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脑血流的测定
99Tc m-ECD SPECT无创性脑血流量测定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1 TQ 6 . : 8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7 1 (0 70 —0 40 1 0 —52 2 0 )20 9 —4
e r l lo lw n-n a i e M t d f r Qu n i c t f r b a B o d F o f o C SPECT W ih ’ Tc ECD t ’ 一
Ab ta t sr c :A on i v sv t d on qu n iia i n me s e nto e e a o d fo i s n —n a i e me ho a tfc to a ur me fc r br l bl o l w Sa —
tb ih d a l e .Dy a cr do u l ea go r p y i p ro me n2 o ma o t u jcsat r s n mi a in ci n ig a h e f r d i 0 n r l u h s be t fe d s y
维普资讯
第 2 O卷 第 2期
20 0 7年 5月
同 位 素
J u n l fIo o e o r a s t p s o
V0 . O No 2 I2 .
M a 00 y2 7
T mE D S E T 无 创 性 脑 血 流 量 测 定 c - C P C
杨 仪 ,刘 礼 ,唐 军 ,田金 玲 ,陆文 栋 增
( 苏州 大 学 附属 第 二 医 院核 医 学 科 , 苏 苏 州 江
250) 1 0 4
摘 要 : 立 了一 种 使 用”T mE D 为显 像 剂 , P C 为 显 像 装 置 , 抽 血 定 量 测 定 局 部 脑 血 流 的 方 法 。两 建 c-C SET 不
局部脑血流的测定
局部脑血流的测定摘要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院而言,脑血流的测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测定脑血流量可为研究人脑在不同的病理和生理条件下的功能提供客观指标,它对研究脑循环药物的药理作用也很有帮助,因此对于脑血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1,首先根据题设可知:一方面,由脑血流引起局部地区记数率下降的速率与当时该处的记数率成正比,并且其比例系数反映了该处的脑血流量;另一方面,动脉血从肺输送同位素至大脑引起脑部记数率上升的速率与当时呼出气的记数率成正比,由上述两方面可得到头部记数率关于脑部血流系数和呼出气记数率的表达式;再分析试验得到的呼出气记数率的数据,用Matlab 的拟合工具箱拟合得到关于呼出气记数率的函数;最后代入上述表达式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到关于脑部血流系数的表达式,表达式为)(5.11000)(5.1Kt te e K k t N ----=。
问题2,先用Matlab 拟合工具箱求出头部记数率的函数,用对比系数法可得到K 和k 的近似值,即3977.0,5015.0≈≈k K ,但这种方法是不精确的,只是用于后面方法得到参数的验证;将模型视为含两个参数的一次函数,对X ,Y 对数值进行拟合得参数K =0.5006,k =0.3937,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可知脑血流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波动比较大,因此这种算法也不太精确;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拟合后曲线参数的函数,由问题1得到的关于脑部血流系数的表达式即可得到脑血流系数:0.5000=K ,4001.0=k ,最后对得到的值进行误差分析,可知脑血流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很吻合,比较符合题意。
关键词:脑血流系数 最小二乘法 曲线拟合 Matlab一问题重述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大脑局部脑血流量的方法如下:由受试者吸入含有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气体,然后将探测器置于受试者头部某固定处,定时测量该处的放射性记数率(简称记数率),同时测量他呼出气的记数率。
由于动脉血将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传送至大脑,使脑部同位素增加,而脑血流又将同位素带离,使同位素减少。
氢清除法测定犬局部小脑血流量
氢清除法测定犬局部小脑血流量
孙永明;郑祖根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1998(24)7
【总页数】1页(P530)
【作者】孙永明;郑祖根
【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37
【相关文献】
1.氢清除法测定健康家兔局部心肌血流量 [J], 吾柏铭
2.L—四氢巴马汀L—千藤立定和四氢小蘖碱对犬心肌血流量和耗氧量的影响 [J], 卞春甫;金国章
3.氢清除法局部胃粘膜血流量测定仪 [J], 何鸣谦;张德忠
4.氢清除法局部血流仪研制及氢清除曲线微机自动分析 [J], 范振中;易小林;王敏彦;梅和珊
5.低浓度氢清除法测定大鼠局部脑血流量 [J], 钟凯声;吕敏;顾正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_省略_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_孔令斌
论著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孔令斌,杨志寅,安锐 作者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附属院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济宁医学院(孔令斌);济宁医学院,行为医学研究所(杨志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校医学科(安锐)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 -m atosensory evoked pot ential ,SSEP )的变化。
方法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 ngle photon e m issi on computed t omo -graphy ,SPECT )显像技术检查25例急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6例,中型组9例,发病后1~5d 、13~19d 各做1次SPECT 检查。
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 w ,r CBF )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围额顶叶、小脑中心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 ),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SSEP 各波潜伏时。
结果 两组患者行第1、2次SPECT 检查时,血肿区病变侧放射性计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 <0.01)。
第1、2次检查时两组患者病变侧血肿区放射性计数均低于周边区(P <0.01)。
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变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
轻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 各波在P40、N60潜伏时及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 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均较相应的对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 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较轻型组相应波的潜伏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李红云;魏嵘【摘要】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 monitoring is a new noninvasive method to monitor cerebral oxy_gen balance.It can guid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At present,the reference ranges of rSO2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but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factors of cerebral oxygen supply_demand balanc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Intraoperative real_time monitoring of rSO2and maintenanc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an optimiz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neuro_logical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patient′s prognosis.Initially rSO2monitoring is mainly used for the brain protec_tion in cardiac surgery and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while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crease,it is gradually used in neurosurgery,intensive care,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assess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nervous system.%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脑氧平衡的方法,通过评估脑部氧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应用.目前,rSO2的正常阈值尚未达成共识,但其主要与脑氧供、脑氧耗及红外线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关.术中实时监测rSO2并将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优化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rSO2监测最初主要用于心脏外科及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脑保护中,随着临床应用增多,rSO2逐渐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及体外心肺复苏中,用于评估神经系统预后情况.【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3【总页数】5页(P586-590)【关键词】局部脑氧饱和度;麻醉;体外心肺复苏【作者】李红云;魏嵘【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1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脑氧平衡的方法。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定量测定rcbf的方法与意义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定量测定rCBF的方法与意义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指导教师:***20030401中文摘要毽的:I,建立使黑99”疑-ECD为要像剂,SPECT为曼像装置定量溅定局部脑盛流鼢方法;2,建立本实验燕常冤年龄羧正常久局部藩斑流量参数;3,运震脑盘流定量测定方法对脑部疾瘸进行稿床诊断和治疗评价。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人16俪,分为两个年龄箴。
第一组成年人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2~32岁(平均24.4岁);第二组青少年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5~16岁(平均9.2岁)。
疾病患者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早期梅毒患者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9~36岁(平均’25。
4岁)。
其中I期梅毒患卷4例,II期梅海患者ll例。
上述15例研究对象均排除心功能不全、联椎痰、毫巍压、系统蛙红褒狼疮、悫管癯、申照、痴暴、癫瘸、短暂缓貉缺盘发{乍簿影稿虢盘滚量豹瘸史。
第二粪为d,JLY嚷瘸患者18铡,勇襁6饼,女髋12铡,年龄5~15岁(平均9.6萝),其中4镯患者有可聚出生窒惠史(人工弓f产分娩),2倒有头颅外伤史,其余惠jL玛辑}除心动能不全、颈椎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瘾、戚管瘤、中风、痴呆、短暂佼脑缺血发作等彩响脑血流量的瘸史。
2,显像仪器及显像剂;美国PICKER公司AXIS型双探头SPECT仪,配低能高分辩平行孔准直器。
同位索活度仪系美国CAPINTEC公司CRC.12R型芳型擐测器j显像剂为”“Tc-ECD,其中标记化合物双半胱乙酪(ECD)为江苏省原子噻学璎究所生产。
裂变99Mop9mTc发生器圭中国娠子能科学碜}究院提供,出专人按照产品说鹗书标记,敖射纯学纯度95%戳上。
3,显豫方法:(i),数据采集:受试者日服避氯酸钾成入400mg,,』、,L200mg。
半小时后平躺于稔查床上,闭眼,避免声光刺激10分钟,头顶位于探头边缘内侧,面向探头。
核医学-神经系统
3、临床应用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
图像融合影像
③普遍性减低:大脑皮质放射性呈弥漫性、对称性减低。正常老年人、早老性痴呆(Alzheime病)、脑外伤后综合症、弥漫性脑挫裂伤、脑积水。
三、临床应用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1)脑梗塞
影像特征:梗死区呈放射性缺损或减低,并可显示脑内神经失连络征图像。
阳性率:接近100%,
早期诊断:一旦发生,即可显示异常,而XCT、MRI在2-3天后才显示异常,此时早阳性率近似。
(二)脑静态影像:两侧大脑半球呈放射性空白区,头颅外周、颅底及各静脉窦呈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区。
3、临床应用
脑死亡的诊断、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颈静脉狭窄和阻塞的诊断( 动态影像受累血管血流灌注减低或缺损,脑梗死后2~4周梗死区在静态影像出现明显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范围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一致,8周后转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正常: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与rCBF 影像相近,灰质影像明显浓于白质,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影像清晰,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2、神经受体显像
中枢神经受体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
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特点:
优势:对于局部血流量、脑的代谢、受体密度等与功能有关的显像具有其它影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足:形态与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XCT、MRI、DSA。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原理和方法
显像剂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断层显像,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rCBF量的影像,并可对 rCBF量进行定量测定。
局部脑血流的测定
局部脑血流的测定一. 问题简介脑血流量是诊断和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动脉瘤和先天性动,静脉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
测定脑血流量可为研究人脑在不同的病理和生理条件下的功能提供客观指标,它对研究脑循环药物的药理作用也很有帮助。
所以人们长期致力于寻找有效地测定脑血流量的方法。
近年来出现了以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剂测定人脑局部血流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大致可描述如下:由受试者吸入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气体,然后将探测器置于受试者头部某固定处,定时测量该处放射性同位素的计数率(简称计数率),同时测量他呼出气的计数率。
由于动脉血将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输送至大脑,使脑部同位素增加,而脑血流又将同位素带离,使同位素减少,实验证明由脑血流引起局部地区计数率下降的速率与当时该处的记数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反映了该处的脑血流量,被称为脑血流量系数,只要确定该系数即可推算出脑血流量。
动脉血从肺输送同位素至大脑引起脑部计数率上升的速率与当时呼出气的计数率成正比。
试建立确定脑血流系数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上述受试者的脑血流系数。
备注:该题目是上海市(1990 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 题。
二. 模型的假定= − 1. 脑部计数率(记为 h (t ) )的上升只与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关,上 升速度与呼出气的记数率(记为 p (t ) )成正比,比例系数记为 k ;2. 脑部记数率 h (t ) 的下降只与该处脑血流量有关,其下降速度正比 于 h (t ) ,比例系数为脑血流系数,记为 K ,这里忽略了放射性元素的衰 变和其它因素;3. 脑血流量在测定期间恒定,心脏博动,被测试者大脑活动,情感 波动等带来的变化忽略不予考虑;4. 每次仪器测量为相互独立事件,各测量值无记忆相关;5. 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传递是从吸入气体(含有放射物)开始的, 并假定一次吸入,因此认为同位素在肺中瞬时达到最大浓度;6. 在吸入气体瞬时,脑中放射物记数率为零;7. 脑血流量与脑血流系数 K 成单值函数关系,求得后者即可确定前 者。
Xe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吴江
患者正在接受Xe-CT灌注成像检查
。
氙-CT扫描图像
CT平扫图像
CBF图像
可信度图像
吸入氙气过程中的 时间-浓度曲线图
XeCT灌注成像 检测rCBF图像
。
左侧MCA严重狭窄的CBபைடு நூலகம்图像
氙-CT在脑梗死超早期 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溶栓治疗的前提是可逆性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缺血半暗带系位于严重缺血区周围的rCBF在 10~20ml/(100g· min)的脑组织,存在的时间和 范围均不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脑血流量10~20ml/(100g· min)范围 脑血流量<10ml/(100g· min)范围
可见患侧脑血流量位于10~20ml/(100g· min) 及大于20ml/(100g· min)的范围较大,经家 属同意急诊行动脉溶栓,溶栓后左侧肢体肌 力恢复到5级弱。
病例二
患者,女,63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 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6小时入院。 查体:血压200/110mmHg,神志清楚,颅 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右侧肢体肌力1级, 右侧腱反射略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常规CT扫描未显示病灶。
示左额顶叶血流量较对侧明显减少,可明确诊断为脑梗死
小 结
氙-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个很好的功能 性影像学检查手段,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方面有着广泛而独特的作用,这种检测不需 要昂贵的价格即可提供高精度、可重复测量 的、量化的rCBF,可准确、快速地评价脑血 流及其脑血管储备功能,对制定缺血性脑血 管病的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 很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1、有狭窄有症状
对于TIA和脑梗死患者,当狭窄血管供应区 域脑血流和对侧相比有所降低,但较多区域 大于10ml/(100g· min)时,说明虽然该缺血区 血管自我调节失代偿,但尚存在可逆的脑组 织,可以采取支架治疗,恢复该区域供血。 当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普遍低于 10ml/(100g· min)时,说明脑组织损伤已不可 逆,则不适宜再做支架治疗。
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评价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出血
外 伤性 脑 出血 是 神 断层 成像 ( P C ) S E T 技术 是判 断 超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 提供 , 放化
纯度 > 0 。 9%
早 期缺 血性 脑血 管病 的首选 检查 手段 之 一 。依 达 拉
例, 2 男 3例 、 l , 龄 1 女 7例 年 5~7 (3 1 0 4 .4±1 .2 7 1)
岁, S ME S评分 3—8分 。 12 治 疗方 法 . 常规 治 疗 组 予 止 血 、 补液 、 水 降 脱
以 4 表 示 。 以 O= .5为检 验 水准 。 - s L 00 2 1 两 组治 疗 前后 S E T脑血 流 灌 注 显像 特 征 . PC S E T示 颅 内血肿 区呈 放 射 性 分 布 明 显 缺 损 区 , PC 病
灶 范围较 C T显示 的范围大 , 提示血肿周 围存在 “ 半 暗带 ” 。大 多 数 患 者 在 远 离 病 灶 的皮 质 、 侧 大 脑 对
半 球 亦见 rB C F减 低 区 , 灶 大 小 、 围 各 不 相 同 , 病 范 在 额 叶 、 叶 、 叶 、 叶 均 可 发 现 rB 颞 枕 顶 C F明显 减 低 区, 以顶 叶 和 颞 叶 多见 , 明 可 导 致 远 隔 部 位 的 缺 表 血 。治疗 后 , 缺血 灶数 目及部 位无 明显变 化 , 依达 但 拉 奉组 缺 血程 度 较常 规治 疗组 有 明显 改善 。 22 两 组 治疗 不 同时 期 rB . C F结 果 依 达 拉 奉 组
合损 伤 。随 机分 为依 达 拉奉 治 疗 组 和 常规 治 疗 组 。
15 统计 学方 法 .
2 结果
采 用 S S 15统计 软 件 , 据 P S1. 数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徐伊;徐浩;贾艳滨;徐安定【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5(31)3【摘要】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抑郁症患者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再行SPECT检查.观察服用乙酰唑胺前后脑内血流的变化.结果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灌注更低.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各血流灌注下降部位恢复正常血供,未发现潜在缺血病灶.结论抑郁症患者某些特定部位存在脑血流灌注下降;乙酰唑胺脑负荷SPECT试验未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潜在缺血部位,而且使其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恢复正常.【总页数】4页(P206-209)【作者】徐伊;徐浩;贾艳滨;徐安定【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R814.42【相关文献】1.应用SPECT探索抑郁症局部脑血流变化规律 [J], 胡孝朋;鹿麒麟;金珏;于璟;杜雪梅;张延军;刘岩岩;唐一源2.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J], 陈健;徐浩;徐伊3.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林辉4.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的研究 [J], 高德九;金玉新5.抑郁症患者的SPECT局部脑血流研究 [J], 江旭峰;李培勇;张剑戈;陈刚;于金玲;李彪;朱承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大脑血液供应和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来获取,包括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流成像和脑电图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
1.脑血流量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血液量。
正常成人的脑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50-60毫升。
血液供应脑部的主要血管是颈动脉和椎动脉,因此检测脑血流量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来确定。
2.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速度是指血液通过脑动脉的速度。
正常成人的脑血流速度范围为每分钟50-100厘米。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测量脑血流速度。
3.脑血管阻力指数脑血管阻力指数是评估脑血管阻力的指标。
它是通过测量脑动脉内外径差来计算的。
正常成人的脑血管阻力指数范围为0.6-1.2。
较高的脑血管阻力指数可能表明血管狭窄或堵塞。
4.脑血管弹性脑血管弹性是指血管在血液流动时对压力的适应能力。
正常成人的脑血管弹性指数范围为2-5。
血管弹性降低可能与动脉硬化和血管损伤有关。
5.脑血氧饱和度脑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正常成人的脑血氧饱和度范围为60-75%。
低脑血氧饱和度可能与缺氧和血管疾病有关。
6.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测量大脑电活动来评估脑功能的一种方法。
正常成人的脑电图应该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范围。
异常的脑电图可能与癫痫、脑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上述的参考值是基于正常成人的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些范围可能表示不同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考值可能因年龄、性别、体重和其他个体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参考值。
总结起来,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参数的参考值包括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指数、脑血管弹性、脑血氧饱和度和脑电图。
这些参考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液供应和功能状态,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脑血流的监测方法
LDF )
T D 已成 为临 床监测脑 血 流 动力 的常规 仪器 , 泛 C 广
用 于脑 血管 疾病 的诊 断 、 血 管功 能 状况 的评价 和 脑 危重 病人 木 中脑血流 监测 。 原理 是 以低 频脉 冲超声 波经 颅骨透声 窗对 颅 底 血管进 行 扫描 , 部分超声 波被 红 细胞反射 , 由于流体 的多谱 勒效 应 , 发射 波 与 接收 波 之 间有 一定 的 频 移 差 。经计 算机对 频穆 差值 大小及 方 向进 行分析 处理 后 可 以获 得受 检血 管血 流状 况 的各 项 指标 , 血 流 如 速度 、 向、 方 阻力指数 、 脉动 指数 等 。 经 颅多谱 勒测定 的优 点如下 : 无刨 , 廉 ; 价 操 作 简 单 ; 能 实时 动态 显 示病 理 生 理情 况下 的颅 内 并 血 流状 态 ; 而且 测量 结果可 重复 。
l8 7年 . sn lm 首 先 将 L F 应 用 于 神 经 9 Ro e bu D 外科 术 中脑 皮 质局 部 血 流 (C F) r B 的测 定 。9 0年 代 以来 . D L F监测 r B C F的 实验 和 临床 应 用研 究 逐 步
展开 。
原 理 是 利用 激 光 多谱 勒 效应 , 光 发 生器 内 的 激 二极 管产 生 连续 波 激光 , 过 探头 内 的发射 光 纤进 通 人 生物介 质 , 射 的光 信 号被 探头 内接 收 光纤 回收 散
摘
。要ຫໍສະໝຸດ 脑血瀛与脑氧供及脑功能 密切 相关 。在J 床和实验 研究 中 , l 缶 脑血瀛的监测为脑氧供及脑功能 评价的重要手段之
PETCT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
PETCT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摘要】 PET局部脑氧代谢率测定为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病时,进行rCMRO2与局部脑血流量和局部脑血容量的联合测定,对于研究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卒中危险的预测以及各种内科、外科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PETCT 局部脑氧代谢率PET局部脑氧代谢率[regiona1cere braI metabolic rate of oxygen,rCMRO2.单位m102·rain“·(100g脑组织)“]测定为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脑组织氧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工具,特别是在脑血管病时,进行rCMRO2与局部脑血流量[re gloria1cerebra1blood flow,rCBF,单位ml血液·rain“·(100g脑组织)“]和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1cerebra1blood volume,rCBV,单位ml血液/100g脑组织)的联合测定,对于研究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卒中危险的预测以及各种内科、外科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rCMRO2的定义,rCMRO2可由公式(1)来计算。
rCMRO2=CaO2×rCBF×E。
(1)式中,E。
,为局部氧摄取分数(regionai 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rf)EF),CaO2为动脉血氧含量。
rCBF、rOEF可分别用15OH2O和15O2 PET测得;CaO2可根据公式(7-90)计算。
CaO2一139×Hb×SaO2 (2)式中,1.3g为血红蛋白的最大携氧能力(mlO,/g),Hb为血红蛋白含量(g/ml血液),SaO2为动脉血氧饱和度。
Hb和 SaO2可通过动脉取血进行测定。
在rCMRO2测定时,无论是在方法学上还是在临床分析时,多需同时测定rCBF和rCBV,故后两者的测定方法在此一并介绍。
脑血流etici分级标准
脑血流etici分级标准
脑血流动力学是评估脑血管病变和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TICI(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Ischemic Stroke Classification)是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行内血管治疗(即内血管取栓术)的分级标准。
ETICI分级标准主要根据血栓解除程度和再通血管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ETICI分级标准的具体描述:
1. ETICI 0级:完全无血管再通,血栓未解除。
2. ETICI 1级:微弱血流,血栓未解除。
3. ETICI 2a级:血流部分恢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血栓被部分解除。
4. ETICI 2b级:血流部分恢复,达到正常水平,血栓被部分解除。
5. ETICI 3级:血流完全恢复,血栓被完全解除。
通过ETICI分级标准,医生可以评估治疗后的血栓解除情况和血管再通程度,为患者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这一标准有助于医生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内血管治疗,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脑血流检测中,TCD与TCCD分别适用于哪些临床情况?
脑血流检测中,TCD与TCCD分别适用于哪些临床情况?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血流检测在神经科学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其中,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oppler,TCCD)作为两种常用的脑血流检测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非侵入性、高精准度的脑血流信息。
TCD技术借助超声声波的频率变化,能够实时监测脑血流速度,被广泛用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而TCCD技术在TCD的基础上,通过彩色编码展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流方向和速度,为医生提供更直观的血流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TCD与TCCD在临床应用中的区别与适用情况。
通过对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它们在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本文将介绍TCD和TCCD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具体应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与指导。
通过这些内容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脑血流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支持。
一、TCD与TCCD技术的原理及区别TCD技术和TCCD技术作为两种脑血流检测技术,都在临床神经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TCD技术是通过超声声波对颅内血流速度进行监测,利用多普勒频移原理计算血流速度信息。
它具有非侵入性、高时空分辨率等特点,在脑卒中、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TCD技术只能提供血流速度信息,对血流方向和血管形态的显示相对有限。
而TCCD技术则是在TCD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和扩展。
TCCD技术通过在超声图像上添加彩色编码来展示血流速度和方向,同时能够实现脑血管形态的三维显示。
这使得医生在观察血流参数时更加直观和准确。
TCCD技术在脑外伤患者的脑血流监测、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康复中具有较大优势。
尤其对于动脉瘤等血管形态的评估,TCCD技术更能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指导手术治疗和康复过程。
脑血流监测
脑血流监测目前监测脑组织血流的方法很多,临床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有氢清除法、放射核素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法(SPECT)和正电子发射扫描(PET)等,但以上方法较复杂,主要应用于诊断而难以用于术中监测。
在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的脑血流监测方法主要有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热弥散法、经颅多普勒法等。
一、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是一种连续、实时、微创和敏感的微循环血流监测技术,适用于神经外科术中rCBF的监测。
1.工作原理LDF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
激光通过探头照射到脑组织内的快速运动的红细胞表面,使其波长发生改变,产生多普勒位移效应(Doppler shift)。
波长改变的程度及幅度与红细胞的数量和运动速度相关。
通过记录波长改变的幅度和强度,从而可以推测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
LDF的测量范围较小,在探头周围1mm3,适合检测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尤其使用于比较血流的相对变化。
PU值为LDF 的基本测量指标,即流动的红细胞产生多普勒位移值,是一个表示测量深度内rCBF大小的相对单位,PU值的变化反映了rCBF的改变。
2.临床应用(1)监测脑过度灌注: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前后用LDF连续监测畸形血管团周边脑组织rCBF的动态变化,可及时发现脑过度灌注,指导临床及时处理。
(2)监测局部脑灌注不足:脑动脉瘤手术中有时需暂时阻断颈总动脉或载瘤动脉,此时以LDF连续监测被阻断动脉供血区的rCBF,能准确地反映该区域脑血流的下降程度,则有助于决定动脉阻断时间,减少脑组织不可逆的缺血性损伤的可能。
动脉瘤夹闭术中LDF连续监测邻近脑组织rCBF的实时变化,以免造成夹闭血管狭窄以致出现供血区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脑血流反应:LDF持续监测重型颅脑损伤脑皮质rCBF,可了解皮层血液灌注及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内容 方法及临床意义
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脑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容积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患的脑血流情况,及时发现一些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异常。
一、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方法1.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探头在头皮上逐渐移动并进行捕获图像,来观察颅内和颅外的血管情况。
通过评估脑血流速度、动脉和静脉的流量、脑血管的阻力指数等参数,可以有效地判断病患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2.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通过头骨进行检查的方法,可以观察大脑的深部血管情况。
通过对距颅骨较近的脑动脉和脑静脉进行监测,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大脑内血流的情况,辅助医生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3.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一种将超声造影剂注入血液中,借助超声检查器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超声造影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轮廓、管腔的充盈情况,特别适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二、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评估的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脑血栓、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
通过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及早地发现脑血管疾病的征兆,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2.评估脑外伤后的脑血流情况脑外伤后往往伴随着脑血流的异常,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伤后的脑血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指导脑血管手术治疗对于需要进行脑血管手术的患者,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手术前后的脑血流情况,指导手术的进行,并且术后的监测。
4.评估脑血栓溶栓治疗效果对于脑血栓患者,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可以用来监测溶栓治疗的效果,判断血栓是否得到了有效溶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逝去率。
大力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脑血流的测定一. 问题简介脑血流量是诊断和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动脉瘤和先天性动,静脉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
测定脑血流量可为研究人脑在不同的病理和生理条件下的功能提供客观指标,它对研究脑循环药物的药理作用也很有帮助。
所以人们长期致力于寻找有效地测定脑血流量的方法。
近年来出现了以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剂测定人脑局部血流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大致可描述如下:由受试者吸入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气体,然后将探测器置于受试者头部某固定处,定时测量该处放射性同位素的计数率(简称计数率),同时测量他呼出气的计数率。
由于动脉血将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输送至大脑,使脑部同位素增加,而脑血流又将同位素带离,使同位素减少,实验证明由脑血流引起局部地区计数率下降的速率与当时该处的记数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反映了该处的脑血流量,被称为脑血流量系数,只要确定该系数即可推算出脑血流量。
动脉血从肺输送同位素至大脑引起脑部计数率上升的速率与当时呼出气的计数率成正比。
试建立确定脑血流系数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上述受试者的脑血流系数。
备注:该题目是市(1990 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 题。
二.模型的假定= − 1. 脑部计数率(记为 h (t ) )的上升只与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关,上 升速度与呼出气的记数率(记为 p (t ) )成正比,比例系数记为 k ;2. 脑部记数率 h (t ) 的下降只与该处脑血流量有关,其下降速度正比 于 h (t ) ,比例系数为脑血流系数,记为 K ,这里忽略了放射性元素的衰 变和其它因素;3. 脑血流量在测定期间恒定,心脏博动,被测试者大脑活动,情感 波动等带来的变化忽略不予考虑;4. 每次仪器测量为相互独立事件,各测量值无记忆相关;5. 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传递是从吸入气体(含有放射物)开始的, 并假定一次吸入,因此认为同位素在肺中瞬时达到最大浓度;6. 在吸入气体瞬时,脑中放射物记数率为零;7. 脑血流量与脑血流系数 K 成单值函数关系,求得后者即可确定前 者。
三.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由于已知脑局部同位素的增减与已测定的头部记数率 h (t ) 和呼出气 记数率 p (t ) 成正比关系,于是很自然地确定以脑部同位素量,即脑部记数 率作为讨论对象.。
1.原始模型的建立 设某时刻 t ≥ 0 时,头部记数率为 h (t ) ,在 Δt 时段后记数率 h (t + Δt ) , 由假定可知, 头部记数率的增量 Δh = h (t + Δt ) − h (t ) 仅与三个因素有关: (i) 肺动脉血将肺部的放射性同位素送至大脑,使脑部记数率增量 为 Δh 1 ;(ii) 脑血流将同位素带离,脑记数率下降为 Δh 2 ;(iii)放射性同位素自身有衰减引起记数率下降量为 Δh 3 ,设其半衰期 为τ .因此,由医学试验及假定有dh 1 = kp (t ), dh 2= Kh (t ),dh 3 ln 2h (t ),τdtdtdt而Δh (t ) = Δh 1 (t ) − Δh 2 (t ) + Δh 3 (t ) ,于是dh = dh 1 − dh 2 + dh 3 , dt dt dt dt即dh = − K h (t ) + kp (t ) − ln 2 h (t ) . (1)dt τ由于在测试时放射性同位素(如133 Xe )的半衰期τ 一般很大,而测试时间又很短(大约十几分钟左右),由此假定τ → +∞ ,于是(1)式变为:dh= − K h (t ) + kp (t ) . (2) dt2. 算法模型的建立与改进在建立算法模型之前,首先必须对 p (t ) 进行预测。
作 p (t ) ~ t 和ln p (t ) ~ t 的离散图(图 1 和图 2),由此发现 p (t ) 与 t 有近似于 Ae − λt 的函 数关系。
通过对 ln p (t ) ~ t 的离散图 2 的观察,去掉时刻 6 及 6.5 以后的样本点 (这样作的原因见文章后面的评注),再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图1 图2ln p (t ) = 9.15158 − 1.47577t其相关系数 r = 0.999887 ,由此得知 p (t ) = 9429.33e −1.47577t .图3我们作出p(t ) = 9429.33e −1.47577t 的图形,并将此图和图1 放在一起见图3,由图3 及相关系数r = 0.999887 可以认为p(t )确实是负指数曲线p(t ) = Ae −λt , (A = 9429.33, λ= 1.47577) .由(2)及假设f,即h(0) = 0 ,解得h(t ) =kAK −λ(e −λt −e −Kt ),(3)此式从数学上来看并不复杂,但要利用此式求出参数K 和k 却并非易事,而参数K 则需要在测试中使用,因此我们的问题归结为:如何利用实际测量值和(2)及h(0)=0 去决定参数k 和K .这类数学问题称为参数辨识问题。
下面建立几个算法模型:算法模型Ⅰ.一般差分拟合法:将方程(2)离散化,记时间步长为T,利用前插公式得:h −hn+1 n = −K hn + kp nT即h n+1 = (1 −KT )h n + kTp n ,(4)其中h n = h(t0 + nT ), p n = p(t0 + nT ).用差分法求解,其截断误差为o(T 2 ) ,显然大了些,为了提高精度和准确度,最直接的方法是由插值方法获得更多的结点,缩短步长,使截断误差减少。
如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在每两个结点的中点进行插值,可使截断误差减少到原来的1/4,但仍然为o(T 2 ) ,且继续缩短步长,计算量将成倍增加。
算法模型Ⅱ.改进的差分拟合法:在这个算法中,我们注意方程(2)右端的线性项−Kh(t ) ,因此两边同乘以e Kt (积分因子)后可得:Ktde h(t)=kp(t )e Kt,(5)dt对方程(5)利用差分离散化,并整理得:e KT h n+1 −h nT= kp n即:h n+1 = e −KT h n + kTe −KT p n ,(6)此时截断误差为o(e −KT T 2 ) ,显然要比算法模型I 误差要小,同时若将(6)中的e −KT 展开,即e −KT= 1 −KT + o(T ),略去高阶无穷小,则得到:h n+1 = (1 −KT )h n + kTp n这恰好是方程(4),由此可见利用积分因子后得到了一个比模型I 精度要高的一个算法模型。
对于离散方程(4)或(6)可以通过联立不同时刻的方程组求得一系列K 值,但是由于在实际测量中存在随机误差,以及离散化的截断误差, 使得这些K 值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利用已测数据,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可得:h n+1 = 0.882488h n + 0.078065 p n ,(7)在这里我们取t= 1 ,步长T = 0.25 ,拟合的复相关系数r = 0.9999997 . 于是将(7)与表1.算法Ⅰ算法Ⅱ的结果上述两个算法模型,计算简单,但对误差难以估计,并且对上述算法进行测试,两个算法对K 具有稳定性,而对另一个参数k 却不稳定,同时也看到算法Ⅱ优于算法Ⅰ,测试方法是预先假定一组K 和k ,按为未离散的公式(3)计算h(t ) 在各时刻的值作为原始数据,再用差分公式和最小二乘法求出~和~,将它们与原假定值作比较,测试的结果见表2:K kh表 2.测试情况使用求得的估计值 K 和 k 代入(3)式并作其连续图,然后与离散图作比较,同样可以看出模型Ⅱ优于模型Ⅰ(图 4 对应于模型Ⅰ,图 5 对应于模型Ⅱ)。
图 4图 5下面我们将给出另外一种算法对上述结果进行改进. 算法摸型Ⅲ:线性迭代算法如果设已给 K 和 k 的预测值 K 0 和 k 0 ,记K = K 0 + δ , 。
k = k 0 + η其中δ 和η 称为 K 和 k 相对于 K 0 和 k 0 的校正值(简称校正值),将它们代 入(3)式并将右端关于δ 和η 展开成 Taylor 级数,同时略去δ 和η 的二次 及二次以上的项(即高阶无穷小项),得到h (t ) = ( k 0 + η) A (e − λt − e −( K 0 +δ )t )K 0 + δ − λ≈ k 0 A K 0 − λ(e − λt − e − K 0t ) +ηAK 0 − λ(e − λt − e − K 0t ) + − K t− λt− K t+ δAk [ te 0 − e − e 0 ]0 K − λ ( K − λ ) 2 0 0 = ~(t )利用理论值和实测数据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原则来选取δ 和η ,即选取δ 和η 使 Δ(h ) = n ~ [h (t ) − (t )] ∑ ii =1h i 2 最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δ 和η 后,较正 K 0 和 k 0 得K = K 0 + δ , k = k 0 + η将得到的新的参数 K 和 k 作为新的预测值,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校正,直 至δ 和η 足够小为止。
我们采用模型 II 的结果作为预测值,进行上述迭代程序得到的结论如表 3.算法Ⅲ的迭代结果由表 3 可见算法模型Ⅲ的优越性与准确性,并且得到 K 和 k 的最佳 拟合值为:K =0.503945, k =0.419884这种算法收敛速度很快,并且得到 K 值误差数量级为10−7 . 四.模型的评价及注记(1)我们所建立的前两个算法模型计算简单,但是稳定性较差;第三 个算法模型是稳定的,并且具有快速收敛性,可获得较精确的脑血流量 系数 K 。
利用得到的结果,(3)式和已知的数据作 h (t ) ~ t 的连续图和离散 图,如图 6。
由图 6 显而易见我们的结果的精确度是非常高的。
图6 (2)在建模时忽略了同位数的衰变已及动脉血从肺部到脑部所需要的时间,如在模型考虑这些因素后,只须在测试中测得这些因素的数值,用上述方法仍是容易实现的。
(3)在处理呼出气计数率的曲线时忽略了后面一些数据,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任何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精度要求,当呼出气中同位素计数率小到一定程度时,仪器是无法测出的,此时仪器的读数必将显示为零,故而读数是零并非说明计数率为零,所以不考虑后面为零的读数是合乎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