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考前划重点
公共政策学00318 自考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2)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依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1)立法决策。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00318公共政策前重点讲义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记忆】公共政策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201107选择、201107简答】答: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有:(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3)在公共政策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英文简称为NGO)。
具体地说,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5)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6)就结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2.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哪三个层次?【201107单选】答:公共政策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任何一项单个的公共政策都可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样单体研究才使公共政策充满了活力。
(2)政策群和政策链。
所谓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
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就是政策一般。
3. 政策系统研究的研究者应重视的问题是什么?答:(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题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2022年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核心考点资料
范围更大、更深入。 (2)政策的第二部分—未获得法的形态者,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内容更丰富、 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 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管理功能。 (2)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案例分析】在不断简政放权、加快发展镇级经济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正在酝酿大幅度提 高镇委书记、镇长的待遇,镇级领导干部的年薪将参考所在镇经济实力以及当年绩效来综合评 定,最高年薪可以拿到 15 万元甚至 30 万元。目前,已经有不少佛山市科级干部被列入考查对 象,准备下镇。届时,佛山市政府拟从财政中每年拿出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提高镇级领导 干部的工资,实行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遭到强烈反对,后来 就时冷时热。在佛山市政府高薪养廉的政策即将出台之际,在 2003 年 4 月底的佛山网站上,一 位名叫 C0002 的网民提出:用高薪引入激励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他 认为目前的公务员工资经过几次加薪后,已有相当吸引力。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动向充分说明了 这一点。“任何人的廉洁都是制度的产物,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制的结果。”如果制度严密, 你无法不廉洁。此外,一旦制度所设置的处罚太重,以身试法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无论是 经济还是名誉),廉洁便自然而生。因此,高薪和不高薪与廉政无关。“中国目前缺乏制度化的 反腐机制。处罚力度又不够,且官员腐败在某些地方是环环相扣的,使得一些官员在主观上也 就缺乏反腐败的决心。”他认为,在目前佛山平均工资水平不超过 1.5 万元/年的时候,一个表 现一般的镇长,没有理由拿相当于人均工资近 10 倍的收入。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公共政策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2) 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哪项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该案例涉及公共改策的基本功能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2)管制功能。管制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 的管制功能: ①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一
自考00318公共政策-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本书考试情况概述:150 60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20120多选521045202102021530重点第二章次重点第三章重点难点第四章重点难点第五章重点难点第六章重点第七章重点第八章重点第九章次重点第十章一般本章内容分析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P119)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6月30 8000元/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95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1956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1.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2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输入-输出-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34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1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2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2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4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5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6。
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
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1、政策系统的构成(1)定义:是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2)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构成---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支持系统:信息传播系统:政策系统的神经,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反馈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的特点2、政策系统的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1)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又称生态环境)---定义: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构成:①地理自然环境:对政策系统和政策内容有着巨大、持久的影响。
②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2)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又称主体认知环境)定义: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直接地对政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
3、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政府权力就是政府行使的公共权力;---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必须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政治统治具有阶级性,社会管理具有社会性;---政府行使权力就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执行公共政策来履行政府职能;---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性质和大小,政府职能结构和多少决定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和数量。
4、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府能力的定义: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2)政府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层次的能力。
(3)公共政策能力对政府能力有双重影响:如果政府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那么就会提升政府能力;相反,则降低政府能力。
因此,能否在其职责范围内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是判断政府能力强弱的根本标准。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新版.doc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
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重点内容整理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整理自考公共政策研究课程的重点内容,帮助研究
者快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内容
1. 公共政策概述
- 什么是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分类
-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2.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
- 政策制定的主体和过程
- 政策分析方法和工具
- 政策评估与监测机制
3. 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 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4. 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 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 公共政策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5. 当代公共政策热点问题
- 当代社会面临的公共政策挑战
- 城市化、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热点问题的政策措施
6. 公共政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结论
本文档对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包括公共政策概述、政策制定与实施、政策影响和评价、理论与实
践、公共政策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
学习者可据此文档快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考试分析一、课程学习要求1.2.3.二、学习目标1.识记2.领会3.应用(1150(2(310060参考样卷:20120分)5210分)4520分)21020分)21530分)考试题型举例•易20%•较易30%•较难42%•难8%考试题型举例201704】1.)A. B.C.韦伯D.西蒙【正确答案:A】考试题型举例201804】)A. B.C. D.E.【正确答案:ABC】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3(4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考试题型举例201804】1998考试题型举例2002年4月3日,考试题型举例(1(2【答案】(1考试题型举例(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2谢谢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考点分析20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956年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政策系统12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5••••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678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20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2020世纪50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1(1234234考点八、学科的诞生与发展1951。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骤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政府能力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39.非政府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 -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53.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含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含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目标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96.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外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含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167.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168.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制度的特点。
自考 公共政策学 考点资料整理
《公共政策学》00318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公共政策学P61: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P62:1、研究对象; 2、概念体系;3、研究方法。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7: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具体来说:(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内部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
(三)政策过程。
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P73:1、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
2、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3、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系统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考前划重点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 )搜集整理原创制作!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考前划重点说明:(一)、所谓“考前划重点”是自考资深专业老师经过多年教学的研究,结合考试大纲,归纳考试规律和命题趋势,并为学员缩小考试范围、浓缩考试内容,圈定重点考点,总结提炼出各门课程的必考点、常考点、易考点和预测考点,学员通过对考前划重点的学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掌握考试重点,快速通关。
(二)、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考试学习软件站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搜集整理原创制作!一、《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分析:自2011年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程,更名为《公共政策学》,教材改用由宁骚主编的2010年版《公共政策学》。
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六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 题 号 题 型 题量及分值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第二题 多项选择题 (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第四题 简答题 (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第五题 论述题 (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六题 案例分析题 (共1小题,每小题各 15分,共15分) 由各题型分值分布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各个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此可知考试复习重点,每种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
单项选择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分散且细致,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识记内容,难度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
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与记忆,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细节的掌握与理解。
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会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性和识记性的知识,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排除法选择答案等方法答题。
自考00318公共政策-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特征、原则、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几种类型。
答: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1)线性结构。
(2)职能结构。
(3)线性参谋结构。
(4)矩阵结构。
考点2:简述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
答: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考点3:简述如何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答: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今后需要更加鲜明、更加坚定地保持这一方向。
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考点4: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考点5:简述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答:根据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为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1)程序性政策也叫做“例行政策”、“常规政策”、“重复性政策”,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
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复习考点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的目标性;第三,公共政策是行动过程;第四,公共政策是行为规范。
考点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要求有哪些?答: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在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妥善地处理次要矛盾,使之与处理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坚持发展不停步,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考点3: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
答:(1)管制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设计相应的机制,以控制某些不良现象蔓延或者阻止某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实现政策目标,既可以通过倡导或鼓励来达成,也可以通过阻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后者就属于管制。
公共政策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明晰的、以公共政策的规定为表现形式而展现出来。
(2)政策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功能和消极性管制功能。
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所产生的政策效力导致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规定当政策对象发生违反条文规定的行为时,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 )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
考前划重点
说明:
(一)、所谓“考前划重点”是自考资深专业老师经过多年教学的研究,结合考试大纲,归纳考试规律和命题趋势,并为学员缩小考试范围、浓缩考试内容,圈定重点考点,总结提炼出各门课程的必考点、常考点、易考点和预测考点,学员通过对考前划重点的学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掌握考试重点,快速通关。
(二)、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考试学习软件站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一、《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分析:
自2011年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程,更名为《公共政策学》,教材改用由宁骚主编的2010年版《公共政策学》。
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六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 题 号 题 型 题量及分值
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第二题 多项选择题 (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第四题 简答题 (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五题 论述题 (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六题 案例分析题 (共1小题,每小题各 15分,共15分) 由各题型分值分布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各个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此可知考试复习重点,每种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
单项选择题:
考查知识点比较分散且细致,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识记内容,难度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
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与记忆,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细节的掌握与理解。
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会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
多项选择题:
主要考查理解性和识记性的知识,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排除法选择答案等方法答题。
此种题型的考查一般陷进比较多,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并认真的区分相似答案,最终确定并选择正确答案。
简答题:
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考查形式比较灵活,考生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综合应用来简答这种题型。
此种题型难度一般不大,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论述题:
本题所占分值相对比较大,所以考生务必要认真的解答。
论述题一般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但命题方向一般不容易预测,这就要求考生要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案例分析题:
本题型和论述题一样都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的知识一般跳跃性比较大,覆盖面也比较广,要求考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二、《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说明: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Array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P65 P70) (一级重点)选择、简答
2.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P82)(二级重点)选择
3. 古代中国政策研究(P91)(二级重点)选择
4. 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发展过程(P97)(三级重点)选择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1. 公共政策类型的划分(P129)(二级重点)选择
2. 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P147)(三级重点)选择
3. 公共政策的功能(P152)(一级重点)选择、论述
4. 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社会本质(P154)(二级重点)选择
5.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P166)(三级重点)选择
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 公共政策主体(P183)(二级重点)选择
2. 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P185)(三级重点)选择
3. 政策支持系统(P190)(二级重点)选择
4.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P191)(二级重点)选择
5. 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P198)(三级重点)选择
6. 公共决策的规则(P207)(二级重点)选择
7.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P208)(一级重点)选择
8. 公共利益的内涵(P210)(三级重点)选择
9.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与公共政策(P217)(二级重点)简答
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1. 精英模型的含义(P238)(三级重点)选择
2. 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应用(P230)(三级重点)选择
3. 精英模型的具体应用(P239)(二级重点)选择
4.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P245)(一级重点)选择
第五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1.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P250)(三级重点)简答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2. 常见公共问题提出主体(P256)(二级重点)案例分析
3. 问题认定的方法(P261)(一级重点)选择 Array
4. 问题认定的步骤(P265)(一级重点)论述
5. 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P268)(一级重点)选择
6. 政策确立过程的模型(P273)(二级重点)选择
7. 让某一问题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的具体操作方法(P269)(三级重点)案例分析
第六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1. 政策设计的含义(P287)(三级重点)选择
2. 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P288)(二级重点)选择
3. 政策学习(P300)(一级重点)选择
4. 政策论证(P305)(二级重点)选择
5. 预测性评估(P311)(二级重点)选择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 政策执行研究发展路径(P323)(三级重点)选择
2.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P236)(一级重点)选择
3. 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P335)(二级重点)选择
4. 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P337)(二级重点)选择
5. 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特点(P341)(二级重点)选择
6.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P350)(一级重点)选择、论述
7. 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P350)(二级重点)简答
8.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P351)(二级重点)论述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1. 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P360)(二级重点)选择
2.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P365)(一级重点)选择
3. 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P371)(二级重点)选择
4. 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P382)(一级重点)简答、案例分析
5. 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P382)(一级重点)简答、案例分析
6. 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P383)(三级重点)选择
7. 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P388)(二级重点)案例分析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1. 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P399)(三级重点)选择
2.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P400)(三级重点)简答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 )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3. 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P401-403)(一级重点)选择
4.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407)(三级重点)选择
5. 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P414)(三级重点)选择
6.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P409)(一级重点)论述
7.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P411)(三级重点)选择
8. 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P419)(二级重点)案例分析
9. 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P419)(二级重点)选择 10. 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P422)(二级重点)案例分析
第十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1. 知识的含义和特征(P429)(二级重点)选择
2. 政策分析过程(P436)(一级重点)简答
3. 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P448)(三级重点)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