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设和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从根本上有效的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部分),特制定本规划,用于指导全国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一、保护概况(一)资源概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及海洋六大类型。

其中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她蕴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

我国的森林类型繁多、功能齐备,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碳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类型,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而且青藏高原的高寒湿地在世界上为我国所独有。

我国的天然湿地总面积约为2600多万公顷(不包括河流),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堪称亚洲之最,除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水土保持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工程,旨在保护土壤以及水源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非常必要。

一、总体规划背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地球的气候变化,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影响。

中国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成为中国维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

二、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水源和土地资源。

在保持工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降到可以再生的水平。

2.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应用水平。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的技术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

3. 促进水土保持政策实施。

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元化合作框架,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管,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

三、总体规划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有针对性地推进生态修复,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2. 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发挥水土保持产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鼓励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构建生态农业生态保护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机制。

3. 完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

建立规范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强化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4. 推动环境节能减排。

提高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推广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建立全国性的节能减排信息数据库和技术支持平台。

5. 增加经费来源和物质保障。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和效率。

四、总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是维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技进步、政策法制、生态产业的发展、环境节能减排和物质保障等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的重要实施载体。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4•【文号】国发〔2016〕65号•【施行日期】2016.11.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2016年11月24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第二节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第一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第四节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第四章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第一节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二节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三节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第五章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第一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二节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六章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第一节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第二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第三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第四节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第五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第七章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第一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第二节管护重点生态区域第三节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第四节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第五节修复生态退化地区第六节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第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八章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健全法治体系第二节完善市场机制第三节落实地方责任第四节加强企业监管第五节实施全民行动第六节提升治理能力第九章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第十章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明确任务分工第二节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节加强国际合作第四节推进试点示范第五节严格评估考核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另一类是经济较为落后,过度垦殖造成生态退化。

本文主要研究农村贫困引起的生态退化。

作者认为贫困地区的生态修复应当遵循历史的阶段性,实现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统筹和谐。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对植被适度利用,通过森林抚育、灌木和草地的刈割和适度放牧促进植被的健康发育。

林草植被的保护、利用和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生态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把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

要把各部门的治理结合起来,把财政力量和群众力量结合起来。

一、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讨论谈起2005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遵照国务院要求组织讨论会,讨论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院士关于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建议[1]。

1. 全国科技名词委讨论会的发言(1)中国工程院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院士认为应将“生态环境”一词逐步改正为“生态和环境”或严格一点用“环境与生态”;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一词逐步改正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或“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修复与改善”。

在全国五届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中科院院士黄秉维提出“生态环境”,被采纳写入宪法。

但是黄秉维院士后来写文章表示这是一个错误,希望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改正过来。

钱正英等院士说“生态”是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客体,而环境则是一个客体,将环境与生态叠加使用是不妥的。

“生态环境”的准确表达应当是“自然环境”,是广义环境的一部分,还不能包括全部环境问题,例如,不能包含人类活动造成的某些污染问题。

因此应改为“生态与环境”。

我们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当用“环境与生态”,或归总为“环境”。

1987年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它的原意是:应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在高效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艰巨
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标志性战役仍 面临诸多难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04
未来展望与建议
深入推进纲要实施
制定实施细则
针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提到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行动计 划,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表。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实施纲要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2023-10-26
目录
• 背景介绍 • 纲要内容 • 实施情况与效果 • 未来展望与建议 • 总结评价与建议
01
背景介绍
生态环境现状
1 2
环境污染严重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生态破坏加剧
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遭受过度开发、 破坏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 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和经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推动司法公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司法保障,确保生态环境权益 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05
总结评价与建议
对纲要实施的评价和总结
实施成效
纲要实施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点领域和地区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 进展,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存在问题
纲要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生态保护与经济 发展矛盾突出等。
贡献。
纲要发布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20年1月
地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纲要》的有关情况。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2.06
•【文号】建城[2016]284号
•【施行日期】2016.12.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的通知
建城[2016]28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市容局、市容园林委、园林事业局)、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切实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6年12月6日附件: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为落实《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关于加强重要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加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2008年印发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联合开展了修编工作,形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科院2015年11月13日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11月23日印发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对进一步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1.20•【文号】环办[2002]8号•【施行日期】2002.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环办[20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我局2001年3月发布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对指导和规范地方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作的发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在吸取各地编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大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形成《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供各地参考。

请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按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进行配合,组织编制好各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二00二年一月二十日附件: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试行)1.总则1.1任务的由来1.2必要性和意义1.3规划编制的依据2.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2.1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范围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主导生态功能的同一性,又要考虑与行政边界保持一致,便于管理。

范围以足以维持和发挥生态功能保护区主导生态功能作用为宜。

2.1.2 自然地理状况2.1.3 经济、社会状况2.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2.2.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2.2.2 生态环境退化状况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03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空气质量改善
总结词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 能源等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优化能源结构
逐步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能源,提高清洁 能源比重,减少煤炭消耗。
ABCD
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格控制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推广 使用清洁能源,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推广清洁能源
完善环境司法体系,加强环境案件的受理、审判和执行工作,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经济激励政策
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对环保行为给予税收优惠, 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贡献 者给予经济补偿,激发社会各界的环保积极性。
设立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 、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引言 • 全国生态环境现状 •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 政策与措施 • 公众参与与教育 •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全球环境问题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 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 能源的消耗。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 措施,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污染
加强水体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农业 等领域的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
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提高用水效率,减少 浪费。
保护水资源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保护区,防止水资源 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目的与任务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doc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doc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2016年12月目录第一章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形势 (1)一、主要成效 1二、突出问题 2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规划目标 6第三章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10一、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10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态修复12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14四、城市污染治理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5五、海绵城市建设19六、城市资源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21七、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推广22八、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24第四章政策与保障措施26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考核机制26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监管评估26三、增加政府投入,拓宽资金渠道26四、加大科技支撑,强化示范推广27五、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公众参与27 附件1编制说明28附件2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37第一章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形势一、主要成效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我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地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全国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由2004年底的25.2万公顷增加到2014年底的58.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04年底的7.39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底的13.08平方米。

城市绿地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20%左右,稳定增长到目前的36.29%1,绿地面积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5年,有310个城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7个城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建设与管养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园林绿化投资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总投资额比例连续五年超过10%2,社会投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1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2数据来源:根据《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氧化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等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减排目标。

函谷关规划

函谷关规划

灵宝市函谷关镇环境规划第一章总则1.1任务由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形式,也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提出到2050年力争全国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也提出“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据此,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的活动。

函谷关镇位于灵宝市北部,地处黄河之滨,西与西闫乡相连,向东过弘农涧河与大王镇相通,南与城关镇五龙工业区接壤,向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

全镇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3公里,国土总面积60.5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74个村民组,总户数7166户,人口25158人。

九十年代以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建设“工商贸强镇,果菜牧富民”的战略目标,带领全镇人民,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快速膨胀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在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粮、果、枣、菜、草、牧六大特色产业。

同时,协调发展二、三产业,使其成为创造经济增长点的主力军。

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万亩粮田基地、万亩大枣基地、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千亩石榴基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5年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工商贸强镇,果菜牧富民”的发展方针,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力合作,扎实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法律法规

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法律法规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 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 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对《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重点。根 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或水域等的污染综 合防治规划。这类规划的常见形式就是城市的“三废”治理规划。这类规划 在污染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经主观判断决策的生态环境目标, 列出应治理的项目(“三废”综合利用或净化处理)及所需投资和完成的期 限。随着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规划还不是真正 的生态环境规划,因为它没有涉及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缺乏科学预测, 也没有从区域的整体上进行系统,综合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作出决策。
生态环境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
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的性质、功能确定 的,有时可能与生态环境目标有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综合平衡进行调整。
列出攻关项目,列出实施生态环境规划所需的人、财、物,并制定相应的 政策。
2024/5/31
10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作用
生态环境规划的类型
●按照生态环境组成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质 污染防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等;
●按照区域特征划分,可分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 规划和流域生态环境规划;
●按照范围和层次划分,可分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生 态环境规划和部门生态环境规划;
2024/5/31
7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概述
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方法步骤
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或城乡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 分,其制定的方法步骤如下: 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生态环境特征评价,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等的调查、评价; 污染源调查、评价,绘制污染源分布图,并表示出污染负荷的 分担率; 污染现状调查、评价; 生态破坏现状调查、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全面评价包括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措施现状及生态环境经济评价; 生态环境管理的现状; 其他。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3.28•【文号】环发[2002]56号•【施行日期】2002.03.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环发[2002]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现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二〇○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附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一)“九五”工作回顾“九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新世纪生态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6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的局面。

随后,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议上,国家又相继确立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生态保护方针。

1998年和2000年国务院分别发布实施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9%”的任务按时完成,并已达9.85%;2000年8月我国政府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

全国的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天然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试点、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野生药材、矿山等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初见成效,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激情的特点包括()。

A.持续时间较短B.强烈的C.只有消极作用D.爆发式的【答案】 A2、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

A.权利人B.履约义务人C.保险人D.保险经纪人【答案】 B3、用当前价格衡量的GDP是()。

A.实际GDPB.名义GDPC.潜在GDPD.绿色GDP【答案】 B4、承载规模评价,一般省级以()为单元评价。

A.市级(或县级)行政区B.县级(或乡级)行政区C.省级(或市级)行政区D.省级(或县级)行政区【答案】 A5、“十一五”时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目标是()A.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度B.实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C.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D.实行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度【答案】 C6、设某地区某年度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50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0%,则该地区同期投资完成额为()亿元。

A.400B.625C.2 500D.900【答案】 B7、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价格水平和产出数量组成的二维空间上,总需求表现为向上倾斜的曲线B.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在两条曲线的拐点上达成平衡C.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上的压力D.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答案】 D8、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混合型失业【答案】 B9、在外汇交易所中公布的汇率为1美元=6.5人民币,这种汇率属于()。

A.间接标价法名义汇率B.间接标价法实际汇率C.直接标价法名义汇率D.直接标价法实际汇率【答案】 C10、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目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的 ( )A.西北荒漠化地区B.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区C.三北风沙区D.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答案】 D1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咨询服务范围的是()A.规划咨询B.项目咨询C.全过程工程咨询D.方案咨询【答案】 D12、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经济增长最持久、最根本的源泉是()。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总结词
推动、引导、倒逼
详细描述
我国将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 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环保、能源等政策,倒逼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 向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总结词
鼓励、促进、创新
详细描述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行 为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如森林砍伐、 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保障人民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对人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水污染导致 饮水安全问题等。
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
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如水资源短缺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和不稳定 因素。
随着全球绿色发展潮流的兴起,我国也积 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实 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03 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 地公园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生态廊道 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
纲要的目标与任务
01
02
03
加强环境治理
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 境治理,推进污染防治和 环境风险防控。
06 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提升
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方式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和舆论监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立环境信息公示制度
建立环境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布环境状况和执法情况,增强公众 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05
纲要实施与保障
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筹协 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
纲要实施。
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生态环境保 护专项资金,支持纲要实施。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环境 保护协调机制,解决重大生态环
境问题。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 保护的财政、税收、 金融、土地等政策措 施。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项 目库,为符合条件的 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 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
水污染严重
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等 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给水 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 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土壤污染加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 益突出,对农产品的质量 和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纲要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对环境挑战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是为 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改善环 境状况,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活
水污染
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实施污水排放标准, 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水环境质量达 到国家标准。
土壤污染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实施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治理, 防止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 家标准。
生态保护与修复
自然保护区建设
0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但就是,应当清醒地瞧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得趋势还没有遏制住。

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得百分之三十八。

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得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得速度扩展。

——大面积得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与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

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得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得速度增加。

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得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得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得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得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一就是加剧贫困程度。

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得地区。

恶劣得生态环境就是当地群众贫困得主要根源。

二就是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压力。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得可持续发展。

三就是加剧自然灾害得发生。

由于降雨量减少与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由于不合理开发,长江流域植被减少,土壤流失,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泥沙量逐年增加,威胁中下游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

全国每年因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呈大幅度增长之势。

二、生态环境建设得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得指导思想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得力量,坚持从我国得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得突出矛盾与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得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协调统一。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得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得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与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得保护与建设法制化,工程得设计、施工与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得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得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得总体目标就是:用大约50年左右得时间,动员与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得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得势头。

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得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适宜绿化得土地植树种草,“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建立起比较完善得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与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分近期、中期与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

各阶段得奋斗目标就是:(一)近期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0年,用大约12年得时间,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得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得发展。

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得黄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得治理初见成效。

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平方公里,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39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十九以上(按郁闭度大于0、2计算,下同);改造坡耕地670万公顷,退耕还林500万公顷,建设高标准、林网化农田1300万公顷;新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5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建设一批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与生态农业工程;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达到百分之八。

在生态环境重点区域建立预防监测与保护体系。

从现在起到2003年就是实现近期目标得关键时期。

要力求起好步,开好局。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有效遏制黄河上中游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得趋势。

有计划地停止天然林得采伐与湿地开发,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垦与围湖造地,对过度开垦、围垦得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逐步将25度以上得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得坡地实现梯田化。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稳定解决贫困地区得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得压力。

到2003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万平方公里,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960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5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十七点六以上,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800万公顷;改造坡耕地300万公顷,退耕还林300万公顷,建设高标准、林网化农田面积600万公顷;新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2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1500万公顷。

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水土保持、节水灌溉、旱作农业与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建立全国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

(二)中期目标。

从2011━2030年,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得势头之后,大约用20年得时间,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这一时期得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适宜治理得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整治,黄河长江上中游等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大见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4000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百分之十二;旱作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技术得到普遍运用,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万公顷,力争一半左右得“三化”草地得到恢复。

重点治理区得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得轨道。

(三)远期目标。

从2031━2050年,再奋斗20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得良性生态系统。

主要奋斗目标就是:全国适宜治理得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二十六以上;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三化”草地得到全面恢复。

全国生态环境有很大改观,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东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同季,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西部地区,降雨稀少,干旱高寒,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恶劣,林草植被一旦遭受破坏,极难恢复。

中部地区,处于东部平原与西部高原得过渡地带,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就是生态环境治理得重点区域。

针对上述特点,参照全国土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自然保护区等规划与区划,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划分为八个类型区域。

(一)黄河上中游地区。

本区域包括晋、陕、蒙、甘、宁、青、豫得大部或部分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峻得就是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得黄土覆盖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约占总面积得百分之七十,就是黄河泥沙得主要来源地。

这一地区土地与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广种薄收,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量多面广。

加快这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改善生存与发展环境,而且对治理黄河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建设得主攻方向就是: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与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尽可能做到泥不出沟。

陡坡地退耕还草还林,实行草、灌木、乔木结合,恢复与增加植被。

在对黄河危害最大得砒砂岩地区大力营造沙棘水土保持林,减少粗沙流失危害。

大力发展雨水集流节水灌溉,推广普及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