外贸集团公司,历经20余年的创业,由原先的几张办公桌发展到今天的拥有400名固定员工,上亿元的固定资产,成绩斐然,深为同行人士的广泛认可。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都将S公司戏称为“人才培训学校”。
五年前,S公司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骄人的业绩,但是,似乎至此S公司再也未能在业绩上有较大的突破。
而且,一批又一批随同S公司共同成长的骨干员工不约而同的纷纷离开S公司。
这些昔日的创业者——S公司的功臣们,在离开S公司后,都多多少少带走了有多年交道的客户。
同时,五年来,S公司在省内各大报纸上陆续刊登了几十篇的招聘广告,广泛招聘各类人才:从专业翻译到资深业务人员,从文秘人员到独资工厂管理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证券从业人员……S公司的“门槛高”在行内是出了名的。
每一位应聘候选人都必须具备:名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外语应用能力,完备的知识结构……事实上每一位被聘的S公司员工都具备了相当好的个人素质。
这也是S公司在行业内“颇具盛名”的原因之一。
此外,s公司的招聘流程一般采用筹划与准备阶段、宣传与报名阶段、考核与录用阶段、入厂教育与安置阶段等,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人才招聘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合理性。
一批又一批的新手充实到各个业务岗位,新手们随即满怀热情,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逐渐弥补了由于老客户流失而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新手们也逐渐成熟为“老手”,而这些成长起来的“老手"们似乎失去了当初的那股劲头,开始有了烦恼……不可否认,五年来S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原先单纯的进口与出口业务。
在原先没有涉足的领域,如成套工程项目、国内贸易等,也形成了可观的规模与影响。
同时,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
事实上,S公司在其主业(进出口业务)上的状况是:一直原地踏步,总体业务规模没有增长,存在“业务流失”与“业务增长”大体相当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员工培训与发展背景介绍:在某公司,由于业务扩张和员工离职率的增加,管理层决定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以提高员工绩效和减少流失率。
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学习资源,导致员工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无法提升。
2. 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缺乏晋升通道,导致员工对未来感到迷茫。
3. 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解决方案:1. 设立专门的培训与发展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全面的培训计划,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知识库和导师指导。
2. 引入职业发展规划制度,为员工搭建晋升通道和个人成长计划,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和个人发展。
3. 实施激励机制,例如设立培训绩效奖励,表彰优秀学习者,并将培训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效果评估:1. 培训参与率显著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2. 培训后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价得到改善,离职率有所下降。
3.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促使员工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感。
案例二: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背景介绍:某公司面临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绩效评价不准确,影响了整体运营和员工的工作动力。
问题分析:1. 缺乏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价体系,导致员工不清楚绩效要求,难以评估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
2.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3. 绩效评估结果无法客观、公正和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贡献,对于员工的个别差异没有充分考虑。
解决方案:1. 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员工共同确定目标,并建立定期反馈和沟通机制,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改进方向。
2. 引入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奖励、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等,根据员工的绩效差异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3. 实施360度绩效评估,及时收集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一:贾厂长的管理模式贾炳灿同志是1984年调任上海液压件三厂厂长的。
他原是上海高压油泵厂厂长,治厂有方,使该厂连获"行业排头兵"与"优秀企业"称号,已是颇有名望的管理干部了。
这次是他主动向局里请求,调到这问题较多的液压件三厂来的。
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厂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厂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厂纪厂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
原来厂里规定,本厂干部和职工,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
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公司兜一圈再来厂,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工人则无借口可依。
厂里400来人,近半数是女工,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有的甚至得抱孩子来厂入托。
本厂未建家属宿舍,职工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还有人住在浦东,要摆渡上班。
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
他们想迁来工厂附近,无处可迁;要调往住处附近工厂,很难成功,女工更难办。
所有这些,使迟到不能责怪工人自己。
贾厂长认为应当从取消这条厂规下手改革。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忘动,此禁一开,纪律松弛,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厂还设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1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三次罚30元。
我厂才扣1元,算个啥?但贾厂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一元钱虽少,工人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全厂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工人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
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厂的轰动,职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贾厂长又补充道:"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
但早退则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重罚;所以凡未到点而提前洗手、洗澡、吃饭者,要扣半年奖金!"这有时等于几个月的工资啊。
全国mpa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全国mpa案例大赛获奖案例我作为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全国MPA案例大赛,并获得了优秀奖。
我所提交的获奖案例是关于一家跨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的成功实践。
该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拥有多个地区的分支机构。
由于业务快速扩展,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
在该公司的HR团队的带领下,成功实践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以下是几个关键点:首先,该企业采用了算法助手来改进人才招聘。
在新的办公室开放之前,专业的团队会对新的招聘开展分析和逻辑分析,以确保岗位招聘达到最佳效果。
接着,该企业使用算法助手,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并将更合适的求职者推荐给人力资源部门。
其次,该企业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员工获得不同形式的培训机会,员工可以选择参加公司培训、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或行业培训课程来提高个人技能。
公司还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晋升机会。
最后,该企业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福利制度和奖励机制来提高员工士气和满意度。
例如,员工可以参加公司的免费健身计划,享受免费医疗和保险套餐,并获得灵活的工作时间。
此外,该公司还奖励优秀员工,并提供升职机会和薪酬晋升。
这些措施使员工更加满意并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他们展现出了更好的工作表现和更多的工作动力,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整体业务水平。
在实践中,这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绩效和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参加全国MPA案例比赛,我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这对我未来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及答案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及答案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及答案案例1:小李大学毕业以后,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企业与小李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企业又与其续签了两年。
去年4月企业工会改选,由于小李平时为人正直,愿意为大家做好事办实事,群众关系很好,所以被职工选举为企业工会非专职主席,任期为五年。
小李上任以后,为了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参与与企业的法人谈判。
今年三月底,企业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小李合同期满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并要求其办理离职手续。
于是,小李就去人事部门交涉,认为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合同,人事部门明确告诉他这是董事会的决定,退工的原因是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人事部门无法更改,并将退工通知单交给小李。
小李当即表示,自己尚在工会主席任职期间,企业是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的。
经过多次与企业交涉未果,小李只能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动仲裁委撤消企业与其终止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问题1:小李在担任工会主席期间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2:假如你是劳动仲裁员,该案件你怎样裁决,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问题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其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
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小李虽然劳动合同期满,但任职期限未满,企业应当顺延其劳动合同至任职期满。
问题二、企业不得与小李终止劳动关系,应恢复劳动关系,继续与小李履行劳动合同。
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案例2:A公司是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0995年,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央空调和机房空调产品生产销售厂商之一。
目前有员工300余人,在全国有17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安德鲁飓风1992年8月,安德鲁飓风席卷了佛罗里达州,奥普剔空气过滤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公司许多雇员的家都遭到了毁坏,公司发现后不得不重新雇佣30个新雇员以取代离职者。
然而问题在于,由于原有的“老计时员”对他们的工作如此熟悉,因此当时为了省事就没有为他们编写工作说明书。
但当30名新雇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混乱就产生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应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对于需要空气过滤器的公司顾客来说,疾风已经成为往事,也就不能再成为交不了货的借口了。
公司总裁菲儿.马恩现在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他目前有30名新雇的雇员,10名老计时员,还有原来的工厂主管梅碧林。
他决定去会见当地一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位顾问琳达.洛伊。
琳达要求老计时员们填写工作描述问卷,列举出他们的工作任务。
争议随之而起,因为菲儿和梅碧林都认为,老计时员为了显示他们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夸大了他们自己的工作分量;而这些计时员则认为,他们很实际地描述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
一方面,公司内部的这种争论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顾客却在等待他们所需要的空气过滤器。
思考题:1、菲儿和琳达应当忽略老计时员的抗议而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来描写工作说明书吗?2、你将如何进行工作分析?答案要点:1.不能忽略抗议,老员工的抗议是必然存在的,因为工作分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宣传和沟通,传达信息一定要准确,填写工作说明问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新雇员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同时也会转化为工作说明书,对任何一个雇员都有工作指导的作用。
如果夸大工作分量,那将导致今后的工作中,老雇员的工作量必然会因自己描述的工作量而加大。
2.如何进行工作分析。
正如上面所说,第一步要进行宣传和沟通。
获得管理层核准,取得员工的认同,建立工作分析小组,做好工作分析准备。
第二步要采取适合的方法收集信息。
针对这种老雇员为显示工作地位而夸大工作分量的问题,因采取现场观摩、工作日志法,这种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可以取得实际有效的结果。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案例分析【案例】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民营电子企业,为了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部每年招聘近百名应届毕业生,并不定期面向社会招聘人才。
但是人力资源部和其他用人部门都感到目前的人才招聘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一)用人部门感到招聘到的不是最合适的人才;(二)遇到紧急人员需求时,招聘活动往往很仓促,且效果不好;(三)外部人才招聘与内部人才流动和选拔脱节。
人力资源部经理急于寻求合适的工具以改善现状。
【诊断】企业招聘的主要渠道包括:招聘会、报刊广告、人才机构、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员工推荐、网络招聘、内部招聘或岗位轮换。
无论通过何种招聘渠道,传统的人才招聘模式一般都经由以下流程:用人部门提出申请→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测试→人事决策。
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用人部门难以获得对应聘者(包括企业外部应聘者和内部员工)真实能力进行正确判断的足够信息:(一)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对应聘者能力的了解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因此用人单位常把被应聘者的学历作为其能力的信号,但事实上学历并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二)用人部门的人员需求信息经过人力资源部门后不可避免的被过滤掉一些细微但同样重要的信息;(三)应聘者本身也缺乏对自己的准确认识,因此应聘的部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四)用人部门难以获得足够的应聘者资料以供挑选,应聘者资料常常被某些部门独占;(五)由于没有人才信息储备,难以应付突发性人才需求;(六)由于部门间工作的独立性,各部门缺乏对相互间职工信息的掌握,给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提升造成困难。
为了尽快解决现存问题,有必要在A公司导入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
资源共享型招聘模式基于开放的人才数据库平台,各用人部门通过访问人才数据库,可以共享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人才信息,从而增加用人部门在招聘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互动,最终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
一、人才数据库的建设人才数据库既要包括应聘者(包含企业内部员工)的姓名、性别、学历、专业、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个人信息,还要包括工作经历、业绩以及能力、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数据。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答案[《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案例分析题]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题答案[《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案例分析题]《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陈艾娃(EvaChen)在裕安集团人力资源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一年了。
她刚上任时曾是那样的乐观,裕安集团首席执行官潘约翰先生(JohnPan)把她从集团下属的一个公司的管理职位上提拔出来,她不仅成为人力资源主管,而且跻身于最高管理层。
艾娃勤奋、富于创意,给潘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她担任这一新职务时,双方都确信艾娃能够对公司有所帮助。
但是现在,艾娃不那么有信心了。
1案例背景介绍1.1裕安集团裕安集团创立于50年前,最初只在一个行业领域内经营。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扩展到其他的一些行业。
最近,裕安集团成立了几个慈善基金会,将其利润回报社会。
裕安集团是台湾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
该公司奉行“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声明其目标是“回报社会”和“提高生活品质”。
尽管裕安集团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创立的,但是它并没有像家族企业那样运作。
公司的绝大多数高级管理者是专业的管理人员,裕安集团也在台湾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潘先生是目前家族中唯一一个涉及公司业务的成员。
他以前不仅学过管理,而且学过哲学,因此中国文化对他的管理行为有很深的影响。
这一点从他对员工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
潘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好员工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工作、家庭、休闲活动等等。
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层的经理们,他总是扮演父亲的角色。
他经常询问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孩子的情况,尤其关心这些经理们的身体健康。
潘先生经常鼓励经理们参加锻炼,有一年他甚至赠送给每一位经理一部昂贵的运动器材作为新年礼物。
潘先生对他的员工不仅表示关心,还积极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例如,他经常邀请经理们和他一起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如果某位高层经理的家人患了严重的疾病,他就会带领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到病人家中或医院去探望。
当某位经理家中举办婚礼或葬礼时,无论路途多远,他都会亲自参加。
潘先生曾花了几个小时才赶到一位经理家中参加庆典,表达他的祝福。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有答案的)
案例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
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几位合伙人主动提出不领取工资直至公司盈利为止。
在他们不计报酬、努力工作的精神感召下,公司的员工们也时常义务加班。
公司内部关系融洽、士气高涨。
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1996年该公司己发展为一家集开发、生产、经销于一体的中型高科技企业,在省内IT业界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6年至1999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增长,员工待遇也随之不断改善,加之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员工普遍感觉在这样的公司有希望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公司。
然而,自2000年公司进入稳定期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增幅的减小,公司内部出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氛围,人心涣散的迹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流失问题急需解决。
中层管理者流动频繁,使公司的管理已出现脱节现象,其他员工的士气大受影响,企业生产率明显下降,公司从此陷入恶性循环。
最近,员工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凡是从本公司跳槽的人都能在现职岗位上做得不错,待遇比在公司时好,工作强度也比本公司小:其他公司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员工评估还不单纯以业绩为标准。
另外,人员流动多倾向于国内的知名外企。
针对企业面临的以上问题,公司总经理感到非常棘手,准备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为自己提些建议并共同商讨对策,使公司早日摆脱目前的困境.问题:如果我们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如何看待该问题并提出建议呢?1、解决薪酬出现的问题,而s公司的薪酬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应进行市场薪酬调查。
针对中层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股票薪酬模式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比如虚拟股票、期股等。
2、进行绩效考核。
是公司单纯以业绩为标准,结果至上。
应改善绩效考核制度,应设计以过程、员工特征为导向的考评制度。
利用平衡计分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和360度评估。
3、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吴总自顾陪客人吃饭去了,留下王明一个人愣在那里。)
问题:
(1)本案例中描述的情况是绩效管理中的哪个环节?该环节在绩效管理中的目的是什
么?(4分)
(2)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在实施该环节前吴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6分)
问题:(1)从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分析张霖为什么对公司新的项目缺乏信心。
(2)你认为该公司应按何种步骤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6.万家公司的困境
万家公司是一家大型家用电器集团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却让管理层陷入困境—万家公司的员工似乎变得不好管了。
与创业初期相比,推诿责任的情况变得越来越频繁,有的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大家都在管,但发生问题时又没人负责。追究责任时无制度可依,因为现在公司中使用的岗位说明书是好几年前的版本,与公司的实际严重脱节、责任无法落实。由于没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的用人标准也比较模糊,人员的招聘、选拔和提升全凭领导主观意见。因为薪酬、晋升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就连新招聘的员工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导致员工士气下降。
(3)你认为吴总在与王明谈话中应注意什么?(5分)
2. 43.案例:绿色化工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绿色化工公司是一家中型化工生产企业,现有生产与维修工人825人,行政和文秘白领职员143人,基层与中层管理干部79人,工程技术人员38人,销售员工23人。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增加。按照未来五年规定的扩产计划,公司需制定新的人力资源规划。
最近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作,一些年轻的、有才能的人进入管理层并开始发挥作用。管理层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决定聘请专业的咨询顾问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并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外部专家进驻公司开展工作,根据系统诊断结果,提出了一套从工作分析入手的整改方案。
第一届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竞赛的参赛案例
第一届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竞赛的参赛案例:华东某制药公司华东某制药公司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和销售创新药品。
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升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因此,在第一届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竞赛中,公司参赛案例备受瞩目。
一、背景华东某制药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一批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的资深人士创办。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始终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1000人,其中6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团队实力雄厚。
但同时,也面临着员工流失率高、员工满意度低等问题。
二、挑战1. 员工流失率高: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不断攀升。
尤其是新员工的流失率更是高达30%以上,对公司的培养成本和业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 员工满意度低:公司的员工满意度低,也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与其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工作满意度低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业绩。
三、解决方案1. 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华东某制药公司认为,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是员工留存和提升的基础。
因此,公司建立了针对不同层级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包括从入职到高级职位的职业路径,以及员工与企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2. 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通过实施绩效管理系统,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表现,并帮助员工规划和实现个人目标。
同时,公司可以通过对绩效管理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需求,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3. 优化员工福利政策: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华东某制药公司根据员工的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员工福利政策。
公司为员工提供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完善的保险和医疗福利,以及强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四、成果通过以上三项举措,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员工流失率降低:在职业发展计划和绩效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公司员工流失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员工的流失率也下降到了15%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S公司的尴尬S公司是重庆一家大型的外贸集团公司,历经20余年的创业,由原先的几张办公桌发展到今天的拥有400名固定员工,上亿元的固定资产,成绩斐然,深为同行人士的广泛认可。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都将S公司戏称为“人才培训学校”。
五年前,S公司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骄人的业绩,但是,似乎至此S公司再也未能在业绩上有较大的突破。
而且,一批又一批随同S 公司共同成长的骨干员工不约而同的纷纷离开S公司。
这些昔日的创业者——S公司的功臣们,在离开S公司后,都多多少少带走了有多年交道的客户。
同时,五年来,S公司在省内各大报纸上陆续刊登了几十篇的招聘广告,广泛招聘各类人才:从专业翻译到资深业务人员,从文秘人员到独资工厂管理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证券从业人员……S公司的“门槛高”在行内是出了名的。
每一位应聘候选人都必须具备:名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外语应用能力,完备的知识结构……事实上每一位被聘的S公司员工都具备了相当好的个人素质。
这也是S公司在行业内“颇具盛名”的原因之一。
此外,s公司的招聘流程一般采用筹划与准备阶段、宣传与报名阶段、考核与录用阶段、入厂教育与安置阶段等,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人才招聘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合理性。
一批又一批的新手充实到各个业务岗位,新手们随即满怀热情,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逐渐弥补了由于老客户流失而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新手们也逐渐成熟为“老手”,而这些成长起来的“老手”们似乎失去了当初的那股劲头,开始有了烦恼……不可否认,五年来S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原先单纯的进口与出口业务。
在原先没有涉足的领域,如成套工程项目、国内贸易等,也形成了可观的规模与影响。
同时,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
事实上,S公司在其主业(进出口业务)上的状况是:一直原地踏步,总体业务规模没有增长,存在“业务流失”与“业务增长”大体相当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这些“增长的业务”来源是新开拓的市场和客户。
这些开拓,无一例外,都是由S公司现存的业务骨干人员带领“新手”们,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辛辛苦苦”争取来的。
开发的成本相当高。
经历了若干次“辛苦”的开拓,“新手”们在其中获得了最初的经验。
S公司给每一位新聘人员——“新手”都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机会。
“新手”们被派遣到国内各个相关的专业展览会、展销会,“新手”们在其中对具体的商品得到了感性的认识,对相关行业也有了较为全面的初步认识;然后“新手”们被派遣到各个相关的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他们还有机会拜访国外的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目标市场等。
一般,他们在历经了4至5年后,都已转变为有经验,了解市场,了解供应商,了解相关行业,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
这些年轻的骨干们的共同特点是:1、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公司工作2、正式工作前,S公司给予了为期30天的培训3、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4、对S公司的公司目标没有概念.5、对工作十分认真投入6、年轻人之间经常沟通现在S公司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难题:S公司的“吸引力”对于这些逐渐成熟的业国骨干似乎显得越来越弱,相当部分的骨干们不满足于现状,并越来越趋向“跳槽”的倾向。
S公司越来越像一所“高级人才培训学校”。
人才在公司培养以后,还没等到做出大的贡献,人才就“毕业”离开S公司这所“学校”了。
分析报告针对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①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的影响②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③针对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一现状,我们团队给出的建议及解决策略④结束语㈠S企业人才量流失的影响中国有句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样,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要求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以保证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
但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知识型骨干队伍,员工的支持,企业必然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而S企业现今刚好面临着知识型骨干员工大量流失这一严重问题,这一问题给S企业带来的影响有:①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骨干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S 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S企业的将是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S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②知识型骨干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S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
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一旦他们离职,S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
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了知识型员工的集体跳槽,那么企业面临的风险将是成为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假如不及时补充,面对的必然是衰落。
据调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企业长远发展离不开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流失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严重频繁流失,将可能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困难——知识型员工流失——更困难——再流失。
为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建立适应市场积极的、能够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了S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㈡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⑴员工自身因素。
例如员工对自己专业的忠诚度不高、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员工追求人力资本的增值和家庭原因等⑵S企业自身的因素。
①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
在我国,很多知识型员工最初的动机可能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
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实现,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企业的协作,给员工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机会。
如果知识型员工发现在该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生涯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
而这一现象恰好在S企业的运行中表现得很明显。
②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不明确。
S企业虽然目前发展不错,但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的战略意图也不明确,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容易让员工产生一种对企业命运和自身仍待在该企业的前提担忧,从而很容易萌发到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更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去的想法。
而S 企业在一段时间仍不能解决该问题,知识型骨干员工走人便成了其最终的选择。
⑶社会因素。
①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目前对知识型人才需求的缺口仍很大。
据新浪网的调查,在IT产业仅中国就有40万左右的职位空缺。
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
②知识经济使知识更新加快,即知识的陈旧周期缩短,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使知识型员工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中能更快获取新知识而加快了流动。
③我国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的逐步放松,人才流动制度成本变得很低,甚至不再成为约束因素。
㈢针对S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一现状,我们团队给出的建议及解决策略:⑴做好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防范要做好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防范工作,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流失的可能性。
从流失的可能性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是S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员工自身因素是企业难以觉察和清楚把握的。
但是S企业可以根据知识型群体的特性与工作性质,从企业因素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改善和变革。
①做好岗位分析工作,使员工与其职位相匹配,创造良好的员工工作小环境。
②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帮助其实现。
③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明确企业长远目标和战略。
同时,S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给员工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方向,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
④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融洽人际关系环境。
⑵制定防止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约束机制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控制工作的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损失程度,即当知识型员工一旦流失时,尽可能减少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害,使损失最小化。
根据知识型员工流失损失程度的影响因素,S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流失风险控制工作:①建立和健全知识型员工合同管理的内容,强化员工对合同作用的认识,加强对员工合同的管理。
劳动合同是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前,以契约形式规定员工在企业享有相关权利和对企业承担的义务。
②建立工作分担机制。
重视运用工作团队,项目开发通过运用工作团队来完成,团队中每一成员共同努力完成项目。
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因知识型员工离职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所以,即使某个员工跳槽到其他企业,也会因缺乏这样的团队而难以对企业构成真正威胁。
⑶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①建立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做好人员的储备与备份工作。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就是将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集成为一个信息包,以便加强对这些信息的管理。
企业内部信息包括在职人员信息、离职人员信息、人才储备信息、员工工作动态跟踪信息等;企业外部信息包括行业或竞争对手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内部知识型员工的现状和相关情况,也可以及时了解该行业竞争对手的人员状况,特别是关键核心人员的近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流失风险比较大的职位都应该有人才储备备份计划。
做好人才储备备份工作,还需要强化人才和技术培训,使关键技术不是只被一两人独有,而是由多人甚至多个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完成。
②重视对知识型员工的长期激励,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
首先,企业老总应具有和员工一同做老板、打天下的胸怀,对员工实施长期激励,如实行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让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利益共享;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再次,要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定期做员工满意调查,及时了解员工的满意度,从各方面给员工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
具体可有以下几个激励方式着手:1.薪酬激励。
对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酬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
哪怕只高出市场平均价的薪酬一点点,亦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器重。
另外,也要提供一份与工作成绩和生产率挂钩的报偿,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风险同担,利益共享。
目前已出现的购股权、知识参与分配,就是颇具典型的尝试。
2.工作激励。
实施内部流动与晋升制度。
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
3.培训激励。
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养计划,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
知识型员工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提升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本以及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