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重点简答论述(简背版)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
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
(2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原重点知识点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和执行的三种不同的职能。
①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②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③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3.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
②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使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5.辨析“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汇集●(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包括以下内容:
1. 马原的要点要明,结构逻辑搞清楚。
2. 人的本质是要解,劳动区分人类与兽。
3.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阶级是社会的组织形态。
4. 阶级斗争是必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5. 人的思想是受制约,世界观与利益相应。
6.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世界观是对待世界的情感与态度。
7. 人的历史是人民创造,思想觉悟是历史前进的力量。
8. 社会运动是阶级的斗争,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9. 共产主义是理论目标,实现方式需靠社会主义。
10. 马原知识要紧牢,一定要掌握好。
以上是关于马原简答的记忆口诀,希望对您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
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1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简述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答: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的目的不同。
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
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原简答论述汇总(最新版整理)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 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 离的。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斗争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四,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
马原简答题万能模板
马原简答题万能模板1、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2、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3.、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
要做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汇总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其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的深刻性,最后不仅仅在于它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解释。
而且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简述其内容、意义、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 .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质,哪个是第一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是原初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任何意识是第一位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位的哲学都属于唯心主义。
2.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哲学中的一个认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分为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不可能被认识,属于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常用论述解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常用论述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我们常用一些论述来解读和阐述其核心概念和理论观点。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常用论述进行解读。
一、辩证唯物主义论述1.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或"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论述强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实体,决定了人们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论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
3. "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论述指出,事物的变化是由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质的飞跃。
4. "否定之否定",这一论述意味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旧的状态和规律,然后在新的基础上再次否定形成新的发展状态和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论述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述强调了经济领域对于社会其他领域的决定作用,强调了阶级和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地位。
2.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论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
3. "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论述意味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通过革命来打破旧的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4. "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平衡性",这一论述指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平衡性,不同社会领域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三、科学社会主义论述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论述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于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的追求,通过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宗旨",这一论述意味着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促进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马原-名词解释+论述+简答
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4.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6.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9.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0.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声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2.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3.实践: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14.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是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15.客体: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6.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指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然界或尚未人化的自然界。
17.人类世界:亦称属人世界,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有机体。
18.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9.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意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原理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马原期末重点简答论述(简背版)
第二章 (2)4[简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4[简3]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表达 (2)5[简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5[论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5[论2]如何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第三章 (3)5[简2]怎样认识发展及其实质 (3)4[简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3)第四章 (3)5[简2]试述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4[论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4 [论2]运用辩证的否认观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4)第五章 (4)5[简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5[简2]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第六章 (5)5[简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简5]简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5)5[论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丁肇中的科学体会的认识。
(5)5[论3]论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第七章 (6)4[简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4[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6)3[简4]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是什么? (6)第八章〔测试1〕 (6)3[简2]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6)3[论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4[论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第八章〔测试2〕 (7)4[简3]金融寡头及金融寡头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8)4[简4]为什么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 (8)3[简5]简述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实质的认识。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考期末重点(精简版)
一:近代哲学得基本问题ﻫ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它包括: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得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就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
2,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得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得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辨别唯心主义得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就是被感知“我”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绝对理念就是世界得主宰ﻫ三:马克思主义物质得定义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得意识之外,能为人为意识所反映)ﻫ物质得概念: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ﻫ五:意识: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映像意识它得内容就是客观实在它得形式就是主观得六世界得物质统一性世界就是物质得,而物质就是运动得。
运动就是物质得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
掌握运动与静止得关系1、物质世界得运动就是绝对得,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得静止,静止就是相对得。
割裂两者得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特点就是只承认运动得否定性)。
如: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错误得。
人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正确得,因为它反映了运动得绝对性。
2.运动得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得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稳定性、有条件性。
3.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物质就是运动得载体。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六:实践三种形式:客观实在性实践就是物质性得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实践就是人类有意识得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就是社会得历史得活动七:唯物辩证法得内涵1.总特征:联系与发展(1)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联系普遍性三层含义a.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得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2)4[简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4[简3]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2)5[简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5[论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5[论2]如何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第三章 (3)5[简2]怎样认识发展及其实质 (3)4[简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3)第四章 (3)5[简2]试述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4[论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4 [论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4)第五章 (4)5[简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5[简2]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第六章 (5)5[简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简5]简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5)5[论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丁肇中的科学体会的认识。
(5)5[论3]论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第七章 (6)4[简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4[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6)3[简4]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是什么? (6)第八章(测试1) (6)3[简2]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6)3[论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4[论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第八章(测试2) (7)4[简3]金融寡头及金融寡头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8)4[简4]为什么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8)3[简5]简述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实质的认识。
(8)4[简6]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8)3[论1]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积极作用和实质。
(8)第九章 (9)4[简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9)3[简2]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9)4[简3]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9)第十章 (10)4[简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0)4[简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10)2[简5]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 (10)第二章4[简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答: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3]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答:社会生活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要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意识的关系,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通过实践,人类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
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简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答: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论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从两方面进行理解:(1)世界的统一性。
是指世界万物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哲学史上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元论,强调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一,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就是物质。
坚持了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社会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根本上上与唯心主义区分开来。
第三,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物质世界。
所有物质现象,不管怎样多种多样和变化无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这一观点,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观点,就是以它为根据、为前提,并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精髓。
5[论2]如何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答:(1)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现实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谓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所谓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方面,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管能动性的前提。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及其发挥程度,归根及底取决于对客观规律正确反映及其尊重的程度,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反映和改造世界,否则,就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研究,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利用规律办事的时候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认识和把握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意义:1)这一辩证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动瞎干。
另一方面,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的革命净胜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这一辩证关系原理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
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能动性,否定规律的客观性,鼓吹意志论:机械唯物主义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只能消极的服从,从而陷入宿命论。
这两种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必须借助这一原理加以批判。
第三章5[简2]怎样认识发展及其实质答: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已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且日趋灭亡的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她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4[简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答:(1)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2)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来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第四章5[简2]试述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一方的发展要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能促进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3)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终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
4[论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偶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是共性。
我国现代化过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中国特色是个性。
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必须反对背离马克思主义“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也要反对脱离具体实际,盲目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
4 [论3] 运用辩证的否定观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2)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以辩证的否定观为指导,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一,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既包含精华,有包含糟粕。
第二,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既要肯定、继承其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时,又要批判和克服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腐朽落后的东西,弃其糟粕。
第三,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只讲继承、不讲批判的全盘肯定的方针。
第五章5[简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客体之间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