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类数学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专业导向下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建构初探
高 职 工 学 结 合 的 开 展 . 践 课 时 的增 加 .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实 在 响 了基 础 课 程 的实 际 授 课 时 间 ( ) 程 内容 不适 应 高 等职 业 教 育 发 展 二 课
目前 , 计 算 机 数 学 》课 程 内 容 大 部 分 是 以微 积 分 为 主 ,动 . 算 机学 科 的 运 算 原 理 中 处 处 渗 透 了 计
数 学 学 科 的 思 想 : 一 方 面 . 算 机 技 术 的 进 步 又 促 进 了 数 学 另 计
学 科 的 创 新 与 发 展 。 正 因 为 如 此 ,计 算 机 数 学 》 高 职 计 算 机 《 是 专 业 必 须 开设 的一 门重 要 的 基础 课 程
设 计 、 划 、 策 转 化 为 现 实 产 品 等 物 质 形 态 。 对 社 会 产 生 具 规 决 或 体 作 用 这 种 培 养 目标 直接 决 定 着 课 程 内 容 和课 程 标 准 的设 定 。
是 在 基 础 数 学 知 识 的 计 算 、 换 等 技 巧 性 的 练 习上 . 实 际 案 转 在 例 中 以计 算 机 基 础 知识 为背 景 的数 学 问 题 还 太 少 。
《 算 机 数 学》 程 教 学 目标 建 构 的 依 据 计 课 ( ) 等 职 业 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一 高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需 要 . 智 体 美 诸 方 面 全 面 发 展 . 备 良好 品质 和 职 业 道 德 . 德 具 同 时 具 备 某 一 特定 职业 或 职 业 群 所 需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为 生 产 和 管 理 第 一 线 服 务 的应 用 型 、 技术 型人 才 其 工 作 的 主要 特点 是 将
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课程是本科非数学类各理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大学教育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数学科学已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为三大基础科学,数学地位的巨大变化必将影响到高等数学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时,《高等数学》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求实的作风、创新的意识等任务。
因此,《高等数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
但是,不同学科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将来考研的需要,根据专业需求的特点和考研《数学一》至《数学三》的要求,将《高等数学》课程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高等数学I》(第一层次)一、课程说明:《高等数学I》由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部分构成,本课程是物理教育专业和计算机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也可供将来考研时需要考《数学一》的其它专业同学选修。
课程总学时为276学时,分四个学期行课,其中,第一学期78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90学时,5学分,第三学期54个学时,3学分,第四学期54个学时,3学分,共15学分。
1.参考专业:物理教育和计算机等专业。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居余马等编著,线性代数(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3 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参考书目:1 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一、二、三、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 高世泽,概率统计引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启发式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作适当的课内练习。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探讨
■专业 与课 程 建设
面 向计算机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 教 学实践 与课 程建设探讨
任美睿 。 郭龙江 。 李金宝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0 0
摘
要 : 文以概率统计和 离散数 学两 门 程为例探 讨计算机 专业大学生数 学能 力的培养 问题 , 本 课 通过介 绍数 学
发展 史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明确学 习重点; 优化教 学大纲 , 进行分层次教 学; 将理论与 实际相联 系, 培
养学生的应 用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 , 鼓励学生参与同课程相关的研发活动, 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加强师生之 间和 学生之间的互动 。 关键 词 : 计算机 专业 ; 程建设 ; 课 数学基础课程 ;为主线 , 将各部分知识点 串
连
数学史是数学概念 、 方法、 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的历 史, 也是数学家们刻苦勤奋 、 锲而不舍地追求 真理 以生 命和热情谱写的壮丽诗篇 。因此, 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 中, 结合教学 内容 , 适时、 适度 、 适量地运用一些数学史 料在介绍数学发展史时将相关知识 串连起来 , 不仅可 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启迪思维 ,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数学 。因此, 融数学史于数学课程 的教学之中
2 1 年 第 7期 02 ( 第 11 总 0 2期 )
黑 龙 江教 育( 教研究 评估) 高 与
HEL IONG I NGE JA DUC I AT ON ( g e d ct nRe ac Ap rs1 Hihr ua o s rh& paa) E i e i
N o. 2 2 7, 01 Seil O.01 ra N 1 2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用中应是最广泛的。
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7.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一阶命题逻辑;集合、关系与映射;代数系统、布尔代数 ;图论等。这些内容为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如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应用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离散数学主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处理离散信息,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以及计算机的其它实际应用打好数学基础。
10.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介绍了C与C++的全集。它从语法入手,同时强调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C语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与C++语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主要内容有:1、过程初步;2、过程组织和管理;3、C++的数据类型;4、类与对象;5、继承;6、I/O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二、课程简介 TOP
1.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先导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对数字系统提出要求开始,一直到用集成电路实现所需逻辑功能为止的整个过程的完整知识。内容有数制和编码、布尔代数和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培养高水平软件研制和开发人员的一门重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及典型的方法技术,进述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讨论了软件工程使用的科学管理技术。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中心数学教研室承担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54,开设时间是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强则国强,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数学强则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必备的工具,而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让学生不仅获得必需的微积分知识,更学会应用数学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支撑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课程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地位与工具性作用,强化数学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做事情精益求精、考虑问题缜密、条理清晰的优秀品质.三、课程设计思路高等数学课程要与专业深度融合,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数学精神,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加强数学素养的培育(2)依托专业,设计教学内容(3)信息化进课堂,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重视过程考核,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中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和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应用与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专业课程(本科专科)
计算机专业课程(本科+专科)•丹磁•孟辛棠•65位粉丝1楼高中起点计算机本科: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2. 计算机软件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分布式系统、软件项目管理、Oracle 数据库系统等。
3.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国际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网站建设等。
•2010-1-22 19:49 •回复•丹磁•孟辛棠•65位粉丝2楼专科起点计算机本科: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与结构等。
2. 计算机软件专业: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中间件技术、信息系统集成等。
3.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2010-1-22 19:50•回复•丹磁•孟辛棠•65位粉丝3楼具体分类如下:1.计算机数学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代数系统和数值分析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C++语言的基本概念。
以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C++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本课程中,作为一种编程环境,简要介绍了VISUALC++5. 0中最基本的编程工具。
《计算机数学基础(1)》试卷分析报告 .doc
《计算机数学基础(1)》试卷分析报告考试类别计算机科学技术考试科目计算机数学基础(1)试卷代号 1002 分析报告要包含以下内容:1.覆盖面情况,与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是否一致。
2.难易程度是否与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相符。
3.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分析。
4.对题型及试题技巧分析。
5.对教师今后命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建议。
一、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5个,每个2分,共15分,(2)填空题5个,共15分,(3)化简题3个,每个8分,共24分,(4)计算题4个,每个8分,共32分,(5)证明题2个,一个10分,一个9分,共19分。
二.各部分所占比例情况本课程试卷题目共有四部分组成,即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布尔代数。
试卷共100分,各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数理逻辑占30分,集合论占45分,图论战25分。
从出卷情况来看,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各部分的分数所占比例与课时是相适应的。
三.得分情况参加考试的有19个考场,共254人,卷面成绩如下:和以往相比,及格率偏低。
卷面上基本概念题共47分,而学生所得平均成绩仅为22。
4分;计算划简题34分,学生平均得分15。
5;证明题19分,学生平均得分仅8分。
从评卷中发现: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对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没掌握好;二、基本概念题量偏大,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偏偏不太重视课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尤其对现在这些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各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太健全,各种教学服务部到位的情况下,问题更为突出,对一些基本概念不是一知半解,就是根本不理解,;三、高低分分部不均匀,有些考场得分普遍较高,有些考场却普遍较低,尤其人数较少的考场,得分情况更糟,充分反映了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差距。
如有个12人的考场,平均得分只有8分,基本上对本课程是一无所知,有些同学连一些数学符号的含义都搞不清楚,可以看出部分教学班在平时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方面,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四、考生对数理逻辑和集合论掌握得比较好,得分较多,而对图论和格与布尔代数掌握的较差,得分普遍较低。
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
2 我 国计 算 机 专 业 学 生 的数 学 基 础 现 状
既 然 数 学 对 计 算 机 技 术 的发 展 具 有 如此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 么 对 计 算 机 专 业 学 生 尤 其 是 本 科 以 上 层 次 学 生 的 数 学 基 础 那
应 该 有 更 高 要 求 , 么 我 国在 这方 面 的 现 状 又 如 何 呢? 笔 者 对 这 方 面 的 情 况 进 行 了调 查 和反 思 。 那
各 种 新 问 题 , 于 不 同数 学 方 法 和 理 论 的 数 学 模 型 和 算 法 被 提 出 。例 如 , 于 数 论 可 以 设 计 出各 种 各 样 的 加 密 算 法 , 满 足 基 基 以 信 息 安 全 的需 要 ; 于 各 种 数 据 变 换 的 压 缩 算 法 是 在 线 视 频 通 信 的 核 心 , 基 另外 应 用 数 学 可 以设 计 性 能 优 越 的转 换 网 络 信 号 系 统 , 一 切 都 说 明 数 学 在 信 息 处 理 方 面 具有 巨 大 作 用 和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口 。 这 ]
笔者又对本人所 在学 校的计算机各专业 的本 科学 生的数学基础进行 调查。首先在 教学 中发现很 多学生 的数 学基础很不
牢 固 , 已 经学 过 的 高 等 数 学 知识 并 没 有 深 刻 的 理 解 , 留 在 比较 肤 浅 的认 知 层 次 上 , 些 数 学 知 识 却 比较 缺 乏 , 如 计 算 数 对 停 有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收稿 日期]2 O —1 -2 O7 1 4 [ 作者简介]谢 民主 (9 9 ,男 , 1 6 一) 湖南 涟源人 ,在读博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 、 计算机算法和理论方面的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后继专业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影响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它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思想方法,为后设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其次,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问题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最后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专业目标服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培养出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对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致力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内容不仅反映出专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而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课程设计努力满足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大的发展。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一)教学内容《标准》安排了《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目标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明确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其子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三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阐述。
(三)实施建议《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教案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分类:公共基础课建议学时:64(理论课学时数:58学时,实践课学时数:6学时)学分:3.5学分适应对象:电子与计算机类专业、机电与汽车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团队:黄吉聪、赖江基、张美花、林水香、崔尚魏、袁青等;一、总论(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及各专业对各种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量化思维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
2.课程价值和功能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理基础和数理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本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服务性的地位,主要为后续的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数理准备,其所服务的专业、课程如下图所示:(二)改革理念1.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必须、够用”为改革基本理念,注重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数理知识和数理方法,培养量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重点本课程的改革重点主要有三个: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量的课程实训;3.预期目的初步打算经过大约一年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大体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并能摸索实践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后能增加适量的课程实训,以提高学生量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2.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和定积分思想等数学思想;3.初步培养学生量化分析问题和量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目标1.数理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数学软件;2.应用能力:极限应用、导数与微分应用、积分应用;3.量化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建模初步;三、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及建议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每周4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学时安排如下:四、实施建议(一)教与学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法多种多样,但教无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讲练法、启发法、问题引导教学法、以练测赛促学法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操作技能已成为人们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计算机基础》已成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 2000、Word2000、Excel 2000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初步了解PowerPoint2000、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HTML文档、FrontPage2000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数的进位制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3、全面掌握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 2000操作系统4、全面掌握Word 2000 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的操作。
5、全面掌握Excel 200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21世纪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信息文明为手段、生态文明为目标的高速发展的世纪,是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时代的世纪。
在信息化的社会时代里,个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与专业本身对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已成为本科各专业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其他学科研究的支撑,对学生专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大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和主要途径,计算机公共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大学计算机基础》又是计算机公共教学中的基础与核心,因此,本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来辅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扩展到其专业应用领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学生还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文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设置,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操作(能通过Word来完成对文字的处理,能通过Excel来完成对电子表格的处理,能通过Powerpoint来实现演示文稿的处理),以及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3023001 高等数学 Higher Mathematics【192—11—1、2】内容提要: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以微积分、中值定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及微分方程等。
修读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四川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03023002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36—2—1】内容提要:线性代数是研究有限线性空间的结构和线性空间的线性变换的数学分支。
主要学习N阶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等,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修读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材:《线性代数》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线性代数》四川大学数学系教学研究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0302300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110—5—1、2】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内容提要: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及各种基本结构设计方法,高级语言数据类型、数组、函数、预编译,指针、结构体、文件等,简单的算法分析,使学生能够用高级语言进行相应程序设计。
修读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材:《C++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秦友淑主编03023004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2—2—1】内容提要:本课程通过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概要讲解,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内容。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掌握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类数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代码】130949【适用专业】机电、汽修、汽运等理工类专业【学时数】84【学分数】4【开设时间】一学年【编制人】副教授【审批人】副教授/数学教研室主任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方法和理论。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它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从特殊角度演绎现实问题、探求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做出抉择,提供有效而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数学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2、课程的基本理念(1)优化课程结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
(2)以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数学是一种普适性工具,在数据处理,表达计算、演绎推理等方面为其它学科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应充分遵循“需有所学、学有所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从素质、能力培养出发,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计算机数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而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
而教师也不是被动的,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工具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4)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整合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构建本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但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犹为偏颇。
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
总之,评价的结果优劣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3、课程设计理念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不同系的不同专业,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以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业课程数学的需求,增加专业数学的应用内容,舍去不必要繁琐证明,重新进行组合,构成不同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
实施模块化的、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教学,以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打破现有教材系统的约束,将留下的基础数学内容和增加的专业数学的应用内容,进行分析、改造、筛选、拆分和整合,然后理顺,形成一套崭新的教学内容。
这套内容要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强化知识的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培养目标(一)总目标计算机数学基础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方法、能力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 不仅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基础;而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极限、导数、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2) 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3) 掌握无穷级数的收敛、发散及级数和的概念、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幂级数的性质、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4) 掌握集合论、二元关系、数理逻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
(4)学会利用相关网络资源,提高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
(4)学会利用相关网络资源,提高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数学课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的教育,数学课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己任,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操,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与后续课程的联系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共分8章(二)课程内容说明重点: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语定积分、矩阵的运算与线性变换、一般线性方程组、级数、集合论、数理逻辑、图论。
难点: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数理逻辑、图论。
(三)课程组织说明《计算机数学》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数学的基础知识,力求内容贴近计算机专业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讲清概念,适度减少数学理论的推证;力求叙述简明、深入浅出、重点详讲,分散难点,注重应用。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数学——计算机数学的基础第2章一元微分学初步(一)教学内容1、集合:集合的概念与运算2、函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初等函数3、极限: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极限的计算4、连续:连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5、函数的导数6、无穷级数(二)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1、理解函数、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及性质2、能进行函数的运算,会求一般函数的极限3、记忆间断点的概念与类型。
4、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5、记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6、理解导数的概念,会求一般函数的导数。
7、理解无穷级数的概念,会判断一般无穷级数的敛、散性。
(三)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1、能运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
2、受到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能力的初步训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极限的计算,函数连续性的判定、导数的计算、无穷级数。
难点:极限的概念、复合函数的导数、无穷级数。
2、解决方案:极限的概念:从具体的实例出发,通过几何直观和数值计算引出极限的描述性概念,经过层层深入归纳出精确定义。
函数和连续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得出概念,函数极限的计算:精讲多练,重视“做中学”第3章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一)教学内容1、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引例,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性质2、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3、微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5、定积分的元素法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
6、广义积分: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二)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原函数的概念。
2、学会运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积分。
3、学会运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学会运用定积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理解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
(三)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1、能运用定积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求解模型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定积分的概念,原函数的概念,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微元法难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微元法。
2、解决方案:定积分的概念:从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引出定积分的概念和理论,应用项目引导学生归纳出新的概念和知识。
定积分的计算:采用练习教学法, 精讲多练定积分的微元法及应用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应用问题引导知识用知识引申应用,即从定积分的概念及几何应用中归纳出微元法, 再将此方法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去, 通过实例详细讲解微元法在几何学、物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应用第4章矩阵与线性代数初步(一)教学内容1、矩阵的概念及其运算。
1、矩阵的初等变换2、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3、n维向量及其线性关系。
4、线性方程组解得结构。
(二)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1、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秩的概念。
2、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解的结构、解的判定定理。
3、会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能够把通解表示出来。
4、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解的唯一性的判定,通解的求法。
(三)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1、能运用线性方程组描述实际问题中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受到由实际问题抽象为线性方程组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无解、解的唯一性的判定,通解的求法。
难点:对一些带有参数的线性方程组会讨论何时有解、何时有唯一解、何时有无穷多解。
第5章概率论基础(一)教学内容1、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2、概率的加法性质及应用。
3、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
4. 全概率公式。
(二)知识要点及掌握程度1、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2、掌握条件概率和乘法公式和全年概率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三)能力要点及掌握程度1、运用概率的定义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