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分类与演变过程
医学模式的分类与演变过程
在一定历史时期,随着医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医学模式应运而生,之后便伴随着社
会的发展而变化。
从古至今,依次产生过以下五种医学模式。
一、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一种主观,幻想的模式,指出生命和身心健康就是神赐与,疾病痛苦就是鬼神的惩罚。
所以多数就是由巫医等人通过驱鬼等方法化疗。
存有心理治疗的促进作用,滞后而具有盲
从色彩,对现在社会仍存有影响。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把身心健康、疾病与自然和社会环境联系出来,运用自然发展规律法则利尼县重新认
识身心健康和疾病,就是一种朴素、实事求是、全面的模式,但是对疾病的重新认识仍具
备主观特点。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医学模式
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驳斥了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并把医学带进实验医学
时代,对基础医学发展存有关键促进作用。
它以力学理论表述疾病和身心健康,直观地把
人比作机器,忽略了生命极其繁杂的一面,忽略了病因与人体变化的联系,也忽略了人的
社会性和生物特性。
四、生物医学模式
指出每种疾病都必然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出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发生改变,确认出来生物的或物理的特定原因,都能找出化疗的手段。
忽略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五、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从生物、社会、心理多个角度重新认识、化疗疾病,全面而精确。
第二章:医学模式
三、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1.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 2.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 次发展 3.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
危因素、高危人群
4.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
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四、现代医学模式对健康服务的 影响
卫生服务范围扩大:
由治疗服务→预防服务 生理服务→心理服务 院内服务→院外服务 技术服务→社会服务
我国前十位死因及主要危险因素%
内分泌病 神经精神病 2.5 泌尿系病 传染病 消化系病 呼吸系病 意外死亡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0
15 36 14 16 26 18 41 2 43 43 45
20 生活方式 40
58 44 43 18 27 28 67 46 36 29
60 环境因素
20 24 58 19 18 27 17 19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
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 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三、生物心理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改变,表2-1
2、健康需求提高,需求多样化 1).希望得到生理、心理服务;在机构内、院外的服务; 医疗技术,社会、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 2).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 健康
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
3、医学社会化:社会保健功能,医学的社会化医学社会 颁布、行政措施、经济支持等促进社会健康的进一步发 展
化指医学成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国家、 社会和群体承担起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 卫生法规的
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辅助医生进行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研发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药物的设计和筛选过程,提高药物研发的 效率。
健康管理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健康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健 康建议和管理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行为干预
针对个体的不良行为或致病行为模式, 采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疗法 等手段,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建 立健康行为模式。
健康促进
以健康为中心,通过改善环境、完善 政策、提高服务等多种措施,促进个 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提高。
疾病预防
通过行为医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有 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慢性疾病和心理 社会因素相关的疾病。
不断变化。
系统性
现代医学模式将人体看作一个开放的 复杂系统,注重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 的结构和功能。
人文性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的人文关怀, 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和生命质 量。
02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背景
科学技术进步
19世纪以来,生物学、医学等领 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生物医学 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
contents
目录
• 医学模式概述 • 生物医学模式 • 社会医学模式 • 心理医学模式 • 行为医学模式 • 未来医学模式展望
01 医学模式概述
医学模式的定义与内涵
医学模式
是人类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以医学为对象的一种高度理论概括, 反映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治疗方法不同
生物医学模式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而社会医学模式则更注重改善社会 环境和个体行为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医学模式概述
(1)医学观及方法论 (2)医学模式是医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思想 (3)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健康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能力不 断变化而演变发展。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一)医学模式演变过程
神灵主义 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 医学模式
机械论 医学模式
生物 医学模式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
成熟老化 自然
环境因素 社会 职业
综合内因 生物遗传
健康
行为 生活方式 消费形式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遗传 康复 医疗卫生 预防 生活
治疗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代表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三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 的位置。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 含义
指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和思考 的朴素、辨证、整体的医学观念。无论古希腊医学,还是中医学说,都属于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范畴。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演变
(三)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2. 中国传统医学
(1)阴阳五行病理学说 (2)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喜、 怒、忧、思、悲、恐、惊)等病因学说。
2024年公卫社会医学第二章考点医学模式
3.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加 全面、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05
06
4. 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医 疗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02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核心内容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生物医学模式将健康定义为生物 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疾病则是生物体内部结构或功 能的异常。
病因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 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其意义
转变: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01
02
意义
1. 促进了医学观念的更新,使医生更加关 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03
04
2. 推动了医学教育的改革,加强了医学人 文教育。
分析预防接种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接种率、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探讨
慢性病流行现状
介绍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 率、疾病负担等。
慢性病危险因素
分析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 、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
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
01
医学与社会学合作
02
医学与心理学合作
03
医学与环境科学合作
探讨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 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来促进健康。例 如,研究贫困、教育、就业等社会因 素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对 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 干预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探讨如 何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促 进健康。例如,研究空气污染、水污 染等环境问题对健康的危害及应对措 施。
医学模式14
医学模式
在医疗领域中,医学模式是指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会根据病情病历、病人的生活习惯、病人的年龄等信息,制定出一种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的模式。
医学模式的制定是基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旨在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医学模式的重要性
医学模式的制定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治疗。
医生制定的医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医学模式的内容
医学模式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在疾病预防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检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制定出预防措施,帮助患者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诊断阶段,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治疗阶段,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康复阶段,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医学模式的实践
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医生需要不断地更新医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个人情况、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语
医学模式是医生们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制定出来的一种治疗和管理方案。
医学模式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疾病特点等因素,以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希望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医生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医学模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学史上五个医学模式
医学史上五个医学模式医学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医学模式,这些模式是医学界一直以来借鉴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五个医学模式,并探讨它们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
1. 手工医学模式手工医学模式是指医疗保健从业者通过手动技能和传统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模式。
这种模式在医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事实上,直到20世纪初期,手工医学模式才逐渐被机器医学模式所取代。
然而,在某些民族和文化中,手工医学模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2. 机器医学模式机器医学模式是指医疗保健从业者通过使用机器和现代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是随着工业化和技术进步而来的。
在现代医学中,机器医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今,许多仪器和设备已经被开发出来作为医生的助手,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3. 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是指医学从业者在考虑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时治疗疾病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
在社会医学模式下,医生们将更加关注成长环境、社会经济背景、个人生活方式等因素,来拟订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可以在对疾病原因的深入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
4. 心理医学模式心理医学模式是指医学从业者在诊治患者时考虑心理因素的模式。
忽视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阻力,从而导致疗效差。
因此,在心理医学模式下,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态,并根据个人需要给出心理治疗方案。
5. 科技医学模式科技医学模式是指医学从业者在诊治疾病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模式。
科技医学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最新方向。
有了高级技术,医生们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更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例如,在最近的医学实践中,体外循环技术被应用于手术中,这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有效。
总之,医学史上有许多经典医学模式,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医学模式。
【课件-社会医学】_2-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西方世界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人体内有血液、 粘液、黄胆汁 和黑胆汁,分 别源出于心、 脑、肝、脾四 个脏器,与自 然界中的火、 水、气、土相 对应。
四体液学说
如果四 种体液 在数量、 比例、 作用上 失调, 便会产 生疾病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 健康和疾病现象,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以直观 的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
代表性学说: 古 希 腊 的 “四液体”学 说 、 印 度 的 “三元素” 学说、中国的“ 阴阳五行”学 说 等 。
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 和 “五行”学说
先民对健康的保护和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占卜、祭祀、 祈祷等方式,巫医、巫术为其主要代表。
古老而落后,但仍然影响着现代社 会
12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中国 成,阴阳对立 体是有机的衡动 破坏则生病
于一体
整体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Mechanistic Medica l Model
机械论医学模式是基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以机械运动的 原理解释一切生命现象的医学观和方法论。把机体的一切 复 杂运动,简单归纳为机械运动,疾病是机器发生故障失 灵; 保护健康就像维护机器一样,机器失灵就修补完善。 机械论唯物主义哲学观促进了解剖学、生理学 等学科发展,奠定了近代医学的基础。如英国医 生哈维(Harvey,1578-1657年)发现了血液循环;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1810-1882年)发现 了动物细胞。 机械论医学模式将医学引入实验医学时代,但忽视了生 命的复杂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学特性。
医学模式(Medical-Model)PPT课件
(三)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四)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一)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二)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三)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四)从技术服(1)面向21世纪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2)医生必须是“五星级”(3)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
四、对卫生决策的影响
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医学服务从医疗为导向向预防为导向转变
(二)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高层次发展建立“高危”的概念建立三级预防策略
二、对健康服务的影响 “四个扩大”
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1977年恩格尔正式提出:“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及达到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环境以及社会,应当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校式。”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逐步改变为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心脏病、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已在死因中占主要地位,我国城市和发达农村地区的疾病和死亡模式已等同于或接近于发达国家。
第2章 医学模式
“五星级医生”: 五星级医生” 五星级医生
• 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 诊疗方案的制定者 • 健康教育的指导者 •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 • 卫生事务的协调者
生物-心理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四节 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的健康观 健康观(outlook on health) 健康观 即“现代健康观” 现代健康观”
(三)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1.需方:健康需求提高。 需方:健康需求提高。 需方 (1)从治病 ) 防病 心理健康 形体健美
(2)从生理健康 ) (3)从身心健康 )
2.供方:健康服务范围扩大。 供方:健康服务范围扩大。 供方 (1)从治疗 ) (2)从生理 ) 预防; 预防; 心理; 心理; 院外服务; 院外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3 生物遗传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中国居民心脏病有关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心脏病有关因素分析 心脏病 死亡有关因素 1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2 生物遗传因素 3 环境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构成比( ) 构成比( %) 47.6 28.6 18.1 5.7
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有关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有关因素分析 恶性肿瘤 死亡有关因素 1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2 生物遗传因素 3 环境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构成比( ) 构成比( %) 45.2 45.2 7.0 2.6
4、亚临床疾病: 、亚临床疾病: 无症状、无体征、理化检查有轻度异常。 无症状、无体征、理化检查有轻度异常。 例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 例如: 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 仅仅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仅仅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仅仅发现“血脂增高” 仅仅发现“血脂增高”
思考题: 思考题:
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2.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3.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5.名词解释:现代医学模式、健康、亚健 名词解释:现代医学模式、健康、 名词解释 康状态、疾病、 康状态、疾病、亚临床疾病
医学模式
一、概念
所谓医学模式(医生心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 医学发展的基本观点、概念框架、思维方式、发展规 范的总和。它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时期医学理论的高度 概括和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它包括以医学发展 指导思想为核心的医学观本身,也包括在这一指导思 想下取得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在这一指导思想支配下 全部医疗卫生工作实践。
“天体运行的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灵气与血液失去平衡则生疾病”, “脏腑、阴阳、气血失衡,五行承制破坏, 脏腑功能失调则生疾病”, “四体液的失衡与破坏则生疾病”,
什么是机械论医学模式
15世纪初,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 本主义的萌芽开始而产生。杰出代表是英国 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培根《新工具》、《论 科学的价值及改进》 以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批驳了唯心主义的 生命观和医学观,并把医学带入实验医学时 代,对医学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它 简单地把人比作机器,忽视了生命极其复杂 的一面,也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特性。
因此,医院、医生、护士都应该转变角色功能, 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也应该转变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
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 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 区的转变
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 向的转变
①病人教育 ②早期诊断 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
医学模式定义
医学模式定义医学模式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解释医学现象和疾病机制的理论框架。
它包含了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各种观察、实验和推理方法,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和理论。
医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医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准确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类健康问题。
在医学模式中,重要的概念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等。
疾病的发生机制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和过程,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免疫系统异常等。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可以是单一的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
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后在人体内的具体变化过程,包括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
临床表现是指疾病在患者身上产生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医学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对大量的医学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病例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疾病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建立起相应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建立也离不开对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医学模式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指导医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模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医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适用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也适用于少见病和罕见病。
医学模式还可以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如老年病、慢性病、遗传病等。
医学模式还可以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如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
在医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医学模式是一种理论框架,不能完全解释和涵盖所有的医学现象和疾病机制。
其次,医学模式是基于现有的医学知识和数据建立的,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医学模式可能需要不断修订和更新。
最后,医学模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具体的医学问题。
第二章 医学模式
体液学说: 粘液、血液、黄胆汁、 黑胆汁
疾病的本质是: 体液之间的失衡状态
Significance of Hippocrates
第一次将纯粹的哲学与对 疾病的观察结合起来 标志着西医与希腊自然哲 学的结合 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再 是神秘的、无法解释的超 自然力量
Significance of Hippocrates
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 维组合(three dimension)。
从生物角度 从心理精神角度 从社会学角度
看人的健康 观察人的健康, 衡量人的健康
恩格尔给疾病下了一个定义: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
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疾病(disease) 病患(illness)
预 防
生 活 危害因素
图2-4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三)恩格尔: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课本P22三点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临床工作 对预防工作 对卫生服务 对医学目的 对医学教育
二十一世纪医生的职能: 五星级医生( five star doctor)
第三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整体医学观
身体和精神的整合
多因多果---病因链
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从预防医学到健康维护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疾病谱转变 健康需求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 外部交叉发展
产生背景
疾病谱改变 健康需求提高,需求多样化 医学社会化:社会保健功能,医学的社 会化 外部交叉发展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一、教学内容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合。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
4.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文关怀的崛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认识到医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和心理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医学模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重点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和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模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健康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疗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六、板书设计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2)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健康问题,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进行解析。
2. 答案:(1)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从传统医学模式到现代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课件-社会医学】_2-医学模式_
东西方早期医学理论
古国名 自然观
人体观
疾病观
万物由火、气 黏、液、血液、黑 四 体 液 的 失 衡 与
古希腊 水、土组成
胆汁、黄胆汁构 成人体四元素
破坏则生病
万物由地、水 气、、胆、痰构成 三 要 素 平 衡 破 坏
古印度 火、风组成 人体三要素
则生病
万物由金、木 经、络、藏象与阴
古代 水、火、土组 阳五型类比,人 阴 阳 、 五 行 失 衡
31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 因
1.医学发展的 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 因谱的改变
3.医学学科内部
融合与外部交叉 发展
4.人类卫生保 健的需提高
5、健康影响因
素的多元化
32Biblioteka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应对许多健康问题,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解决,
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社会化的措施才能取得
古老而落后,但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12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 式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 健 康和疾病现象,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以直观 的 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
代表性学说: 古 希 腊 的 “四液体”学 说 、 印 度 的 “三元素” 学说、中国的“ 阴阳五行”学 说 等 。
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 和 “五行”学说
五行学病理学说 金 木 水 火 土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西方世界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医学模式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8: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一、对医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 健型转变
病因的寻找不仅仅停留于生物医学角度和如何治疗, 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综合预防?
因此,医院、医生、护士都应该转变角色功能, 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也应该转变模式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把健康 、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
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应用自然现象的客 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 方式
——朴素、辨证、整体的医学观念
比如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 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和“五行”学说
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 2、加强在职教育
四、对卫生决策的影响
健康是基本人权,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标准
• 1999年6月,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会资助成 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该委员会 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的“全球最低基本 要求”提供指导。 • 2011年, IIME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 要求》,其包括了七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 域: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2,医学 科学基础知识;3沟通技能;4临床技能;5 群体 健康和卫生系统;6 信息管理;7 批判性思维和 研究。
名词解释 医学模式
名词解释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分析和实践医学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它结
合了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患者护理,旨在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果。
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综合性:医学模式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以全面理解和解决医学问题。
•系统性:它采用系统性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结果。
•个体化:医学模式注重将医疗措施和决策个性化,以满足每个患者的特殊需求和情况。
•协作性:它强调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实现最佳的医疗结果。
•持续性:医学模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评估和改进来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
使用医学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团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它也可以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医疗保健的效果和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演变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23%,以青壮年为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近年来,它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各国和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
由于它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并受多种因素,诸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感染等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解决该病的根治问题。
而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甚至采用急功近利的药物,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
鉴于以往单纯药物治疗银屑病过程中的教训,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银屑病的研究与治疗必须摆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羁绊,顺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新的银屑病治疗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是指人们观察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标准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可称之为法式、标准或规范。
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是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它指导着人们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
模医学式的确立和变化,不仅与医学科学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道德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色。
这就使得医学在每一发展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纵观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医学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医学和目前的现代医学等不同阶段,医学模式也依次更替为:巫医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出现于约1万年前的原始社会。
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上帝创造万物,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乃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所致,保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符咒祈祷,依赖巫术驱凶祛邪。
虽然当时也使用一些植物和矿物来治疗疾病,但不能超越“神灵的主宰”。
这种与宗教神学自然观相适应的的健康与疾病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及其与疾病作斗争的理念。
其实,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下的神灵有不少现今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但总的来说,由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中掺杂的巫术、灵气、魔鬼、信仰等的成分很大,虽然在医疗中对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人类作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必然影响着医学的发展。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出现于公元前三千年前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以自然哲学理论解释健康与疾病。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治病先治人”、“一是语言,二是药物”等朴素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思想,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非孤立,而是与人们的个性性格及生活方式,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认识和防治疾病上既重视躯体又考虑到精神,既重视机体本身又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在希腊以医学之父希波克底的研究开始为标志,将鬼神巫术从医学领域驱逐出去,提出了类同现代医学模式中的某些要素,如他创立的“四体液学说”,认为体液构成的整体比例关系决定人的性格、气质、体质和疾病。
在我国医学以《皇帝内经》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以“天人相应”思想为特色,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七情”生理病理学说为理论的整体医学观,将健康和疾病与外界环境以及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思考。
认为疾病是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邪正虚实、上下升降、表里出人、气血失调和寒热进退引起的。
治疗上采用辩证施治的原则,除中药、针灸外,还有七情相胜、音乐气功等丰富的心理、体育疗法,一直沿用至今,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神灵医学模式相比,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摈弃了关于鬼神、巫术等荒谬的内容,使医学与巫术相分离,立足于从物质性、整体性上去说明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其主要缺陷是在细节方面不够深入,显得过于笼统,并且带有某些牵强附会的成分。
3.机械论生物医学模式出现于14、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该模式把人体看成一个生物有机体,认为疾病就是生物机体内组织器官发生了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上的改变。
生物医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细胞病变→组织结构病变→功能障碍。
并认为生物学、化学指标可以满足对人体疾病的说明。
在医生眼里,病人只是一个生物的人,一切治疗措施都是围绕着纠正生物异常而进行的。
14世纪后,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
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了近代实验医学,并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进展。
16世纪,比利时的医生维萨里以大量人的尸体解剖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人体解剖学。
17世纪,英国的哈维通过动物实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理论,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意大利的摩干尼结合病人尸检,提出了疾病的器官定位学说,建立了器官病理学。
19世纪,德国的魏尔啸借助于显微镜技术和细胞学说,进一步建立了细胞病理学。
法国的巴斯德通过加热实验证实了细菌在食物发酵中的作用,建立了微生物学,使人们对外界致病因素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关于神经生理学、人体代谢过程和高级神经活动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展起来。
基础医学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寻找局部病灶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诊断技术,促进了药物治疗和以消除病灶为目的的外科手术及消毒法、麻醉法等的发展。
(见下图)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内,人们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取代了直观、猜测和思辨,加深了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并且在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及地方病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取得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
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人的另外一个方面,即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它只注重于人的生物学属性,而忽略了人的社会学属性,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医学家们致力于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疾病的心理、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下余地;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物性活动首先要随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动,人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会反映到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当中,人类的健康问题绝对不仅仅是生理活动所能够完全解释的。
生物医学模式注重于运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它的视野,限制了它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人体各方面的关系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
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西医分科越来越细,各科相对独立地分别研究和开展治疗,造成各科之间人为地割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生了许多不应有的误诊误治;药物基本上是单一的化学合成药品,而副作用明显等等。
这些医疗现象体现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科学家体外克隆器官,最终目的是更换已坏的人体器官,这实质是“机器”人体观在现代的翻版!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激烈的竞争使心理疾病渐增多,造成机体疾病不仅只有生理因素,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造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 理化生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死亡率已居次要地位,而高血压、冠心病、癌症、脑血管疾病、溃疡病和精神病的发病率却较前有明显增加。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死亡率已在十大死因中居前位,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体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个人的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如心脑血管疾病,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生活习惯、心理(性格)、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
而以上这些因素,又可以随机组合并导致其它系统的疾病。
由此说明,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疾病的防治与健康水平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必须要重视社会、心理、行为适应等因素对疾病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其消极影响日益暴露,它不仅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医学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而且束缚了医学领域进一步地深入扩展。
这一局限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被另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所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1977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正式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概念。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需要新的医学模式”为出现的标志,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看成是心理、生理、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破坏的结果。
主张无论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综合地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相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将它们分割开。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人看作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该“系统”又处于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
人体的功能正常发挥,即为健康状态;这不仅由于其组成部分的结构正常,而且各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亦正常,此外,还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相适应。
这个新的医学模式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通常不只由单一因素决定。
众多因素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致病原因、身心状态,以及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等。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疾病防治方法应当多元化。
综合治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基于如下两方面因素:1.现代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和社会致病因素。
现代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的劳动、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导致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使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吸毒、酗酒、纵欲、饮食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
这些来自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致病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现代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揭示了心理和社会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
在现代疾病谱和死因谱中占据前三位的,已从原来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缺乏病换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另外,还有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等,也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
人们惊讶地发现,曾经为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疾病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在临床实践中,单用生物治疗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时虽然疗效很好,但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现病情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