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精华版)含答案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2019年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对;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错。
[答案] B(2) [解析]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错。
[答案] C(3)[解析] 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对;水土流失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沼泽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水分,而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错;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错。
[答案] C(高考经典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其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5.13 外力作用与地貌 (含解析)
第13讲外力作用与地貌新课标等级考要求: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结合某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差异及外力作用的差异,如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差异及流水作用的差异。
【知识体系构建】一、外力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及作用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疑难辨析1】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二、主要侵蚀、堆积作用及地貌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地理实践力】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三、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________________平原。
(2)中下游地区b:____________。
(3)入海口c:________。
【疑难辨析3】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考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貌1.【高考真题】【例1】[2016·全国卷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答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10020030040000.511.522.533.54010020030000.511.522.53生物量(kg/m2)多样性指数0100200300400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次生灌丛草丛牛肝地00.511.522.533.54生物量多样性指数00.20.40.60.811.21.41.61.8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次生灌丛草丛牛肝地024*******0.20.40.60.811.21.41.61.82468101200.20.40.60.811.202468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含水率A .新疆B .江西C .青海D .陕西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异B .地表形态变化C .过度农业活动D .土壤肥力变化3.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 .土壤厚度增大B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 .土壤肥力提高D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 1.B 2.C 3.B【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该“牛肝地”有红层软岩分布,原来的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最可能在江西,B 对。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A 错。
陕西属于温带,是落叶阔叶林,D 错。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C 错。
2.根据材料,“牛肝地” 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江西位于湿润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 对。
气候变异变化不明显,A 错。
地表形态变化、土壤肥力变化的原因是植被破坏,B 、D 错。
3.根据右图,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B对。
土壤含水量下降,说明空气含量增加,D错。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答案】B【解析】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向斜顶部受张力,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下列地点中可能找到石油的是A.①B.③C.④D.⑤【答案】C【解析】向斜储水,背斜储油,图中①⑤两地位于向斜,③位于断层地带,④位于背斜处。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作用。
2.右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③是石灰岩,则④为A.花岗岩B.板岩C.石英岩D.大理岩【答案】D【解析】如果③是石灰岩,受热会变质成大理岩。
【2】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层理结构,图中③为沉积岩。
【3】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图中②为岩浆岩,火山喷发而成,图中岩浆岩穿过其他岩层,形成较晚;④岩石由沉积岩受热形成的,故也形成较晚。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形成。
3.断层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B.变质作用引起的C.地壳运动引起的D.岩石间的转化引起的【答案】C【解析】由于地壳运动是岩层发生断裂,然后沿断裂面发生移动,形成断层;而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都不会岩层断裂并移动。
故选C。
【考点】地壳运动4.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答案】C【解析】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
而形成的地貌:山岭。
故选C。
【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富士山C.华山D.泰山【答案】B【解析】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庐山、泰山、华山等。
故选B。
【考点】地质作用。
5.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
【2】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有一定的关系。
【考点】该题考查喀斯特地貌。
2.下图中,图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北流向东南C.A处水流较B处平稳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图中A水文站测得水位变化比B站大,所以B水文站应经过了图中湖泊的调节作用,其河流的水应是从A流向B,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其方向应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故选B。
【2】造成该河最高水位出现的原因是()A.气旋活动B.春雨霏霏C.“梅雨”连绵D.冰雪融化【答案】C【解析】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是受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降水多。
故选C。
【3】关于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 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E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河水流经此处时,E岸遭受流水的冲蚀力大,受流水的侵蚀,E岸河床较陡;F岸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表现为流水沉积,所以河床较缓。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含答案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读下图,回答1~2题。
1. 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C.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D.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2. 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流域内植被茂密。
则A.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B.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C. 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D. 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欧洲地区是内外力作用体现非常强烈的地区之一,如冰岛、阿尔卑斯山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和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U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
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图”。
据此完成3~5题。
3. 冰岛位于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4. 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5. 阿尔卑斯山上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带答案)
课时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
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内力作用C.化学风化作用 D.海陆变迁盐风化是指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生长,促进岩石表面颗粒分散式脱落的一种物理风化过程,盐风化作用与岩石结构、盐分含量、微气候环境有关。
广东韶关丹霞山位于南岭南麓,该山睡美人南坡处砂岩崖壁上分布有开口均向下的蜂窝状洞穴,该洞穴是盐风化作用的产物。
图1示意广东韶关丹霞山北部区域位置,图2示意当地蜂窝状洞穴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2~3题。
图1图22.广东韶关丹霞山有利于盐风化作用发生的条件是( )A.季风气候,干湿交替明显B.气候干旱,风力强劲C.砂岩广布,渗透性较差D.昼夜温差大,蒸发微弱3.a→b阶段蜂窝状洞穴( )A.由多变少 B.由大变小C.聚集状明显 D.多沿岩层层理分布知识点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
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
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该地区地壳曾( )A.间歇式下降5次 B.持续式下降5次C.间歇式上升5次 D.持续式上升5次5.每个河阶上的砾石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搬运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024·河南高一校联考专题练习]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凸岸B.凹岸 C.河源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外力作用最类似的是( )A.沙丘 B.瀑布C.冲积平原 D.火山地貌[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二]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广布。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1.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经典题,4分)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4分)解析:本题考查火山、地震的成因。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2.根据海陆轮廓、经纬度等图示信息判断板块边界类型(2)(2016.4浙江选考,2分)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1分)板块碰撞(1分)(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的相对位置与板块边界类型。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注记信息,可以判断勃朗峰位于法国东南部,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褶皱的判断方法(3)(2016浙江文综,4分)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读图,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C)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解析:由题干可知,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读图可知,图中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且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故B、D项错误。
图中西侧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
4.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常考地貌a.断层的判断方法(4)(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读图,完成下题。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B)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岩层有明显的位移,应为断层构造,而背斜、向斜是褶皱构造,故C、D项错误。
剖面图中只有一组断裂面,南侧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断层谷,而地堑谷是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陷而成,故A项错误,B项正确。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练习题含答案[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A.曲折的河道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D.丰富的泥沙[2023·邢台月考]读我国两个地区的地貌景观图,完成3~4题。
3.两地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风力作用D.海浪作用、风力作用4.乙地貌可能分布在()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2021·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 m/s之间。
如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 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5~6题。
图1图25.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6.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参考答案:1.B由材料“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含有碳酸氢钙的滴水不断滴到洞穴池塘中,导致池水自滴点向四周外溢,从而形成盆状,故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如相对静止的薄层水,故③错误,④正确。
(高中段)微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归纳·点拨]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 河谷形态
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溯源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侵蚀和下蚀为主
峭,横剖面呈“V”形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
中期
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积,河流更为弯曲,河
增强
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
7.(2017·浙江 11 月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__(填“集中” 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 台风属于________灾害。
(2)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 坡度_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_。 (3)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 原因。
度平缓的山顶 ④坡度陡峭的凹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
A.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
B.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
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
解析:第(1)题,风化坑主要因积水形成,若坡度大则不易积水,④不符合条 件;①②③中的位置均坡度缓,易积水,因此容易形成风化坑。第(2)题,较 浅的风化坑容易受风、水等外力搬运作用的影响,使风化碎屑物流出坑外;海 浪的侵蚀作用和由温差造成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会导致风化坑内碎屑物增多;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十分微弱,不能及时地分解掉风化碎屑物。 答案:(1)A (2)A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9外力作用与地貌(含解析)
考点9 外力作用与地貌(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云南模拟)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回答1~2题。
1.[考向河流堆积地貌]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据扇三角洲的概念可以判断其不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出山口因落差较大,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水体既可以是湖泊,也可以是海洋。
2.[考向河流堆积地貌]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故河道较浅。
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2018·河南安阳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考向外力作用]甲、乙两区域的主要风力作用分别为() A.侵蚀、侵蚀B.侵蚀、堆积C.堆积、侵蚀D.堆积、堆积答案B解析该地貌是风力作用形成,应是沙丘地貌。
根据海拔及等高线分布情况,推测甲区域为风蚀坑,乙区域位于沙丘东侧,甲侧海拔低,等高线较密集,坡度陡,主要风力作用为侵蚀。
乙侧海拔高,等高线较稀疏,坡度缓,主要风力作用是堆积,B项正确。
4.[考向外力作用]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C解析沙丘地貌形态与风向有关,侵蚀侧为迎风地带,堆积侧为背风地带。
读图可知,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结合指向标,该区域的盛行风向为偏西风,C项正确。
(2018·安徽A10联盟开年考)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高中地理三角洲形成专题训练(精华版)含答案
.伊犁河发源于我国天山,在哈萨克斯坦流入巴尔喀什湖。位于伊犁河上游的霍尔果斯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最长、综合运量最大、自然环境最好、功能最为齐全的国家一类陆路公路口岸。位于伊犁河下游的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西湖广阔而水浅,水深不超过11米;东湖水面窄,水深约25米。阅读伊犁河水系示意图和霍尔果斯交通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2分)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答案: D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
答案:D
答案:D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简述伊犁河三角洲的成因。说明卡普恰盖水电站建造以后对伊犁河三角洲的影响。(12分)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人类不合理活动【答案】B【解析】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
故选B。
【2】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答案】B【解析】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
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2.读地貌景观,完成下题。
【1】图中G地的地貌是A.冰斗B.冲积扇C.三角洲D.沙丘【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G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冰斗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位于干旱的内陆地区,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G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答案】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答案】B【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因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有溶洞等,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选B项;峨眉和泰山为山地风光,白头山天池因火山喷发后在水在火山口堆积形成。
【考点】喀斯特地貌分布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沙丘是流水的堆积地貌。
【答案】错【解析】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沙丘的地貌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明确风积地貌与流水地貌的区别。
2.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答案】B【解析】图示溶洞、地下河反映喀斯特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该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答案】D【解析】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发育的溶洞、地下河。
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3】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溶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A【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区、成因及发育条件,难度较小。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云贵一带。
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和淀积作用,即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水的流动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
3.某一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莲的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A.湖泊和沼泽B.热带浅海环境C.炎热干旱环境D.温湿茂密的森林【答案】A【解析】“岩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且有莲花化石”反映当地为陆地淡水的水湿环境,故A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与沉积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岩层的化石和组成物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即可。
4.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题:【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黄土桥B.海蚀桥C.喀斯特溶蚀桥D.风蚀桥【答案】A【解析】黄土桥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当今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答案】D【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图,M小板块是阿拉伯半岛,按大洲看,虽然属于亚洲,但按板块构造说,属于印度洋板块,D对。
A、B、C错。
【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A.陆地边界B.生长边界C.消亡边界D.海洋边界【答案】B【解析】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向两边张开的部分,所以是生长边界,B对。
图中板块边界有位于海洋中的部分,也有陆地上的部分,A错、D错。
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向一起碰,不是向两边分开,C错。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有些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3.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4分)(2)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4分)【答案】1、消亡边界( 2分)亚欧板块(1分)印度洋板块(1分)2、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4分)【解析】(1)图示范围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
(2)喀拉喀托火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外力作用与地貌Word版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的如此惟妙惟肖,令人观止。
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 )A.太阳B.岩浆活动C.大气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2016·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月考)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图甲)。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甲所示地貌形态与图乙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 )A.①B.②C.③D.④4.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B.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D.冰川侵蚀(2017·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第5~6题。
5.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6.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17·浙江仿真模拟)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读图,完成第7~8题。
7.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B.b→a→c→d→f→eC.a→b→c→d→e→fD.d→c→b→a→f→e10.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各景观示意图中,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的是A B C D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
读图回答23-25题。
2.距今6000年以来,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A.陆进海退河流泥沙沉积 B.陆进海退海潮、海浪沉积C.陆退海进河流冲刷 D.陆退海进海潮、海浪冲刷3.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4.距今2500年以来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幅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A.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 B.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C.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少 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易形成流动沙丘。
读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完成10~11题。
5.图中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① B.②C.③ D.④6.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岩石风化增强,沙源供给量增加B.冬季风势力增强C.植被覆盖率降低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
据此回答3~4题。
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海退海进海进 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8.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A.沿海陆地被淹没 B.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右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0~11题。
9.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演变过程,完成14~15题。
11.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范围较广的是A.新疆B.西藏C.浙江D.贵州12.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流水溶蚀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此称为岩漠。
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图,完成12~13题。
13.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堆积作用B、风化、侵蚀作用C、搬运、堆积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14.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地势低洼,酸雨严重B、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C、降水量小,蒸发量大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2 m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年101520距起始点距离/km右图是我国西北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完成9~10题。
15.该地地貌类型是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C.河漫滩 D.风蚀地貌16.当地人可在该地貌上A.寻找水源 B.发展水运C.勘探油气 D.开发水田17.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步骤的探究实验:步骤一: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步骤二: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步骤三: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四: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如图所示。
该实验模拟的是A.冲积扇的形成过程B.海滩的形成过程C.沙丘的形成过程D.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河道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注入大海。
在地中海海水的强烈冲刷下,三角洲两侧受到的侵蚀远大于中央,形成弧形岸线。
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
请回答7~9题18.据研究河流入海(湖)口形成的三角洲,在海浪和河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常形成多种形状,下列形状三角洲受海水影响由弱到强的排序是A.扇形、鸟爪、尖头、岛屿B.鸟爪、扇形、尖头、岛屿C.岛屿、扇形、尖头、鸟爪D.鸟爪、尖头、扇形、岛屿19.尼罗河三角洲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推测其原因A.河流流水搬运 B.海水搬运C.海浪侵蚀 D.河流流水沉积20.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河口地区的变化是A.鱼类资源增加 B.航道淤积变浅 C.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D.岛屿数量增加下图为“某水库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4—25题。
21.仅考虑输沙量,1992—2002年间该水库库容量A. 变化不大B. 一直增大C. 不断减小D. 93、94年最小22.该水库建成后A. 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 河口三角洲不断扩大C. 水库周围地下水位上升D. 下游侵蚀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水量l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0~11题。
2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2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2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2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2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下图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据此回答7~8题。
28.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29.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加固河堤 B.疏浚河道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图3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图4是图3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
读图完成4~6题。
图3 图430.图3中⑤地与②地相比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31.在图3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32.关于图4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
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
读图完成10~11题。
33.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A.T1 T2 T3B.T1 T3 T2C.T3 T2 T1D.T2 T1 T334.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9~10题。
3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平均流速最快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6.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A.M处的东岸B.M处的西岸C.N处的东岸D.N处的西岸“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37.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38.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少 D.风沙较大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图1 图239.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6~7题。
40.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41.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1.D 2.C 3.A 4.D 5.D 6.C 7.D 8.A 9.D 10.B 11.D 12.B 13.C 14.C 15.B 16.A 17.A 18.D 19.B 20.D 21.C 22.C 23.D 24.B 25.C 26.B 27.D 28.C 29.A 30.B 31.D 32.C 33.C 34. A 35.C 36.D 37.C 38.B 39.D 40.A 41.D甲丙乙①②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