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孙银昌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想,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学术意味浓厚,但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高中学生过去接受了各种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基于此,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的原则是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尽可能抓住课文的重要观点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让学生整体的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质疑论辩,将课文抽象的理论同现实相联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精神相交融,从而达到能质疑思辩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要做到质疑思辨,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际。哲学论文难点多,质疑是必须的。质疑思辨不仅要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是根据事实对文中观点进行思辨,思考观点的真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具备创新思维的素质。《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思考自己周围的人,思考人们的生活目的、行为动机,这样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然后结合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现实典型,分析言行,把握灵魂,分类归纳,增加趣味。最后对四个境界质疑加深理解,提升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B、基本能力目标: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提升学生联系历史现实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C、情感教育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A、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B、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丰富并深化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等等。质疑思辨“自然境界”“天地境界”。

三、教法方法与教学手段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功利性比较强,只停留在完成几个题的层次上,因而,缺少发现,不善于质疑,更不能运用哲学观点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三学生似乎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关心现实,不注意思想道德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关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A、以“质疑思辨法”为主,综合运用质疑、比较、讨论、探究、交流的方法,开拓思路。

哲学论文的内容博大精深,教学方法更应以“质疑思辨”为主。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在潜心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应答的准备。

B、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

C、使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突破重点、难点,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四、学法指导

A、学习掌握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本文内容抽象、概括,疑点很多,学习本文,不仅要理解内容,更要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这样学习,才有收获,才有发现,才有创造。

B、理清结构,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筛选信息能力、概括要点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哲学论文,观点表述明确,可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关键句,从而快速把握作者的观点。

C、学会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是善于思辩的表现,联系实际是质疑的主要途径。学习本文不仅要弄懂本文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根据事实思考其道理,提高认识。

五、教学程序

(一)导语(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语的设置由浅入深,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设置了如下导语: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看看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导语(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款。很多人都捐了款,但是想法却不同,……(结合现实)。

导语(3):人生最美好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介绍作者,并配合课件演示冯友兰先生头像等。

(三)接下来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

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目的)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⑴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⑵第8一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3、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内涵。

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

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4、归纳总结,形成整体性板书。(附在最后)

(四)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八个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重点研读,探究质疑,从微观的角度去透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课件演示)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切恶乎待哉?

(这题意在加深学生对四境界内涵的理解)

点拨: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C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岁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D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也可以随机举例说明。

2、“觉解”这个词在文中共出现了13次,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课件演示)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