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e129b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d.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3)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魏公子列传》。
(2)学会对比分析,将《魏公子列传》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展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史记》的文学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魏公子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3)学会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魏公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3. 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2. 魏公子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3.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魏公子列传》,了解文本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魏公子列传》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魏公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6. 情感共鸣:通过讨论魏公子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魏公子的形象特点。
3. 采用对比分析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4.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156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魏公子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学习其忠诚、仁爱、勇敢的品质。
(2)领悟友谊、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2)分析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特点。
(3)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礼仪制度在文章中的体现。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解析文章中的古代礼仪制度。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友谊、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
(2)讨论魏公子的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魏公子事迹的理解。
3. 探究魏公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魏公子人格魅力和品质特点的分析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c1d7b31844769eae109ed09.png)
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及战国四公子;2.学习课文1——3节,积累文中文言实词;3.掌握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一、自主学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名作动,居于-----之下】士,士无贤不肖..【不才】皆谦而礼.【名作状,按礼节】交之,不敢以.【因为】其富贵骄.【形作动,傲视】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招致,招来】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是】大梁夷门监者..【看守城门的人】。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赠送】之。
不肯受,曰:“臣修.【使----美好】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使-----从】车骑,虚左..【使-----空】,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整理】敝.【破旧】衣冠,直上载.【乘坐】公子上坐,不让,欲以.【凭借】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委屈】车骑过.【拜访】之。
”公子引.【拉】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故.【故意】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脸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
巿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随从人员】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辞别】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引导】侯生坐上坐,遍赞.【介绍,引见】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于是,就】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使-----为难】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门抱关者...【看门人,守门人】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访问】,今公子故.【特意地】过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故意】久立.【使-----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巿人皆以.嬴为.【认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e4d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a.png)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魏公子列传》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情节和背景;
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
3. 学习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情节和背景;
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
三.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魏公子列传》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阅读《魏公子列传》,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3. 分析:讨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以及作品的主题;
4. 评析:分析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四. 教学资源准备:
1. 电子版或纸质版的《魏公子列传》教材;
2. 针对《魏公子列传》的课堂教学设计。
五. 教学安排:
1. 第一课时:导入和背景介绍;
2. 第二课时:分析情节和背景;
3. 第三课时:分析思想和态度;
4. 第四课时:分析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
5. 第五课时:总结和讨论。
六. 教学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课后反思和思考进行评价。
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0dfd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7.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忠诚、友情、勇敢等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在其中的地位。
1.2.2 魏公子的生平事迹:重点讲解魏公子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成就及去世原因。
1.2.3 魏公子的人格魅力:分析魏公子身上的美好品质,如忠诚、仁爱、勇敢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
2.1.2 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
2.2 教学难点2.2.1 分析魏公子事迹中所体现出的高尚品质。
2.2.2 理解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忠诚与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3.1.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魏公子的事迹中所体现出的品质。
3.1.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课堂导入通过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在其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魏公子的事迹中所体现出的品质。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魏公子的事迹和品质。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2 评价方式5.2.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c72b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f.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并掌握《魏公子列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评价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能够概括并阐述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魏公子列传》。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魏公子与其它人物的差异。
(3)运用历史背景知识,理解《魏公子列传》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名士的风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故事情节。
(2)分析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3)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
(2)如何评价魏公子的行为和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魏公子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特殊句式和词语,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魏公子的行为和品质。
5. 案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魏公子与其它人物的差异。
6. 课堂小结: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
3.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了解古代名士的风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表现,了解本节课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历史故事、图像资料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7535b527284b73f3425021.png)
句容实验咼级中学咼二《史记》选读导学案 2 主备人:侯红强 审核:刘梅 2014 .11.3《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魏无忌(?一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
因 安釐王元年(前276)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 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当时魏公子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 伐魏。
信陵君救赵存魏战国末期,即公元前 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 乘胜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 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 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 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 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 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 歌颂了信陵君礼贤下士、 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通篇洋溢着作者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
礼贤下上* 政治、军爭 取再成功 / S 进糕it 裤 -”;:兀〃产〃 * '厂工"少7玄么\ 魏公了尢总拎•魏昭T 少了 而魏安蜃工井母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久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 弟也,昭王喘.安J 議工即 位J 寸公子为信陵君“「勲Png ): 弟弟。
昭王也庖*安^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L 谐俣死叫 崽即位:疥王蹩基..封:帝王 1公子为人 仁 mj把得住A 土地賜给臣子叫”封」於子为人.心地仁&丽且能谦逊人输卡片仁而下士的战国公子信陵君 40万。
秦又不敢 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e 邯郸敢ffl,十万火急h H [魏壬書怕.不敢出兵】 ■1要与客往赴秦军] 』侯生献ii,士无册不W 皆谦mi礼地対待士人a只要是士*无论才能是為或是低•都谦逊而礼貌地交之•不敢以富贵骄十"「而:表iH进关系结交他们•不敢凭借自己富贵而对士人骄構.L的连词.并且.下:动词•课讼地灯待。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600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5.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魏公子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对魏公子进行深入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
(2)引导学生从魏公子的事迹中,领悟到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魏公子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并概括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2. 教学难点:(1)对文中一些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魏公子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魏公子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魏公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魏公子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魏公子的形象特点,解读课文中的寓意。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或口头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魏公子列传》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魏公子的相关史实、评论和解读。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将《魏公子列传》与其他史记中的篇章进行对比,如《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让学生探讨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历史评价。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ea22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f.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魏公子列传》的艺术特色;(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及古今异义词;(3)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魏公子的行为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史记的文学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学习魏公子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史记》的艺术特色;(2)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3)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及古今异义词。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词语的含义及用法;(2)魏公子形象的分析;(3)对史记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的地位及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史记》中的列传部分,导入本课《魏公子列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并对古今异义词进行注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2)对比《史记》其他列传,了解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分析魏公子的形象,点评其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魏公子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选取其他史书中的相关人物传记,如《史记》中的其他列传、《汉书》、《后汉书》等,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史记》艺术特色的理解。
苏教版选修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606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2.png)
苏教版选修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一:魏公子列传的导入与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魏公子列传》的作者杜牧和作品背景;2.理解《魏公子列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3.熟悉《魏公子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魏公子列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2.分析《魏公子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教学难点:1.分析《魏公子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2.理解《魏公子列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个案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学生观看一段影片《魏公子列传》的片段,引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并讨论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第一印象。
二、概述《魏公子列传》(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杜牧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杜牧及其作品的兴趣。
2.介绍《魏公子列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三、深入分析(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其性格特点、言行举止、形象描写等。
并讨论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故事的主题和文学风格。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魏公子列传》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魏公子列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主题的表达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五、个案分析(1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关键片段进行个案分析,分析该片段中的人物形象、言行和文学风格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杜牧的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其人物形象、文学风格和意义。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魏公子列传》的改编创作,以表演、漫画、小说等形式展示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魏公子列传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魏公子列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f380a85022aaea998f0fb2.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分析艺术手法,解读人物性格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一、加点字注音安釐王()昭王薨()厚遗之()、执辔()朱亥()俾倪()二、找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直上载公子上坐俾倪故久立今公子故过之三、找出活用的词,并写出活用方式和意义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臣修身洁行数十年5、公子从车骑,虚左6、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合作探究: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分析信陵君、侯赢的性格特点。
交展示流:信陵君的性格:侯赢的性格:点评拓展:四、一词多义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与其客语今公子故过之(特意)朱亥故不复谢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引:公子引车入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复引车追问侯生为公子先引就:乃谢客就车赢欲就公子之名金就砺则利(使归就戮于秦下:礼贤下士旦暮且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每薄暮,下管键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反刍总结: 五、填空:第二段通过和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信陵君的品质。
检查测评:五、翻译句子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4、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六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引:拉;赞:赞扬B.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数:多次;故:故意C.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勉:努力;从:随从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闻:听说;资:蓄积2.下列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于众人广坐之中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⑦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⑧而公子亲数存之⑨如姬资之三年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3.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df5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体会其人格魅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领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4.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本文介绍了魏公子魏无忌的生平事迹,重点描绘了他与信陵君、朱亥的友谊,以及他在战国时期的英勇事迹。
2.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魏公子的品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魏公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语法结构。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重点分析魏公子的言行举止,揭示其人格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交流对魏公子的认识。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魏公子的品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其精神品质。
四、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归纳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语法结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和品格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事例分析魏公子的英勇事迹和道德品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将魏公子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魏公子列传》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资料:魏公子的历史背景资料、其他历史人物的介绍等。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苏教版教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620ee59eef8c75ebfb3a2.png)
《魏公子传记》导教案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够翻译全文。
.认识作者由人物的活动展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刻画人物,进而把人物、历史都写活的高明艺术手法。
.认识信陵君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质量,理解作者对信陵君的热忱礼赞。
学习要点和难点:.学习文言知识,掌握文章思想内容。
.认识作者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述或借助四周人物的对照衬托,以及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怀疑、合作研究找出细节描绘来频频鉴赏评析,认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背景.战国四公子:战国时候,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以养食客著称,号称“战国四公子”。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士与食客:到了春秋末期,士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有一艺之长。
各国统治者就招募这些人,养为“食客”。
战国时,食客们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他们能够为统治者出谋献策,能够搞外交策略,能够指挥军队,充足显示了聪慧才华。
所以统治者大多礼贤下士,给食客们发挥才华的时机,这样也有益于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取获成功。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统治者礼贤下士的代表。
他是魏国的公子,魏国安釐王的弟弟,因其封地是信陵,所以称为“信陵君”。
二.预习要求.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安釐王薨睥睨馁虎夷门监者譬若厚遗之嚄唶宿将执辔自刭.找出各句子的通假字,并解说。
()直上载公子上坐()()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辞决而行()()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参照说明借助工具书疏导全文。
三.文本研习,合作商讨.研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写魏公子自迎侯生时,进行了哪些典型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秦兵围困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惧怕秦国,不敢救赵,只有魏公子“乃请来宾,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教案3苏教版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案3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a4ce06c175f0e7dd1374c.png)
《魏公子传记》教课设计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车颖教课目的:经过小组自主学习、自主命题检测、怀疑等方式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
剖析信陵君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寄寓在信陵君身上的感情。
认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时运用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战国“四公子”时哪四位吗?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
司马迁也在《史记》中为这四人分别作了传:《魏公子传记》《孟尝君传记》《平原君传记》《春申君传记》大家看这四个标题,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对,不是《信陵君传记》,而是《魏公子传记》,那么,称“公子”和称”信陵君”从感情上来讲有什么不同吗?“公子”更显其仰募亲昵。
占有关人士统计,《魏公子传记》全文中,司马迁称“公子”总合次,可见其敬慕非同一般。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魏公子传记》,看看司马迁是如何为他仰募信陵君作传的。
二.累积重要字词对于文中重要字词句,我们已经经过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命题、组与组之间互测互批。
此刻我手上的是做了满分的小组,分别是:其余小组都是或多或罕有问题的,下边我们就有请有关命题小组,将做错的字词投影,并解说正确答案,大家注意听,一同评判是做的小组错了,仍是命题小组的答案有问题。
任意取出一组全对的,幻灯显现,看一看能否是真的没有错误。
最后,我们每个小组还整理了一些问题,请大家此刻看一下,可能有的我们前方提到了,请你划掉,有的,做检测的小组做了答案,你们立刻稍作沟通,认可的划掉,最后,还有迷惑的,请写到黑板上。
写的时候,请在问题前写上你要求援的小组,问题后边注明是哪一小组发问的。
被求援的小组上黑板帮助解答,其余同学评判能否正确。
教师再做评论。
三.文本研究(一)司马迁为何这样仰募魏公子?扫清了字词的阻碍,我们能够更好的研究文本,前方我们说了,司马迁对魏公子有一种仰募之情,那我们第一就来商讨一下,司马迁为何这样仰募魏公子?(请个小组沟通,一人主讲,其余成员增补,沟通好的小组,把你们的沟通结果做个简单归纳,而后写到黑板上,每个小组最多写两点,你能够选择你们最确立的,也能够选择你们以为最独到的。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fd8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a.png)
1. 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体会其人格魅力和历史价值。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魏公子列传》全文,了解魏公子的生平事迹。
2. 知识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3. 鉴赏技巧: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2. 难点: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魏公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的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历史背景。
六、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魏公子列传》中的精彩片段。
3. 调查魏公子的生平和事迹在历史上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魏公子列传》的理解程度,包括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翻译、背诵、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魏公子列传》学案
![《魏公子列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a25c7b7360b4c2f3f642d.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年级:高二科目:语文课时:3 编号22-1主编教师:张秀红审核人:张秀红一、学习目标又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2.了解前三段的情节内容二、资料链接1.文题解读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
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
课文讲述的是魏公子在他的门客的帮助下援救赵国的故事。
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10年,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
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
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
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
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 相关历史背景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
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三、自主学习1、诵读课文,注意读音,扫除字词障碍魏昭王少.子( )安釐.( )昭王薨.(. )不肖.( ) 厚遗.( )执辔.( )俾倪..( )2、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翻译课文。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bb3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d.png)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一、前言《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是一份关于魏公子在历史上的传记资料的教案,旨在通过魏公子这一历史人物的故事,提供给学生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教育。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家庭背景、教育方法和影响力,并结合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二、引言魏公子(约公元前1056年-公元前1037年),名害,字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他是商朝后期政治家魏桓子的长子,也是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的商音的创始人。
魏公子的教育方法和音乐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后世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生平事迹1. 家庭背景魏公子出生在商朝时期,父亲魏桓子是商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曾在商王室担任要职。
作为名门望族的独子,魏公子自小受到父亲的亲自教导,并且在家族传统下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2. 学术成就魏公子在求学过程中展示了出色的才能与智慧。
他深入研究了古代乐理,掌握了古代五音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系。
他对于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化,将音乐与人类情感、社会文化等领域相结合,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育方法魏公子以其严谨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闻名于世。
他主张“教无类”,即教育没有阶级之分,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他倡导以德育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素养的培养。
他的教育方法广泛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
四、案例分析1. 魏公子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有何启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魏公子的教学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全面发展,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教育方法提醒我们: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 魏公子的音乐理论如何影响古代和现代音乐?魏公子创造的音乐体系对古代和现代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d5ed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魏公子列传》。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典故和人物关系。
(3)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魏公子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2)了解友谊、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要词语、典故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礼仪、风俗习惯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掌握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4.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片段,分析魏公子的忠诚、友谊等美德。
5. 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魏公子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对魏公子及其他历史人物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1—3段)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3.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感情。
二、文题背景1.解题信陵君(?一前243),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故称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
符,用金、玉、铜、竹、木制成的作朝廷征调兵将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信陵君窃取魏王之符,矫令代将军晋鄙领兵救赵,表现信陵君仁义爱士的性格。
2.背景(1)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
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2)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
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第一课时(1—3段)一、基础知识(一)注音1、魏昭王少.子(shào)2、安釐.(xī)ﻩ3、昭王薨.(.hōng)4、不肖.(xiào)5、厚遗.(wèi)6、执辔.(pèi)ﻩ7、俾倪..(pìnì)(二)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三)词语释义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2、致.食客三千人(招来)3、诸侯以.公子贤(因为)之。
(赠送一份厚礼)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5、侯生摄.敝衣冠(整理)6、微.察.公子(暗中观察)愈和(脸色)7、公子颜色..8、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里)9、乃谢.客就车(辞别)10、遍赞.宾客(介绍,引见)侯生前(敬酒)11、为寿..12、今公子故.过之(特意)1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以观公子(拜访朋友)14、过客..15、公子往数.请之(多次)(四)词类活用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4、公子从.车骑(使动,使……跟从)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使……久久停留)6、公子怪.之(意动,认为……奇怪)(五)特殊句式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判断句)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判断句)3、为寿侯生前。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六)翻译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公子做人的原则仁爱而且在士人面前谦恭,士人不论有才无才都谦逊地以礼相待,不愿因自己富贵傲视士人。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译:我有个朋友在集市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
二、文本探究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公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前三段写了信陵君的身份地位,以及和侯嬴的交往过程,体现了信陵君为人仁慈谦恭,礼贤下士的品质。
《魏公子列传》学案第二课时(4—6段)一、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魏王乃公子书(shuòwèi)ﻩ2、冠盖相属.(zhǔ)1、数遗..3、侯王曾.无一言半辞(zēng)ﻩﻩ4、馁.虎(něi)5、屏.人间.语(bǐng jiàn)ﻩﻩ6、嚄唶..(huòzè)7、请数.公子行日(shǔ)(二)通假字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同“俱”)2、北乡自刭(乡同“向”)(三)词语释义1、已拔.赵(攻克)2、留军壁.邺(扎营驻守)3、冠盖相属....(形容请救的使臣连续不断地到来)4、让.魏公子曰(责备)为婚姻者(自愿依托)5、胜所以自附..6、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解急救患)7、且公子纵.轻胜(即使)(各个方面,各种办法)8、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9、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估计)10、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11、欲以.客往赴秦军(带领)欲死秦军状(表示原因)12、具告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13、吾所以..1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遗憾)15、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果)16、此五霸之伐.也(功劳)17、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不报谢者(表示原因;答谢)18、所以..19、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时机)20、公子过谢.侯生(辞别)(四)词类活用1、留军壁.邺(名词作动词,驻扎)2、屏.人间语(使动,使退避)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使动,使退却)3、北.救赵而西却..(五)特殊句式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ﻩ(判断句)2、数遗魏王乃公子书,请救于魏。
(状语后置)3、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状语后置)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省略句)5、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6、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被动句)7、此五霸之伐也。
(判断句)8、不听,可使击之。
(省略句)(六)翻译句子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这哪里能体现出公子能够急人之难的品德和精神呢!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译:详尽地告诉他打算同秦军拼命的想法。
3、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译: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还要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二、本文探究1、文章四、五、六三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侯嬴与公子的什么特点?答:这一部分主要写公子救赵无策,侯蠃献计。
体现了侯蠃过人的智慧与公子的“急人之困”。
2、公子出发而侯生没有送行,这是为什么?答:侯生本欲为公子出谋划策,担心他不听从,故于其复还而言之,想坚定他的心志。
《魏公子列传》学案第三课时(7—8段)一、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公子与侯生决。
(决同“诀”)2、侯生果北乡自刭。
(乡同“向”)(二)词语释义1、矫.魏王令代晋鄙。
(假传,假托)2、屯.于境上。
(驻扎)3、公子遂将.晋鄙军。
(统率)4、勒.兵下令军中。
(约束,整顿)5、秦军解.击。
(解除包围)6、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感激)7、窃.为公子不取也。
(私下)8、赵王扫除.自迎。
(台阶)献五城。
(不好开口)9、口不忍...(三)词类活用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名词作动词,用袖子藏)2、椎.杀晋鄙。
(名词作状语,用椎子)3、已却.秦存.赵。
(使动;使……退即,使……保存)(四)特殊句式1、屯于境上。
(状语后置)2、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状语后置)3、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状语后置)4、使将将其军归魏。
(省略句)5、夫人有德于公子。
(状语后置)6、无功于赵。
(状语后置)(五)翻译1、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译:现在我拥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任,今天公子乘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2、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译:公子听说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
3、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译: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
二、本文探究1、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
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答: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主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信守诺言、急人之困、仁慈惜才等美好的品质。
2、研读本文有关侯嬴的记述,探讨“侯生北乡自刭”的原因。
答: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提出将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狭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
显然,他的这一决定,是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
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
另外,陈懿《读书漫笔》认为魏王怨恨,“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徐中行《史记评林》认为“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朱东润认为,他以“北乡自刭”来报答信陵君,以减轻或转移信陵君负魏的过错,更表现了他一诺千金的品格和以死相报的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