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
《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永州八记 - 其一 -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原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二、原文、译文及评注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朝诗人柳宗元所写的《永州八记》非常的出名,是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是值得赏析的山水游记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
恒惴栗lì。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
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我们都去。
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
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柳宗元诗文名句大全(建议收藏)

柳宗元诗文名句大全(建议收藏)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出身河东柳氏。
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诗歌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译文及评注)一、《永州八记》及地位《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中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无不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如《小石潭记》中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
从创作上来说,《永州八记》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很大发展,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
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二、原文、译文及评注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永州八记之石渠记注释译文赏析【唐】柳宗元

《石渠记》与《小石潭记》对比,两篇所描 写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 《石渠记》:清幽深,鸣声多变 • 《小石潭记》: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注释
• ⑴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 (a)桥:架桥。 • ⑵幽幽:水细流的样子。 • ⑶咫(zhǐ)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
近的距离。
• ⑷倍尺:二尺。 • ⑸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 (b)被:通“披”覆盖 。⑹鲜:苔藓。 • (c)堕:落,流。 • ⑺纡余:曲折伸延。纡(yū):弯曲。 • ⑻箭:小竹。 • ⑼庥(xiū):树荫。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 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 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 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 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 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 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 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 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 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 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 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山风吹动 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看它已经很宁静,它 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柳宗元
• 《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 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 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 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
《袁家渴记》《石涧记》
原文
• 自渴hè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a) 其上。有泉幽幽⑵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 咫尺⑶,或倍尺⑷,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 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⑸,昌蒲被pī(b)之, 青鲜⑹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duò (c)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tiáo鱼。又 北曲行纡yū馀yú⑺,睨nì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⑻,可列坐而庥 xiū⑼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 始远。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__u)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翻译: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石渠有的地方宽一尺左右,有的地方宽二尺左右,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水就从石头下面流出来。
跳过大石再往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四周。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水流跌落到岩石下面,落到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但最终流入袁家渴。
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在潭周围坐着休息。
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
柳宗元《永州八记》2、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
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
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
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
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
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
永州八记之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 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篁 huang 洌 lie 参差cenci
斗折 douzhe
幽邃sui
见 xian 坻 chi 翕 xi
差互 ci
品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闻水声,如鸣佩环
读
用
因
心 乐
原 文
之
回 答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底
全石以为底,
岸 卷石底以出
边
青树翠蔓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鱼
影 布石上 诒然不动 叔而远逝 往来翕乎
暗水
空游 下澈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景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情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 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观察图片,描写一下图片上的景物特征, 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内容

永州在今湖南零陵的位置,距当时繁华之都长安甚远。永州的山水甚少为人所晓。独居一隅,花自开,水自流,没有人了解他们的美妙,它们的悲哀在于不为人所认知。柳宗元贬谪到此,满腔为朝延请命的壮志也无人问津。作为一个失意的仕人,他的悲愤不仅仅在于仕途上的穷困,他的郁闷与永州山水的无人知晓是相通的。于是在柳完元流连于山水泉林之间的时候,他很容易去细腻玩味这些风景。一位仕途得意的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有失意的柳完元,他有时间、有条件、有心绪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无目的性,散漫放任地接触真实的山水风景。柳宗元不像陶、谢放浪山水,安然田园,也不像王维
用文字作品来描写山水,应该是一位作家最真实的表露,山水不关乎朝廷、人事,山水不是只能用一种方式去体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山水,给不同心绪的作家不同的审美体验,所写的山水游记也就是一个作家身与心对自然的认知。当山水游记中景与情巧妙契合后,读者认可的不仅是所感知到的绝佳风景,还是风景之后蕴藉的对人生、生命的感知。当山水游记中景是美景,而情“淡乎寡味”,读者收获的仅是美妙风景,而缺乏内心的感动。
,都是作者心灵的发表。我想,只要在作品中投射了作者心灵上发生的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千载、传诵不绝、让不同时空的读者产生共响的佳作。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期所创作的八篇山水游记,各自独立成篇,连之而读也可浑然一体。“永州八记”只是柳宗元记山水、写人物、论文章众多古文作品中的一类,我个人认为这类以清新优美笔触记叙幽深奇绝景致的山水游记,却是柳宗元作品中最值得玩味和深思的作品。在“八记”中,柳宗元没有宣倡“文者以明道”的文学主张,也没有借写人、物来表达太复杂的哲思,在其“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之中的所见所感,组成了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主体,文笔间流露的是最真的心绪,认识到这些心中最本质的思想情感,我们也许能拨开些许时空迷雾,看清这位深通经史、百家之言,至少“精敏绝伦”有头脑,曾想在政治上兴利革弊的古文家。
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
恒惴慄lì。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niè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jí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shān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cóng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yú?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yǎn蹇jiǎn,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qīn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pí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柳宗元《永州八记》全译及赏析

柳宗元《永州⼋记》全译及赏析⼀、《始得西⼭宴游记》【原⽂】⾃余为僇⼈,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漫漫⽽游,⽇与其徙上⾼⼭,⼊深林,穷回溪,幽泉怪⽯,⽆远不到。
到则披草⽽坐,倾壶⽽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起,起⽽归;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未始知西⼭之怪特。
今年九⽉⼆⼗⼋⽇,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之⾼⽽⽌。
攀援⽽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尺⼨千⾥,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外与天际,四望如⼀。
然后知是⼭之特⽴,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俱,⽽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之⼊。
苍然暮⾊,⾃远⽽⾄,⾄⽆所见,⽽犹不欲归。
⼼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中⼀直忧惧不安。
公务之余,缓缓散步,漫⽆⽬的,到处转悠。
每天与同伴爬⾼⼭、钻深林,迂回曲折的⼭间⼩溪,深幽的泉⽔,怪异⼭⽯。
⽆论多远,我们都去。
⼀⾛到那些地⽅,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梦乡。
凡是⼼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
我原以为永州⼭⽔中稍有特异地⽅,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
今年九⽉⼆⼗⼋⽇,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才使我发现西⼭胜景,⼤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越过湘江,沿染溪⽽⾏,砍去丛⽣的灌⽊,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顶,两腿叉开,席地⽽坐,⼏乎⼏个州的⼟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
⾼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看似尺⼨之间,实则千⾥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青⼭绿⽔,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下一句是什么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下一句是什么“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下一句是:“山水之可取者五”,这是出自于唐朝柳宗元所著的《永州八记》。
附《永州八记》全文赏析永州八记作者:柳宗元朝代:唐朝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赏析

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赏析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赏析【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老百姓在渠上架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潜入大石底而流出,流过石头再往前,就有一个深水塘,菖蒲覆盖在深水塘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深水塘周围。
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面积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白条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
风吹动着植物的梢头,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我跟随永州刺史发现的它,除去密蔽的丛林和腐朽的树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疏通泉流,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
可惜这石渠至今还没有为它传名的人,所以我把它一一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使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清除朽物、疏通石渠到大石为止。
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 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 关系上面,…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 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是要经过心灵的创 造。(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三、“永州八记”概析
• (一)释名与体裁 “永州八记”之名,不知起于何时,一般 所称,系指下列八篇游记而言: • 第一组(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12年) •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记》
•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邕州柳中 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审美活动因人而有不同 的结果,永州的山水遇到了柳宗元,可谓 永州的幸运,由于他在政治上的遭遇,遂 • 拥有比常人更加善感的心灵,再 • 加上他善用文辞,使得永州的佳 • 境得以宣扬。
一、柳宗元其人
• (一)二王八司马事件 • 唐顺宗李诵 王叔文 永贞 永州司马 • (二)贬谪永州十年 • 《寄许京兆孟容书》:伏念得 • 罪来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肯 • 以书见及者。何则?罪谤交 • 积,群疑当道,诚可怪而畏 • 也。
柳宗元
与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
•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省解县)人,生于唐代宗大 历八年(773),卒于唐宪宗元 和十四年(819),享年四十七 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经历 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活,当他在 被贬至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 的十年当中,曾写下了著名的 山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 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 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
(明·茅坤《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
二、永州其地
• • • • (一)丘陵起伏的永州 (二)多雨、多水域的永州 (三)等待开发的永州 (四)反映柳宗元心境的永州
• 永州山水之美是有一定限度的,其中 固然有小小可乐之事,但并非出于衷 心的快乐,在美丽的山水背后,如果 你漫步原野,就会碰到蝮蛇大蜂;在 河边,就会碰上使人病疾的种种可厌的东 西。所谓永州山水最美这句话,实际是把 这种种可厌的东西掩蔽了,而竭力在他的 意识上,把其美的限度抹杀了之后所说出 来的一句话。(日·清水茂《柳宗元的生活体验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二)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二)柳宗元原文: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流抵大石,伏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②,又折西行,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记其所属,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涧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逾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其一少北而东,有石山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③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城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有改动)【注】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②泓:深潭。
水深而广。
③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译文: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
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深远意义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深远意义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1年第11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就是元和二年柳宗元居于永州龙兴寺期间所作。
诗人每当登山临水就袒露情怀,触景生情,写眼前之景,抒内心之情。
柳宗元善于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永州自然山水之中,借景抒怀。
其一,从自然山水中挖掘出诗的意境,寻求心灵的和谐。
永州的山水,没有泰山的挺拔,也没有黄河的奔腾,但秀丽清新,生机盎然。
柳宗元就在这普通的山水中捕捉自然景物中最美妙的东西,创造出意境。
一类是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所描绘的“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和“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阔大旷境,这是自然山水的美景同作者心境融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
一类是自然山水经过作者苦心经营而创造的美好境界。
在这两类境界中,人与景相依相伴,人是景中的主角,景是人的知音。
这是借山水自然的美景寄寓人生理想,赋予静态的自然风光以活的灵魂,从而增强了感染力。
其二,借山水寓理于景。
柳宗元是一个失意的政治家,但他却是一个成功的思想家、文学家。
那魂萦梦绕的理想情怀流落在他的山水游记文中,被创造性地运用了借山水寓理于景的抒情方式。
他往往在篇末留下评叹的文字。
《钴鉧潭西小丘记》和《小石城山记》就是典型的例子。
前者怜“唐氏之弃地”小丘被弃于永州的荒野而抒发愤慨;后者“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这是饱含哲理的议论,发出的“造物者之有无”的奇想,是借物对命运表示怀疑,进而使作品的思想性得以升华,给人以启迪。
其三,“因人而彰”于平凡中得天地之大美。
柳宗元点化永州山水,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情感,构造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独特审美风格。
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很明白地传给世人。
在他的笔下,永州山水是那么纯净,那么奇特,那么多彩多姿,那么富有灵性!水,有涧水,有潭水,也有溪水。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

柳宗元《永州八记》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人,居是州。
恒惴。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莽,焚茅,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然洼然,若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潭记钻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钻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

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导语:,柳宗元幼年居住在长安,受母亲影响较大,在学习上用功刻苦,使得他少年成才,而在词风上,由于他自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继而受父亲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刚正不阿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柳宗元的资料: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名句: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几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名句佩韦赋(并序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范丹自以狷急不能从容,常佩韦以自戒。
事见《后汉书》。
据集有《与吕温书》云:自吾得友君子,而后知中庸之门户阶室,此贞元末事也。
时公愿学中庸,见于文字者甚多,赋亦当作于贞元二十年后欤?韦,雨非切。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
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
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柳宗元语录鼎臑俎胾,五献百笾。
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
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
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
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
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
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畴允大邦,俾惠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柳宗元幼年居住在长安,受母亲影响较大,在学习上用功刻苦,使得他少年成才,而在词风上,由于他自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继而受父亲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刚正不阿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柳宗元永州八记名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柳宗元的资料: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名句: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几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名句佩韦赋(并序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范丹自以狷急不能从容,常佩韦以自戒。
事见《后汉书》。
据集有《与吕温书》云:自吾得友君子,而后知中庸之门户阶室,此贞元末事也。
时公愿学中庸,见于文字者甚多,赋亦当作于贞元二十年后欤?韦,雨非切。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
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
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
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柳宗元语录鼎臑俎胾,五献百笾。
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
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
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
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
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
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畴允大邦,俾惠我人。
于庙告功,以顾万方。
——柳宗元语录晋阳武,奋义威。
炀之渝,德焉归。
氓毕屠,绥者谁。
皇烈烈,专天机。
号以仁,扬其旗。
日之升,九土晞。
斥田坼,流洪辉。
有其二,翼馀隋。
斫枭鷔,连熊螭。
枯以肉,勍者羸。
后土荡,玄穹弥。
合之育,莽然施。
惟德辅,庆无期。
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
屈rH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
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
乏者德,莫能享。
驱豺兕,授我疆。
战武牢,动河朔。
逆之助,图掎角。
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
王谋内定,申掌握。
铺施芟夷,二主缚。
惮华戎,廓封略。
命之vG,卑以斫。
归有德,唯先觉。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柳宗元名言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纮,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铓。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奔鲸沛,荡海垠。
吐霓翳日,腥浮云。
帝怒下顾,哀垫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修鳞。
披攘蒙霿,开海门。
地平水静,浮天根。
羲和显耀,乘清氛。
赫炎溥畅,融大钧。
苞枿ba矣,惟恨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柳宗元名言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
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柳宗元名句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濡以鸿泽,皇之圣。
威畏德怀,功以定。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
根柢之摇,枯叶攸病。
守臣不任,勩于神圣。
惟越之兴,翦焉则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
群顽既夷,庶绩咸正。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
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
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柳宗元名言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
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
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
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柳宗元名句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柳宗元名句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闲,以壮我元戎。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
惟贞厥符,浩浩将之。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
父子熙熙,相宁以嬉。
刑轻以清,我肌靡伤。
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柳宗元名句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
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神具尔宜。
载扬于雅,承天之嘏。
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祝唐之纪,后天罔坠。
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
神协人同,道以告之帝视民情,匪幽匪明。
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
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
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
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
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
士实荡荡,农实董董,工实蒙蒙,贾实融融。
左右惟一。
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
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
乃二公之成。
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
是获忧共,二公居矣。
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
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
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柳宗元名言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
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
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
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
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麚。
——柳宗元语录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
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溠。
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渥洼。
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欻刺苗入地,仍逾赣石崖。
礼容垂gb琫,戍备响錏鍜。
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
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
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柳宗元名句货积舟难泊,人归山倍畬。
吴歈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隐几松为曲,倾樽石作污。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雾密前山桂,冰枯曲沼蕸。
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夸。
渔舍茨荒草,村桥卧古槎。
御寒衾用罽,挹水勺仍椰。
曳捶牵羸马,垂蓑牧艾豭.已看能类鳖,犹讶雉为鷨。
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
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
道流征短褐,禅客会袈裟。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
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从穿兀,林狙任攫拏。
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屡叹恢恢网,频摇肃肃罝.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柳宗元名句路识沟边柳,城闻陇上笳。
共思捐佩处,千骑拥青緺。
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臧。
处心齐宠辱,遇物任行藏。
关识新安地,封传临晋乡。
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
茂功期舜禹,高韵状羲黄。
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
雅歌张仲德,颂祝鲁侯昌。
宪府初腾价,神州转耀铓。
右言盈简策,左辖备条纲。
响切晨趋佩,烟浓近侍香。
司仪六礼洽,论将七兵扬。
——柳宗元语录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
卿材优柱石,公器擅岩廊。
峻节临衡峤,和风满豫章。
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
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
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
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
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
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晼晚惊移律,暌携忽此辰。
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
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
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名句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
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
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
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柳宗元名句采真诚眷恋,许国无淹留。
再来寄幽梦,遗贮催行舟。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
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
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
——柳宗元名言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
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
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
迩来气少筋骨露,苍白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