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郑桂华

作者简介:

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34) o

原文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京)2018年第20181期第62-65页

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8年06期

【教学目标】

L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背诵全文。

2.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体会文言经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错落、层次的丰富和文气的缜密等。

3.感受君子对自我品性操守的坚守,体会洁身自好、崇尚独立的人格。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朗读中初步理解文意

L读文章,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参看注释或查阅字典解决。

朗读活动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部分学生朗读片段或全文,全班齐读课文

(读齐4遍)。

2.组织交流:文章写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字词?提醒学生对注释中的一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对文章大意,学生能大致讲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强调概括的精练,这篇文章本就简练得很。这个环节的活动重在排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活动二:研读中辨体,理清主旨

L文题《爱莲说》中〃说大家理解吗?

视学情补充资料:①说: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②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即事即理而为之说〃。

2.题目是《爱莲说》,作者要阐述的是〃爱莲〃之道。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

〃莲〃的整体形象?

预设:〃莲,花之君子者也。"(板书)

3.齐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作业单。

(该活动有一定难度,提供作业单时每栏先填上两处,斜体字处需要学生填写, 给学生的讨论再提供一点帮助。)

初一学生的概括、提炼等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思考可能会囿于表面信息,对文

章内涵不能深入理解,而完成这项活动需要较高阶的思维能力,所以,活动推进过程中,学生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应视情况而定,不必苛求。

引导学生概括时需要注意:

(1)作者的视点始终在〃莲"上,要主体突出。

(2 )第一层不宜概括为〃外界环境对莲的影响〃,而是“莲〃这个主体如何对待不好或好的生长环境。即强调君子对自己道德操守的把持,追求独立的人格。

4.小组合作任务推进:将这七句话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各层的要点。

要点参考:这段文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前两句):写莲如何对待所处的生长环境(淤泥、清涟);第二层(第三到六句):写莲的物理性状(结构、外形、气味);第三层(第七句):写莲与外界的关系(莲对外界的影响,莲让外界如何对待它)。(教学过程中适当板书要点)

小组在班级交流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中语意的丰富、句式与语意的关联等精妙之处。在朗读、品鉴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经典作品的文气。

学习推进问题:在这些语句中,明0—句有综合、统领、概括的作用?

要点参考:

(1 )应是末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也可以看成第一段的中心句。

(2)如时间允许,还可以点一下:前两句是对仗,后四句是四言句式,总结句是散句,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之,也为下面的背诵打好基础。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慕君子。(板书)

活动三:梳理结构,感受文气的缜密

(顺序与文气、句式与文气、词语与文气)

1.再读课文。如有可能可以请少数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感受文气。作者爱莲,与他不同的有爱菊与爱牡丹,文章前后两段三次都写

到这个内容,最后一次的顺序有变化,可否用相同的顺序?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

论。

第一段的顺序:①晋一陶渊明一菊;②李唐以来一众人一牡丹;③李唐以来一周敦颐一莲。

第二段第1次的顺序:①菊一花之隐逸者也;②牡丹一花之富贵者也;③莲一花之君子者也。第2次的顺序:①菊一陶渊明一鲜有闻;②莲一周敦颐一同予者何人;③牡丹一众人一宜乎众矣。

要点提示:

第一段,陈述几种对花的不同喜好是以时间为序的,紧承第一句话〃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这里说的是,花本身都可爱。

第二段,开头一组句子的顺序(即第一次)与第一段顺序一致,好的文章,前后意脉一定紧密相连,不会有跳脱、断裂之感。

第二次的顺序有变化,读者可以从多方面思考。第一,作者将〃牡丹之爱〃置于文末,作为收束全文的一句,彰显作者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一现象的感慨;第二,陶渊明的菊之爱和周敦颐的莲之爱,似乎都鲜有其他人的共鸣,在大类上是相同的,前后放在一起体现出作者理性的思考;第三,陶渊明的菊之爱,是隐逸者出世的态度,周敦颐和同时代的众人者B是入世的态度,同时代、同样入世的人生态度,使得周敦颐与众人的对比也就更加鲜明,周敦颐这样的君子如同莲一样,只能采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式的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了。

活动四:回顾与反思

1.反复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个别同学读,个别学生尝试背诵课文,全班

齐读(齐读放在回顾总结活动之后布置作业前)O

2.回顾这节课的学习。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莲花的特点。

▲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爱莲的理由。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爱莲说》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M课后作业。

必做任务:诵读课文多遍,背诵课文。

选做縮:

(1 )课后自读《陋室铭》,比较刘禹锡与周敦颐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哪个对你更有启发?

(2 )教参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的分析如下:

从〃莲之岀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晴,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而T呵成。最后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你认同哪些分析?哪些分析你觉得不够清晰不够全面?

【教学反思】

有机会在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初中一节文言文教学观摩课,自然想进行一点尝试。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可以说篇篇精彩, 且各有特点,《爱莲说》是一篇经典文言作品,层次清晰,语言凝练,教学目标容易在一节课中完成。另外,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隽永;语言现象也较丰富,可学的内容很多。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的情况下,选

《爱莲说》这类课文来教,容易兼顾不同的学习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