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47413

合集下载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设计目的与题目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中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具备应用基础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浅基础和深基础的选型和埋深的确定、设计、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力学、土力学等知识对基础的基本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建立基本公式,并正确地通过验算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3)能够结合行业背景进行设计,解决工程中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承载力校核问题,以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变形沉降校验问题;(4)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结合区域特点,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基于所学知识提出新型浅基础和深基础的结构,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内力分析和承载能力验算,论证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设计题目兰州市区某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1525.20~1529.23m 之间。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①杂填土层(Q4ml):总体厚度0.50~2.50m。

黄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

②黄土状粉土层(Q4al+pl):埋深 1.50~4.50m,厚度0.20~6.30m,层面高程1522.09~1527.45。

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孔隙、虫孔较发育,具水平层理,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稍湿-湿,稍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名:
号:
级:
指导教师:设计条件:
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
网尺寸为6.5mX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X
400mmo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 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
F=2520k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k=2800kN,Mk=80kN.m(逆时针),
eo=0.65,Il=0.5,Es=30MPa,fak=430kPa。
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
(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 注意需
要验算地基变形!)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处。
46.0〜10.0m,粘土,sat= 19kN/m3,e°=0.83,
Il=0.81,Es=6.0MPa,fak=280kPa;
510.0〜12.0m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
sat=仃.4kN/m3,fak=146kPa, 压 缩模量
Es=1.5MPa。
⑥12.0m以下为密实粘性土,sat=20kN/m3,
Hk=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 制。
2、天然土层分布
10〜0.8m,填土, =仃kN/m3;
20.8〜2.0m,粉质粘土,=18kN/m3,Il=0.82,
Es=3.3MPa,fak=185kPa;
32.0〜6.0m,粉土(粘粒含量为8%), =佃kN/m3,Es=5.5MPa,fak=300kPa;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检核:
锥形基础截面面积
非少筋,符合要求。
基础大样图

(1)、确定基础埋深d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持力层为土层③,故假定d=2500mm
由地勘资料中e=,可塑土:<IL<,查表(3-4),得ηb=,ηd=。仅对深度进行修正:
γm=
(2)、初拟地基尺寸b x l

②令A== m2
拟定底面尺寸b x l=2800mm x3000mm, A=
∵h=600 mm<800 mm,故Βhp=,基础混凝土采用C25,ft= MPa


∴h=600mm时,能够满足抗冲切要求。
⑹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地基样图
基底净反力
平面图
①内力计算
∵偏心距
台阶宽高比为
∴可以按照公式(3-51)以及(3-52)计算弯矩。
②根据《混凝土设计原理》,按照悬臂梁假设,对锥形地基进行配筋。
F(KN)
M(KN•m)
V(KN)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1
1268
2012
1544
18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5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是建筑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技术要求较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进行综合把握,以确保设计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
决针对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计划而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文将会结合实际情况,从计
算基础、材料条件、施工工艺和运行状况等方面,提出独立基础的设计技术方案。

首先是计算独立基础的基本工程参数。

在某住宅楼柱下设置独立基础时,必须考虑不
同的抗压和抗拔强度和稳定性。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设计基础高度、结构体积、材质类型
等参数,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总体费用,以确保基础性能和使用年限。

其次是材料和技术条件,根据不同的基础类型选用合适的材料。

同时,基础必须考虑排水、抗冻、抗裂等技术
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基础的整体性能。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
制施工条件,保证基础结构和支护体系的完整性,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合理性和效率。

上述是某住宅楼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一般设计准则,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设计时,必须按照本文中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按照实际施工工艺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确保塔楼和楼宇支撑阻力对独立基础
的总体稳定性。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3)1.1设计资料 (3)1.1.1地形 (3)1.1.2工程地质条件 (3)1.1.3岩土设计参数 (3)1.1.4水文地质条件 (4)1.1.5上部结构材料 (4)1.1.6材料 (4)1.1.7本人设计资料 (4)1.2独立基础设计 (5)1.2.1选择基础材料 (5)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5)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6)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1.2.7基础高度 (7)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8)1.2.9配筋计算 (8)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9)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0)1.2.12 设计图纸 (10)2 桩基础课程设计 (11)2.1设计资料 (11)2.1.1地形 (11)2.1.2工程地质条件 (11)2.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2.1.4水文地质条件 (12)2.1.5场地条件 (12)2.1.6上部结构资料 (12)2.1.7本人设计资料 (12)2.2 预制桩基设计 (13)2.2.1单桩承载力计算 (13)2.2.2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4)2.2.3承台设计 (15)2.2.4桩身结构设计 (19)2.2.5桩身构造设计 (20)2.2.6吊装验算 (20)2.2.7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20)2.2.8设计图纸 (21)3 衡重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层条件及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建立在土壤中,用于支撑楼房柱子的基础
结构。

设计一个合理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
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一. 介绍
1.1 基础概述
1.2 教学目标
1.3 课程结构
1.4 难点强调
二. 土工实践
2.1 土壤力学基础
2.2 土壤分类与结构
2.3 土壤力学参数测定
三. 基础设计分析
3.1 负载分析
3.2 基础尺寸计算
3.3 基础安全性分析
四. 钢筋混凝土设计
4.1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 钢筋形态与尺寸
4.3 柱下独立基础钢筋配筋
五. 力学实践
5.1 梁设计原理
5.2 基础钢筋配筋实验
5.3 基础模型制作
六. 应用实战
6.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某项目的基础设计
6.2 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
6.3 实战案例分析
七. 总结
7.1 课程回顾
7.2 应用展示
7.3 知识点强调
以上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该课程涵盖了土工实践、基础设计分析以及钢筋混凝土设计等主题。

在该课程中,学生将掌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在应用实战中掌握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1000字为了设计一门高质量、高效益的柱下独立基础课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该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柱下独立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独立于整体结构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支撑单独的柱子或支柱。

设计合理的柱下独立基础能够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一、总体目标和学习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和掌握柱下独立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2.熟悉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设计规范。

3.能够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验收和后续维护管理。

学习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土工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2.熟悉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

3.掌握计算柱下独立基础的荷载和荷载组合。

4.了解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知晓柱下独立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下独立基础的概述和基本概念。

2.土工材料及其物理特性。

3.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确定荷载、荷载组合和地基承载力等。

4.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承载力计算、地基基础的合理选型。

5.柱下独立基础的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灌注、固结等。

6.柱下独立基础验收标准及验收过程的相关知识。

7.柱下独立基础后续维护管理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础知识、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

2.案例研讨:通过课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和实际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4.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入掌握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等相关知识。

5.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下载、网络学习、在线答疑等服务,增加互动性。

四、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评价方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柱下独立根底课程设计班级:建工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资料二、独立根底设计1、选择根底材料2、选择根底埋置深度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6、计算基底净反力7、根底高度〔采用阶梯形根底〕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9、配筋计算10、确定A、C两轴柱子根底底面尺寸11、根底沉降一、本组设计资料:6#题B轴柱底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883KN M K=218KN.M V K=90KN柱底荷载效应根本组合值F=2448KN M=284KN.M V=117KN持力层为③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g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框架柱截面尺寸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450mm二.根底设计:1选择根底材料根底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根底高度0.8m2.选择根底埋置深度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局部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全风化砂质泥岩,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取根底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③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根底底面为0.5+1.2+0.5=2.2m,根底剖向示意图如下: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根据③土层为粘土层e=0.58 I L =0.78得b =0.3 d =1.6基地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23.162.25.0)104.19(2.0)1020(1205.018m KN r m =⨯-+⨯-+⨯+⨯=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为〔未考虑宽度修正〕KPa d r f f m d ak a 15.224)5.02.2(23.166.1180)5.0(=-⨯⨯+=-+=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 =1883KN ,M K =218KN ·m ,V K =90KN计算根底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根底埋深:m d 425.2)65.22.2(21=+= 根底底面积为:=0A 23.1020725.1107.015.2241883m d f F G a k =⨯-⨯-=-γ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根底面积加大围为〔10%-40%〕此处按20%增大面积A=1.2A 0=1.2×10.3=12.36m 2初步选定根底底面面积A=l ×b=4.2×3=12.6m 2,且b=3m 不需要再对a f 进展修正。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根底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稳固根底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根底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根底的设计,进一步理解根底工程设计的根本原理。

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根底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根底,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含局部建筑垃圾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 层编 号 土的名称重度(kN/m 3)孔隙比e液性指数I L黏聚力c (kPa)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 〔MPa 〕标准贯入锤击数N承载力特征值f ak 〔kPa 〕杂填土 18 粉质黏土 20 34 13 6 130 黏土 25 23 11 180 细砂 21 30 16 240强风化砂质泥岩221822300〔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6、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根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教育资料word. .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6.5m,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F=2800kN,M=80kN.m(逆时针),H=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kkk制。

2、天然土层分布?3=17kN/m,填土,~0.8m①0;?3=18kN/m2.0m,粉质粘土,②0.8~,I=0.82,Es=3.3MPa,f=185kPa;akL?3=19kN/m8%),,粉土(粘粒含量为③2.0~6.0m, Es=5.5MPa,f=300kPa;ak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处。

?eI3 =280kPa; Es=6.0MPa=0.81,6.0④~10.0m,粘土,,=19kN/m=0.83,f,?E3=1.5MPa。

饱和容重=17.4kN/m ⑤10.0~12.0m为淤泥质粘土,压缩模量,,aksat L0f=146kPa ak ssat?e I3 =430kPaf。

Es=30MPa⑥12.0m以下为密实粘性土,=20kN/m=0.65,=0.5,,,aksat L0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教育资料word. .一.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

基础埋深为2+0.5=2.5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2-15得, 。

c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2800kN,M=80kN.m,H=50kN。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氏:学校编号:班级级别:讲师:设计条件:1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6.5m,柱截面尺寸为400 mm× 400 mm检查上部结构后,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和标准组合分别为f = 2520 kn。

Fk=2800kN,Mk=80kN.m(逆时针),Hk=50kN(←),载荷效应的基本组合由永久载荷控制。

2,天然土层分布①0 ~ 0.8m,填土,?= 17kN/m3;②0.8 ~ 2.0m,粉质粘土,?=18kN/m3,IL = 0.82,Es = 3.3兆帕,FAK = 185千帕;③2.0 ~ 6.0m,含泥量8%,?=19kN/m3,Es = 5.5兆帕,FAK = 300千帕;地下水位低于地面6.0米。

④6.0 ~ 10.0米,粘土,?3sat=19kN/m,0=0.83,L=0.81,EIEs = 6.0兆帕,FAK = 280千帕;⑤10.0 ~ 12.0 m为饱和容重的淤泥质粘土?Sat=17.4kN/m3,FAK =146千帕,压缩模量Es = 1.5兆帕⑥12.0米以下的密实粘性土。

sat=20kN/m3,e0=0.65,IL=0.5,Es=30MPa,fak=430kPa要求:设计柱下基础(提示:按照所述基础设计步骤,注意检查基础变形!)1。

选择基础类型和材料选择柱下的独立基础。

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和HPB235级钢筋,估计基础高度为0.95米2。

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3号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基础埋深为2+0.5 = 2.5m3。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参考表2-15。

地基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量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4。

确定基础底部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k=2800kN,Mk=80kN.m,Hk=50kN基础底部面积为。

由于偏心率小,基础底面面积扩大了20%,即最初选择基础底面面积,不需要修正。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2)精选全文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地基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上部结构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上部结构类型等)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基岩土和气候条件等),结合考虑其他方面的要求(工期、施工条件、造价和节约资源等),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一、独立基础的设计内容与步骤(1)初步设计基础的结构型式、材料与平面布置; (2)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并经深度和宽度修正,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4)根据作用在基础顶面荷载 F 和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础的底面积; (5)计算基础高度并确定剖面形状;(6)若地基持力层下部存在软弱土层时,则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7)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建筑物和部分丙级建筑物应计算地基的变形; (8)验算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稳定性(如有必要时); (9)基础细部结构和构造设计; (10)绘制基础施工图。

如果步骤(1)~(7)中有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时,可对基础设计进行调整,如采取加大基础埋置深度d 或加大基础宽度b 等措施,直到全部满足要求为止。

二、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规定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1选用。

表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2.地基计算的规定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①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l30 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② 在地基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③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④ 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⑤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东莞理工学院2012年5月1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2 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单柱下的独立基础的设计与验算。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扩展基础设计理论和方法,理解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基础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建筑场地资料地基与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建筑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距地表2.5m。

据已有资料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附表1。

(3)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设计荷载建筑室内地面标高为±0.00,室外地面标高为-0.30m,,柱底标高-0.8m。

柱网图见图1柱截面尺寸:500mm×500mm柱底荷载标准组合值:A轴F₁=1706KN M₁=298KN/m V₁=100KNB轴F₁=1520KN M₁=242KN/m V₁=109KNC轴F₁=1315KN M₁=221KN/m V₁=102KN其中弯矩M k和水平力V k均为横向。

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图1 柱网平面图4 独立基础设计(1) 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30混凝土,HPB300级钢筋,预估计基础高度1m (2)选择基础埋深取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为h=0.5+1=1.5m(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根据粘土e=1.02,I L =0.7,查表得ηb =0.3,ηd =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中毒为 m γ =5.15.182.08.04.185.05.17⨯+⨯+⨯=18.11KN/m 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为 a f =kPa d k f m d a 98.178)5.05.1(1.186.1150)5.0(=-⨯⨯+=-+γη 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1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2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3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4号土层:全风化砂质泥岩,层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5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6号土层: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 承载力特征值f ak=620kPa。

二、独立基础设计首先计算○B----2轴柱底荷载:选2题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615KN,M K=125KN·m,V K=60KN。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100KN,M=163KN·m,V=78KN。

1.选择持力层。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面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2.初定基础埋深。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取基础地面高至持力层下0.3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面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3=3.5m。

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查表2-15取b η=2.0,d η=3.0。

基地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80.520120-100.29.4 1.5110.33.5m γ⨯+⨯+⨯+⨯+⨯=()=1833m KN预估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米,可不考虑对宽度进行修正。

故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为ak a f f =+m d γη(d-0.5)=240+13.83×3.0×(3.5-0.5)=364.47KPa 说明: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4.初步选择基础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 =1615KN ,M K =125KN·m ,V K =60KN 。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完整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 ×6.5m ,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 ;F k =2800kN ,M k =80kN.m(逆时针),H k =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

2、天然土层分布①0~0.8m ,填土,γ=17kN/m 3;②0.8~2.0m ,粉质粘土,γ=18kN/m 3,I L =0.82,Es=3.3MPa ,f ak =185kPa ;③2.0~6.0m ,粉土(粘粒含量为8%),γ=19kN/m 3, Es=5.5MPa ,f ak =300kPa ; 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 处。

④6.0~10.0m ,粘土,γsat =19kN/m 3,0e =0.83,L I =0.81, Es=6.0MPa ,f ak =280kPa ; ⑤10.0~12.0m 为淤泥质粘土,饱和容重sat γ=17.4kN/m 3, f ak =146kPa ,压缩模量s E =1.5MPa 。

⑥12.0m 以下为密实粘性土,γsat =20kN/m 3,0e =0.65,L I =0.5, Es=30MPa ,f ak =430kPa 。

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一.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

二.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土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5m。

基础埋深为2+0.5=2.5m。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ρc=8%,查表2-15得,ηb=0.5,ηd=2.0。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γm=17×0.8+18×1.2+19×0.52.5=17.88kN/m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 a’=f ak+ηd γm(d−0.5)=300+2×17.88×(2.5−0.5)=371.52kPa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2800kN,M k=80kN.m,H k=50kN。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作者姓名许亚楠学号1117班级09土木1班学科专业基础工程指导教师田管凤所在院系建筑工程系提交日期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一、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二、建筑场地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品级为乙级。

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建筑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距地表。

据已有资料分析,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散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附表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所示。

注:地下水位距地表。

图1 柱网平面图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五、上部结构材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7、材料混凝土强度品级为C30,钢筋采用HRB335级。

1.肯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 =Z d -h max ,Z d =Z 0ΨZs ΨZw ΨZe 。

查表2-11,表2-12及表2-13得d min =Z d -h max <0。

故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受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而有其他因素肯定。

基础埋深不易浅于,因为表土一般都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以上,避免基础外露,蒙受外界的破坏。

持力层为③层。

2.肯定基础底面的尺寸按照粘土e=,l I =,查表,深度修正系数ηd =0、ηb =1,估计基础宽度不大于,可以不做宽度修正,取基础埋深为2m 。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r m =[18×+19×1]/= KN/m 3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 +ηd r m =225+×(+)=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2=按中心荷载初估基础底面积 C 轴: 21245.61.920.92521342m dr f F A a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将基底面积扩大倍,即:A=×A 1=, l=,b=,b<3m, 不需要在对fa 进行修正基础及回填土重KN dA r G 307.81.89.120=⨯⨯==-基础的总垂直荷载F+G=1342+=基底的总力矩M=187+96×=总荷载的偏心582.06192.01649.8316.6=<==le按式(2-4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应力:)49.3192.061(1.88.3071342)61(max ⨯+++=++=l ek A G F p =m 2<=m 2 知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1)2,计算说明书 (3),确定基础埋深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2. 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2. 4,确定基础的高度 (4)2. 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 (6)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多层现浇框架结构,底层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递至桩顶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1150kN N =,弯矩200kN m M =⋅,柱截面尺寸为800mm 600mm⨯,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位距离地表2.0m ,试设计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图1 底层平面布置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序号 土层名称层底埋深 (m )容重3(kN /)m γ 含水量(%)ω孔隙比 e液性指数L I抗剪强度 压缩模量12s E -()Mpa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0()ϕ○浅黄色粘土18○褐黄色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 / /二、主要内容(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4)确定基础的高度(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三、具体要求(1)结构设计必须依据最新出版的有关技术规范或规程,设计图件必须符合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图面整洁美观,可采用手工或者Autocad软件绘制。

(2)设计说明书要求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整句通,可采用手工抄写或电脑打印。

(3)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按时完成指导老师指定的保项设计任务,不得无故缺席或从事与设计无关的其他事务,有特殊情况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否则作违纪处理。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基础平面布置图(2)基础详图(底板配筋图、平面图、剖面图)(1:50)(3)设计说明五、参考文献(1)《基础工程》,莫海鸿、杨小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计算说明书1,确定基础埋深:取基础埋深d=1.0m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48.3ak f kPa =,埋深d=1.0m ,故需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查表2-5得 1.6d η=,由式2-14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0.5)248.3 1.619.40.5263.8a ak d f f d kPaηγ=+-=+⨯⨯=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1)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考虑偏心荷载,将基地面积初步增大20%,有21.2/()1.21150/(263.820 1.0)5.7a G A N f d m γ=-=⨯-⨯= 取几滴长短边之比 1.5ln b== ,于是 5.7 1.951.5A b m n === 取b = 2.0 m , 2 1.5 3.0l nb m ==⨯=因为b = 2.0 m < 3 m ,所以a f 无需作宽度修正。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础工程课程设计(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设计条件:1、某框架结构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乙级,柱网尺寸为6.5mX6.5m,柱截而尺寸为400mmX400mm.经过上部结构验算,作用于基础顶而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及标准组合分别为F=2520kN: F k=2800kN, W=80kN.m(逆时针),H k=50k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

2、天然上层分布①0〜0.8m,填土,/ = 17kN/m3;②0.8〜2・0m,粉质粘土,/=18kN/m\ I L=0.82, Es=3.3MPa, f ak=185kPa:③ 2.0〜6.0m,粉上(粘粒含量为8%), / = 19kN/m3, Es=5.5MPa, f ak=300kPa:地下水位在地而下6.0m 处。

④ 6.0〜10.0m,粘丄,/sai=19kN/m\ ^()=0.83, /£=0.81, Es=6.0MPa, f a k=280kPa:⑤10.0〜12.0 m为淤泥质粘上,饱和容重y sal =17.4kN/nP , f ak=146kPa ,压缩模量& =1.5MPa。

⑥12.0m 以下为密实粘性上,/sal=20kN/m\ 勺=0.65, /L=0.5, Es=30MPa, fak^BOkPa。

要求:设计该柱下基础(提示:按照讲述的基础设计步骤进行,注意需要验算地基变形!)80^cmaxFk + GkA选择基础类型及材料选择柱下独立基础,基础釆用C20混凝上,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95m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选择③号上层为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0. 5m a 基础埋深为2+0. 5=2. 5m tP c = 8%,查表 2-15 得,t]b = 0.5,tid = 2.0o基底以上丄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7 X 0.8 + 18 X 1.2 + 19 X 0.52Ym = --------------------= 17.88kN/m 3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C = ©k + n d Y m (d 一 0.5)= 300 + 2 X 17.88 X (2.5 一 0.5)= 371.52kPa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 k =2800kN, M k =80kN.m, H k =50kNo 基础底而积为:—o 7〔 m2f a -Yc d 371.52- 2.5 X 20 _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而积按20%扩大,KP : A = 1.2A 0 = 10.452m 2 初步选左基础底而积A = lb = 4 X 3 = 12m 2,不需要对f a 进行修正。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47413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47413

F独立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资料号土层:染填土,层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30K Pa 。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 =180KPa 。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 =240KPa 。

号土层:强风化砂纸泥岩,厚度为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4、水文地质条件(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1、 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 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②③④⑤f ak =300K Pa 。

3、(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 上部结构材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 450mm 。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6、 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 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500mm X 500mm 。

7、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25~C 30,钢筋采用H P B 235、H R B 335级。

二、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 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最小埋深 d min =Z d -h max , Z d =Z 0 W Zs W Zw W Ze 。

查表 2-11,表 2-12 及表 2-13 得d min =Z d -h max <0 o故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受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而有其他因素确定。

基础埋深不易浅于 0.5m ,因为表土一般都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 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 100mm 以上,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

持力层为③层。

2、 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根据粘土 e=0.58,I l =0.78,查表2-15,深度修正系数n d =1.6、n b =0.3,按式 (2-35),预计基础宽度不大于3.0,可以不做宽度修正,取基础埋深为 2mo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r m =[18 X 0.5+20X 1+ (20-9.8)X 0.2+(19.4-9.8) X 0.3]/2=16.96 KN/m 3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 n d r m (d-0.5)=180+1.6X 16.96X( 2.0-0.5) =220.70Kpa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d=(2+2.45)/2=2.225m按中心何载初估基础底面积A 轴:10903m X 3m 基础总荷载的偏心e 鴛5 0.22 a o.5A i6.19m 2ard 220.7 20边2考虑偏心荷载作用, 将基底面积扩大1.3倍,即:A=1.3XA i =8.047m 2,采用 基础及回填土重G 基础的总垂直荷载 基底的总力矩 M=190+62 X 2.225=327.95KN.Mr dA 20 2.225 3 3 400.5KNF+G=1090+400.5=1490.5KN(2-4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应力:F G M 1490.5 327.95 6 A W 3 33 3=165.61+72.88=238.49KN/m 2<1.2f a =264.84KN/m 2 基地平均应力 p =165.61KN/m 2<220.7 KN/m 2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染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纸泥岩,厚度为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7、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二、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 =Z d -h max ,Z d =Z 0ΨZs ΨZw ΨZe 。

查表2-11,表2-12及表2-13得d min =Z d -h max <0。

故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受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而有其他因素确定。

基础埋深不易浅于0.5m ,因为表土一般都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 以上,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破坏。

持力层为③层。

2、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
根据粘土e=0.58,l I =0.78,查表2-15,深度修正系数ηd =1.6、ηb =0.3,按式(2-35),预计基础宽度不大于3.0,可以不做宽度修正,取基础埋深为2m 。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r m =[18×0.5+20×1+(20-9.8)×0.2+(19.4-9.8) ×0.3]/2=16.96 KN/m 3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 +ηd r m (d-0.5)=180+1.6×16.96×(2.0-0.5)=220.70Kpa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2+2.45)/2=2.225m
按中心荷载初估基础底面积 A 轴: 2119.62.225
20.72201090
m d
r f F A a =⨯-=
-=
-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将基底面积扩大1.3倍,即:A=1.3×A 1=8.047m 2,采用3m ×3m 基础
基础及回填土重KN dA r G .54003325.2220=⨯⨯⨯==-
基础的总垂直荷载F+G=1090+400.5=1490.5KN 基底的总力矩M=190+62×2.225=327.95KN.M
总荷载的偏心5.06
22.01490.5327.95=<==
a
e
2
max 3
36
95.327335.1490⨯⨯+⨯=++=
W M A G F p =165.61+72.88=238.49KN/m 2<1.2f a =264.84KN/m 2 基地平均应力 p=165.61 KN/m 2<220.7 KN/m 2 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B 轴:
.82.925
.2220.72201730
21m d
r f F A a =⨯-=
-=
-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将基底面积扩大1.3倍,即:A=1.3×A 1=12.8m 2,采用3m ×5m 基础
基础及回填土重KN dA r G 5.6765325.2220=⨯⨯⨯==-
基础的总垂直荷载F+G=1730+667.5=2397.5KN 基底的总力矩M=150+66×2.225=296.85KN.M
总荷载的偏心83.06
124.05.2397296.85=<==
a
e
按式(2-4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应力: 3
56
85.296535.23972max ⨯⨯+
⨯=++=
W M A G F p =159.83+23.75=183.58KN/m 2<1.2f a =264.84KN/m 2
基地平均应力 p=159.83 KN/m 2<220.7 KN/m 2
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C 轴:
2145.725
.2220.72201312
m d
r f F A a =⨯-=
-=
-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将基底面积扩大1.3倍,即:A=1.3×A 1=9.685m 2,采用3m ×4m 基础
基础及回填土重KN dA r G 5344325.2220=⨯⨯⨯==-
基础的总垂直荷载F+G=1312+534=1846KN 基底的总力矩M=242+57×2.225=368.8KN.M
总荷载的偏心67.06
2.01846
3.368=<==
a
e
3
46
8.3684318462
max ⨯⨯+⨯=++=
W M A G F p =153.83+46.1=199.93KN/m 2<1.2f a =264.84KN/m 2
基地平均应力 p=153.83 KN/m 2<220.7 KN/m 2 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三、结构内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1、对基础进行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C 轴 67.06
28.0170625.2274315=<=⨯+==a
F M e
基底净反力
预计基础高度取为800 mm 。

C 面积上地基反力F L 计算
2
002222⎪⎭
⎫ ⎝⎛---⎪⎭⎫ ⎝⎛--=h b b b h a a A c c F
h 0=600-50=550mm=0.55m
2
55.025.023355.025.024⎪⎭

⎝⎛---⨯⎪⎭⎫ ⎝⎛--=F A
=2.75m 2
按C 面积上作用着P emax 计,则
F L =P emax ×A F =202.13×2.75=555.86KN
[]()000.7h t c V f b h h β=+
因为h 0=550mm<800mm ,故βh =1.0。

基础用C30混凝土,其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为f t =1.43KN/mm 2=1430N/m 2。

故[V]=0.7×1.0×1430×(0.5+0.55) ×0.55=578.08KN
满足F L <[V]要求,基础不会发生冲切破坏。

四、确定基础高度,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要求
1、基础高度的确定
初步选择基础高度h=800mm,基础从下到上为一个台阶,h 0=750mm(有垫层)。

C 轴 b c +2h 0=0.5+2×0.75=2<b=3m 有前面算得基础的抗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2、配筋计算
KN/m296.5917.1423
4665.47943170613.20221.822
max min =±=⨯⨯±⨯=±=W M A F p e e
基础选用HPB235钢筋,f y =210N/mm 2 2.1、基础长边方向 Ⅰ-Ⅰ柱边净反力 C 轴:
()()KN/m267.14921.8213.2024
25.0421.822min max min 1.=-⨯++=+++
=e e c
e e P P a a a P P C 弯矩:
()()()()m KN b b a a P P M c c e e ⋅=+⨯⨯-⨯⨯=
+-⎪⎭
⎫ ⎝⎛+=
58.5835.0325.049.17524
1222412
2
1max 1
C 配筋面积26
01141177502109.01058.5839.0mm h f M A y s =⨯⨯⨯==
C 实际配筋A s =4578.12mm 2即18φ18@240。

2.2基础短边方向
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础反力可按平均分布计算,取
C:P n =(P emax +P emin )/2=(202.13+82.21)/2=142.17kpa 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 C :弯矩
()()()()m KN a l b b P M c c n
⋅=+⨯⨯-⨯=+-=
7.3145.0425.0324
17.14222422X C:配筋面积:
260.12220750
2109.0107.3149.0mm h f M A y s =⨯⨯⨯==X X
C 实际配筋A s =2418mm 2即12φ16@270。

五、绘制施工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施工图见2#CAD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