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优秀园林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第7章 优秀园林作品赏析

第7章 优秀园林作品赏析

第7章优秀园林作品赏析本章知识点●北京颐和园的概况、造园布局、造景理念及技法、主要景点及景观特色。

●苏州留园的概况、各景区的布局及主要景点。

●北京万春园的概况、立意构思、整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广州粤辉园的概况、设计原则、总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本章学习目标●从园林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及特色等方面赏析以传统造园技法为主的园林作品,进一步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立意、整体布局、造景组景的技巧。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是东方园林的代表。

它讲究“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及“天人合一”等为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更是深藏其中,耐人品味。

作为现代园林工作者,很有必要在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在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本章选择四例以传统造园技法为主的古典园林和现代作品,分别从造园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介绍。

7.1北京颐和园一、概况颐和园原名清猗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的西北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万寿山原名瓮山,属燕山支脉;昆明湖原名瓮山泊,是瓮山前一湖泊,是元代京城(大都)的重要水利设施。

乾隆时期,全国皇家园林的兴建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在对已有的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在这四座御园的中心位置建造一座起统领作用的皇家园林,并取名为“清漪园”。

瓮山改称“万寿山”并一直沿用至今,瓮山泊则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故事而改名昆明湖。

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的清漪园,建成后使北京西北郊绵亘数十里的皇家园林连成的一个整体,称“三山五园”;清漪园则成为清朝重要的行宫。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它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皇家园林,堪称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瑰宝。

景观之园林赏析(大全五篇)

景观之园林赏析(大全五篇)

景观之园林赏析(大全五篇)第一篇:景观之园林赏析《美学基础与艺术欣赏》论文景观之园林赏析——苏州园林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成为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关键词:博大精深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精品一、苏州园林景观介绍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除,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占地面积不大,但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苏州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文明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二、苏州园林建筑及景观创作特征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的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十一至十九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下面是《苏州园林》课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课文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特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合。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
筑无论多寡,也无论性质功
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
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
4、变化多样,不拘一 格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
图与形态上讲究变化,没
有固定的模式,这与自然
本身联系的更为紧密。体
现了自由舒展的艺术形态。
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中国南北造园艺术的差异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3,吸取了江南园林 的特点
在宫宛园林中,许
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
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
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
州江南水乡风光。
1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皇家园林艺术的特征
4,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现天人合一的思 想
皇室大权在握,
财力雄厚,山林湖沼
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
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
集大成者。山庄虽是
一座园林,却最大程
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
原生环境。
19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园林艺术赏析_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赏析_中国古典园林

月到风来亭
濯缨水阁
小山丛桂轩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4、环秀山庄
占地约3亩,呈现前厅后园的建筑布局。 园中以山为主,山下池水萦绕,池西有边楼和廊 道。 假山出自清叠山名家戈裕良之手,于嘉庆十二年 (1807)左右叠成此山,这是苏州园林中最杰出的假山 叠石艺术珍品。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问泉亭
假山外貌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五、岭南园林
(一)概述
岭南园林是中国岭南地区园林的概称,主要以广东省的广 州、顺德、佛山、肇庆等地的园林为代表。 岭南,即五岭以南,始称于唐贞观年间。 五岭指分布于湘赣之南,粤桂之北,越城岭、都庞岭、萌 渚岭、骑田岭、大庚岭五岭。五岭合称南岭或岭峤。
澹泊敬诚殿
水心榭
烟雨楼
沧浪屿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三、苏州园林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 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 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 邃意境。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一、颐和园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堂、庙
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 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 作。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颐和园因地制宜,布局讲究,山湖竞秀,殿阁峥 嵘。 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 成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处园林
芙蓉榭 兰雪堂 天泉亭 缀云峰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1571 姚旭 15080168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留园设计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赏析第一节私家园林概述私家园林为官僚、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属的园林。

明清时私园更遍及全国。

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杭为典型,同时还有岭南风格园林。

其中以江南园林最富代表性。

私家园林多处于城市之中,多为第宅之延扩,一般面积较小,玲珑雅致,内容却包罗万象,融居住、聚友、读书、听戏、赏景等诸多功能于一园。

其造园总特色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人工的手法细致地模仿自然,浓缩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山水之美,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实现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审美思想,同时又刻意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以满足风雅的生活情趣。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及发展一、私家园林的起源真正意义上的私家园林产生于汉代。

秦以前,除帝王、诸侯、卿相等显贵外,一般的商民很少置较大的园林。

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实行体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

再加上汉朔初期统治者实行了的新规定,使诸侯的财产不再归宗族所有,而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

所以,这时候贵族们才具备了大规模修建园林的条件,纷纷仿效皇室修建私园。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的私园,中国早期的私家园林均以皇家园林为蓝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更类似皇家的离宫别苑式园林,将山水、动植物和建筑都结合在园林内。

所以,汉代的私家园林仍处于萌芽阶段,其功能和内容都未与皇家园林产生明显区别。

二、私家园林的转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一词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

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隐逸之风的兴起,再加上山水画和山水诗等艺术门类的逐渐成熟,私家园林便作为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并奠定了其后世的发展基础。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开始分化出两种倾向,一类是世家大族或文人官僚所拥有的“士流园林”。

它不仅满足园主奢侈的生活享受,更作为一种争奇斗富的载体,极力营造华靡炫目的园林景观。

另一类则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崇尚自燃质朴的风格,追求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园林意境。

但真正的山水隐居其实足一种很困难和清苦的生存方式,所以要实现确实可行的“隐居”,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这样既能坐享山林田园之美,又可使心灵和生理获得双重满足。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

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优秀园林作品分析

优秀园林作品分析

实验一:优秀园林作品分析该景观位于禅城区中山公园内,它敢于打破传统,将多个亭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在亭子周围布设的的园桥,不仅具有一般园路的功能,方便人们进入亭子,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扮演的是而富有形式变化的亲水平台的角色,很好地满足了人的亲水性,为人们观赏湖面景色提供了方便。

亭子周围的植物种类多,层次丰富,亭子附近还布置了假山和一定数量的坐凳,植物的围合使景观处于一个比较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

亭子作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的构图中心,成为了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强化了整体的景观效果。

景观采用当地的石材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该圆形花架位于禅城区中山公园中,花架下面的铺装形式多样,样式特别,但是各种铺装又都始终布置在由一个圆分割而成的各个圆环之中,在保持景观整体性的同时又富于变化;花架上的景屏藤长出一条条气根,悬挂于花架下,千丝万缕,有如帘幕一般,风格独具,它与金银花结合在一起,不仅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给人以美的体验,而且让花架变得柔和,使花架更加的艺术化。

藤蔓植物弯曲的枝干,流畅的根,漂亮的花与建筑物的几何线形形成对比,弱化了几何线条的生硬,使建筑更好地与自然结合,并共同构建了一个可供游人休息、纳凉的舒适场所。

这些线形园桥都位于禅城区中山公园内,元素单一,形式多变,曲曲折折,让游人行走于其上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更好地去亲近自然,得到步移景异的体验。

它不仅是桥,更是亲水平台,在这里你发现自己不仅缩短了与水的距离,而且能从更近的角度去欣赏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

这桥的曲折也让后面的景色神秘感倍增,“桥的那头是什么呢”,如果你内心发出了这样的提问,又怎能否认这就是“曲径通幽”的曲径呢。

同样是园桥,弧线的使用在给人一种流畅之感的同时,周围的景物同样还是会让你步伐变缓,驻足观景,亲近自然,不失为一个观景好地方。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古今往来有很多的人对其园林的艺术进行赏析,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一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二1.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

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

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

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

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框景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比如这一幅漏窗。

(完整版)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完整版)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京都龙安寺
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而这里的“石庭”, 据说是最具深意的一幅写意抽象画,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 地形平坦。名为“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 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 度看,都会看到其中一颗石头。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 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似白砂、绿苔、褐石,但三 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砂石 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 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 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 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目录
01
04
景 观
02
03

分 析 丨 皇 家 园 林
景 观 分 析 丨 欧 洲 古 典 园
景 观 分 析 丨 枯 山 水 园 林
西 方 园 林 总 结

第一章节
1.清漪园理水工程 2.清漪园叠山工程 3.清漪园建筑工程 4.清漪园草木工程 5.清漪园景观布局
第二章节
枯山水庭院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 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 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 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 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 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 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 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 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 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 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 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 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 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 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 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风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 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苏轼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创作的园林艺术,也正是这样。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 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 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 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 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在城市与乡村日益隔离的情况下,那些身居繁华都市的封建 帝王和朝野达官贵人,为了逍遥玩赏大自然山水景色,便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园苑,不出家门,却能 享“主入山门绿,水隐湖中花”的乐趣。因而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都市,也就成了皇家宫苑和王府宅 第花园聚集的地方。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 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园林赏析ppt

园林赏析ppt

扬州个园
园林类型
园林之“最”
园林风格
美学特征
私园林
既有北方之雄健又不缺南 秀丽多姿,柔和清丽, 方之秀丽,与诗、画、书、 四季假山乃“孤本” 婉约精致,大气疏朗 曲相互渗透促进;富于生
活意趣,纳四时于一园
北京颐和园
皇家园林
集大成之作,至今 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
黄瓦红墙,富丽堂皇, “三山五园”;以万寿山
美学特征
正由于上述介绍的石头的绝不相类,具备着体 现不同季节山景的特点,才被造园叠石家选中的!
由于石的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形状不同,色 调不同,便必须采取不同的堆叠,不同的合掇, 以形成不同的结体,不同的峰,不同的山,不同 的意趣和境界!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叠石,配 置以不同的建筑设施,点缀以不同的花草树木!这 样,叠石家在四季山景构想的引导下,便可比较 顺手地赋予景观以多样化,并使之和谐统一地共 处于一个园林整体环境中!个园叠石恰在于它能够 在整体的和谐统一中,大胆地保持着各系列叠石 面貌的大不相同,互不干扰而各领风骚。
①二分明月映壶天, 四季风光诗画篇 ②个园异趣冠江南 春夏秋冬半日间
目录
个园概况 资源特色 审美要素 美学特征 获得启示
一、背景
个园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 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志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 因其爱竹,且竹叶形似" 个"字,故名"个园"。 私家园林。被园林泰斗称为“国内孤例”。
二、殊荣
夏山
“夏景假山以叠石停云来体现。它通过叠石的丰富层次和灰调的石色,以 及广玉兰的浓荫,山洞的幽深,予人以苍翠如滴,清凉爽快的感觉。”
秋山
“秋景假山… …登道多置洞中,以山底而 上,洞内叠石极为精巧,山路崎岖,时洞时 天… …假山周围配以红叶植物,以衬秋景, 以与秋景相类” 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 积也较大。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 丽雄伟。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精品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精品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德国汉诺威海伦豪森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华沙1737年的撒克松苑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意大利卡普拉罗庄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原苏联“红色建设者”公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日本京都桂离宫总图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
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 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 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 特风格。
1.3 寺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1.1 皇家园林
又名苑圃、宫苑,为皇家所有,是供帝王居住、 活动和享受的地方。一般多建在京城,与皇宫相连。 有些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之地,多与离宫 或行宫相结合,表现出明显的皇权象征。如北京的北 海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体型高大, 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富丽堂皇;集天下能工巧匠, 收天下之美景,耗费巨资建成,尽显皇权威严。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1.园林的概念
“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 《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 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园林: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 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 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 居住的环境。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 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圆明园
4 中西园林的比较
类别 1布局 2道路 3树木 4花卉 5水景 6空间 7雕塑 西方园林艺术风格 几何形规则式布局 轴线笔直林荫大道 整形对植、列植 图案花坛、重色彩 动态水景:喷泉瀑布 大草坪铺展 石雕具像(人物、活动物)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 生态形自由式布局 迂回曲折,曲径通幽 自然性孤植、散植 盆栽花台、重姿态 静态水景:溪池滴泉 假山起伏 大型整体太湖巨石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 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
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24
三国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擅长山水画的名手。他们善 于画山峰、泉、丘、壑、岩等。为此,在山水画的出现 和发展的基础上,由画家所提供的构图、色彩、层次和 美好的意境往往成为造园艺术的借鉴。
在中国园林体系中,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
“悬圃”;文字记载的有“囿”、“圃” 。
7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 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 工业文明阶段
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第三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景观分析 一、景的含义 二、赏景与视距 三、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第四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一、中国皇家园林赏析 二、中国私家园林赏析
3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园林艺术的含义
1、园林
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的 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和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 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 憩境域。”
23
(3)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主要表现在: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 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 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 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 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

10营销3班李彬201092013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与赏析——以苏州园林为例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因而旅游资源向来丰富,世界知名。

谈到旅游资源不能不说中国的古典建筑艺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造的各式建筑不但技艺精巧,而且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绝。

而苏州作为我国园林城市的代表,在园林方面有极高的造诣。

苏州园林这枝建筑艺术奇葩在注重文化和艺术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本身就是一种美,是感性的。

小学时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那移步换景.那楼榭歌台、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干百回。

正是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年清明假期有机会去游了苏州园林,通过实地感受与阅读大量二手资料,我简单谈谈关于苏州园林艺术的审美与欣赏。

第一,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具备了完美的居住条件,是具有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

它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作为私家宅园,建筑玲珑轻巧,色彩朴素淡雅,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都体现出别具匠心。

大到门窗的朝向,小到门窗的雕花都是相当细致的。

私家园林中的色彩并不像皇家园圃一般富丽堂皇,它多以青绿色为主调,再配以少量的朱红,使建筑显得灵秀而内敛。

在铺地的设计中.你会发现古人对吉祥符号的执着,其图案有寓意财富的双钱,也有寓意吉祥的吉祥结,当然还有其它许多幸运图案。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多数是设计者幻想出一幅幅美丽的园林景象,然后把景象逐一做出来,最后并到一起。

第二,文化赏析。

走进园林,人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建筑文化、山水文化、诗词艺术。

还可以细细品味蕴含在园林中的古代文人的人文心态以及园景与诗文相统一的深邃意境,以及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

苏州园林每处风光都像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苏州园林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

园林赏析

园林赏析

拙政园
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楼台亭榭形体各 异。主厅进香堂为园主宴欢宾客之所,四面长窗 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地平台,隔水 可欣赏岛山和进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 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 囿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 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批杷、海棠、芭蕉、 木樨、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 精巧。
鱼化石
• 留园癿五峰仙馆内保存 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 ”之一癿大理石天然画 “鱼化石”。该石表面 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 环抱,悬壁重叠,下部 流水潺潺,瀑布飞悬, 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癿囿斑, 就像一轮太阳戒者一轮 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癿 一幅山水画
沧浪亭
• 沧浪亭,世界文化
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 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 存诸园中历叱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 苏舜钦癿私人花园,称 “沧浪亭”。沧浪亭占 地面积1.08公顷。园内 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 倒影,景象万千。
该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抱悬壁重叠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部沧浪亭?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园游恣幽赏
——浅谈苏州园林
园林之蕴
• 在一定癿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戒迚一步筑山、叠石、理 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癿美癿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 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癿是古典园林建筑。
中区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中水
拙政园小飞虹
拙政园别有洞天
留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优秀园林作品赏析本章知识点●北京颐和园的概况、造园布局、造景理念及技法、主要景点及景观特色。

●苏州留园的概况、各景区的布局及主要景点。

●北京万春园的概况、立意构思、整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广州粤辉园的概况、设计原则、总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本章学习目标●从园林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及特色等方面赏析以传统造园技法为主的园林作品,进一步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立意、整体布局、造景组景的技巧。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是东方园林的代表。

它讲究“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及“天人合一”等为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更是深藏其中,耐人品味。

作为现代园林工作者,很有必要在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在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本章选择四例以传统造园技法为主的古典园林和现代作品,分别从造园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介绍。

7.1北京颐和园一、概况颐和园原名清猗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的西北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万寿山原名瓮山,属燕山支脉;昆明湖原名瓮山泊,是瓮山前一湖泊,是元代京城(大都)的重要水利设施。

乾隆时期,全国皇家园林的兴建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在对已有的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在这四座御园的中心位置建造一座起统领作用的皇家园林,并取名为“清漪园”。

瓮山改称“万寿山”并一直沿用至今,瓮山泊则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的故事而改名昆明湖。

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的清漪园,建成后使北京西北郊绵亘数十里的皇家园林连成的一个整体,称“三山五园”;清漪园则成为清朝重要的行宫。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它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皇家园林,堪称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瑰宝。

二、造园布局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周长8千米,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有不同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三千余间,构思巧妙,富有特点,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之精华。

按自然地貌可分为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景区;按功能则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游览区三个区域。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重重、回廊曲折;游览区则是全园景物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后山、南湖、西湖几部分,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地(图7 – 1,图7 - 2)。

图7 - 1 万寿山前山全景(中为佛香阁)图7 - 2 万寿山前山中路鸟瞰昆明湖气势雄浑的万寿山,是按照园内布局需要,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宜于修造主体建筑。

前山后山均依中轴线,依山构筑。

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宏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层层上升,气宇轩昂,金碧辉煌。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是五方阁和宝云阁。

后山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周围是一组色彩鲜明的汉藏式寺庙建筑群四大部洲、五彩琉璃多宝塔和独具特色的喇嘛塔。

建筑气势十分壮观,规模仅次于前山建筑。

万寿山上绿茵丛中,还点缀着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建筑。

登临山顶,俯瞰远近,山青水秀,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佛香阁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耸立于万寿山正中。

它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阁高41米,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用巨石垒起114级石阶。

它的各层屋顶都用黄琉璃瓦绿剪边,红色的立柱和门窗,色彩鲜丽,整座阁楼耸立在半山腰,居高临下,体宽量大,气势宏伟,在满山绿树的衬托下,形象十分突出,是整个颐和园风景构图的中心,也是颐和园的标志。

登阁揽胜,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

俯视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可见昆明湖酷似一个大寿桃,蜿蜒的西堤,恰似桃上的沟缝,寿山“寿桃”真乃天作之美。

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峰峦层林叠翠。

抬头北望,色彩绚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

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十几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于周围,成为京西举足轻重的园林胜景。

长廊依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东起邀月门,西迄石丈亭,穿过排云门,长廊中间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攒尖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

廊全长728 m,共有273间。

它以其精美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图7 - 3)。

长廊的地基和廊身是随着万寿山南麓地势的高低而起伏,走向因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四座重檐八角亭正是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

由于巧妙处理,游人步于廊中,廊引人随,只觉四面皆佳景,感觉不到廊的起伏曲折,但游完一段回首一顾,才恍然大悟。

长廊有四大妙处:一是长达728 m的长廊,无倚靠,无砖墙的支撑,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却依然完好;二是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又以排云殿为中心,自然将风景点划分为了东、西两部;三是廊中夹亭,东西两翼各有亭轩三座。

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支撑长廊之妙用;四是廊内苏式彩绘为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

清乾隆派如意画师到杭州西湖写实,得西湖景546幅,没有雷同,没有杜撰,然后再移绘到273间长廊柁上,给北方园林的建筑点染了江南庭苑的风韵。

长廊内彩绘约14 000余幅,除西湖风景外,还有人物故事、翎羽花卉等彩绘。

漫步长廊,内有绚丽彩画引人品味,外有静山动水,绿树明花,真正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长廊像一条彩带,把远山近水和山前建筑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造园艺术价值,是颐和园中的一处胜景。

图7 – 3 长廊从前山转到后山,后山的格局大不相同。

前山是壮丽宏伟的殿宇楼阁和碧波万顷的湖水,后山则以松林幽径、小桥流水取胜。

后山后湖景区最有趣味的是沿河两边的苏州街。

苏州街在颐和园后湖中段,两岸密密排布着许多商店,店铺仿苏州样式(图7 - 3)。

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宫内皆称其为苏州街,专供帝后消遣而设。

清乾隆年建,店铺仿苏州样式。

商人、顾客皆由太监扮装,以博得帝后的欢心。

图7 – 3 苏州街从苏州街往东,有两个独立的园中园,即霁青轩和谐趣园。

谐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后湖尽头,是著名的“园中之园”(图7 - 4)。

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苏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原名惠山园。

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为田之中和”之意改称为“谐趣园”。

谐趣园之趣味,一在廊趣。

园中修建了知春亭、引镜、洗秋、饮绿、澹碧、知春堂、小有天、兰亭、湛清轩、涵远堂、瞩新楼、澄爽斋等楼堂台榭,并用百间迂回曲折的游廊相沟通,三步一回,五步一折,错落相间,玲珑有趣;二在桥趣。

在园中的小水面上,就有七八座不同形式的小桥,长的10米多,短的不足2米。

尤以知鱼桥最为引人,其趣在名,“知鱼”一词出自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池边的那段辩论;三在水趣。

园中荷塘,水源从竹丛中隐来,通过引镜后的暗沟消然而去,满湖清水来去无踪。

池中又按寄畅园八音涧修建了一处玉琴峡,水自后湖引来,顺势自上而下流泻下来,水声叮咚,犹如琴韵,故名玉琴峡;四在“时”趣。

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变化显著。

春之杨柳,夏之荷香,秋池流碧,冬雪压枝,四季风景俱入园中,举目如画,时趣盎然。

谐趣园小而有趣,玲珑精致,花木扶疏,竹影参差,溪泉急湍,山石嶙峋,极富江南园林情趣。

图7 – 4 谐趣园昆明湖昆明湖面积221.1万平方米,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

湖水荡漾,烟波浩渺。

站在湖边,远处重峦迭翠的西山群峰,近处宝塔耸立的玉泉山,尽收园中,造园艺术家成功地运用了“借景”手法,巧妙地扩展了空间。

昆明湖上主要景物有西堤六桥、南湖岛、十七孔桥、知春亭、石舫等。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横架于昆明湖之上,是颐和园中最长的桥(图7 - 5)。

桥长150米,宽8米,由十七个孔券组成,故名十七孔桥。

远远望去,石桥飞跨于八方亭和南湖岛之间,状若一道长虹横卧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

其造型兼有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在石桥两边的栏杆上有精美石雕,每个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大大小小共有544只,两边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且其横卧湖上,使空旷的湖面景区平添了景物层次。

设计构思之巧妙,景观安排之得体,是国内外任何园林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园林景桥,成为造园艺术的传神之笔。

图7 - 5 十七孔桥西堤六桥西堤是乾隆造清漪园时,仿杭州西湖“苏堤春晓”景观而建。

西堤六桥也是仿照苏堤六桥建置的。

最北端是界湖桥,其余依次为豳风桥、玉带桥(图7 - 6)、镜桥、练桥和柳桥。

每至初春,柳条吐绿,桃花放红,一条色彩缤纷的长堤,浮现在昆明湖中。

游人至此,宛如漫步江南三月的西子湖畔。

图7 - 6 玉带桥石舫本名清晏舫,全船用巨大石块雕刻而成,故俗称石舫(图7 - 7)。

石舫位于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

它是园内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建筑于水面上,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青石雕砌而成,酷似真船。

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远看上下浑然一体,似全石结构。

舱楼顶部用雕砖装饰,精巧华丽,别具一格。

船体部分有四个龙头突出在外,每当下雨,龙口便吐出水来,此水是舱楼顶部承接的雨水,用四根空心柱从上角引导下来的,既防顶蓬积水,又有修饰作用。

图7 - 7 石舫(清晏舫)颐和园中还有许多优秀景点,如排云殿、仁寿殿、玉澜堂、乐寿堂、景福阁等,它们共同构建成一个优美的园林,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供游人欣赏。

颐和园设计和布局的统一的规划,各类建筑的高超技艺水平,既蕴含了江南园林之绮丽秀美,更突出了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和雍容华贵,还兼有各民族的建筑文化艺术,是当之无愧的古典园林杰作。

7.2 苏州留园一、概况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面积三十余亩,位于苏州古城西部,阊门外留园路。

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园主为明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后屡次易主,多次改建,1876年改名为留园。

二、造园布局留园综合了江南造园特点,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的建筑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采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景色各异。

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叠楼,以冠云峰为首的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是以大假山为主的山野风光;北部为乡村田园景色。

留园的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建筑空间处理巧妙,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来组成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不愧为我国江南园林精华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