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的起源
烹饪概述
廷上层及八旗子弟对野味特别垂涎。明清的 “水陆八珍”中就有鹿筋、蛤士蟆、熊掌、鹿 尾、象鼻(一说犴鼻)、驼峰、豹胎、狮乳、 猕猴头等。在上中下八珍中,也包括猩唇、驼 峰、猴头、熊掌、凫脯、鹿筋、黄唇胶、豹胎 以及今天的“大明星”果子狸。在满汉全席里 也有熊掌、猩唇、鹿尾、鹿蹄、野鸡、鹤等。
釜
陶器餐具
(3)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 B2等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
(4)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降低,绝 大多数居民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
(5)每天油脂的消耗量明显偏高;
(6)摄入的热能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
需的热能,多余的热能被身体转化为脂肪储 存起来,所以,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
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 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 福建菜。
八大菜系之首当推鲁菜。鲁菜的形成和发展 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 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 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 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 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 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 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邱大葱、苍山 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四、不同国家的饮食特点:
地中海式饮食
古老的“地中海式饮食”是有利于健康的, 其主要特点就是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 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 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 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合脂肪 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合脂肪酸),尤其 提倡用橄榄油。
在流行过各种各样的健康饮食法后,人们发 现生活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 希腊等国居民心脏病发病率很低,普遍寿命 长,且很少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 等现代病。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发现这与该 地区的饮食结构——“地中海式饮食”有关。
中国古代烹饪文化
中国古代烹饪文化中国烹饪在其漫长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中国烹饪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技术基础。
烹饪活动的产生1、烹饪起源于先民学会用火进行熟食时期,距今50多万年。
2、烹饪诞生于发明陶器并开始用盐调味的陶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3、烹饪的产生离不开用火熟食,但人类开始用火熟食时,只能说进入了准烹饪时代。
完备意义上的烹饪必须具备火、炊具、调味品和烹饪原料四个条件:①用火熟食②盐的产生③陶器的产生④烹饪原料的利用。
先秦时期是我国烹饪技术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商周三代,青铜的发明和青铜器的大量供用,有了加热炊具和锋锐的切割刀具,调味也已成为厨师的又一大技能,中国烹饪的技术要素已经产生。
夏商周在社会发展史中属于奴隶制社会,也系中国烹饪发展史上的"初潮"。
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对后世影响深远。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
由于原料充实和炊具改进,这时的烹调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一方面,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初具雏型,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渍糟等10多种方法,烹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
连年征战,群雄并立。
战争造成人口频繁迁徒,刺激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
此时烹饪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为后世所瞩目。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
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侯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
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烹饪概述课件
鲁 菜
炊莲花鸡——粤菜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 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据《华阳国志》记载, 巴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并出产鱼盐 和茶蜜;蜀国则“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 代节熟,靡不有焉”。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 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 在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 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川菜 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到三国鼎立之间。
第一章 烹饪概述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烹饪的起源 三部曲:熟食 陶器的使用 盐的发现和使用 二、中国烹饪的发展 (一)无炊具烹与石烹时期(公元前350万年至公 元前57万年左右) 当时中国人(其实是直立人到早期智人)与世界 上所有的人类一样,都以野味为主要食物来源, 当然,人类也是动物的“野生动物”。
徽 菜
醢、饴、蜂蜜、梅子酱、酒、动物脂肪油及 多种辛香料开始大量使用,并形成了炙、燔、 炮、烹、煎、卤、烙、炸、炖等烹饪方法。 据《周礼· 天官》记载,此时中国人的野味有 “六畜”、“六兽”和“六禽”,它们是麋、 鹿、麂、黄羊、熊、野猪、兔、豺、狍、雁、 鹑、雉、鸠、鸽、天鹅、龟等。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饮 食,达到促进人体健康、寿命延长目的的一 种方法。我国出现了第一部医药理论专著 《皇帝内经》。
川 菜
湘 菜
闽菜系历来以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 候、调汤、佐料,和以味取胜而著称。其烹 饪技艺,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采用细致 入微的片、切、剞等刀法,使不同质地的原 料,达到入味透彻的效果。故闽菜的刀工有 “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 如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 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 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后拌上调 料上桌。
中国烹饪的简史
若做和羹,尔惟盐梅 野蜜 苦果 香草 梅子 盐
甜 苦 香 酸 咸 这就是“五味调和”啊
5
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6
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水烹:以水做为加热介质 煮、熬、焖、煨汤
汽烹: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蒸、酿
7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 展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明清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工艺菜式勃兴
风味大宴纷呈 烹饪著述颇丰
14
炊饮瓷器的进步
越窑青瓷 唐
哥窑瓷器 宋
青花瓷 元
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 铜质和漆质餐具。
15
全席餐具流光溢彩 飞潜动植争相入馔
工艺规程日益规范
烹饪研究成果突出
明清时代
名厨巧师灿若群星
饮食市场红火兴盛 华美大宴推陈出新
名菜美点五光十色
16
烹调研究成果突出
8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9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先秦陶质饮餐具
单耳鬲
双肩耳罐
鼎
钵
鹰顶
网纹人面鱼形盆
釜
10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 1 以“五”命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 2 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 3 “周代八珍”
中国烹饪简史
1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2
中国烹饪标志的诞生
•
目前有两种说法
用火进行熟食 火烹 (距今约70多万年)
中国烹饪与菜系的由来
中国烹饪与菜系的由来中华烹饪源远流长,与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并称为世界烹饪三大体系。
烹饪一词始见于《周易·鼎》“以木撰火,亨饪也”。
亨,作烹,意为加热;饪,制熟,合为烹饪。
唐代出现了“料理”一词,宋代有了“烹调”一词,其后,料理弃用,为日本、朝鲜所取,烹饪、烹调为中国并用。
烹饪的诞生,以用火熟食为标志,是人类进化史上区别于低级动物进入高等动物的里程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所发掘出的4个较大灰烬层证明了“北京人”已经懂得了用火熟食,创造了加热制熟等方法,这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的人类最早用火熟食的事例。
对此美国著名营养学家、医学教授小西布雷尔和作家哈格迪在《食物营养》一书中写道:“烧煮至少是40万年前现代人类祖先发明的。
证据来自中国北京附近的一个远古洞穴,烧焦的骨头遗迹表明,居住在哪里的北京猿人早已发明了一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能。
”烹饪自此而诞生。
四五千年前的成都平原中国烹饪在五十万年间经历了火烹时期,即没有炊具,把食物直接置于火上或火中烧熟,或是将食物埋入火灰里烘、煨。
其后创造了石烹法,利用石块、石板传热烘烤、煨烤、煎烤、烙炕等方法制熟食物。
后又在地上挖坑,放上兽皮,掺进水,投入食物,把烧红的石头扔进去将水煮沸让食物制熟,这即是早期的水煮法。
距今1.1万年时期,出现了陶器,烹饪进入了陶烹时期,同时相继产生了种植谷物、饲养牲畜,并创制了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其后岩盐、湖盐、土盐和酸梅、野蜂蜜的发现,以及水煮法、气蒸法的相继出现。
食物原料加工技法的演进,陶制炊具、灶具的大量使用,加上简单的调味,使人类饮食演进到烹调阶段。
火烹法之烧烤沿袭至今距今4千年左右,青铜器的出现,尤其是青铜炊具和餐具的发明,促使烹调技术发展到新的阶段,人类烹饪进入铜烹时期。
由于铜制炊具传热快、耐高温,动物类食物经加热油脂易于化解分离,于是油烹法之油煎、油炸等,以及烧、焖、炖、烩等烹饪方法亦陆续出现。
中国烹饪烹调技艺初步完善和显现。
第一章,中国烹饪的简史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中国烹饪标志的诞生
• 目前有两种说法
用火进行熟食
发明陶器并用盐调味
火烹 (距今约70多万年)
水烹(距今约1万年)
盐的发现、制取、交换
《世本》:黄帝臣,夙沙 氏,煮海为盐
若 做 和 羹 , 尔 惟 盐 梅
四羊方尊
龙纹斝
汉魏六朝时期
食源继续扩充
风味大宴纷呈 炊饮器具进步 隋唐宋元时期 烹饪著述颇丰
工艺菜式勃兴
炊饮瓷器的进步
青花瓷 元
哥窑瓷器 宋
越窑青瓷 唐
风姿各异的瓷质餐具逐步取代了,陶质、 铜质和漆质餐具。
全席餐具流光溢彩 工艺规程日益规范 飞潜动植争相入馔
烹饪研究成果突出
明清时代
名厨巧师灿若群星
盐
梅 子
香 草
苦 果
野 蜜
咸
酸
香
苦
甜
这就是“五味调和”啊
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水烹:以水做为加热介质
汽烹: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明清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约6000年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饮食市场红火兴盛 名菜美点五光十色 华美大宴推陈出新
烹调研究成果突出
《随园食单》袁枚 《闲情偶寄》李渔
谢 谢 您 的 观 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Y O U R W AT C H
中国古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烹饪艺术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原始社会时期,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烹饪经历了起源、演变和继承的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菜系和烹饪技巧。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菜系。
一、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烹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灶台的使用,并开始烹调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各类食材的烹调方法,并开始注重调味和烹饪技巧的提升。
中国的烹饪技艺在商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菜系和菜肴。
到了周代,烹饪艺术进一步得到提升。
周朝是中国古代烹饪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注意饮食的讲究,出现了御膳房和宴会制度。
在此期间,孔子的弟子张衡编写了一部著名的烹饪书籍《饮食之正义》,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烹饪的经验和技巧。
古代中国烹饪的发展在汉代达到了巅峰。
汉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炒锅和砂锅等新的炊具,发明了豆腐和豆瓣酱等特色食品。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著名的“食品发明家”张仪,他创建了许多美食,成为后世烹饪的典范。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烹饪继续繁荣发展,形成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菜系,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代表性的菜系1. 川菜川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调料而闻名。
川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麻辣、酸甜、鱼香等多种烹饪风味和技巧。
川菜以川江流域为主要发源地,具有浓郁的辣味和麻味,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料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2. 粤菜粤菜是中国南方的代表性菜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粤菜以广东地区为中心,以其材料讲究、烹调精细、口味清淡而闻名。
粤菜注重原汁原味,崇尚保持食材的新鲜和自然风味,不注重油炸、辣椒等烹调手法,强调菜品的色、香、味、形并重。
代表性的粤菜有烧腊、海鲜和点心等。
3. 鲁菜鲁菜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菜系,是中国烹饪中最早的四大菜系之一。
珍馐之味中国烹饪文化
珍馐之味中国烹饪文化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多样的菜肴享誉全球。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珍馐之味中国烹饪文化,从其历史渊源、烹饪方法、主要风味等方面展开探索。
1. 历史渊源中国烹饪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早在商朝、周朝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研究烹饪技艺,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烹饪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烹饪技艺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 烹饪方法中国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有名的有炒、煮、炸、蒸、烧等。
这些烹饪方法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炒菜是中国烹饪中最具特色和独特的烹饪方法之一,它能保持菜品的原汁原味,突出食材的鲜美。
3. 主要风味中国烹饪文化以其丰富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根据不同地域和风俗习惯,中国的烹饪风味可以大致分为四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和闽菜。
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味,如川菜以其麻辣味、粤菜以其鲜味、鲁菜以其重口味、闽菜以其清淡味而著名。
4. 基本原则中国烹饪文化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包括色、香、味、形、器五个方面。
色彩丰富的菜品能够增加人们的食欲;香气扑鼻的食物能够提升用餐体验;味道鲜美的菜肴能够让人回味无穷;形状优美的菜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用餐器皿的选择也是烹饪文化的一部分,各种不同的器皿能够为菜品增添特色。
5. 文化影响中国烹饪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烹饪技艺的传承和发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的烹饪文化也对世界各地的饮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中国菜馆在各个国家都层出不穷。
总结:珍馐之味中国烹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的烹饪文化,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凝聚的丰富风味和独特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独特饮食文化。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品味中国菜肴,都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与享受。
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与烹饪技巧
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与烹饪技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中国传统美食作为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还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和烹饪技巧。
一、历史渊源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将自然界的食材加工烹调,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菜肴。
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与食物有关的内容,如《食经》、《齐民要术》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食材种类和加工方法,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食的热爱。
中国传统美食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宫廷。
在封建社会中,宫廷菜肴是高贵菜系的代表。
以清宫菜为例,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朝皇帝和贵族对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以求味道独特、造型精致、色香味俱佳。
这些宫廷菜肴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美食,只有皇宫中的人才能享用。
二、烹饪技巧中国传统美食的烹饪技巧十分独特,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调料和烹饪方法,使得食材的原汁原味能够得到最好的展现。
1. 刀工艺术刀工在中国烹饪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刀工可以将食材切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以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
中国烹饪中的刀工包括剁、切、刨、削、剖、刮等技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炒菜时的"爆炒"技法,通过快速的炒炙使得食材能够被均匀加热,使得菜肴口感鲜嫩。
2. 火候把握中国传统美食中,火候的把握非常关键。
不同的菜系和食材都需要特定的火候来达到最佳的烹调效果。
例如,川菜追求辣味的突出,需要火候较大,而粤菜则追求原汁原味的保留,对火候要求较为严格。
熟练的厨师能够通过纯手工控制火候,做出色香味俱佳的传统美食。
3. 调味技巧调味是中国传统美食烹饪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人擅长于将各种天然香料与主料相结合,使得菜肴味道更加浓郁。
花椒、姜、葱、蒜等常用的调料在中国烹饪中被广泛使用,能够调出各种不同的风味。
4. 搭配创新中国传统美食以其多样性和创新性而闻名。
第一章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03
(二)蔬菜品种的增加
西汉时期,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食物,相继引进了黄瓜、 蚕豆、胡萝卜、大蒜、香菜、扁豆、苜蓿、胡葱等蔬菜。 在先秦五谷、五畜、五果的基础上,食材进一步扩充,增 加了素食品种。
02
此外,周人把贪吃的饕餮描绘成有首 无身的恶兽,铸在作为权力象征的铜鼎上, 告诫世人贪吃必遭报应。先秦时期已把饮 食的俭奢与国家的盛衰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
01
03
一、主、副食材的变化
(一)粮食结构的调整
因灌溉技术的发展,南方水稻的产量持续增长。因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面粉加工技 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北方从以粟类谷物为主的农作物结构逐渐变为麦类种植居主导地 位,菽(豆)类主食地位逐渐下降。隋唐五代时期,菽类完成了从主食到副食的转化过 程。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这一时期麦、粟、稻等主要农作物产量迅速增加,已 能满足人们饮食生活的需要;第二,大豆虽营养丰富,但因粒食口感较差,烹制成豆糜 口感亦不佳,不适宜作为主食;第三,豆酱、豆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特 别是豆腐的发明,为大豆在副食品方面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
02
六、饮食活动中伦理教化功能色彩浓厚
夏、商、周时期,饮食礼仪规范已形成。如《公羊 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这就 是西周春秋时期统治阶级列鼎而食的制度规定。鼎是一种 权力的象征,“问鼎”被认为是窥视政权的不轨行为,这 个说法后世一直沿用。鉴于夏、商两代统治者因酒废政的 教训,周初统治者颁布了《酒诰》,制定了严格的禁饮、 节饮措施。
02
四、养生理念初现
夏、商、周时期,除了盐,还有酱、醋、酒、香料等多种调料。饮食行为注意搭配, 强调养生的理念。《周礼 • 天官 • 食医》则是把四季的饮食要点进行了描述:“凡和,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关于主、副食的搭配,《周礼 • 天官 • 食医》强调“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鴈宜麦,鱼宜苽”。意思是吃大米 最好配牛肉,牛肉性味甘平,稻米味苦而温,二者甘苦相成,所以配食最宜于人。其他 也是性味相成,搭配合适。性味搭配的理念为后代养生学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中国烹饪的发展》课件
豆腐的发明
秦汉时期,豆腐的发明对于中 国烹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成为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 一。
食疗理论的形成
秦汉时期,食疗理论的形成使 得烹饪不仅是为了满足口感和 营养需求,还具有了治疗疾病
的作用。
02 中国烹饪的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的烹饪
总结词
繁荣与创新
详细描述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烹饪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个时 期的烹饪注重色香味俱佳,各种地方菜系逐渐形成特色,如川菜、粤菜等。同 时,食材的种类和加工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
中国烹饪非常注重火候的控制,不同的火候 可以产生不同的烹饪效果。例如,旺火可以 快速烹调食材,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价值,文火则可以慢煮食材,使其更加入味 和熟烂。同时,火候的控制也需要根据不同 的烹饪技法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 果。
追求本味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国烹饪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强调保持食材本身的美味 。
国际推广
加强中国烹饪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食客 品尝中国美食。
跨国合作
鼓励中国厨师和餐饮企业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的菜品 和餐饮项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国烹饪注重保持食材本身的美味,通过合理的烹饪方法 来突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例如,在烹制肉类时,往往采用 慢炖或慢煮的方式,使肉质更加鲜嫩多汁;在烹制蔬菜时 ,则采用快炒或蒸煮的方式,以保持蔬菜的鲜嫩和营养价 值。同时,中国烹饪也注重调味料的合理使用,以突出食 材本身的味道为主,不过度调味或掩盖食材本身的美味。
刀工精细
总结词
刀工是中国烹饪的重要特点之一,要求将食材切成各种精细 的形状。
中餐的起源与演变
中餐的起源与演变中餐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之一的饮食文化,深受全球各地人们的喜爱。
它的丰富多样和独特口味吸引了许多食客。
然而,中餐的起源和演变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探究中餐的起源,并介绍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一、中餐的起源中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农耕文明,人们开始种植各种农作物并养殖畜牧动物。
这为中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尊崇礼仪和有序的食用方式,这为中餐礼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众多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尚书》、《诗经》等。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餐品种。
南方地区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如粤菜、闽菜;北方地区则以面食和杂粮为主,如鲁菜、川菜。
此外,还有华东地区的苏菜和浙菜、西南地区的云南菜和贵州菜等。
每一种地方中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技巧。
二、中餐的演变历程中餐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无声变迁。
从古代的朝代交替到现代,中餐的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技术都经历了不断的改变和演进。
1. 古代中餐的发展在古代,中餐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象征社会等级和身份的重要表达。
宫廷饮食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高贵、精致的特点而闻名。
皇帝和贵族们能够享用到各种珍贵和罕见的食材,如鱼翅、燕窝和龙虾等。
2. 中餐的民俗与节庆中国人非常重视节庆和宴席,中餐在这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例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举办盛大的年夜饭,享用传统的家庭美食,如饺子和年糕。
在其他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国人也有特定的食物和餐食习俗。
3. 中餐的影响和传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餐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大大增加。
中国的美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亮点。
中餐的传播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食物,更包括餐饮技术和烹饪方式,如炒菜、蒸鱼和烤鸭等,这些成为国际美食市场上的热门菜肴。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
烹饪概论》教案新版瑰宝”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我们讲解了烹饪的概念和烹调的概念,以及烹饪在中国的历史和特色。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掌握烹饪和烹调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烹饪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历程和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式烹饪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1.中国烹饪的起源中国烹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石器、陶器等工具进行烹饪。
在商周时期,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炊具、灶具等新工具,同时烹饪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2.中国烹饪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烹饪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同时,烹饪技术也不断创新,如烹制技法、调味方法等。
中国烹饪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明烹饪的重大意义烹饪的发明对人类饮食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它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求,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同时,烹饪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体现出人类对美食的追求和创造力。
4.烹饪学的重要性烹饪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菜品的烹制、调味、营养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是餐饮业的核心,也是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烹饪学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5.研究烹饪理论的基本方法研究烹饪理论需要积累广博的知识,熟悉餐饮业务,掌握学科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能和创造力。
巩固小结】(3~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烹饪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能和创造力。
布置作业】(1-2分钟)1.收集一些中国传统菜系的资料,包括菜品的历史、特点、制作方法等。
2.尝试制作一道自己喜欢的菜品,并记录下制作过程和口感评价。
第一节 烹饪概述
3、羊
在烹调运用时,羊的后腿肉和背脊肉是用 途最广泛的部位,适于炸、烤、爆、炒和涮 等,制作出炸五香羊肉片、烤羊肉串、大葱 爆羊肉、酱爆羊肉、羊方藏鱼的名肴,成菜 都讲究细嫩;羊的前腿、肋条、胸脯肉质较 次,适于烧、燜、扒、炖、卤等,如红烧羊 肉,扒茄汁羊肉条、酱五香羊肉,成菜讲究 熟软。由于羊肉膻味重,烹调中更注重对香 辛料的使用,也常用洋葱、胡萝卜、萝卜、 西红柿、香菜等合烹去膻,还可用焯水或加 酸加碱处理去膻。
银耳
又称白木耳、雪耳。烹制中,银耳常与冰糖、枸杞 等共煮后作滋补饮料;也可采用炒、熘等方法与鸡、 鸭、虾仁等配制成佳肴。代表菜式如珍珠银耳、雪 塔银耳、银耳虾仁。
香菇
又称香菌、冬菇、香信、香蕈等。可作主料,也可 作配料。可炒、炖、煮、烧、拌、作汤、制馅及拼 制冷盘,并常用于配色。代表菜式如香菇炖鸡、葱 油香菇、香菇菜心。
美化装盘等。 烹调:仅限于加热处理和调味。 烹饪包括烹调的内容。烹调是烹饪的重要
组成部分。
烹饪与营养的关系
一、营养的含义
营养:人类从外界摄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 要的过程。
二、烹饪与营养的关系
烹饪与营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发 展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一、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命名常见的食品原料分类法 1.按照食品原料在加工中的作用,分为主料、配料、
二、中国烹饪的发展 无炊具烹与石烹时期 陶烹时期 铜烹时期 铁烹时期 铁烹与电气交替期
烹饪与烹调的关系
一、烹饪的含义 烹饪: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心理
需求把可食用的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成 为直接食用品的活动。 三层含义 烹饪是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和进行食用全部 过程的一项饮食活动。 烹饪对食品生产加工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 生产技术。 烹饪的直接目的在于制作可食用的食品。
中国烹饪的简史
10
先秦铜质炊餐具
牛鼻穿孔铜牛尊
父丁簋
龙纹觥
龙纹斝
四羊方尊
11
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烹饪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
烹饪原料的扩充
炊饮器皿的鼎新
烹调技法的长进
汉魏六朝时期
宴席格局的变化
饮食市场的活跃
烹饪理论的收获
12
食源继续扩充
隋唐宋元时期
炊饮器具进步
工艺菜式勃兴
风味大宴纷呈 烹饪著述颇丰
13
炊饮瓷器的进步
夏商周三代 约1300年
春秋战国时代 约500年
8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先秦陶质饮餐具
单耳鬲
双肩耳罐
鼎
钵
鹰顶
网纹人面鱼形盆
釜
9
夏商周三代的烹饪
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 1 以“五”命名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 2 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
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 3 “周代八珍”
4 饮食制度的新建树
百世相传三代艺 烹坛奠基开新篇
若做和羹, 梅子 尔惟盐梅
盐
甜 苦 香 酸 咸 这就是“五味调和”啊
4
陶器的问世及其历史评价
陶器是一切炊具的鼻祖
5
水烹法和汽烹法的发明
水烹:以水做为加热介质 煮、熬、焖、煨汤
汽烹: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蒸、酿
6
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发 展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时期
明清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
7
先秦时期
新石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约6000年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起源
• 饮食文明三部曲 • (一)生食阶段 • (二)熟食阶段 • (三)烹饪阶段
1
中国烹饪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中国烹饪的历史与现代发展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烹饪文化之一。
本文将回顾中国烹饪的历史,并分析其现代发展的趋势与影响。
一、中国烹饪的历史1.1 原始时期的烹饪技术早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祖先就开始利用火种烹饪食物。
他们掌握了将生食烹煮成熟食的技术,为人类食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烹饪技术主要依靠石器、木器等原始工具进行制作,食材以采集的蔬果、猎取的动物为主。
1.2 封建社会的烹饪艺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烹饪进入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阶段。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开始形成,并且与地域特色、气候风土相结合。
这个时期的中国烹饪注重食物的形状、口感和颜色,讲究菜品的质地、切割工艺和装盘艺术。
同时,餐桌礼仪也逐渐形成,并影响至今。
1.3 宫廷烹饪的享乐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烹饪曾经达到了巅峰。
皇室厨师们以创新的技艺和讲究的用料手法,烹制出一系列菜肴,使得宫廷烹饪成为一种高雅艺术。
同时,许多名菜在宫廷时期诞生,如北京烤鸭和清蒸鲈鱼等,至今仍享有盛誉。
1.4 地方特色菜系的形成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烹饪风格也各具特色。
鲁菜、川菜、粤菜、闽菜等地方菜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扬光大。
每个地方菜系都有其独特的调味方式和烹饪技法,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传承。
二、中国烹饪的现代发展2.1 古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烹饪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烹饪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中国烹饪更加高效、便捷。
例如,电饭煲、传统炒锅与煤气灶等烹饪器具的改良,让家庭烹饪更为简便,同时亦保持了食物的传统口味。
2.2 中华美食走向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菜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烹饪界的一部分。
中国菜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中餐馆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烹饪的调味方式,如酱油、醋、花椒等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2.3 健康与绿色烹饪在当今社会,健康饮食和绿色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中国烹饪也逐渐注重食材的品质和健康素养,选择更加新鲜、天然的食材,并减少使用味精等添加剂。
中国炒菜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源的
中国炒菜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源的炒菜的起源和金属炊具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中国青铜器时代出土有青铜炊具,但是由于其价格,很明显不可能得到普及,中国特有的铸铁的发明,在战国时代普及了农具,而后逐渐向炊具扩展。
在西汉的盐铁论中已有客店里贩卖韭菜鸡蛋的记载。
随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详细记载了炒菜的炒作过程。
魏晋南北朝之际,炒用于做菜的明确的文字记载已经出现。
这是中国乃至于世界菜肴史、烹任史上的大事。
如在《齐民要术》中就记有这样两道菜: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
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
麻油炒之。
甚香美。
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按,烂疑为切之误),却腥翠五藏(同脏),又净洗,细创如笼肉。
细切葱白,下盐鼓汁。
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
稍作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两道菜为典型的炒菜。
前者为炒鸡蛋,其*** 过程和今日的炒鸡蛋相比,毫无区别,甚至可以说在放“浑鼓”(整粒豆鼓)上更显调味之特色。
后者虽谓鸭煎法,实际却是炒鸭肉末法,是将新长成的肥子鸭,经宰杀,去头,烫去羽毛,去腥翠五脏,再洗净,将鸭肉析碎如“笼肉”(做肉馅的肉),然后再加调料下热锅炒令极熟。
扩展资料:中国的烹饪技艺,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的发明,先民已经普及了煮食 *** 。
煮熟的食物,容易消化,避免了烧糊的损失,比起原始的烧烤,自然较为优越。
到了商代时期,中国人率先掌握了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 ,这就是“蒸”,蒸具与水保持距离,纵令水沸滚,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全部保持在食物内部,不致遭到破坏,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烹饪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中国烹饪的起源
1.2陶具的发明与使用
挖坑灌水烧石把食物煮熟和“石上燔谷”“石上燔 肉”,被称为中国烹饪的石烹时代,这其中虽然有自然 器具的发现与利用,但不是真正意义的工具发明与创造, 直到陶器的出现。
中国烹饪的起源
1.2陶具的发明与使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 利用天然材料,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 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 期的陶片来看,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万多年的 悠久历史。
中国烹饪的起源
1.3调味品的发现与使用
完整意义上的烹饪的第三个因素是调味品的发现与 使用。
中国烹饪的起源
1.3调味品的发现与使用
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最早使用的调味品是“盐”。 最早的盐是采集的自然盐,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 盐主要是池盐。
中国烹饪的起源
1.3调味品的发现与使用
有了陶制器具和包括食盐在内的一些古老的调味品, 烹饪才能得以进行。大约到了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黄帝 时代,生活在黄河下游的“夙沙氏”部落发明了“煮海 为盐”。
( 2) 钻木取火
人们通过钻木摩擦生火,再引燃易燃物,取得火种, 点燃火堆。从此,人类开始靠自己的能力获取火种与用 火。
中国烹饪的起源
( 3) 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
这是我国古代“钻燧取火”的传说。据说原始人们 在打猎时用石块投掷猎物,因石块相碰冒出火星,有时 引发树木燃烧,久而久之,人们便学会了用石头互相撞 击打出火星,再引燃植物的绒毛取火。后来,这种方法 经多次改良,形成了火石、火镰、火绒的传统取火方法。
项目
中国烹饪的起源
中国烹饪的起源
毫无疑问,人类的熟食是从用火开始的,但完整的 文化意义上的烹饪却不仅仅是由生到熟的简单过程,用 火仅仅是中国烹饪开始的根本要素和第一步,其中还包 括耐火器具与原始调味品的使用。
中国烹饪的起源
1.1火的发明与使用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数百万年 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劳作在这片土地上。但早期的人 类不会使用火,他们过着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蒙昧生 活。这段时期是没有“烹饪”可言的。
中国烹饪的起源
1.1火的发明与使用
钻木取火
使用天然火
用火石、火镰、 火绒取火
中国烹饪的起源( 1) 使用 Nhomakorabea然火火山爆发、雷电轰击、陨石落地、长期干旱、煤和 树木的自燃等,都可以形成天然火。大火过后的灰烬中 可能遗留了被烧死的动物尸体,人们捡取回来食用,发 现烤熟的动物肉香味美,比生食好吃。
中国烹饪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