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940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三年级巧求周长完
第35周巧求周长(一)举一反三11.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在阶梯上铺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可以怎样测量2. 如下图所示,小明和小玲同时从学校走到少儿书店,小明沿A路线行走,小玲沿B路线行走,他们俩一共走了多少米学校BA110米200米少儿书店3.下图是由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举一反三21.下图是由5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2.下图是由6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求此图形的周长。
举一反三31.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的和减少了10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28分米,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3.把边长是4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举一反三41.把16个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这个拼成的大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2.把6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如下图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把6个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如下图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举一反三51.讲一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那么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2.把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如下图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的和与原来的正方形的周长相比增加了多少厘米3.将一个长为8分米、宽为6分米的长方形如下图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增加了多少分米第36周巧求周长(二)举一反三11.如右图所示,已知大长方形的周长为38厘米,阴影部分为正方形。
求小长方形的周长。
5厘米2.小华家给长方形的院子装饰了篱笆墙,由于门宽2米,所以篱笆墙共长16米,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
小学奥数教案——抽屉原理(解析版)
小学奥数教案——抽屉原理(解析版)第一篇:小学奥数教案——抽屉原理(解析版)教案抽屉原理一本讲学习目标初步抽屉原理的方法和心得。
二概念解析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数(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三例题讲解例1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的3枚棋作为一组当作一个苹果,因此共有5个苹果.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含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教案抽屉原理1、概念解析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数(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2、例题讲解例1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例2 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例3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34。
例4从1、2、3、4、…、19、20这20个自然数中,至少任选几个数,就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它们的差是12。
分析与解答在这20个自然数中,差是12的有以下8对:{20,8},{19,7},{18,6},{17,5},{16,4},{15,3},{14,2},{13,1}。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讲解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一)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物品任意放到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m+1)件。
例1五年级有47名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成绩都是整数,满分是100分。
已知3名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
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分析与解答】关键是构造合适的抽屉。
既然是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说明应以成绩为抽屉,学生为物品。
除3名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外,其余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75~95共有21个不同分数,将这21个分数作为21个抽屉,把47-3=44(个)学生作为物品。
44÷21= 2……2,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1个抽屉至少有3件物品,即这47名学生中至少有3名学生的成绩是相同的。
例2夏令营组织2000名营员活动,其中有爬山、参观博物馆和到海滩游玩三个项目。
规定每人必须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
那么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分析与解答】本题的抽屉不是那么明显,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所以应该把活动项目当成抽屉,营员当成物品。
营员数已经有了,现在的问题是应当搞清有多少个抽屉。
因为“每人必须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共有3项活动,所以只参加一项活动的有3种情况,参加两项活动的有爬山与参观、爬山与海滩游玩、参观与海滩游玩3种情况,所以共有3+3=6(个)抽屉。
2000÷6=333……2,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333+1=334(件)物品,即至少有334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
例3把125本书分给五(2)班学生,如果其中至少有1人分到至少4本书,那么,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一下子不容易理解,我们将它变变形式。
因为是把书分给学生,所以学生是抽屉,书是物品。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编辑ppt
35
【练习2】 (1)体育馆的东区共有30排座位,呈梯形,第1排有10个座
编辑ppt
29
【练习5】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1)[ (2)[ (3)[ (4)[ (5)[
]÷[ ]÷[ ]÷[ ]÷[ ]÷[
]=[ ]=[ ]=[ ]=[ ]=[
]……6 ]……8 ]……3 ]……9 ]……7
编辑ppt
30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奥数举一反三
第3讲 配对求和
第33周 平均数问题(二)第34周 简单推理(二)第35周 巧求周长(一)第36周 巧求周长(二)
第37周 面积计算第38周 最佳安排第39周 抽屉原理第40周 一题多解
编辑ppt
2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奥数举一反三
第1讲 找规律
同步教材教学视频
编辑ppt
3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 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 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 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9 43
编辑ppt
13
【思路导航】
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 1、每一列下面的数与上面的数的差均为4,即9-5=4,14-
10=4;11-7=4,16-12=4;13-9=4。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 数为:14+4=18。
2、左下角数与右上角数的商与上面数的乘积即为中间数。 如8÷2×4=16; 8÷4×7=14。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 4÷3×9=12。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11-15
【练习1】 1.在下图(左下)中填入2——10,使横行、竖行中的五 个数的和相同。和是多少呢?
2.把1、4、7、10、13、16、19七个数填入图(中上图) 中7朵花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3.把6、8、10、12、14、16、18七个数填在右上图的○中, 使每排三个数及外圆上三个数的和都是32。
第3周 加减巧算 第7周 填数游戏 第11周 火柴游戏 第19周 简单枚举 第23周 盈亏问题 第31周 “假设”解题 第38周 最佳安排
第4周 巧添符号 第8周 有余除法 第12周 乘法速算 第20周 等量代换 第24周 简单推理(一) 第32周 平均数问题(一)
第14周 解决问题(一) 第15周 解决问题(二)第16周 植树问题
【练习2】 1.将数字1——6填入下图(左下)中的小圆圈内,使每个 大圆上4个数的和都是15。
2. 把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上右图的各个□内,使得 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的和是13。
【例题3】 在图中填入2—9,使每边3个数的和等于15。
【思路导航】 解这题的关键是填出图中的4个顶点, 因为求和时这4个顶点各算了两次,多算 了一次,所以4边数的和是15×4=60,所 给的数的和是2+3+4+5+6+7+8+ 9=44,所以4个顶点数的和是60-44=16。 我们可选出3+7+4+2=16填入4个顶 点。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填法?
【练习4】 下面竖式中的汉字各代表数字几?
× ×
【例题5】 下面算式中四个字分别代表四个数,你能求出来吗?
新=( ) 年=( ) 快=( ) 乐=( )
【思路导航】 从千位上看,千位上得数是2,假设新=2,那么百位上, “新+年”不可能等于0,因而“新”不可能是2,只能是 “新=1”。从百位上看,新+年+进来的数=10,我们可判断 “年”=7或8。而“新+年=8”,即使个位进来2,十位上也 不可能向百位进2,因而“年”=8,十位上“新+年”=1+ 8=9,而个位上已向十位进了1,因而“快”=0,最后从“新 +年+快+乐”=11中可推出“乐”=1。即: 新=( 1 ) 年=( 8 ) 快=( 0 ) 乐=( 1 )
2024最新小学奥数抽屉原理
2024最新小学奥数抽屉原理小学生奥数中的抽屉原理是指一种将物品分配到有限的空间中的方法。
这个原理是由数学家所提出的,因为它的应用广泛,并且在解决问题中非常有用。
抽屉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有独立的n个抽屉,并且有n+1个物品要放入这些抽屉中,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抽屉里至少放了两个物品。
这个原理的证明也很简单。
假设每个抽屉里最多只能放一个物品,那么最多只能放n个物品,因为有n个抽屉。
但是题目中说有n+1个物品要放入这些抽屉,所以最少会有一个抽屉里放了两个物品。
抽屉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
在小学奥数中,它通常用于解决物品分配、排列组合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抽屉原理在小学奥数中的具体应用举例:1.分配问题:假设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吃,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人吃到的苹果数量大于等于2个。
这是因为10个苹果无法平均分给5个人,所以必然有人会多吃一些。
2.字母出现次数问题:假设一个字符串中有11个字母,那么至少有两个字母出现的次数相同。
这是因为只有26个字母,无论如何排列,最多只能给每个字母分配到一个位置,所以肯定有至少两个字母分配到了同一个位置。
3.图形排列问题:假设有10个正方形图案要排列在5个位置上,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位置上排列了两个图案。
这是因为10个图案无法完全填满5个位置,所以必然会有至少一个位置上放置了两个图案。
总结起来,抽屉原理告诉我们,在一些有限的情况下,物品的分配不可能完全均匀,必然会有一些位置或者人会多分配到一些物品。
这个原理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可能的解答,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尝试。
所以,在小学奥数中,掌握抽屉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docx
【例4】算式[]÷7=[]⋯⋯[]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思路 航】 目中告 我 除数是7,商和余数相等,因 余数必 比除数小,所
以余数和商可1,2,3,4,5,6,被除数就可以求出来了。
【思路 航】 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可以得知 “商×除数=被除数-余数” ,所以本 中商×除数=28-4=24。 两个数可能是1和24,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
和____,又因 余数4,因此除数可以是24,12,8,6,商分____,____,____,____。
(2)
432-(154-168)
3: 算。
(1) 421+(279-125)
(2)
812+(168-112)
(3) 823-(175+323)
(4) 538-(283-162)
【例4】2000-111-89-112-88-113-87-114-86-115-85-116-84
4: 算。
(1)800-99-1-98-2-97-3-96-4-95-5
二、精 精
【例1】你有好 法迅速算出 果 ?
(1)
502+799-298-98
(2) 9999+999+99+9
1: 算。
(1)
308+203-399-97
(2) 99999+9999+999+99+9
(3)
1999+199+19
(4) 375+483+525/+321+113+279
三年级奥数(40讲)《举一反三》第39讲 抽屉原理
第39讲抽屉原理一、专题简析:把12个苹果放到11个抽屉中去,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两个苹果,这个事实的正确性是非常明显的。
把它进一步推广,就可以得到数学里重要的抽屉原理。
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哪些是“抽屉”,哪些是“苹果”,并且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制造抽屉,巧妙地加以应用,这样看上去十分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题目才能顺利地解答。
二、精讲精练例1:敬老院买来许多苹果、橘子和梨,每位老人任意选两个,那么,至少应有几位老人才能保证必有两位或两位以上老人所选的水果相同?练习一1、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故事书、科技书和连环画,每个同学任意选两本。
那么,至少应有几个同学,才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所选的书相同?2、布袋中有红、黄、橙三种颜色的木块若干块,每个小朋友任意摸两块木块。
那么,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朋友所选的木块相同?例2:幼儿园大班有41个小朋友,老师至少拿几件玩具随便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得两件玩具?练习二1、小明家有5口人,小明妈妈至少要买几个苹果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人能得两个苹果?2、某学校共有15个班级,体育室至少要买几个排球分给各班,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班能得两个排球?例3:盒子里混装着5个白色球和4个红色球,要想保证一次能拿出两个同颜色的球,至少要拿出多少个球?练习三1、箱子里装着6个苹果和8个梨,要保证一次能拿出两个同样的水果,至少要拿出多少个水果?2、书箱里混装着3本故事书和5本科技书,要保证一次能拿出两本同样的书,至少要拿出多少本书?例4:一个布袋里装有红、黄、蓝袜子各5只,问一次至少取出多少只,才能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一只?练习四1、抽屉里放着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球各3只,一次至少摸出多少只才能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一只?2、书箱里放着4本故事书,3本连环画,2本文艺书。
一次至少取出多少本书,才能保证每种书至少有一本?例5:三(2)班有50个同学,在学雷锋活动中,每人单独做了些好事,他们共做好事155件。
三年级奥数之抽屉原理
三年级奥数之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三年级奥数中,抽屉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组合数学的基础知识。
抽屉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元素放入几个抽屉中,如果每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元素,那么就可以通过抽屉原理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在三年级奥数中,我们通常使用抽屉原理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例如将一些物品放入几个盒子中,或者将一些数字放入几个分组中。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它说明了如何使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假设我们有4个小朋友和3个苹果,我们想知道是否每个小朋友至少可以得到一个苹果。
我们可以使用抽屉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3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中,每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苹果。
然后我们可以将4个小朋友放入这3个抽屉中,每个小朋友至少可以获得一个苹果。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小朋友至少可以得到一个苹果。
这个例子说明了如何使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它也帮助我们理解了抽屉原理的基本思想。
在三年级奥数中,我们还会学习一些更复杂的组合数学问题,例如鸽巢原理、背包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涉及到抽屉原理的基础知识,因此学习抽屉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抽屉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三年级奥数中,学习抽屉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合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是一种基本的计数原理,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抽屉原理的内容是这样的:如果有n个抽屉和n+1个物品,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包含两个或以上的物品。
这个原理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当我们需要找出某种可能的组合或分类时。
例如,如果我们有5本书和4个抽屉,我们可以将书放入抽屉中。
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中包含两本书。
现在,如果我们有5个苹果和4个抽屉,那么我们可以将每个苹果放入一个抽屉中,这样每个抽屉中只有一个苹果。
三年级奥数之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是指当物件数量大于抽屉数量时,必然会有至少一个抽屉中
放置两个或以上的物件。
这个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抽屉原理。
假设有n个物件和m个抽屉,
如果n>m,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必然放有两个及以上的物件。
要理解抽屉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10
个苹果要放在5个抽屉里面,如果每个抽屉只能放一个苹果,那么无论怎
样放置,必然会有至少一个抽屉中放有两个或以上的苹果。
这是因为苹果
的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出来了5个,所以必然会有苹果无法放置在抽屉里面。
抽屉原理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许多人都熟悉的鸽巢原理就是抽屉原理的另一个表述。
鸽巢原理说
的是,如果有n只鸽子要放到m个鸽巢里面,当n>m时,必然会出现至少
一个鸽巢中有两只或以上的鸽子。
2.抽屉原理还可以应用于生日问题。
生日问题是指,当一个房间里有
多少人时,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超过50%。
假设有365个可能
的生日,当房间里的人数超过365时,就会有至少两个人的生日相同。
这
是因为生日的数量比房间里的人数多。
3.抽屉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图论中的染色问题。
图论是研究点和边的集
合的学科。
当一个图的点的数量大于颜色的数量时,必然会有至少两个相
邻的点有相同的颜色。
综上所述,抽屉原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理解抽屉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
决问题。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之欧阳音创编
第1讲找规律一、知识要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2)1,2,5,10,17,(),()(3)2,8,32,128,(),()(4)1,5,25,125,(),()(5)12,1,10,1,8,1,(),()【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2)21,4,18,5,15,6,(),()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2)3,2,9,2,27,2,(),()(3)18,3,15,4,12,5,(),()(4)1,15,3,13,5,11,(),()(5)1,2,5,14,(),()【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3)1,2,5,13,34,()(4)1,4,9,16,25,36,()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3)94,46,22,10,(),()(4)2,3,7,18,47,(),()【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3)练习4:找出排列规律,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数。
(1) (3) 【例题(1)(2) 练习5(1)198,297,396,( ),( )(2) (3)一、知识要点把一些书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本数最多,这些书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种是全部分完,还有一种是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本数必须比小朋友的人数少,否则还可以继续分下去。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专题—抽屉原理(一).docx
小学奥数专题—抽屉原理( 一 )[ 介 ] 把 4 只苹果放到 3 个抽里去,共有 4 种放法(小朋友自己列),不如何放,必有一个抽里至少放两个苹果。
同,把 5 只苹果放到 4 个抽里去,必有一个抽里至少放两个苹果。
⋯⋯更一步,我能得出的:把n+1 只苹果放到 n 个抽里去,那么必定有一个抽里至少放两个苹果。
个,通常被称抽原理。
利用抽原理,可以明(明)多有趣的象或。
不,抽原理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关是要用所学的数学知去找“抽”,制造“抽”,弄清当把什么看作“抽” ,把什么看作“苹果” 。
[ 典例 ]【例 1】一个小共有 13 名同学,其中至少有 2 名同学同一个月生日。
什么?【分析与解答】每年里共有12 个月,任何一个人的生日,一定在其中的某一个月。
如果把 12 个月看成 12 个“抽”,把 13 名同学的生日看成 13 只“苹果”,把 13 只苹果放 12 个抽里,一定有一个抽里至少放 2 个苹果,也就是,至少有 2 名同学在同一个月生日。
【例 2 】任意 4 个自然数,其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是 3 的倍数。
是什么?【分析与解答】首先我要弄清一条律:如果两个自然数除以 3 的余数相同,那么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3 的倍数。
而任何一个自然数被 3 除的余数,或者是 0,或者是 1,或者是 2,根据三种情况,可以把自然数分成 3 , 3 种型就是我要制造的 3 个“抽”。
我把 4 个数看作“苹果”,根据抽原理,必定有一个抽里至少有 2 个数。
句, 4 个自然数分成 3 ,至少有两个是同一。
既然是同一,那么两个数被 3 除的余数就一定相同。
所以,任意 4 个自然数,至少有 2 个自然数的差是 3 的倍数。
想一想,例 2 中 4 改 7,3 改 6,成立?【例 3】有格尺寸相同的 5 种色的袜子各15 只混装在箱内,不如何取,从箱中至少取出多少只就能保有 3 双袜子(袜子无左、右之分)?【分析与解答】想一下,从箱中取出 6 只、 9 只袜子,能配成 3 双袜子?回答是否定的。
小学奥数抽屉原理含答案
教案抽屉原理1、概念解析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数(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2、例题讲解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例3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34。
例4从1、2、3、4、…、19、20这20个自然数中,至少任选几个数,就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它们的差是12。
分析与解答在这20个自然数中,差是12的有以下8对:{20,8},{19,7},{18,6},{17,5},{16,4},{15,3},{14,2},{13,1}。
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课件
第1周周 数数图形 第2周周 寻找规律 第3周 加减巧算
第4周 巧添符号
第5周 算式之谜 第6周 文字之谜
第7周 填数游戏
第8周 有余除法
第9周 期问题第 IO周 数学趣题
第11周 火柴游戏
第12周 乘法速算
第13周 乘除巧算 第14周 解决问题(一) 第15周 解决问题(二)第16周 植树问题
2、左下角数与右上角数的商与上面数的乘积即为中间数。 如8÷2×4=16; 8÷4×7=14。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 4÷3×9=12。
【练习4】找出排列规律,在空缺处填上适当的数。
1、 3 7
59
8 12 10 14
12 16 14
2、 3、
7 8 28
8
4 16
16 8 32
32 16 64
第33周 平均数问题(二)第34周 简单推理(二)第35周 巧求周长(一)第36周 巧求周长(二)
第37周 面积计算第38周 最佳安排第39周 抽屉原理第40周 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 三年级 奥数举一反三
第1讲 找规律
同步教材教学视频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 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 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 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 ) (2)252,124,60,28,( ) (3)1,2,5,13,34,( ) (4)1,4,9,16,25,36,( ) 【思路导航】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 ) (2)2,4,10,28,82,( ),( ) (3)94,46,22,10,( ),( ) (4)2,3,7,18,47,( ),( )
[精编]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四十周 一题多解
第四十周一题多解专题简析: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例题1 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
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练习一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例题2 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思路导航: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花生油和瓶的重量油800克变为550克,是因为吃掉了一半油,半瓶油的重量是800-550=250克,一瓶油的重量是250×2=500克,油瓶的重量是800-500=300克。
方法二:根据条件可知,半瓶油连瓶重550克,从550克中减去半瓶油的重量800-550=250克,550-250=300克即为瓶的重量,油的重量为:800-300=500克。
小学奥数 抽屉原理.解析版
抽屉原理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不但可以根据它来做出许多有趣的推理和判断,同时能够帮助同学证明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
本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理解抽屉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用法; 2.掌握用抽屉原理解题的基本过程; 3. 能够构造抽屉进行解题; 4. 利用最不利原则进行解题;5.利用抽屉原理与最不利原则解释并证明一些结论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一、知识点介绍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笼原理,它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明确提出来并用来证明一些数论中的问题,因此,也被称为狄利克雷原则.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数学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够起到令人惊奇的作用.许多看起来相当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在利用抽屉原则后,能很快使问题得到解决.二、抽屉原理的定义(1)举例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有的抽屉可以放一个,有的可以放两个,有的可以放五个,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
(2)定义一般情况下,把n +1或多于n +1个苹果放到n 个抽屉里,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苹果。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抽屉原理。
三、抽屉原理的解题方案(一)、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苹果÷抽屉=商……余数 余数:(1)余数=1, 结论:至少有(商+1)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 (2)余数=x ()()11x n -, 结论:至少有(商+1)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3)余数=0, 结论:至少有“商”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 (二)、利用最值原理解题将题目中没有阐明的量进行极限讨论,将复杂的题目变得非常简单,也就是常说的极限思想“任我意”方法、特殊值方法.(一)、直接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1)求结论【例 1】 6只鸽子要飞进5个笼子,每个笼子里都必须有1只,一定有一个笼子里有2只鸽子.对吗? 【考点】抽屉原理 【难度】1星 【题型】解答知识精讲知识点拨教学目标抽屉原理【解析】6只鸽子要飞进5个笼子,如果每个笼子装1只,这样还剩下1只鸽子.这只鸽子可以任意飞进其中的一个笼子,这样至少有一个笼子里有2只鸽子.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利用刚刚学习过的抽屉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把鸽笼看作“抽屉”,把鸽子看作“苹果”,÷=,1126511+=(只)把6个苹果放到5个抽屉中,每个抽屉中都要有1个苹果,那么肯定有一个抽屉中有两个苹果,也就是一定有一个笼子里有2只鸽子.【答案】对【巩固】把9条金鱼任意放在8个鱼缸里面,请你说明至少有一个鱼缸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金鱼.【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在8个鱼缸里面,每个鱼缸放一条,就是8条金鱼;还剩下的一条,任意放在这8个鱼缸其中的任意一个中,这样至少有一个鱼缸里面会放有两条金鱼.【巩固】教室里有5名学生正在做作业,现在只有数学、英语、语文、地理四科作业试说明:这5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在做同一科作业.【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将5名学生看作5个苹果将数学、英语、语文、地理作业各看成一个抽屉,共4个抽屉由抽屉原理,一定存在一个抽屉,在这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苹果.即至少有两名学生在做同一科的作业【巩固】年级一班学雷锋小组有13人.教数学的张老师说:“你们这个小组至少有2个人在同一月过生日.”你知道张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吗?【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总结】题目中并没有说明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品”,解题的关键是制造“抽屉”,确定假设的“物品”,根据“抽屉少,物品多”转化为抽屉原理来解.【答案】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道题显然与月份有关.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把这12个月看成12个抽屉,这道题就相当于把13个苹果放入12个抽屉中.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放了两个苹果.因此至少有两个同学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巩固】数学兴趣小组有13个学生,请你说明:在这13个同学中,至少有两个同学属相一样.【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属相共12个,把12个属相作为12个“抽屉”,13个同学按照自己的属相选择相应的“抽屉”,根据抽屉原理,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个同学属相一样【巩固】光明小学有367名2000年出生的学生,请问是否有生日相同的学生?【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一年最多有366天,把366天看作366个“抽屉”,将367名学生看作367个“苹果”.这样,把367个苹果放进366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不止放一个苹果.这就说明,至少有2名同学的生日相同【巩固】用五种颜色给正方体各面涂色(每面只涂一种色),请你说明:至少会有两个面涂色相同.【考点】抽屉原理【难度】2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五种颜色最多只能涂5个不同颜色的面,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还有一个面要选择这五种颜色中的任意一种来涂,不管这个面涂成哪种颜色,都会和前面有一个面颜色相同,这样就有两个面会被涂上相同的颜色.也可以把五种颜色作为5个“抽屉”,六个面作为六个物品,当把六个面随意放入五个抽屉时,根据抽屉原理,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也就是至少会有两个面涂色相同【巩固】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其中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考点】抽屉原理【难度】1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方法一:情况一:这三个小朋友,可能全部是男,那么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男孩的说法是正确的;情况二:这三个小朋友,可能全部是女,那么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女孩的说法是正确的;情况三:这三个小朋友,可能其中1男2女那么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女孩说法是正确的;情况四:这三个小朋友,可能其中2男1女,那么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男孩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其中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的说法是正确的;方法二:三个小朋友只有两种性别,所以至少有两个人的性别是相同的,所以必有两个小朋友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巩固】试说明400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考点】抽屉原理【难度】2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将一年中的366天或365天视为366个或365个抽屉,400个人看作400个苹果,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即每个抽屉都放一个苹果,还有35个或34个苹果必然要放到有一个苹果的抽屉里,所以至少有一个抽屉有至少两个苹果,即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例 2】向阳小学有730个学生,问: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考点】抽屉原理【难度】2星【题型】解答【解析】略.【答案】一年最多有366天,可看做366个抽屉,730个学生看做730个苹果.因为7303661364÷=,所以,至少有1+1=2(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巩固】人的头发平均有12万根,如果最多不超过20万根,那么13亿中国人中至少有人的头发的根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一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 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 12 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 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 10 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 1 人, 已知每边站 6 人,一共站了多少人?
练习四 1,亮亮经过小明、小丹家到电影院共 500 米,从亮亮家到小 丹家是 270 米,从小明家到电影院是 410 米。从小明家到小丹家多 少米? 2,小敏外出旅游乘车回家,从汽车站经医院、商店到家共 1000 米,从汽车站到商店是 620 米,从医院到家是 690 米。那么医院到 商店多少米? 3,有两块木板,一块长 70 厘米,另一块长 80 厘米。如果把 两块木板重叠后钉成一块木板,全长 130 厘米。重叠部分长多少厘 米?
例题 1 敬老院买来许多苹果、橘子和梨,每位老人任意选两 个,那么,至少应有几位老人才能保证必有两位或两位以上老人所 选的水果相同?
思路导航:根据抽屉原理,要保证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放在同一抽屉中,苹果总数至少要比抽屉数多 1。这里,我们可以 马敬老院老人人数看作抽屉原理中的苹果数,关键是看抽屉数了。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 3940 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第三十九周 抽屉原理
专题简析: 把 12 个苹果放到 11 个抽屉中去,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
有两个苹果,这个事实的正确性是非常明显的。把它进一步推广, 就可以得到数学里重要的抽屉原理。
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哪些是“抽屉”,哪 些是“苹果”,并且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制造抽屉,巧妙地加以 应用,这样看上去十分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题目才能顺利地解答。
因为三种水果任选两个的搭配有:苹果——苹果;苹果—— 橘子;苹果——梨;橘子——橘子;橘子——梨;梨——梨共 6 种, 所以,既然有 6 个抽屉,必须至少有 7 个苹果才能保证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苹果放在同一抽屉里,即至少要 7 位老人。
练习一 1,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故事书、科技书和连环画,每个同学 任意选两本。那么,至少应有几个同学,才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同学所选的书相同? 2,布袋中有红、黄、橙三种颜色的木块若干块,每个小朋友 任意摸两块木块。那么,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小朋友所选的木块相同? 3,一个袋子里有红、黄、橙、紫四种颜色的小球,每人任意 摸三个球,那么至少有几人才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选的 小球相同?
练习四 1,抽屉里放着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球各 3 只,一次至少摸 出多少只才能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一只? 2,书箱里放着 4 本故事书,3 本连环画,2 本文艺书。一次至 少取出多少本书,才能保证每种书至少有一本? 3,盒子里放有 3 枝绿铅笔,3 枝红铅笔和 5 枝蓝铅笔,如果 闭上眼睛摸一次,必须摸几枝才能保证至少有 1 枝蓝铅笔?
例题 4 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 450 米,从小青家 到小强家有 390 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 320 米。从小红家到小强家 有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分分分 分分分
分分分 分分
方法一:从小青家到学校有 450 米,到小强家有 390 米,说明 小强家到学校有 450-390=60 米,又因为小红家到学校有 320 米, 所以小红家到小强家有 320-60=260 米。
例题 4 一个布袋里装有红、黄、蓝袜子各 5 只,问一次至少 取出多少只,才能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一只?
思路导航:我们从最不利的情况着手,如果先取 5 只全是红的, 那么只了再取 5 只;如果 5 只又全是黄的,这时,再取 1 只一定是 蓝的了,这样取 5×2+1=11 只才能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 1 只。
练习二 1,一袋大米,连袋共重 50 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 27 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 85 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 45 千 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3,一筐橘子,连筐共重 45 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再拿 出剩下的一半给敬老院的老人,余下的橘子连筐重 15 千克。橘子 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 5 三(2)班有 50 个同学,在学雷锋活动中,每人单独 做了些好事,他们共做好事 155 件。问:是否有人单独做了 4 件或 4 件以上的好事?
思路导航:根据条件可知:三(2)班有 50 个同学,假如每个 同学做 3 件好事,那就做了 3×50=150 件好事,而他们做的好事是 155 件,就多做了 155-150=5 件,所以完全可能有一个同学做了 4 件或 4 件以上好事。
练习五 1,玲玲上楼,从一楼到三楼用 6 分钟,如果她走 12 分钟,应 走到几楼? 2,路的一旁插着彩旗,如果从第一面旗走到第 4 面旗要用 12 分钟,那么走 24 分钟能从第一面走到第几面? 3,小芳和妈妈用均匀的速度在马路上散步,他们从第 1 根电 线杆走到第 12 根电线杆,整整用了 8 分钟。仍用这样的速度,再 走 8 分钟,他们会走到第几根电线杆?
练习三 1,小明有 18 枝铅笔,小红有 15 枝铅笔,妈妈又买来 13 枝铅 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 2,甲仓库有粮食 420 吨,乙仓库有粮食 370 吨,又运来粮食 180 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 3,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 25 千克,乙筐有苹果 18 千克,又买来 13 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
例题 2 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 800 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 起称,还剩 550 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思路导航: 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花生油和瓶的重量油 800 克变为 550 克,是因为吃掉了一半油,半瓶油的重量是 800-550=250 克,一 瓶油的重量是 250×2=500 克,油瓶的重量是 800-500=300 克。 方法二:根据条件可知,半瓶油连瓶重 550 克,从 550 克中减 去半瓶油的重量 800-550=250 克,550-250=300 克即为瓶的重量, 油的重量为:800-300=500 克。 方法三:根据“并瓶油连瓶共重 550 克”可求出一瓶油和两个 瓶共重 550×2=1100 克,所以瓶重:1100-800=300 克,油重 800- 300=500 克。
例题 2 幼儿园大班有 41 个小朋友,老师至少拿几件玩具随 便分给大家,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得两件玩具?
思路导航:41 个小朋友相当于 41 个抽屉,玩具的件数相当于 苹果。根据抽屉原理,玩具的件数应比 41 多 1,所以至少要拿 42 件玩具。
练习二 1,小明家有 5 口人,小明妈妈至少要买几个苹果分给大家, 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人能得两个苹果? 2,某学校共有 15 个班级,体育室至少要买几个排球分给各班, 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班能得两个排球? 3,某校有 370 名 1992 年出生的学生,那么,至少有几个学生 的生日是同一天?
例题 5 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 1 根电线杆走 到第 10 根电线杆共用了 12 分钟,如果她走 24 分钟,应走到第几 根电线杆?
思路导航: 方法一: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A
12分 分
12分 分
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每个间隔所用的时间无法直接求出,因 而只有从时间关系上加以考虑,24 分钟正好是 12 分钟的 2 倍,就 相当于小青先走 12 分钟,又继续走 12 分钟。注意第 10 根(图中 A 处)既是前 12 分钟的终点,又是后 12 分钟的起点,显然被重复算 了一次。因此,小红如果走 24 分钟,应走到 10×2-1=19 根电线 杆处。
例题 3 盒子里混装着 5 个白色球和 4 个红色球,要想保证一 次能拿出两个同颜色的球,至少要拿出多少个球?
思路导航:如果每次拿 2 个球会有三种情况:(1)一个白球, 一个红球;(2)两个白球;(3)两个红球。不能保证一次能拿出 两个同颜色的球。
如果每次拿 3 个球会有四种情况:(1)一个白球,两个红球; (2)一个红球,两个白球;(3)三个白球;(4)三个红球。这 样每次都能保甲班有 42 人,乙班有 35 人,开学时来了 25 位新同 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思路导航: 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求出转来了 25 位同学后的总 人数为:42+35+25=102 人,再求出平均每班为 102÷2=51 人,再 根据甲班乙班原有的人数分别求出甲班分了:51-42=9 人,乙班分 了:51-35=16 人。 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先求出乙班比甲班少 42-35=7 人,那么 25 位新同学中我们可先分 7 人给乙班,使乙班和甲班一 样多,这样就剩下 25-7=18 人。剩下的 18 人,我们再平均分给两 班,每班各分 18÷2=9 人。 所以,甲班共分了 9 人,乙班共分了 9+7=16 人。
练习五 1,幼儿园小班共有 30 个小朋友,他们每人自己都有一些玩具, 他们共有玩具 92 件。问:是否有人单独有 4 件或 4 件以上玩具? 2,童星幼儿园有 6 个班,他们在植树节中每班都种了一些树, 他们共种了 14 棵树,问:是否有班级种了 3 棵或 3 棵以上的树? 3,明明、华华、颖颖三人各有一些铅笔,他们共有铅笔 14 枝。 问:是否有人有 5 枝或 5 枝以上的铅笔?
方法二: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 从小青家到学校有 450 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 320 米,说明小 青家到小红家有 450-320=130 米。又因为小青家到小强家有 390 米,所以小红家到小强家有 390-320=260 米。 方法三:根据上面线段图和已知条件可知: 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 390 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 320 米。我们 可求出小青家到学校与小红家到小强家的距离为 390+320=710 米, 从中减去小青家到学校的距离 450 米,就是小红家到小强家的距离: 710-450=260 米。
例题 1 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 8 棵,每个顶 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