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一次泵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考虑一次泵的变流量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流量控制策略,如压差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实现系统的节 能和稳定运行。
关键参数选择与计算方法
设计流量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的形式和运行策略等,合理确定设 计流量。
二次泵系统在节能方面表现更优,而一 次泵变流量系统在部分负荷工况下能耗 较高。
VS
控制复杂性
二次泵系统控制较为复杂,需要精确控制 水泵的运行状态;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 制相对简单。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 投资成本:二次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 维护成本较高,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对 较低。
对比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选择合适的二次泵型号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二次泵 型号,以满足系统需求并保证高效运行。
3
考虑二次泵的调节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调节方式,如变频调 节、阀门调节等,以实现系统的节能和稳定运行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确定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布局,合理选择一次泵的位置和数量,确保系统水力平衡和稳定运行。
,如改进控制策略、更换高效设备等。
存在问题二
一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控制逻辑上存在缺陷,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改进措施包括 :对控制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如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提
高传感器精度等。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1
揭示了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基本工 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
• 控制简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控制逻辑相对简 单,易于实现和调试。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刍议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

刍议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

刍议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摘要:随着设计水平及机械加工水平的进步,冷水机组的效率越来越高。

这使得冷水机房的能耗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水泵的能耗比例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部分,所以如何在水泵的节能措施上取得取得进展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知识积累介绍了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优点以及其适用性。

关键词:一次泵;冷冻水;变流量;组成;优点;适用性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调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但也因为空调的普遍使用,使其产生的能耗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

工程实践表明,导致集中空调系统电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大型建筑空调冷水系统多为定流量系统,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着“大流量,小温差”的问题,因此造成冷水循环泵扬程过大、电耗过高。

一、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1)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其原理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在负荷侧通过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改变流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以适应末端用户空调负荷的变化;其二是在冷源侧采用可变流量的冷水机组和变频调速冷水泵,使蒸发器侧流量随负荷侧流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水循环泵的能耗。

同时,要确保通过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维持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相对稳定,保证冷水机组能效比相对变化不大。

(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组成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

在冷源侧配置变频泵,每台冷水机组的进(出)水管上设置慢开慢关型隔断阀,冷水泵与冷水1冷水机组2变频调速冷水泵3电动隔断阀4旁通控制阀5电动两通调节阀6末端空气处理装置7止回阀机组不必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启停应分开控制;在空调冷水供回水总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冷水机组许可的最小流量时,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打开,使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 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 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 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 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 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 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土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 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 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 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 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 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 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 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 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C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晓明 赵建博 石颖李向东摘 要:对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优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冷水机组的选择、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冷水泵的选择及控制、旁通管及旁通控制阀的配置、压差及流量传感器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空调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设计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空调的普及使得空调能耗在生产和生活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其中中央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统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30%。

工程实践表明,导致中央空调系统电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型建筑空调冷水系统多为定流量系统,且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的问题,由此造成冷水循环泵扬程过大、电耗过高。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通过改变输送管网内的冷水流量满足用户负荷要求,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送能耗,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2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2.1 原理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一方面是在负荷侧通过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改变流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以适应末端用户空调负荷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在冷源侧采用可变流量的冷水机组和变频调速冷水泵,使蒸发器侧流量随负荷侧流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水循环泵的能耗。

同时,要确保通过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维持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相对稳定,保证冷水机组能效比相对变化不大。

2.2 组成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1所示。

在冷源侧配置变频泵,每台冷水机组的进(出)水管上设置慢开慢关型隔断阀,冷水泵与冷水机组不必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启停应分开控制;在空调冷水总供回水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电动调节阀),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冷水机组的许可最小流量时,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打开,使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s s e ,b t is c n i u a i n,o e a i n a d c n r l c n e ti i e e t fo t a i o a ytm u t o fg r to p r t n o t o o c p s d f r n r m r d t n l o f i
( hn hi S a g a GALAXY n i e rn . E gn e i g Co ,Lt . d)
ABSTRACT Prm a y p i r ump s t m t rab e fo r t s aki fo i ia i s g ys e wih va i l l w a ei nd o ptm z ton de i n
第1卷 1
第 2 期


室 谰
24 28 —
20 1 1年 4月
R EFRI GERA T 1 0N ND I —C0 N DI 0 N I A A R T1 NG

次 泵 变 流 量 系统 设 计 要 点
张 宇 ” 邢 萍
( 海嘉 力 思机 电设 备工 程有计 方 法 , 要包 括采 用一 次泵 变 流 量 系统 设 计 时 经 常 会 碰 到 的 问题 , : 冷 水 机 组 流 主 如 对
量 变 化 范 围及 流 量 变 化 率 的 限 制 的 要 求 , 冻 水 泵 流量 变 化 的控 制 方 法 , 冷 以及 冷 冻 水 系 统 的 控 制 原 理 。介 绍 在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中遇 到 冷 水 机 组 大 小 机 搭 配 时 冷 冻 水 系 统 的设 计 方 法 , 就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加 并 载、 载冷水机组的逻辑等问题进行阐述。 减 关 键 词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 统 ; 水 机 组 ; 冻水 ; 制 冷 冷 控

二次泵系统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和控制逻辑复习进程

二次泵系统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和控制逻辑复习进程

二次泵系统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和控制逻辑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 —→”代表系统控制“ —→”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图4
固定的冷却水温度下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曲线
而低负荷节能是种错觉, 如图 5 所示 , 在 ARI 的工况下, 低负荷时有更低的冷却水温度, 这让主 机看起来在低负荷下更节能。如果去除冷却水温
图 3 部分负荷下传统系统与一次泵 变流量系统的工作状况
度的影响, 反而是高负荷时更节能。
满载运行。 本例中, 传统系统 2 台主机的容量为整个系统 的 66. 7 % 的负荷 , 但是因 为主机 不能 满载运 行, 2 台主机无法提供 60% 的负荷 , 只能开 3 台主机。 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 却可以通过开 3 台水 泵、 2 台主机的做法 , 使主机的流量超过 100 % , 这 样在 4 % 的温差下 , 也可以让主机开到 90% 。这 样 2 台主机就可以满足需要 , 笔者称这样的运行方 式为超量打水。也就是说通过 超量打水的方 式, 可以解决系统温差不足的问题 , 使主机仍 然可以 达到满载状态。 传统的 一机一泵的对应关系下 , 主机常常无 法满载( 一般很难开到 80% 以上 ) 运行, 需要多开 主机 , 且多开冷却塔和冷却水泵。 而在多 机对多泵的变流量系统中 , 单台主机 并不受温差与流量的限制 , 可以在主机满 载运行 后再加机 , 系统需要多供水只需要多开水泵, 并不 需要多开主机、 冷却塔和冷却水泵。
第11卷 第 2 期 2 0 1 1 年 4 月
REFRI GERA T ION A ND A IR CON DIT ION IN G
24 28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张宇1)
1)
邢萍2)
2)
( 特灵空调系统 ( 中国 ) 有限公司)
( 上海嘉力思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一种优化的空调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可降低 空调系统 的整体能耗, 属于 节能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与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就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与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与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就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与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求信号,每,实现无级调节。

±0.3控制,达到制导叶逐渐关小,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RLA(运行机组) %设定∑≥)2.flow*3.水泵控制,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在加载或减载泵时,加载泵的频率由零开始逐渐增加,其他泵的频率由最大频率逐渐减小,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减载泵时,剩余泵的频率由最小频率逐渐上升,直至所有泵的频率达到最优运行频率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有的并联泵组运行台数的确定不遵从台数最少原则,也多与其它相关设备开启的台数相关联。

比如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开启冷水机组的台数与开启水泵的台数相同,这种由机组数决定水泵数的被动模式不能保证泵组的效率最高,因此不是最优方法。

现有技术中变频泵组台数的确定方法一般效率低,耗能高,无法满足目前节能减排的需求。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行状态,,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0.3℃以内。

见图2。

容量不变。

见表1。

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控制,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冰机加减机:加机(4种方式?):1.冷冻水系统供水温度TS1高于系统设定温度TSS并持续一段时间2.压缩机运行电流百分比(适用于出水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合,需要注意机组出力和运行电流不符合的情况)3.计算负载4.如运转中主机已达最大流量,则须加开一台主机(发生机率不高)。

减机:1.依压缩机电流百分比(1运行机组台数%RLA(运行机组)%设定-∑≥)2.flow*△T3.系统流量20%,并持续20分钟(可调),冷冻站管从而对制冷单元的启用选择和制冷单元水泵控制水泵控制依据:压差为主(用户侧压差控制,最好是最不利处用户,各回路都是并联,有区别吗),温差为辅的空调冷冻水控制。

(应该是压差控制或温差控制?)通过安装在冷冻水管供回水压差传感器测量供回水之间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采用PID 运算策略,调节冷冻水泵转速满足系统流量:水泵加减台数方案:目前,确定泵组运行台数的一般原则为台数最少原则,即单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多台泵;在多台泵并联的泵组系统中,两台泵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则不使用三台泵,以此类推。

传统的加减载模式为当运行中的泵组均升至最大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加载一台;运行中的泵组均降至(设定)最小频率时,则将泵的数量减载一台。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行业材料)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 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 3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 —→”代表系统控制 “ —→”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 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 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 ,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 ℃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或进入再循环运行模式控制。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PF)1、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岀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 3 %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士0. 3 C 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衣丨加载、卸载和保持判断我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图3:出水温度控制循环图“一-”代表系统控制“一-”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 3 C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

二次泵系统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优缺点设计要点及控制逻辑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一次泵变流量系统(V P F )1、 控制方式冰机控制负荷测定:蒸发器的流量和温差冷量调节:与活塞机组的介跃调节不一样,离心冷水机组的控制是根据实际需求负荷的大小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来控制。

改变导叶开度的大小,可调节制冷剂循环流量,控制蒸发温度,调节制冷量,最终达到加载、卸载,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实现无级连续调节,可精确调节到负荷要求,精密控制出水温度。

模糊逻辑根据温度误差(与设定值的偏差)和变化速度求出所需的加载/卸载量,从而将冷水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导叶电机根据4~20mA 的电流输入信号,每0.3%地增加或减小导叶的开启度,这样的调节足以保证经导叶调节后流量的连续性,实现无级调节。

加载时,导叶开启度增大;卸载时导叶开度减小。

高精度的导叶连续调节可精确控制水温在±0.3℃以内。

见图2。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偏差值和温度变化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加载、卸载或保持容量不变。

见表1。

在接近系统的安全阈值时,会进行加载或卸载限制。

图3示出了出水温度控制的循环。

“—→”代表系统控制“—→”代表控制系统实施操作后有可能引起的现象如图3所示,系统控制和实施控制操作后而需要的进一步控制形成封闭循环。

控制操作的实施最终通过导叶开并增大或减小来完成。

控制系统经过综合使导叶维持在某一开启度进行制冷或达到安全限而关机。

例如机组刚开机过程的加载过程,在电流限制的同时导叶由小逐渐开大,冷水温度不断下降,达到制冷的目的。

当机组达到负荷后,出水温度已达到或低于设定点的温度,这时进行卸载过程,导叶逐渐关小,出水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部分负荷运行。

如果负荷过低,使机组导叶关小到某一值时,排气温度达到保护限,控制导叶不能继续关小(或导叶已关到最小),则导叶维持该状态运行,出水温度将进一步下降,当下降到低于出水温度设定点3℃以下时,则机组由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安全关机。

浅谈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浅谈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集中空调系统是根据最大冷 、 热负荷设 汁 表, 使之能够提供 准确 、 不问断的流量数据 。目 在启动另一台机组前使已经运行 的机组尽量满 的 ,由于冷 、热负荷受气候等因素影 响经常变 前 常 用 的 流 量 测定 装 置 有 两 种 : 载。 只要机组能够维持设计的蒸发器出水温度 , ( ) 冷 水 机组 回 水 干 管 安装 流 量 计 测 量 就没必要再启 动另一 台机组。当运行的机组 不 1在 化 ,使集中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工 况 下运 行 。 调 水 系统 是 按 照 满 载 设计 的 , 负 流量。 2 使用压差传感器测量蒸发器 两侧的压 能提供足够的冷量时 , 空 在 () 启动另一 台机组 。 在多 台机组联合运 行的一次泵 变流量 系 荷变化 时, 虽然冷水机组可以根据负荷调节 , 但 降 ,根据机组 的压差一流量特性的到流过蒸发 蒸发器侧的流量却是 固定的 ,因此冷水泵始终 器 的 流 量 。 统中 , 大的风险是当一台机组启动时 , 最 系统 流 速 有 一个 突然 的降 低 。流量 从 已经 运行 的机 组 满载 运 行 ,水泵 的能 耗 不 能 因部 分 负 荷 运 行 而 减少 。近 十 年来 ,随 着 冷水 机 组 制 造 技 术 的 提 流向刚刚启动的机组。当一 台或多于一台的机 高 , 水 机 组 流量 已经 允 许 在一 定 范 围 内 变 化 , I l f * # # 冷 蔬 S 珊 组正在运行时 , 另一台机组突然启动, 那么通过 目 般为设计 流量的 3 %~ 3 %,这也使得一次 0 10 运行 的机组的流量将会 突然减小。这是 由于蒸 j ▲ 发 器 水 流 量 是 由 风 机 盘 管 处 理 的 负 荷 量 决 定 泵 变 流 量 系统 应 用 越 来 越广 。一 次 泵 变 流量 系 统是一种水泵变速运行 的水系统形式 ,包括冷 的。 动一 台机组不会增加流量 , 启 流量将会在 已 水 机 组 在 内 的空 调 系 统循 环 水 实 现 了 全部 变 流 经启动的机组 间重新分配 ,因此就会导致已经 量 ,其节能潜力较传统空调水系统有 了大 幅度 图 1一 次 泵 变流 量 系统 开肩的机组受 刚刚开启的机组影响 ,流量急剧 为 可以把将要启动 提高 , 其水系统设计和运行调节方法较传统 的 准确获 取蒸发器水 流量是 一 次泵 变流量 变小。 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 一 空调水 系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 总结一次泵 系统得以成功实现的关键。通 常高精度的流量 的机组的温度 的设定值调高 ,然后缓慢打开流 变流量 系统的设计运行 中的注意问题 。 计 宜 采 用 电磁 流 量 计 , 校 准后 的精 度 可 达 N- 量隔 离缓慢地 打开 隔离 阀能够减小水 锤 的发 其 + 1制 冷 机 组 的选 择 05 而 求 较 零 次 数 少 。 .%, 生 。 隔 离 阀 打 开之 前 , 以 同 时采 用 给 机组 强 在 可 11 择 蒸 发 器 水 流 速 范 围较 大 的 机 组 。 .选 2 . 通 管 上 压 差 旁 通 控 制 阀 的 选 择 。 安 加 一 个 5 %~ 0 2旁 0 6 %需 求 来 增 大 水 泵 的 流 量 或 把 蒸 发 器 水 流 速必 须 在 机 组允 许 的最 小 流 速 和 最 装 在 旁通 管 上 的 压羞 控 制 阀 的作 用 是 确 保 每 一 机 组 冷冻 水 的 设 定 温度 提 高 13 。 -℃ 大流速范围内才能保证机组正 常工作。对最小 个 正在 运 行 的 机 组蒸 发 器 的 水 流 速 在 机 组制 造 32机 组 关 闭 时 的 控 制 。 为 了延 长 机 组 的 . 流速 限制是为 了保证蒸 发器有好 的换热效果 , 商 要求 的最 小 流 速之 上 。一 次 泵 变 流 量 系统 中 使用寿命 , 应制定一个关闭机组的策略 , 使多台 并且能够执行稳定的控制。对最大流速限制是 使 用压 差 旁 通 控 制 阀 , 部 分 负荷 下 , 于蒸 发 机组交替使用 ,当机组有适当的停机时间后才 在 由 为了防止振动和管道的腐蚀 。机组的蒸发器水 器的水流量较小 ,在压差旁通 控制 阀两侧有很 允许机组启动。 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 通过测 流速范围一般是 09 5 04 7 )33 5 /。 .1 (.5 5 ~ .5 ms 为了 小 的压降 ,此 时压差旁通控制 阀可能不能正常 定机组负载时的 电流 R A(u nn od a s L rn ig l mp ) a 更大地节约运行费用 ,选择蒸发器最小水流量 工 作 , 终 处 于关 闭 状 态 。 差 旁 通控 制 阀两 侧 来控制机组的启停间隔。 L %( 始 压 R A 实际 R A除以 L 小 于或 等 于 机 组 的设 计 流 量 6 %的机 组 。 0 的压 差 由 于 安装 位 置 的 不 同 ,会 在 一 个 大 的 范 没计 RI 反应 了当前机组的运行状况 。在 多 一 J A) 1 . 2选择单位时间内允许 蒸发器水流量变 围 内变 化 。如 图 1A位 置 要求 压 差旁 通 控 制 阀 个相同机组 的联合运行时,关闭机组的策略是 , 化大的机组。 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 蒸发器水 有相对较高的运行压 力, B位置要求 一个较 目前 正在 运 行 机 组 的 R A 在 L %的 和 除 以 运行 机 组 流量是经常变化 的,特别是在 多个机组联合运 低的运行压力 。压差旁通控制 阀应选择在水 流 的数 目减 l 。若结果小 于正在运行机组期望 的 行 时, 对没有稳定运行时的瞬变流量进行操作。 速 和 阀 门 前 后 压 差 有 一 个 线 性 关 系 的 控 制 阀 负载量 , 就关闭一台机组 。例如 , 一个机房有三 机组允许蒸发器水流量的变化一般是设计流量 门 。 阀 门 的流 量 和 开 度应 成 线 性 关 系 , 且 在 台相 同的机组 ,每一 台机组都在 设计 负载的 即 并 l 的 2 5 %。对于机组控制器允许流量的变化 设计 压 力 下 不 渗 漏 。 %~0 6 %一 运行 , 0 F 如果关闭一台机组 , 那么其他两台 低于 2 %的 机 组 ,需 要 3 mn才 能 响 应 机 组 流 0i 23旁 通 管 上 压 差 旁 通 控 制 的 控 制 。压 机组就在设计负载的 9 %下运行 。如果希望保 . 0 量从设计流量降低到设计流量 的 5 %, 0 因此必 差旁通控制阀采用 简单控制时不能响应蒸发器 持机组 在 8 %设计负载 下运行 , 组控 制器就 0 机 须选择单位时问内允许蒸发器水流量变化大 的 水流 量 的 突 然变 化 。 如 , 例 当许 多 风 机 盘 管 同时 不能关闭一台机组 ,直到每一台机组的负载降 机组。 关闭时 , 末端 二通 阀 同时 也 关 闭 , 流 量 将 会 突 到 5 %时 才 能 关 闭 。 水 0 1 . 3选择通过蒸发器 的水流压降相同或接 然 变 小 ,这 时压 差 旁 通 控 制 阀如 果 不 能 快 速 反 4 冷 水循 环 泵 的 选 择 近的机组。 在多台机组并联连接的系统 中, 尽量 应 , 组 就会 在 低 温 差 或小 流量 下 运 行 。 果 压 机 如 冷水循环 泵应根 据整个系统 的设 计阻力 选 择 蒸 发 器 在设 计 流 量 下 水压 降基 本 相 同 或 接 差 旁 通 控 制 阀 控 制 失 败 可能 导 致 机 组 停 机 保 ( 括 冷 水 机 组 、 端 、 门 、 路 等 ) 设 计 流 包 末 阀 管 及 近 的机组。 在设计流量下 , 蒸发器 的压降不同的 护 。 此时 可 以通 过 缓慢 关 闭风 机 盘 管 上 的 阀 r 量 选 择 。 】 机组并联运行时 ,实际的流量会偏离机组选型 和分段关闭风机盘管解决上述问题 不论 旁通 结语 时的设计 流量 。这种情况会增加系统控制的复 管安装在什么位置 ,控制阀必须对蒸发器 水流 次泵变流量系统要想得 以实现 , 首先应 杂性 , 导致系统不稳定 ( 图 1 。 见 ) 量变化时能够很快 的作 出反应。选择能够直接 选择合适的冷水机组 , 该机组要从最小流速 、 最 2旁通流量的设计 交换数据的设备 ,避免通过其他控制器传递输 大流速等方面考虑。 多台机组运行 , 还应考虑通 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 , 旁通管的流量是 入 输 出信 号 。 、 过蒸发器的水流压 降对系统的影 响。 次, 其 负荷 最小单 台冷冻机的最小允许流量。旁通管 的作 3机组的肩停控制 侧要选择缓慢 动作的末端风机盘管控制 阀 , 正 用是 为 了保 证 冷水 机 组 的 蒸 发 器 流量 不 低 于其 合 适 的机 组 启 动 次 序 有 利 于 确 保 蒸 发 器 确 的 负 荷 调 节方 法 与 水 系 统设 计 同等 重 要 。一 最小流量 , 因而旁通流量的设计尤为重要。 水流速在机组允许的范围内运行 。 次泵变流量系统有它一定的应用场合 ,应在采 21测定蒸发器 流量 的仪表 的选择。旁通 . 31 组 启 动 时 的控 制 。在 已启 动 的 机 组 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前,从水泵和机组运 .机 管和流量表共 同作用保证蒸发器水流量在机组 满 载 后再 启 动 一台 机组 。一 次 泵 变 流 量系 统 行 费 片 等方 面进 行 可行性 分 析 。 】 允许的最小流量之上。选择合适 的流量测量仪 最简单的控制方法是 监测 蒸发 器的m水温 度 ,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央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指南二)

方案1为常规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冷水侧7-12℃,冷却水侧32-37℃,其配置如下:
冷水机组:三台800冷吨(2813kW)离心机,效率为0.59 kW/Ton或COP为5.96 冷 水 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56 l/s,扬程320kPa,功率 75 kW 冷却水泵:四台(三用一备),单台流量为179 l/s,扬程280kPa,功率 75 kW 冷 却 塔:七台,每台功率为22 kW(采用某厂商CTI认证15365型号)
两个方案中水泵、冷却塔的配置一样,只是方案2的蒸发侧采用由末端压差控制的变流量水泵和相应的机房自控 系统。
一次泵定流量与一次泵变流量机房设备年能耗比较
6,992,973 kWh
6,597,340 kW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ystem Analyzer™
VVeerrssiioonn 55..00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可以采用System Analyzer 进行系统全年运行模
The use of variable primary flow pumping (variable flow through chiller evaporators) in chilled water systems is increasing due to its perceived potential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itial cost relative to more conventional pumping arrangements. Neithe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are realized nor the likely magnitude of savings are well document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全年空调冷负荷变化较大的空调系统; 2、 空调冷水供水温度可以允许轻微变化; 3、 工程初投资及回收期可接受; 4、 工程设计者对技术应用的把握到位,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可靠,用户(操作者)了解并能熟 练掌握等。 尽管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节能的优点, 但是其旁通控制和冷水机组的分级启停控制较为 复杂,因此在设计这种水系统形式时,一定要谨慎,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其原理、组成及设计要点。
1—分水器 6—压差控制器
2—集水器
3—冷水机组
4—冷水循环泵
5—止回阀
7—电动调节阀
8—末端空气处理装置
9—电动两通调节阀Fra bibliotek图 2 空调冷水一次泵系统举例
1—分水器
2—集水器
3—冷水机组
4—冷水一级循环泵
5—止回阀
6—末端空气处理装置 7—电动两通调节阀 8—冷水二级循环泵 9—压差控制器 10—平衡管
1—冷水机组
2—变频调速冷水循环水泵
3—电动隔断阀
4—旁通控制阀 5—电动两通调节阀 6—末端空气处理装置 7—止回阀
图1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举例
3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优点及适用性 3.1 优点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与传统的空调冷水一次泵系统及二次泵系统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取消了二次泵系统中的二级泵与相应零配件、减振器、启动器、电线、控制器等,因而减 少了空调冷水系统的机房面积及初投资。 2、与一、二次泵系统相比,降低了系统中循环水泵的电耗。原因之一是由于一、二次泵系统中的 一级泵通常是大流量低扬程, 其固有的效率较低; 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的一级泵均是大流量高扬程的 水泵, 其固有的效率要高于同等流量低扬程的水泵; 原因之二是由于取消了二次泵系统中二级泵消耗在 附加零配件与装置(阀门、除污器、变径管、集水器等)上的阻力损失。 3、一、二次泵系统中的一级泵是定流量泵,必须像冷水机组一样分级投入运行,而且其电耗是恒 定不变的;而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只配备变流量泵,能根据末端负荷的变化,通过改变水泵的转速调节 负荷侧和冷水机组蒸发器侧的流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变频调速水泵的电耗。 4、能够消除一次泵和二次泵系统的“低温差综合症” ,使冷水机组高效运行。 5、能够充分利用冷水机组的超额冷量,减少并联的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的全年运行时间和能耗。 3.2 适用性 目前, 常用的空调冷水一次泵和二次泵及一次泵变流量三种系统适用于不同类别、 规模及使用特点 等的工程。通常,冷源侧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一次泵系统(见图 2),适用于水温要求一致,且各 区域管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的中小型工程;冷源侧和负荷侧分别设置一级泵和二级泵(变频泵)的二次 泵变流量系统(见图 3)适用于负荷侧系统较大、阻力较高的工程,且当各区域管路阻力相差悬殊(超 过 50KPa) 或水温要求不同时, 宜按区域分别设置二级泵; 而对于冷源侧和负荷侧均变流量的一次泵 (变 频)变流量水系统(见图 1) ,则适用于以下空调系统:
图3 4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4.1 冷水机组的选择
空调冷水二次泵系统举例
对于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采用的可变流量的冷水机组, 机组蒸发器的许可流量变化范围和许 可流量变化率是衡量冷水机组性能的重要指标。 机组蒸发器的许可流量变化范围越大, 越有利于冷水机 组的加、减机控制,节能效果越明显;机组蒸发器的许可流量变化率越大,冷水机组变流量时出水温度 波动越小。 在实际的机组设计选型中: 选择蒸发器流量许可变化范围大, 最小流量尽可能低的冷水机组, 如离心机 30%~130%,螺杆机 45%~120%,最小流量宜小于额定流量的 50%;选择蒸发器许可流量变化 率大的冷水机组,每分钟许可流量变化率宜大于 30%。 对于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冷水机组尽可能选择同一规格型号, 如规格型号无法保持一致的 话,建议各冷水机组蒸发器额定水阻力尽可能保持在相等的水平,此时,当外网空调负荷导致空调冷水 流量发生变化时,流经各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可基本实现同步等比例变化。 4.2 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 对于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来说,其运行难点是如何解决并联冷水机组的顺序启停的控制问 题,而其冷水机组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温度设定值又是这些顺序启停控制的关键切换点。因此,空 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必定需要依靠预先编好的顺序启停软件来执行。 4.2.1 冷水机组的启动控制 在启动另一台冷水机组之前, 应让正在工作的冷水机组几乎满负荷运行。 当所监测的蒸发器出水温
度超过了设定值的允许偏差上限, 或其水流量超过了该机组所允许的最大流量时, 才启动下一台冷水机 组运行。通常做法是以压缩机运行电流为依据:若机组运行电流占额定电流的百分比大于设定值(如 90%) , 并且这种状态持续 10~15min, 则开启另一台机组, 这种控制方式的好处是供水温度控制精度高, 在系统供水温度尚未偏离设定温度时,已加机了。此时,为防止正在运行的冷水机组蒸发器流量的突然 下降,需要采取以下两项保护措施: 1、为缓解由于水流量突然下降,出现铜管内冷水冻结的危险,采取关小机组进口导叶阀或提高机 组供水温度设定值 1 至 3 min 的办法来使正在运行冷水机组暂时卸载; 2、缓慢打开新启动冷水机组蒸发器的电动隔断阀,其打开速度要根据所启动冷水机组所能容忍的 最大许可流量变化率而定。最大许可流量变化率越大,其电动隔断阀从全关到全开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例如:对于最大许可流量变化率每分钟允许 30%的机组,其电动隔断阀从全关到全开,大约为 2min; 对于最大许可流量变化率每分钟允许 10%的机组,约需要经历 6min;而对于最大许可流量变化率每分 钟只允许 5%的机组,则需要 12min 左右。 4.2.2 机组的关闭控制 根据机房内机组的台数与部分负荷效率曲线,应设计“停机”策略,避免机组的低负荷运行。在空 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通过测定机组运行时的电流 RLA ( running load amps) 来控制机组的启 停间隔。RLA%(运行电流除以额定电流 )反应了冷水机组运行时实际负荷率的良好指标。在多台相同机 组的并联运行时,关闭机组的策略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各台机组的 RLA%之和除以运行机组台数减 1,若结 果小于设定值(如 80%),就关闭一台机组。即:
免了冷水泵变频工作时相互干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冷水泵运行能耗。 4.3.1 冷水泵的选择 根据设备设计安装位置、空间及承压,结合设计流量及扬程,决定选用何种类型水泵及其所配机械 密封,设计选泵时,水泵设计工作点尽可能在高效区偏右一点区域,以实现水泵在高效区变频运行。实 际设计中应选择 Q-H 曲线陡峭的水泵。 4.3.2 冷水泵的变频控制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冷水泵的变频控制原理为: 供回水总管末端最不利的末端空调设备根据 负荷变化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空调机组等)的开度,使得系统流量变化,从而引起压差变 化,水泵变频器控制器根据此压差调节冷水泵的转速,实现了系统变流量的节能运行。 在设计中,冷水泵为防止低流量造成的负面效果需设定最小流量,根据有关资料,建议最小流量为 水泵最佳效率点流量的 25%;为确保水泵马达的正常散热,水泵转速不应低于正常标准值的 30%。 另外,冷水泵要求每台均配置变频器,同时变频调速,避免一变多定。 4.4 旁通管及旁通控制阀的配置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 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 流量时,旁通管打开,使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 4.4.1 旁通管规格及其设置原则 旁通管的设计流量为系统中制冷量最大冷水机组许可的最小流量。 旁通管应尽量安装在冷水机组和 冷水泵的附近,这样可减少水路的压降,降低水泵的能耗。 4.4.2 旁通控制阀的选择及控制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 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系统中制冷量最大冷水 机组的最小流量时,旁通管打开,使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以确保冷 水机组冷水流量不低于其最小流量。 旁通控制阀的设计流量必须满足系统中制冷量最大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并且应具有线性控制特 性,即流量与阀门的开度呈线性关系。旁通控制阀的设计选型不能根据旁通管管径确定,而是根据所选 阀门的流量系数Kv值计算当旁通控制阀处于最小开度和最大开度情况下其可调比是否满足要求, 根据计 算出的可调比求出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与旁通控制阀在最小开度及最大开度下的流量进行比较, 反复验 算,直至合格为止。 旁通控制阀可由冷水机组变频控制装置来控制,其控制原则是根据冷水机组蒸发器进出口压差或 流量的实测值调节旁通控制阀开度,确保每台冷水机组蒸发器水流量不低于其最小值。 4.5 压差、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在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 旁通阀控制的信号源由冷水机组蒸发器瞬间流量值或压差的测定 值提供,因此压差、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精准与否对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当重要。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设计要点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于晓明 赵建博 石颖 李向东
要:对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优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冷水机组
的选择、冷水机组的启停控制、冷水泵的选择及控制、旁通管及旁通控制阀的配置、压差及流量传感器 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空调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空调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但是空调的普及使得 空调能耗在生产和生活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 35%以上,其 中中央空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统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 30%。工程实践表明,导致中央空调系统电耗 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型建筑空调冷水系统多为定流量系统, 且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 “大流量, 小温差”的问题,由此造成冷水循环泵扬程过大、电耗过高。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通过改变输送 管网内的冷水流量满足用户负荷要求,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送能耗,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因此得到越来越 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就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2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2.1 原理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方面是在负荷侧通过调节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改变流 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 以适应末端用户空调负荷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在冷源侧采用可变流量的冷水机 组和变频调速冷水泵, 使蒸发器侧流量随负荷侧流量的变化而改变,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水循环泵的 能耗。同时,要确保通过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维持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和 蒸发压力相对稳定,保证冷水机组能效比相对变化不大。 2.2 组成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典型配置如图 1 所示。 在冷源侧配置变频泵, 每台冷水机组的进 (出) 水管上设置慢开慢关型隔断阀,冷水泵与冷水机组不必一一对应设置,且二者启停应分开控制;在空调 冷水总供回水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电动调节阀) ,当负荷侧冷水量小于单台 冷水机组的许可最小流量时, 旁通管上的电动调节阀打开, 使流经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 冷水量与旁通管流量之和,最小流量由流量计或压差传感器测得。另外,系统末端需安装电动两通调节 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