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
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1)
通电的线圈(一)一、情境导入1. 神奇魔术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我能用这枚铁钉,将这些小垫圈吸起来,相信吗?(生:不能吧?能吗?)教师:好,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尝试。
教师:能吗?(生:不能)你们不行,老师行,并且我说让它吸它就吸,我说让它放,它就放。
想不想见识一下?(生:想)教师:好,老师把这枚铁钉放到我的魔法盒子里,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吸——放——再吸——再放。
怎么样,神奇吧?(生:神奇!)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生:想)好,老师把它请出来,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为什么铁钉能吸起小垫圈?)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为这个魔法盒揭秘。
(生:我认为是因为铁钉缠绕线圈,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同意吗?看,这个铁钉可以吗(铁钉吸小垫圈不成功)现在还有想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是让铁钉和这个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所以能吸起小垫圈。
)教师:感谢你们为魔法盒解开了秘密,对,就是这枚铁钉和缠绕这个铁钉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通电的线圈(一)2. 认识电磁铁教师:同学们,这组线圈通电后有什么样的特性?(生:有磁性)谁能说得更准确?(生:通电有磁性。
)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起个合适的名字吗?(生:电线圈/通电的线圈/电磁铁)对,这个名字很贴切。
像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缠绕的线圈产生磁能的装置叫电磁铁。
谁能再来说说什么是电磁铁。
(2 到3 人)教师:同学们,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构成?(生:铁钉和线圈)我们把铁钉称为铁芯,只要是铁制的物品都行。
学生复述铁芯和线圈。
教师:如果用能量转换来解释,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对,电磁能。
那么电磁铁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1. 制作电磁铁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玩一玩?(想)现在不行,想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得过老师的三关。
第一关,了解实验器材。
第二关,阅读温馨提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
通电的线路(二)教学目标:1.在经历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方向的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改变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会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 在经历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3.了解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方向的因素。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电磁铁的认识,简单线路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和总结影响电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以小小魔术引出探究学习的第一个主题:1.提出问题。
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老师在不接触小磁铁的情况下能让它飞过来,也可让它飞走,你们相信吗?(演示魔术)谁来揭秘一下?(伸出握紧的手,展示自己拿的自制电磁铁)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通过上节课学习和组装的电磁铁经验来猜一猜。
电磁铁有磁力,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如果有南北极,你能改变它的南北极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电池的正负极、线圈的缠绕方向……)3.指导学生做探索性的实验既然有这么多的猜测,不妨自己做个电磁铁研究一下!实验指导。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粗细不同的铁钉(铁棒),包皮细电线,电池夹,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电池,带南北级标志小磁铁。
)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
待会儿,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下发改变电磁铁磁极因素实验表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因素(磁极用N 、S表示)4.学生展示与交流。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其他小组的同学要把他们发言的要点记录下来,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二、进行“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活动1.提出比赛,激发兴趣我们都了解了电池的正负极、线圈的缠绕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你们还想了解电磁铁的其他知识吗?引导各个小组拿出自己整理的电磁铁,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看那个小组吸起的大头针多!小组代表操作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教案
一、导入:1、质疑:师:同学们看,这儿散落着一些图钉,根据以前的经验,你能用什么把它吸起来?生:磁铁。
师:这是什么?老师想用铁钉把它吸起来,行不行?老师有办法能让铁钉象磁铁一样吸图钉,更了不起的是还会让他听话,老师让他吸他就吸,让他放他就放。
信不信?这根同样的铁钉,老师用导线给它做了件“紧身衣”。
看!这是什么?(电池)放到实物投影上。
同学们看仔细了:(师演示)放,吸,放,吸。
2、引入课题师:怎么样?就是这么神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通电的线圈。
(板书课题)刚才谁发现其中有什么奥秘了?生:接上就能吸图钉了。
断开就不能吸了。
(师注意引导语言:接上就是接通了电源,断开就是断开电流。
)师:真是慧眼啊。
是啊,当老师接通电源,能吸图钉,断开后,没有电流,就不能吸图钉。
那么能吸图钉,说明了什么?生:有磁性。
师:原来接通电源,就产生了磁性,能吸图钉,断开后,没有电流,就没有了磁性。
根据这个特点,你能不能给这个通电的线圈起个名字?真了不起,科学家就是这么命名的。
(板书:电磁铁)回想一下刚才的装置,电磁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导线绕成的线圈、铁钉、电池(电池是给电磁铁准备的电源)。
中间的铁钉叫做铁芯。
铁芯可以是铁条、铁螺栓,都可以。
(师板书:线圈,铁芯)师:由于电磁铁的磁性可以人为控制,所以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
同学看。
课件视频。
(随机问,怎么回事?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我们的电话啊,电铃啊,马达、磁悬浮列车等都利用到了电磁铁。
二、合作制作电磁铁。
师:电磁铁作用这么大,下面我们就亲手来做一个电磁铁,顺便玩一玩,试试你们组做的电磁铁一次能吸多少个图钉。
做之前,先来看看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提示)看哪个小组善于合作,效率高,率先完成任务。
开始。
学生制作电磁铁。
(师及时通报速度快的小组的进度。
评价激励。
)师:现在各组都完成任务。
咱们交流一下各组的电磁铁一次能吸多少个图钉?生交流。
生交流,师输入电脑表格中。
小学科学8通电的线圈(教案)
小学科学8通电的线圈(教案)引言:本教案针对小学科学8课程中的通电线圈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线圈的基本概念、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以及通电线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
- 熟悉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 了解通电线圈在家庭电器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
- 能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通电线圈的特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线圈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线圈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线圈的应用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5分钟):简要讲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如:线圈是由导线绕成的一个或多个圈,是电磁装置的基本部件。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电磁铁,并询问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
3. 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将一个铁钉绕上一圈导线,通过连接电池和开关,让学生观察铁钉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铁钉在通电时的吸附效应,并让学生尝试改变导线圈的圈数,观察吸附效应是否有变化。
4. 实验讨论(15分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线圈圈数对吸附效应的影响。
询问学生为什么导线绕成一个圈后,吸附效应会增强,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5. 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电器中的线圈应用,如电磁炉、电熨斗等,并让学生思考线圈在这些电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线圈在各种电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并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尝试改变线圈的参数(圈数、导线粗细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通电线圈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小学科学《通电的线圈(一)》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通电的线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2.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过程与方法: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证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特性,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相关图片课件、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门开关、大头针、小磁针。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磁铁吸引铁物品的图片和播放视频《电磁起重机(一)》。
提问:为什么电磁起重机不像磁铁一样一直吸着铁呢?学生汇报。
揭示主题: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一旦铁物品被磁吸住了,就不容取下来,但是视频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废钢铁就被吸起来了,搬运到指定的位置,断开电源,废钢铁便自动落下。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通电的线圈(一))(二)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图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扩音喇叭、玩具马达等图片。
提问:它们是怎么工作的?请来猜一猜。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既然学生这样多的猜想,我们不如自己去拆解玩具汽车的马达品探究一下。
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通电的线圈探究目标:1、知道电磁铁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
2、在指导下制作电磁铁。
3、能分析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分析结果。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发现电能产生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研究电磁铁的研究方案。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小相同)、带绝缘外皮的导线(有长有短,相差较多)、电池(有的组一节,有的组是串联好的两节)、小铁钉。
小指针、小灯泡 2.挂图或投影片电磁铁的用途。
一、谈话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同学们,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只在科学实验中偶尔会用到它。
1 / 6直到 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那奥斯特到底做了什么实验?他那造福人类的重大发现究竞是什么呢?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在《通电的线圈》的学习中,一起重做奥斯特的实验,看看在座各位通过自己的研究,能不能取得他一样的伟大发现!二、探究过程:(一)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性 1、了解实验装置复习电流方向与指南针的性质,为通过分析建立解释进行铺垫。
请看屏幕,这是我们实验要用到的小灯泡电路(在展台出示组装好的小灯泡电路,安装好电池)。
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流过电路,再回到电池的负极)。
展台出示指南针。
问: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用小铁钉靠近指南针会怎么样?(指南针会偏转);用小磁铁靠近指南针呢? 2、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说明)由一位同学把拉直的长导线靠近指南针后不动,另一位同学按住开关接通电流,仔细观察:接通电流时,有什么现象?然后关闭开关断开电流,看看又有什么现象?提示:如果仔细观察后没有什么发现,可以适当改变导线的方向与位---------------------------------------------------------------最新资料推荐------------------------------------------------------ 置(前后左右上下位置)。
电动玩具的始作俑者: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电动玩具的始作俑者: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电动玩具的始作俑者: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技术分析通电的线圈是电器领域特别重要和基础的部分。
了解通电线圈的属性、大量的应用、以及通电线圈制作工艺和原理,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电器原理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了解通电线圈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会一定数量的常见的通电线圈的各种特输出法;3. 数量掌握著名玩具里的通电线圈设计方法,并理解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电线圈的结构、特殊工艺和出口方式,玩具里的通电线圈设计方法以及其特殊的结构要求。
难点:通电线圈特殊工艺的掌握方法,玩具里的通电线圈具体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通电线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通电线圈的特殊工艺和出口方式;3. 著名的玩具中的通电线圈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和措施1. 通电线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将通电线圈的具体结构方法和工作原理进行展示和说明。
学生可以自行将所学的方法总结详细的过程,进行笔记和讨论。
2. 通电线圈的特殊工艺和出口方式。
通过现场演示,将通电线圈的特殊工艺方法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演示整个过程,学生可以进行手工来模仿练习。
3. 著名的玩具中的通电线圈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将著名玩具中的通电线圈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解释,以及学生能够尝试制作出一个完整的通电线圈产品,并进行演示。
六、教学用具和设备黑板、卡片、导线、钳子、夹具、鉴别器七、教材详细分析本教学内容进一步解释了通电线圈知识和技巧,包括通电线圈的详细结构以及如何在通电线圈上实现不同的输出方式,比如,增加通电线圈的绕法、提高线圈绕图的密度和结构。
八、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评定方法注意事项:1.教学结果不可过分拘泥于最终结果。
大多数学生注意学习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2.教学结果存在差异,不要将此情况解释为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问题。
在辉煌过程中,所有“不可能”都可以被克服!评定方法:1.观看学生的回答及笔记;2.评估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一》教案
通电的线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
3、培养学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器材准备:电磁铁装置、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大头针、胶带条形磁铁、实验记录表、课件教学过程:一、通过质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桌子上散落着一些大头针,根据以前的经验,你能用什么把它吸起来?(磁铁)师:老师是一个喜欢奇思妙想的人,老想用手中的这枚铁钉将大头针吸起,你们觉得可能吗?(不可能)师:同样的铁钉我课前给它做了小小的改动。
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用事先准备好的电磁铁进行展示。
)师: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通电的线圈(一)。
(板书课题)二、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
师:同学们,通过我的一番改造,铁钉居然和磁铁一样会吸铁。
你能不能给这个装置起个名字呢?生:电磁铁。
师:真了不起,科学家就是这么命名的。
(课件出示: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
(课件出示)【板书:电磁铁线圈铁芯】三、制作电磁铁。
师: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胶带,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四、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电的线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方法:1、本课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新课,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在组织制作电磁铁这一教学环节上,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做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课教学时,教师可课前组装好电磁铁,课上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自己拆开电磁铁,观察结构,再组装好。
既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二、猜想假设学生质疑。
猜想原理三、制定方案学生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四、实施探究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4.谈话: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实验完毕后,请你拆开这个装置,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还要把它组装好。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五、展示交流小组汇报结果(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教案
《通电的线圈》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重点: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行斗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归纳归纳出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因为科学探讨中,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置信息(试探与结论),表达和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而它们都必须要以知识体会为基础,这就必需归纳,而学生往往不容易归纳出来,因此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预备:一、学生预备:细导线(50厘米与100厘米各一根)、电池2节、大头针假设干。
二、教师预备:小磁针(每组一个)、长铁钉(退过火的,每组3-4个)、两个组装好的电磁铁装置(一个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一个电池少、线圈匝数少)、挂图(或音像资料)──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进程: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两个电磁铁装置,让同窗们识别这是什么装置,能干什么?学生反映: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原有的生活体会,可能会识别出是电磁铁,是吸铁用的。
若是学生识别不出,教师可直接告知学生。
2.选派四名同窗分两组上台竞赛,看哪一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颗数多?学生竞赛:发觉问题,提出异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电磁铁什么缘故能吸铁?②什么缘故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③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④电磁铁也有指南北的性质吗?⑤电磁铁是如何做成的?]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什么缘故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两个电磁铁装置,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多,吸大头针就多;可能与在铁钉上绕制的线圈数有关系,绕得越多,吸大头针就越多。
再如: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学生依照熟悉磁铁的体会,完全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电磁铁能吸铁,它就应该和磁铁一样,也有南北极。
……三、设计方案,交流完善各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依照猜想设计验证的方案,并在小组间进行方案交流,进一步完善方案,达到共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通电的线圈一》教案
通电的线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
3、培养学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器材准备:电磁铁装置、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大头针、胶带条形磁铁、实验记录表、课件教学过程:一、通过质疑,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桌子上散落着一些大头针,根据以前的经验,你能用什么把它吸起来?(磁铁)师:老师是一个喜欢奇思妙想的人,老想用手中的这枚铁钉将大头针吸起,你们觉得可能吗?(不可能)师:同样的铁钉我课前给它做了小小的改动。
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用事先准备好的电磁铁进行展示。
)师: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通电的线圈(一)。
(板书课题)二、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
师:同学们,通过我的一番改造,铁钉居然和磁铁一样会吸铁。
你能不能给这个装置起个名字呢?生:电磁铁。
师:真了不起,科学家就是这么命名的。
(课件出示: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引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构造。
(课件出示)【板书:电磁铁线圈铁芯】三、制作电磁铁。
师: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胶带,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四、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通电的线圈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8 . 通电的线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学具准备:八组电磁铁材料盒(1m和2m带绝缘皮的细电线、骨架2个、螺丝2个、垫圈若干个、说明书1)、电池夹、电池、闸刀开关、小磁针教具准备:玩具车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电线、电池夹、电池、闸刀开关、小磁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同学们认识它吗?(磁铁)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有磁性,能吸铁,有南北两极)3.磁铁能吸引铁钉,铁棒能吸引铁吗?(出示铁棒)3.导线有磁性吗?4.带线圈的铁钉能吸引铁钉么?(出示线圈)既然铁棒没有磁性,导线、带电的线圈也没有磁性,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如给带线圈的铁棒上连接到电池的两极上以后能吸引铁钉么?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教师演示铁棒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变得具有磁性?(1.缠绕导线2.连入电路)小结:此时铁棒可以像磁铁一样吸引铁钉2、什么是电磁铁?电磁铁的组成。
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各小组同学作好分工,注意各组同学要配合好,要认真细心。
(3)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预设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连接电源,用它接近回形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电的线圈》调整后的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学重点:对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进行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因为科学探究中,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而它们都必须要以知识经验为基础,这就必须归纳,而学生往往不容易归纳出来,因此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细导线(50厘米与100厘米各一根)、电池2节、大头针若干。
2、教师准备:小磁针(每组一个)、长铁钉(退过火的,每组3-4个)、两个组装好的电磁铁装置(一个串联电池多、线圈匝数多,一个电池少、线圈匝数少)、挂图(或音像资料)──电磁铁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两个电磁铁装置,让同学们辨认这是什么装置,能干什么?
学生反应: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辨认出是电磁铁,是吸铁用的。
如果学生辨认不出,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2.选派四名同学分两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颗数多?
学生比赛: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电磁铁为什么能吸铁?
②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
③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
④电磁铁也有指南北的性质吗?
⑤电磁铁是怎样做成的?]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为什么有的电磁铁吸大头针多,有的吸大头针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电磁铁装置,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多,吸大头针就多;可能与在铁钉上绕制的线圈数有关系,绕得越多,吸大头针就越多。
再如:电磁铁有南北(或N S)极吗?
学生根据认识磁铁的经验,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电磁铁能吸铁,它就应该和磁铁一样,也有南北极。
……
三、设计方案,交流完善
各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根据猜想设计验证的方案,并在小组间进行方案交流,进一步完善方案,达成共识。
(调整设计说明:这里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
四、分组验证,得出结论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并根据实验需要制作需要的电磁铁。
第一步: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研究主题选取所需的材料。
第二步: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实验需要的电磁铁。
如果学生在制作电磁铁上有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制电磁铁的放大图,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
教师也可以演示制作的方法或出示制作步骤提示。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展开验证活动,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可提供以下实验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实验记录(一)
实验记录(二)
实验记录(三)
3.组间交流,成果共享
引导学生展示各组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氛围,让小组间充分展示实验成果,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对电磁铁较科学、完整的认识。
五、自由活动,知识应用(可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每组制作一个电磁铁装置,然后展开比赛活动,看哪个小组的电磁铁磁力最强,吸起的大头针最多。
六、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1.展示挂图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课后拓展研究: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产生电吗?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给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基于此,我在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如下几点: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对电磁起重机感兴趣但又不
知道其工作原理,让学生提出问题。
1)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为什么两个电磁铁装置吸铁钉的数量不一样?(3)电磁铁也和小磁针一样有指南北的性质吗?(4)电磁铁是怎样造成的?
二、选择问题,提出假设
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加以验证。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合作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的习惯和分组合作习惯。
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按要求去合理分工,认真实验,比较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既节约了时间,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难点给予适当的指导。
如:绕制线圈,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我就在分组实验之前,先演示线圈的绕制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线圈绕制方法。
3、力争达到调动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兴趣。
如: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我要求组长分工时,在一个实验完成后,进行另一个实验时,每个同学转换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操作带来的不同的乐趣。
4、缩短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体验探究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想方设法解决课堂的“活”与“乱”的问题,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又要使课堂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