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优秀园林作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优秀园林作品赏析
本章知识点
●北京颐和园的概况、造园布局、造景理念及技法、主要景点及景观特色。
●苏州留园的概况、各景区的布局及主要景点。
●北京万春园的概况、立意构思、整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广州粤辉园的概况、设计原则、总体布局及造景特点。
本章学习目标
●从园林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及特色等方面赏析以传统造
园技法为主的园林作品,进一步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立意、整体布局、造景
组景的技巧。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它讲究“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及“天人合一”等为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更是深藏其中,耐人品味。作为现代园林工作者,很有必要在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在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本章选择四例以传统造园技法为主的古典园林和现代作品,分别从造园概况、设计原则、立意构思、造景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介绍。
7.1北京颐和园
一、概况
颐和园原名清猗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的西北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万寿山原名瓮山,属燕山支脉;昆明湖原名瓮山泊,是瓮山前一湖泊,是元代京城(大都)的重要水利设施。乾隆时期,全国皇家园林的兴建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在对已有的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在这四座御园的中心位置建造一座起统领作用的皇家园林,并取名为“清漪园”。瓮山改称“万寿山”并一直沿用至今,瓮山泊则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
练水军的故事而改名昆明湖。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的清漪园,建成后使北京西北郊绵亘数十里的皇家园林连成的一个整体,称“三山五园”;清漪园则成为清朝重要的行宫。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它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皇家园林,堪称我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瑰宝。
二、造园布局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周长8千米,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有不同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三千余间,构思巧妙,富有特点,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之精华。按自然地貌可分为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景区;按功能则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游览区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肃穆严谨,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庭院重重、回廊曲折;游览区则是全园景物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后山、南湖、西湖几部分,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地(图7 – 1,图7 - 2)。
图7 - 1 万寿山前山全景(中为佛香阁)图7 - 2 万寿山前山中路鸟瞰昆明湖
气势雄浑的万寿山,是按照园内布局需要,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宜于修造主体建筑。前山后山均依中轴线,依山构筑。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宏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层层上升,气宇轩昂,金碧辉煌。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是五方阁和宝云阁。后山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周围是一组色彩鲜明的汉藏式寺庙建筑群四大部洲、五彩琉璃多宝塔和独具特色的喇嘛塔。建筑气势十分壮观,规模仅次于前山建筑。万寿山上绿茵丛中,还点缀着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建筑。登临山顶,俯瞰远近,山青水秀,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佛香阁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耸立于万寿山正中。它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阁高41米,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用巨石垒起114级石阶。它的各层屋顶都用黄琉璃瓦绿剪边,红色的立柱和门窗,色彩鲜丽,整座阁楼耸立在半山腰,居高临下,体宽量大,气势宏伟,在满山绿树的衬托下,形象十分突出,是整个颐和园风景构图的中心,也是颐和园的标志。
登阁揽胜,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俯视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可见昆明湖酷似一个大寿桃,蜿蜒的西堤,恰似桃上的沟缝,寿山“寿桃”真乃天作之美。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峰峦层林叠翠。抬头北望,色彩绚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十几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于周围,成为京西举足轻重的园林胜景。
长廊依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东起邀月门,西迄石丈亭,穿过排云门,长廊中间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攒尖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廊全长728 m,共有273间。它以其精美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图7 - 3)。长廊的地基和廊身是随着万寿山南麓地势的高低而起伏,走向因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四座重檐八角亭正是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由于巧妙处理,游人步于廊中,廊引人随,只觉四面皆佳景,感觉不到廊的起伏曲折,但游完一段回首一顾,才恍然大悟。长廊有四大妙处:一是长达728 m的长廊,无倚靠,无砖墙的支撑,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却依然完好;二是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又以排云殿为中心,自然将风景点划分为了东、西两部;三是廊中夹亭,东西两翼各有亭轩三座。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支撑长廊之妙用;
四是廊内苏式彩绘为园中最珍贵的艺术品。清乾隆派如意画师到杭州西湖写实,得西湖景546幅,没有雷同,没有杜撰,然后再移绘到273间长廊柁上,给北方园林的建筑点染了江南庭苑的风韵。长廊内彩绘约14 000余幅,除西湖风景外,还有人物故事、翎羽花卉等彩绘。漫步长廊,内有绚丽彩画引人品味,外有静山动水,绿树明花,真正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长廊像一条彩带,把远山近水和山前建筑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造园艺术价值,是颐和园中的一处胜景。
图7 – 3 长廊
从前山转到后山,后山的格局大不相同。前山是壮丽宏伟的殿宇楼阁和碧波万顷的湖水,后山则以松林幽径、小桥流水取胜。后山后湖景区最有趣味的是沿河两边的苏州街。
苏州街在颐和园后湖中段,两岸密密排布着许多商店,店铺仿苏州样式(图7 - 3)。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景,宫内皆称其为苏州街,专供帝后消遣而设。清乾隆年建,店铺仿苏州样式。商人、顾客皆由太监扮装,以博得帝后的欢心。
图7 – 3 苏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