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教案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熟悉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能够分析和排除常见底盘故障;4.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2.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具、实物模型等;2.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安全装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导入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回顾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

2.引入本节新课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步骤二: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图,介绍底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指导学生一起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底盘的结构。

3.鼓励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并解答学生关于底盘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问题。

步骤三:讲解底盘的检修与维护方法(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底盘的检修和维护方法,包括底盘的清洁、润滑、紧固件的检查和更换等。

2.强调学生在进行检修和维护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手套和护目镜等。

步骤四:讲解常见底盘故障的分析和排除(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的底盘故障,如制动系统失效、悬挂系统异响等,并解释其原因和可能的排除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步骤五: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到汽车检修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2.学生按照要求对一辆底盘故障的汽车进行检修、维护和排除故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七:作业布置与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布置关于底盘维护和故障排除的作业,如制定一份维护计划和提出改进建议等。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汽车底盘的作用汽车底盘的构成2. 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3. 变速器的构造与维修变速器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变速器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4. 驱动桥的构造与维修驱动桥的类型和性能参数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驱动桥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底盘部件的拆装和维修技巧4. 讨论法:分组讨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 教具: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工具、设备3. 课件:教案对应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2. 实操考核:设置底盘部件拆装和维修的实操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六、第六章教案内容: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七、第七章教案内容:行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行驶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行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八、第八章教案内容:悬挂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悬挂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九、第九章教案内容:轮胎与车轮的构造与维修1. 轮胎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2. 车轮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3. 轮胎与车轮的匹配及注意事项十、第十章教案内容: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1.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的方法及工具2.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汽车底盘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教案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教案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教案教案:汽车底盘维修技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维修的常见技术和方法;3.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二、教学重点1. 汽车底盘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 应用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复印课件、维修工具和设备;2. 实践实验室或车辆修理场地。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汽车底盘结构和功能的介绍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探讨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授课内容:a.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框架、前悬挂系统、后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b. 汽车底盘的功能:提供支撑、悬挂、转向和减震等功能。

第二节:汽车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或故障排查,引发学生对底盘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思考。

2. 授课内容:a. 底盘维修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查方法:如底盘噪音、下沉或不稳、转向异常等;b. 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底盘拆解、部件更换、调试和装配等。

第三节:底盘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 导入新知识:教师展示底盘维修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引导学生了解其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授课内容:a. 底盘维修工具:不锈钢扳手、气动扳手、千斤顶等;b. 底盘维修设备:四轮定位仪、电动起重机、底盘检测设备等;c. 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延伸1. 底盘维修实践操作:在实践实验室或车辆修理场地,学生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底盘维修的实践操作。

2. 底盘维修案例分析:教师可根据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底盘故障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底盘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底盘维修。

七、教学反馈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或个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车辆底盘维修教案模板及范文

车辆底盘维修教案模板及范文

1.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维修工具的使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底盘的拆装和维修工作。

- 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4. 小组讨论法(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底盘维修。

2. 提出问题:汽车底盘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汽车底盘概述- 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汽车底盘构造及功能- 详细讲解汽车底盘各部件的构造、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 分析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现象,如异响、漏油、抖动等。

- 介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及使用- 介绍汽车底盘维修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扳手、螺丝刀、千斤顶等。

- 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5.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中的操作技能。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测试,了解学生对汽车底盘维修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范文教学主题: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实践教学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熟悉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教学重点:- 汽车底盘拆装步骤。

高一汽车底盘教案

高一汽车底盘教案

【教学课题】汽车底盘·绪论第一章汽车传动系概述【教学课时】2课时绪论1.汽车底盘的组成与功用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

汽车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

(1)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驱动轮。

机械式传动系: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组成;现代汽车:液力机械式传动系,以液力机械变速器取代机械式传动系中的离合器和变速器。

(2)行驶系:安装部件、支承汽车、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传递和承受发动机与地面传来的各种力和力矩,并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组成:车架、车桥、悬架、车轮等组成。

(3)转向系: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组成: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

现代汽车:普遍地采用了动力转向装置。

(4)制动系:使汽车减速、停车或驻车。

一般汽车制动系至少应设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等两套相互独立的制动装置,每一套制动装置由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组成,现代汽车行车制动装置还装设了制动防抱死装置。

2.汽车底盘技术应用与发展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汽车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50年代后,汽车设计主要是考虑人体工学和汽车外观完美的流线型。

60年代,由于交通事故频发,汽车设计强调安全装置。

70年代,汽车设计强调轻量化、低油耗和减小行驶阻力。

80年代,电子控制成为汽车的主要控制。

1990年后,传统电器发展到电脑、传感器为核心的电子技术阶段。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和安全气囊、汽车防滑转电子控制系统(ASR)、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定速和加速系统、电子控制防滑差速器综合地运用液力机械传动、电子控制技术与车上网络技术是现代汽车底盘的发展方向。

第1章汽车传动系概述1.1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功用:将汽车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车轮,使路面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牵引力,推动汽车行驶。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教案标题:汽车底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汽车底盘维护的方法和技巧。

3. 汽车底盘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汽车底盘构造示意图。

3. 汽车底盘维修工具和设备。

4. 汽车底盘故障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兴趣,例如展示一辆底盘结构复杂的汽车照片,并提问学生对底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知识讲解:2.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底盘框架、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

3. 结合汽车底盘构造示意图,详细解释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4. 提供几个实际的汽车底盘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5.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排除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辆模拟底盘故障的汽车模型。

7.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尝试排除模型汽车底盘的故障,并记录整个过程。

8. 学生展示他们的排除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总结与评价:9.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汽车底盘维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10.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汽车底盘相关知识。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汽车底盘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12. 组织参观汽车维修厂或相关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汽车底盘维护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一步深入探讨汽车底盘的高级技术和发展趋势,如四驱系统、悬挂调校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对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有清晰的了解。

2.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汽车底盘故障。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展示了对汽车底盘维护的基本技能。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汽车底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重要性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学习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讲解汽车底盘的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通过图示、实物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4、讲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3、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五、教学方法1、多煤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汽车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保养方法。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底盘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针对课程中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练习: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2、反思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3、反思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汽车底盘教案(doc 87页)

汽车底盘教案(doc 87页)

第一章汽车底盘技术的发展概况汽车底盘是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它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个系统。

随着汽车的发展,底盘技术也不断发展。

早年,汽车底盘设计只考虑能量的转换,以保证汽车的正常使用;20世纪60年代,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频发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汽车底盘改造了制动装置,也添加了许多安全装置;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

底盘设计应考虑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以机械控制和液压控制系统为主。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也采用了许多电子控制技术。

如今,汽车底盘已经引进了电脑控制技术,使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大大提高,尤其在汽车的安全性和操作智能化方面更加突出。

第二章汽车传动系概述第一节汽车传动系的作用与组成一、汽车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轮。

二、汽车传动系的类型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分为机械式、静液式、液力机械式和电力式等。

本书只介绍机械式和液力机械式。

三、汽车传动系的组成汽车传动系的组成与传动系的类型、布置形式及汽车驱动形式等因素有关。

机械式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

液力机械传动系:液力机械变速器(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变速机构)、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

四、传动系各总成的功用1、离合器:按照需要适时地切断或接合发动机与传动系间的动力传递。

2、变速器:变速、变扭和变向,并能暂时切断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动力传递。

3、万向传动装置:传递动力并能适应两轴间的距离和夹角的变化。

4、主减速器:增扭减速,并能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

5、差速器:将动力分配给左右两半轴,并允许两半轴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6、半轴:将差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

第二节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决定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汽车驱动形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汽车底盘故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维修技能。

(3)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的整体维护与检修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维修事业,树立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1)传动系统(2)行驶系统(3)转向系统(4)制动系统2. 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1)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3)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1)传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2)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4)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汽车底盘故障的分析与诊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维修技巧。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底盘的拆装、维修等实践活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实物教学:展示汽车底盘零部件,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仿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底盘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教学进程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2课时)(2)第二章: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2课时)(3)第三章: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课时)(4)第四章:传动系统的维修(2课时)(5)第五章:行驶系统的维修(2课时)2. 教学活动安排(1)第一章:通过PPT讲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汽车底盘教案范文

汽车底盘教案范文

汽车底盘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掌握底盘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底盘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汽车底盘的组成、底盘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底盘的维修和保养。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底盘的各个部分,让学生感知底盘的组成和作用。

2.演示教学法:通过示范,对底盘的常见故障进行解决,培养学生对底盘维修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第一节:底盘的概念和组成(20分钟)1.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底盘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底盘的维修和保养(30分钟)1.底盘维修的注意事项。

2.底盘保养的方法和周期。

第三节:实践操作(60分钟)1.学生分组对汽车底盘进行实际操作。

2.按照教师要求,检查底盘的各个部分,寻找潜在的故障点。

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维修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汽车底盘的实物及其各个组成部件的图片。

2.底盘维修和保养的教学材料。

六、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实际操作的表现评价。

2.学生对底盘知识和维修技能的掌握评价。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底盘维修操作,提高其维修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底盘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组成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底盘的维修和保养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底盘维修能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底盘的功能和作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案例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3. 理解汽车底盘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

3. 汽车底盘的分类及特点:前置前驱、后置后驱、四轮驱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组成部分和分类。

2. 直观教学法:展示汽车底盘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底盘结构。

章节二:悬挂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悬挂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3. 学会悬挂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悬挂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弹簧、减振器、悬挂臂、稳定杆。

3. 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悬挂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悬挂系统实物,并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练习。

章节三: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3. 学会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泵、转向机、转向齿轮、转向摇杆。

3. 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转向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转向系统实物,并进行转向系统的拆装练习。

章节四: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3. 学会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蹄、制动泵。

3.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

汽车底盘教案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教案:汽车底盘——制动系概述、车轮制动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底盘》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制动系概述”和第四节“车轮制动器”。

1. 制动系概述:制动系统的组成、分类和作用;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气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车轮制动器: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比较;制动器的维护和检修。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分类和作用,理解液压制动系统和工作原理,掌握气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 熟悉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能比较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异同,掌握制动器的维护和检修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制动系统的液压制动原理和气压制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比较,制动器的维护和检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制动系统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汽车制动系统在日常行车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制动系统的组成、分类和作用,液压制动系统和工作原理,气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实物演示:利用汽车制动系统模型,直观展示液压制动和气压制动的工作原理。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制动系统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制动系统故障案例,讲解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7. 制动器讲解:详细讲解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比较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异同。

8. 制动器演示:利用汽车制动系统模型,展示车轮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9.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车轮制动器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doc教案章节:一、课程简介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不断更新,汽车底盘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开设汽车底盘综合实训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底盘概述、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等内容。

教案章节:二、实训设备与工具1. 实训设备(1)实车底盘:用于展示汽车底盘各个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实训台架:用于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驱动系统等实训项目。

(3)故障诊断仪:用于检测汽车底盘各个系统的故障码。

2. 实训工具(1)通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2)专业工具:如悬挂系统调整工具、制动系统检测工具等。

教案章节:三、实训项目与步骤1. 实训项目(1)悬挂系统实训:包括悬挂系统组成、作用、调整方法等。

(2)转向系统实训:包括转向系统组成、作用、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3)制动系统实训:包括制动系统组成、作用、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4)驱动系统实训:包括驱动系统组成、作用、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5)底盘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

2. 实训步骤(1)悬挂系统实训:步骤1:了解悬挂系统组成及作用。

步骤2:学习悬挂系统调整方法。

步骤3:分组进行实车悬挂系统调整操作。

(2)转向系统实训:步骤1:了解转向系统组成及作用。

步骤2:学习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步骤3:分组进行实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

(3)制动系统实训:步骤1:了解制动系统组成及作用。

步骤2:学习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步骤3:分组进行实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

(4)驱动系统实训:步骤1:了解驱动系统组成及作用。

步骤2:学习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步骤3:分组进行实车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本书教学目的和任务: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汽车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汽车维修业也随之繁荣,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

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一代汽车维修和驾驶人员。

模块1 汽车底盘概述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底盘新技术及底盘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汽车底盘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四、教学准备教材、PPT课件五、课型新课六、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什么是汽车?汽车: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

新课§1.1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功用•1.基本组成汽车的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底盘的组成: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2.各组成部分功用(1)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

(2)行驶系:安装汽车部件、支承汽车、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传递和承受发动机与地面传来的各种力和力矩,并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3)转向系: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4)制动系:减速、停车或驻车。

•3.汽车底盘技术应用与发展1886.1.29,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

(德国)1990年以前,机械控制为主,部分采用了液力—液压传动。

(货车占主导)1990年以后,电子控制技术大力发展。

(轿车越来越多)§1.2底盘传动系的各种布置形式1.汽车传动系的组成•①离合器•②变速器•③万向传动装置•④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2.传动系各总成的功用•1)离合器:按照需要进行切断或结合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

•2)变速器:将发动机输出的转速进行高、低的变换以及改变旋转方向,也可切断发动机向驱动轮的动力传递。

•3)万向传动装置: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主减速器,并适应两者之间距离和轴线夹角的变化。

•4)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3.汽车传动系的功用•1)将发动机输出地动力传递给驱动轮。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

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教案.doc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 实训目的(1)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训要求(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2)学生需穿着实训服、戴好安全帽,遵守实训纪律;(3)实训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二、实训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1)介绍汽车底盘的定义及作用;(2)阐述汽车底盘的组成及分类。

2. 实训器材和设备(1)列举实训所需的器材和设备;(2)介绍各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 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1)讲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阐述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方法;(3)介绍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4. 变速箱的维护与检修(1)介绍变速箱的类型及工作原理;(2)阐述变速箱的维护保养方法;(3)讲解变速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5. 传动轴的维护与检修(1)介绍传动轴的组成及作用;(2)阐述传动轴的维护保养方法;(3)讲解传动轴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三、实训步骤1. 实训前期准备(1)学生分组,明确职责;(2)检查设备器材,确保正常运行;(3)教师讲解实训注意事项。

2. 底盘部件的认识与拆装(1)学生根据教材,认识底盘各部件;(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底盘部件的拆装练习。

3. 实训操作(1)学生根据实训指导书,进行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的维护与检修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检查实训成果,反馈问题,及时纠正。

4. 实训总结与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评价;(3)总结实训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训考核1. 实训报告(40%);2. 实训操作(30%);3. 实训态度和团队协作(20%);4. 实训安全(10%)。

五、实训时间安排1. 实训时长:30学时;2. 每周安排2学时,共计15周;3. 实训时间为上课时间,学生需按时参加。

汽车底盘教案

汽车底盘教案

2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
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 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 “学”过程中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标准、操作规范、操 作流程。
汽车底盘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与技术要求 。 (3)能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对各种部件
进行拆检
汽车底盘教案
二 能力目标
(1) 遵守实训纪律,按照正确操作规范对底 盘系统进行拆装。 (2) 能正确选择、使用维修检测工具、设备、 仪器。 (3)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 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能力。
汽车底盘教案
(3)大部分学习任务采用单人独立操作完成,其他同学观 摩学习,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实训场地需设有工具设备间 和维修材料及配件间,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设置与企业一 致的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要求。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查阅资料,贴近生产实际,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 业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强化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职业创新能
汽车底盘教案
课程内容
1 汽车底盘的组成以及各系统的功用 2 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 3 汽车底盘的拆装顺序及技术要求
汽车底盘教案
学习任务一 • • •
•••
• • • 学习情境九
汽车底盘教案
实施建议
1 实训条件: 依托于校企合作项目东风日产培训中心、博世培训基地, 具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厂家提供的详尽的技术资 料、专用工具及车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_教案教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掌握汽车底盘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

3.培养学生手工操作和维修汽车底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难点: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交流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你知道汽车的底盘是什么吗?它是汽车的哪个部分?-底盘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你听说过哪些底盘故障?2.理论讲授(20分钟)2.1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引擎: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汽车的动力。

-底盘架:承受车身和其他部件的重量,连接起车轮、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

-悬挂系统:使汽车在行驶中保持平稳和舒适。

-制动系统:控制汽车的速度,保证安全行驶。

-车轮和轮胎:提供汽车的支撑和行驶力。

-传动系统:将动力传到车轮上,使汽车运动。

2.2底盘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

-前后悬挂松动和异响:检查悬挂系统,紧固松动部件,更换损坏部件。

-制动失灵:检查制动系统,更换刹车片、制动液等。

-方向系统故障:检查转向传动装置,更换护套、球头等。

-轮胎漏气:检查轮胎胎压,修补漏气部位。

3.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底盘故障案例并分析这些案例的维修方法,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30分钟)4.1学生分组进行底盘维修实践。

4.2给学生提供一些底盘故障和维修工具,让他们自己诊断故障并进行维修。

4.3辅导学生正确使用维修工具和操作底盘维修的步骤。

5.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总结常见底盘故障的维修方法。

-强调操作底盘维修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用具:投影仪、黑板、白板、PPT。

2.实践操作:汽车底盘部件模型、维修工具、底盘故障案例。

五、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学生进行底盘维修操作的正确性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底盘教案
课题:汽车底盘的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汽车底盘的分类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汽车底盘的构造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3、行驶系
功能: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组成:
4、转向系
作用:改变或者恢复汽车的行驶方向,确保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行驶。

组成:
5、制动系
作用:使汽车迅速减速或停车;保证汽车停放可靠,不致自动滑溜。

组成:
四、学生讨论
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底盘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
五、重点总结
底盘的组成
六、布置作业
汽车底盘的组成?
课题:汽车底盘构造组成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机械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液压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汽车离合器的检修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离合器的检修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检查
1、检查离合器从动片总成
1)将从动片总成平放在检测台上,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铆钉头部深度,要求铆钉头深度不小于0.5mm。

2)用百分表检查离合器从动盘的摆动,将离合器从动盘安装在专用的支架上,用百分表在从动盘的最外周边缘处测量,其圆跳动极限为0.80mm。

超过极限
进行校正,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特制夹具将变形部位夹紧进行冷压校正;一种是将从动盘置于专用支架上,然后一边用百分表测量一边用特制扳手进行校正。

不能校正的换新。

2离合器盖的检查:
离合器盖因压盘弹簧强弱不均或固定螺栓松动的影响,是起变形或裂纹等。

方法是:可将离合器盖平放在平板上,其几个凸缘向下与平板接触,用手压住,如有摇动,即为变形,用塞尺在几个凸缘处测量,间隙极限不超过0.5mm
否则校正或更换。

要求:压盘和飞轮工作面在285mm的直径范围内,平面度不大于
0.12mm
飞轮和压盘因磨损起槽、不平,课用油石磨光,如沟槽超过0.50mm 或翘曲超过0.20mm时,应磨削平面,但保证压盘厚度不小于规定:(1)双片的为11mm。

(2)前压盘为9mm。

(3)单片的为11.35mm 3、分离轴承的检查:分离轴承是轴向受力并转动,是永久润滑的,不需要加油和润滑。

检查其是否转动灵活。

必要时更换。

4、检查并调整离合器盖总成:
1)用游标卡尺检测膜片弹簧的深度和宽度,极限:深度
0.6mm,
宽度5.0mm。

膜片弹簧因受长期负荷二疲劳,照成磨损、弯曲、折断,或弹力减弱而影响动力的传递。

所以能校正的就校正,不能校正是换新。

离合器的装配
1、安装离合器从动盘
2、安装离合器盖总成
3、安装分离叉
4、安装分离套筒和分离轴承
5、装上回位弹簧和防尘罩
6、按安装标记装上离合器总成、从动盘,在飞轮上固定并装到规定位置,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7装回变速器总成。

四、离合器的调整
1、检查踏板自由行程和推杆行程:踏下踏板直到有阻力的感觉时为止,踏板的自由行程在15—25mm之间为合格,推杆间隙为0---1mm。

调整方法:松开锁止螺母并转动推杆至踏板行程和推杆行程在规定的范围内为止。

然后紧固锁止螺母,拧紧力矩为12N.m。

在调整好后,检查并调整踏板高度。

2、检查并调整踏板高度,踏板高度应在145—155之间。

超出规定范
课题: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节或自由三枢轴万向节的。

桑塔纳轿车传动轴为空心传动轴,其两端采用了两种不同型号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RF型万向节通过花键轴与前轮连接,摆动角度大。

VL型万向节用螺栓与差速器罩壳连接,其内外星轮可作轴向移动,以补偿由于前轮跳动而引起的横向轴距的变化。

1-RF节外星轮 2、19-卡簧 3-钢球 4-夹箍 5-RF节球笼 6-RF 节内星轮 7-中间挡圈 8-碟形弹簧 9-橡胶护套 10、22-夹箍 11-花键轴 12-橡胶护套 13-碟形弹簧 14-VL节内星轮 15-VL节球笼
16-钢球 17-VL节外星轮 18-密封垫片 20-塑料护罩 21-VL节护盖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内的六个钢球全部传力,承载能力强,可在两轴最大交角为42゜情况下传递扭矩,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得到广泛应用。

3.传动轴及中间支承
课题: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一、复习提问
复习内容:汽车万向节的结构组成
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认为汽车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应有有哪些?
2、汽车差速器是干什么用的呢?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以桑塔纳为例:
1、万向节的分解
(l)用钢锯将等速万向联轴器金属环锯开拆卸防尘罩。

拆下万向节防尘罩(带金属环)
(2)用一把轻金属锤子用力从传动轴上敲下万向节外圈,如图3所示。

(3)拆卸弹簧锁环,如图4所示。

压出万向节内圈,如图5所示。

(4)分解外等速万向节。

拆散之前用电蚀笔或油石在钢球球笼和外星轮上标出内星轮的位置。

旋转内星轮与球笼,依次取出钢球,如图6所示。

用力转动钢球笼直至两个方孔(如图7箭头所示)与外星轮对齐,连外星轮一起拆下球笼。

把内星轮上扇形齿旋入球笼的方孔,然后从球笼中取下内星轮,如图8所示。

③将带钢球与球笼的外星轮垂直装入壳体,如图12所示。

安装时应注意旋转之后,外星轮上的宽间隔a应对准内星轮上的窄间隔b,转动球笼。

嵌入到位。

内星轮内径(花键齿)上的倒角必须对准外星轮的大直径端。

④扭转内星轮,这样内星轮就能转出球笼(如图13箭头所示),使钢球在与壳体中的球槽相配合有足够的间隙。

⑤用力揿压球笼(如图14箭头所示),便装有钢球的内星轮完全转入外星轮内。

⑥用手能将内星轮在轴向范围内来回推动,应灵活。

2)组装外万向节:
①用汽油清洗各部件。

将G-6润滑脂总量的一半(45g)注入万向节
内。

②将球箱连同内星轮一起装入外星轮。

③对角交替地压入钢球,保持内星轮在球笼以及外星轮内原先位置。

④将弹簧锁环装入内星轮。

将剩余的润滑脂压入万向节。

⑤用手将内星轮在轴向范围内来回推动,检查安装是否正确。

4、万向节与传动轴的组装
(l)在传动轴上安装防护罩。

正确安装碟形座圈,如图15所示。

l-弹簧销环圈 3-碟形座圈 2-间隔
(2)把万向节压入传动轴,如图16所示。

使碟形座圈贴合,内星轮内径(花键齿)上的倒角必须面向传动轴靠肩。

(3)安装弹簧锁环。

装上外万向节。

(4)在万向节上安装防尘罩时,防尘罩经常受到挤压。

因而在防尘罩
课题:主减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一、复习提问
复习内容:汽车万向节的结构组成
提问内容:1、同学们你们认为汽车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应有有哪些?
2、汽车差速器是干什么用的呢?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功用:增扭减速。

类型:按齿轮副数目分单级,双级;按档数分单速,双速;按齿轮结构分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式和准双曲面齿轮式。

一、单级主减速器(用于轻、中型货车和轿车)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构成。

结构简单。

二、双级主减速器(用于大型车)
两对互相啮合的齿轮构成,传动比较大。

1.主减速器支承轴承预紧度调整
(1)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是通过主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移实现的,通过增减主减速器输入轴后支承轴承内座圈与主动锥齿轮之间的调整垫片厚度进行调整,如图10-6所示。

四、学生讨论
谈论:同学们你们自己认为汽车差速器应该包括哪些零部件?五、重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