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成分的变化规律。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

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

它的后置课程有微生物学、发酵技术、生物下游技术、酶制剂工艺学等。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酶、多糖、蛋白聚糖、脂类);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三羧酸循环、脂肪代谢、类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与癌基因、基因重组);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形成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利树立学生的进化、辩证、发展和相互联系的观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本课程共90学时,5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1.知道《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 学会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去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样对生物原料改造的。

4.养成对与生物化学有关的生命过程的兴趣,并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指导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发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说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它既是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围绕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学习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及常用技术来阐述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其它临床桥梁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以《高等职业学校口腔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紧紧围绕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口腔岗位胜任力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整合,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思政融合”的原则,简化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目标更加符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上采取“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同时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的完整性,精选确定教学项目。

教学实施中凸显重要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注重功能和病理意义,同时,在准确把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它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学为本,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的意识。

2.具有“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基准学时:30使用专业:临床医学开课学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单位:医学技术系一、课程定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为:前导课程:《医用化学》。

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1 概述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生物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生物体生命活动和基本规律,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主要是为发酵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动物疾病防治、药物制剂、药品检验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技术服务、药物制剂生产及检验等职业岗位奠定必要的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1.2.1 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 基本原则本课程以服务药物制剂行业为宗旨,以满足药物制剂生产和检验等岗位的基本要求为原则,既考虑高职学生的现状和认知规律,又考虑其个性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本课程坚持以生物化学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主要从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维生素和辅酶、糖代谢、脂类及其代谢、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物质代谢的调控等方面进行内容的设计,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以能力为本位,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接轨,强化应用性基本技能的训练。

课程安排64学时,4学分,共设计3个学习情境,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24学时。

在第一学期完成,以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主,以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

2 课程目标2.1 总目标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同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三大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过程和控制,熟悉能量代谢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生命物质遗传规律等内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doc

理论教学部分绪论[教学目标]了解: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2.学好生物化学的基本策略。

理解: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一些日常实际说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

掌握: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英文名词: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重点难点]重点: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难点: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即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时分配] 2学时[实施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为主,结合互动式、启发式及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讲授,联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重在激发学员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学习策略] 学员能理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关系,记住这两个重要概念;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初步了解其奥妙和重要性,树立起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信心;弄清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蛋白质的分类。

3.一级结构与进化的关系及分子伴侣的作用。

4.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自学)。

5.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测定(自学)。

理解:1.组成人体20种主要氨基酸的三字母、一字母英文缩写符号和结构式及人体内几种常见的重要生物活性肽。

2.肽、多肽链和生物活性肽的概念、多肽链的书写规则。

3.通过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论,解释一些临床疾病现象(如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疯牛病、老年痴呆症等)。

4.通过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学习加深对一些生活和临床、科研现象的理解。

掌握:1.名词:等电点、肽键、肽平面、蛋白质一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三级结构、亚基和四级结构。

2.英文名词:protein, amino acid, peptide, isoelectric point, domain, motif.3.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主要特点及分类(自学)。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合用专业:医学查验专业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一、序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商讨生命现象的实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余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宽泛而亲密的联系。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能灵巧运用生化知识解说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采纳的防治举措;培育学生科学思想、独立思虑、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互相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环绕医学查验专业的培育目标,联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质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弃取生物化学教课内容,确立教课的重难点。

依据教课内容,采纳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课方法和多媒体等教课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构造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达和专题生化等四大模块共十二个章节。

医学查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此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达的过程、特色及其临床意义。

2.熟习生物化学的基本观点。

3.认识营养物质的消化汲取。

(二)能力目标1.能灵巧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商讨病因、说明发病机理及拟订疾病防治举措。

2.能娴熟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临床疾病诊疗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查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查验技术的操作确立优异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1.着重职业素质教育,培育学生优异的职业道德,建立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3.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育学生与人交流、团结协作的整体观点。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课方案课程内容及教序学要求(包含教课任务(情形、模块任务领域执考点(考点)课时号技术、知识与境设计)素质目标)1.能掌握生物任务 1:生物化学化学研究的内观点。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845〕承担单位〔生化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1.1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生物化学》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也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针对生物制药企业生产操作岗位而开设,支撑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核心职业能力——药品生产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及代谢。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后续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课程。

2.学习目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训练两部分。

基本理论涉及生命有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在体内代谢过程及相互转化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涉及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蛋白质等电点测定、氨基酸分离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性质鉴定方法。

结合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成为从事药品生物技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求的生物药品的检验人才。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生物检测、生物制药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的基础知识;(2)能熟练列举生活中酶的应用与性质;(3)能熟练描述生物大分子的代谢途径;(4)能掌握生命物质的成分分析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本质,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

(6)了解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核酸在新陈代谢过程的关系。

(7)认识生命信息物质DNA、RNA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会利用生化技术对食品中糖、蛋白质、脂肪进行定性测定;(2)会利用生化技术对酶的性质进行测定;(3)能够熟练进行还原性糖定量测定;(4)能够熟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5)能够熟练进行蛋白质的性质的验证;(6)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离心机设备。

合班五年制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合班五年制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高原医学、核医学和病理诊断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是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学基础课。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体的科学。

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极大提高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当今生物化学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本课程要探讨的是最基础、最深入、最微观和最前沿的知识,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已成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的必修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于社会和军队国防建设发展需求,符合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核医学、高原医学和病理诊断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学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学员在掌握基本理论时,应注重实践环节。

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注意把握如下原则:一是优化、精选教学内容,生物化学名词多,概念多,学员学习时注意把握;二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三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适当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激发学员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总参军训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其它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掌握生物体内基本化学物质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 了解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机制;3. 掌握生物体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4. 掌握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机制;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生物化学的微观世界;2. 结合实验课,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4.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比20%;3.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等评价,占比20%;4. 终结性评价:采用开卷考试形式,检测学生对生物化学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占比3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推荐《生物化学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等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目。

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拓宽知识面。

六、课程实施建议1. 教学团队:本课程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等;3. 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4.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学术讲座等,提高其实践能力;5.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技能课程之一。

本课程与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如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有一定的交叉,是医学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作为职业技术培养的先导课程,《生物化学》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基础技能培训的作用,为后续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药学专业课与卫生策略等课程奠定基础。

根据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面向临床、注重实用的原则,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三大代谢的内容,弱化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适当介绍分子水平疾病的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趋向。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分子水平深层次理解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及与疾病的关系,为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治疗方法、护理及预后打下扎实基础,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医疗、护理、药学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职的基础医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相比要突出”应用性”,与普通中专相比要突出”高等性”,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应对医护、药学的迅速发展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知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整体性本课程是医护、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讲解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整体性。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_3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_3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

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要选用优秀的教材,尤其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十五”国家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

护理学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本科〈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39学时,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生物化学》是学习护理学及相关课程的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的学科通识课程。

本课程分十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了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第二章至第六章介绍了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分子与医学的关系;第七章介绍了细胞之间的信息转导以及细胞化学信号转导与疾病的关系;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介绍了营养物质的体内代谢、代谢平衡与调节以及代谢紊乱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第十五章简单介绍了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介绍了器官的正常代谢以及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四章维生素和无机物第五章酶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八章糖代谢第九章脂类代谢第十章含氮化合物代谢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调节第十二章DNA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RNA的生物合成第十四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肿瘤基因第十六章肝脏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红细胞的生物化学护理学专业的预修课程为《医用化学》、《医用生物学》等,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及相关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一)准确把握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课程设计兼顾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对于护理学专业,引导学生注意将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需要密切联系。

(二)在学习内容上,采取“轻结构、重功能”、“讲理论、重应用”的基本思路。

所谓“轻结构、重功能”,是指学习时淡化学科复杂的知识理论体系,注重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的联系及意义。

所谓“讲理论、重应用”,是指在准确把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它们在临床护理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它们对于开发新技术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概述及基本过程
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蛋白质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加工等步骤,其中转录是指DNA模板链在RNA聚合酶的作 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加工 包括修饰、折叠和定位等步骤。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的定义和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是指基因在转录或翻译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量或功能异常的现象。基因表达异 常可分为转录水平异常和翻译水平异常两种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 病往往伴随着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出现异常。因此,研究基因 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酶动力学原理及应用
米氏方程
01
介绍米氏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其意义,解释米氏常数Km和Vmax
的含义及其在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02
阐述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对酶促反应
的影响及其机制。
酶动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03
举例说明酶动力学在疾病诊断、药物设计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高级结构
01
02
03
蛋白质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 的空间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 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

通过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阐明生命现象。

《生物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人们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

而从广义上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累累,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物制剂等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重要的专业词汇;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为药物制剂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注意了解研究前沿:蛋白质组学。

模块二: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调节,学员注意联系临床应用,如糖脂代谢与肥胖,感受生化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模块三: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

了解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介绍,从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奇妙与乐趣。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基本技能:学生通过系统生物化学实验训练,不但能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而且可以锻炼灵活运用本门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的结构化和整体化总结和采用讲、议、练等方式,训练面对看似零散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规律以及进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

学生归纳为主,每章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以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实验课分为两类,第一类验证、综合实验,每次实验前,学生应充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实验课质量。

第二类设计性实验,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学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培养认真、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生物化学研究进展的兴趣。

学生可养成对科学的认真态度以及拥有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积极进取精神。

四、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规定,及我院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设置生物化学课。

生物化学课是14版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时,应注重实践环节。

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注意把握如下原则:一是优化、精选教学内容,生物化学名词多,概念多,学生学习时注意把握;二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适当介绍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印发的《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标准》和《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其它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医药院校生物化学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学生刚接触基础医药学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停留在中学阶段,应根据学生情况,注意循循善诱,学生逐渐适应生物化学复杂的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课程基本分四个模块:一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及酶;二是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包括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三是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RNA复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技术;四是组织生物化学(专题篇),包括细胞信号传递、糖蛋白、血液生化及肝脏生化。

这四个模块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模块和第四模块中的细胞信号传递内容进展较多发展较快,注意前沿知识的讲解与介绍。

教师上课前应充分吃透教材内容,准确、完整把握所讲知识,尽量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及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念。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讲授安排42学时,实验教学14学时。

理论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引导式、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教学采用小班课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主,实验教学以教师只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及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及实验考核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三者按60%、20%、20%的比例构成本课程的综合成绩。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2)熟悉生物化学学习的内容;(3)了解生物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含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生物化学的发展及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3)生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及与各专业的关系;(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生物化学的含义、任务和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重点介绍生物化学与本专业的联系第二章蛋白质的化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连接方式;蛋白质各级结构及维持各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蛋白质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2)熟悉氨基酸的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蛋白质分离纯化原理及方法;(3)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两性性质;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蛋白质的结构组成;(3)蛋白质的结构;(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5)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的基本原理。

重点:(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其特点,运用含氮量计算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2)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理化性质;(3)肽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肽、肽键、氨基酸残基、氨基末端、羧基末端等概念;(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胶体、变性、沉淀、凝固、紫外吸收的性质,蛋白质的茚三酮和双缩脲反应原理。

难点: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组成方式、特点,蛋白质的等电点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建议:条件允许最好用多媒体教学第三章核酸的化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两类核酸的化学组成的异同和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核酸一级结构的概念和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细胞内RNA的主要种类及mRNA、tRNA、rRNA的功能;核酸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概念;(2)熟悉多磷酸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3)了解DNA三级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1)核酸的组成与结构;(2)核酸的理化性质;(3)核酸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重点:(1)核酸的化学组成、分类、命名;(2)核酸的一级结构;(3)DNA的空间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及DNA的功能;(4)掌握RNA 的分类、结构及各类RNA的功能;(5)DNA的变性、复性的概念,变性、复性DNA的特点;分子杂交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难点: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楚DNA双螺旋结构和tRNA的三叶草结构,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多媒体。

第四章酶(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酶的催化作用原理及特点;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m的意义;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2)熟悉酶的结构与功能;酶浓度、温度、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了解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酶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酶活国际单位。

教学内容:(1)酶的化学本质、结构与功能;(2)酶的作用机制;(3)酶促反应动力学;(4)酶的分离、提纯及活性测定;(5)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重点:(1)酶的结构与功能:包括酶的分子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功能酶、单纯酶、结合酶),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辅酶及辅酶与维生素的对应关系;(2)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机制;(3)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和结果,最适温度、最适pH、抑制剂、激活剂的概念;不可逆抑制作用的作用方式与作用结果。

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类型、作用原理及作用结果;难点: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区别;酶的别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原与酶原激活及其生理意义,同工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