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合集下载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专题(讨论稿)东南大学2008年5月5日第一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评析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

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图 1.1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趋势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木渎镇总体规划修编任务书

木渎镇总体规划修编任务书

木渎镇总体规划修编任务书木渎镇位于苏州吴中区西侧灵岩山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

由于在苏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对木渎镇总体规划功能结构进行了调整,2004年编制的《木渎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不能预料到该情况,其规划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故对其进行调整。

因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7条要求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条款要求,现提出对木渎镇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一、规划范围全木渎镇域约74.3k㎡范围。

二、总体要求1、木渎镇总体规划应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编制办法和要求进行编制,包括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

2、镇域规划应当以《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编制依据,从区域角度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村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对镇域范围内的工矿企业、村庄居民点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整体安排,提出空间管制的原则和措施,指导镇区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3、镇区规划应当在镇域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镇区发展方向,进行用地布局,提出土地利用要求,集中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工业小区,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指导镇区近期建设。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明确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对近期建设地域内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提出控制要求并做出具体安排,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

5、木渎镇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应在总规中加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

6、本次修编在技术上与传统镇的总体规划修编相比要有新的研究与突破,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三、具体要求3.1 镇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综合分析镇域的发展条件,提出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城镇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2、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确定各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措施。

2019年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doc

2019年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doc

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日期:2011-2-12~2011-3-13一、规划范围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胥江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北至苏福路及丹枫路,南抵新宝带西路及七子山山体,西临金枫南路,东至金猫路-现状河道一线。

规划总用地面积496.62公顷,用地属苏州市木渎镇行政辖区范围。

二、功能定位规划综合考虑木渎胥江城地区的区位特征、自然条件、现实发展状况等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确定木渎胥江城地区功能定位为:1、苏州西南部区域公共中心2、苏州市滨江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区域之一3、胥江运河畔新型生态住区三、规模与容量用地规模:胥江城地区用地面积496.6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64.64公顷,开发总量控制在520万平方米以内。

人口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控制在5.38万人以内,估计未来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3—4.6万个。

四、规划结构规划确定“一核两翼、十字轴带、四社区、六组团、多廊道”的功能结构布局。

一核:规划在凯马广场南侧沿胥江两岸打造新城活力核心。

两翼:沿胥江向东西两翼展开,西侧为总部经济n>十字轴带:规划形成南北向的汽车文化轴,连接现有的凯马广场和规划的中部新城活力核心、南侧的汽车主体文化乐园至规划的汽车配件市场;沿胥江形成东西向的滨江休闲轴带,串联各主要的城市功能板块。

四社区:规划以胥江、万罗河、望山路(北段)为界限,将木渎滨江新城地区分为4个居住社区,包括捷运社区、永盛社区、千福社区、木桥社区。

六组团:规划在七子路南、新宝带西路以北区区规划建设六处产业组团:其中包括三处园林式创意研发组团、两处四方物流组团和一处弹性用地组团(兼容商业服务及研发功能,可视市场情况调整)多廊道:依托现有水系、港汊,兼顾周边山体,建立联系老城区、胥江及南侧山前地区的绿地廊道,建构网络状的环境基底,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路径。

五、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居住用地110.28公顷,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及居住商业混合用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3.73%。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大都市边缘区产业转型期工业型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之路
总体规划思路—— “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以区域统筹为基础 ——研究城镇功能定位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 ——引导产业转型与升级
以空间协调为核心 ——基于生态保护和合理环境容量的城乡空间布局
以历史保护为重点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6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7
概况
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都已纳入苏州城市规划区范围。 总人口23.2万,其中城镇人口21.7万。 下辖: 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 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 天池村 3个社区——香溪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7个居委会——同春居委会、翠坊居委会、胥江 居委会、下塘居委会、白塔居委会、花苑居委 会、藏书居委会
苏州市总体规划将木渎镇38.20平方公 里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4
规划背景
木渎行政区划调整
2006年吴中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藏书镇230省道以北地区并入木渎镇,加之穹 窿山风景区,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
规划法律环境日益完善
城乡规划法 物权法
木渎自身建设的需要
5
总体规划思路
我们的思考
其他 11%
其他 11%
陕西 湖北
陕西 湖北 湖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西
其他
江苏 28%
居住分布
暂住人口居住区域较为集中。 原木渎镇占98%。
江苏 28%
木渎镇外来人口居住分布
与高新区接壤的金山村、天平村 和西跨塘村三个村,就达到了 15.9万,占总数的64%。
与胥口、横泾相邻的尧峰村和姑 苏村合计5.0万,占20%。
第一产业 0%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的老旧落后,木渎古镇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基础设施陈旧、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传承缺乏等问题。

为了提升木渎古镇的形象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提升工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将尽最大努力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二、整体规划1. 景观提升在木渎古镇主要的道路和广场上,对景观进行提升,包括道路整体沥青铺设,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保护老树木及新植树木的合理配置,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并引入古镇元素,提高古镇整体的美观度和宜居度。

2. 文化传承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将收集到的历史文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进行整理陈列,展示木渎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并在木渎古镇内开设工艺品店、手工艺品展销点,推动古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3. 旅游服务设施在古镇内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服务。

4. 连接改善修复并改善木渎古镇内的道路网络,改善交通设施,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引导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压力。

5. 活动举办定期举办古镇文化节、民俗活动、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古镇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三、具体内容及步骤1. 景观提升(1)道路整体沥青铺设对木渎古镇主要道路进行彻底修整和沥青铺设,保证道路质量,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旅游体验。

(2)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在古镇内进行绿植的更新,引入具有历史特色的植被,增加美观度并有利于环境改善。

(3)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对古镇商铺外立面进行整体美化,引入古镇元素,使古镇更富有特色,吸引更多游客。

并鼓励商家进行统一翻新装修,提高整体品质。

2. 文化传承(1)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在古镇内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用于展示和陈列木渎古镇的历史文物、图片等,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

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

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木渎镇位于苏州吴中区西侧灵岩山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

它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

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迄今仍保留了 10 余处。

为了科学指导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安排街区内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特编制木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根据木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25.3公顷。

二、规划重点由于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已与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本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应加强前期规划衔接和操作层面上规划的制定。

重点加强以下部分内容:1.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明清及近代传统建筑风貌,明确文物紫线、城市紫线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素;2. 根据历史文化原真性保护的要求,分类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保护并延续街区所留存的街巷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信息和生活气息;3. 梳理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脉络,形成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组合,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4. 研究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空间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和文化内涵,提出传统空间特色在现代传承和延续的对策,充分展现街区所包涵的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三、深度要求1、规划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指导,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2、规划应确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保护核心区、风貌协调区及建设控制地带,提出规划控制原则与要求。

基于多规合一的太湖风景区木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基于多规合一的太湖风景区木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65基于多规合一的太湖风景区木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Research on Land Use Planning of Taihu Mudu Scenic Area Based on Multiple Discipline Integration摘 要:风景区作为国土生态资源空间和独特的保护地类型,其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针对古镇型风景区中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游赏与生活功能交织、风景区与城镇用地兼具等现实问题与矛盾,基于多规合一,提出通过确定景源利用导向进行景源评价“合一”、整合风景区用地分类进行用地属性“合一”和建立多措施协同机制进行区域管理“合一”,构建以木渎景区为代表的古镇型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古镇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张蓝图”。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多规合一;风景区土地利用规划;木渎景区Abstract: As a unique protected area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space, scenic area land use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a's space planning system. There are problems in ancient town type scenic area, such as the equal importance to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interweaving with function of life and pleas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enic area and urban land. Based on "multiple discipline integration", 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land use planning system of ancient town scenic area represented by Mudu, through resource evaluation "integration" determined by the guidanc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land use attribute "integration" settled by th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of scenic area and region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proceed by establishing multi-pronge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system of ancient town scenic are represented by Mudu Scenic Spot provides "a blueprin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scenic area.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ultiple discipline integration; scenic area land use planning; Mudu Scenic Spot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逐渐发展成为当下协调各类空间规划矛盾以及管理的重要方法[1-2]。

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任务书木渎春秋古城位于苏州西南,面积大、等级高、遗存丰厚,证明了吴越文化地区大型城址的存在,为东南地区两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关键基点,为吴越史迹提供了地表空间载体。

因此,这一考古成功入选“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作为古代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

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加强遗址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日益重视,如何在充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又积极推动城镇的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为有效保护木渎春秋古城遗址,同时对遗址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开发,急需编制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研究范围:东至木东路,西至穹窿山脚,北抵天平山脚,南至子胥路,总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

遗址范围:五峰遗址(1.8平方公里)、廖里遗址(0.74平方公里)、合丰遗址(0.98平方公里)、新峰遗址(0.52平方公里)。

二、遗址基本情况木渎春秋古城遗址位于苏州西南,自2009年秋季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共同成立的联合考古队,经过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和专家论证,目前已基本确认了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的年代和范围,该考古挖掘于上个月即2011年6月成功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次考古发现,解开了苏州一带春秋晚期大规模、高等级聚落群核心遗址在何处的谜题,是吴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是彰显苏州吴文化正统地位的有力实证,在吴中区、苏州市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次发现的春秋古城遗址,东西长约6820米,南北长约6728米,总面积约24.79平方公里,基本上包括了胥口镇区全境以及木渎镇以及穹窿山风景区部分地区,考古发现的大量历史遗迹遍布其内。

目前已通过考古确定四处遗址:五峰遗址、廖里遗址、合丰遗址、新峰遗址。

另有土墩235处。

【完整版】穹窿山施工组织设计

【完整版】穹窿山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施工步骤、形象进度一、施工主要步骤1.基础施工根据设计施工图,基础均为墙下条形基础,所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流水施工。

基础结束并验收合格进入主体施工。

2.主体施工在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按正常的施工程序流水施工。

二、工程形象进度表工程进度计划(见附表)1)根据我公司曾施工的类似工程,结合本工程特点及业主的招标要求,暂定2010年4月底前主体结构、屋面基本结束。

2)本计划编制主要依据现有的招标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现场条件。

3)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施工段面,组织合理的搭接,主体交叉施工程序。

安排好各作业组的施工活动。

4)施工时,根据总计划将各分部分项计划进行分解,安排月、周施工计划,确定各工序的具体操作时间和间隔时间。

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法一、石作工程1、概述本工程房屋使用石料均为花岗石,本分项工程按照《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及《古建筑验收规范》标准执行。

2、材料要求(1)选择石料时,应选择无裂缝、隐残、纹理不顺,污点、经白线、石瑕、石铁、石料。

纹理走向以顺柳最好。

(2)粘结材料选择环氧树脂粘接剂。

3、石料加工程序:确定荒料→打荒→打大底→小面弹线→大面装线抄平→砍口→齐边→刺点→打扎线→打小面→截头→砸花锤→剁斧→刷细道线或磨光。

4、构件安装措施(1)阶石安装放线须以门口为中心线,作为台阶放线标准,上平按室内地坪,下平按室外地坪。

(2)根据上下平之间的垂直高度分出有层阶的高度。

(3)阶石安装时,要稳抬稳放,不得振动前已安装好的阶石,为保护阶石的棱角,免于震伤,可加垫软垫。

(4)角阶须按设计规格加打大底,逐级做好接头。

(5)台阶安装,要注意预留冷水,以利排水通畅。

(6)石活安装后,整体要稳、头、缝须顺直,大面要平,拼缝要齐。

二、砌砖工程本工程砖墙为八五青砖,墙体使用M5的混合砂浆砌筑。

(1).砌筑之前,必须用钢尺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方向为±5mm。

(2).砌体与构件接触面剔掉表面“浮灰”扫净浇水湿润。

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

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

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一、 古镇概况木渎镇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

木渎历史悠久,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筑宫,并增筑姑苏台,建造用的木材通过水路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口,“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木渎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太湖之滨,北宋已设镇名木渎。

木渎人才辈出,古城镇格局风貌富有特色,主要文物古迹9处,文物古迹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木渎充满了无穷魅力。

木渎名胜古迹遍布,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各具特色。

木渎又有“园林之镇”美誉,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典园林多处。

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老街古巷中深宅大院荟萃。

这些古建筑体量宽大,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现存古镇基本保持原有格局,镇内河道纵横,小桥流水,古朴清幽。

王家桥、斜桥、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廊桥等河上古桥和岸上的各种各样的石头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

镇上绿化植被众多,这些留存的景观为木渎绵亘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了生动的注解。

木渎又是手工艺品之乡。

历史上有泥塑名家袁遇昌、银器高手朱碧山、琢玉名家陆子冈、绣圣沈寿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家级收藏的珍品。

如今,木渎当地生产的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同样弛誉天下,为海内外游人所青睐。

二、 古镇现状遗存据统计,明清两代木渎境内有宅第园林30余处,其中仅古镇就多达14处。

临街近河的幽弄古宅众多,五进七进纵深的大宅尚存10余处,如南街的冯秋农故居、雷家长弄堂,西街的王宅和严宅,山塘街的严家花园、沈寿故居、蔡少渔旧宅以及郑宅、陈宅、王宅,下塘街的冯桂芬故居和邱宅,下沙塘的袁宅、陈宅等,布局结构保存完整,一般均为前厅后堂,石库门楼,封火山墙,幽深备弄,不同凡响。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根据抽样调查,外来人口的年平均收入中,用于木渎本地消费的大约占51.4%, 外来人员的本地消费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木渎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归属感方面看,外9来2% 人员对木渎当地人的印象上基本认可,只有约10%的人 认为当地人差或者很差;问及是否愿意成为木渎人时,约有35%的人表达了自己成为 木渎人的愿望;至于外来人员将来的打算,23%的人打算努力留在木渎,约有36%的 人表示不久将离开。
78000
76000
74000
72000
70000
68000
66000 户籍人口
1999 73045
2000 73134
2001 73190
2002 74319
2003 75947
2004 77158
2005 78301
2006 80114
2007 82860
2008 84159
增长总体平稳,近期略有加快 1994-2008年,年均增长27.7‰,2005-2008年,年均增长29.5‰。
第一产业 0%
第三产业 13%
年龄结构:青壮年占大多数
暂住人口在年龄构成上主要集中在1740岁,其中21-30岁的人数占一半。
暂住人口年龄结构
51岁以上, 3.3% 41-50岁, 9.6% 31-40岁, 19.2%
16岁以下, 0.5% 17-20岁, 17.9%
21-30岁, 49.5%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13.27
272900
2008
1388708(含 穹窿山)
290160 (含穹窿山)
2002-2008木渎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统计

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木渎胥江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日期:2011-2-12~2011-3-13一、规划范围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胥江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北至苏福路及丹枫路,南抵新宝带西路及七子山山体,西临金枫南路,东至金猫路-现状河道一线。

规划总用地面积496.62公顷,用地属苏州市木渎镇行政辖区范围。

二、功能定位规划综合考虑木渎胥江城地区的区位特征、自然条件、现实发展状况等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确定木渎胥江城地区功能定位为:1、苏州西南部区域公共中心2、苏州市滨江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区域之一3、胥江运河畔新型生态住区三、规模与容量用地规模:胥江城地区用地面积496.6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464.64公顷,开发总量控制在520万平方米以内。

人口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控制在5.38万人以内,估计未来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3—4.6万个。

四、规划结构规划确定“一核两翼、十字轴带、四社区、六组团、多廊道”的功能结构布局。

一核:规划在凯马广场南侧沿胥江两岸打造新城活力核心。

两翼:沿胥江向东西两翼展开,西侧为总部经济n>十字轴带:规划形成南北向的汽车文化轴,连接现有的凯马广场和规划的中部新城活力核心、南侧的汽车主体文化乐园至规划的汽车配件市场;沿胥江形成东西向的滨江休闲轴带,串联各主要的城市功能板块。

四社区:规划以胥江、万罗河、望山路(北段)为界限,将木渎滨江新城地区分为4个居住社区,包括捷运社区、永盛社区、千福社区、木桥社区。

六组团:规划在七子路南、新宝带西路以北区区规划建设六处产业组团:其中包括三处园林式创意研发组团、两处四方物流组团和一处弹性用地组团(兼容商业服务及研发功能,可视市场情况调整)多廊道:依托现有水系、港汊,兼顾周边山体,建立联系老城区、胥江及南侧山前地区的绿地廊道,建构网络状的环境基底,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和公共活动路径。

五、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居住用地110.28公顷,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及居住商业混合用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3.73%。

最终南星渎说明-2

最终南星渎说明-2

昆山市南星渎动迁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为了加快昆山市新一轮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吴淞江工业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对接建设160多平方公里的吴淞江工业园区,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展示的又一个巨大的投资乐园。

为了配合吴淞江工业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的安排工业园区内动迁居民,昆山市玉山镇人民政府在沪宁高速公路以南,312国道改道道路以北的南星渎村规划大型动迁居住区,规划面积约2.7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区人口约为5万人,约15600户。

规划区用地主要为农田原野,生态环境优美,同时现状土地大多数为尚未建设的土地,根据昆山市吴淞江工业园区规划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将有利于结构明晰、功能合理的现代化生态复合型居住区建成。

南星渎动迁居住区作为吴淞江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园区空间格局中地位重要,并将在今后的几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第二章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3) 江苏省建委《江苏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4)《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2001年9月);5)《昆山市吴淞江工业园区规划(2002-2020)》6) 国家相关规范及昆山市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与设计要求。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1、区位条件南星渎动迁居住区在地理上是昆山吴淞江工业园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昆山市西南部,沪宁高速公路以南,312国道改道道路以北。

以前在行政管辖上隶属于正仪镇,为了实现吴淞江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和管理,现归玉山镇统一规划管理,规划总面积约 2.76平方公里。

2、用地条件规划范围内以农田为主,地势略有起伏,低洼地较多,地面标高在1.2—3.3之间,平均标高低于防洪标高4.5米。

区内水系纵横,但水网很不规整,且较多鱼塘与水洼。

现状用地较为破碎。

区内散落着若干自然村落与农宅,312国道改道道路正在建设中。

苏州穹窿山地块区位价值占位导出的市场定位报告31p资料

苏州穹窿山地块区位价值占位导出的市场定位报告31p资料

、双车库/位设计、多重空间赠送已然成为
区域别墅标准设计,本案在户型的设计上 除具备以上条件之外,依据自身的定位, 应附以更多的附加值,如地下室的全部赠
地下室 空中 全部赠送 庭院
送,科技的应用,预留电梯井道等
露台
露台
阳 光
电梯 井道


地下室
电梯 井道
景观露台 电梯 井道
生态双车库
挑高客厅
一层
二层
定位思路
项目价值界定
具备山景资源与文化优势 的远郊别墅项目
本案具备打造 中高端别墅的基本条件
本案客户分析
个案名称
产 市场 权 定位
客户来源
客户职业
岚山别墅
70
高端
苏州本地为主,上海、常州等 地占较少比例
本地原居民,购买力较强,多为改善性置业或多
同版块 次置业,讲究产品细节,外省市投资客户
山合院
70 中端 木渎为绝对主力,约占90%
市场定位:高中端端((独联幢排))??
这需要根据发展商对于 该项目的品牌、资金等 战略目标而定
定位思路
1、建筑类型的差异化定位 2、户型的创新性 3、文化内涵的植入性
户型建议
地下室 温泉 全部赠送 庭院
温泉1858户型研究
户型亮点: 、地下室全部赠送 、双车库设计 、客厅挑高设计 露台 、多重空间赠送
个案客户特征:占有国家级资源太湖的个案,投资的成重占较大的比例,占有市级或区域 内资源的个案,改善型自住需求成置业购买的首要目的。
本案客户分析
关键词
版块内自住需求旺盛 区域内投资客户盛行 所占资源为城市资源
项目客户界定
具备投资与自住双重属性 的远郊别墅项目

木渎镇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木渎镇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木渎镇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木渎古镇保护规划管理办公室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镇。

木渎镇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

保护第一,才能延续千年古镇的文脉,保住木渎的历史之根。

历年来木渎镇党委、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木渎古镇的保护工作。

一、保护范围划分木渎古镇保护区范围划分为两个层次: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

为保持古镇保护区周边的生态农田环境和真山真水的特色以及其与灵岩山互为依托密切关系,在古镇保护区与灵岩山之间设立环境影响区。

重点保护区——包括古镇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完整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沿河风光带等。

主要指山塘街、下沙塘、西街、下塘街和南街等沿街沿河以及吴家场、陆家场、中市街、双桥(斜桥和朱巷桥)等传统风貌较为集中的地段。

重点保护区显的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立面、台基、街巷界面、道路铺地及绿化、小品等。

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改善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更新生活设施。

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

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相协调,保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目前重点保护区占地约34公顷,古建筑为(建筑面积33717平方米)加上已修缮开放景点榜眼府第、古松园(含姚建萍刺绣艺术艺术馆)、羡园(严家花园)、虹饮山房以及明月寺等景点(建筑面积13073平方米)共占地为362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790平方米,近几年又修复了姜窑天主教堂,西街严国馨(严家淦祖父)故居等历史建筑以及对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小日晖桥等桥梁驳岸进行修复整治,确实是一项既艰难又十分繁复的工程。

建设控制区——为确保重点保护区的风貌完整性,保护其周边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的连续性所必须进行建筑风貌控制的地段。

具体指新运河以东,苏福公路以南、胥江以北,翠芳北路以西及东街延伸段南侧,重点保护区以外有一定传统风貌特征的地段。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24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24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7〕24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17〕1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2016-2020)》。

你市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统筹做好木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法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木渎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历史文化名镇。

二、合理控制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镇区规划人口规模2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27平方公里以内。

三、优化镇区空间布局。

加强与苏州中心城区道路和用地的衔接,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完善路网结构,优化交通组织。

加快推进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建设,改善镇区环境,突出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塑造传统与现代风貌相融合的城镇景观。

四、强化村庄规划建设。

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村庄布局,协调推进村庄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切实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乡村风貌特色,促进特色旅游业等适宜产业发展。

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制定完善并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重点保护历史镇区的整体空间环境、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历史河道、传统街巷、沿街沿河界面的特色风貌,控制新建建筑体量、高度和色彩。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人口
用地
经济
8

人口分析
调查统计
2008年户籍人口为84159人,统计暂住人口为249091人。 统计总人口为333250人。
现状暂住人口换算
其中户籍人口可以直接引用,统计暂住人口则需要换算为计算暂住人口再计入总人口。 换算时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一是暂住时间的问题。根据调查,居住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在总暂住人口中的比例平均约 50%。居住半年至一年的暂住人口在总暂住人口中的比例平均约40%。综合考虑,系数 取0.7。 二是居住区域与就业区域的对应关系。在木渎镇以外区域就业的,系数取0.5。 三是登记率的问题。根据调查,以0.9推算。
15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的群体矛盾和社会问题
租房问题
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 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 出租户7472户。房屋租赁所得成 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苏州高新区、苏 州工业园区的许多企业,没有建 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 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 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 80%来自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 园区的企业,这也是木渎镇许多 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40 20 0 人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17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的群体矛盾和社会问题
治安问题
随着木渎镇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人口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凸显,社会 治安形势越发复杂严峻,且由于影响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短期内仍无法消除,社会治安 问题仍比较严峻。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来看,多数人对于木渎的治安现状和发展 趋势表示了担忧,根据抽样调查,共有31.7%的人将最关注的问题选择了社会治安问题。 外来人口的迅猛增加是导致木渎缺乏安全性现象的直接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

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木渎镇穹窿山地区
镇域用地规划图
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三、深度要求
1. 规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

2.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 明确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环境容量控制及相关的规定性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高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4. 建立合理、适当的人、车交通系统,确定各级支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合理配置公交站点的线路和站场、站点位置及公共停车场布局。

5. 确定河道系统,明确河道断面和河道蓝线,提出沿河两侧建筑和景观控制要求。

6. 根据规划功能布局和总规人口容量的分配,从整体的角度完善规划用地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用地规模、位置和界域。

7.结合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现有山体、水域等自然条件组织生态和景观系统,创造高标准的城镇绿地系统。

分析确定本区域内可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指标,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

8.对穹窿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夯实基础,如采石取土宕口的复绿、山体周围工业的外迁、建筑风貌的整治、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整治、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9.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规划控制廊道,落实各市政配套设施用地,规定其服务规模、建设位置、用地范围。

10.加强重点地段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该地区内的特征要素:如建筑物高度、道路街巷格局、景观节点、整体风貌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方案。

11. 规划应深化、细化“6211”的内容(“6”即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文物保护紫线和城市紫线、河道保护蓝线、高压走廊黑线、轨道交通橙线,“2”即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1”即高度和特色意图区),
要求“6211”需达到可以直接出技术条件的深度。

12.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技术控制要求,特别是土地适建性的规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3. 规划图按《苏州市规划图数据格式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数据标准从苏州市规划局网站()下载。

4. 纸质文件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

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设计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

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说明书及文本20套,规格为A4。

5. 设计图纸要求
(1)区位图比例自定
(2)用地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3)土地适应性评价图1:1000-1:2000
(4)建筑质量现状评价图1:1000-1:2000
(5)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价图1:1000-1:2000
(6)道路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7)地块划分编号图1:1000-1:2000
(8)公共与配套设施规划图1:1000-1:2000
(9)河道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0)绿化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1)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图1:1000-1:2000
(12)重点地区城市设计1:1000-1:2000
(13)重点地区建筑形态布局示意图1:1000-1:2000
(14)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分析图1:1000-1:2000
6.计算机文件要求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 以上的格式文件。

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1套。

五、时间进度要求
2009年12月下旬设计单位开展工作。

2010年2月下旬进行方案初审。

2010年3月下旬进行方案论证。

2010年4月下旬提交最终成果。

六、报送与审查规定
1.我局分两次对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和整理会议纪要,设计单位负责提供审查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规划方案介绍。

2.规划论证后,设计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制定正式规划成果,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我局。

七、相关设计资料
1.规划设计任务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6-2020)
7.《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8.《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2009年)
9.《吴中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10.《苏州市吴中区西北片区发展规划》
八、附则
1.我局负责协助设计单位搜集基础资料及现场外业调查,负责设计单位间以及相关规划设计间的协调工作。

2.规划署名权归设计单位所有,版权归我局所有,我局有权在规划审定后公开展示规划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他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

3.规划方案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

4.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电或函我局,我局将做出口头或书面形式答复。

5.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局有权终止合同:
⑴提交的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⑵提交的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⑶未经局同意,逾期上报规划设计成果的。

6.本任务书解释权归我局所有。

苏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