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以旧唤新】请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填写下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编号填空)。

原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报告】班级小组成员日期【实验目标】1. 通过对高锰酸钾制氧气完整程序的操作,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2. 通过木炭、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进一步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坩埚钳、燃烧匙、镊子、高锰酸钾、细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棉花、火柴【实验过程】一、制取氧气请同组两人合作完成实验,根据“评分细则”给小组打分。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评分细则得分序号关键词第一步查 1.连接胶管和玻璃导管2.连接橡胶塞和试管1.用水润湿玻璃管后转动插入胶皮管(2分)2.慢慢转动塞紧橡胶塞(2分)检查气密性 1.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2分)2.能根据导管口气泡的有无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2分)第二步装装药品和棉花1.在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2.连接橡胶塞和试管1.在管口放一团棉花(2分)2.慢慢转动塞紧橡胶塞(2分)第三步定固定装置,集气准备1.安装整套仪器装置2.将两个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1.按照由下到上、从左至右的顺序组装装置(2分)2.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管口略向下倾斜(2分)3.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2分)4.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帽的距离大约一横指(2分)5.集气准备时用烧杯给集气瓶装满水(2分),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2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将两瓶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2分),集气瓶中有气泡(扣2分),重新操作。

第四步点点燃酒精灯 1.灯帽正放实验台(2分)2.用过的火柴梗放在垃圾瓶中(2分)3.先来回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2分)4.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2分)第五步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一瓶装满气体,另一瓶留少量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一)研究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可用七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向试管中装入药品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团。

(1)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内,如果有气泡会有怎样的影响?(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不能过长,应微露胶塞。

为什么?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注意:物质加热的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为什么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的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部位进行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注意:为什么要在气泡连续出现时才开始收集?或说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立即收集?6、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7、熄: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二)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检、装、固、收)(1)检: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然后倒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塞上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若有长颈漏斗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3)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离管口约()处。

(4)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满氧气后将集气瓶口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三)试验氧气的性质练习:讨论如下问题: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放细沙?燃烧碳时为什么不放?燃烧硫要放水吗?放细沙行吗?为什么?3、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2、反应原理:3、收集方法和原理:4、检验和验满:5、实验装置:6、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7、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师用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师用导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 陈阵语一、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二、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三、实验步骤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文字表达式)。

2.实验装置:排空气法 排水法 3.实验步骤:二、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实验原理:碳+氧气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哩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成了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实验原理: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

(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四、当堂检测1.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C)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确的是( A)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体时,可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图中的AC或AD (填序号,下同);试管口塞棉花的目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用装置A制氧气,装置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底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请学生结合实验活动1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
2.设计一道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让学生收集有关氧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如医疗、消防等,分析氧气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
2.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3.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等。
最后,我会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复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介绍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等制氧气的方法,讲解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氧气的物理性质: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氧气的物理性质。
3.氧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错误;
故选:B。
学习小助手
本节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收集及性质验证的操作。在上实验活动课之前要复习好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明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里结合理论进行实验。
归纳小结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学习反思
导学测评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答案】(1)气泡没有连续均匀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留有气泡;收集满气体后没有在水中盖上玻璃片,而是在空气中盖上玻璃片(合理即可)
(2)防止集气瓶内氧气被排出而影响实验
跟踪演练
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 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______。
【答案】(1)①.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管、集气瓶、水槽②. A ③. F(2)使药品充分受热
(3)连接烧杯的导管另一端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内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装置图:(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放棉花)
(3)操作步骤:(检测目标3)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内容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用具大试管、单孔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二、本节课我们就要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学生看本节课的实验目的)三、(复习旧知识)与学生一起复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板演)2、实验用品有哪些?3、实验开始前,要怎样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实验装置是怎样的?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优点是什么?5、总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6、怎样知道收集好的氧气是满满一瓶呢?收集满的氧气怎样放置?7、做这个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复习氧气的性质(学生板演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五、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六、小练习,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动手实验,同学们要注重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八、布置作业:填写本节课的实验报告。

九、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仪器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注意事项二、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等,这为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然而,由于该章节涉及实验操作较多,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安全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可能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学生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验证方法时,也需要教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包括其助燃性等化学性质。

掌握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三、设计思路本教材章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方法。

教材开篇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氧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逐步深入讲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5.知识拓展,提升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如氧气的应用、环保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6.安全教育,强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7.总结反思,巩固提高: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潜水、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室制氧方法实验。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现象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理解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实验室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5.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_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活动是学生接触化学、理解化学、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探究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探究精神,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

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

本实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实验活动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对学生来讲是进入实验室的开始,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并对氧气性质验证的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理解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等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实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四、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六、教学方法预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

七、仪器准备实验仪器:大试管、塞子(带导管)、集气瓶(3个)、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燃烧匙、酒精灯、药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硫、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实验材料:火柴、棉花、小木条;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预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学生回答】1.实验室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制取的方法、装置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
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解。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4.培养学生珍惜实验数据,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验操作规范性。
2.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如火灾现场、潜水员作业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需求和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制取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9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氧气的性质.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氧气的制法,掌握制取过程.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培养敢于动手、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精神.【重点】氧气的制法的实验操作及性质的验证.【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准备】仪器及药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集气瓶、药匙、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学生准备】火柴、纸槽、砂纸.导入一:【展示】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教师】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区分这两种气体?【学生】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现象.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教师】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合作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吗?【学生】积极踊跃地表示愿意.【教师】哪些反应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学生】回忆并作答.【教师】今天咱们就一同用高锰酸钾来完成氧气的制取,并验证氧气的部分性质.导入二:【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学生】回答药品,书写并展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教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初步学会选择装置的依据.[过渡语]我们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这思路一【教师】那么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绘制实验装置图.明确以下几个知识点:高锰酸钾为固体}⇒加热固体的装置,如图1反应条件为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收集装置,如图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投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提问】(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为什么放一团棉花?(3)连接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5)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大家开始动手实验,亲自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预留1/4左右的水,用来做铁丝燃烧性质的实验.【学生】小组两人先确定分工,合作制取两瓶氧气,并总结制取氧气的步骤.[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实验体验,学生知道了这样做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印象更深刻了.【学生】概括操作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连接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槽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看水槽中是否有气泡冒出)(2)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倒置在水槽中.(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5)有气泡均匀、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可能是装置内的空气,因热胀而从导管口逸出)(6)先把导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教师】点评并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设计意图]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思路二【提问】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什么状态?②反应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①所用的药品是固态.②条件是加热.【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提问】将得到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哪些仪器?【学生回答】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塞.【边演示边讲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观察时要注意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讲解】(1)查——“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装——“庄”: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底部.(如何装?)注意:装完药品后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原因: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甚至它还会进入集气瓶或水槽,致使收集的氧气或水槽中的水呈现紫红色.(3)定:固定仪器装置.注意: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滴倒流炸裂试管).(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将酒精灯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这时要求学生注意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收集.(5)收:气体的收集方法决定于气体的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定.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什么现象,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6)离——“利”、熄——“息”:集气完毕后停止实验时,要将导管撤离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先移去酒精灯会使热试管内降温,压强减小,使水槽中的水发生倒吸,有可能炸裂试管.)【提问】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才能得知氧气是否收集满了呢?【学生讨论】得出最简便的方法:在集气瓶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演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讲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使导管口接近集气瓶底部,瓶口用毛玻璃片盖住,让空气能从缝隙中排出,而氧气不容易扩散.【提问】现有两瓶无色、无味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空气,你用什么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小结】学生回答后,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二、氧气的性质【教师】在学习氧气时,你们见到老师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兴奋不已,今天大家就来亲自体验火星四射的情景吧.演示并讲解铁丝燃烧的操作要点.【学生】 动手操作.(如上图)【提问】 (1)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自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内呢?(4)集气瓶内的水起什么作用?可以用别的物质代替吗?(5)若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学生】 讨论回答.(1)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燃烧.(2)火柴起引燃的作用.(3)火柴燃烧也要消耗氧气,这样做可以避免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将氧气赶出,这样做能充分利用氧气,现象更明显.(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到瓶底,炸裂集气瓶,水也可以用细沙代替.(5)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没等火柴烧完就伸入了集气瓶内;火柴已经烧完还没伸入瓶内;铁丝表面有铁锈;等等.思路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见教材46页图2-18 【讨论】 学生动手做,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讨论: 1.为什么木炭烧红后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倒入石灰水后,为什么需振荡?有什么现象出现?考查学生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 【展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见教材46页图2-19 【讨论】 学生动手做,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讨论: 1.为什么用底部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2.铁丝需要在实验之前用砂纸打磨,为什么?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装药品试管中;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六收集氧气做备用;七把导管撤离水;最后熄灭酒精灯.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注意事项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原理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中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4)点:先预热,后对有药品部位加热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有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5)收:收集氧气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6)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 (7)熄:熄灭酒精灯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的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 .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解析: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C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d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错误:①;②;③.改正:①;②;③.(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4)待集气瓶收集满后,将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解析:(2)如下表.错误改正①用酒精灯内焰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热②试管口朝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试管口没有放棉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花故答案为:(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2)错误:①用酒精灯内焰加热②试管口朝上③试管口没有棉花改正: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3)刚开始排出的主要是空气(4)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填“a”或“b”).(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①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理由是;②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解析: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通常选择安全、环保和操作简单的实验.本题a中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条件不易达到.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制取氨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A.排水法要求所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空气法要求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与空气的密度差别较大(如果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 (1)b(2)①A;该反应是加热固体制气体的装置②D;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其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1.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2.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3.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4.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的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的4题.【选做题】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②①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②①⑤2.某同学用足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快速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下降(实验情况如图),接下来他应该()A.将酒精灯位置升高B.将酒精灯向右微移C.再向试管中加入氯酸钾D.再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3.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C.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4.一位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有下面的几个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底略向下倾斜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能力提升】5.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6.蓉蓉同学按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热源的名称:,并指出使用它时的一点注意事项:.(2)操作顺序:①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取量应.②连接仪器,固定试管.③加热.加热时应先.(3)实验分析:请帮助她找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漏掉的一个实验步骤:.【拓展探究】7.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向集气瓶中加满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的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3)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填序号)(4)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参考答案】1.D2.B3.C4.A5.A6.(1)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其他答案合理均可)(2)①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预热(3)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握住大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冒出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加入药品后橡皮塞没有塞紧(3)③⑤(4)水倒吸,大试管破裂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兴致高昂,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能在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实验,但由于是第一次动手做,还是有个别问题出现:忘塞棉花、加热位置不对、开始收集的时间没把握好、往集气瓶中插入烧红的木炭和铁丝(特别是铁丝插入的时间)不及时等等,最后通过随堂测试做题情况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改进【设计意图】使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制取氧气,仪器容易破碎,连接装置麻烦,还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为了快速、安全、方便地制取氧气,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原理】2H2O22H2O + 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用品】仪器:250 mL医用输液瓶、20 mL注射器、输液管、烧杯、药匙、火柴.药品:二氧化锰、5%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操作】(1)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个250 mL医用输液瓶、1支20 mL注射器与1根输液管.输液管剪去一部分,只需留下一段,进空气的管要先用火烧一下使其密封.(2)拔下注射器的活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要求极细颗粒),安装好活塞.吸取一定量的水,振荡,将混合物注入输液瓶中(此处使用较粗的注射器针头,防止发生堵塞).(3)将输液管插入输液瓶的胶塞中.(4)用注射器向输液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可制取氧气.【说明】(1)输液瓶和注射器最好都是塑料的,不容易破碎.(2)使用输液瓶、注射器、输液管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好处很多:①输液瓶的容积大,可以用来制取较大量的氧气;②密封性好,可以省去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③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连接起来要简便得多;④使用注射器能很好地控制过氧化氢的使用量和反应速率; ⑤注射器的使用,使操作简便安全;⑥绝不用担心液体会飞溅出来,非常安全;⑦节省药品(输液瓶里面的二氧化锰可以多次使用,损失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实验结束后拔掉输液管,里面的氧气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下次使用时可以减少过氧化氢的使用量);⑧废物利用,节约资金;⑨适合学生做实验用;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节约思想,变废为宝的理念.二、对教材46页氧气的性质实验的建议与改进1.存在的问题:(1)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存在的缺陷:集气瓶瓶口太小,坩埚钳插入一半时就再也伸不下去了,下部的氧气没有充分燃烧,现象不是十分持久.(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往往出现下列问题:①插入的时机把握不准,动作太快,容易熄灭;动作太慢,红热的铁丝又容易冷却.②学生实验时,火柴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对实验室有污染.③铁丝插歪了,靠瓶壁太近,易引起集气瓶瓶壁的破裂.2.实验建议和实验改进:(1)建议将坩埚钳改成长镊子,避免了坩埚钳伸不到集气瓶下部的弊端.长镊子夹持木炭可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可以让燃烧更持久,反应的现象更明显,反应时间更长.如果是分组实验或学生实验,还可以用口径较大的饮料瓶来替代集气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做实验,可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燃烧完成后倒澄清的石灰水,拧上瓶盖振荡,还会发现不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瓶子变瘪,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留下直观的印象.(2)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如下改进.①将集气瓶改为口径较大的饮料瓶(玻璃瓶),并在瓶底预先放水或细沙.集气瓶可以放水、细沙,饮料瓶或矿泉水瓶最好用细沙,因为这些瓶子的瓶底有的是凸起的,桌面不平,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②螺旋状细铁丝的一端不系火柴梗,而是粘上一小团棉花.③不用坩埚钳来夹细铁丝,而是将细铁丝的一端绕在一个小铁圈上,让它直立于氧气瓶中.如果铁丝太细,直立不起来,可以在中间穿一根粗一点的直铁丝,让螺旋状的细铁丝直立在集气瓶或饮料瓶的正中央,避免因铁丝燃烧过程中左右摆动而使集气瓶或饮料瓶瓶壁破裂.④调整螺旋状铁丝的高度,让棉花团与饮料瓶口相平或略高,实验时在棉花上滴一小滴无水乙醇,并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3)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①充分利用了废旧资源,变废为宝,用空饮料瓶替代集气瓶,避免了分组实验时,人人动手可能会破坏较多的集气瓶.②消除了对空气的污染,避免了用火柴引燃铁丝.火柴头上的硫粉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使空气受到污染.用棉花和无水乙醇引燃,效果很好.③不会因插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瓶壁破裂.注意:为防止铁丝燃烧时的摆动,最好在中间穿一根粗一点儿的铁丝.。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后,是不是立即将酒精灯熄灭?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不是,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小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装试剂试管中三把仪器固定好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六把导管撤离水最后熄灭酒精灯【过渡】我们完成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揭下来,我们探究下氧气的性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可以和木炭发生反应,今天我们做这个实验,并验证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提问】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如果开始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而造成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思考】有的同学在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现象不明显,木炭燃烧不剧烈,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收集的氧气不纯净,含量少。

【提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何书写?【学生活动】让同学们在黑板书写。

碳 + 氧气二氧化碳【过渡】氧气与木炭反应现象明显,与铁呢?【实验操作】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提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回答。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提问】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入少量水?【学生活动】观察,与教师一起交流,回答。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其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感受氧气的特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氧气的基本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学生能熟练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氧气性质的观察与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氧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氧气的思考,提问:“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氧气?氧气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2.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以此引入《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新知探究1. 理论学习: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高锰酸钾分解法),解释为何选择这种方法,并介绍实验装置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2. 观察演示:教师进行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如固体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指导:强调实验安全,如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化学药品等。

2.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

3. 数据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如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氧气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是氧气的性质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还不够规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能独立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2.了解氧气的性质,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单孔塞、双孔塞、集气瓶、水槽、止水夹等。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双氧水、铁丝、硫粉、碳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展示氧气实验室制法的两个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双氧水制取氧气。

同时,呈现氧气的性质实验,包括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氧气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7.家庭作业(2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导学案

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制订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学习难点】实验装置的选择的依据和实验操作的规范学习用品火柴、药匙、酒精灯、铁架台、水槽、棉花、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高锰酸钾、铁、木炭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有:(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3)把试管口略向;(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加热前要;(5)当有时,然后再;(6)停止加热时,先,后。

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是: .二、合作学习(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两瓶氧气,并回答以下问题)1、氧气的制取使用了哪些仪器?2、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制取氧气?6、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预热?7、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移导管?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铁丝在氧气里燃烧讨论:氧气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如何检验和验满?三、自主检测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C.二氧化碳D.铝箔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收集的氧气不纯
氧气的浓度太低,铁丝不能燃烧
反思交流
【想一想】为了提高反应的成功率,可以怎么改进实验? 1.选择铁粉进行实验(增大了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用排空气法边制取边实验(不用担心氧气的量)
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反应。
学以致用
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解决措施
1.使用前仔细打磨铁丝,直到光亮
2.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它插入瓶内
3.火柴缓慢深入集气瓶中。
反思交流
【想一想】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想一想这些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还留有空气;
• 未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冒出, 便开始收集氧气;
• 收集完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知识回顾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气体的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 5.放置 正放(密度比空气大)
再认实验装置
说一说实验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升降台、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 • 收集装置:玻璃导管、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 • 实验用品:木条、棉花、火柴
具体实验步骤
• 3. 准备好收集装置并根据收集装置的高度固定整套装置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 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 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一)研究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可用七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向试管中装入药品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团。

(1)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内,如果有气泡会有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不能过长,应微露胶塞。

为什么?
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注意:物质加热的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为什么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的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部位进行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注意:为什么要在气泡连续出现时才开始收集?或说刚开始有
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立即收集?
6、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7、熄: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二)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检、装、固、收)
(1)检: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然后倒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塞上带导管的单孔胶塞。

(若有长颈漏斗则从长颈漏斗中加入液体),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3)固: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离管口约()处。

(4)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满氧气后将集气瓶口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三)试验氧气的性质练习: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放细沙?
燃烧碳时为什么不放?燃烧硫要放水吗?放细沙行吗?为什么?
3、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
2、反应原理:
3、收集方法和原理:
4、检验和验满:
5、实验装置:
6、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7、注意事项:。

【问题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