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与方法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行为与方法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与方法新课程指出: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5年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以“章”为本改为以“人”为本;以“权”为本改为以“创”为本。
教学活动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枷锁,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
那么,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师行为又应如何呢?1.教学运转,重在尊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
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种改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
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
那么,我们教师就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1.1语言。
语言的表达要以尊重、赞赏学生为主。
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正解和错解是交错在一起的。
这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幽默的),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了错解的同学,能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生动愉悦。
1.2动作。
教师的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赢得学生愉悦的笑声,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从生硬的教学中解脱出来。
1.3教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教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可就此而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去创新、去创造,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
1.4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3篇)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是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1. 保持教师形象:教师应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示范给学生,包括穿着整洁、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等。
2. 讲台纪律:在讲台上,教师应保持自律,不随意离开、吃东西、使用手机等,确保教学秩序。
3.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提前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有计划性。
4. 精心备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备课、复习、准备教学材料等,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互动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7.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8. 课堂纪律管理:教师应保持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确保学生专心听讲,不打扰他人学习。
9.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鼓励学生取得进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10. 学生安全保障:教师应保障学生的安全,确保教学环境安全卫生,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以上是一些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的常见内容,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2)一、学生到校时间上午到校时间8:05中午放学时间11:05下午到校时间1:20(夏秋季1:40)下午放学时间4:15(夏秋季4:40)未经学校允许,任何人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
二、中午在校用餐的学生,值班教师主要负责安全工作1、不得集中上课、集中指导布置作业。
2、11:30-12:30由值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12:30-1:20,学生在值班教师的带领下,进班以休息为主。
(5.1后10.1前,在校用餐的学生中午安排由学校另行通知)三、课堂、家庭作业不得违规、超量1、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小学教学五认真及管理细则范文
小学教学五认真及管理细则范文教学是一项高度负责的工作,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具备认真及管理的能力。
下面是小学教学中的五个认真及管理细则。
1. 提前备课。
每一堂课前,教师都应该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包括准备教案、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清教学目标和任务。
只有提前备课,教师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2. 课堂秩序管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严格管理学生的秩序。
教师应该确立规范的课堂纪律,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且向学生进行明确的宣讲和示范。
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3. 学习资料管理。
教师要认真管理学生的学习资料。
包括布置和检查学生的作业,阅读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以及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等信息,并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
4.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5. 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
以上是小学教学中的五个认真及管理细则,这些细则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这些细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认真度和管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范文(三篇)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范文一、养成良好教师形象每位小学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修养,穿着整洁、庄重,举止文明、得体。
教师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精神风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保持教学秩序1.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制定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
确保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条理、有重点,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良好的纪律,做到轻声语,优雅动作。
语言幽默风趣,灵活变化,以儿童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时间控制,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节奏,适当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保证学习与休息的平衡。
三、合理分配学习任务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师应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课堂互动1.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愿,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交流。
2.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错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六、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情和行为表现。
七、遵循教育教学原则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难度,保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高效班级管理 小学老师的行为管理技巧
高效班级管理小学老师的行为管理技巧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高效的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为小学老师,掌握一些行为管理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老师行为管理的有效技巧。
1.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小学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建立积极、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老师可以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有效管理班级行为,小学老师应该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些规则和期望。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让他们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同时,规则和期望应该具体清晰,不含糊,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如果学生违反规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者奖励,以维护班级秩序和纪律。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在班级管理中,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老师应该及时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提供具体的反馈。
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根据学生的表现,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优秀生评选,班级奖励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畅通的沟通渠道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
小学老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此外,老师还应该与同事保持紧密的沟通,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问题,相互借鉴经验,提高管理效果。
5. 鼓励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规范:
1. 尊重学生:对待学生应当平等、尊重,不歧视、不侮辱,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 热爱教育: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与动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严守教学纪律:教师要按时上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迟到、不早退,严禁
无故缺课、代课。
4. 精心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准备充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资源丰富。
5. 讲究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严格批改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鼓励他
们发挥优点,帮助他们改进。
7. 严禁体罚和虐待:教师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虐待或赋予过重繁重的任务,不得辱
骂学生或侮辱学生的尊严。
8. 注重课堂管理:教师要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
环境的良好。
9. 积极与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10. 不断提高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规范行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秘诀
规范行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秘诀在中小学教学中,规范行为管理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良好的行为管理可以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要实现规范行为管理,教师有一些秘诀可以借鉴和运用。
一、建立明确的规则与期望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明确告知学生。
规则可以包括课堂纪律、礼貌行为等方面,以确保学生成为规则的知悉者。
同时,教师还应明确期望,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处理学生不规范的行为时,应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
其次,教师也可以采用奖励机制,如小奖励、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规范行为中。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行为管理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同,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管理。
四、明确的反馈机制教师在进行行为管理时,应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
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教师的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需要确保信息明确、准确。
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行为管理时,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监督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互动与参与的活动,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
六、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的合作对于行为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行为情况,了解家长对学生行为管理的期望,并与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与家长形成合力,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七、示范与引导教师在进行行为管理时,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来影响学生。
教师要成为学生行为的榜样,遵守规则,做到言传身教。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行为,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范行为。
小学教职工日常行为规
小学教职工日常行为规小学教职工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下面是小学教职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言行规范1. 严守教育教学职业道德,不以言语或行动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个人尊严。
2. 言行举止要文明、庄重,做到以身作则。
3. 不以师生关系为借口违规、侵犯学生权益。
4.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不做辱骂、嘲笑或打击学生的行为。
5. 不进行私人或不道德的言语或行为交往,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1.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认真备课、上课。
2. 课堂上不使用歧视性语言,不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
3. 提供合理的学习任务和课程安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4. 尊重学生的思维和观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规范1. 积极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并及时采纳。
3. 不以个人好恶或私心来对待与家长的关系。
4. 尊重家长的隐私和权益,不泄漏有关家庭及学生的私密信息。
5.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长会或家校共建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关系。
四、教师的职业形象规范1. 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注意仪容仪表,干净整洁。
2. 中午饭后不带烟味上课,不饮酒,禁止在校园内吸烟。
3. 不迟到、早退,按时上下课,提前完成各项工作。
4. 尊重学校的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服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规范1. 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教育教学新知识、新技能。
2. 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和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提高教学水平。
3. 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师的工作纪律规范1.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懈怠、懒散,对工作认真负责。
2. 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品、赞助或好处。
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三篇)
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是指小学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1. 教育教学方面:- 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 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
- 独立完成教学工作,按照教育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和评价。
- 遵守学校的教学制度和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2. 师德方面:- 举止文明,言行端正,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 尊重同事和上级,保持团结,协力完成工作。
- 保护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 积极培养良好的师德情操,不参与不良的社会活动。
3. 健康和安全方面:- 保持身心健康,遵守学校的工作时间和休息规定。
- 提前做好学生课堂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
-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机房等场所的安全。
4. 与家长的沟通方面:- 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 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这些行为规范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和权益。
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具体的行为规范。
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二)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小学教职工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行为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
第二章工作态度第一条教职工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热爱教育事业,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任务,无论在平时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都要不离不弃地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第二条教职工应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
同时,教职工还应当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在校园管理中的主动参与和发言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条教职工应当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不逃避责任,不私自调整工作内容和班级安排。
小学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小学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尤为关键。
有效的教学管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小学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立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
二、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计划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完整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安排等。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科学的课堂规则,要求学生遵守,确保课堂纪律。
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如图书、教具等。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是好奇心强,兴趣广泛。
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还可以运用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个性化的教学管理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注意个性化的教育。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
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六、发展评价与反馈教学管理的最后一环是发展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衡量,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教学管理进行调整和改进。
有效管理小学教室行为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有效管理小学教室行为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引言: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教室行为管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小学教室经常面临行为问题,如调皮捣蛋、缺乏纪律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干扰教学秩序,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小学教室行为问题。
一、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1.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他们的观点。
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谈话,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利用正面激励:教师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例如完成作业、乐于助人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积极行为的重视,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调控能力。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1. 制定简明的规则: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室行为规则,使其简明易懂。
规则可以包括不打闹、尊重他人等,以便学生清楚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
2. 建立纪律系统: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纪律系统。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如表扬、小奖品等。
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则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警告、低分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纪律的重要性。
三、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1. 创设适宜的氛围:为了保持教室的安静和秩序,教师应提供一个安静且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
可以通过调整教室布置、控制噪音等方式来实现。
2. 提供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如游戏、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四、个别辅导和关怀1. 留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于一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引导。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对教育的认同感,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五、家校合作1. 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分享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并寻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
小学规范教学行为规定一、教师要严格履行职责,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言出必行,一言乃至一身。
二、教师要严守教学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断课堂,保持良好的时间观念。
三、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不得懒散敷衍,不得随意调整教学进度。
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得一刀切,做到针对性教学。
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得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主学习。
七、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语言规范,准确用词,不得使用粗俗或不文明的言辞。
八、教师应遵守学校制定的教材使用规定,不得随意替换、删除或添加教学内容。
九、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十、教师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不得随意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或在班级中散布谣言。
十一、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十二、教师应严禁任何形式的身体惩罚和精神虐待,做到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
十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不得任意打压、歧视或羞辱学生。
十四、教师应遵守学校的守则,不得在课堂上参与任何商业活动或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十五、教师要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和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十六、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公正公平,不偏袒个别学生,保持班级的和谐稳定。
十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
十八、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教导学生遵守课堂秩序,不得携带手机或进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行为。
十九、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
二十、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师德形象,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利用职务谋取个人私利。
二十一、教师应对学生负有教育和引导责任,不得对学生进行不良示范或教唆违法行为。
二十二、教师应与同事进行合作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一、细化师生管理
1、抓好教师的工作纪律和教学规范。
学校明确各项规章制度细化为具体行为要求。
个别老师私谈,转变其工作态度,加强其工作责任心。
生到师先到,生走师后走。
切实做好每一天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评价、管理。
当日事当日必,每日有成果。
2、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组织学习系统地学习各项规范要求,做到熟记于心,内化为素养、外显为习惯。
二、加强过程管理
1、坚持听课、教研。
除认真组织同课异构考研活动外,领导班成员随堂听课,不打招呼,促进教改,纠正学生课上行为习惯。
教学质量较弱的老师也要随堂听课,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坚持教学检查制度。
每月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进行全面检查。
三、重视家校合作
领导班进各班级群,关注班级动态,家长反映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家长与教师间不和谐。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各班各学科明确待优生,利用好课后服务,重点辅导。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鼓励,帮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加强与家长间的联系共同提升。
-1-。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行为和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行为。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行为。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是教师的关怀行为。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他们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关怀行为,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是教师的激励行为。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激励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优秀学生的例子,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种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项目制学习法。
项目制学习法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
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
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学生:教职工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不侮辱、不体罚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擅自公开或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2. 课堂管理:教职工要确保课堂秩序良好,保证学习氛围。
不严重打断学生学习的行为,不随意扣打学生。
3. 诚实守信:教职工要遵守职业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以任何方式参与学术不端行为,不弄虚作假。
教师应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随意缺课、迟到或早退。
4. 勤勉敬业:教职工要持续深入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
教师应开展个性化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5. 爱岗敬业:教职工要对学校充满热爱和责任心,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计划。
教职工应尽职尽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漠视学生的问题和困扰。
6. 善于沟通:教职工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教师应做好家校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7. 班级管理: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
8. 保护学生安全:教职工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监护学生的安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和社交媒体。
这些行为规范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小学教职工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3篇)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教师作为一名学校的灵魂和核心,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师道风尚,二小制定了以下的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一、思想品德规范1. 忠诚诚信,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职业操守,维护学校的荣誉和形象。
2. 热爱教育事业,坚守教育教学的初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任。
3.注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传递正能量。
4.坚持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育教学规范1.积极投入教学工作,认真备课,独立执教,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
2.关心学生,耐心倾听,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遵循教育教学原则,注重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关系规范1.维护师生关系的正常交流和良好氛围,以平等、尊重、关心和帮助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良好榜样。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4.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纪律规定,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
四、教研教改规范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尊重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4.认真完成好学校教师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和管理工作。
五、师德规范1.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以服务学生和学校为己任。
2.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3.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4.与同事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总结: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
规范行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
规范行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学常规管理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它是确保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规范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规范行为的常见管理手段。
第一,明确规章制度。
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学校教学行为的前提。
学校需要制定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行为规范,如迟到早退、穿着规范、礼貌待人等。
制度的制定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体现教育价值,使学生对规章制度有所认同。
第二,建立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对学生行为进行激励和制约的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设立积分制度,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积极表现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
同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行为规范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对教室布置、学习器材的更新、教室卫生的维护等方面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第四,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
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通过与学生密切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校规范的认同感和遵守意识。
第五,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来源,家校合作对规范学生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传达学校的管理要求和教育理念,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并相互协作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规范行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手段包括明确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师生沟通和注重家校合作。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
二小教师日常行为规作为二小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教育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树立榜样。
下面是本人平时工作中的一些行为规范:1. 严守教师职业道德。
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展现出优秀的教师形象。
2. 课堂管理要严密有序。
在课堂上,我们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秩序,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保持教室整洁和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3. 尊重每个学生。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不论他们的成绩、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如何,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充足的关注和支持,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4. 与家长和谐沟通。
与家长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沟通渠道。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表现,积极解答家长的问题和疑虑,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5.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作为二小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参加教学研讨会、培训班和教育展览,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6. 保护学生的权益。
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泄露学生的隐私,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7. 尊重并团结同事。
作为二小教师,我们要尊重并且与同事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 关心社会公益事业。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传递爱与正能量。
以上是本人作为二小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希望能够一直遵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如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如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关键信息项:1、教师教学计划与备课要求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时间和内容要求备课的规范格式和包含要素定期备课检查的时间间隔2、课堂教学规范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时上下课的时间规定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课堂纪律的维护责任3、作业布置与批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量的上限规定作业批改的及时程度和反馈方式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跟踪机制4、教学评价与反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进行学生学业评价的时间和方式学生反馈的收集渠道和处理方式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的频率和内容要求5、课外辅导与拓展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辅导的自愿原则和组织形式拓展性学习资源的提供责任参与课外教学活动的记录要求11 教学计划与备课111 教师应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详细、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涵盖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以及评估方式等重要方面。
112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进行备课。
备课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阐述、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113 学校将定期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每具体时间间隔至少检查一次。
检查结果将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12 课堂教学规范121 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上下课时间,不得随意提前下课或拖堂。
每节课应确保有足够的教学时间用于知识传授、互动交流和学生练习。
122 课堂教学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123 教师有责任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课堂秩序井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积极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教师行为与方法
新课程指出: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5年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以“章”为本改为以“人”为本;以“权”为本改为以“创”为本。
教学活动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枷锁,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
那么,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师行为又应如何呢?
1.教学运转,重在尊重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旨。
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念改变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这种改变包括语言、动作、教法、流程等。
新课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智力、创新、创造,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提升。
那么,我们教师就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1.1语言。
语言的表达要以尊重、赞赏学生为主。
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正解和错解是交错在一起的。
这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幽默的),既表扬了正解的同学,又婉转地鼓励了错解的同学,能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始终兴趣盎然、生动愉悦。
1.2动作。
教师的教学动作是随着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赢得学生愉悦的笑声,可以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有趣,从生硬的教学中解脱
出来。
1.3教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状况而确定教学方法,就是同一课题也往往由于教师不同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试做这样一个探讨:举办一次同课题的教学比武,结果是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而教学方法却各有千秋,可就此而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由此而言,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主要任务,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去创新、去创造,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
1.4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素质的组合和提升,往往会有新的活动因子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而随机应变,活动方式和教学流程即可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应用知识,主动拓展知识。
虽然教学流程改变了,但教学目标却更圆满地实现了。
2.寻找童心,爱护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童心母爱”。
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童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
2.1要爱护学生。
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
要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孩子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缺点的“问
题学生”。
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
因为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自己将来的事业。
当然这种爱不是纵容和迁就学生,而是通过爱让学生接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就是育人。
2.2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孩子又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他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认真解读,只有童心才能去破解这些密码。
因此,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获得童心的必然结果,你理解了孩子,就会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对他们心中的困惑及时进行疏导。
3.赞赏评价,激发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评价,另一种是落笔评价。
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和学生的自信心连在一起。
新课程的教材空间不拘一格,十分广泛,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赞赏为主。
3.1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一般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提问、解答、质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对错交替。
由此,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
特别是对答错的同学,教师的评价就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说。
比如:“你虽然答错了,但你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是很好的,希望你继续努力!”不难理解,一堂课成功与否,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有很大关系
的。
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孕育着课堂的勃勃生机,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开拓、延伸,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落笔评价。
落笔评价通常是指对作业和测试的评价,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成长来落笔。
如果要落“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闪光点在等级旁边写一两句激励的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
这样,学生就能在温馨、和谐的评价中得到自信。
只要学生坚信自己“我要学,我能学,我真棒”,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将会在不断的探究中得到创新和创造。
4.展开教研,创新创造
认真钻研教材,在教研活动中探索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是教师进入新课程的首要行为。
原先的教研活动被应试教育所抑制,教师几乎在“定式”、“定法”的研究上打圈圈,成了传统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因而教研活动就成了机械的、单向的、死板的教研活动。
而今,新课程的教研活动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创造性。
由此教师的教学观就不是单一的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教学活动,于是,教学管理中依据新课程开展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学发展的生命线。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是主人,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延伸、创新、创造等方式方法定出研究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既是实验者又是创造者:实验者——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现,在实验中发展,在实验中成熟;创造者
——通过实验去伪存真,创造出符合新课程和本校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题一旦被验证、确认、结题,即可在校园内铺开。
由于民主,大大地激发了教师走进新课程后的教研热情。
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新课程的实施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正轨。
再加上实验课、汇报课、同题交流课等课堂活动交替探讨,这就赋予每个教师展示才能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教研活动的平台。
这样,一个个新的理念产生了、组合了、提升了,一个个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油然而生。
教无定法的说法终于在持续不断的教学研究中得以证明,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也就将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带上了成功之路。
5.加强进修,提高素质
教师要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自己要全面发展,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实践中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发现短处,加强学习,取长补短,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而这样的教师应该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有慈母般的博大胸怀。
请记住:业在于勤,勤能补拙。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信任。
综上所述,走进新课程,教学管理重建了,教师的行为也就随之改变了。
而这改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面向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的多向能力就会不断生成、不断组合、不断提升。
那么,让学生全面发展将不会是一句空话,新课程的实施也就
能从成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