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卷〕语文 第一卷 〔选择题 共 45 分〕一、〔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组是[答案 B]23. 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 D]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屡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争辩做出了奉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 2022 年前将每年增加 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照旧保存的拼搏精神。
A .莅临打算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打算 不是/而是4.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 C]A.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缘由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治理部门人手缺乏,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 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苦。
C.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假设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局部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至无端地对自己进展心理熬煎。
D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保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珍宝时,总是如.数.家.珍.。
5.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 A]A. 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与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秀丽的文学刊物《贝壳》。
B.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假设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藏,我国也必需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藏体系。
D. 这一唱歌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信任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2023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高考全国Ⅱ卷)
2023新高考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高考全国Ⅱ卷)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同志 1930 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錾(zàn)银炮(pào)烙度(dù)长絜大六艺经传(zhuàn)B. 囊(náng)括罪愆(yǎn) 残羹冷炙(zhì) 羽扇纶(ɡuān)巾C. 哆(duō)嗦怂(sǒng)恿战战兢(jīng)兢安然无恙(yàng)D. 蓊(wěng)郁猗(qī)郁游目骋(chěng)怀横槊(shuò)赋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惊讶斟酌只言片语锱珠必较B. 洗练漩窝准备就绪自命得意C. 玄虚凝聚促不及防心心相映D. 璀璨涸辙急不暇择黯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并不是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知识青年的社会观察随笔。
文中对黄冈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没落的许多描述,引发了不少网民的。
②古镇有一条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条铺成。
青石一块紧挨着一块,。
街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房,瓦房的进深很长,门面皆为店铺。
开市时,家家打开大门,摆满货物,街道上人头攒动,打货的、卖货的叫喊声。
A.严谨争议错落有致此起彼伏B.严肃非议有条不紊此起彼伏C.严谨非议有条不紊络绎不绝D.严肃争议错落有致络绎不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
B.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C.在解答阅读中的探究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等错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微专题训练。
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乙卷)【含答案】
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全国⼄卷)(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忖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睛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 重要。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一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伶俜(pīn) 酝酿(niàng) 脑髓(suǐ) 余勇可贾(gǔ)B.薰(xùn)菌夹(jiá)缝凝睇(dì) 夙(sù)兴夜寐C.悲怆(chuàng) 晕(yùn)车蹩(bié)脚鹬(yù)蚌相争D.煞(shā)尾延宕(dàng) 栏楯(shǔn) 靡(mí)靡之音【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项,伶俜(pīng);B项,薰(xūn)菌;D项,靡(mǐ)靡之音。
【思路点拨】如何掌握多音字的读音:①学习多音字时,一定要把字音和它所组成的词语结合起来去认识和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无误。
②有些多音字在读音上是有规律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发现,注意总结。
③有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多音字结合所学课文中的词语单个击破。
把每单元出现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在已建立的多音字本,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预备找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已积累的多音字,边读便书空字音,天长日久,掌握多音字能力在逐步提高。
【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栗联袂连篇累椟家有敝帚,享之千金B.喋血震慑鞠躬尽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C.绻缩缔造蕙质兰心涸泽而渔,焚林而猎D.匏樽喧阗插科打诨失之东隅,收之桑萸【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连篇累牍;C 蜷缩;D收之桑榆【思路点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①从字音上区别,②要从字形上区别,③从字义上区别。
总之,区分形近字,一定要从音形义等方面入手。
高考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高考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试题:一、语文(本题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言文段落省略)问题:请解释文中“之乎者也”的用法和意义。
2.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现代文阅读材料省略)问题: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给出理由。
3. 作文题:请以“时间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数学(本题共60分)1. 解析几何题:给定椭圆方程,求椭圆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具体题目省略)2. 函数与导数题:已知函数f(x),求f'(x),并讨论f(x)的单调性。
(具体题目省略)3. 概率统计题:某工厂生产的零件合格率为0.8,求生产10个零件中至少有8个合格的概率。
(具体题目省略)三、英语(本题共50分)1. 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以下陈述的正误。
2. 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并从所给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
(短文内容及选项省略)3. 书面表达:以“My Hometow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短文。
四、综合科目(本题共100分,考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科目作答)1. 物理:根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列出相关的物理方程,并求解。
(具体题目省略)2. 化学: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机理。
(具体题目省略)3. 生物:根据所给的生物实验材料,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具体题目省略)答案:一、语文1.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用于句中或句末,起到停顿、强调或语气转换的作用。
2. 主人公性格特点分析:(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给出具体分析)3. 作文题答案:(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撰写)二、数学1. 解析几何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给出具体解答过程和结果)2. 函数与导数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给出f'(x)的表达式,并分析f(x)的单调性)3. 概率统计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给出概率计算过程和结果)三、英语1. 阅读理解答案:(根据文章内容给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2. 完形填空答案:(根据短文内容和选项给出最佳答案)3. 书面表达答案:(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撰写)四、综合科目1. 物理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物理方程,并给出求解过程和结果)2. 化学题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机理)3. 生物题答案:(根据实验材料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试题和答案需根据实际的高考试题进行编写。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适用地区:辽宁、重庆、海南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2022年全国卷Ⅰ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标准,它们往往表达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标准,而要使这些标准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法规。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根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当连续,必需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标准。
这种伦理标准又必需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标准,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标准,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依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依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2023年新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附参考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附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全国卷1语文)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C二、5。
B 6.B 7.A三、8,C 9.C 10.B四、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Ic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12.(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13.(L)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门庭假设市时时而间进(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五、’14.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适宜;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0“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笑;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比照;③表达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六、18。
①之所以②因为②所以④也⑤尽管⑥但是19.例: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消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20.答案略┌───┬───────┬───────┬────────┬────────┐│\│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内│切合题意│符合题意│根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容│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根本明确│中心不明确││基│20│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薄弱│内容不当││础│分│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根本真实│感情虚假││├─┼───────┼───────┼────────┼────────┤│等│表│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根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级│达│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根本完整│结构混乱│││20│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根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分│字体漂亮│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字迹潦草难辨│├─┼─┼───────┼───────┼────────┼────────┤│发│特│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展│征│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等│20│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级│分│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I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国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 ,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 ,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