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论文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论文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至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顽疾。

传统历史教学中学生大多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以主动接受和探究发现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历史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代历史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

历史教学中的创造思维品质,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打破习惯思维,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真理性是相对的,而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惯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致使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法国作家莫伯桑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例如,在世界科学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控制论的诞生,就体现了美国科学家维纳的思维的批判性。

古典概念认为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维纳则提出新观点、新理论,认为世界是由能量、物质和信息这三部分组成。

尽管一开始他的理论收到了保守者的反对,但他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终创立了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控制论”新学科。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可笑,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

故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都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些具体 的历 史资料 ,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具 体的认
() 重培养 学生独 立思维过程, 3注 并对思维过程进行分
析的能力 。 教师要让 学生 自己谈 出思考 问题的过程, 比较各
识 。同时 , 通过深入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 的酝酿和发展过程 ,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 () 3 展示创造性思维成果 , 使学生发现 创造 性思维的价 值。 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必须通过有用性来表现 , 教师 可以向
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研 究成果对经济、 社会 、 文化 发展所起 的 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 的重要意义 。 二、 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 打牢创造性思维 的基础

自思考问题方式 的优劣 , 究出最清晰 、 研 最简洁 、 最合理 的思
路。 ’
五、 传授创造性 思维 的方 法,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实现, 而科学研究表 明, 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 , 记 在历史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 帮助学 生探索记忆 规律, 提高学 习效率 。
() 3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 。 教师要 引导学 生将历史知 识点进行系 统的归纳 总结, 建立稳固的专题 , 理清历史知识 的内在联系 , 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 识分析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 1 上好 导言课 , 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奇心 。授 课 激
() 向学 生展示创造性思维 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过程 1
中, 教师授课重点不应只是具体的历史 时间、 历史事件 , 也不
时, 教师在把基本线索、 主要 内容告诉学生 的同时, 要点 出几 种能激发学 生学习积极性的事情 ,提几个 学生迫切 需要 了 解, 但只能通过认真学习才 能解答 的问题, 以问Leabharlann 为引导, 使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 中。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部 发 言 人 的身 份 拟 订 一份 表 明 中 国严 正
的有 关 诸葛 亮 的 故事 .逐 步 引 导到 教 材 之 中 。 生们 学得 兴 致 勃勃 . 学 以致 下 课 铃 响过 , 家仍 意 犹 未 尽 这 样 . 大 就 每节 课

立 场 和态 度 的声 明 。
} 我 都设 计 出l¨‘嚣同 的方 案来 激 发 学 生 的好 不 t
就 不 会 开动 脑 筋唤 醒 创 造性 思 维 因此 .
的背景材料 ,然后介绍 了近年国 内关于
“ 美 援 朝 战 争 是 否 必要 ” 的争 论 及 观 抗
点 , 后 设 置 了如 下 问题 : 最
在 教 学过 程 中 .我注 意 采取 多 种 形式 培
养 学 生对 历 史 的兴 趣 。如 在 讲 《 国鼎 三
奖 得 主 都 把 自 己 的获 奖 归 功 于 兴趣 . 可 见任 何 创 造性 思 维 的成 果 .无 一 小是 在
对研 究 问 题 产 生 兴 趣 的 状 态 下 获 得 的 、
对 同一 问题 从 不 同 角度 用 不 同 的方 法 进
行 分析 , 示其 本 质 堂提 问也 不仅 限 揭 课 于 让 学 生 表 述 课 本 或 老 师 讲 的 内 容 对 丁 …些 问题 . 安 排让 学 生 分 组讨 论 . 我 激
: ,
( ) 年 国 内 出 现 了 关 于 “ 美 援 3近 抗
朝 战 争是 否 必 要 ” 争论 . 你 以 当时 中 的 请
奇 心 。 而 久 之 。 生 的 思 维 活 跃 . 象 久 学 想
r ∥ 臻静
丰富. 对历 史 产 生 了浓 厚 的 兴趣 这 种 而
兴趣 一 旦培 养起 来 .就 会 激 励 学 生在 更 励 学 生产 生 尽 可能 多的 独创 想 法 样 . 这 形 式上 只 问 一个 学 生 .但 对 其他 学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同样 产 生 了激 励 作 用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可以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目的。

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下面,笔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用有趣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历史事件本身就蕴涵着趣味性、故事性。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如果用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来引出,无疑会吸引住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氛围也就浓厚起来。

而直观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像、幻灯、电影等直观性辅助性材料启发学生的兴趣,深入认识历史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积极思维,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联系材料会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课堂气氛、学习效果当然会很好了。

而且学生经过多向思维获取并理解了知识,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讲“隋朝的大运河”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运河图,再根据图例测算其长度,联系隋唐时期的挖河工具实物,对比现在的开挖工具,学生会很快发现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便利了交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大运河的开凿大大加重了隋朝劳动人民的徭役,是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

学生就理解了课文的下一个知识点:隋亡的原因之一是繁重的徭役。

再如,讲解中国古代史“秦朝的暴政”时,不妨让学生讲述一下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此引出繁重的劳役、徭役是秦的暴政之一。

二、采用联想式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历史学习因为学科记忆性知识较多对记忆性要求较强,而现行历史课本是将几千年历史过程浓缩了的,比较枯燥。

学习和记忆中学生容易产生烦躁心理,而且又容易思维僵化到只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导致分析性问题不会做答。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一
个 学 生 在 《 隋亡 唐 兴 看 人 才 》 文 中 指 出 , 从 一 隋炀 帝 心 胸 狭 窄 、 容 贤 才是 导 致 隋 朝 迅 速灭 亡 的加 速 器 , 唐 初 之 所 不 而 以会 出 现 “ 观 之治 ” 唐太 宗 爱 护 人 才 、 于 用 人 密不 可 分 。 贞 与 善 这 位 学 生 从人 才 的 角 度 分 析 隋灭 唐 兴 ,这 在 以往 著 述 中 很 少 提 及 。 种 探 索 精神 是 非 常大 胆 而 可 贵 的 。 这 在指 导 学 生学 习 的 过 程 中 . 师 应 引导 他 们 善 于 发 现 问 题 。 出 疑 义 , 教 提 求得 解 决 , 这 样 他 们 才 能进 步 。 2鼓 励 学 生标 新 立异 。 . “ 标新 ” “ 异 ” 是一 种 创 新 。 和 立 都 鼓励 学 生 大 胆独 立 思考 ,
2】 第 9 周 o 年 4 詈试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周 慧 芸
( 县 市 第 一初 级 中 学 , 辉 河南 辉 县 现 在 已经 进 入 知 识 经 济 时代 , 知 识 经 济 的核 心 是 创 新 。 而 江泽 民同 志指 出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进 步 的灵 魂 ,是 一 个 国 家 “ 兴旺 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 如果 不 去 创 新 , 个 民族 就 难 以 发 展 “ 一 起 来 . 以屹 立 于 世界 民族 之林 。 所 以 , 迎 接 知识 经 济 的 挑 难 ” 要 战 , 重 要 的就 是 要 坚 持 创 新 , 创 新 的关 键 在人 才 , 才 的 最 而 人 成长 又 靠 教 育 。 因此 , 化 教育 改 革 , 深 培养 创 造 型 人 才 就 成 了 国运 兴 盛 的 关键 。 每 门学 科 教 师 都 应 在 教学 实 践 中努 力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思 维 品质 . 史 学 科 当 然也 不 例 外 。 拟就 在 历 史 历 我 教学 中如 何 培 养学 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谈 几 点看 法 。 培 养学 生 的 创 造性 人格 知识 的创 新 是 通过 人 的创 新 欲 望 和 创 新 能力 的人 来 实 现 的 。 此 , 养学 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首 先 要使 学 生 具 有 创新 欲 望 因 培 和 创 新能 力 的 创造 性 人 格 。 1 学生 具 有 不 断的 创 新 欲 望 。 . 使 要不 断创 新 . 先 就 要有 不 断 创 新 的 欲望 和 需求 。 了不 首 有 断 创 新 的 欲 望 , 能 进 行 有 意 识 、 意 义 的 创 新 活 动 , 才 能 才 有 也 达 到 创新 的 目的。中 国具 有几 千 年 辉煌 灿 烂 的历 史 文化 , 于 对 这些 . 中学 生 总是 充 满 好 奇 。 会提 出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有 些 问 题 在 教 师 看来 非 常 幼 稚 , 至 是 无 意 义 的 , 对 学 生 来说 却 是 甚 但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
1. 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谈论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二、学习历史概念(1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种类、分期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三、探讨历史事件(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历史事件,并让学生分组探讨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意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历史问题,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保守,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下一次教学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 在课 堂教学中对知识的讲授 做到 在数量 上要适 度 , 在质量上要精华 , 这样才能有利 于培养 和发展 学生 的创 造性 思维能力 。
五、 鼓励学生走 出课堂 开展 实践 活 动 , 是 培 养学 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突破 口 教师不 只要 注重 课 内, 还要 充 分利 用课 外 , 才 能有 效促进学生 创造 性思 维 能力 的发展 。例如 , 在讲 “ 戚继
教师若是 合 理设 置 了相关 的 问题 情境 , 提 出相 应 的 问 题, 学生 的兴趣会更 浓厚 , 思维 会更 主动 、 更积 极 。三是
给学生主 动探究 、 自主学 习的空间 。在教 学 中教 师要 注
意 给学生 留有 实践 、 创新 的广阔空间 。
三、 加 强课堂思维训练 , 突破思 维定式 , 是 培 养 学 生
火花 。
了 。三是培养 发散 思维 。授 课 时教师 若 能提 出能激 发 学生发 散思 维 的问题 , 引导他 们从 多种途 径去 思 考 , 学 讲 到“日本 明 治维
新” 时, 可以这样提问 : 你应 如何评价 明治 维新?试 比较 日本 明治维新和俄 国 1 8 6 1年改革 的异 同点 。为什 么 明
治维新能使 日本走上 了资本 主义道 路 , 而 中国的戊 戌变 法却失败 了?引导学生进行 发散思 维 , 既可让 学生 牢 固 掌握基础知识 , 又有 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 造性 思维能力 。
四、 精选材料 , 讲授知 识 , 为培 养学生 创造性 思维 能
力提 供 充分 必 要 的 信 息
二、 营造 良好 的课 堂气 氛是培 养学生创 造性 思维能 力的保证
在教学 中, 教 师要 善 于营 造一 种 良好 的课 堂 气氛 , 推动教学 效 果 的提 高 , 促 进 学 生 创造 性 思 维 能 力 的发 展 。如何营 造 呢?一 是 营造 轻松 自如 的教学 环 境 。在 教学 中, 教 师与 学生 建立融 洽 的师生关 系, 营造一 种学 生敢 于 畅所欲 言 、 各 抒 己见 的轻 松 自如 的教 学环 境 , 允

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

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

关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刍议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培养直觉思维1.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为:(1)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背景。

(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3)教师运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意右脑的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言语和逻辑思维,右脑擅长形象思维。

两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不同的作用,右脑靠无意识的直觉思维产生顿悟,左脑则先要为顿悟的形成准备资料,提供信息,尔后将顿悟的内容进行理性的验证,并用概念化、逻辑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当一个人已形成非常顽固的使用言语思维的习惯时,他便失去了使用右脑非言语思维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成就,主要取决于他在直觉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意外发现。

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单方面的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的。

右脑的开发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

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前面已作阐述。

形象思维的培养可通过上课形式的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也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器具图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谒的动力”作为文化基础课的历史教学,必须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探究与求异,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和“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引导培养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新思维,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有的非常幼稚,甚至毫无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

所以,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能简单的禁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等断语。

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种认识,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是学生。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肯定,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使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育造就富有主见的人。

而鼓励、诱导、启发学生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冲动。

三、培养创新思维,就要突出“双基”教学创新的前提是“双基”,离开“双基”谈创新好比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要使学生掌握“双基”,教师就必须明确课标的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任务。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变革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

“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

”[1]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鼓励质疑,开拓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则须疑”[2],“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3]笔者注意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

1.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的开导。

例如在学习“秦帝国的兴亡”时,有位学生提问:“秦始皇实行暴政,民不聊生,为什么对秦始皇我们还是以肯定为主呢?”本人表扬其“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的精神,同时也纠正其认识上的偏颇。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对于他的功过应一分为二地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回归于史实认知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适时提示,恰当点拨,既要增强学生新颖、独创、大胆想象的意识,又要帮助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使他们在思维的内化中,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略谈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与综合,形成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思维过程。

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史学科当然不能例外。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任何戒备,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问题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分的情绪压抑,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

作为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要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究的态度,具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教学艺术。

在课堂上,教师自然亲切的教态,风趣幽默的语言、适当巧妙和点拨、平等轻松的交流,一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思维活跃,勇于表达。

在解答问题时,教师一定不要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思维,要充分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独特见解,及时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学生乐于创造,勤于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培养思维观察力,是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一些插图,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设者”,真理的“追求者”。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在讲“张衡与地动仪”这一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地动仪的表状、结构,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地动仪的科学性、先进性。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

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主导地位。

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产生质的飞跃的时候,发散就成了创造。

历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Hale Waihona Puke 3 6 2 3 0 0 )


三、 营 造 民主 的 教 学 氛 围 活 跃 的 、民 主 的教 学 气 氛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能 力 的 重 要 条 件。 教 学 实践 证 明 : 学 生如 处 在 良好 的 民主 教学 氛 围 中 . 就 敢 于 发 表独 特 见 解 , 就 会 逐渐 成 长 为 具有 大 胆探 索 精 神 的人 历 史 教 师应 有 目的地 营造 民主氛 围 , 培 养学 生 的创 造 性思 维 能力 。 1 . 宽 松愉 快 的 氛 围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 土壤” 高 中学 生 活 泼 好 , 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 , 营造宽松 、 和 谐 的氛 围 , 激 发 学 生兴 趣 , 激 起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使学生“ 有话想说 ” , “ 有 话 敢说” , “ 有话要说” 。要 让 学 生 围绕 教 师 提 出 的 他 们 感 兴 趣 的 问 题 大 胆讨 论 、 质疑 , 使 学 生 的思 维 得 到 充 分训 练 。 2 . 及 时 的 表扬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 催化剂 ” 有话 敢 说 的 学生 , 应 得 到 教 师 的赞 扬 : “ 你 的想 法 非 常 好 ” , “ 你 的 问 题 很 有 深度 ” , 等等 。 这 些 赞 扬 会 使 学 生 更加 积 极 主 动 地思 考 , 提 出质 量更 高 的 问题 四、 激活强烈的“ 问题” 意 识 在 历史 教 学 中 .发 展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就 是 要 激 发 学 生 强 烈 的“ 问题” 意识 , 在 教 学 中一 些 教 师 先 设 疑 , 然 后 师 生解 释 , 往 往 不 能 引起 学 生 的积 极 思 维 。原 因在 于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一 般 不 能 引起 学生 的积 极 思 维 . 因为 课 文 中的 己知 与 未 知 和 学 生 的 已知 与未 知 不 尽 相 同 ,如 果 所 提 问 题 是 学 生 熟 知 的 或超 出 了学 生认 识 水 平 , 就 不 能 引 发 学 生 的思 维 冲突 。久 而 久 之 , 学 生 就 会更 加 懒 惰 .没 有 探 究 心 理 .何 谈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教 师 应 当 把 质 疑 的权 利 还 给 学 生 。 中 国 历代 教 育 家 十 分 重 视培 养学生 的“ 问题” 意识 . “ 不愤 不启 , 不悱不 发” , “ 问 之 不 切, 则 听之 不 专 ” 。 只有 学 生 对 所 学 问 题 产生 疑 问 , 才能 激 发 其 学 习的 兴 趣 , 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历史教学中 , 激 活 学 生 强 烈 的“ 问题 ” 意识 主要 来 自两 个 方 面 : 一是教师的提问 , 二 是 学 生 的发 问 。首先 。 教师 的提 问要 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历史 教 师 的提 问 要 在 深入 研 究 教 材 的基 础 上 . 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 同 时 理 清 各 部分 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引导学生思考 、 联想 、 探究 . 发 现 历 史 的本 质 , 进 而 明 白历 史 发 展 的 阶 段 特 征 , 把 握 历 史 发 展 的客 观 规 律 , 达 到 促 使 学 生 创 新 的 目标 。其 次 , 鼓励 、 诱导 、 启 发, 学 生提 出 问题 是 培 养 学生 “ 问题” 意 识 的 重要 手段 。 回答 问 题 固然 是 一 种 能力 , 善 于 提 出 问题 更 是 一 种 能力 。 这样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鼓励 下 . 大胆质疑问题 , 标新立异 , 教师因势利导 , 就 能 大 大 激 发 学 生学 习与 创 新 的 兴趣 。 历 史 学 科 是 一 门 具 有 较 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功 能 的学 科 ,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育 是 历 史教 学 的 灵魂 ,因 此在 培 养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今 天 . 不 能单 纯 为 了 鼓 励 学 生 “ 标新立 异” 而 对 一 些 重 大 历 史 事 件 、历 史 人 物 以个 人 好 恶 或 道 昕 途说 的材 料 而 任 意评 说。 在历 史 教 学 中德 育 与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必 须并 重 , 要 用科 学 的社 会 主 义 思 想 武 装 学 生 的 头 脑 ,如此 才 能 培养 出一 批 又一 批 社 会 主 义 的 坚 强卫 士 , 才 能赋 予 历 史 教 学 以无 限 的生 命 力 。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带有创见的思维。

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这种能力叫做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巧设认知性问题所谓认知性习题,就是带有一定的疑难程度和问题情景的习题。

要解答这样的习题,不只要求学生再现已获的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克服习题设置的各种困难。

认知性习题,是教师根据历史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专门设计的一种习题。

年代以来,高考历史试题中增设了不少角度新颖、难度较大、水平较高,培养学生较高层次能力的材料解析题和材料答题。

而且这些题目又是学生答题中的薄弱点。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设计各种各样的认知性习题,并且把它运用到课堂、考试、课后练习各个方面,同时和一般性习题混合运用,这样才能拓宽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可采用电化教学,以其特有的动态性,再现过去历史的形象,创设动态历史情境,使学生感知史实时,形成的历史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史实的本质更透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利于思维能学内容,放映《金沙江畔》、《四渡赤水》等电影镜头。

这样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讲授紧密配合,始终抓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能引导学生入门,是发展思维的原动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需要解决的矛盾,才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的产生一一提出一一解决,构成了整个思维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带有矛盾的学习情境,唯其如此,才能使他们时刻处于矛盾之中,从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如在讲《戊戌变法》时,讲了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随着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已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但学生在学习中,答题思路和运用知识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历史学习中得不到正常发挥。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所谓历史思维,主要指通过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以达到历史学科所具有的思考、判断、运用等方面的思维要求。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归纳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历史“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要理解许多历史现象相联系,而又好像是从这一具体事件抽象出来的规律性”。

学生学习历史,依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历史现象,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以至将来参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这既是目前我国中学文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学文科教学的方向。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促成抽象思维,以便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中国现代史四次统一战线,我们可以从每一时期的背景、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等方面去分析,为什么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政策和路线不同?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

这样,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实现了一举多得。

规律性的知识是具体知识的升华,规律性的知识能发人深思,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知识,训练学生从“已知”解决“未知”的思维过程,就使新的知识纳入一个新而且严密的体系之中,形成可以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二、用“形象记忆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历史学科是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有各种个别的、偶然的或特殊的现象。

用于本事物缺乏联系的知识,去努力找出与其他事物有联系的一面,采取形象记忆法,可以加深印象。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家如何分析当时的社会性质。有一个同学对课本中。 中国近 代 社会的性质是半殖 民地 半封建社会 出了疑问 , 提 于是他 写 了一篇 短小的论文 , 中他认为 国近代 社会的性质 应 文 中
当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 、 半封建社会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 , 。 他
从历 史上 列举了许多材料 , 香港 、 门、 有 澳 台湾 , 都是殖 民统
学中应尽量创设多种多样 接近实际的情景 , 激起学生解决问 题的欲望 ,激发学 生独立 提出有 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问题 , 启 发学 生根据 不同的条件 , 从不 同的角度 , 用不 同的方法和 思
础知识 , 单纯求新 、 求异 , 为了创新而创新 , 似乎只有这样 了知识基础 , 新

把 好 历 史基 础 知 识 关 。 展 历 史 知 识 面 拓
教育家顾 明远教授 曾说过 :创新知识从何而来宁 我想有
两个必要条件 :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 ; 二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
心理学证明 : 思维永远是 由问题开始的。因此 , 教师在教
并非异想天开 , 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 关学科的前 沿知识 , 运用创造思维 , 举一反 三 , 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 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 , 我们 往往容易走 向一种误 区 : 完全抛弃 基
心,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 轴心 ” 应这一趋势 , 。页 教育必须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造就创新人 才作 为面向新世纪 的价值
取向。
究、 创新 , 真理才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批判是创 造的前提 ,
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自古 以来 取得重大 科技成 就和理论
在大力提倡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 改革 的今天 , 作为一个 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己任 , 在教学 过 程中 , 结合教材 , 力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 着 所谓创 新思维能力 , 一般是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 ,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 产 生某种独特、 新颖 、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 其本 质是具有创新性 、 突破性 、 开拓性 、 综合性等特征 , 是多 种思 维的有机结合 。 高中 阶段的学 阶段 , 他们对环 境有很高的感受力 , 往往能觉察到别人 忽略 的事情 , 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评 鉴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 探究心理 。高中教师应充分抓住 学生的这些思维 特点 , 有意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 力 。 根 据 教 育 的 开 放 原 则 ,民 主 平 等 性 原 则 主 体 性 和 主 导性 原 则 ,在 教 学 中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主 体 参 与 意
识 ,如 采 用 讨 论 、辨 析 、学 生 讲 课 等 多种 形 式 ,诱 发 学 生 进 入 学 习 角 色 ,在 激 发 学 生 自主 意 识 时 ,刺 激 他
深 入挖 掘 ,可 促进 创 造思 维 的活 跃 。
3 拓 宽 知 识 面 。补 充 思 维 “ 源 ” . 能
展 多 种形 式 的 具 有 创造 性 的 实 践 操作 活动 。 ()撰 写 1 历 史小论 文 ,为激 发学 习历 史的兴 趣 ,引导他  ̄l fI - N读大 量课 外书 ,并结 合课 本 内容 自拟题 目 ,撰 写小 论 文 。提 高学 生 的写 作水 平 ,拓 宽 知识 层面 ,利于 创造 能 力 的培
和 良 好 环 境
增宽。
鼍 圈 豳 离 麓黧
育 实 操 的 践 作
教 无定 法 ,但 教 可择 法 ,教 亦 可 创 法 。为培 养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教师 应 勇于 扬弃 旧的教 学 方 法 ,探 究并 实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 力 ,需要一个 良好的教 育环 践新 教 法 。 1 角 色置换 ,主体 参 与 ,培 养创 造 动机 . 境 ,包 括物 质 环境 及 心理 环境 ( 良好 的情 绪 、 态 ) 即 状 。
欲 ,并使之在学 习态度上 由 “ 我学”转 变为 “ 要 我要
学 ” 。
们 的创新兴趣 。同时 ,还应 引导学 生对某些观点 、结 论提 出质疑 ,进 行讨论 、辨析 ,充分 调动 学生的参与
意识。
2 加 强 学 生创造 思 维 的 实践操 作 能 力 .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

初中历史创造性思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探究与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这些事件和人物为什么重要?”“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选择?”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历史代入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创意展示: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如制作手抄报、PPT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短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2. 探究工具,如笔记本、彩笔等。

3. 展示工具,如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寓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于历史教学之中

寓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于历史教学之中

寓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于历史教学之中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

中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要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

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此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

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认识这个世界的。

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

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丧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要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

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

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越来越大,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

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

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获得创新的硕果。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历史学科的优势。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

另外,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劳动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都能震撼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解决办法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授课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性讲述、图片展示、实地考察等方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和思考。

二、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来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历史课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独立完成的研究报告。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组织创新活动和项目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和项目。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历史主题的展览、论坛或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让学生从源头上获取历史知识,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创新观点。

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笔头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歌曲创作、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关键词:历史创造情境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

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

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

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
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二、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

培养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这里仅讲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分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要培养分散思维、就应加强这“三个维度”的训练。

1.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指对刺激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即单位时间通过的思维量。

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短时间内寻求尽量多的答案。

如教《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时,可提问:“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哪些主张(思想)对你有启迪?每人列举五例以上。

”学生踊跃举手,回答的内容涉及辩证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社会改革、法制建设、人事制度及人生观、世界观等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流畅,
课堂气氛热烈活泼。

2.利用假设或变式,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指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学中可利用假设或变式,让学生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如教《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将课本中思考题“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改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促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思考、归纳。

有的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就难以取胜;有的认为抗战是正义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最终将取胜,但需借助国际抗日力量,否则中国人民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用延迟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对刺激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

延迟思考,即不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以求见解的开拓性、独创性。

如教《‘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时,可出思考题:“1966年你如果主持中央工作是否开展‘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你认为当时应抓哪些工作?”这题目很新颖,让学生站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他们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和有关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和党的方针政策后才有能回答。

多数同学认为不能开展“文革”,应坚持中共“八大”路线发展生产力;有的认为可以开展“文
革”,但仅局限在文化领域,以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并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有的认为当时就要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学生思维很活跃,也有创见。

三、培养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1.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是创造发明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的主要做法为:(1)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时代背景。

(2)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3)教师运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教《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西安事变”一目时,可提问:“如果杀了蒋介石,情况将如何?”学生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有的说把蒋介石杀了,对国民党上层中不抗日的人是个警告;有的认为可能引发内乱;有的说杀死蒋介石,对人民、对国家、对共产党进行的革命事业有利。

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把蒋介石杀掉,国民党上层将引发夺
权之乱,这会祸及国家。

学生顿时明白了“西安事变”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

2.注意右脑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左脑擅长言语和逻辑思维,右脑擅长形象思维。

两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不同的作用,右脑靠无意识的直觉思维产生顿悟,左脑则先要为顿悟的形成准备资料,提供信息,尔后将顿悟的内容进行理性的验证,并用概念化、逻辑化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当一个人已形成非常顽固的使用言语思维的习惯时,他便失去了使用右脑非言语思维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成就,主要取决于他在直觉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意外发现。

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左右脑的共同参与,单方面的发展左脑或右脑都难以达到目的。

目前教学偏重发挥左脑的作用,偏重逻辑思维和言语的训练,而轻右脑的开发,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训练,应引起充分注意。

右脑的开发主要通过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训练。

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前面已作阐述。

形象思维的培养可通过上课形式的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也可利用电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器具图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历史教学中我锐意进行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注意对学生创
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几年后,已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