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教案

合集下载

《秦腔》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秦腔》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秦腔》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文本解读】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阔深远。

《秦腔》写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欣赏时要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并且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的。

【素养目标】1.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4.品读作者所传达出的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感悟厚重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难点】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

提起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

黄土地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2.了解秦腔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这是陕西人民对家乡戏曲艺术的赞词。

唱戏大声吼起来,说的是秦腔声如黄河奔腾,如华山宏伟,如黄土深厚,高亢的秦腔融有山地民歌的吆喝和西北民风的淳朴。

秦腔是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桄桄”声)。

秦腔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秦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区别。

(3)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秦腔》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表演技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唱腔、念白、做功等。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秦腔的热爱和传承发展的决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魅力。

(2)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秦腔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秦腔》,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自主探究,搜集有关秦腔的资料,加深对秦腔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秦腔》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补充。

4. 课堂讲解:(1)讲解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唱腔、念白、做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的表演技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秦腔的感受。

(2)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秦腔,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展秦腔的责任。

五、课后作业2. 观看其他戏曲剧种的演出或视频,比较其与秦腔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还有第10段。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同学们要注意,在这里,作者用了“只有”“也只能有”以及“只有也只能有”三个短语,加上段末的一个反问句,突出了秦腔之于秦人的唯一性,强调了在历史长河当中,秦腔已经演化成了秦人的文化自觉,甚至可以说,秦腔已经和秦人融为了一体。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你以《秦腔》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有的同学可能会向读者介绍秦腔的产生、沿革和行当,有的同学可能会推荐相关的艺人、剧目等……
然而,预习过这篇文章或者关注了课文学习提示的同学,会发现本文虽然名为《秦腔》,但其用意并不只在秦腔本身,而是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可见,在秦腔背后,还有秦人、秦地在做支撑呢,秦人、秦地、秦腔——三者密不可分。
可见,秦地为秦腔形成厚重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如下条件: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独有的声韵发展。
3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的广泛普及性。
4深厚的历史文化。
正如作者贾平凹所言,“心胸中有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作为一名作家,他自知有责任去描写这风俗文化,真实展现秦人的生活状态。作为读者的我们,更要尽己所能去倾听、感受和思考字里行间蕴含的生命意识。
我们再来看文章的第3段。
在这段中,“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一句,说明秦腔的普及性极广,这何尝不是秦腔形成厚重文化意蕴的重要因素呢?
再来,“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这说明什么?没错,正是秦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承载着厚重文化意蕴的秦腔。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精选3篇)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精选3篇)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精选3篇)高中语文《秦腔》篇1活动目标:1、了解秦腔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2、知道秦腔是戏曲之母,是陕西独有的戏曲艺术。

3、让幼儿感受秦腔戏曲的魅力从而产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了解秦腔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活动难点:知道秦腔是戏曲之母,是陕西独有的戏曲艺术。

活动前准备:1、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搜集有关秦腔的脸谱、服饰、头饰等图片及影像资料。

2、搜集来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秦腔”为主题进行环境创设。

3、为幼儿讲解秦腔脸谱,行当的角色。

并在秦腔片段欣赏中巩固其知识。

为下次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活动准备:多媒体脸谱面具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1、《姥姥门前看大戏》舞蹈片段导入看姐姐们都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得?姐姐们真开心啊都跳起来了,我想这场戏一定非常精彩,小朋友你们也想看嘛?那咱们一起去吧!二、基本部分1、出示秦腔《十五贯》片段。

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唱”的表现形式。

你们对这种唱腔熟悉嘛?听听它与平时我们唱的歌曲有什么区别?(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等)。

那表情怎样?(难过生气)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的小朋友刚才还小声的和我一起在唱呢,那你们小声和我一起来唱唱吧。

教师总结:秦腔还是以“唱”为主,很多人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秦腔中的重要地位。

因而唱得好不好是品评一个秦腔演员的标准。

在秦腔中有四种表现形式,刚我们模唱的那段就起名叫“唱”。

也叫唱腔。

2、出示《教学》片段。

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念”的.表现形式。

听起这段念白你觉得怎样?(有趣滑稽等)这段有唱嘛?(没有,只有念说)小朋友发现剧中的念白和我们平时的对话一样嘛?(不一样,声音有高低,节奏有快慢,语气不同等)。

教师小结:念也叫念白。

他也是秦腔表现形式之一。

3、出示《柜中缘》片段。

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做”的表现形式。

她在做什么?(穿针引线,缝衣服)秦腔中缝衣服的动作和我们平时见到妈妈缝衣服是的动作一样吗?(引导幼儿发现“做”的特点秦腔中的动作柔美些,夸张些)咱们一起来缝衣服吧。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贾平凹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感受秦腔的魅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解析,理解作者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了解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历史背景的阐述,对其在中国戏曲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2. 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秦腔》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秦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秦腔》,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秦腔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介绍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5. 语文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感受秦腔的语音韵律。

(2)选取课文片段进行表演,体验秦腔的表演风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秦腔》。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其他关于秦腔或者贾平凹的作品,如《废都》、《古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秦腔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品味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秦腔》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散文中透露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秦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第一课时一、导入。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秦腔》来深入感受一下秦腔的魅力。

二、预习两篇散文。

1、作者作品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文学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

他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社会、文化、民俗意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

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2)运用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秦腔》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作品文学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秦腔》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熟悉作品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秦腔》,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秦腔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情。

3. 通过学习秦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4. 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 学生实践环节:欣赏秦腔片段,学唱秦腔选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教学难点:秦腔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法:观看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秦腔选段,体验秦腔的表演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秦腔艺术》PPT或教材。

2. 视频资料:秦腔片段。

3. 音响设备:播放秦腔音乐。

4. 教学道具:秦腔服装、道具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播放秦腔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学唱秦腔(15分钟)1. 学唱秦腔选段,体会秦腔的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秦腔表演,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1. 观看秦腔视频,了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学习秦腔唱段,准备第二节课的展示。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观看秦腔视频的心得。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介绍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欣赏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秦腔的心得。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秦腔选段。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2.思考秦腔对秦人意味着什么?
从第1段、第2段、第9段和第10段中得出结论:在劳苦倦极的时候,秦腔可以荡涤净困乏;在文化匮乏的年代,秦腔可以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在普通平淡的日子,秦腔可以让他们宣泄高兴和痛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秦腔承载着秦人的喜怒哀乐,见证和陪伴秦人的一生。
3.思考对秦人喜欢秦腔,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五、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背景
他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小,巧,甜腻”的文风,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本文写于1983年5月,是在改革开放不多久。贾平凹从小就钟情于秦腔,受到了秦腔的启蒙教育,他认为只有秦腔才是属于秦地农民的艺术。而当时秦腔正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对此他倍感焦虑。他认为秦腔极强的地域性是它最大的特色,却也是它无法走出秦地的原因。作为一名作家,他有责任去描写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选择其中的三处。第51-52页第5段,演出前奏的场景描写。第52页第6段,演出的场景描写。第53页第7段,两类观众的描写。
作者通过许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欢,感受到了秦腔的艺术感染力和它的文化意蕴。其实,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把秦腔和养育了这一艺术样式的秦川百姓之间的喜怒哀乐的关系也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三、明确学习提示,提出课堂主问题
学习提示:本文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写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意蕴。
课堂主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
四、研读课文,解决课堂主问题
1.思考形成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要素有哪些?

大学语文秦腔教案

大学语文秦腔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秦腔》这篇散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秦腔的艺术特色及其与陕西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

3. 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思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重点:1. 秦腔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秦腔与陕西风土人情的关联。

教学难点:1. 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准备:1. 散文《秦腔》原文。

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学生预习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特别是戏曲文化。

2. 介绍《秦腔》的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格。

二、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秦腔》原文,注意体会秦腔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秦腔的特点、秦人对秦腔的喜爱和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展开。

三、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秦腔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秦腔与陕西风土人情的关系?- 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秦腔的艺术特色和与陕西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

2. 强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讨论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秦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与秦腔相关的其他作品,如《白鹿原》、《秦腔记忆》等。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秦腔艺术欣赏1. 播放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讨论视频中的秦腔表演,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秦腔传承与发展1. 讨论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学生分组提出秦腔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如开展秦腔进校园活动、举办秦腔艺术节等。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秦腔传承与发展的短文。

7.2《秦腔》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7.2《秦腔》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 ,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泰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 子碌 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七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
方水土养一方人。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川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辽阔的秦地、豪放的秦人才能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川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三者之间是血肉联系、不可分割的。
活动一 、概括段落大意,理清文章层次活
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阔深远。请简要概括每段段意,再给文章划分层次了概括层意。
秦腔起源的地域和声韵基础。
秦腔对于秦川人生命的重要性。
秦腔的普及程度及浓重的历史感、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戏班排演的场面。
演出前观众等待的场面。
正式演出时候台上台下的场景。
老一辈秦腔迷和大一些的孩子看秦腔的场景。
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因此得名“秦腔”。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又名秦声,也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桃子”。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①“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声咳嗽”,运用环境描写,以冬夏两季排演的艰辛细节衬托出人们对秦腔的热爱。“一声唱腔一声咳嗽。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演员们彩排的执着。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循声识人,缘情觅根《秦腔》品读【教材分析】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阔深远。

《秦腔》写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使我们感同身受,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与心灵的震撼。

作为教师在品读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并且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的。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重现文章的内容和层次。

2.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学习场面铺陈、细节描写的多样手法。

鉴赏文章朴拙的语言之美。

3.感受文章围绕秦腔、秦川、秦人所展示出的和谐独特的风情之美,体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与作者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学习场面铺陈、细节描写的多样手法。

鉴赏文章朴拙的语言之美。

感受文章围绕秦腔、秦川、秦人所展示出的和谐独特的风情之美,体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与作者的深沉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比阅读、情境化学习【课时设置】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高一学习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是聚焦自然风物、投射内心世界,由内辐射而外的个性情感魅力的篇章。

今天学习的《秦腔》,以作者故乡独有的艺术形式秦腔为抒写对象,充溢着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陕西有句老话言:“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

秦腔慷慨激昂,苍劲雄壮,气势磅礴,不仅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神韵。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贾平凹的《秦腔》,感受西北传统戏剧的魅力。

学习任务一:“我知”——晓常识1.“鬼才”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第一章:《秦腔》简介1.1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格。

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2 课文梗概概括《秦腔》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探讨。

1.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课文精讲2.1 第一节:秦腔的起源详细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 第二节:秦腔的表演形式介绍秦腔的表演形式,如唱腔、表演技巧、舞台布置等。

分析课文中的舞台描写,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3 教学目标掌握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艺术特点。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的秦腔演出经验,或者对秦腔的兴趣和看法。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秦腔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文化探究4.1 秦腔与地方文化研究秦腔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方言、民俗等,了解秦腔与地方文化的关联。

4.2 秦腔的传承与变迁探讨现代社会中秦腔的传承与变迁。

学生可以调查当地是否有秦腔演出,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秦腔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5.2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行秦腔演出观看或者参与相关活动,加深对秦腔的理解。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题《秦腔》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音频、视频、PPT教材内容分析《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真实饱满的情绪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秦腔与秦地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呈现至读者面前,广阔深远,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作者贾平凹是20世纪90年代陕西涌现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家之一,他以家乡陕西为中心,书写秦地的人事风物,格调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单元的篇目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求学生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意蕴。

首先,学习这篇散文,存在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秦腔,更别说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在此学情之上,设计了第一个活动就是“识秦腔”,由最直观的戏曲视频欣赏入手,让学生先接触一下秦腔,然后走进文本,寻找秦腔的特点,最终让学生对秦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次,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秦人与秦腔水乳交融在一起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没有将二者分开来写,理解起来有难度。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品味贾平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引导学生分析既描写秦人又描写秦腔的典型场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过朗读、分析、讨论、辨别等,不仅感受到贾平凹语言的魅力,也对秦腔与秦人血肉相连、不可分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学生完成的本课学案来看,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较浅,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

所以在课堂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秦人离不开秦腔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秦腔不仅为秦人提供了艺术的欣赏,更提供了价值观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

然后设置情境,反驳当代人偏颇的观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使之燃起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的热情。

因此,针对学生基础不是特别好,但是文本解读有难度的课堂,要选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活动策略。

秦腔的教案

秦腔的教案

秦腔的教案主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秦腔目标:通过了解秦腔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一、前导活动(10分钟)1. 师生互动交流,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秦腔,并询问他们对秦腔的了解程度。

2. 展示一段秦腔唱段的视频,在观看之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知识传递(15分钟)1. 解释秦腔的起源: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起源于陕西渭河流域的民间艺人。

2. 分享秦腔的特点:声腔独特、音乐韵律优美、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扮相和服饰具有地方特色。

3. 简述秦腔的发展历程:起初是民间艺人的表演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地方戏曲,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三、深化理解(20分钟)1. 观看秦腔表演片段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唱腔、演技和服饰。

2. 学生分享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秦腔与其他戏曲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四、拓展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秦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代意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3. 群体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秦腔中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五、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关于秦腔的重要知识。

2. 教师总结:对学生提供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秦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六、课堂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询问学生他们对秦腔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向他们提供满意的解答和引导。

参考资料:1. 张继胜. 中国传统戏曲——秦腔[J]. 音乐教育, 2015(01):42-43.2. 何己英. 秦腔艺术的音乐特色[J]. 音乐艺术, 2016(11):29-39.。

秦腔大学语文教案

秦腔大学语文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秦腔》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秦腔艺术的了解,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秦腔》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

2. 秦腔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秦腔文化内涵。

2. 结合秦腔艺术,探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秦腔》的作者贾平凹及其代表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腔》会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二、阅读与讲解1. 学生自读《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讲解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作品中秦腔艺术的特点是什么?b. 秦腔艺术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c. 作品中的秦腔文化内涵有哪些?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秦腔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向学生介绍秦腔艺术的起源、发展及流派。

2.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秦腔》内容,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提出本节课讨论的问题: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作品内容,探讨以下问题:a. 《秦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b. 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c. 如何评价《秦腔》的艺术价值?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向学生推荐与《秦腔》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腔》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秦腔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发言质量、合作精神等。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特点。

(3)能够欣赏并分析秦腔的经典剧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差异。

(3)采用角色扮演、分组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秦腔概述(1)介绍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述秦腔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秦腔的地域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2. 第二课时:秦腔基本演唱技巧(1)学习秦腔的唱腔特点,如发音、韵律、音色等。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方法,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3)练习秦腔的经典唱段,提高演唱水平。

3. 第三课时:秦腔表演特点(1)了解秦腔的表演形式,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2)学习秦腔的表演技巧,如身段、表情、唱念做打等。

(3)分析秦腔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4. 第四课时:秦腔经典剧目欣赏(1)介绍秦腔的经典剧目,如《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等。

(2)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其艺术魅力。

(3)分析秦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演唱技巧等。

5. 第五课时:秦腔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秦腔唱段。

(2)组织学生进行秦腔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3)邀请专业秦腔演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建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秦腔艺术教程》2. 视频资源:秦腔表演片段3. 网络资源:关于秦腔的历史、剧目、表演技巧等资料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秦腔唱段和视频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腔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秦腔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秦腔剧目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优质课秦腔教案模板范文

优质课秦腔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秦腔》优质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认识秦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品味《秦腔》中的语言特色,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3. 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精湛技艺,感悟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2. 感悟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理解秦腔与人民的情感纽带。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讲授法3. 情景教学法4. 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陕西文化为主题,播放一段关于陕西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秦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有哪些独特的文化瑰宝?二、知人论世1. 介绍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概述秦腔的历史背景,包括起源、发展、特点等。

三、文本解读1. 学生分组阅读《秦腔》,重点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和细节描写。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

四、教学活动1. 观看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秦腔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模拟秦腔表演,体验秦腔的唱腔、动作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腔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秦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提问:如何理解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二、深入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腔》中秦腔与人民的情感纽带。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秦腔的旋律与秦地的地理构造之间的关系,理解秦腔的地域特色。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秦腔创作,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秦腔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
备课人:2012-1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了解秦地的风土人情。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中秦人对秦腔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及秦地风俗人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速读。

扫清词语:
淘汰(tài)碌碡(liùzhóu)妊娠(rènshēn)筋疲力尽揪心裂肠煨(wēi)熟凶神恶煞木椽(chuán)攒(cuán)拥偌(ruò)大冰雹(báo) 麦秸(jiē)
词解:妊娠:怀孕。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2、略读。

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品读。

研讨课文
(一)第一部分研讨(略讲)
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
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⑴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高亢响亮、震撼人心,秦川大地辽阔、厚重而悠长,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妙维肖的一统”。

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正如西方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乡俗民情导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⑵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
地籁,人籁的共鸣啊!“籁”本指古代一种三孔乐器,后引申为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音。

此处“天籁”“地籁”指的是自然环境,“人籁”则是指第3段提及的秦人的说话方式乃至喊人方式等,正是这些条件孕育了秦腔。

(二)研讨第二部分(重点)
1.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成四个层次,并归纳大意。

——第一层次: 写农民唱秦腔,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次: 写演戏的情景,突出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第三层次: 写看戏的场景,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人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次: 写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人们在去西安旅游时,曾听导游这样介绍秦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秦腔。

”根据你对文的理解,说说□□中应该是一个什么字?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A.都唱
B.全喊
C.齐吼
D.均演
3.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幼年唱、……唱,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4.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运用了夸张,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和移就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

5.作为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在场面细节描写上可谓出神入化,请你仔细朗读品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场面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
⑴点面结合。

⑵多种描写结合,以言行描写为主。

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小结:在第二部分,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

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

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三)第三部分研讨(略讲)
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

“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

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四、拓展。

1、本文题目为秦腔,但是并没有具体写一出秦腔剧目,是不是作者失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重点是通过秦腔这个引子来表现秦地风土人情)
2、在第5自然段里,作者为什么“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是不是和文章脱节?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补充简介:13个王朝建都在此,历史悠久,气势雄壮,政治文化厚重。

五、结。

——归纳主题。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故土的热爱使得作者在描述中更多地凸现了黄土地人民的人情美,而滤掉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愚昧与丑陋。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总结艺术特色:
秦腔生长的地方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它是贾平凹的文字底色,这种浑厚的文风作用于《秦腔》便形成了本文大气厚重的艺术特色。

六.练。

1、课堂练笔。

秦腔是秦地的风俗的一种集中体现,你能不能介绍一道粤菜来表现南粤之地的风俗?
2、课后作业。

新坐标第97-99页。

板书设计:
(情:高亢激昂、沧桑悲凉) (人:朴实、粗犷)
(土:空旷、厚重)
【课后反思】
秦人 秦地
秦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