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472fa265ce050876321356.png)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长度其他单位: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时间测量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982c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c.png)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0d23c4c59eef8c75ebfb304.png)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bd3b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6.png)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一、物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功、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运动状态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等。
三、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1. 力的基本概念:物理学中的力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
2.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四、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概念:由于物体受到的力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物体某一部分承受的压力较大。
2. 浮力的概念: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五、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 机械能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总量不变。
当能量转化形式时,转化前后的总能量相等。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作用时,两个力分别作用于杠杆的两端,使得杠杆产生旋转。
2. 滑轮:使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3. 斜面:斜面使得施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不一致,因而需要施加较小的力来移动物体。
七、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正电荷之间或负电荷之间相互斥。
2. 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总结以上是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的详细介绍,其中包括了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压力和浮力、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简单机械以及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分析等内容。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82ba4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c.png)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上册第一章运动与力1.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运动的描述3.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4.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作用力和力的分类6.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惯性定律7.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9.对于物体入手运动的分析方法10.飞行器的飞行原理第二章声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性质3.噪声的危害4.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6.声波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7.振动和波的关系第三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传播方式2.光的直线传播3.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规律5.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6.光的折射定律7.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的比较第四章光的色散与光的全反射1.光的色散2.光的全反射现象3.全反射的应用——光纤下册第五章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场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3.静电场的性质4.电场的电力线和场线5.电场中涉及的电势能和电势差6.电势差的计算和应用7.静电场中的导体8.静电屏蔽和静电感应第六章电路基础1.电路的基础概念2.线路中电势差和电流的关系3.先验电流和瞬时电流的关系4.电阻器功率的计算和应用5.阻值的计算和应用6.奥姆定律7.欧姆定律的计算和应用8.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9.容抗电路第七章磁学基础1.磁性材料和磁场的基本概念2.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和运动轨迹3.磁场的表示方法4.磁场的相互作用5.安培环路定理6.磁通量和磁通量的计算7.磁通量和磁通量密度8.洛伦兹力和电磁场第八章爬山涉水,机械优势1.力臂、角度、方向对杠杆的影响2.力的平衡与机械优势3.不同杠杆的机械优势4.滑轮组及其机械优势5.多轮组及其机械优势6.齿轮、简单机械及其机械优势以上就是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的全部内容。
通过学习上、下册的物理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掌握运动和力、声音、光的反射与折射、电学基础、电路基础、磁学基础、爬山涉水、机械优势等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e3fe64ee06eff9aef8077d.png)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0d23c4c59eef8c75ebfb304.png)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讲解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27d292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e.png)
振动发声, 空气可以传声
水蒸发吸热, 杠杆平衡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 提出问题 • 猜测与假设 •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 分析论证 • 交流合作 • 评估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十进制
1m=10dm 1dm=10cm 1cm=10m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该金属片的长度是 2.45 cm。
2cm 4mm
准确值
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该木块的长度是 2.00cm
练习
哪个使用方法正确?
几位同学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 一物理书的长和宽,得到的数据如下:
长(cm) 宽(cm)
小聪 26.05 18.43
小明 26.06 18.42
小华 26.04 18.45
1h=
1min=
注意:60光m年in是长度单6位0而s 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小盘: 分度值0.5min 大盘: 分度值0.1s 时间: 3min 38.3s
每一个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都可 以叫做一个变量。
在有多个变量影响探究结果的情况
下,进行实验时,每次只让某一个变 量改变数值,保持其它的变量值不变, 以便确定这个变量对探究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叫控 18.4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cc635d680203d8cf2f2405.png)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和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和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是不遵守规则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616bca84254b35eefd348f.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复习第一、二章 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叫机械运动 动与静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 的物体。
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相对于 来说的。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所走 与 的比叫速度。
速度 公式:v = ,导出公式:S = ;t = 。
单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
快与慢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测平均速度:原理:用 测出距离S ,用 测出时间t ;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时间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时间和长 测量工具: 。
度的测量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长度 测量工具: ; 使用方法:◆看:① ;② ;③ 。
◆放:① ;② ; ◆读:①估读到分度值的 ;②视线与刻度线 。
◆记:记录的结果应包括 和 。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 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 的。
科学探究的环节是:第三章复习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在不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 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v 液 v 气声音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
运 动的 世界 误差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 )响度 声音的强弱用 表示(符号是 )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乐音的特征 声音的 叫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4f23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c.png)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其它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换算时,将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2.在使用刻度尺前,要了解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误差是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和滚轮法。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6.实验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和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二、参照物1.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具有任意性和特殊性,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具有隐含性。
2.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取参照物,并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果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果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3.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相对静止的条件是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和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s/t,也可以通过s=v×t推导出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3dc82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4.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改变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来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4. 常见力的类型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5.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受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6.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同等大小、反向的反作用力。
即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标量量值。
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2.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公式为 P = F/A,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力,A 表示面积。
3. 海伦公式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为 S = √p(p-a)(p-b)(p-c),其中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p 表示半周长,a、b、c 表示三角形的边长。
4.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是指物体表面上的分子对周围分子的压力。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产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为 K = 1/2mv^2,其中 K 表示动能,m 表示质量,v 表示速度。
3.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要点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28cd65312b3169a551a43c.png)
7.声音能传递 能量和信息 .
(2).乐音的三大特征
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1、悦_耳_的__声__音_叫做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是指:音__调_、_响__度_、 __音__色__。
约为 340m/s。
v固>v液>v气
4.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 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_
_介__质_的种类___和 温度 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的速
度是_3_4_0_m_/_s__
5.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频__率__,单位是___赫__兹_,简称 __赫__,符号是_H_z___
一.速度知识点
四.速度计算步骤:
一、比较快慢的三种方法 1、相同的时间, 比较 运动的路程 . 2、相同的 路程 ,比较所用的时间 3、速度:物体通过的 路程 与 时间 的比值
二、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程度。
v = S .............①依据 t
= 18m ...........②代值 3s
2、乐音的__高__低__叫做音调,由声源的_频__率__决定,声源振
动快,频率高,音调就_高____。不同声源因_长__短__、_粗__细_、 __材__料______等因素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3、响度是指: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_大__小_,也叫做_音__量__。
响度与声源的___振__幅___有关,__振__幅__越大,响度就越大。响
③由v = SBiblioteka 知,图线越靠近S轴,t
二.(1)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0a445da45177232f60a253.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基础复习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动与静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二、快与慢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2.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__ _ 和 _;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cm.2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cm.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mm,合 cm.第三章 声 声音的产生:物体 , 停止,发声也停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315b65aef8941ea76e05d6.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 速度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7)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8)关于计算:先明确条件信息,然后原始公式-导出公式-带入数据-得出结果。
后两步加单位。
四、各种形式的能量1)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2) 机械运动→机械能;分子运动→内能;电子运动→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运动→核能。
3) 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 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5) 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 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 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五、典型例题:限速标志、列车时刻表、分段运动、鹰追兔、电能来源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1)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6fd944b90d6c85ec3ac6f1.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v=s/t 变形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0724e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5.png)
初中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需要测量才能得到。
2.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量时间的仪器(机械停表)、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等。
3.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m=10dm=100cm=103mm=106=109nm。
2.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2)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数据,又要记录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以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②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有些物体的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就可以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③平移法: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度都采用了平移法。
④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时间及其测量(1)时间: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1min=60s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用停表测时间:观察右上图,停表的量程是0~1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小盘的分度值是30s。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0704785ad02de80d5d8400a.png)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堂笔记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二、测量的初步知识1.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千米=103米1分米=10-1米1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1.60m左右;一层楼的高约为3m;课桌高约为8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几十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3.正确使用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五点:(1)会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2)会放:①贴: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②平: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平行(或重合),不许歪斜.③齐: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线作起点.(3)会读:①视: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②估: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③补:无估读值,应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4)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不要忘记写单位。
(5)会选:会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2)化曲为直法(3)平移法5.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①选用准确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②改进实验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李伟(编写)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长度其他单位: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时间测量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
量程太小测不出值还可能损坏仪器;量程太大,分度值一般也大,误差也比较大。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简称运动。
2、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带负电)和原子核(带正电)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4、5、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类似太阳系)6、分子动理论:(1)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 ) 分子之间存在有空隙 (3)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补充:(1)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
例如:闻到的花香和各种味道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 (分子运动肉眼是看不见的。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运动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照物:事先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即(除被研究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可以是运动的。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选取静止的物体或地面为参照物。
(如果没有说明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也不同。
相对静止条件: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完全一样。
例、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它是 ,相对太阳它是 。
小鸟在空中飞翔,小鸟是 ,参照物是 。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1、生活中如何比较快慢:(1)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跑的路程远,谁跑得快。
(2)在相同路程,看谁跑完所用时间短,谁跑的快。
2、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1秒)所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t s ,变形公式 s=vt , t=vs国际单位:m/s , 常用单位km/h , 换算关系 1m/s=3.6km/h对公式v=ts 的理解: (1)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决定。
(2)不能说成: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正确的说法:当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物体在任何时刻或任何位置或路段,速度都是一样的) 注:第几秒内指的是1秒钟(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总总t s 计算。
注:平均速度指的是某一段时间或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 1-v 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 1+v 2例: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秒中运动了100米,那么它的速度是 ,它第3秒内的速度是 ,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
第四节 能量1、能量:(单位:焦耳 符号J )(1)定于: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简称“能”)(2)能量与功的关系:①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越多,说明它具有的能力越大,反之它具有的能量越小。
②能量是反映物体做功本领强弱,能量越多做功本领越强。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mv 2/2)理解:①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②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质量有关。
a.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b.当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C.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mgh=Gh )(2)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高度有关。
①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②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③当物体的举得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包括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三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5、能的各种形式:动能、势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内能、光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这些能可以相互转化。
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自由下落的石头(下坡的汽车):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三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传播没有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V固>V液>V气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回声产生的条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或声源离障碍物17米以上。
回声的应用:测距离;增强原声。
第二节、乐音及三个特征(掌握)1、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单位:赫兹(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
响度大小用:分贝(dB)表示响度与发生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反之越弱。
响度与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强,反之越弱。
响度与声音分散程度有关:声音月分散,响度越弱,反之响度越强。
振幅: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3)、音色:又叫音品,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例子:(1)弦的粗细和松紧影响:音调(2)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影响:响度(3)医生用的听诊器作用:减小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4)声音越尖锐说明:音调高,声音越低沉说明:音调越低(5)用不同力将纸片在梳子上划过:影响的是响度用不同速度将纸片在梳子上划过:影响的是音调例:电视机上装有音量控制旋钮,开大音量的目的是()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改善音色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注:乐音与噪声无绝对界限,乐音也可以变成噪声。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三个环节:消声、隔声、吸声)(1)在声源处减弱(比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比如安装隔音玻璃、在公路旁修隔音墙、植树等)(3)在人耳处减弱(比如带耳塞)。
5、共鸣的条件:两个物体的频率相同五、声的利用1、人耳的听觉范围:频率20Hz~20000Hz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及应用:(1)频率高:超声波雷达(声呐)——军事、航天航海(2)穿透能力强:医院B超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3)破碎能力强:超声波碎结石超声波消毒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主要来源: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原子弹、氢弹等核爆炸。
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特强。
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要防止次生的产生危害:,远离次声源。
4、次声和超声都属于声音,传播都需要介质。
我们还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宝石等不是光源)2、光传播的路径: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有:影子的形成、影子游戏、月食、日食、小孔成象、日晷仪、激光准直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传播速度也为3X108m/s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第二节: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