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BMI(kg/m2) WHO(1998) 低体重 正常 超重(肥胖前期) 肥胖I期 肥胖II期 肥胖III期 <18.5 18.5~ 25~ 30~ 35~ 40~ WHO(2000) <18.5 18.5~ 23~ 25~ 30~ 低、但有其他临床 情况时则增加 一般 增加 中度 重度 非常重 合并疾病 发病危险性
肥胖症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肥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 肥胖是全球范围快速增加的一种流 行性疾病 •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 将肥胖明确地宣布为一种疾病 • 我国肥胖问题的形势日趋严峻
定
义
• 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堆 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 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
• 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鉴别:
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库欣氏综合征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治 疗
减少热量摄取
• 增加热量消耗 • 继发性肥胖针对病因治疗
• 终身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强调以行为、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
能量平衡调节是外周和中枢信号 相互作用的生理过程 包括:脂肪、骨骼肌、肝脏、胃 肠道、胰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共同 参与。
体重:神经、内分泌系统 双重调节
•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和食欲 影响能量消耗速率 调节与能量储存有关激素 的分泌 • 下丘脑是控制能量代谢最重要部位 传入神经信号(迷走神经) 激素信号(瘦素、胰岛素) 代谢产物(葡萄糖)
室旁核 下丘脑侧区 穹隆旁区
下丘脑弓状核
血液循环
神经肽Y 刺鼠相关蛋白 增加
阿黑皮素元 CART 抑制
食欲
体内参与调节摄食行为的活性物质
• 减少摄食的因子 • 增加摄食的因子 • 代谢产物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机体能量消耗
• 基础代谢 • 食物生热作用 • 体力活动的能力消耗 • 适应性生热作用
•
•
•
•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癌肿
激素分泌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肥胖症的评估:
• 身体肥胖程度 • 体脂总量 • 脂肪分布
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诊断指标: • • • • • 体重指数(BMR) 理想体重 腰围或腰臀比(WHR) CT或MRI 其他:身体密度、生物电阻抗、 双能X线吸收法
环境因素
能量摄取 营养 能量消耗
控制和调节因素 遗传物构成 饮食结构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产热
高脂饮食促使体重增加
脂肪
能量 9 千卡/克
蛋白质或 碳水化合物
能量 4 千卡/克
脂肪性食物:
口味好 易咀嚼 不易产生饱食感
节俭基因假说
• 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利用食物能量而生存 • 在食物供应丰富的情况下,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脂肪分为
• 白色脂肪(贮存热量)
• 棕色脂肪(能量消耗)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未明 • 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 肥胖: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
遗传因素
• 肥胖症常呈家族 聚集倾向
肥胖症
迷走神经
瘦素基因
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
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基因 黑皮素受体4基因
遗传因素
10-20%---超重
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cm)-100]*0.9(男性) [身高(cm)-100]*0.85(女性)
其他衡量肥胖的方法
• •
CT和MRI(最准确) 生物电阻抗测定法 身体密度测量法 双能X线吸收法
CT扫描图像
世界上成人用BMI估测超重/肥胖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 • • • • 高度分化的细胞 储存和释放能量 内分泌器官 机体代谢及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引发肥胖
二、脂肪的分部
• 男性:内脏和上腹部皮下,腹型或中心型肥 胖肥胖 • 女性:下腹部,臀部,股部皮下,外周性肥 胖 减肥更为困难
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 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卒中、肿瘤等 密切相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肥胖 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症的1%。
• 全球超重者近10亿,肥胖症患者4.75亿。
•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迅速上升 • 成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常用测量方法(BMI)
cm
体重指数= 体重(kg) (BMI) 身高(m2)
腰臀比
男性大于1.0 女性大于0.85
cm
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
理想体重
•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 >20%---肥胖
三、调定点上调
• 持续维持高体重可以起适应,体重调定点不可逆升高---调定点上移
• 可逆性体重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加 • 不可逆性体重增加---脂肪细胞数目增加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肥胖造成的心理影响 特殊体征 • 苹果型肥胖 • 梨型肥胖 • 离群索居 • 性生活质量下降
• 自信心不足
• 抑郁 • 焦躁 • 背痛
一般症状: 活动后气急、关节痛、 肌肉酸痛、 体力活动减少
临床表现
育骨 功关 能节 受炎 损、 、静 癌脉 肿血 栓 、 生
睡 眠 中 阻 塞 性 呼 吸 暂 停
糖 尿 病 、 痛 风 、
高 血 压 、 冠 心 病 、 血 脂 异 常
各 系 统 慢 性 并 发 症
中国超重/肥胖诊断分割点
BMI(kg/m2)
体重过低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18.5~
24.0~ ≥28.0
诊断标准
• 2010年中华医学会建议: BMI≥25kg/m2
用CT或MRI扫描腹部第4-5腰椎间水平面计算内脏脂肪面积时,以腹内脂肪面 积≥100cm2作为判断腹内脂肪增多的切点。
鉴别诊断
肥胖症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肥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 肥胖是全球范围快速增加的一种流 行性疾病 •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 将肥胖明确地宣布为一种疾病 • 我国肥胖问题的形势日趋严峻
定
义
• 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内脂肪堆 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 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
• 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鉴别:
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库欣氏综合征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治 疗
减少热量摄取
• 增加热量消耗 • 继发性肥胖针对病因治疗
• 终身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强调以行为、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
能量平衡调节是外周和中枢信号 相互作用的生理过程 包括:脂肪、骨骼肌、肝脏、胃 肠道、胰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共同 参与。
体重:神经、内分泌系统 双重调节
•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饥饿和食欲 影响能量消耗速率 调节与能量储存有关激素 的分泌 • 下丘脑是控制能量代谢最重要部位 传入神经信号(迷走神经) 激素信号(瘦素、胰岛素) 代谢产物(葡萄糖)
室旁核 下丘脑侧区 穹隆旁区
下丘脑弓状核
血液循环
神经肽Y 刺鼠相关蛋白 增加
阿黑皮素元 CART 抑制
食欲
体内参与调节摄食行为的活性物质
• 减少摄食的因子 • 增加摄食的因子 • 代谢产物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机体能量消耗
• 基础代谢 • 食物生热作用 • 体力活动的能力消耗 • 适应性生热作用
•
•
•
•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癌肿
激素分泌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肥胖症的评估:
• 身体肥胖程度 • 体脂总量 • 脂肪分布
肥胖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诊断指标: • • • • • 体重指数(BMR) 理想体重 腰围或腰臀比(WHR) CT或MRI 其他:身体密度、生物电阻抗、 双能X线吸收法
环境因素
能量摄取 营养 能量消耗
控制和调节因素 遗传物构成 饮食结构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产热
高脂饮食促使体重增加
脂肪
能量 9 千卡/克
蛋白质或 碳水化合物
能量 4 千卡/克
脂肪性食物:
口味好 易咀嚼 不易产生饱食感
节俭基因假说
• 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利用食物能量而生存 • 在食物供应丰富的情况下,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脂肪分为
• 白色脂肪(贮存热量)
• 棕色脂肪(能量消耗)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未明 • 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 肥胖: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
遗传因素
• 肥胖症常呈家族 聚集倾向
肥胖症
迷走神经
瘦素基因
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
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基因 黑皮素受体4基因
遗传因素
10-20%---超重
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cm)-100]*0.9(男性) [身高(cm)-100]*0.85(女性)
其他衡量肥胖的方法
• •
CT和MRI(最准确) 生物电阻抗测定法 身体密度测量法 双能X线吸收法
CT扫描图像
世界上成人用BMI估测超重/肥胖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一、脂肪细胞和脂肪组织
• • • • • 高度分化的细胞 储存和释放能量 内分泌器官 机体代谢及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引发肥胖
二、脂肪的分部
• 男性:内脏和上腹部皮下,腹型或中心型肥 胖肥胖 • 女性:下腹部,臀部,股部皮下,外周性肥 胖 减肥更为困难
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 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卒中、肿瘤等 密切相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肥胖 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约占肥胖症的1%。
• 全球超重者近10亿,肥胖症患者4.75亿。
•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迅速上升 • 成人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
常用测量方法(BMI)
cm
体重指数= 体重(kg) (BMI) 身高(m2)
腰臀比
男性大于1.0 女性大于0.85
cm
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
理想体重
•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 >20%---肥胖
三、调定点上调
• 持续维持高体重可以起适应,体重调定点不可逆升高---调定点上移
• 可逆性体重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加 • 不可逆性体重增加---脂肪细胞数目增加
课程内容
概述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肥胖造成的心理影响 特殊体征 • 苹果型肥胖 • 梨型肥胖 • 离群索居 • 性生活质量下降
• 自信心不足
• 抑郁 • 焦躁 • 背痛
一般症状: 活动后气急、关节痛、 肌肉酸痛、 体力活动减少
临床表现
育骨 功关 能节 受炎 损、 、静 癌脉 肿血 栓 、 生
睡 眠 中 阻 塞 性 呼 吸 暂 停
糖 尿 病 、 痛 风 、
高 血 压 、 冠 心 病 、 血 脂 异 常
各 系 统 慢 性 并 发 症
中国超重/肥胖诊断分割点
BMI(kg/m2)
体重过低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18.5~
24.0~ ≥28.0
诊断标准
• 2010年中华医学会建议: BMI≥25kg/m2
用CT或MRI扫描腹部第4-5腰椎间水平面计算内脏脂肪面积时,以腹内脂肪面 积≥100cm2作为判断腹内脂肪增多的切点。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