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
交通运输组织学知识点总结

(1)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交通工具所载运人员与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有关系;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而不关系何种工具和交通方式;(2)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公路运输优点(1)灵活性、方便性(2)送达速度快(3)包装简单,货损少(4)操作人员容易培训(5)近距离运输中少量的货物运费较小(6)抢险救灾及战时可以有效实现运输供给缺点1)运输能力小;2)运输成本高;3)劳动生产率低铁路运输优点巨大的运送能力;运输速度较高;运输成本低;能保证运输的经常性、连续性和准时性;通用性能好;运输能耗低缺点:灵活性差;运送时间长;货损率高;基建投资大水路运输优点1)载运量大;2)运输成本低;3)投资少;4)劳动生产率高;5)平均运距长,通用性好;缺点1)运输速度慢;2)可达性差;3)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较差。
航空运输优点(1)速度快2)机动性大(3)货物包装要求相对较低(4)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缺点(1)载运量小(2)运输成本高(3)易受气候条件限制4)可达性差管道运输优点(1)运量大(2)运输安全可靠,连续性强(3)能耗小、成本低、效率高(4)不受气候影响5)占地少,建设速度快,费用低缺点(1)灵活性差(2)运输功能单一(3)当运量降低时,运输成本会显著增大(3)交通运输组织的发展趋势直达化快速化、运输重载化、运输物流化、运输智能化、多式联运化、绿色化(4)公路运输生产要素公路运输设施(公路及场站)、运输设备(车辆)、运输对象(旅客、货物)、劳动者(驾驶员)(5)换算周转量1t.km=10p.km=1(6)单项评价指标:车辆技术状况指标、车辆时间利用指标、车辆速度利用指标、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车辆技术状况指标:车辆完好率=总完好车日/总车日车辆时间利用指标:工作率=时期内工作车日/总车日;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出车时间总数/工作车日数;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平均出车时间/24;车辆出车时间利用系数=纯运行时间/出车时间;车辆速度利用指标:技术速度、营运速度、设计速度、运送速度、平均车日行程车辆行程利用指标:行程利用率=载重行程/总行程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吨(座)位利用率、实载率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拖运率=挂车完成的周转量/主挂车完成的周转量(7)运输生产率:(单车期产量、车吨(座)期产量、车公里产量)(工作率:提高车辆完好率;加强管理、装卸作业时间、技术速度、行程利用率、平均吨位与吨位利用率、单位工作车日载重行程)(8)货流的特性:方向的不平衡性、时间的不平衡性、离散型分布、连续性分布(9)货运调查的形式综合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日常调查(10)货运调查的基本方法访问法、观察法、经常性调查法(11)货运生产计划内容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车辆运用计划(12)运输量计划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上年度实绩、本年度及各季度的计划值以及本年度计划与上年度实绩之间的比较等内容编制方法当运力小于运量时,应以车定产;当运力大于社会需要时,应以需定产;(13)车辆计划是企业计划期内的运输能力计划,主要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营运车辆的类型及各类车辆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平均运力。
道路运输组织学复习精华版

某汽车运输企业二车队某年6 月份的有关资料数据为:营运车辆为100 辆车辆工作率90%出车时间总数为14850 小时,其中营运时间总数为9900 小时,总行程为594000 公里。
要求:计算该车队6 月份出车时间利用系数0.67 、单车平均每日出车时间4.95 小时/车日、营运车辆的技术速度60 公里/小时、营运速度40 公里/小时、平均车日行程194 公里。
2、运输的主要功能是产品在(B.价值链)中的移动下列哪种货物不可以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C.书籍)。
下列哪个指标反映企业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B.工作率)属于生活性客运的是(D.旅游)6、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C.运营调度要完全依据行车计划的规定)车辆装卸停歇时间越长,则(C.运输成本) 越高车公里产量是指统计期内车辆平均每行驶(1 )km 所完成的周转量。
7、下列交通方式属于高速客运输送系统的是( B.轻轨电车)运输生产计划的具体化是(A.车辆运行作业计划)货物运输量计划的指标通常是货物周转量。
F单选题在选择车辆调度形式的时,若采用区间车调度形式,则需要满足条件一一路段客流差大于等于(B.2-4 )倍的计划车载客定额2.以下调度形式是基本的调度形式,而不是辅助调度形式的是( A.全程车)3.以下对于行车计划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C.运营调度要完全依据行车计划的规定)4.在运营调度的三级层次中,需要执行“作业计划和具体措施”职能的层次是( C.车队调度组)5.若上行单程时间为20 分钟,上行单程行驶时间为16 分钟,行里程时间为22 分钟,行单程行驶时间为16 分钟,始、末站停站时间均为6 分钟,则周转时间定额为( D.54) 分钟。
6.当客流量由小变大时,发车的行车间隔应该(B.由大变小)。
7.在制定行车计划是,若要求在一小时内发出11 各车次车辆的周转时间为70 分钟,则最少需要投入(C.13 )辆车辆8.在制定行车计划是,若要求在一小时内发出10 个车次投入9 辆车,车辆的周转时间均为50 分钟,则平均行车间隔为(D.5)分钟9.已知某公交线路在高峰小时(1h) 内,最高路段乘客通过量为1296 人次,所用车型定员标准为72 人,满载率定额为100%,周转时间为50 分钟,则在高峰小时内该线路需要配置的车辆数为(C.15)辆(结果4 舍5 入)线路总车辆数(A)的确定一般以高峰小时客流所需车辆数为准ꎬ即:10.若车辆仅在某种情况下在某段运营时间内上线工作,并且一日连续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一个工作班,则这种车辆称为(B.加班车)。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

名词解释汽车运输零担货物:指一次托运的货物质量在3t及3t以下或不满一整车的小批量货物.铁路运输零担货物:指不够整车运输条件的货物,且一件体积最小不得小于0.02m3(一件质量在10kg以上的除外),每批货物不得超过300件.回运系数:一定时期内同一条线路上,运量较小方向的货流量与运量较大方向的货流量之比. 路段不均匀系数:指统计期内营运线路某路段客流量与该营运线路各路段平均客流量之比. 车吨位期产量:指统计期单位时间内平均每个吨位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反映汽车每个吨位运用情况的综合效率.车公里产量:指统计期内车辆平均每行驶1km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甩挂运输:也称甩挂装卸,指汽车列车按照预定计划,在各装卸点甩下并挂上指定挂车后,继续运行的一种组织方式.联合运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企业,根据同一运输计划,遵守共同的联运规章或签订的协议,使用统一运输单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联合实现货物或旅客的全程运输. 行车间隔:指正点行车时前后两辆车到达同一停车站点的时间间隔,又称车距.长大货物:指长度在14m以上或宽度在3.5m以上或高度在3m以上的单件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货物.笨重货物:质量在20t以上的单件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货物.里程利用率:指统计期内车辆的重车行程与总行程的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车辆总行程的有效利用程度.波动系数:指全年运量最大季度的货流量与全年平均季度货流量之比简答或论述⒈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⑴公路运输特点: ①机动灵活②驾驶人员容易培训③运输成本高④运输能力小⑤能耗高⑥环境污染严重⑦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适用于高档工农业产品及中短距离客货运输也可作为都市与卫星城市及郊区间的通勤运输。
.⑵铁路运输的特点 :①运行速度快②运输能力大③运输经常性好④运输成本低⑤能耗小,环境污染程度小⑥通用性好⑦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适用于中长距离的客货运输.⑶航空运输的特点 :①高速性②安全性高③性价特性良好④受气候条件限制⑤可达性差;适用于长途旅客运输.⑷水路运输的特点 :①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②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大③开发利用涉及面较广;适用于远距离大运量不要求快速抵达的客货运输.⑸管道运输的特点 :①运输量大②管道建设周期短,投资费用低③占地少④环境污染小⑤能耗小,成本低⑥受气候影响小⑦灵活性差;适用于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货物运输.⒉运输生产包括哪些生产要素,它们对运输生产有何作用?⑴运输生产要素包括:运载工具、运输通路、场站设施、运输对象、动力、通信、经营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⑵作用:⒊目前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⑴主要问题: ①各地区之间的公路发展不均衡②公路的盈利性与公路的公益性矛盾难以调和③超限问题日益突出④运输经营组织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⑤公路运输带来环境的影响⑵解决措施: ①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公路网点②完善经营性公路政策,平衡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③合理限制、科学组织,确保行车安全④将公路货运业纳入物流服务业发展体系⑤注重科学、加强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⒋什么是货流,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货流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货物,沿一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位移。
运输组织学归纳1

一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①从社会特征,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过程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②技术特征看,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交通运道和运载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分配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③从市场特征看,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④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tm和人km计量.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因此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其中人的位置改变, 最初是为了满足经济活动而产生的派生性需求,现代社会旅游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逐渐表现出满足本原性需求的新特点.物的位置改变产生增值的作用,是运输劳动消耗的物化.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鲜明特点.交通场站作业组织生产过程:生产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BRP业务流程再造特点①流程观点②再造观点③技术和流程紧密相关的观点.作用①企业贴近市场②减少生产成本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④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①交易的场所②的流通领域③供求关系的总和④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需求总和.构成要素:需求者供给者中介者政府.运输市场的特征1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3运输市场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4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5个别的市场有一定的困难运输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特征:1不可感知性2不可分离3不可储藏4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和所有权.运输管制:就是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指定的规定,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目标1促进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以配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2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高效合理价格的运输服务3促进国家国际的商业发展4力求运输能源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社会政策间的均衡发展5运输业主的利益保障及安全措施报酬率/营运比/价格/数量/服务品质管制我国运输管制的主要内容1加入和退出管制2费率管制3服务水准的管制4运输补贴补贴的方式1非货币补贴(税费减免经营协助运输管制)2货币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要素:流量(即运输需求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用来说明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的数量和规模)流向流程流时流速运输需求的特征:广泛,多样,派生,规律,不平衡,部分可替代性旅客运输需求一般可分为公务商务(生产领域)探亲旅游(消费领域)旅客运输需求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消费水平3人口数量4运输服务价格5运输服务质量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3技术因素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5市场价格因素运输量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实现的货物与旅客的空间位移量运量预测的一般原理:(可知,系统,连续,相似,因果,可控)性原理运量预测的一般方法:定性预测方法(运输市场调查法德尔菲法)定量预测方法:因果关系模型(乘车系数法产值系数法产运系数法回归分析法重力模型法)时间关系模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3结构关系模型运输需求.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目标1减少交通源的发生2较少出行过程中出行时空消耗3力求使路网在时间上空间上载荷平衡基本原则1对运输需求实行有效的调节即消除或减少非必要的运输要求抑制或限制不合理的需求方式,实现需求时空分布的均衡并符合环保及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2使现有需求被控制在现有供给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求得现实的运输供需平衡3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不是相互矛盾的而应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实现运输需求管理并不排斥扩大供给非但如此,还要设法在扩大供给的过程中,运用灵活的供给手段去实现需求管理.4需求管理应与先进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现既侧重需求,又侧重供给的双向管理模式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1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2价格手段3非价格调节手段4技术手段交通运输通道层次结构国际区际区内交通运输通道划分货运通道客运通道客货混合交通规划战略规划(20年宏观规划)网络规划(5到20年中观规划)工程规划(微观规划3到5年)交通网络规划的八个工作阶段目标确定组织工作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分析预测方案设计方案评价反馈修改客运站:是专门办理旅客业务的车站,是旅客集散的场所,是使旅客产生空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功能集疏功能生活服务功能辅助功能管理与通信功能货运站是主要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铁路公路民航机场及水运的港口)是货物集散的主要场所功能运输组织中转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交通运输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处两条及其以上干线运输的交汇点,是实现运输过程所必须的各项设备的综合体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基本功能1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干线的汇集点,是大量客货流的中转换乘换装和集散点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对客货运输效率和客货送达速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运输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枢纽也是同种运输方式的多条干线的衔接点,是进行客货作业设备技术作业及设备运营及维修的重要基地3枢纽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相互促进既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又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4从交通运输枢纽在运输全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作业角度来看,它的基本功能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即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和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协调的基本原则1保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即不间断无延误地完成技术作业过程中的全部必要作业,保证枢纽及运网的运输畅通2保证运输设备能力利用的相互适应它既表现为运输设备的总体能力水平对运量增长的适应性也表现为每种运输方式的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能力水平的适应性,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运能力的适应性.3保证各相关环节作业相互配合设备运用能力与维修保养能力的协调.4有良好的连通性和调流蓄流的应变能力在异常情况下可为整个或局部运网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运载工具的合理配置原则需求的特殊性,效率,数量,质量,协调包乘制固定的几个(一个)乘务组(员)轮流值乘一个运载工具的乘务制度轮乘制明确了乘务人员和检修人员的职责乘务人员不负责运输工具的检修和保养检修人员负责检修保养保证运载工具具有良好的状态在编制乘务计划主要考虑1运输任务2乘务规则3质量指标交通运输产品主要特征1非实物性2不可分离性3差异性4不可储存性5较强的可替代性6缺乏所有权时刻表表示运载工具(铁路列车航班班机公路客车及公交汽车)在站点(车站港口机场)出发到达或通过时刻和停车时间的表格作用对消费者来说表示了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的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输产品详细目录;对生产者来说是运输生产的一个具体的综合性计划运输企业内部就是围绕着时刻表的顺利实现而安排各部门的生产编制时刻表主要考虑的因素1充分满足社会运输需求,方便旅客2经济合理利用运输设备3车站空港工作的协调在编制货物列车运行方案图时,应解决:列车运行图与①列车编组计划的配合②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配合③与机车周转的配合编制旅客列车运行解决问题1方便旅客旅行2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3保证旅客列车运行与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的协调4为货物列车运行创造条件为旅客的位移是客运产品向旅客提供的基本效用是产品的核心内容它代表旅客购买运输产品所得到的最基本利益是旅客运输基本生产过程空间上的特定性要求.但位移这一核心内容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能售给顾客是可供旅客选择乘坐的不同级别的列车航班等,或同一级列车中的不同席位,这是实质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是运输企业为旅客运输市场提供的实体和劳务形象.具体体现出了客运产品的安全快速舒适便捷准时经济质量特征决定购买客运产品是客运企业提供给的旅客购票候车行李托运车上旅行服务行包的接取送达等各种服务和延伸服务)不同运输方式及同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输产品系列所提供的实质产品层是完全一致的但形式产品层和附加产品层则是不同的.通常运输企业提供给市场的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产品的组合客运企业根据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企业的本身实力选择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产品的最佳组合货物运输产品的层次结构是1可供货物选择的各种运送方法如铁路的整车零担快运集装箱或是其他运送方法公路运输的整车零担租赁2货运企业提供给货主的关于承运交付货物的状态查询送达通知理赔和信息服务等考虑的因素经济性时效性便捷性安全性运输过程的透明性货物运输的特点:对象广泛性,运输方向性,运输时间性,销售集中性,运输组织的复杂性货物运输组织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安全迅速准时方便经济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负责运输,计划运输,均衡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货物运输发展趋势集中化,大型化,集装运输,直达化,快速化.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运输距离/环节/工具/时间/费用.组织合理运输化的方法:1认真规划和改善工业与运输网的布局2制定物资合理流向图和合理运输办法3建立正确的物资供应制度组织直线运输4大力发展联合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5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减少无效运输配载:是指为具体运班(车次航次航班)选配货载,即乘运人根据货物托运人提出的托运计划,对所属运输工具的具体运班确定应装运的货物品种数量及体积.积载:是指对货物在运输工具上的配置与堆装方式做出合理安排,即在配载的基础上根据装货清单确定货物在各货舱各层舱或车辆配装的品种数量与堆码位置及正确的堆装工艺联系配载是积载的前提和依据,它应为积载创造便利的条件;积载是配载的继续和具体实施,它要保证配载计划的完成积配载的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2确保运输工具的强度不受破坏3保证运输工具的适度稳性(安定性)和操纵性4保持运输工具的合理重心位置5保证货物的运输质量。
运输组织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什么是运输组织?P5答: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对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运输组织属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范畴,是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以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的最优化,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2.简述旅客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
P8答:旅客运输服务对象的运输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旅客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凭证;旅客从始发地港、站登乘交通工具,开始运输;旅客在途中运输,包括中转和换乘;旅客到达目的地,离开交通工具,终止运输。
6项要求(即运输企业需进行的工作):(1)旅客运输市场调查和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分析;了解不同旅客群体的数量、流向、流程、流时、旅行服务需求及其变化,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
(2)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旅客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
(3)制定运输计划,合理利用运输技术设备、能源和人力资源。
(4)提供方便、良好服务和良好的候车环境及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载工具,以及满足旅客投诉和理赔的需求。
(课本上一堆服务,觉得那么介绍没必要。
所以就简单写了。
)(5)运输过程的监控和调度指挥,保证旅客和行李包裹安全、迅速和方便的输送。
(6)运营活动的安全、技术和经济考核、统计分析和管理。
3.简述货物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
P11答:货物业务可分为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到达作业。
6项要求(即所需进行的工作):(1)货物运输市场调查和运输需求预测分析。
(2)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优质货物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
(3)组织货源货流,制定运输生产计划和运载工具运用计划,合理运用运输技术设备的运输能力。
(4)提供货物运输信息服务。
(5)运输过程的监控和调度指挥,安全、高效、经济、有序地实现货物输送,运载工具的运行过程和在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
(6)运营活动的安全、技术和经济考核、统计、分析和管理。
运输组织学重点

运输组织学重点1. 引言•运输组织学是物流管理领域的重要学科,研究运输系统的组织、管理和优化方法。
•运输组织学关注如何合理安排运输资源,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2. 运输组织结构2.1 运输网络•运输组织学研究的核心是运输网络,包括物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组织和管理。
•物流节点指货物流转的地点,如仓库、集散中心等。
•物流通道指货物流转的路径,如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
2.2 运输模式选择•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模式,以满足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
•常见的运输模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等。
3. 运输组织的优化3.1 路径优化•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通过路径优化来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例如,使用合理的线路规划、货物配送和运输调度等方法,优化整体运输路径。
3.2 货车装载优化•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优化货车的装载方式,提高货车的装载率和运输效率。
•例如,合理利用货车的空间,进行货物的摆放和整理,最大化装载量。
3.3 运输资源配置优化•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满足物流需求,并降低物流成本。
•例如,通过合理的运输设备布局和配备,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4. 运输组织的管理4.1 运输合同管理•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管理运输合同,确保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例如,合理约定运输合同的条款和要求,进行合同履约和质量监控。
4.2 运输成本管理•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管理运输成本,控制物流运输的总成本。
•例如,通过费用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机会。
4.3 运输安全管理•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管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障货物的安全和运输的可靠性。
•例如,制定运输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运输风险的评估和预防。
5. 运输组织的技术支持5.1 运输信息系统•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运输组织和管理。
•例如,建立运输信息系统,实现运输过程的监控、调度和管理。
5.2 运输数据分析•运输组织学研究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发现运输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公路运输组织学复习要点

公路运输组织学复习要点1.货物运输产品的核心层次是货物的位移。
货物运输产品的基本层次除运距外,主要是运输过程的货物安全,以及货物运到期限。
货主对货物运输产品的期望层次是货主对承运交付、送达通知、理赔和服务态度的期望。
扩大产品层次是运输企业提供货主的附加利益,为货主提供运前服务和运后服务。
2.公路运输系统的组成:(1)公路运输市场,主要指各种运输需求、运输能力供给、运输交易规则、运输规章及经济法规等;(2)服务客体,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可以说凡是涉及运输的范畴都有可能成为公路运输经营的服务对象;(3)经营主体,即从事货运业及相关服务的经营者。
例如,运输、仓储、货代、配载、装卸、信息及相关运输服务的经营者都是公路运输系统的经营主体;(4)公路运输基础设施:运输场站(中转站)、装卸设施、仓储设施、道路桥梁、路线附属设施、通信设施等;(5)移动设施:各种载运工具,如大型货车、中型货车、特种专用货车、取送货的轻型货车等,移动式装卸设备,如叉车等;(6)组织管理手段: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装备的管理设备,如电子公告牌、综合运输服务信息系统等。
3.特点:与物资部门比:1、产品不同2、生产过程不同3、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不同4、生产环境不同5、部门性质不同6、材料消耗不同7、替代性强8、生产特点不同与其它运输方式比:1.富于深入性和方便性2.可直达运输3.运送速度快4.资金周转快5.一次性运量小6.宜联运7.污染重4.作用:公路运输的作用可概括为促进作用、先行作用和纽带作用。
1.社会作用:(1)对人类文明和进步起促进作用(2)对国家交流民族团结起纽带作用(3)国家防务的重要因素2经济作用:(1)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2)发展经济,联系国内外的桥梁(3)有助于物价稳定,决定自然资源的价值(4)国家经济生活的支柱之一5.我国公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2)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低(3)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过大(4)结构性矛盾凸显(5)集约化运输水平低(6)运输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隐患突出6.我国公路运输政策的发展方向(1)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向协调方向发展(2)在道路运输结构中,向市场化方向调整(3)在行业管理方面,向法制化方向过渡(4)运输服务管理,向优质化方向发展(5)交通安全向防范为主方向发展7.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构成:1、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4、服务过程.....................................要求: (1)连续性(2)协调性(3)均衡性(4)经济性8.基本概念:1.运次:完成一个包括准备、装载、运输及卸载这四个主要工作环节在内的一次运输工作过程 2 .单程(车次):车辆在完成运输过程中,为了部分货物的装卸而停歇的运输过程3 .周转:在完成运输过程中,车辆周期性地返回到第一个运次的起点的过程4 .循环回路:周转的行车路线5 .运量:每完成一次运输过程所运送的货物的重量或旅客的人数6 .运输周转量: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在数量上表示出来,其数值等于所运货物的重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或旅客人数与运输距离的乘积9.货物按装卸方法分:计件货物,堆积货物,罐装货物10.货流图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待运货物的种类,便于贯彻运输政策,安排运输;确定各路段必要的通过能力和装卸站的工作能力;明显地确定整个线路上按不同种别构成的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便于检查;按货流方向来组织车辆,使能按合理路线运行;确定所需要的车辆数;检查物资调拨的合理性11.公路运输服务环境汽车运输工作是在一个特定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特定环境称为公路运输服务环境。
铁路运输组织学知识点罗列

铁路运输组织学知识点罗列
一、铁路运输组织学概述
铁路运输组织学是一门介于物流和轨道交通之间的学科。
它研究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利用铁路运输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需求,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经济的货运服务。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铁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铁路货运服务的范围和种类
3.铁路运输企业和组织机构
4.铁路运输的规律和原则
5.铁路货运服务票证和运输合同
二、铁路货运服务的流程和操作
铁路货运服务的流程和操作是铁路运输组织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客户需求的收集和分析
2.具体运输方案的制定和计划
3.货物的包装、标记和验收
4.运输跟踪和监控
5.到站通知和卸货操作
6.运费结算和票证管理
三、铁路货运服务的管理和优化
铁路货运服务的管理和优化是铁路运输组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资源的调度和管理
2.运输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3.运输安全的保障和管理
4.运输效率的提高和优化
5.运输质量的控制和提升
四、铁路货运服务的实践案例和应用
铁路货运服务的实践案例和应用是铁路运输组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包括:
1.跨境铁路货运服务流程和操作
2.大宗物资铁路运输服务实践
3.高档家具铁路运输服务实践
4.铁路物流信息化智能应用
五、
铁路运输组织学在铁路物流产业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铁路运输服务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的基础。
希望学习者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为铁路物流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路运输组织学知识点罗列

3、行车技术作业
行车技术作业如办理列车的接发作业、到达技术作业和出发技术作业、列
车的解体编组作业、车辆的摘挂和取送作业等。
此外,车站还办理列车的交会和越行(避让)等。
三、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案
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案主要有两种:即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
四、驼峰调车作业
驼峰调车作业方案主要也有两种:双推单溜法和双推双溜法。
第二部分 车站工作组织
一、车站的分类 车站有多种分类法,如果按照车站所担负的任务量,以及它在国家政治、
经济方面的地位来划分,车站可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 站、五等站共六个等级。例如,北京站、上海站、郑州站等是特等站,呼和浩 特站、包头站等是一等站。
如果按车站技术作业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编 组站和区段站又统称为技术站。
如果按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二、车站里的作业主要包括客运作业、货运作业和行车技术作业。
1、客运站的作业 (1)客运服务作业:包括旅客上下车、候车、问询、小件行李寄存,以及 旅客文化生活、饮食卫生方面的服务等。 (2)客运业务:包括客票发售、行包的承运、装卸、保管和交付,邮件装 卸等。 2、货运站的货运作业 货运站的货运作业可以分为货物的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和到达作业。主要 内容包括货物的受理、承运、检斤、保管和交付,货物的装卸与换装作业,零 担货物和集装箱的中转作业,以及运费核算和办理票据手续。
第一部分 铁路客流、货流
一、铁路旅客运输 铁路旅客运输是利用旅客列车把旅客及其凭客票托运的行李从一个地方运
送到另一个地方,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组织的内容之一。重 点是探索铁路旅客运输设备的合理布置,旅客运输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和科学 管理的方法,新技术在旅客运输中的运用,寻求提高旅客运输能力的途径。 它 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广大人民的旅行需要; 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和行李,包裹,邮件; 保证旅客在旅行途中舒适愉快并获得文化生活上的良好服务。 二、旅客列车的分类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

运输组织学精华笔记第⼀章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和物借助交通⼯具的载运,产⽣有⽬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符号和图象的传输。
这是⼴义的交通概念。
2、⼀体化交通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是指交通运输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融合。
包括:1.运输⽅式内部及运输⽅式之间的⼀体化;2. 运输与能源环境的⼀体化;3.运输与⼟地利⽤规划的⼀体化;4.运输与国家、社会安全的⼀体化;5.运输与教育、健康和财富创造政策的⼀体化。
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式构成的⽴体化综合系统。
运载⼯具亦称活动设备,是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
运输线路是运载⼯具的载体,为提⾼运载⼯具的通达性,运输线路⼀般呈⽹状布局,线路之间的交叉点形成所谓交通结点,⽽在⼤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各种运输⽅式的结合部,多形成所谓交通枢纽。
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
运输经营管理系统则是为保证交通⼯具和运输通道相互配合、安全有效运⾏⽽设置的管理系统,不仅要对交通流实⾏及时正确的动态监测、疏导、调整和控制,⽽且要经济合理地整合运输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运输⽣产过程,保证⾼质量和⾼⽔平的运输服务。
4、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社会⽣产和⽣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实现⼈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是交通运输系统微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不断地满⾜社会⽣产和⽣活所提出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系统宏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促进⼈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能,则是从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和⼈类⽂明进步的⾓度审视交通运输系统历史作⽤的概括。
5、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从社会特征看,⽣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产过程中的⼀个组成部分,⽽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运输组织学重点

三流:人流车流行包流运输的基本功能:货物位移功能、货物临时储存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公路运输过程:运输准备过程、基本运输过程、辅助运输过程、运输服务过程公路运输特点:单位运量小、单位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功能:通过、送达或集散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短距离集散运输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因、推动现代化工业、经济进程、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公路运输发展趋势:服务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单车化。
1、由单一的运输系统结构转向多种方式联合运输的系统结构2、建立了适用于矿石、室友、肥料、水泥等大宗货物的专用运输系统3、集包装、装卸、运输一体化,是运输系统向托盘化与集装箱化方向发展4、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发新的运输系统。
营运的涵义:营运是管理的主要方面,是公路运输业一切活动的基础,道路运输营运的涵义就是指运输劳务全部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综合,既包括运输生产活动,也包括运输商务活动,即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实现旅客与货物的位移,换取运输经营者自身的最大收益公路运输营运管理业务通常划分为:运程管理站场管理运输组织发展趋势: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传统运输与物流的区别:两者的劳动对象不同:货运与客运、货运。
两者的工作范围不同:不包括生产领域、包括。
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道路、站场设施、运输工具、道路运输对象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运输是实现物流的手段、物流是相对运输的趋势、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运输组织原理(经济原理):规模经济原理、距离经济原理、时间经济原理运输组织理论:连续性原理、平行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均衡性原理产品理论:运输产品是运输供给方提供运输需求方所需要的人或物的位移,是运输业各个品种、品牌产品的总称,是一个整体概念,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基本层次运输产品三维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数量性道路运输网络化组织:指拥有共同远景的道路运输企业网点,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核心竞争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通过紧密合作,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的的运输组织形态。
运输组织学

运输组织学1.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像的传递。
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由载运工具、运输线路和运输经营管理系统组成。
运载工具亦称活动设备,运输线路是运载工具的载体。
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
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扩展。
4.现代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高速、重载、安全、信息和复杂系统规划管理最优化五个技术领域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支持。
5.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对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好技术。
6.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是实线人和物的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
运输过程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由运输用户与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商务过程和运输企业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生产过程。
7.为保证运输安全、畅通和良好的运输秩序,需要对交通运输流进行疏导、调节和管理,这就是交通运输流组织。
8.组织化,是指运输系统对运输流的调节、控制和管理的规模范围和质量水平。
9.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是以流程为中心,拜托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
10.运输市场的特殊性: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运输产品的流通领域;运输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的需求总和。
11.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1.不可感知性2.不可分离性3.不可储藏性4.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和所有权);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困难。
运输组织学第二版期末复习

运输组织学第⼆版期末复习运输组织学1-12打印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1.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对运输资源进⾏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的理论和技术。
2.运输过程2.1运输⽣产过程运输⽣产过程是运输企业履⾏上述契约要求,提供相应的运输产品和服务,将运输对象从始发地送达⽬的地的过程。
2.2运输商务过程运输商务过程其实是由运输⽤户与运输企业之间,围绕运输服务要求和运输服务质量和价格,明确双⽅权利义务进⾏交易并最终形成契约的关系,订⽴运输合同的过程。
3、交通运输法交通运输法是调整交通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1交通运输管理法交通运输管理法主要采⽤⾏政法律⼿段,调整国家主管机关与运输经营⼈之间的关系,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建设规划,安全⽣产,设施保护,运输营业,⾏政监督和⾏政处罚等⽅⾯的法律规范。
交通运输管理法在西⽅国家习惯称之为交通运输公法3.2交通运输合同法交通运输合同法采⽤民事法律⼿段,调整承运⼈和运输使⽤⼈之间的关系,包括运输合同的设⽴,变更和终⽌,承运⼈和运输使⽤⼈的权利和义务,承运⼈责任制度等⽅⾯的法律规范,交通运输合同法在西⽅国家习惯称之为交通运输私发。
4、运输补贴运输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财政补贴两级。
中央财政补贴主要⽤于铁路和管道,补贴⽅式主要是差额式不体贴,即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运输企业运营亏损。
我国铁路就采⽤此种补贴⽅式。
地⽅财政补贴主要⽤于补贴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地铁,公共汽车等,补贴⽅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
4.1货币补贴(直接、间接补贴)货币补贴⼜可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类,前者是直接给予业主货币的补贴,后者是通过其他⽅式给予货币的补贴。
直接补贴:政府可对企业资本的投资以提供优惠贷款或贴息进⾏补贴,亦可对企业的营运予以补贴4.2⾮货币补贴1.税费减免2.经营协助3.运输管制4.3直接货币补贴(资本补贴、亏损补贴、成本补贴、产出补贴、费率补贴)p33亏损补贴是对营运成本与收⼊之间的⾚字予以全部或部分的补贴;成本补贴是对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营运成本予以补贴;产出补贴是以企业的产出(如公⾥数)或绩效(如成本的效率性)作为补贴的计量单位;费率补贴是就政府规定费率与营运成本间的差额予以补贴,各种补贴⽅式的优缺点如上。
运输组织学-重点资料

运输组织学-重点资料1.运输组织学:研究交通工具在公路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或物的迅速、安全、经济、方便和准时运输,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
2.公路运输的功能:“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功能。
3.公路运输业的性质: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是生产过程的继续。
4.运输产品组合:客运系列:短途、中途、长途、干线、支线、国际航线;货运系列:短途、中途、长途、整车、零单、集装箱、“五定班列”、快运专列、冷藏运输。
5.提高运输产品质量的运输组织措施:①安全质量②服务质量③品牌效益④价格水平⑤运行质量⑥作业质量⑦设备质量⑧管理质量。
6.运输节点:功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
类型: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
7. 运输合理化的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8.运输效率的评价指标:时间、行程、速度、载质量。
9.公路客运的五要素:流量、流向、流时、流距、结构。
10.基本旅客运输术语:班次、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运输工作量、平均运距、人均出行次数、人均出行距离、行车路单。
11.关于快速客运的含义:公路快速客运:是依托高等级公路、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结构合理的高档营运车辆,采用科学的组织管理手段,以一流的服务实现旅客安全、快捷、舒适的到达目的地的现代化的公路客运服务形式。
包括高速客运和主干线快速客运两种经营方式。
高速客运:是指以高速公路里程在200公里以上或高速公路占线路营运里程的70%以上主要营运线路,以高档车辆为技术依托、采用集约化客运班线经营方式,按照航空式服务标准,承诺优质服务的快速直达旅客运输服务方式。
快速客运:是指在二级以上主干线公路上,使用高档营运车型,实行集约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发车密度,途中不上下旅客并承诺优质服务的直达客运班线经营方式。
12.快速客运的系统要素:发达的售票系统、便利的疏导系统、标准规范的服务体系。
13.客车运行方式:定线运行方式、大循环运行方式、小循环运行方式。
运输组织学重点

第一章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
由运载工具、运输线路和运输经营管理系统组成。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2、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3、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开拓作用2、交通运输流组织的主要任务:(1)管理、调节和控制交通运输需求(2)调节控制运载工具的运行速度(3)规范运载工具的运行路径(4)调整及控制运载工具运行顺序(5)组织交通运输场站作业过程(6)编制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时刻表。
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效率、秩序。
3、运输市场的概念市场和商品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输产品同样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
运输市场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一个细分类,具有一般市场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2.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的流通领域3.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4.运输市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总和。
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是以商品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它是运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由于运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输市场具有一些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特征。
1.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3.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4.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5.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
4、运输管制: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制运输管制定的规定性,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等内容。
运输管制的目的是促进运输部门之间整体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以及避免不合理优惠或毁灭性的竞争行为,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与安全的目的。
东南大学运输组织学期末集中复习共38页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象的传输。
这是广义的交通概念。
2、一体化交通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是指交通运输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
包括:1.运输方式内部及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2. 运输与能源环境的一体化;3.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4.运输与国家、社会安全的一体化;5.运输与教育、健康和财富创造政策的一体化。
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
运载工具亦称活动设备,是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
运输线路是运载工具的载体,为提高运载工具的通达性,运输线路一般呈网状布局,线路之间的交叉点形成所谓交通结点,而在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多形成所谓交通枢纽。
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
运输经营管理系统则是为保证交通工具和运输通道相互配合、安全有效运行而设置的管理系统,不仅要对交通流实行及时正确的动态监测、疏导、调整和控制,而且要经济合理地整合运输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运输服务。
4、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是交通运输系统微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不断地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提出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系统宏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能,则是从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交通运输系统历史作用的概括。
5、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运载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
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
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
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6、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运输设备和运载工具的发展,直接表现为运输供给能力的增长和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
现代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高速、重载、安全、信息和复杂系统规划管理最优化五个技术领域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支持。
7、中国2020年中长期交通科技发展纲要一个重点领域: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个优先主题:1.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交通安全;3.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8、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运输组织属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范畴,是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的最优化,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研究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和物的迅速、安全、经济、方便和准时运输,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是现代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理论和科学。
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应用技术基础的色彩。
9、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实现人和物的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
现代社会的运输活动:主要由提供运输服务的专门的运输企业完成。
10、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区别:旅客运输的运输对象是人,在运输过程中接受运输服务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运输组织过程需要旅客的参与和配合;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仓储、装卸和中转、货物运输载体的各种作业和运动,要由相关运输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完成,需要运输企业对货物运输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一系列严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11、运输企业旅客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旅客运输市场调查和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分析;了解不同旅客群体(客流)的数量、流向、流程、流时、旅行服务需求及其变化,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2)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旅客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如各运输线路和方向的、不同行程的铁路列车、飞行航班、公路班车等;(3)制定计划:合理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能源和人力资源;(4)提供服务:方便的客票预订和发售服务;良好的候车(船、机)环境和旅客乘降服务;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载工具;旅行途中优质规范的餐饮、卫生和文娱服务,信息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旅客投诉和理赔服务。
12、货物运输生产三大作业:发到作业、中转作业和运行作业。
13、货运企业的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产品开发(3)组织货源货流,制定计划(4)提供信息服务和延伸服务14、“响应需求运输”和“零库存系统”两者从不同角度指明货物运输应当完全响应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柔性的服务,使运输供给利用与运输需求保持高度的跟随性,实现适时生产和适时运输这是运输业纳入社会物流及其管理体系后,对运输组织创新和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15、交通运输流组织的主要任务:(1)管理、调节和控制交通运输需求(2)调节控制运载工具的运行速度(3)规范运载工具的运行路径(4)调整及控制运载工具运行顺序(5)组织交通运输场站作业过程(6)编制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时刻表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效率、秩序16、运输组织化的概念运输组织化是指运输系统对运输流的调节、控制和管理的规模范围和质量水平。
(1)组织化程度高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和铁路,交通流基本上是有组织和受控的。
(2)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生成和分布的随机性十分明显。
(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其交通运输流组织的重点、方法、手段和难度各不相同。
17、运输流程再造运用信息社会下的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理念,为有效地改善运输系统的绩效,对现有运输流程的重新分析、设计和改造。
18、传统组织与流程再造不同点?运输组织部门:按运输环节分别设置;流程再造:整个运输过程;运输组织上:按运输环节分别组织;流程再造:总体组织、平行进行;组织要求上:按运输业运营效率;流程再造:按需求方的要求;信息传递:在运输环节中传递;流程再造:一次获取、统筹规划;19、运输市场结构及特征(一)运输市场的结构运输市场结构是具有多重含义、多个侧面、多重规定的经济范畴,它包括空间结构、技术结构等不同内容。
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性决定不同区域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特征以及其相互关系。
由于运输生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依据地理或经济区域划分运输市场,易于观察和分析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是以商品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它是运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由于运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输市场具有一些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特征。
1.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3.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4.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5.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20、运输管制概述经济管制:政府基于社会公众利益或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需要,对某一产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范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
受管制的产业有公用事业和运输业。
运输管制: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定性,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等内容。
21、)运输管制的必要性1.公用运输业固定成本比例很高,趋向于大规模的组织与经营,容易造成独占的现象。
2.运输业具有许多外部成本(如拥挤和污染)及外部利益(如运输所导致的土地使用的增值),难以在市场体系中恰当反映。
3.运输服务具有部分(准)公共物品的特性。
4.除了效率以外,政府还有国家安全及公众福利的考虑。
5.运输产品多为劳务且不能存储,产品具有共同性且需要持续供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有显著的波动。
22、运输管制的目的是促进运输部门之间整体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以及避免不合理优惠或毁灭性的竞争行为,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与安全的目的。
23、运输管制的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报酬率管制:合理报酬率的限制下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2.营运比管制:总收入与运营费用的差额设定一合理比率3.价格管制:确定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4.数量管制:限制企业数量和运营规模5.服务品质管制:确定应达到的服务标准24、国家运输政策运输政策是以国家社会利用为前提,根据当前环境需要制定的具有前瞻性、开创性、规范性和整体性的与运输有关的政策。
运输政策是制定与运输有关法规的主要依据,是运输部门营运的最高指导原则。
因此,要探讨国家的运输管制法规,必须先了解该国的运输政策。
由于我国的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不归属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因此在运输立法的表现上并未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其政策法规相应的体现在专门的法律之中,例如《铁路法》对铁路,而《航空法》则对民用航空发展管理政策给予阐述。
25、目前,我国运输管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服务水准管制、补贴等。
运输补贴我国运输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级。
中央财政补贴主要用于铁路和管道,补贴方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即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运输企业运营亏损。
前几年,我国铁路就采取此种补贴方式。
地方财政补贴主要用于补贴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地铁、公共汽车等进行补贴,补贴方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
26、)我国的交通运输法规我国的交通法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包括国务院已发布的有关的行政法规和各交通运输主管机关制定的行政规章。
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铁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公路管理条例》、《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航道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石油、天然气管道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