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电的线圈》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学重点: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行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因为科学探究中,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而它们都必须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这就必须归纳,而学生往往不容易归纳出来,因此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细导线(50厘米与100厘米各一根)、电池2节、大头针若干。

2、教师准备:小磁针(每组一个)、长铁钉(退过火的,每组3-4个)、两个组装好的电磁铁装置(一个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一个电池少、线圈匝数少)、挂图(或音像资料)──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电磁铁装置,让同学们辨认这是什么装置,能干什么?

学生反应: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辨认出是电磁铁,是吸铁用的。如果学生辨认不出,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2.选派四名同学分两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颗数多?

学生比赛: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电磁铁为什么能吸铁?

②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

③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

④电磁铁也有指南北的性质吗?

⑤电磁铁是怎样做成的?]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电磁铁装置,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多,吸大头针就多;可能与在铁钉上绕制的线圈数有关系,绕得越多,吸大头针就越多。

再如: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

学生根据认识磁铁的经验,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电磁铁能吸铁,它就应该和磁铁一样,也有南北极。

……

三、设计方案,交流完善

各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根据猜想设计验证的方案,并在小组间进行方案交流,进一步完善方案,达成共识。

(调整设计说明:这里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四、分组验证,得出结论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并根据实验需要制作需要的电磁铁。

第一步: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研究主题选取所需的材料。

第二步: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实验需要的电磁铁。

如果学生在制作电磁铁上有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制电磁铁的放大图,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演示制作的方法或出示制作步骤提示。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活动,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可提供以下实验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实验记录(一)

实验记录(二)

实验记录(三)

3.组间交流,成果共享

引导学生展示各组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成果,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氛围,让小组间充分展示实验成果,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对电磁铁较科学、完整的认识。

五、自由活动,知识应用(可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每组制作一个电磁铁装置,然后展开比赛活动,看哪个小组的电磁铁磁力最强,吸起的大头针最多。

六、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1.展示挂图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课后拓展研究: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产生电吗?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给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基于此,我在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对电磁起重机感兴趣但又不

知道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提出问题。

1)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为什么两个电磁铁装置吸铁钉的数量不一样?(3)电磁铁也和小磁针一样有指南北的性质吗?(4)电磁铁是怎样造成的?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加以验证。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合作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的习惯和分组合作习惯。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按要求去合理分工,认真实验,比较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既节约了时间,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难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绕制线圈,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我就在分组实验之前,先演示线圈的绕制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线圈绕制方法。

3、力争达到调动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兴趣。如: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我要求组长分工时,在一个实验完成后,进行另一个实验时,每个同学转换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操作带来的不同的乐趣。

4、缩短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体验探究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课堂的“活”与“乱”的问题,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又要使课堂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