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镜头分析
让子弹飞摄像特色

浅析《让子弹飞》的摄像特色《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
《让子弹飞》影评也在首映后呈现井喷之势,而且好评如潮。
作为一部商业片凸显的是单线条的故事和符号化的人物。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北洋年间的争霸故事。
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一个靠抢、一个靠骗、一个靠钱。
影片中三个人各自为营,环环相扣,尔虞我诈,刻画出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
影片简介《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
《盗官记》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西,胆大包天而又嫉恶如仇的土匪头子王大麻子,机缘凑巧了解到了国民政府卖官的潜规则,突发奇想决定买个县太爷的官过过瘾,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向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大地主黄天榜复仇。
为了能顺利改头换面,他找来了在衙门混迹多年的陈师爷。
在后者的帮助下,王大麻子改名为张牧之,大摇大摆地提着几大箱银元上省城买官,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一、影片叙事分析讲故事的手法造就了姜文电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叙事,即叙述一个或一组事件,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一组事件环环相扣链接在一起,在事件的安排中,重点表现人物的行动和生活。
伏笔是电影剧本创作中叙述手法之一。
潜藏在剧情前面部分,为将要出现的人物性格、命运变化或事件发展所做的一种预示。
情节铺排张弛有度,电影剧作中的情节是指推动人物性格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也被称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展现。
电影《让子弹飞》首映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生动的情节树立起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部电影观赏性强,令人发笑的情节点随处可见,但整部电影动静结合,叙事旋律把握的恰到好处。
二、影片摄像特色分析在摄像方面,《让子弹飞》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特色镜头的拍摄,让人们感受到了影片中人物的很多细腻的感情,让观众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感觉;高速摄影把动作放慢,从而造成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甚至极普通的动作在这种镜头中也显得如同舞蹈一样优美。
让子弹飞片段场景分析

《让子弹飞》片段场景分析冲突张牧之开始并驱动了这个场景。
张牧之的欲望是明确的:劫火车。
而他的对立方老汤的欲望也是明确的:保住自己的性命。
尽管张牧之劫火车的目的只为钱财,老汤却以为张牧之要要他的命,他骗张牧之自己是师爷,不是县长,为的是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反而弄巧成拙,两人在这两个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进退维谷,两人欲望恰巧对立。
开篇价值在场景一开始,对钱财的渴望统领着这一场景。
张牧之与一帮兄弟劫火车,是为了钱,但是后来张牧之知道县长淹死了以后,心中萌生了当县长的欲望,他开始扭转这一局面,改变这一事实。
节拍1#闹钟特写,张牧之将闹钟上弦,镜头随闹钟游移。
张牧之钱藏在哪儿了?说出来。
闹钟响之前说不出来,脑袋搬家。
张牧之的动作:问钱的位置。
县太爷惊恐的表情,仰天长哭啊——县太爷的反应:回避。
张牧之哭?哭也算时间啊。
县太爷哭声骤停,哀望张牧之。
节拍2#夫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嘛。
张牧之回头看她这位夫人,你是谁?张牧之的动作:询问夫人的身份。
夫人我就是县长夫人啊。
夫人的反应:回答他。
张牧之失敬!失敬!节拍3#张牧之转头看向县太爷那你就是县太爷?张牧之的动作:问老汤的身份。
县太爷摇头,无言以答,闹钟响,县太爷胡乱大喊,枪栓声此起彼伏,对准县太爷。
县太爷反应:否认。
县太爷有钱!有钱!有钱有钱……!我跟县长进城上任,乡长淹死了,现在没有,上任就有!上任就有钱,上任就有!节拍4#张牧之拿起闹钟,重新上弦。
张牧之的动作:继续询问买官。
张牧之再给你一圈,顺着买官往下说。
县太爷的反应:照实回答。
县太爷有二十万。
张牧之钱呢?县太爷买官了。
张牧之买官干什么?县太爷赚钱。
张牧之能赚多少?县太爷一倍。
张牧之多长时间?县太爷一年。
张牧之我他妈要等你一年?县太爷半年半年!手气好,一个月也行!节拍5#张牧之县长淹死了,谁去上任?张牧之的动作:询问县长的情况。
县太爷我!县太爷的反应:隐藏自己县长的身份。
张牧之你是谁?县太爷师爷。
张牧之你他妈一个师爷敢冒充县长?县太爷没人认识县长长什么模样。
让子弹飞镜头分析

花姐问: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上海还是浦东?葛优(马邦德)回头看姜文并大声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黄四郎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笑的就是黄四郎。
夫人被花姐代替。
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
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
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
这样就解释齐全了。
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
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
姜文被诛心了。
知道老二为什么死吗?你们看啊第一次得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仔细去看看。
然后看看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
只有老二,没在乎钱,只有老二,在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老二没心疼。
所以老二必死无疑。
看这个电影,有很多个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来。
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摆桌子上那一段。
从一桌子钱开始,到张麻子说把钱发出去。
你们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脸。
那里是故事的转折点。
从那时起,老大输,老二死,就基本确定了。
老大从头到尾,就没看过那桌子钱。
老二除了拿枪顶葛优脑袋替六子说话,其他时间一直在看老大,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吵架. 葛优说老二:你别拿枪指着我,我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儿的土匪------说练块儿,是啥意思?就说他没脑子。
其他土匪都干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给大家说一个惊天的地方。
就是周润发唯独一次和葛优见面那天晚上---那个黄四郎是真的----但听说死了六个人之后,跟葛优一起出来的那个,不是跟葛优交谈的那个从假的黄四郎被弄走当人质之后,我们几乎就没再见到真正的黄四郎了,而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以为张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其实有张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黄四郎在掌控一切。
他用钻石瓦解了葛优,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钱瓦解了四五七。
《让子弹飞》电影的镜头语言

《让子弹飞》电影的镜头语言由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节,其实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以北洋军阀时期为背景,发生在土匪和骗子之间的一段传奇故事。
而本片在围绕主人公土匪张麻子和骗子黄四郎之间展开情节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很好地诠释了人物的特性和由人物所折射出的导演意图。
首先便是以无声的镜头语言带观众进入主人公的内心并诠释人物的性格特点。
影片在开头就以枪口和扳机的大特写交错出现,配以急促的枪声和紧随而来的黑马奔驰在荒山的铁路边一骑绝尘,使开篇就通过两个简单的镜头宣告了张麻子的土匪之特色。
在麻匪们进城之后,便有一系列镜头是从黄四郎的望远镜里向下处看去,不用解释在鹅城里的恶霸地位,也可以从那居高临下的俯视镜头中看出他的自以为是。
而从望远镜里所看到的麻匪的镜头也表现了导演给黄四郎的定位便是一个唯吾独尊的凶残恶霸,由于从望远镜里看出去的景象都是受到了限制的,正如被限制在那小小的圆框里一样,黄四郎对于所有进入到鹅城,即他的地盘的人,都看作是无足轻重的小蚂蚁。
同时也让人从看望远镜这个小细节中感觉到黄四郎这个恶霸并非鲁莽蛮横,而是有着一定的计谋,因为懂得躲在高处观察这些初来乍到的麻匪,这一细节也暗示了观众黄四郎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地主恶霸而已。
再有,便是在麻匪们给百姓们送银子的片段里,在被夜色笼罩的鹅城里,拿着黄四郎分出的银子,麻匪们个个身手矫健地分发给了百姓。
一个仰视镜头由远拉近,麻匪们从屋顶往窗户里扔银子,杂碎了五彩的玻璃,街道里深邃的黑暗色调和银子杂碎了的彩色窗户形成了强烈对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在百姓眼里看来是打劫的麻匪就如那一抹黑色,而他们的劫富济贫也许是张麻子的一种手段,但是同样也表现了麻匪们得心底善良,我认为彩色的窗户也许象征着黄四郎对鹅城的霸权看起来是无人敢反抗,甚至是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的,但是这一切都只是虚假的面具,因为当银子杂碎窗户时,伴随着玻璃破碎声音的是从屋里传出鹅城老百姓的笑声,,这些假象也一一开始被打破,被包含正义之情的麻匪们用自己的力量打破。
「深度剖析」十年前没看懂的《让子弹飞》,今天细细地讲给你听

「深度剖析」十年前没看懂的《让子弹飞》,今天细细地讲给你听你好呀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电影是2010年获得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的由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这是涵盖着草莽气息、英雄主义、西部风格及革命情节的一部土匪遇上地方恶霸的故事。
(说明:以下均为对电影情节的合理推测,并无任何影射隐喻)故事开始于土匪张麻子(姜文饰)一伙劫了买官当县长的马邦德(葛优饰)及夫人(刘嘉玲饰)。
马邦德为保命声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张麻子一伙人为财所动决定带上师爷冒充县长前往鹅城走马上任。
(注:委任状上写的是民国八年八月八十一日,即故事发生在1919年)本只为劫财,但是他们的兄弟六子却在地方恶霸黄四郎的授意下死于非命。
(注:张麻子此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在处理武状元一案中,群众朝他跪下,他却朝天上空放了几枪:“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
”)(注:六子死前曾和张麻子一起听音乐,张麻子能认得唱片上的英文,并且称莫扎特为穆扎,这是个按音译更准确的名字,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咱们这边叫莫扎特”,说明张麻子绝不简单,并不仅仅是个土匪)(注:此时的祭奠六子的墓前,二哥已经不在了,七弟声称二哥喝醉了并替他带话:“二哥发誓替你报仇”。
而与二哥更为亲密的三哥说法却不一致,他说:“二哥没有喝醉,他生气了,因为大哥不让大家拼命,命都不拼还算麻匪吗?”二哥态度如何暂且不论,而三哥已经明显有了不满情绪。
)果然,黄四郎便请了鸿门宴,声称要为六子的死讨个公道,他声称如果三人指认是他黄四郎所做,他便剖腹自杀,并请县长当他的介错人。
(注:黄四郎用了介错人这个词,介错人是一个不熟知日本文化压根儿不知道的词,而张麻子随即补充了一句:“我听说自裁用短刀,长刀归介错人”明显张麻子也深谙日本文化)(注:在黄四郎府邸埋伏的人里,剩下四人皆在,同样没有二哥,莫非是还未酒醒?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在全程镜头中,二哥对于喝酒都是比较克制的状态,况且,如此重要的情形下若是还醉在府邸又怎能担任团队的二把手?而若是二哥背叛了队伍,张麻子又怎会对二哥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毫不怀疑?只有唯一的可能,就是张麻子对二哥另有安排。
浅析电影_让子弹飞_镜头与叙事

大 众 文 艺大174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
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
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
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
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
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
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
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
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
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
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
《让子弹飞》分镜头脚本

机位同008 马与摄像机的 交流 完整的入画, 未出画
与016反打 机位同016 机位同017
中景 仰拍 斜侧 退 马跑来 全景 平拍 侧面 定 马拉着火车跑 远景 中景 近景 近景 近景 近景 近景 俯拍 俯拍 平拍 平拍 平拍 平拍 平拍 斜侧 定 正 定 斜侧 定 斜侧 定 正 定 斜侧 定 斜侧 定 三人围着火锅唱歌 马县长在唱歌 县长夫人在唱歌 师爷在唱歌 马县长在唱歌 县长夫人在唱歌
让子弹飞分镜 镜头 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时间 画面构图 2s 17s 14s 2s 1s 1s 3s 3s 2s 3s 2s 2s 4s 1s 3s 2s 2s 2s 1s 2s 远景 近景 定 特写 特写 特写 全景 全景 中景 全景 中景 仰拍 摇 平 背 横移— 平拍 平拍 平拍 仰拍 平拍 俯拍 平拍 俯拍 正 定 斜侧 定 斜侧 定 斜侧 定 斜侧 定 背 跟 正 退 背 跟 画面内容 黑屏,字幕:南部中国 北洋年间 飞鹰在山中飞过 一个人把耳朵贴在火车 轨道上,转过头来 轰鸣的汽笛 火车上飘扬的旗帜 火车皮在震动 火车轰鸣而过 马拉火车运动 马拉火车跑动 马拉火车运动 马拉火车跑动 声音内容 音效及 备注 配乐 《送别 》渐起
让子弹飞36个细节逐一揭秘

从公映到圣诞节短短11天时间,《让子弹飞》票房已经突破4亿,抢钱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吃惊。
而这期间,片中众多好玩的台词、镜头等细节让观众兴奋不已,迅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的谈资,甚至网络上已经有“子弹体”出现。
为此,我们找来《让子弹飞》中的36个细节,和大家一同分享。
不知看过影片的观众是否也有留意。
抢戏龙套篇1、傻儿子饰演老汤八岁儿子的是制片人马珂姜文之所以相中马珂,因他“长得圆圆乎乎”。
马珂起初并不想演,姜文为“威胁”他就范不惜停工拖周期,终于令他认输。
片中马珂形象活脱脱一“傻大个”,且张嘴就爆粗,尤其他牛高马大站在姜文面前,更让观众忍俊不禁。
2、麻匪老七饰演老七的是影片编剧兼副导演危笑姜文介绍是:82年的,中戏的。
危笑之所以有机会龙套一把,缘于姜文谈剧本时总喜欢“连比划带演”,“哥几个把戏都演了一遍”,危笑演得最好,当然应邀上阵。
老七尤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剿假麻匪时被打穿了腮帮子,连声“跑不动跑不动”,还满脸鲜血说“你把大哥吹死了!”当然更经典的还有那句“我喜欢被动。
”3、良家妇女被假麻匪强奸的民女是制片助理赵铭当时剧组临时想找位女工作人员客串角色,赵铭不惧裸身自告奋勇。
当麻匪扯下她肚兜当众露点,赵铭神情到位,效果一气呵成,看得观众血脉贲张、浮想联翩,其名顿时跻身网络搜索前列不说,更带动台词“还没好透”走红!4、夺椅乡民对姜文说“这两把椅子归我了”的是编剧郭俊立郭俊立其貌不扬,却是写过《投名状》和《十月围城》的名手;面对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出,他也自信“我确实演得好”;至于之前打麻将一场,他更带上正怀孕的妻子出场,为此姜文建议:“十年后再让你孩子看,他也在片中出场。
”如今《让子弹飞》票房报捷,郭俊立也喜得贵子,可谓双喜临门。
5、搓麻老头有一场打麻将的戏,搓麻老头正是姜文父亲姜文父亲名姜洪齐,是部队一名干部,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王学圻就以之为蓝本。
早在《鬼子来了》时,姜父就为子客串过一个角色,但最后姜文将戏份全删,现在《让子弹飞》总算有正式登场的机会了。
镜头分析让子弹飞

教案下载:/jiaoan/
民国年间,花钱买得县长的马邦德携妻及随从走马
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麻匪张麻子一伙伏击,随从 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 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 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 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只手遮天, 全然不将这个新来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 武教头,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原本只想赚钱 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 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三张图是连续的镜头, 好听不是指歌,好吃 也不是指火锅,而是 指马夫人。
她扇了他一耳光,嘟囔骂了几句,还挺大声。所以马邦德大概 是知道汤师爷是什么货色的,也和前面的情节对应。
又是望远镜,与 前面闹钟零件镜头呼 应,是姜文欲除之人。
周润发礼貌的礼帽 被姜文戴在马的头上 表示侮辱。
乾隆到1920年已经100多年了 表示周润发在后面所说的五 代基业果然不假 100多年整座城都被黄四郎的家族笼罩。 是鼓上生的——官方暗示百姓:告了也没用
张麻子依靠着有自己名字的冤鼓,还非常的霸气,做了 十足的把握来攻城,这跟后来他与黄四郎的关系有个提前的 伏笔。
光绪12年前就崩了,溥仪 8年前就离开故宫了,还提 皇上。
他们都属于有先进思想的人物,一方面与之前跪拜的人形 成对比,另一方面也在批判当时的一些封建思想的人。
忽然喊六爷,连爹都要管儿子叫爷。他的生父应该比作为 蔡锷的猛将张牧之还牛的人,此人被张牧之称为“兄弟”。
这里本应该用大全景来表示所有人哀伤之情, 但是用了主管的特写镜头,更能表示出不知是 悲伤,更多的气愤。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张麻子和黄四郎这两个人之前都有在 日本的经历。
让子弹飞解说

lemonleaf1987《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
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
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
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
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
但在姜文的影片中,是有很多共同的主题的。
英雄主义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
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
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
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
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
对女性的迷恋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
在《让子弹飞》中,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移动;另一处是花姐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流露出对花姐的欣赏,最后一处便是与花姐的分别。
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
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
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
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让子弹飞》是由著名导演江·渡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
该片于2010年上映,大获成功。
本文将从叙述视角和镜头语言两个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从叙述视角来看,《让子弹飞》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通过这种视角,观众能够全面了解各个角色的情感和动机,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
电影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主角张麻子、马邦德和黄四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铺陈,电影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斗争。
在这个片子当中,镜头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拍摄手法的精妙运用让观众看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电影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一列火车穿越沙漠而来,这个场景不仅为故事的背景提供了交代,也带来了破旧落后与现代文明相争的主题。
镜头在一巨型齿轮旁一个放大镜之下,通过放大镜呈现出齿轮上的细腻之处,反映出了时代的变革与进步。
在风车小镇的建设过程中,电影使用了特写镜头来展现人们的神态和表情。
这种手法能够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
电影中的反转情节也是其精彩之处之一。
在故事的后半段,电影中的让子弹场景出现了变化,主角之间的斗争也进入到了高潮。
这些反转的场景和情节让观众对电影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张麻子与马邦德在让子弹部分的较量,展现了两个极端人物角色之间的对峙;而电影结尾的反转更是出乎意料,让人意犹未尽。
这些反转情节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紧凑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展示了导演对于故事叙述的巧妙处理。
此外,电影中的对话和台词也是承载情节的重要元素。
对话的内容反映出人物性格和生活背景,同样也是叙述视角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对白中经常出现的幽默和讽刺,更加凸显了电影的喜剧色彩。
例如,黄四郎和马邦德之间的对话,不仅展示了两者之间的斗智斗勇,同时也回应了观众的期待。
这种对话方式和台词的选择使观众更加愿意投入到电影的情节之中。
让观众在观影中思考_让子弹飞_之_间离效果_手法分析_张丽娟

电影传达了他对社会的深切关注。
注释 [ ]《太阳》热映 姜文:我坚信我的电影可 以反复看【J】南方都市报 ,2007 年 9 月 16 日 . [2] 贝·布莱希特 丁扬忠 张黎等译《布莱 希特论戏剧》【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社 ,1990 年 3 月 第 1 版 . 参考文献 [1] [ 德 ] 贝·布莱希特 丁扬忠 张黎等译《布 莱希特论戏剧》【M】. 北京:中国戏剧出 版社 ,1990 年 3 月 第 1 版 . [2] 余匡复《布莱希特论》【M】. 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3 月第 1 版 . [3] 《太阳》热映 姜文:我坚信我的电影可 以反复看【J】南方都市报 ,2007 年 9 月 16 日 . [4]《少年·人生·电影》【J】《电影艺术 ,1996 年 03 期 . 作者简介 张丽娟 (1988― ),女。山东潍坊人.广西 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批评。
《让子弹飞》的结局很值得玩 味,领导鹅城革命胜利的张麻子最 终落得孤零零一个人,他再次来到 故事开头劫火车的地方,这时,马 拉火车头的情景再次出现,车上依 旧飘来《送别》这首歌,而火车的 尾部却站着一个身着长衫头戴礼 帽的模糊人物,一切充满着虚幻色 彩。张麻子最终何去何从?影片并 没有给出回答,而是留给观众去思 考。虚幻结局旨在引导观众将重心 放在事件的过程中,避免对单个人 物命运的关注,集中对影片反映的 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
位,而《让子弹飞》大量采用该手 法形成了鲜明的黑色幽默风格。影 片开头冯小刚饰演的汤师爷用滑 稽地腔调念诵《大风歌》拍县长马 屁,而马县长一番“风花雪月”的 言论也充满滑稽感,从一开始便间 离了观众与剧情的融合。至于麻匪 帮和汤师爷为六子举行的祭奠仪 式更是充满黑色幽默感,尤其最后 一个镜头展示了六子的墓碑竟是 一个木刻的“六”的手势,令人忍 俊不禁。片中张麻子与汤师爷有段 推心置腹的谈话,此时音乐舒缓, 氛围真挚,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娓娓 道来,讲述了混乱时代下一个英雄 的 无 奈 选 择, 伤 感 的 情 绪 蔓 延 开 来,汤师爷接下话头也开始讲述自 己的少年回忆,却满是风流韵事, 于是气氛陡转,滑稽地化解了抒情 氛 围, 这 样 避 免 了 观 众 被 情 感 控 制,阻碍了对单个人物命运的过度 关注,通过释然一笑,使观众回归 到理智的旁观者的位置。《让子弹 飞》中的黑色幽默是一大亮点,不 仅带给观众喜感更间离了观众与 剧情与人物的关系,让观众在观影 中思考。
镜头分析 让子弹飞PPT演示课件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张麻子和黄四郎这两个人之前都有在 日本的经历。
18
19
右上方有阳光的颜色,后面的蜡烛烘托,营造出唯美浪漫 的画面。
20
21
这张图片色彩选用对比鲜明,更是增加喜剧色 彩,提升整体美感。
22
这点没有直接说出不杀他的原因,直接说:“你是个体 面人”,可以这样理解杀人诛心,杀一百个黄四郎这样的, 不如让一个人明白一些道理。
31
汤师爷
“汤师爷”,这是个典型的万金油式的人物。这个 人物大家看了肯定是很熟悉,生存能力超强,在哪里都 吃的香。生活也非常的实际,要钱要女人,当官就是为 了发财,葛优把这个角色也演的非常的实际,从来都不 标榜伟大,更不标榜纯真,活着然后尽可能的赚钱,只 有死亡才能够终止,临死前还想表示一下忏悔之情,说 了半天也没说出来什么让自己感动的真话来,就这样一 生也就过去了。
32
张麻子
英雄!士为知己者死!19岁遇将军知音,后愤然 上山当起麻匪,气节!想是将军临死前将六子托给牧 之,留洋,要花钱。偶然的机会打劫到了葛师爷,为 钱财所动,便去了鹅城。想不到恶霸黄四郎逼死了六 子,发誓为六子报仇。但自己的威望不够,还扳不倒 黄四爷,于是就将计就计出城打麻匪提高威望,但是 师爷却意外被害死了。然后就是回城一步步打败了黄 四爷。。
Word教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13
光绪12年前就崩了,溥仪 8年前就离开故宫了,还提 皇上。
14
他们都属于有先进思想的人物,一方面与之前跪拜的人形 成对比,另一方面也在批判当时的一些封建思想的人。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的镜头与叙事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镜头与叙事庞立军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276800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
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
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
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
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
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
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
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
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
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
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
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
镜头分析让子弹飞精品PPT课件

原来葛优就是汤师爷。那么冯小刚就是马邦德,也就是说冯小刚是六嘉玲的第三任 老公,倒推而得:冯小刚在水里被嘉玲用发钗插死了。
p上的月亮,起到了对比夸张的效果,月亮特 别的圆特别的大,也起到转折的作用。
这个镜头我们看到汤师爷的样子,但实际是谁我们只能 做一下推测,有可能是葛优,证明他没有死,另外一个真的 黄四郎在哪?为什么没有交代,这里面我们猜测有可能是黄 四郎,若是他,也合理,因为历史上有个人也逃到了台湾。
结论是,城府最浅最纯真的人,最先完蛋,然后 从小六的死开始了整个故事的展开。
黄四郎
黄四郎,这里面周润发是个反角。精心设局,和 官府斗争到底,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最后输了全部的 时候,他依然保留自己的尊严;和碉楼一起在爆炸中毁 灭。能够感觉到这个人很坏,但是个有才能的人,有 气节的人,出生在大财主家里天生就是一个大财主, 坏。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输也输得有尊严!不怕死 的人!同武举人一比就可看出差距。
这里本应该用大全景来表示所有人哀伤之情, 但是用了主管的特写镜头,更能表示出不知是 悲伤,更多的气愤。
从这经历。
右上方有阳光的颜色,后面的蜡烛烘托,营造出唯美浪漫 的画面。
这张图片色彩选用对比鲜明,更是增加喜剧色 彩,提升整体美感。
这点没有直接说出不杀他的原因,直接说:“你是个体 面人”,可以这样理解杀人诛心,杀一百个黄四郎这样的, 不如让一个人明白一些道理。
《 让 子 弹影 飞片 》分
析
剧情简介: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资料下载:
PPT课件下载:
从影视美学视角评析电影《让子弹飞》

从影视美学视角评析电影《让子弹飞》作者:孟凡鑫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14期【摘要】《让子弹飞》电影是姜文2010年导演的贺岁作品,创当年国内票房纪录,高达6.67亿元人民币。
姜文导演作品具有鲜明特色,作品中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得到了兼顾,票房大卖的背后电影故事中蕴含着诸多影视美学的体现。
本文将通过影视美学的视角从电影背景、叙事结构、镜头、音效等方面解析电影《让子弹飞》。
【关键词】影视美学;叙事结构;镜头【作者简介】孟凡鑫:山东潍坊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编号:TDSKCQ201901)。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4-129-03Abstract: Let the Bullets Fly is a New Year's work directed by Jiang Wen in 2010, which set a domestic box office record of 667 million yuan. Director Jiang Wen's works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all his works have a strong desire for self-expression. The film Let Bullets Fly is both commercial and artistic, and the film story behind the box office sales contains many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movie Let Bullets F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esth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film background,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 and sound effects.Keywords: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姜文属于能导能演的演艺圈实力派人物,其中主演过《芙蓉镇》、《红高粱》等电影,导演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电影。
《让子弹飞》浅析

子弹飞过留下的痕迹——浅析电影《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一会”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自信、傲气与慧谋,几颗小小的子弹,飞出了枪,射向了那个向往的梦想,虽然看似方向的不同,却同样都出发了,子弹出枪,收不回,怎么办?既然扛上了,那就把它扛下来!不然怎么是男子汉?《让子弹飞》名字就给人血气方刚之感,让人们一听似呼就觉得它是一部枪弹飞舞的大战片,可就在开头,大全景下……一条铁路,静静的躺着,那“长亭外、古道边……”忧远的歌声在此刻与数十匹马牵火车得马蹄声,相结合。
在不和谐中似乎又相接的恰到好处,车内车外,火车旁的欢笑与山崖上的十来只枪的等候,平行蒙太奇中导演让观众紧张的入戏了。
也许在那特写的枪口,特写的枪扣,那快速开枪动作的切换与那不急不慢说“让子弹飞一会”的语气,导演用这种方式把主角之一的张麻子引入了人们眼中,他自信,他狂傲,那男子汉的热血从此刻已经延续到了整个影片,麻子就像离弦的箭,离枪的子弹,飞出去了,开头那飞翔的鹰结尾展翅的鹰与《阿甘正传》中那羽毛似乎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同样的象征蒙太奇一种象征人生旅途,一种象证梦想着与人性。
片中麻子是个土匪,却成了一名出色的县长,也许这本非他意,他却当上了。
不过当他踏上去鹅城的路时,也就已经注定这一路风波浪起。
路上葛优饰演的师爷和刘嘉玲饰的县长夫人,导演通过姜文饰的麻子问话中:“夫妻最重要的是什么?当县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让观众体会到幽默气质的张麻子,那句:“她真的是寡妇?那我就更不应该让她守活寡!”更是让观众笑成一团,当然麻子在片中,除了幽默还是一种不怕困难的人而且是决对正义者,当黄四郎几乎是派人当着麻子的面用下流的手段杀了他心痛的六子时,我想在近乎于常人疯狂常人害怕时,会像往庙的鹅城县长一样逃离。
可怜恰相反,那段“鸿门宴”的戏,导演以环拍的手法,移镜头不时的切换近景景头让我们都了解了三巨头都不是省油的灯,确实麻子的慧谋已经注定黄四郎命运的衰败。
“要钩出他们心中的愤怒!”等如此聪明的谋略,如此沉稳的应战,如此坚定的鼓舞民心,他在困难面前不是想着逃跑而是赶快静下来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姐问: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上海还是浦东?葛优(马邦德)回头看姜文并大声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黄四郎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笑的就是黄四郎。
夫人被花姐代替。
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
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
当初第一次得到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所以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老二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
这样就解释齐全了。
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
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
姜文被诛心了。
知道老二为什么死吗?你们看啊第一次得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仔细去看看。
然后看看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
只有老二,没在乎钱,只有老二,在老大说把钱发出去的时候,老二没心疼。
所以老二必死无疑。
看这个电影,有很多个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来。
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两大家族的钱的时候,摆桌子上那一段。
从一桌子钱开始,到张麻子说把钱发出去。
你们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脸。
那里是故事的转折点。
从那时起,老大输,老二死,就基本确定了。
老大从头到尾,就没看过那桌子钱。
老二除了拿枪顶葛优脑袋替六子说话,其他时间一直在看老大,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吵架. 葛优说老二:你别拿枪指着我,我见过土匪,没见过练块儿的土匪------说练块儿,是啥意思?就说他没脑子。
其他土匪都干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给大家说一个惊天的地方。
就是周润发唯独一次和葛优见面那天晚上---那个黄四郎是真的----但听说死了六个人之后,跟葛优一起出来的那个,不是跟葛优交谈的那个从假的黄四郎被弄走当人质之后,我们几乎就没再见到真正的黄四郎了,而我们看的热血沸腾的以为张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其实有张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黄四郎在掌控一切。
他用钻石瓦解了葛优,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钱瓦解了四五七。
张麻子先发钱给穷人,岂不知黄四郎也用两大家族的钱送给了他的弟兄们。
最终,黄四郎用一场小小的失败,一个小小的碉楼,一点家里的珠宝。
瓦解了张麻子的GM意志。
所谓诛心。
可以确认以下几个地方是真黄四郎----鸿门宴之前,用望远镜看人的,是真黄四郎。
鸿门宴上,是真的黄四郎。
枪战当晚跟葛优碰头的,是真黄四郎。
剿匪宣誓,是真黄四郎,最后跟张麻子并排坐一起交谈的,是真黄四郎。
扔礼帽的如果是真的黄四郎,那么他就走了暗道,绝对没炸死。
如果被炸死,就绝对不是真的。
最后火车里大笑的,是真黄四郎----其他一切表现不正常的,有急躁心理的那些,脸上表情很不正常的很夸张的,都不是黄四郎。
包括说惊喜那一段,绝对不是沉稳的黄四郎。
你可以去看看每个黄四郎出场的发型,衣着,语气,和气度。
有夸张的。
有沉稳的,有霸气的,有阴狠的。
有时还前沿不搭后语,有时又貌似有分身之术。
其实这个片周润发的演技无敌,只要关注细节就能看出来,黄四郎我只能确认,四个镜头是真的,第一个,麻子进城,拿望远镜看的,是真的,第二个镜头,夜会马邦德,让马邦德至少说三句话的,是真的,第三个镜头,剿匪大会上,是真的,第四个镜头,在长椅上跟麻子对话的,是真的。
其余的,要么是杨万楼,要么是其他替身,当然也不排除真黄四郎装替身,但都不是真实的黄四郎自己。
有人会问真黄四郎为何被抓。
我说那是他故意的。
第一,他功夫不弱于张麻子。
这是肯定的,鸿门宴上那一刀就能看出来。
第二,他必须要问个明白,张麻子为何非要跟他斗到底。
第三,他要试探张麻子是不是还有归顺之心。
那句谁重要,就是试探。
不管姜文说谁重要,那么就会变成黄四郎的狗。
结果张麻子没上套,所以黄四郎才带着姜文带着的那帮人坐火车去上海还有,问为何黄四郎损失了碉楼和家业不在乎------也有两点---第一,黄四郎说了,整个鹅城都是黄四郎的钱,也许碉楼里是最少的。
第二,对于鹅城来说,上海比鹅城无疑大的多。
也有钱的多。
所以他不在乎。
作为一个资深投机人,他看清了局势,看清了未来,他要进行更大的投机。
他要窃取张麻子之流的胜利果实,他要当更多县的县长。
结尾就是开头。
原来的马县长马邦德成了新的师爷。
而鹅城恶霸黄四郎成了新的县长。
花姐成了新的刘嘉玲,老三老四老五他们成了铁血18路军,继续吃着火锅唱着歌------姜文在考虑要不要劫这辆车,怎么劫这辆车。
至于黄四郎和马邦德为什么没死----花姐,老三,和葛优,帮他们很好的完成了金蝉脱壳今天重点分析的是黄四郎,明天重点分析葛优的戏份,后面还将分析花姐的戏份,老三的戏份,和刘嘉玲的戏份,最后分析姜文的戏份,然后我们把这些戏份打乱他电影里的次序,把时间点串起来--------整个剧情将一目了然。
剧情了然了,那么到底这电影埋了多少雷,给了多少信息和隐喻,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我分析的也是至少俩替身-----------起码在黄四郎被抓之后,跟张麻子聊天的黄四郎,和在碉楼上扔礼帽的黄四郎不但突然戴上了帽子,而且还换了长衫---蓝色的长衫,聊天的时候明显是黑色的。
那晚上审问葛优三句话的黄四郎,才是真正的黄四郎-------沉稳霸气,老谋深算,一切在于掌控之中的感觉。
而听说被死了六个麻匪之后跟葛优跑来的黄四郎,我感觉那个就是个假的。
还记得黄四郎说让他们帮个忙吗?他买了6个县的县长。
这是让姜文身边所有人背叛姜文的理由之一。
葛优说了,求财不能拼命,杀人诛心,他这句话虽然没劝动张麻子,但是劝动了黄四郎,最后黄四郎金蝉脱壳带着姜文身边所有人走了,损失的仅仅是一些家具和一座碉楼而已。
可被诛心的是谁,当然是姜文。
姜文是彻底的失败者。
焉知片子开头,火车来时,后面有没有跟着另一个失魂落魄的麻子。
难道麻子没看到师爷的全尸就会认为他死了吗?师爷要作假可就难了。
这一个,六子死了立碑了,夫人死了,立碑了,师爷死了,就没立碑,所以麻子给师爷和上眼睛就让他在钱里堆着了,所谓死得其所。
求财的人死在钱堆里,就不用扒出来看了吧?另外,既然一切都是局,都是假的,那么车上的要被炸的人,早就放车上了,炸的根本不是师爷,他怎么会死?1、首先四朗的死肯定有问题。
最后姜文给他枪让他自杀时候是红衣服,上了雕楼炸死的那个是蓝衣服。
一个人在这种时候应该没理由也没时间去换衣服。
2、师爷的死也有疑点。
也是看过一个吧友的帖子有了想法回去又研究了几遍。
注意去剿匪时候师爷的衣服,浅色袍子,白裤子。
被炸后树上那段。
蓝裤子,最重要的是那一抹鲜艳的红色。
一块红布。
如果是拍摄时的道具,剧组粗心弄成了蓝色。
但是拍戏时候应该单单只有一个腿而已。
那一块飘着的红布,非常明显。
显然是故意挂上的,也就是说是有用意的。
我们想到假麻子说师爷那个大个子儿子让他给锯了。
我回到前边看下那傻儿子的衣服。
蓝裤子。
重点……鲜红的肚兜。
3、记得影片前面有个黄四朗照镜子看牙的地方。
我相信姜文不是为了弄一口黄牙恶心我们一下。
应该就是金牙。
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个牙不是完全黄的。
或许是假的镶金牙没完全镶好?或者是给假的弄了金牙,自己的金牙刮了,偷梁换柱?仅仅是猜测。
另外黄四朗脸上涂的东西也没看出来是什么。
那时的表情,应该没有姜文和花姐说的话更重要,一问一答:麻子:你不是要跟我发银子吗?花姐:今天不是都发完了吗,麻子:这么说,你改变主意了?花姐:那还用说。
另外,问了老三以后的打算,听到老三说代替老二娶她之后,张麻子不是对着老三叫老二,而是为老二叹气。
他知道,只有老二死心塌地跟着他,却被自家人害死了。
刚想抬头说话,老三故意拦住了。
而不是为了强调他是老三。
自家兄弟,心照不宣了吧。
其实要看明白葛优的戏份,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黄四郎跟葛优在枪战那天晚上,俩人的对话和语气。
别小看那几分钟,把那一晚看明白了,看透了,就能明白一大半了记得那晚,葛优跟黄四郎说话的姿势和神态吗?弯腰,很恭敬,姿态很低,比黄四郎身边的胡万和武志冲都恭敬。
您千万别以为那是突然看到黄四郎之后吓的。
这句有用,因为普通话版的,黄四郎和葛优在枪战那晚上,葛优回答的三句话里,第三句话,“鸿门宴要是我们请就好了” 是唯一的川话。
也可能是陕西话,但绝对不是普通话。
1.我不该拿你的钻石送人(我知道你的钻石是真的,很值钱,不该拿了冒险)------我不该自作主张2.杀人诛心是我说的(会不会给张麻子帮了忙呢?)------我不该给麻子出这主意。
结果让你这么麻烦派人搞暗杀。
我不说杀人诛心的话,麻子杀了胡万,一切我们就主动了。
省事了。
3.鸿门宴要是我们请就好了(特殊声音)(我们到底是指谁呢?他和张麻子?谁请鸿门宴谁是项羽啊!项羽不详的啊!)------这是葛优的家乡话,也许就是鹅城话,没法装糊涂了,人在被逼无奈了才会着急说真话,真话往往就是用最习惯说的话说,不过这里到底我们是指的黄四郎跟马邦德,还是麻子跟马邦德,我暂时还没弄明白。
黄四郎反映:"鸿门宴?!"(不知道?不理解?)---------这句话更难理解,我认为应该是黄四郎以为葛优要背叛他,或者说有背叛他的倾向。
才提高了声调和加重了语气。
葛优亲了黛玉晴雯子之后,他俩相视一笑,确实像老相识。
我们换一组镜头,就是张麻子和黄四郎在长椅上谈话那组--------有很多人关注什么4个人换取5代家业,有人关注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我不谈这两句,这两句被人说烂了。
-----------------------------------------------------------------------我谈这一句:张麻子:只有一颗子弹,黄四郎: 够张麻子:等等黄四郎:有话要我带给老汤?-----------------------------------------------------------------------很多人惯性理解这句话,第一句,是拿枪交给黄四郎自杀用。
第二句是黄四郎死了之后到阴间去跟老汤说话去。
对,大部分人都是这么理解的。
其实,从周润发表演的气定神闲上就可以知道,那子弹绝对不是黄四郎自杀用,另外,黄四郎带话给老汤,也不是去阴间带给他话,而是去碉楼里跟老汤会合。
是给活着的老汤说,而不是死了的老汤。
葛优从头到尾也只说了句屁股疼而已。
既然树上是8岁傻儿子的屁股,那么葛优就肯定没被炸到。
既然没被炸到,哪儿来的残废?骗子嘛,靠骗吃饭,坐坐轮椅能骗钱,为何不骗?------------还有一点要想清楚,屁股都能炸上树,那些银子怎么会没炸飞反而把葛优埋起来?这点我一直懒得说,看来不说不行了。
屁股能炸到树上去,那炸弹的威力,不可能让那么多银子堆积到那里的。
花姐必须得分析。
不分析花姐,剧情是绝对不透的。
很多地方就很突兀,就像是强加给你的转折一样-----------分析透了花姐,嘿嘿,很多东西就呼之欲出了。
分析花姐笔墨应该最多,因为她所有人物都接触了。
她演的很好,却没人重视,其实姜文又怎么可能忽视自己老婆演的角色,最不被重视的,其实对了解剧情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