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注意事项
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接种;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 离开;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
疫苗的效果与评价
疫苗效果
疫苗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确保安全有效。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 机体免疫力,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评价
对已上市的疫苗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有新疫苗上市 ,需经过严格的审3
PART 05
免疫治疗与免疫疗法
REPORTING
免疫治疗的概念与分类
免疫治疗的概念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和利用机体的免 疫系统,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病原微生物的某些特定抗原成分制成 ,只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不含完整的病 原体。例如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特定抗原的基因 转入到重组载体中,生产出重组疫苗。例 如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种。通常在婴儿出生后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多种疫苗。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微生物可以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 如土壤、水体、空气等。此外,在人 类的生活环境中,如食品、水源、人 体内部等也有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的生理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理
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可以通过摄取外界营养物质进 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也具有代谢和能量转化等功能,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进 展
REPORTING
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型疫苗种类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适应症 ,新型疫苗不断涌现,如 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 苗等。
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接种;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 离开;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
疫苗的效果与评价
疫苗效果
疫苗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确保安全有效。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 机体免疫力,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评价
对已上市的疫苗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有新疫苗上市 ,需经过严格的审3
PART 05
免疫治疗与免疫疗法
REPORTING
免疫治疗的概念与分类
免疫治疗的概念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和利用机体的免 疫系统,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病原微生物的某些特定抗原成分制成 ,只包含所需的抗原成分,不含完整的病 原体。例如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特定抗原的基因 转入到重组载体中,生产出重组疫苗。例 如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接种程序
根据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种。通常在婴儿出生后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多种疫苗。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微生物可以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 如土壤、水体、空气等。此外,在人 类的生活环境中,如食品、水源、人 体内部等也有微生物的存在。
微生物的生理与繁殖
微生物的生理
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可以通过摄取外界营养物质进 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也具有代谢和能量转化等功能,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进 展
REPORTING
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新型疫苗种类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适应症 ,新型疫苗不断涌现,如 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 苗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ppt课件
免 疫 分 子
图: MHC II类分子
10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图: MHC I类和II类分子
1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抗原肽与MHC
1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分子的分布
(一)HLA-Ⅰ类分子的分布:
分布:HLA-Ⅰ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 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 面Ⅰ类分子的密度最大。 存在形式: 膜结合: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Ⅰ类分子量不同, 如:淋巴细胞(最多),肾、肝脏及心脏(其次), 神经组织(很少) 。 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3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HLA胚系基因图
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二节 HLA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免 疫 分 子
一、HLA分子的结构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 链(重链): 340个氨基酸残基,HLA-Ⅰ类基因编码。 肽结合区--- 1、2区:抗原结合部位,容纳 抗原 短肽(8-12个 氨基酸); Ig样区--- 3区:CD8分子结合部位; 跨膜区 胞内区 5 ◆2-微球蛋白( 2m ):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6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7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结构 :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可结合较 长 (约12~20个氨基酸残基) 肽段。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免疫ppt课件
细胞损伤
释放更多的核抗原
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 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创伤
等均有明显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
18
四、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感染:持续、严重的反复感染常常是免疫缺陷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免疫重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代替受损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免 疫重建,可用于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和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胎儿胸腺移植可用于治疗 Di George 综合征。 3、基因治疗:借助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腺苷脱氨酶 (ADA) 基因转染患 者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治疗腺苷脱氨酶缺陷引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 陷病已获得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4、免疫制剂: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 ( 补体 ) 、中性粒细胞可用于治 疗体液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和吞噬细胞缺陷病。如定期给 Bruton 病 患者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感染。转移因子 (TF) 、胸腺素、干 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2(IL-2) 及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对 细胞免疫缺陷病都有一定疗效,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增强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释放更多的核抗原
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 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此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疗、化疗、手术、创伤
等均有明显抑制或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
18
四、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感染:持续、严重的反复感染常常是免疫缺陷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2、免疫重建 :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代替受损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免 疫重建,可用于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和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胎儿胸腺移植可用于治疗 Di George 综合征。 3、基因治疗:借助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正常腺苷脱氨酶 (ADA) 基因转染患 者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治疗腺苷脱氨酶缺陷引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 陷病已获得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4、免疫制剂:输注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 ( 补体 ) 、中性粒细胞可用于治 疗体液免疫缺陷病、补体缺陷病和吞噬细胞缺陷病。如定期给 Bruton 病 患者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明显减轻感染。转移因子 (TF) 、胸腺素、干 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2(IL-2) 及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对 细胞免疫缺陷病都有一定疗效,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增强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共26页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结构 :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可结合较长 (约12~20个氨基酸残基)肽段。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图: MHC II类分子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图: MHC I类和II类分子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抗原肽与MHC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人类的 HLA复合体
人类MHC亦称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 , 按其定位和特点,可分为3类基因区:
1.HLA-Ⅰ类基因 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包括HLAB、-C、-A,编码HLA-Ⅰ类抗原。
2.HLA-Ⅱ类基因 经典的HLA-Ⅱ类基因包括HLADP、-DQ和-DR,编码HLA-Ⅱ类抗原。
3.HLA-Ⅲ类基因 位于Ⅰ类与Ⅱ类基因之间,包括: 编码补体C2、C4和Bf的基因。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结构 :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可结合较长 (约12~20个氨基酸残基)肽段。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图: MHC II类分子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图: MHC I类和II类分子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免
Image
疫 分
抗原肽与MHC
子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人类的 HLA复合体
人类MHC亦称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 , 按其定位和特点,可分为3类基因区:
1.HLA-Ⅰ类基因 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包括HLAB、-C、-A,编码HLA-Ⅰ类抗原。
2.HLA-Ⅱ类基因 经典的HLA-Ⅱ类基因包括HLADP、-DQ和-DR,编码HLA-Ⅱ类抗原。
3.HLA-Ⅲ类基因 位于Ⅰ类与Ⅱ类基因之间,包括: 编码补体C2、C4和Bf的基因。
No Image
No Image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No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是非常广泛的生物类别,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特征、 分类和重要性。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对其功能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如细菌的形态类 型、病毒的结构组成以及真菌和寄生虫的特征。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自养、寄生、共生等。我们将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 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将研究免疫系统 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等。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起着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免疫系统的 重要功能,如识别病原体、产生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等。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对方式
免疫系统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我们将了解免疫系统的主要防御机制,如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等,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
《微生物与免疫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微生物与免疫学》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免 疫学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准备好开始这个充满知识和惊喜的旅程吧!
免疫学基础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它的重要性的第一步。我们将介绍免疫学的定 义、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
微生物与免疫学 绪论ppt课件
是 祸?是 福?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完整版PPT课件
8
➢ 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常先引起淋巴结炎,重者引起败血症或肺炎。
从公元六世纪到20世纪初共发生过3次,死亡人数近两 亿,这个数字比死亡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 数(1.1亿)还多。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悲惨的鼠疫发生 在中世纪的欧洲(1346年),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 口死亡。
完整版PPT课件
24
1、个体小,比面值最大 比面值: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为比面值。
针 尖 上 的 细 菌
假设人=1; 大肠杆菌(E.coli)=300,000;
❖ 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 微生物一系列属性均与此特点密切相关。
完整版PPT课件
25
2、吸收多,转化快
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某生物个体越小,其 单位体重消耗的食物越多; ❖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微生物与免疫学
大肠杆菌
完整版PPT课件
1
教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沈关心主编 ,2011年,人卫出版社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周德庆主编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版PPT课件
2
课程安排
理论45学时,实验9学时,共计54学时。
第一篇:免疫学(后讲,重点讲) 第二篇:微生物学(先讲,重点做) 第三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主要自学)
完整版PPT课件
26
3. 生长旺、繁殖快
表1-3 若干微生物的代时及每日增殖率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完整版PPT课件
8
➢ 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常先引起淋巴结炎,重者引起败血症或肺炎。
从公元六世纪到20世纪初共发生过3次,死亡人数近两 亿,这个数字比死亡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 数(1.1亿)还多。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悲惨的鼠疫发生 在中世纪的欧洲(1346年),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 口死亡。
完整版PPT课件
24
1、个体小,比面值最大 比面值: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为比面值。
针 尖 上 的 细 菌
假设人=1; 大肠杆菌(E.coli)=300,000;
❖ 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信息的交换;
❖ 微生物一系列属性均与此特点密切相关。
完整版PPT课件
25
2、吸收多,转化快
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某生物个体越小,其 单位体重消耗的食物越多; ❖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微生物与免疫学
大肠杆菌
完整版PPT课件
1
教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沈关心主编 ,2011年,人卫出版社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周德庆主编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版PPT课件
2
课程安排
理论45学时,实验9学时,共计54学时。
第一篇:免疫学(后讲,重点讲) 第二篇:微生物学(先讲,重点做) 第三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主要自学)
完整版PPT课件
26
3. 生长旺、繁殖快
表1-3 若干微生物的代时及每日增殖率
免疫概述—免疫细胞(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人类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故称为骨 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 总数的10%~20%。承担体液免疫。
B细胞的来源、分化、定居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干细胞
B细胞前体细胞
浆母细胞
浆细胞
Ig
记忆B细胞
B 细胞
1.B细胞表面分子
(1)B细胞抗原受体:即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 类型: SmIgM、SmIgD。 SmIg是鉴别B淋巴细胞的重要特征。
(1)自然杀伤: 具有光谱抗肿瘤作用 (2)ADCC:抗感染( ADCC杀伤的感染细胞)
(3)免疫调节,释放IFNr,进行免疫调节。
(二)中性粒细胞 ----生物学作用
1.与吞噬体融合,参与抗原的消化处理。 2.免疫调理作用,具有高度趋化性和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三)嗜酸性粒细胞 ----生物学作用
(2)IgG FC受体
作用:有利于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及B细胞的激活。 注意:FC受体不是B细胞特有,少数淋巴细胞有FC受体。
(3)补体受体(CR)
B细胞表面存在能与C3b、C3d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又称C3受体。 C3受体有利于B淋巴细胞捕捉与补体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促使B细胞的活化。
(4)有丝分裂原受体: SPA, LPS(小鼠), PWM(美洲商陆),可诱导B细胞活化、有丝分裂。
1.含组胺酶等,灭活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 2.与寄生虫-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释放阳离子蛋白杀伤虫体,发挥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作用。
(四)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前者分布于血液中,后者主要分布于粘膜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 二者均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五)血小板
具有FcγRⅡ、FcεRⅡ、C3bR,具有免疫粘附作用,趋化因子和某些粘 附分子可刺激血小板活化发生粘附和聚集,并释放血管活性介质,与Ⅲ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绪论ppt课件
免疫学的应用
1、传染病的预防 卡介苗(结核)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 乙肝疫苗(乙肝)等。
2、疾病的治疗 肿瘤、超敏性疾病
3、免疫诊断 早孕诊断、乙肝诊断、血型鉴定
1973年以来发现的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疾病
病原微生物
疾病
轮状病毒 嗜肺军团菌
婴儿腹泻 军团菌病
幽门螺杆菌(H.pylori)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阮粒(prion)
幽门螺杆菌病 东方斑点热 疯牛病、克-雅病
汉坦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人疱疹病毒-6型(HHV-6) 幼儿急诊
空肠弯曲菌 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ology
微免教研室
学时:64学时 考核性质:考查 知识板块:
微生物学
免疫学
人体寄生虫学
绪论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么学?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一类体积微小、结构 简单、肉眼直接看不 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实验时期 (18-19世纪)
现代时期 (20世纪至今)
显微镜出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 (Leeuwenhoek)1632-1723
微生物与疾病关系
巴斯德(1822-1895) 巴氏消毒法 证明发酵、腐败由微生 物引起
巴斯德 ( 创用固体培养基 发现炭疽芽胞杆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AIDS,1981年首报告,1983年分 离到病毒
性传播、输血传播、垂直传播
肝炎病毒进展
1947年,甲型肝炎和血清型肝炎的概念 1970年,Dane颗粒(HBV) 1973年,HAV颗粒(HAV) 1978年,NANBV 1989年,HCV、HEV 1990-1994年,non A-E 1995年,HGV 1997年,TTV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PPT课件
微生物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传染病防控
微生物医学在传染病监测、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 传染病威胁。
食品安全与卫生
微生物学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需要 加强监管和标准制定,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环境卫生与生态平衡
微生物在维持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 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以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存。
微生物组与健康关系
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 群失衡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此外,口腔、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群也对 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微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微生物医学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微生
免疫调节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例如使用 免疫调节剂、疫苗接种等手段。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疾病的方法将取得更多进展,为免疫系 统受损或功能异常的患者提供治疗希望。
营养与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 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可以根据其形态、遗传、生态等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革 兰氏染色法、细菌形态分类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共生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共生,帮助人 类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对 人类健康有益。
致病关系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 ,如细菌、病毒等。它们通过各 种途径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繁殖 ,引起炎症、组织损伤等症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 体内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分布范围
微生物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命维持起 着重要作用。
02
CATALOGUE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组成,它们共同作用,维护机体的健康。
制备方法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 、灭活或减毒处理,以及加入佐剂等 。
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程序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或卫生部门的建议, 按照规定的年龄和时间进行接种。
VS
注意事项
确保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符合规定,避免疫 苗失效;接种前应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避免在疾病状态下接种;接种后应留观 30分钟,确保无异常反应。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 联系。
例如,与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深 入探索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奥秘,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 和细胞疗法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CTLA4和PD-1,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 疫反应。
肿瘤疫苗
利用肿瘤抗原制备的疫苗,旨在激发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 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利用免疫疗法来调节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以达 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诱导免疫记忆
某些微生物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 生长期免疫记忆,使机体在未来 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应对 。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1 2
非特异性防御
皮肤、黏膜等物理屏障以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 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微生物的入侵具有防 御作用。
特异性防御
T细胞和B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微生物 表面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清除感染。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免疫预防
通过接种疫苗或注射抗体等免疫学方法,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的 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治疗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
免疫诊断
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如通过检测特异性抗 体或抗原,可以诊断某些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界、门、纲、目、科 、属和种七个等级。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 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异养生 物,其营养体常呈丝状分枝的菌丝, 称为菌丝体。菌丝一般宽3~10μm, 长几μm至几百μm不等。
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的失衡
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发生。
03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Chapter
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刺激免疫系统发育
微生物通过其表面分子或代谢产 物刺激免疫系统发育,促进免疫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调节免疫应答
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 功能和信号通路,影响免疫应答 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免疫球蛋白(共38张PPT)
(二) 激活补体
IgG1-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 CH2/CH3功能区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从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IgE的凝聚物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子
(三) 结合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
1.调理作用 ( IgG):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 段与巨 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细胞对细菌等颗粒抗原的吞噬,此即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n 铰链区能改变两个Y形臂之 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 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 位。IgD、IgG、IgA有铰 链区,IgM和IgE则无。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
子
● 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 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
细胞合成。
作用: 连接Ig分子形成二聚体和五 聚体。
n 意义: • 用于研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
功能;
• 构建基因工程抗体。 • 避免超敏反应。
可变区
免疫球蛋白
抗原结合部位
VH
CH1
N端
VH
VL
VL
CL
Fab段
CL
FC 段
铰
链
区
CH2 补体结合
恒定区
C端
CH3
Fc受体结合
免疫球蛋白
免
疫 分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子
n (一)同种型:同种型(isotype)是指同一种属所有个 体的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为种属型标志。同 种型抗原决定基存在于Ig C区,表现在全部Ig的类、亚类、
微生物与免疫学-绪论PPT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 物、 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17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支原体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蓝细菌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发展简史
51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52
1、史前期
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 酒技术著称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成 了醇香可口的饮料—人类最早发明的酒
53
微生物学史上的代表人物
1.列文虎克(1632-1723)
荷兰人,他是第一
个观察、描述细菌和 1676年,首次观
29
(四)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 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与人类、动 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医药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微生物学的研究目的: 1. 改造、控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利方面,有效防治传 染病。
41
(三)免疫系统——机体负责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 子等组成。P4 免疫应答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免疫过程并不 总是有利于机体,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42
免疫 器官
(第六章)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法氏囊(禽类) 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44
(五)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七章)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17
(二)微生物的种类
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支原体
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蓝细菌
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
四、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发展简史
51
(一)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52
1、史前期
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酿 酒技术著称
远古人类发现,吃剩的米粥数日后变成 了醇香可口的饮料—人类最早发明的酒
53
微生物学史上的代表人物
1.列文虎克(1632-1723)
荷兰人,他是第一
个观察、描述细菌和 1676年,首次观
29
(四)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 生理、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和与人类、动 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医药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微生物学的研究目的: 1. 改造、控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利方面,有效防治传 染病。
41
(三)免疫系统——机体负责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 子等组成。P4 免疫应答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免疫过程并不 总是有利于机体,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42
免疫 器官
(第六章)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法氏囊(禽类) 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44
(五)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七章)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抗原
———————————————————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
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通常5~15个氨基酸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
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辅助 。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点
TD-Ag
TI-Ag
Th 细胞
+
-
体液免疫
+
+
细胞免疫
+
-
回忆应答
①甲胎蛋白(AFP)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②癌胚抗原(CEA)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结肠癌;
第四十一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七、超抗原 1、概念: 指那些同时能与MHC分子及TCR多肽链结合
、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 超抗原只需极低的浓度(1-10ug/ml)即可激活2%
A型 A抗原
抗B抗体
B型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
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
———————————————————
第三十八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
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通常5~15个氨基酸
2.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 antigen)
TI
抗原亦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辅助 。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点
TD-Ag
TI-Ag
Th 细胞
+
-
体液免疫
+
+
细胞免疫
+
-
回忆应答
①甲胎蛋白(AFP)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②癌胚抗原(CEA) 检测其含量可协助诊断结肠癌;
第四十一页,共52页
抗原 免 疫 应 答
七、超抗原 1、概念: 指那些同时能与MHC分子及TCR多肽链结合
、从而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蛋白质大分子。 超抗原只需极低的浓度(1-10ug/ml)即可激活2%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24
◆ 链(重链):
340个氨基酸残基,HLA-Ⅰ类基因编码。
肽结合区--- 1、2区:抗原结合部位,容纳 抗原
氨基酸);
短肽(8-12个
Ig样区--- 3区:CD8分子结合部位; 跨膜区
胞内区
编辑版ppt
5
◆2-微球蛋白( 2m ):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编辑版ppt
6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2)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内皮细胞。
编辑版ppt
1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参与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HLA -Ⅰ类分子
+
内源性抗原肽
HLA -Ⅱ类分子
+
外源性抗原肽
提
呈 CD8+
抗原肽·HLA -Ⅰ类分子
T细胞
提
呈 CD4+
抗原肽·HLA -Ⅱ类分子
T细胞
编辑版ppt
存在形式:
膜结合:不同的组织细胞表达Ⅰ类分子量不同, 如:淋巴细胞(最多),肾、肝脏及心脏(其次), 神经组织(很少) 。
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编辑版ppt
13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
分布 :
(1)APC ---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 细胞;
3.HLA-Ⅲ类基因 位于Ⅰ类与Ⅱ类基因之间,包 括:编码补体C2、C4和Bf的基因。
编辑版ppt
3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HLA胚系基因图
子
编辑版ppt
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二节 HLA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免
疫
分 子
一、HLA分子的结构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子的限制。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Th限制性
子
编辑版ppt
18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Tc限制性
子
编辑版ppt
19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的生物学功能
3.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获得了MHC限制性; 产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4.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举例:(1)强直性脊柱炎与B27
(2)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DR3、DR4
编辑版ppt
2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表:HLA与疾病关联
子
编辑版ppt
22
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疫
分
子
三、HLA 分子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发生 1.HLA -Ⅰ类分子表达降低与恶性肿瘤 2.HLA -Ⅱ类分子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病
人类的 HLA复合体
人类MHC亦称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 臂 ,按其定位和特点,可分为3类基因区:
1.HLA-Ⅰ类基因 经典的HLA-Ⅰ类基因包括 HLA-B、-C、-A,编码HLA-Ⅰ类抗原。
2.HLA-Ⅱ类基因 经典的HLA-Ⅱ类基因包括 HLA-DP、-DQ和-DR,编码HLA-Ⅱ类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编辑版ppt
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定义:
第一节 概述
组织相容性抗原:
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 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子
编辑版ppt
10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图: MHC I类和II类分子
子
编辑版ppt
1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抗原肽与MHC
子
编辑版ppt
1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分子的分布
(一)HLA-Ⅰ类分子的分布:
分布:HLA-Ⅰ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 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 面Ⅰ类分子的密度最大。
四、HLA分型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①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间,其HLA等位基因完全相同的 机率几乎为零。
②HLA是伴随个体终身的遗传标志。据此,HLA 分 型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的亲子鉴定与个体 识别。
编辑版ppt
23
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疫
分
子
小结
掌握MHC、HLA的概念;
熟悉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 HLA的生物学功能。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编辑性版pp抗t 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2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编辑版ppt
20
免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疫
分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子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
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供受者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 原的相容程度。
HLA配型:组织相容性试验对供、受者HLA 进行鉴定。
二、HLA 与疾病关联 已发现50余种人类疾病(多 为免疫相关性疾病)与HLA关联(association), 即携带某型HLA的个体比不携带此型别的个体易患 (或不易患)特定疾病。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二、HLA的生物学功能
子
2.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
具有相同MHC分子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 地相互作用。
① 辅助性T细胞(Th)上的CD4分子是 HLA –Ⅱ 类分子 的受体,故巨噬细胞与Th间的相互作用受
HLA - Ⅱ类分子的限制。
②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 CD8 分子是HLA -Ⅰ 类分子的受体,故 CTL 杀伤靶细胞受 HLA -Ⅰ类分
编辑版ppt
7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子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
结构 :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 ---抗原肽结合部位,可结合较 长
肽段。
(约12~20个氨基酸残基)
2 --- CD4分子结合部位。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免
疫 分
图: MHC II类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