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论证 2
新闻评论(第四讲)
![新闻评论(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4258740b90c69ec3d5bb75f1.png)
爸爸让孩子看性侵新闻 危机教育增强“免疫力” 张志的女儿11岁,读小学5年级。张志认为,以适当的方式 给孩子看负面新闻,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去年,轰动一时的“海南小学校长性侵女学生”新闻曝出, 迅速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 为了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张 志和妻子商量决定,让女儿看一篇关于“海南性侵事件” 相对客观中立的长篇报道。他们还在网络上找到了央视相 关报道的视频,放给女儿看。 “这样的新闻谁看了最担心?特别是养女儿的家长。” 张志 认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们除了要指责败类,让他们 受到惩罚外,作为父母也要教小孩学会自我保护。张志妻 子支持丈夫的做法:“女孩子应该从小就树立自我保护意 识和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看负面消息其实是一种渠道。
但话说回来,雾霾弥漫,谁又能独善其身而置身事 外?就算人们躲进了“防霾房”,难道就此与世隔绝了不 成?前段时间,一位知名学者于丹为人们托出的防霾“心 灵鸡汤”——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 霾进到家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 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方子被人吐槽无数,就因为它不过 是对付雾霾的精神胜利法。商家推出的“防霾房”,何其 神似。
一、论证总的来看,就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以论据支持论点, 论证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 1.新闻评论中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 2.前提与结论的三种关系 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 推出他们在其它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两件事,让孙女士更加坚定了自己 的想法。 去年的一天,她带儿子在小区散步,儿子跑到小花园 玩时,突然大哭起来。原来,树丛里有只流浪猫死了。儿 子一向很喜欢小动物,被这一幕吓得不知所措。她向儿子 解释,小猫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可孩子还是伤心了好 几天。 有一次,电视里播放地震的画面,死了很多人,儿子难 过地问:“人为什么会死?” 孙女士觉得,如今电视里负面新闻太多,“电视中常出 现一些少儿不宜的暴力血腥镜头,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 看这些会影响身心健康,会具有攻击性,更喜欢用暴力来 解决与小朋友的冲突。这是很可怕的。”
新闻评论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精选】
![新闻评论第四章新闻评论的论证说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861f31e3968011ca3009178.png)
例子:《依法治国;安民兴邦的基本方略》(《法 制日报》1998年12月16日)
首先,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了法律的权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领导人说 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变”,”要通过改革, 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围领导入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实践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更是率先垂范,从一 九九四年十二月以来先后八次听取法制讲座.身体力行 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学习法律、尊重法律、提高 法律意识的号召。在一九九六年二月的一次法制讲座结 束时,江泽民同志着重就依法治国发表了全面、系统、 深刻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治国方针,使法治取得了治国基本方略的崇 高地位,从而确立了法律的权威。
就实论虚:
指由典型事例人手.通过分析论证,引出对 某种问题的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多与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生联系 例子:索菲亚的厌烦
寓虚于实:
不直接讲道理、谈看法,而是将道理、看法 寓于对事实的表述之中。
在整个新闻评论中所占地位相对次要,一般 在杂谈、随感中出现较多
有较强的形象性 例子:《虹桥、蛀虫与其他》
反驳和批评
各有侧重,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反驳主要针对某种思想观念而言,批评主要针对某种行 为、现象而言
批评某种行为或现象是为了遏止它,同时也是为了肯定 和提倡另一种行为或做法;反驳是为了论证对方论点的 错误,驳倒对方的错误观点,同时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 正确观点
立论和驳论这两种基本类型常常是交互使 用
第六讲 新闻评论中论证
![第六讲 新闻评论中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77ffd25d2b160b4e767fcfb4.png)
新闻评论要做的演绎推理
新闻评论要做的演绎推理,简单地说,就是要从人
们普遍经验的“一般”来推出对新闻事件这个“个 别”的判断。 复杂一点说,用三段论的方法,就要把新闻事件当 作“小项”,通过某个“中项”与普遍的知识经验 (大项)相连,从而对新闻事件做出具有某种性质 的“个别”判断。 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人们对新闻事件可能属于的 某一类事物,已经有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判断,是 为大前提。 新闻评论要做的,就是要论证新闻事件属于这一类 事物(小前提),因此也具有同样的属性(结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层次展开分析
有些事物很复杂,需要我们拨开事物的 表面现象,一层一层地往下开掘,认识其深 藏的本质。
抓住细节开刀,暴露问题
找对所论问题的对立面,展开剖析
(五)厘清概念的逻辑方法的运用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思想观念的困扰,
往往对应着人们在使用概念上的混乱。新闻 评论对事物进行判断,往往就要从辨析和厘 清概念开始。这也被有的学者称为“概念分 析法”、“释义法”,“即通过对概念含义 的解释和辩证来阐明观点,纠正谬误。”
(一)演绎推理的运用
演绎推理是以一般原理作为前提,对个别事物进行
判断。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它由两个作为前提 的已知判断而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但是这 两个前提必须发生联系,否则不能得出结论。 三段论的公理是: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 么,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换句话说,如果对一类事物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 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两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 系,其实就是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演绎推理
定义:演绎推理是一种常见也最古老的论证
法,又叫“三段论”推理,是从普遍性结论 或一般性事例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这是一个从普遍到个别的推理过程。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精选5篇)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3cf5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6.png)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第1篇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需要文明回答的主要思想,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
新闻评论400字范文第2篇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11月16日至12月15日,北京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微克,同比平均降幅为1/4左右。
从全年数据看,今年的年平均浓度可望控制在每立方米—90微克左右。
据介绍,明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治理目标初步定为“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评析:这是一条关注近期首都空气质量的社会新闻,短短三百多个字的文章,却包含了非常丰富从内容上看,首先,在新闻价值方面,该新闻报道的是首都今年供暖第一个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因而具有较强的时新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态中国的目标,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见生态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是事关大局、影响普遍的问题,该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首都的空气污染愈发严重,空气质量状况也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该新闻围绕这一焦点问题进行报道,并将首都近期的空气质量状况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四大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约1/4,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的结论,可谓“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因而具有突出的显著性和与读者生活的接近性。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论据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9867ebe6f8c75fbfc77db281.png)
• 三、论据材料的选择
• 新闻评论都是以事实为依托癿,卲使那些理论性比较强癿社论,也同样
要求要化虚为实。新闻评论要力求用事实说话,这就涉及到新闻评论癿 材料使用问题。有些新闻评论立论丌可谓丌高,规角丌可谓丌新,但材
料癿使用上即出了问题,导致评论没有什么说服力。
一、材料要真实。这是材料使用癿首要问题。材料癿失实,对评论癿立 论将会造成致命癿损害。 1、要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对这一问题作过恰切癿定义:
• 评论者癿亲身经历。新闻评论者对自己接触到癿一些新事实新现象顿
生感慨,产生写作癿冲动,这一类新闻评论占有很大癿比重。这些新
事实新现象既是新闻评论癿由头,也是新闻评论癿论据。由评论者亲 自接触到癿一些新事实新现象引发癿评论,这些事实和现象丌应是纯 粹偶然癿事实或现象,只有那些看似偶然实际代表着某种觃律或趋势 癿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才能作为新闻评论癿由头、论据。因此记者在
13
孩子‚病‛了,根在那里?他小小的人儿,自然是无辜的,他所 学会的不是大人们教给他的,就是他所见所闻耳濡目染的。那么该检
讨的应该有孩子的父母,在家里父母谈论不正之风或抱怨在单位受不
正当待遇时,小小的他也许就知道了‚没当官‚‘没权力‛不好, ‚受人欺侮‛;若是父母有权家里经常有人来求教办事,在他幼小的
在这里名片成了一种‚派头‛。
初闻此消息觉得好笑,现在的孩子什么都要学,然而仔细一琢 磨,不禁让人担忧,孩子印发名片本身没什么,但他们为何要印上父
母的职务,还来上‚关照‛‛联系‛之类的客套语,并把这当成一种
‚派头‛呢?可见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知道父母‚当官‛、做‚老 板‛,是值得炫耀的,也知道有‚关系‛,‚互相关照‛才好办事。 不禁让人感慨,难道幼儿园里也蒙上世俗的阴影,稚嫩的孩童也懂得 世故和不正之风?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和危言耸听。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a459f47c1cfad6195fa74a.png)
第二章新闻评论中的观点一、观点、论点的辨识评论的内容最基本的要素:观点与事实。
其中观点是新闻评论中最重要的内容。
没有观点,就不成评论。
阅读新闻评论,一开始就需要把观点与事实区分开来。
(一)从内容上看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是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识。
它不是人类已被验证的认识。
评论中找不到观点的两种可能:其一,作者被事实性信息所支配,整个评论中没有出现高于、深于或不同于事实性信息传递的意义,其表现形式是重述新闻事实。
这被称为“以叙代论”或“以引代论”。
其二,评论的作者不断地对新闻事实提出问题,却没有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这也分为两种可能:一是没有把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到底,也就是他的思考没有结果;二是没有明确地表现出认识的结果。
论点这个概念强调的则是某一个或某一些观点在全篇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一篇评论中可能有许多观点,但一般来说,只应有一个或较少的论点。
这样,才能完整、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论点过于分散,既不利于充分论证,也不利于读者接受。
如果一篇评论中的观点过于分散,相互不发生支持、论证的关系,我们可以说它没有论点。
(二)从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看新闻评论中不同的内容,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表现为各种关系的。
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论证”的关系。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有效率的观点体系,应该更为集中,其论证关系应该更为紧密。
首先把观点分离于事实,又从观点中发现了论点,对于整个新闻评论就有了一个本的把握。
(三)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写出了对新闻事件最终的认识,这就是你的论点,不管你把它放在评论的什么位置。
就写作要达到的效果而言,一篇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是显明的,而不应该是让人难以辨识的。
人们常常把它直接放在标题上,或者放在叙事之后的第一段,也正是为此。
二、论点的表达形式新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对新闻的认识活动,而认识的结果就是论点,其表达形式是一个或多个判断。
在形式逻辑中,“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新闻评论的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ad09a70cfe4733687e21aa5c.png)
“事实”包括历史与现实的事实、实践经验、
统计数字 等。
“例证法”举例
《女童遭碾,我们都可能是“路人”》--人民时评
事件: 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 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 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 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 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 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 (2)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 (3)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
其论点。
人民时评:《某些官员“无耻官话”令人叹为观止》
对“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批驳
权力膨胀不受约束,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滥用甚至牟利的工具。 发展的过程,也是利益再调整的过程,在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协商 方式,总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但在权力高于一切的逻辑下,群 众的利益诉求变成了“刁民捣乱”,所有这一切都要给“发展”让 路。此刻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而是官员的政 绩,个人升迁的筹码。
段落间的归纳推理
人民时评:《公共政策应避免“快餐化”》
咸阳政府实行“捡烟头”运动,缺乏科学谋划 教育部推行“冬季长跑”上网打卡,存在泄露隐私问 题。 因此,政府的政策存在着随意性问题。
四、类比推理
由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导出它们 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新京社论: 呼唤中国的“井下应急避难所” ,10月14
大前提:政府靠征税、买地挣钱,群众有意见 小前提:政府拟修改“车船税”,提高税率,涉及群众利益。 结论:所以,温孚江委员认为税额偏高、差别过大,是政府
新闻评论的几种论证方法
![新闻评论的几种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573b5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9.png)
1. 直接论证:根据新闻报道的事实事实,通过对新闻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比较论证:通过对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的比较,分析新闻事件的特点和异同,从而表达观点。
3. 社会现实论证:把新闻事件与社会现实形成关联,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趋势,对新闻事件进行论证。
4. 历史回顾论证:通过对新闻事件与历史事件的比较,从而推断出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表达观点。
5. 专家论证:根据新闻报道援引或报道的专家学者观点,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或判断新闻事件的可能性。
社会时事评论范文
![社会时事评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3528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9.png)
社会时事评论范文近年来,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各种社会时事也时常涌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针对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评论,以期对社会进步和问题改进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参考。
一、问题背景近日,我国某地发生了一起特别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
此次事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引起大家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
然而,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类似的事故在每年都时有发生。
这引发了社会的思考和对整个交通体系的质疑。
二、问题分析1. 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无论是事故发生的原因还是对事故的调查处理,都说明了交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表明,监管机构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导致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屡禁不止。
2. 道路交通规划存在问题道路的建设和规划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础,但是在某些地方,道路的宽度和设计并不符合交通规范,交通支线不畅通导致交通拥堵,这些都给交通参与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问题解决1. 加强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巡查和执法力度,尤其是对于驾驶人员的准入门槛和考核标准应加强管理,以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完善交通规划和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道路的宽度和设计符合规范,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应考虑整体的交通流量和出行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布局,以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四、结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只有政府和全社会齐心协力,加大对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才能够让我国的交通体系更为健康、安全、高效地运行,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思维方法[16页]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思维方法[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462064f8ed630b1c58eeb5a4.png)
第三节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 方向而动的思维。
这种思维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的理论, 取得新闻评论的最佳效果。
逆向思维一般有三种方式:
• 换质逆向思维 • 换位逆向思维 • 对立逆向思维。
道和评论,是写作者思维观念位置超前前行 的一种表现形式。 • 新闻工作者加强超前意识的训练和写作,对 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促进社会进步都是有好 处的。
二、掌握趋势,把握未来
• 评论是一种理性的产物,一般来说它可以分 为两种:
• 一种是对当时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 会现象进行评论,称为“时评”;
• 一种是从当前的现象入手作超前的思考,找 出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评论,这种评论 称为“超前评论”。
新闻报道和评论有三种形式,
• 一是着眼于“现在”,即对刚刚发生、正在进行的事情的报 道和评论;
• 二是着眼于“过去”,即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来龙去脉的追踪 或回顾;
• 三是着眼于“未来”,即对尚未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事情进行 预测和分析。
一、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现在。 • 根据已知或可能出现的信息进行预测性的报
它的特点: • 一是“多端” • 二是“灵活” • 三是“精细” • 四是“新颖”
二、发散思维的特性
第一是流畅性。 • 即人们思考反应的快慢和多少。反应得越快越多,说明发
散思维能力越强。第二是变通性。• 由一点发散开去,涉及的面越广越好,变化越多越好。
第三是独特性。 • 也就是说在这些思维的例举中有一两件是别人不曾想到又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思维方法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c0081e194431b90d6c85c71e.png)
归纳论证的规律和本质
《批判的思考》
“当我们把已经发现的东西延伸到还未考察 的事情上,我们就是在进行归纳推理。‛
(《批判的思考》
瓜德罗普河早先在该地点发生洪水,使得该地再 次发生洪水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更小。 许多相似性便得进一步的相似性可为可能。 归纳论证提供给我们一个方法,即把我们对某些 已知的事物的信念延伸到那些未知的事物上。
(64页)
严复解释演绎与归纳
今有一小儿,不知火之烫人也,今日见烛,手 触之而烂,明日又见炉,足践之而又烂。至于第 三次,无何地,见此炎炎而光、烘烘而热者,即 知其能伤人,而不敢触。且苟欲伤人,且举以触 之。此用内导之最浅者。其所得公例,便是火能 烫人一语。其所以举火伤物者,即是外导术。盖 外导术于意中皆有一例,次一案,二一断。火能 伤人是例,吾所持者是火是案,故必烫伤人是断。 合例、案、断三者,于是名学成一连珠。(《西学门
掌握新闻评 论中的逻辑, 关键在于辨 清新闻评论 论证的前提 与结论。
类比的: 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 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 相同或相似。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对演绎和归纳思维特点的描述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 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 引出的结论。
归纳则是将一组事实或思想归结 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作出表述 (或推理)。
新闻评论利用逻辑的两个层面
消极的层面: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以避 免无效的论证。 积极的层面:掌握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以 加强论证的力量。
逻辑方法的基本着眼点之一
辨识论证中什么是前提(即论据),什 么是结论(即论点)着眼于两点:
文章之内 文意的关 系:由什 么到什么。
举例说明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
![举例说明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ae9be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6.png)
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1. 举例证明
举例证明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例如,一篇新闻评论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政
府推出了多项政策,旨在改善公共服务。
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市民仍然面临着生活困难。
”这个例子证明了政府
政策的失败,从而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一种通过统计数据来支持作者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如,一篇新闻评论可以这样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春天,城市
区的犯罪率增长了 10%。
这表明,警方警力不足,需要增加警力。
”
这个数据证明了城市犯罪率的增长,从而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3. 比较对比
比较对比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来支持作者观点
的论证方法。
例如,一篇新闻评论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五年里,
城市的 GDP 增长了 10%,但是,市民的人均收入并没有跟上 GDP 的
增长。
这表明,城市经济的发展存在瓶颈,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这个比较对比证明了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
而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证方法。
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
新闻评论范文(模板)6篇
![新闻评论范文(模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dd82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1.png)
新闻评论范文(模板)6篇新闻评论是根据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和评论的文章,旨在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下面是新闻评论的模板,供参考和借鉴。
篇一: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观点:(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立场,可以包括正面和负面评价)理由1:(对观点的支持或论证,可以从事实、统计数据、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证)理由2:(进一步论证或支持观点的论据)观点总结:(对观点的总结和概括)影响:(对社会、经济或个人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析)影响1:(对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影响2:(进一步对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影响总结:(对影响的总结和概括)建议:(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或改善提出建议)建议1:(对问题改善的建议)建议2:(进一步对问题改善的建议)建议总结:(对建议的总结和概括)展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展望1:(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展望2:(进一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展望总结:(对展望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看法和观点)篇二: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背景:(对新闻事件背景和相关信息进行介绍)事件:(对新闻事件的概括和描述)分析:(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1:(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2:(进一步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总结:(对分析的总结和概括)观点:(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立场)观点1:(对事件的观点和立场)观点2:(进一步对事件进行观点和立场的阐述)观点总结:(对观点的总结和概括)展望:(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展望1:(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展望2:(进一步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展望总结:(对展望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篇三: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引言:(引入新闻事件,概括事件的重要性)重要性:(对新闻事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重要性1:(对事件重要性的分析和评价)重要性2:(对事件重要性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重要性总结:(对重要性的总结和概括)影响:(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进行评析)影响1:(对事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影响2:(对事件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影响总结:(对影响的总结和概括)评价:(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看法)评价1:(对事件的评价)评价2:(对事件的进一步评价)评价总结:(对评价的总结和概括)建议:(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或改善提出建议)建议1:(对问题改善的建议)建议2:(对问题改善的进一步建议)建议总结:(对建议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篇四: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问题:(对新闻事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问题1:(对事件问题的分析和评价)问题2:(对事件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问题总结:(对问题的总结和概括)影响:(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进行评析)影响1:(对事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影响2:(对事件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影响总结:(对影响的总结和概括)解决:(对问题的解决或改善提出建议)解决1:(对问题解决的建议)解决2:(对问题解决的进一步建议)解决总结:(对解决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观点和看法)篇五: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观点:(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立场)观点1:(对事件的观点和立场)观点2:(对事件的进一步观点和立场)观点总结:(对观点的总结和概括)原因:(对事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原因1:(对事件原因的分析和评价)原因2:(对事件原因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原因总结:(对原因的总结和概括)影响:(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进行评析)影响1:(对事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影响2:(对事件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影响总结:(对影响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看法和观点)篇六: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概述背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信息进行介绍)事件:(对新闻事件的概括和描述)理由:(对新闻事件的理由和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理由1:(对事件理由的分析和评价)理由2:(对事件理由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理由总结:(对理由的总结和概括)影响:(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进行评析)影响1:(对事件影响的分析和评价)影响2:(对事件影响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影响总结:(对影响的总结和概括)结尾:(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个人观点)总结:(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评价)个人观点:(对新闻事件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e27c46cf856a561252d36f87.png)
一、演绎推理的运用
• (一)演绎推理的原理与特征 • 由一般到个别 • 根据一般性原理(前提)论证某一特 殊性论断。 • 从一类事物的普遍规律推导某一事物 的性质 •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 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 • 例如: • A、真理是不怕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马 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 借助 " 真理 " 这个共同概念 , 把两个直言判断联 系起来,推导出新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 B、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胜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是正义的事业 , 所以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一定胜利。 • 借助 " 正义的事业 " 这个共同概念 , 把两个直言 判断联系起来,推导出新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一定胜利"。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建井下应急避险体系,真的很难吗
• 据新华社报道,山西加快推进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 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 操作阶段。
从智利被困矿工成功获救,到河南平禹矿难多名矿工 被困井下,舆论一直呼吁建立中国的井下应急避险体系。 山西在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等措施表明,建立井 下紧急避险系统并非不可实现,在技术上也并不存在天大 的困难。在矿长带班下井等制度措施之外,我们也应该用 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等技术手段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对于 这个话题,议已经足够了,行才是关键。
• 这篇新闻评论不仅义正词严,逻辑性强,而且配合 形势任务,触及时弊,社会反响很大。20世纪80年 代末,在我国一些地方,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非常 猖獗,人贩子和"买主"共同犯下了累累罪行,造成 严重后果。可是政法机关却只打击人贩子, 不打 击"买主",以致拐卖妇女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 为了维护被拐卖妇 女的合法权益 , 从 1990 年 5 月以来 , 先后发表了三篇言 论 , 坚持认为 " 买主 " 有罪 , 强烈呼吁政法机关追究 " 买 主"的刑事责任。本文是第三篇,也是最强烈的一篇。 这篇评论发表 20 多天后 ,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 罪分子的决定》 ( 简称 " 打拐决定 ") 。评论观点与 " 打 拐决定 " 不谋而合 , 但评论倡导在先。 1991 年 9 月 6 日 , 新华社全文发表 " 打拐决定 ",9 月 7 日《法制日报》摘 要转发了鲍佳音写的这篇评论。这篇评论说服力、论 辩力较强,主要与运用演绎推理有关;也与运用强烈对 比、有力反诘、确凿数据、生动比喻等有关。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论点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论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31f57927284b73f2425019.png)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就是表 达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所以论点就是整个 认识的结果。可以说,你写出了对新闻事 件最终的认识,这就是你的论点,不管你 把它放在评论的什么位置。
新闻评论的论点,应该是显明的,让人易于辨 识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体现于标题或文中具体的一句话(《大乱者救 中国之妙药也》、《苏必胜,德必败》) 通过开头、中间、结尾多句话共同体现
第一节 论点 第二节 论点的表现形式:判断 第三节 论点的分类
第一节 论点 论点的辨识 论点的要求
辨识论点的方法 从内容上看 从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看 从写作的角度来辨识论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从内容上看 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是评论作者对 于新闻事件的认识,或由新闻事件所触发的认识。它 不是人类已被验证的认识。(“地球是圆的”就是人 的认识结果,但是,它现在是一个事实,而且只能被 当作事实,而不能被当作观点)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与阅读中,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实 际上有一条双方共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水平线:哪些东 西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哪些东西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那些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可以看作事实,而那些没有 被普遍接受的内容,就是记者自己的观点。 以新闻评论的读者的一般认识水平作为标准(一篇评 论的论点,总是在这个水平线上增添新的认识)
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在生死抉择的一瞬间,我们 的教师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把生存的 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他们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诠 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书写了无私大爱,弘扬 了崇高师德。从此,亿万中国人的记忆中,刻下了他们 不朽的名字:谭千秋、张米亚、瞿万容、张辉兵、何智 霞、吴忠红、袁文婷……从此,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上, 增添了人民教师新的耀眼光芒。他们是全中国1400 万名老师的骄傲! 在属于老师们的节日里,他们不能再享受鲜花和掌 声,但在他们护佑下活着的孩子们不会忘记他们,父老 乡亲不会忘记他们,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在这个属 于老师的节日里,人们会点燃一炷炷心香,缅怀他们的 事迹,传诵崇高的师德。
新闻评论200字范文高中(通用5篇)
![新闻评论200字范文高中(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3bc7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e.png)
新闻评论200字范文高中(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新闻评论200字范文高中(通用5篇)新闻评论200字范文高中第一篇文章论点往往放在较醒目的地方,如标题、开头、结尾,用观点统帅材料构思:从材料出发,材料越多越好,通过对材料的调查研究,形成论点;表达:从论点出发,根据论点来选择、裁剪、组织材料;一般步骤简单叙述现象并提出疑问各方反应:政府,大众,媒体,学术界,事件起因者,事件受害者现阶段主流观点、立场和态度造成影响:大环境(道德,法制,社会,价值观,示范引导作用) 得失(损失,收获,希望,教训,经验)现象的分析:直接原因分析,深度分析: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潜规则,国民性,制度,潜意识,限制因素,既得利益集团,发展历程,经验背景)。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a119f6b561252d380eb6efc.png)
第二部分新闻评论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第五讲、新闻评论的选题一、选题的含义和意义选择和确定评论什么问题,一篇评论的选题往往不是孤立的,有的与新闻报道有关,有的与以前有关,既可以使一段时间的评论选题;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选题。
(一)选题与立论异同:自选题:一般是题到意到非自选题:一般是题到意不到(二)选题与命题异同:一般是选题在前,命题在后;选题一般是范围,命题一般是观点二、选题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党报新闻,归纳于邓拓的5个方面(一)从“上头”的精神中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离不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离不开有关领导对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的解释。
即从文件、领导文件、批示中选题。
1、原因:a、由党报性质决定b、“上头”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实践的反应2、注意问题:a、要吃透精神,不当简单的“传声筒”、“收发室”;b、要联系实际(二)从“下头”的实际中选题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中,从广大干部群众身边的事情中选取题材,也包括从作者日常生活和调查研究中了解的情况,读者来信中了解的情况。
原因:1、从理论上看,新闻评论的内容归根结底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这才是唯物主义的反应;2、从政治上看,这是反映人民呼声的一种重要表现;3、从评论写作上看,这种方式一般比较具体、实际,离读者较近,较受读者欢迎,是提高评论质量的重要途径。
上下结合出选题。
(三)从新闻报道选题(一)新闻评论价值: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中蕴含的重要的、新鲜的值得阐发的思想观点的总和,它是评论员配写评论的依据。
1、可议性:报道蕴含了某种思想观点不具有可议性的报道:纯粹自然界报道;述评;与新闻政策、宣传纪律有关的敏感题材2、重要的、新鲜的:价值关系相对性的表现。
其中“重要”是指关注人较多,程度较高;“新鲜”指事件蕴含的观点过去较少提及。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评论价值关系1、一般而言,新闻价值越高,新闻评论价值也就越大,但也有例外,有的有新闻价值但不发表评论,有的只发表评论却不写报道(如法轮功);2 、新闻价值一般是针对事实而言,评论价值一般是针对报道而言;3、以下报道较容易被评论:经验性新闻、方向性新闻、批评性新闻、对比性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论证的本质1、论证的涵义:所谓论证,就是制作者运用和组织论据、符号和评论者说明和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
从形式上来看他是一个过程,从内容上来看则是一种方法。
2、论证的本质:论证就是增加一个命题(论点)的可接受程度。
(周祯祥胡泽洪主编:《逻辑导论:理性思维的模式、方法及其评价》)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判断确定另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普通逻辑》)从写作角度来看,论证的本质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组成一个说理体系的过程。
论证的作用:用来寻找、检验和确证认识的结果(即论点)用来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认识结果如何看有没有论证从关系看:有没有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从作用看: 是否增强了话语的可接受程度?例子:下面哪一句话是在进行论证我相信上帝的理由是世界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
我相信上帝的理由是我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及耐心地给我灌输这个信仰。
二、逻辑与论证1、论证与逻辑的基本关系:新闻评论的论证是一个靠逻辑力量说服读者的过程。
评论的论证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时决定评论成败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种议论文,新闻评论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程仲文《新闻评论学》:“从文章做法的简单道理说,议论文要使文理畅达,阐述谨严,论断中肯,文字运用,无论纵横开合,命意总是站得住,立得稳,没有章法零乱,说理不明,论据不固的弊病,就必须准乎逻辑形式。
”范荣康:写评论要懂一点形式逻辑:“很难设想,一篇逻辑混乱的文章,矛盾百出,能有什么说服力。
毛泽东生前也曾批评我们有些同志写文章,‘不大懂得形式逻辑’。
所以写新闻评论的,要学点形式逻辑,要懂得概念、判断、推理,懂得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新闻评论的论证,是离不开形式逻辑的。
‘如果怎样’、‘假如怎么样’之类的假言判断,‘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之类的选言判断,是新闻评论中的常用句式。
演绎证明、归纳证明、直接证明、类比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选言证法,更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论证方法。
如果我们不懂得形式逻辑,不但不可能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而且会陷于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
”论证总的来看,就是从前提推出结论,以论据支持论点。
“不管新闻评论有什么特殊性,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它的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推理过程。
” --范荣康运用于新闻评论的逻辑方法,主要的和比较容易掌握的,是形式逻辑的方法。
2、论证的基本方法:逻辑论证掌握新闻评论中的逻辑,关键在于辨清新闻评论论证的前与结论。
推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的逻辑论证方法,表现为前提与结论的三种关系:演绎的: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归纳的: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类比的: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
这是“从个别到个别”。
(1)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推理,或者说是以一般的道理为前提,推出对个别事物的判断。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推理,也就是说只要前提正确,推理的方法正确,结论也必然正确。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梁启超解释演绎与归纳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而人口越多,分工越细,知识创新的可能性就越高,人们“创造”的资源也就越多。
……因此,人——不管他是怎么生出来的——从来都不是负担,因为,人从来不是靠自然资源生存的,人也不是靠社会,更不是靠政府来养活的。
人是自我生存的,这就是人的尊严所在。
(2)归纳推理: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例:《苏子由元祐会计录序》:臣闻汉祖入关,萧何收秦图籍,周知四方盈虚强弱之势,汉祖赖之,以并天下。
丙吉为相,匈奴尝入云中、代郡,吉使东曹考按边琐,条其兵食之有无与将吏之才否,逡巡进对,指挥若定。
由此观之,古之人所以运筹帷幄之功,制胜千里之外者,图籍之功也。
归纳论证的规律和本质:“当我们把已经发现的东西延伸到还未考察的事情上,我们就是在进行归纳推理。
”(《批判的思考》(美)布鲁克)瓜德罗普河早先在该地点发生洪水,使得该地再次发生洪水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更小。
许多相似性便得进一步的相似性可为可能。
归纳论证提供给我们一个方法,即把我们对某些已知的事物的信念延伸到那些未知的事物上。
归纳论证在新闻评论中的适用逻辑学上一般把归纳的诸多事项都看作是平列的。
但新闻评论所面对的事项实际上不能平列的,因为新闻评论的功能就是要评论最新的具体事实。
最新的具体事实与其他事实在地位上是不相同的。
如果有这样一个最新的事实,我们难以单独地对他进行判断,但是我们可以把以前发生过的同类事实拿来共同进行归纳,由此判断这一其实的性质和意义,我想这就是一个归纳结构了。
例:农民造车,意义究竟有多大《北京晚报》11月2日报道了辽宁农民刘声在自家院里手工制造汽车的消息。
其实这已经不足为奇。
10月31日,广州农民张斗三在珠海航展上介绍了他发明的陆空两用车。
几年前,张斗三曾在自家的天台上制造出一架名为“斗强三号”的飞机,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甘肃农民白仲金2002年制造的“甘肃神龙”号飞机试飞失败,如今这架飞机变成了“三轮汽车”。
安徽农民杜文达去年9月,带着40多个人,集资50万元,搞起他的载人飞碟研究。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由此可见,农民制造汽车、飞机甚至飞碟,在当今的社会上都已经屡见不鲜。
(3)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结论。
特征:1)从个别到个别2)结论不一定可靠类比构成我们很多思维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两件事在某些方面相似,而这种相似对我们当前的目的有用,于是我们就把两种相似推广开去。
这种推理方式在科学思维中曾经起过非常有效的作用,尽管它容易陷于危险例子:如果说投票代表了选民对投票对象的看法的话,那么在博客上写文章就是民众更加宽泛的广博的观点和看法,而如果发表这种观点和看法也要实行“实名制”的话,虽然对心怀坦荡的人来说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络就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场所,如果安上名字就好像投票记名一样,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什么人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而如果采用匿名的形式,我们得到的信息将会更加的真实。
三、唯物辩证法与推理唯物辩证法是人类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包括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新闻评论中的基本运用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四、理论、知识与论证理论性论据依其社会接受和解释客观事物的普遍性、普适性程度,往往也有很强的论证效力。
知识在论证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成功的评论,应该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实践、实验与论证六、媒体论证方法举要论证中运用的各种推理形式的总和叫做论证方式或论证形式。
论证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立论,一为驳论。
1、立论:就是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自己的论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具体要求只有两个:即立论要新颖,立论要合乎实际。
(1)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成俗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2)例证法:是论说文章中亮明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
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3)比较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对比法: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4)反证法:(Proofs by Contradiction,又称归谬法、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5)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问题、解析实例,来揭示事物发展的因与果、整体与部分等关系的一种方法。
2、驳论: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
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
(1)反驳论点: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
(2)反驳论据: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
(3)反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
作业:根据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基本要求:要选择两到三种媒体的基本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