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与谬误
诡辩术大观
诡辩术大观诡辩术大观凡是诡辩论,其中都包含一定的逻辑错误(包括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
自觉运用这些错误为自己的行为、观点辩护,就构成了种种诡辩术。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揭穿这些诡辩术,希望大家能摆脱诡辩论的困扰,认清诡辩术的要害,让学习和工作少绕弯子而顺利进行。
为了使文章简洁明了,有些诡辩术,只点题目不做具体说明,这一点请大家谅解。
1、偷换概念术:这是最常见的诡辩术,它的特点是转移论点,将一个问题换成另一个问题。
它的逻辑错误是,违反了“同一律”。
它在现实中有两种表现形式a、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先用一词语表示某个概念,接着又用这个词语表示另一个概念,b、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不同的概念。
在推理过程中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2、混淆概念术:它的要害是,根据一事物能转化为它事物为由,来抹杀两种事物间的本质差别,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在哲学上亦可称为绝对的相对术。
在形式逻辑上则表现为,把非同一关系的概念看作是同一关系的概念,反之亦然。
3、偷换条件术:就是抽象地谈论问题,对事物不做具体分析。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和有条件的。
它要求人们在探讨一问题时,必须研究与该事实有关的一切情况以及同它事物的联系。
这种诡辩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历史上古希腊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和他的老师普罗太哥拉斯进行的所谓“半费之讼”。
它在形式逻辑上它违反了“矛盾律”,根据矛盾律,两个相反的思想不能同真,只能同假。
这两个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就属于不同真而同假的情况。
由“半费之讼”我们还可以引伸出诡辩论的另一表现方式4、虚假概念术:按照形式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统一的。
没有无内涵的外延,也没有无外延的内涵。
虚假概念术就是拿虚假概念来冒充真实概念,达到制造逻辑混乱的目的。
(虚假概念,也称为零概念,因为它没有外延,是主观臆造的概念)5、绝对的相对主义术:诡辩论认为,相对只是相对的,绝对也是相当的。
口才学-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1)
口才学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南开大学哲学系张晓芒目录一、真是气死人——什么是诡辩(1)●笨嘴笨舌的苦恼——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1)●明明白白的糊涂——还欠缺点什么(1)●“魔鬼的律师”——是非无度(2)●变了形的机智——诡辩的词源(3)●用小聪明赚钱——诡辩的界定(4)●“苏张之口”——中国古代的诡辩源头(5)●“靠舌头过活”——古希腊的诡辩源头(7)●“一切都是幻觉”——古印度的诡辩源头(9)二、思维的陷阱——要了解诡辩(10)●赔钱赚吆喝——有意和无意的区别(10)●怎么去救火——误解和曲解的区别(10)●我把你背出来——真诚与强辩的区别(12)●到底能不能——清楚的头脑(13)● 1+1等于几——健康的心态(14)●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必备的思维知识(15)三、洞烛玄机——诡辩的手法种种(19)●百般抵赖——否认事实的诡辩(19)●信口雌黄——歪曲事实的诡辩(20)●假痴不癫——模糊概念的诡辩(22)●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24)●瞒天过海——偷换概念的诡辩(25)●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26)●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28)●故弄玄虚——模糊判断的诡辩(30)●含糊其辞——模糊判断的诡辩(31)●闪烁其辞——模糊判断的诡辩(32)●以假乱真——虚假判断的诡辩(34)●无中生有——虚假隐涵的诡辩(36)●节外生枝——混淆模态判断的诡辩(39)●移花接木——混淆时态判断的诡辩(40)●假途售奸——错误三段论推理的诡辩(41)●似是而非——错误复合判断推理的诡辩(43)●是非无度——自相矛盾的诡辩(45)●模棱两可——是非两不可的诡辩(46)●胡搅蛮缠——混淆论题的诡辩(48)●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50)●答非所问——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一(51)●暗渡陈仓——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二(53)●偷梁换柱——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三(54)●众口铄金——“以人为据”的“推不出”诡辩(58)●假虎张威——“滥用权威”的“推不出”诡辩(59)●恶言泼语——“诉诸他恶”的“推不出”诡辩(59)●借风使船——“诉诸感情”的“推不出”诡辩(60)●生拉硬扯——不当类比的诡辩(62)●轻动干戈——轻率概括的诡辩(64)●树上开花——虚假预设的诡辩(66)●刹那生灭——相对主义的诡辩(68)四、当头棒喝——如何破斥诡辩(76)●针锋相对——用事实说话(76)●明镜鉴形——以知识判定(78)●两刃相杀——独立证明法(79)●以一当百——证伪法(79)●将错就错——归谬法(80)●两权相衡——比较法(82)●引君入彀——顺势逆辩法(82)●以迂为直——避角法(83)●壁上反观——辩证驳(84)●三十六计走为上——不驳(86)结语(87)一、真是气死人——什么是诡辩●笨嘴笨舌的苦恼——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人际沟通。
诡辩逻辑
诡辩论的哲学根源
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 哲学认为,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寓于)相对之中。因此,相对与绝对是 辨证统一的。如果离开绝对讲相对,夸大相对性,就会陷入相对主义。诡辩论者往往认 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者 还片面地夸大主观认识能力地相对性,从而否认了认识地真实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 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他们地认识论。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 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 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 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 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
Page 3
III
与谬误的区别
诡辩同一般的谬误有什么 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 谬误是无意的,而诡辩是有 意的。在世界上谁会有意地 要把真理说成谬误,而把谬 误说成真理?这就是那些手 上没有真理的人。我国有句 古老的俗语,叫做“有理走 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手里没有真理的人,他们的 周围也就没有群众,在这种 情况下,他们就得施展种种 诡辩手法,玩弄歪曲真理与 掩盖真理得种种骗人的把戏, 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
Page 5
偷换论题是搞诡辩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诡辩 术。诡辩者偷换概念的主要手法有: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 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 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 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 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 子的属性。 5,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 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 题。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 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0705英语幽默话语的谬误和诡辩及其语用功能
○语言的使用维度编者按:语言的使用(语用)维度是多维度揭示语言在与是方式的又一基本切入点。
从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和“意义使用论”诞生以来,历经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何恩级差和关联理论,语用学似乎已经陷入困境。
走出困境的方法、途径迫切须要探寻。
本期刊发的前三篇文章分别以幽默话语、认知语境和词汇意义的模糊性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展开自己的研究;第4篇文章则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接口问题。
英语幽默话语的谬误和诡辩及其语用功能王牧群 李相敏(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秦皇岛066004)提 要: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是同一过程,思维不严密、不科学、不符合逻辑规律,语言表达就会混乱。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幽默如何利用谬误和诡辩,故意曲解话语意图,证明外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幽默话语的运作机制,对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和可行性。
本研究发现,说话者可以利用逻辑错误故意曲解话语意图制造幽默,然而是否能够实现其语用功能取决于幽默效应。
同时,文章运用礼貌原则和人际交际修辞理论探讨幽默话语的人际功能及礼貌原则的相对性。
关键词:幽默;谬误;逻辑思维;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7)05-0067-4Hum ors w ith L og i ca l Fa ll ac i es and The i r Pragma ti c Functi on sW ang Mu2qun L i Xiang2m in(Yanshan University,Q inhuangdao066004,China;Q inhuangdao Pr ofessi onal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Q inhuangdao066004,Chin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diti ons and means of p r oducing hu mor ous effects with l ogical fallacies.Thr 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several p rag matic functi ons of English hu mors of this kind are identified and mean while it is found that t o realize these functi ons the j oker first m isinter p rets on pur pose what he hears in order t o create hu mor ous effects without which p rag matic functi ons are i m possible.W ith the support of the theory of PP and CP,it als o investigates the relativity of PP and the inter pers on2 al functi ons of hu mor ous utterance.Key words:hu mor;fallacy;l ogics;p rag matic functi on 1 引语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现实中的诡辩及其辩证法分析
现实中的诡辩及其辩证法分析摘要:从辩证法上来分析,诡辩的本质是一种谬误。
割裂联系、似是而非、用表面现象掩盖事物本质是诡辩的三个主要特征。
现实中,一些西方国家攻击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侵犯人权,用的正是割裂联系的诡辩手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对主义”分析犯的是似是而非的错误;用改革中的出现的问题全面否定改革是用表面现象掩盖本质的诡辩。
关键词:现实;诡辩;辩证法[Abstract] Dialectical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sophism,it is a mistake.It has three chief features:cutting off the connection of things,indefiniteness,regarding appearance of things as nature of things.At present,some western countries say that the people planning project in our country has infringed upon human rights.They cut off the connection of things.Some relativists analyze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indefinitely.Some people negate reform just for blemish;they regard appearance of things as nature of things.[Key words] at Present;Sophism;Dialectics“鸡三足”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公孙龙子的一个著名诡辩──说鸡有足是一足,说鸡有左足是一足,说鸡有右足是一足,加起来共三足。
现实中,也常常有人运用传统文化中的诡辩手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
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
生活中存在很多谬误和诡辩,这些谬误和诡辩常常会误导我们的思考
和判断,甚至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以下是我对生活中谬误
和诡辩的一些看法。
首先,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是非常普遍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
遇到一些人借助谬误和诡辩来欺骗我们,例如推销员用夸大其词的手
法来销售产品,政客利用假新闻和不实信息来制造舆论,电视节目中
不准确和夸张的报道等等。
这些谬误和诡辩无疑会让我们产生误判和
误导,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和选择。
其次,我认为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是非常危险的。
谬误和诡辩不仅会
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危险的后果。
例如,购买
不合格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相信假新闻和不实信息可能会导
致恐慌和社会不稳定,误判风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和错误决策等等。
最后,我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来避免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
首先,我们
应该保持警觉,辨别真假信息,对推销员和政客的宣传要持谨慎态度。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说法
和观点。
此外,我们应该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媒体,增强自己的信
息素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
综上所述,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规避他们的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警觉,学会自主思考和判断,并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媒体,从而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
生活中的谬误和诡辩引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谬误和诡辩,它们可能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有限,也可能是因为人们的利益驱动导致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谬误和诡辩,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误解一:陷入二分法思维二分法思维是一种常见的谬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倾向于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只有两个选项的情况,进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性。
例如,人们常常认为事情只有黑白两种对立面,而忽视了灰色地带的存在。
1.1 二分法思维的弊端•忽略了中间地带的存在,导致无法全面考虑问题;•容易将问题简单化,丧失对复杂性的理解;•政治、宗教等领域常常通过二分法思维进行舆论控制。
1.2 如何避免陷入二分法思维•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尝试在多个维度上分析问题;•不轻易陷入对立面的较量,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观点左右。
误解二:谬论的诡辩谬论的诡辩是一种以欺骗性论证为特征的推理方式。
它常常通过迷惑、转移焦点、虚假的逻辑等手段来误导人们的思维。
2.1 谬论的诡辩常见形式•诉诸感情:通过感性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决策,而非理性的论证;•扭曲事实:故意曲解、篡改事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重就轻:将人们对问题的关注转移到次要的问题上,从而掩盖主要矛盾。
2.2 如何辨别谬论的诡辩•怀疑来源:对信息的来源进行质疑,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审慎判断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核实来判断论述的正确性;•学会思辨: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误解三:别被数字迷惑了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形式,然而,当数字被错误地解读或操纵时,它们可能成为误导人们的工具。
3.1 数字须谨慎使用•统计局数据的解读:注意对统计数据的正确解读,避免将数字当成事实;•数据的操纵:警惕数字被故意操纵,可能造成信息不准确的结果;•数据的背后故事:不仅需要看数据,还要理解数据背后的故事和原因。
3.2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多角度考虑:从多种角度来看待数据,避免片面地解读;•认知局限:数字只是一种呈现形式,不能完全代表事实;•深入思考:了解数据的背后原因,不仅是表面的数字。
鲁迅杂文《论辩的魂灵》的逻辑分析——兼论诡辩和谬误
洋奴会说 洋话 。 你主 张读洋书 ( 会说洋话 ”) 即“ ,
多反改 革者 的“ 魂灵” 他们的思想 “ 和 逻辑 ”。鲁迅 思想研 究专 家唐 瞍在 《 鲁迅 杂文艺 术特 征》 文 中 一
指 出 :鲁迅 的全 部杂文都是 论战性 的 ,雄 辩 的 , “ 表
则 , 了“ 犯 中项 不周延 ” 的逻辑错误 。这不 由使人想 起古希 腊哲学史 上 的一 则关于 “ 狗父亲 ”的诡 辩 : “ 只狗是雄性 的 ; 这 你父 亲是雄性 的 ; 以你父 亲是 所
这只狗 。”
他 的许 多杂文 中常常不 直接作结论 , 而是 用生 活的 真实逻辑 、 文所表现 的倾 向 、 杂 问题 的提法等 , 引导 读 者 自己得 出作者 所欲表达 的结论 。 论辩 的魂灵》 《 即是 如此 。作 者对 论敌 的荒 谬言 论并 不作 丝 毫评
第2 8卷 第 3期
2 1年 6 00 月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Vo. 8 No3 1 . 2
J OUR NAL OF L ONGYAN UNI RST VE I Y
Jn 00 u e2 1
鲁迅杂文《 论辩的魂灵》 的逻辑分析
— —
兼 论诡 辩 和 谬 误
卢华 东
( 龙岩学院人文与教育 学院 福 建龙岩 34 1 ) 60 2
3 2
其 逻辑错 误 同① 。 ④ “ 说 甲生疮 。 你 甲是 中国人 , 你就 是说 中 国人
生疮 了。”这里 包含着 这样 的三段 论 : 甲生 疮 , 甲是 中 国人 .
“ 国者 的话是 最有价 值 的” “ 爱 , 赞成 自由结婚 , 就是
辩论赛中反诡辩的技巧
辩论赛中反诡辩的技巧诡辩在论辩中固然厉害,但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反驳诡辩可从以下这些方面打开突破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中反诡辩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辩论赛中反诡辩的技巧一、诡辩的逻辑如果是错误的,不妨顺着这个错误的逻辑,将错就错,就地取材,重新构设一个诡辩进行反驳。
请看下面的例子:某校禁止学生在教室里穿拖鞋。
一天下午,高二(三)班的”捣蛋鬼”梁勇同学又啪嗒啪嗒地穿着一双拖鞋进了教室,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让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我三令五申禁止穿拖鞋,你为什么还穿?”王老师皱着眉头问。
”对不起,我没穿拖鞋。
”梁勇大声回答。
”什么?你脚上穿的不是拖鞋?”王老师提高了嗓音。
”不是,是凉鞋。
”梁勇语气坚定,还有意低下头望着自己脚上的鞋子。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移到了梁勇的鞋子上:这双鞋子原来是一双普通塑料凉鞋,不过现在鞋后跟全被剪掉了。
看上去与拖鞋没有两样。
”鞋后跟全剪掉了,难道是凉鞋?”王老师恼火地问。
”当然是凉鞋!这就像一个人的腿断了,他还是人,而不是狗!”梁勇昂起了头,大声反驳。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为王老师捏了一把汗,担心他下不了台。
王老师先是一愣,但很快镇定下来。
他双眼盯着梁勇,不紧不慢地说:”你的话好像很中听,不过,你的辩解是错误的。
凉鞋之所以是凉鞋而不是拖鞋,最重要的在于凉鞋有鞋后跟,这就像一个人,如果他最重要的头部都没有,那他就不再是人了。
”梁勇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低下了头。
在这里,梁勇的诡辩在逻辑推理上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人断了腿固然是人,但无法据此推出凉鞋断了鞋后跟还是凉鞋。
王老师思维护敏捷地洞察到这个错误的逻辑,立即把思路从人的腿部移到人的头部,构设了一个同样逻辑形式的诡辩,把凉鞋鞋后跟的功用提升到”像人的头部一样”重要,既然人的头断了就再人,那凉鞋断了鞋后跟也就不再是凉鞋了。
由于王老师这个诡辩后发制人,以谬制谬,所以梁勇不得不低头认错。
诡辩错误的类型及反驳
常见的辩论诡辩错误和套话关于辩论赛中的套话,必须强调三点:1、很多人无法理清楚辩论赛套话的意义,有的人极其鄙视坚决不用,有的人则盲目滥用,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套话的作用,在于高度概括己方的立论进行阐述,或者高度概括对方的立论进行反驳。
对于语言组织能力不济,不能以最简短的语言进行攻防的辩手,套话的学习是必须的,但必须分清场合使用。
2、以下所有的破解套话都只是举例,用来提供思路,但并不推荐使用。
因为这些套话都已经被前辈辩手用烂,盲目使用容易引起评委反感。
建议各辩手根据下面列举的辩论赛逻辑错误种类,每一种原创2-3句属于自己的套话。
3、套话只是语言组织的辅助技巧,真正的目的在于阐述内容,决不可反客为主。
如果只会空洞洞的使用套话,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这样的辩手会遭人反感。
辩论场上常见的诡辩错误及反驳一、自相矛盾逻辑、思想、言论中的自我否定现象,常见于一支队伍对立论没有统一,或者部分队员对立论没有吃透的情况。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不需举例。
破解套话:1、对方X辩说....对方Y辩说....请对方辩友先统一一下观点吧!2、(指出错误后)对方的论述是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二、偷换概念/偷换前提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他有以下几种情况: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5,偷换论题。
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举例:“生之恩不如养之恩”,“生”应该解释为“生育”,却被解释为了“生命”。
破解套话:1、对方辩友不要玩概念游戏/断章取义....2、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可惜的一个概念错了....3、按照对方的定义....这符合在座各位的生活感受吗?三、避实就虚、栽赃、偷换辩题偷换论题是违反同一律对判断运用的要求所犯的错误。
诡辩
逻辑学中的诡辩
诡辩是一种逻辑错误,但并非任何逻辑错误都是诡辩。
诡辩与一般性的逻辑错误虽然都违反了正确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第一,前者的违反,通常是自觉的、有意的,而后者则是不自觉的、无意的;第二,前者是企图为某一荒谬的观点或错误的行为作辩护,而后者无此动机。
例如,有人从“凡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的前提,推出“凡等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结论,这个推理是由于缺乏逻辑知识而犯的一般性逻辑错误,不能称之为诡辩。
诡辩常常包含有错误的判断,但并非任何错误的判断都是诡辩。
一个孤立的、不包含逻辑矛盾的错误判断,尽管它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还不能说是诡辩。
但是,如果将一个错误的判断作论题,企图论证它是正确的,或者把它作论据用来论证其他判断为正确时,就构成了诡辩。
这时的错误判断就成为整个诡辩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诡辩的核心依据。
诡辩的手法种类繁多,谁也难以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自由讨论问题的空气日益浓厚,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广告、诉讼以及公开场合下的
辩论增多了,必将产生出许多新的诡辩手法,这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总结。
班级:动画1231
姓名:冒海翔
学号:2012011030。
诡辩
诡辩同一般的谬误有什么区别呢? 诡辩同一般的谬误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 别在于:谬误是无意的,而诡辩是有意的。 别在于:谬误是无意的,而诡辩是有意的。在世 界上谁会有意地要把真理说成谬误, 界上谁会有意地要把真理说成谬误,而把谬误说 成真理?这就是那些手上没有真理的人。 成真理?这就是那些手上没有真理的人。我国有 句古老的俗语,叫做“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 句古老的俗语,叫做“有理走遍天下, 难行” 手里没有真理的人, 难行”。手里没有真理的人,他们的周围也就没 有群众,在这种情况下, 有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得施展种种诡辩 手法,玩弄歪曲真理与掩盖真理得种种骗人的把 手法, 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 戏,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
• 希特勒是好战的,希特勒是德国人, 希特勒是好战的,希特勒是德国人, 所以德国人是好战的。 所以德国人是好战的。
友情提示:请不要与你的老师诡辩!(尤 友情提示:请不要与你的老师诡辩!(尤 !( 其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 其是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
(5)以人为据。 )以人为据。
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对象 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 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某种性 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质的论证的手法。用这种机械类比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质的论证的手法。用这种机械类比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1)含糊其词 )
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 模棱两可。在论证过程中,诡辩者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的原则,论点含 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 混暧昧,似是而非,企图在不同的情况下作不同的解释,为自己的某种目的 辩护。 辩护。
列举诡辩论的具体例子
列举诡辩论的具体例子诡辩论是一种常见的辩论技巧,旨在迷惑或误导听众,而不是寻求真理或合理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列举的诡辩论具体例子:1. 滑坡谬误:这种谬误发生在当一个人声称,如果某个行动被允许发生,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不好的结果。
例如,某人可能会说:如果我们允许同性婚姻合法化,那么接下来人们就会要求合法化婚外情和婚内虐待。
然而,这种论证忽略了同性婚姻与婚外情或婚内虐待之间的本质区别。
2. 以偏概全:这种诡辩论常见于个别案例被用来代表整个群体的论述中。
例如,某人可能会说:我听说有一位食品销售员在某地的餐厅附近发生了性犯罪,所以所有食品销售员都是犯罪者。
这样的论证忽视了大多数食品销售员是无辜的事实。
3. 人身攻击:这种诡辩论集中在对个人的攻击上,而不是对其主张或观点的辩论。
例如,某人可能会说:你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你的观点毫无价值。
这种论证方式无视了事实和逻辑,只是试图贬低对方的形象。
4. 红鞋理论:这种谬误发生在当一个人试图转移对话的焦点,并通过讨论一个无关紧要或次要的问题来掩盖真正的问题。
例如,如果两个人就气候变化进行辩论,其中一人可能会提出对方的鞋子的颜色有错。
这样的论证方式只是为了转移注意力,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
5. 平行谬误:这种谬误发生在当一个人试图通过提出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来否定或反驳对方的观点。
例如,某人可能会说:如果你不同意强制佩戴安全帽,那么为什么你同意强制佩戴安全带?这样的论证方式忽略了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风险。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诡辩论例子,它们旨在误导听众、迷惑对方,而非寻求真相和合理解决方案。
识别和避免这些诡辩论是重要的,以确保辩论过程中能推动理性讨论和真正的思考。
谬误逻辑
课程名称:逻辑学教程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8.越级划分的错误 属种关系的词项是有层次的,如果混淆 其层次进行划分,就会犯“越级划分” 的错误。例如: (1)动物可分为哺乳动物、鸟、鱼、 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非脊椎动物。 (2)句子可分为主从复合句和并列复 合句。
课程名称:逻辑学教程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名称:逻辑学教程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1、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在属加种差定义中,如果定义项直 接包含被定义项,那么,就会犯同语 反复的错误;如果定义项间接包含被 定义项,就会犯循环定义的错误。例 如: (1)机会主义者就是主张机会主义 的人。 (2)所谓孳息,就是从原物产生的 收益的物质形态。而原物则指产生孳 息的物。
课程名称:逻辑学教程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误用属种关系的词项 属种关系的词项也就是划分中的母项和子 项,它们是不同层次的词项,因此不能并列 使用,否则,就会产生逻辑混乱,导致语无 伦次。例如: (1)出席这次省劳模大会的代表,有工人、 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代表和建筑工人、 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2)放眼我国各报刊杂志、各种传媒,逻 辑错误俯拾即是。
2、混淆集体词项与非集体词项 集体词项是指称一个事物类,适用于 一个整体。 非集体词项是指称一类事物,适用于 这类事物的任一个体。 如果混用了这两种不同的词项,就 会产生“合谬”或“分谬”的错误。 (1)说“人是猴子变的”真荒唐,难 道这些漂亮小姐都是猴子变的吗?(合 谬) (2)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可 见,人就是一类有自知之明的动物嘛! (分谬)
课程名称:逻辑学教程 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诡辩错误的类型及反驳
常见的辩论诡辩错误和套话关于辩论赛中的套话,必须强调三点:1、很多人无法理清楚辩论赛套话的意义,有的人极其鄙视坚决不用,有的人则盲目滥用,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套话的作用,在于高度概括己方的立论进行阐述,或者高度概括对方的立论进行反驳。
对于语言组织能力不济,不能以最简短的语言进行攻防的辩手,套话的学习是必须的,但必须分清场合使用。
2、以下所有的破解套话都只是举例,用来提供思路,但并不推荐使用。
因为这些套话都已经被前辈辩手用烂,盲目使用容易引起评委反感。
建议各辩手根据下面列举的辩论赛逻辑错误种类,每一种原创2-3句属于自己的套话。
3、套话只是语言组织的辅助技巧,真正的目的在于阐述内容,决不可反客为主。
如果只会空洞洞的使用套话,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这样的辩手会遭人反感。
辩论场上常见的诡辩错误及反驳一、自相矛盾逻辑、思想、言论中的自我否定现象,常见于一支队伍对立论没有统一,或者部分队员对立论没有吃透的情况。
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不需举例。
破解套话:1、对方X辩说....对方Y辩说....请对方辩友先统一一下观点吧!2、(指出错误后)对方的论述是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二、偷换概念/偷换前提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他有以下几种情况: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
5,偷换论题。
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举例:“生之恩不如养之恩”,“生”应该解释为“生育”,却被解释为了“生命”。
破解套话:1、对方辩友不要玩概念游戏/断章取义....2、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可惜的一个概念错了....3、按照对方的定义....这符合在座各位的生活感受吗?三、避实就虚、栽赃、偷换辩题偷换论题是违反同一律对判断运用的要求所犯的错误。
(最新)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
辩驳诡辩的方法与技巧南开大学哲学系张晓芒目录一、真是气死人——什么是诡辩(1)●笨嘴笨舌的苦恼——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1)●明明白白的糊涂——还欠缺点什么(1)●“魔鬼的律师”——是非无度(2)●变了形的机智——诡辩的词源(3)●用小聪明赚钱——诡辩的界定(4)●“苏张之口”——中国古代的诡辩源头(5)●“靠舌头过活”——古希腊的诡辩源头(7)●“一切都是幻觉”——古印度的诡辩源头(9)二、思维的陷阱——要了解诡辩(10)●赔钱赚吆喝——有意和无意的区别(10)●怎么去救火——误解和曲解的区别(10)●我把你背出来——真诚与强辩的区别(12)●到底能不能——清楚的头脑(13)●1+1等于几——健康的心态(14)●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必备的思维知识(15)●邪说不能乱——了解诡辩的目的(17)三、洞烛玄机——诡辩的手法种种(19)●百般抵赖——否认事实的诡辩(19)●信口雌黄——歪曲事实的诡辩(20)●假痴不癫——模糊概念的诡辩(22)●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24)●瞒天过海——偷换概念的诡辩(25)●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26)●清浊不分——模糊语境的诡辩(28)●故弄玄虚——模糊判断的诡辩(30)●含糊其辞——模糊判断的诡辩(31)●闪烁其辞——模糊判断的诡辩(32)●以假乱真——虚假判断的诡辩(34)●无中生有——虚假隐涵的诡辩(36)●节外生枝——混淆模态判断的诡辩(39)●移花接木——混淆时态判断的诡辩(40)●假途售奸——错误三段论推理的诡辩(41)●似是而非——错误复合判断推理的诡辩(43)●是非无度——自相矛盾的诡辩(45)●模棱两可——是非两不可的诡辩(46)●胡搅蛮缠——混淆论题的诡辩(48)●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50)请到本人邮箱下载资料目录1589505898@,密码peixun。
●答非所问——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一(51)●暗渡陈仓——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二(53)●偷梁换柱——偷换论题的诡辩之三(54)●牵强附会——“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的“推不出”诡辩(56)●众口铄金——“以人为据”的“推不出”诡辩(58)●假虎张威——“滥用权威”的“推不出”诡辩(59)●恶言泼语——“诉诸他恶”的“推不出”诡辩(59)●借风使船——“诉诸感情”的“推不出”诡辩(60)●生拉硬扯——不当类比的诡辩(62)●轻动干戈——轻率概括的诡辩(64)●树上开花——虚假预设的诡辩(66)●刹那生灭——相对主义的诡辩(68)四、当头棒喝——如何破斥诡辩(76)●针锋相对——用事实说话(76)●明镜鉴形——以知识判定(78)●两刃相杀——独立证明法(79)●以一当百——证伪法(79)●将错就错——归谬法(80)●两权相衡——比较法(82)●引君入彀——顺势逆辩法(82)●以迂为直——避角法(83)本人有最新培训视频6千集,管理文档8千份,企业名录1200万家,电子书4700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谬误和诡辩 二、谬误的种类 三、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
一、什么是谬误和诡辩
• 谬误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 广义的谬误跟真理相对,是指与客观实际不一致 的认识。 • 狭义的谬误是指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的议论,特 别是指推论中的逻辑错误。 • 这里的谬误,主要是指狭义的谬误。跟谬误有联 系的一个术语是诡辩。诡辩是一种论证,是违反 逻辑规律或规则的似是而非的论证。作为诡辩的 论证,或者论题虚假,或者论据虚假,或者推理 形式非有效。
• 3.人身攻击是指用某人在人身或处境上的缺陷或 不足作为反驳他所持的某一个论点的论据。人身 攻击也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 • 例如,他曾经犯过错误,他说的话不可能是真的。 我们通常说:“不能因人以废言”,某人虽然过 去曾犯过错误,但他现在所讲的话却未必假。再 如,某人很富有,所以他一定在道德修养上有问 题;某人很穷,所以他一定见钱眼开;某人当官, 所以他一定会“官官相互”。人身或处境上的缺 陷或不足,和所论证的论题并不逻辑联系,仅仅 具有某种心理上的相关性而已。
• 8.分解的谬误,是指由整体的性质不恰当地 推论到部分的性质。整体所具有的性质, 不一定为其部分所具有。所以,如果由整 体的性质必然地推理到部分的性质,就会 出现错误。如由大三学生身材高于大一学 生,就推论出大三学生中某一矮个子高于 大一学生;由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 的,推出鲁迅的某一篇著作也不是一天能 读完的。三段论中的“四概念”或“四词 项”错误,是一种典型的分解谬误。
• 4.虚假相关的谬误,是指把并非真正相关的 两类事件,误认为是密切相关的错误论证。 如某国居民喝牛奶的比例与得癌症的比例 都很高,于是误以为喝牛奶是患癌症的原 因。再如,一项统计表明,大多数杰出数 学家是头生子,于是误以为头生子比后生 子数学才能高。事实上,在生育率较低的 国家里,多数为人子者都是头生子。
• 形式谬误 • 谬误 相关谬误 • 非形式谬误 歧义谬误 • 论据不足
(一)相关谬误
• 相关谬误是论证的论据与论题在心理上相 关,而不是在逻辑上相关。正确的论证应 该立足于论据与论题的逻辑相关,即论据 在逻辑上支持论题,由论据可逻辑地导出 论题真。在相关谬误中,论证者利用语言 表达情感的功能,以言词来激起人们心理 上的恐惧、敌意、怜悯或热情,引诱人们 接受其论题。相关谬误主要表现为诉诸权 力、人身、权威、无知、怜悯、众人等。
• 5.非黑即白是指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恰当地二 者择一。这里黑白比喻两个极端。因为在 黑、白之间,还有其他多种颜色作为中间 体,而非黑即白的思考,却无视这些中间 体的存在,把选择的范围仅限于黑和白两 个极端,并不恰当地要求在这二者中择一。 它又叫做简单二分法或两端思考。其论证 形式是:因为不是黑的,所以是白的。
• 5.诉诸无知是指以人们对某一个命题的无知为根 据,从而断言该命题是真的。其公式是:因为尚 未证明A假,所以A是真的。或者因为尚未证明A 真,所以A是假的。例如,鬼是存在的,因为还 没有人能够证明鬼是不存在的。 • 实际上,人们对某一现象领域的无知,根本不能 成为对该领域下断语的逻辑理由。逻辑推论的实 质,是由已知推测未知,而不能把未知作为知的 理由。
• 诉诸权力 • 诉诸人身 • 人身攻击 • 相关谬误 诉诸权威 • 诉诸无知 • 诉诸怜悯 • 诉诸众人
• 1.诉诸权力也称诉诸强力,是指论证者借助 强力或威胁,迫使人接受其论题。其一般 公式是“我有强权,所以,我说的是真 理。”例如,某国国会开会讨论一个提案, 议员们由于不赞成提案,在一片叫骂声中 全体愤然起立,主持人见状立马宣布说: “赞成者请起来!好!因为全体赞成,所 以本案通过!”这里,会议的主持人显然 是在利用自己的权力迫使人接受其论题。
• 上述推理中,如果我们不考虑内容,似乎是充分 条件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正确推理。但是,如 果我们考虑到内容,就会注意到推理中“猪”这 个词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第一个前提中的 “猪”,是指特别能吃的人;第二个前提中的 “猪”则是指一种家畜。一旦我们注意到“猪” 在上述推理中的双重意义,我们就能明白它破坏 了两个前提之间的逻辑联系。表面上推理形式似 乎为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推理,但实 质上则属于如下的错误推理形式:“A;如果B, 那么C。所以,C。”该形式显然是无效的。不过, 这一无效形式在上述推理中是隐藏着的,并不明 显地包含在其中。
• 1.语词歧义的谬误,是指在同一个语境中, 一个语词或短语的不同意义被混淆使用。 以前所说到的“四概念”等错误,也都属 于语词歧义的情况。例如,偶然事件是经 常发生的,遭雷击是偶然事件,所以遭雷 击经常发生。两次出现的“偶然事件”, 意思不一样,属于典型的语词歧义谬误。
• 2.构型歧义的谬误,是指由于语法结果不严谨所 导致的语句整体上的歧义。比如,曾经有人要求 算命先生测算一下自己父母的存殁情况,这位算 命先生只说了一句话:“父在母先亡”。如果对 这句话的主语、状语等作不同的结果分析,可以 产生许多不同的语义,从而将自己父母存殁的各 种可能情况都包括进去。因为这句话至少可以做 以下几种理解:(1)父亲还在,母亲已先死; (2)母亲还在,父亲已先死;(3)父母均还在, 但父亲将先死;(4)父母均还在,但母亲将先死; (5)父母均已死,但父亲先死;(6)父母均已 死,但母亲先死。
• 6.诉诸怜悯是指借助于打动人们的怜悯心、 同情心,以诱使人们相信某一命题。 • 例如,学生李某数学没考好,他找到老师 说:“如果您给我不及格,我的奖学金就 没了。”
• 7.诉诸众人是指援引众人的意见、见解、信念或 常识等来进行论证。其一般公式是:因为众人都 这么认为,所以是正确的。例如,鬼是存在的, 因为很多人都说见到过鬼。 • 当然,多数人的意见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众人 的意见未必都是真理,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 里,而众人的看法却是谬见。例如,在哥白尼之 前,众人认为太阳和其他行星都是绕地球旋转, 但这并不符合事实。
(三)论据不足
• 正确而理想的论证,其论据应该能够充分 地支持论题。论据不足的谬误,是指由于 缺乏论据的充分支持,而使论题不能成立 的错误论证。在前面的章节中,曾经分析 过以篇概全、偏向样本、机械类比、以先 后为因果、因果倒置、转移论题等逻辑错 误,这些错误在本质上也都属于论据不足 的谬误 .
• 特例 • 平均数 • 数据不可比 • 论据不足 虚假相关 • 循环论证 • 虚假原因
• 4.断章取义是指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使其脱 离原来的语境,从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 有位评论家在谈到一部小说时曾说:“我 不喜欢这本书。也许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 没有了别的书,我才会喜欢它。”而出版 商在引用这位评论家的话时,竟然说这位 评论家自称“在行至孤岛的情况下”,仍 然“喜欢它”,把原话中的贬义篡改成褒 义,显然是在断章取义。
• 1.特例谬误,是指把一般原则误用于特殊和 例外的场合所出现的错误。又称以全赅偏 或偶然的谬误。一般原则总有其应用的具 体情况和范围,如果不考虑其应用的具体 情况和范围,就会出现特例的谬误。
• 2.平均数是指以平均数的假象为根据引申出 一般结论的错误论证。
• 3.数据不可比是指用不可比的两个数据所进行的 错误相比论证。如在美国与西班牙作战期间,美 国海军强调“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的死亡率 还低”,纽约市民的死亡率是每千人有16人,而 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每千 人只有9人,于是刊登广告鼓励青年参加海军。可 是,每千人有16人和每千人只有9人这两个数据 是不可比的,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因为海军士 兵是经过体格检查选拔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而纽约市民中有不少婴幼儿,老年人和各式各样 的病人。正确比较战时海军与普通市民的死亡率, 应该选择同等条件的抽样,即在纽约市民中选择 与海军士兵同样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数据,这样才 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 在一次聚会上,10个人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5个很快 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水果色拉立刻被送去检验。检 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 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 • 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那么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 评价最为恰当? • A.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当成了事 件的结果。 • 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也出 现了不适。 • 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 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 • 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 存在,当做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 2.诉诸人身是指用论证者自身或别人在人身或处 境上的优势作为论据来论证某一个命题的真理性。 论据与论题之间只具有心理上的相关性,并不具 有逻辑上的相关性。如“某某人格高尚,他的话 可信。”常言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 格优秀的人说话未必全对。再如,某人是共产党 员,所以他肯定不会犯政治错误;某人在研究机 关工作,所以他写的文章一定有学术价值;某人 研究伦理学,所以他的言语和行为一定符合道德 规范;某人研究逻辑,所以他的话一定符合逻辑, 等。人的出身、经历、职业、地位等各种处境优 势,都不能成为论证其论题真的充足理由。
• 3.含混笼统的谬误,是指语言表达式的所指与意 义不明确、不具体所导致的谬误。语言具有指谓、 交际的功能。语言表达式的内涵(含义)和外延 (所指)应该清楚明确,否则其指谓功能就不能 体现。例如,曾经有三位赴考者,在路上遇到一 个算命的人。三人要求算一下他们赴考的结局如 何?算命者竖一指以示。算命者的表达,相当于 一个符号,至少可以包含以下含义:(1)一人考 中;(2)一人考不中;(3)一齐考中;(4) 一齐考不中。最后不管出现什么结果,都跑不出 算命者所“预言”的范围之内,当然容易使人上 当。
• 4.诉诸权威是指在论证中以本人或他人的权 威为根据来论证某一论题。诉诸权威也可 以看成是诉诸人身的一种情况。其公式是: 因为某人是权威,所以他的话是正确的。 例如,“地心说”是不能怀疑的,因为亚 里士多德就是这么认为的。权威不可随便 抹杀,在相当的范围内,权威是应该尊重 的。但在相当范围以外,权威就应该受到 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