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

合集下载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PUO)是指在体温超过38.3°C,且持续超过3周,经一系列常规检查和筛查仍未找到确切病因的发热。

这类患者的临床病因和特点复杂多样,不同病因所致的PUO患者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

下面我们将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一、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PUO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结核病等。

肺炎是PUO的常见病因之一,表现为持续高热、咳嗽、胸痛等,有时还伴有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尿路感染引起的PUO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而败血症所致的PUO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乏力等症状。

结核病引起的PUO常伴有咳嗽、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也是PUO的常见病因之一,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

这些疾病可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全身乏力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PUO常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

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PUO则表现为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

结缔组织病引起的PUO常伴有关节疼痛、脱发、口干等症状。

三、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是PUO的重要病因,包括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黑色素瘤等。

淋巴瘤所致的PUO常伴有不明原因的持续高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恶性组织细胞病引起的PUO则表现为发热、皮肤病变、贫血等。

恶性黑色素瘤所致的PUO常伴有发热、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五、其他疾病除了以上述的疾病之外,其他疾病也可引起PUO,如药物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肾脏病等。

药物热所致的PUO常伴有持续高热、皮疹、咳嗽等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PUO则表现为高热、脱水、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肾脏病所致的PUO常伴有高热、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类患者时应全面分析病史、详细询问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在医学界中,如果一个人连续三周内的体温超过38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那么就可以被诊断为患有不明原因发热(FUO)。

FUO是一种普遍的症状,它涉及许多医学领域,例如全科医生、内科和感染病专家、肿瘤学家以及风湿病学家。

FUO并不是一种疾病,而只是一种症状。

它只是一种描述患者情况的术语,而不是一个确切的诊断。

通常,FUO的原因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药物、自身免疫反应和其他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引起的。

经典的FUO定义是指:1.发烧的体温超过38.3℃,在至少三个估计的体温测量中发现,每隔一周测量一次。

2.未能确定病因的超过三周的热性疾病,即在大约一周的入院和检查后,无法确定病因或不能解释FUO的临床特点。

3.患者没有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能够降低体温的药物。

对于FUO的起因,许多疾病可能是引起FUO的原因之一,如淋巴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TB和皮肤真菌病。

近年来,人们对FUO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低程度感染、良性肿瘤和免疫疾病等。

如今,许多因素,例如旅行史、体重减轻、结缔组织病、更年期等也被广泛认为是FUO的可能原因之一。

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如何进行上述的检查呢?下面是FUO诊断过程的一般建议:1.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旅行史、药物使用史、职业史和曾经的病史等。

2.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的生化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

3.器械检查,如X线、CT、MRI等。

4.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获取组织标本。

在FUO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症状和测试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部分的FUO,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降温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需要更严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总之,不明原因发热是一种临床上经典的症状之一。

对于医生来说,必须要了解FUO定义和诊断方法,有效地治疗这种症状,以期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中心躯体温度高于体温正常的日波动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病人热程短,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这是一组重要疾病,由于其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已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体温(口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临床上也具有其特殊性。

一、发热的病理生理(一)体温的调节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窄范围内(36.2~37.2℃)。

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骨骼肌,在运动或疾病伴有发热时,骨骼肌更是产热的重要场所。

机体的散热主要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进行,据估计约90%的热量通过上述方式散失,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为皮肤。

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一是所谓行为调节,一是自身调节(即反馈调节系统)。

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实现,其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散热增加)和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用调定点(set point)的学说来解释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

该学说认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存在着与恒温箱温度调节器相类似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水平。

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时,调定点的冲动发放,调温指令抵达产热和散热器官,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张力增加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

FUO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

FUO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

结核病4
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一般不难诊断,可经X 线胸相、痰查抗酸杆菌及淋巴结活检确诊 脊柱结核好发于下胸腰椎,患者常诉腰痛或 髋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平卧位亦不减轻,下 胸腰椎正侧位相可发现椎体呈楔形变,若阴 性,高度疑及本病者应作下胸腰椎的CT 扫 描以助诊断。
结核病5
肝脾结核很难诊断,一般需要病理证实,试验性抗 痨治疗很难短期奏效。 临床上遇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脾肿大,持 续性肝区疼痛、压痛者应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如 伴贫血,球蛋白增加,碱性磷酸酶增高及血沉增快 者,应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必要时在腹腔镜直视 下作活检。对经皮肝穿刺和(或) 腹腔镜检查阴性 不能确诊的肝占位,且患者一般状态较好、乙肝标 记阴性者,应及早剖腹探查确诊。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 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 内脏梗 死或肢体坏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 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 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好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 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 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 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 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 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1)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1)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年第10期(第15统病变引起。

各种器质性脑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失调都可引起发热,可见于脑血管病、脑部肿瘤、癫痫、乙醇戒断、急性高颅压以及周期性高热综合征等。

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0 ̄41℃,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或体温突然下降至正常,一般无寒颤,不伴随体温升高出现脉搏和呼吸增快,不伴有白细胞增高,或总数虽高,但分类无变化。

中枢性发热应用抗生素及解热药无效。

4 药物热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发热。

经观察证实,引起药物热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最为常见。

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是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属于一种质变的异常,故减少药物剂量后不会改善症状,必须停药。

以发热为唯一症状的药物热并不多见,同时可伴有皮疹、血清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性狼疮、荨麻疹等,伴随症状亦无特异性。

其常与过敏性体质和老年人的免疫机能减退相关。

有些药物也可直接作用于中枢,影响体温调节机制,从而导致中枢性发热。

其热型以弛张热为主,但临床上,多数患者因曾用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而影响热型观察。

药物热的体温多在37.3 ̄40℃,偶有高达40℃以上。

典型的药物热出现在用药后第7~10天,若此前接触过此次所用的药物,则常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停用致热药物后,体温常在1~2 d内降至正常。

目前,药物热的诊断多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用或替代可疑药物、激发试验等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要诊断一些不常见的原因导致的发热,首先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如起病的缓急、发热的期限和程度、热型、伴随症状和周期、用药的情况、既往病史等。

其次是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基础的生命体征以及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和畸形,还要注意易被忽略的口腔及外生殖器等一些隐蔽的病灶。

辅助检查更为重要,主要是:①初步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沉、血液生化、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血培养、结核菌素试验、艾滋病病毒、X线检查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PPT课件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PPT课件

细菌性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常 有明显的感染灶和全身症 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 敏试验。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弓形虫病等,临 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有助 于诊断。
非感染性疾病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等,常伴 有代谢紊乱症状,需进行相关激素和 代谢产物检测。
如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有明确 的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需进行毒 物检测。
结缔组织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伴 有多系统受累表现,需进行自身抗体 检测。
肿瘤性疾病
实体瘤
如肺癌、肝癌等,可伴有肿瘤标志物升 高和影像学异常,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 查。
VS
血液肿瘤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常有血液学异常和 淋巴结肿大,需进行骨髓穿刺和淋巴结活 检。
其他病因
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可伴有免疫 功能低下和反复感染,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测 。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将更加精准和全面。未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免疫 功能检测等手段,进一步明确病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需要加强临床医生和 患者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全面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发热的伴随症状,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以 发现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生化检查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和发热对各脏器 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对于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发热,X线检查有助于发 现肺部病变。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不明原因发热,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37°C左右),且没有明显引起发热的病因(如感染、炎症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

不明原因发热的确切病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的询问(是否有感染、炎症、手术、旅行史等)、发热的特点(持续性、间歇性等)、伴随症状(咳嗽、咳痰、腹痛等)等,以及体格检查(皮肤、淋巴结、心肺、腹部等)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狭化诊断范围。

2.实验室检查: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可以进行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与CRP(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常规检查。

此外,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自身免疫相关指标(ANA、ds-DNA等)、肿瘤标记物等。

3.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行X线摄片、腹部超声、胸部CT、腹部CT、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排除结构性病变与评估可能的炎症、感染、肿瘤等异常改变。

4.特殊检查:在较为复杂的不明原因发热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真菌学检查、结核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等。

此外,还可以行骨髓穿刺、肌肉穿刺、组织活检等以获取进一步诊断依据。

1.对症处理:包括对发热症状的缓解,如使用退热药物(对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不宜过早使用)。

2.寻找潜在病因: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已知疾病的临床特征,尽可能寻找潜在的病因,如结缔组织病、肿瘤、感染等。

3.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明确无感染性原因后,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总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发热(FUO)指持续体温超过38.3℃(100.9℉)三次及以上,持续时间超过3周,而经过简捷的询问、窥诊和常规血液检验等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一类疾病。

不明原因发热是一个临床常见但也十分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

在对不明原因发热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和分析,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和辅助性检查。

首先,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这包括病程描述、热型、发热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寒战、出汗、疲劳、纳差、体重下降等),以及既往病史、近期接触史(包括旅行史、医院或家庭中有无感染者接触史)、疫区接触史等。

有些特定的病史信息可能能够提供诊断线索,如旅行史提示可能的疟疾、登革热、裂谷热等;药物史提示可能的药物热等。

其次,体格检查是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步骤。

医生应注意热度、皮肤黏膜、淋巴结肿大、心肺状况、腹部体征、关节肌骨等体征。

体格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如心脏多瓣膜损害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听诊异常提示可能的结核或真菌感染等。

实验室检验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凝血功能、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等)、免疫学检查等。

血常规可提供感染性、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线索,如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等;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查常常有助于发现一些疾病的特征性改变,如肝功能异常提示可能的肝脏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提示DIC等;炎症指标的增高提示可能有炎症或感染存在;免疫学检查可帮助评估免疫功能是否异常。

辅助性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组织学检查(如活检)等。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一些病例的特异性改变,如X线胸透可发现肺结核、肺脓肿等;CT、MRI可发现腹部、盆腔等器官的病变;组织学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如淋巴结活检可明确结核感染。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根据临床上的不同特征和提示重新进行病史、体格检查,针对不同的可能病因进行实验室检验和辅助性检查。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经验谈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经验谈

03
谁来负责诊治FUO
必须明确“FUO”的病因诊断和病因明确 后的治疗需要分别对待 “FUO”的起源可能涉及全身各系统或各 器官 感染科医师负责病因诊断也许更为合适 理由
“FUO”在明确病因之前无法作系统归类;
近半数“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系病原体感 染;
感染病科医师接触的“热症”较多,经验相对 丰富;
2.试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治疗时间、观
恶性淋巴瘤(少数情况下);
3.诊断性治疗:适用范围:结核、风湿病,
六、FUO病因诊断的几个特定规律
1.FUO的病因绝大多数为三大类疾病
感染性疾病:半数左右 风湿性疾病:20% ~ 30%左右 恶性肿瘤:10% ~ 20% 仍有5~10%的病例最终不能明确诊断
(三)广范围的辅助检查,着重考虑与疑似疾 病相关的“特异性”检查项目
方法: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举例:
(四)掌握一定线索后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 检查
1.肿大的淋巴结活检; 2.皮肤、肌肉、血管、浅表部位包块活检; 3.液性包块的穿刺; 4.心包、胸腔、腹腔、关节腔积液、脑脊液穿 刺; 5.进一步的影象学检查。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
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不放过任何部位; 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 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 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 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 等等; 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三、FUO病因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2.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
否总是与其他特定症状伴随(如皮疹、关节 痛),是否有季节性;

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ppt课件

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ppt课件
线索。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淋巴结肿 大、皮肤黏膜异常等情况,辅 助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实验 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 诊断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
对于病因不明的发热患者,需 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调整诊断
和治疗方案。
03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
降温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发病率
原因不明发热在发热患者 中占一定比例,具体发病 率因地区、人群和诊断标 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和预后 可能存在差异。
性别差异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但 某些病因可能与性别相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发热是主要症状,可伴有畏寒、寒战 、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等 症状。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
感染性发热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喉咙痛等。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 治疗。
案例二:肿瘤性发热
总结词
肿瘤性发热通常由恶性肿瘤引起,表现为长期低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详细描述
肿瘤性发热的病因可能与肿瘤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有关。诊断时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血 常规、尿常规、血沉、肿瘤标志物等。治疗时需要针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诊断标准
需满足以下条件:发热持续超过3周; 体温多次超过38℃;经过至少1周详细、 系统的医学检查后,仍未能确定病因。

不明原因发热2

不明原因发热2

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阿司匹林、水杨酸盐、消炎痛等易透过胎盘诱发畸胎,故孕妇应禁用。
接诊患者注意事项
病因复杂 花费较高 疗效较差 预期要低 长期发热患者有猝死可能。 配合检查和治疗。

非 感 染 性 发 热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其 他 痛风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步骤
热程大于2-3周,期间有数次体温大于38.5 ℃ 热
是 不是
应用解热镇痛药注意事项

老年体弱,幼儿及体温在40℃以上的发热病人,剂量宜小,宜选用退热 作用缓和的药物,以免高热骤降,大量出汗等而引起虚脱。

一些解热镇痛药对消化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易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 故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

解热镇痛药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故肝肾功
不明原因发热
沈丘县中医院 郑洪喜
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
发热性质 病 因 疾 病
感染性 发热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限性回肠炎、老年性颞动脉炎等)
FUO病因诊断的特定规律


病因以下列3类疾病为主:一是感染性疾病(50%70%),二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FUO患病人数的 20%~30%,三是恶性肿瘤,约占FUO患病人数的 10%~20%。 其次,在考虑病因时要从表现不典型的常见、多发病 着手,作出罕见疾病诊断时要慎重。 再次,体温很高、发热时间较长的FUO患者多有重症 疾病,其中有不少为恶性肿瘤,尤其恶性淋巴瘤或恶 性组织细胞病,因此,对此类患者绝不可掉以轻心。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引言不明原因发热(PUO)是指患者体温超过38.3°C,持续超过3周,且在连续1周内未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

PUO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对于患者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困扰,因为不知道病因,治疗也相对困难。

近年来,PUO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对PUO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对PUO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感染性病因在95例PUO患者中,感染性病因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原发性感染占绝大多数,多见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方面,以结核病、链球菌感染、布鲁菌病等为主。

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感、登革热、乙型肝炎等。

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也是导致PUO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特点:感染性PUO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皮疹等局部表现。

二、风湿免疫性病因风湿免疫性病因也是PUO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临床特点:风湿免疫性PUO患者常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皮疹、心包炎等。

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是PUO的重要原因之一。

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恶性病变是常见的病因。

临床特点:恶性肿瘤性PUO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体重减轻、贫血、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四、代谢性病因代谢性病因也是导致PUO的原因之一。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临床特点:代谢性PUO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的表现,如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乏无力等。

五、其他疾病除上述病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PUO,如药物热、结缔组织病、过敏反应等。

临床特点:这些疾病的PUO患者表现多样,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来进行诊断。

结语PUO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哪些因素

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哪些因素

: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哪些因素文/张伟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三大主要原因感染如腹腔脓肿、骨髓炎、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胆管系统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感染等由细菌、病毒、真菌导致的感染。

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肾上腺样瘤(血沉加快)、肝癌(肺转移性肝癌)、心房黏液瘤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till病(成人发作不明原因发热或发热待查(FUO)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39;住院3天未诊断的患者或3次门诊未诊断的患者。

持续3周以上的发热一般可以排除自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虽不易诊断,但发热一般不超过3周。

如果体温超过38汇,还要注意排除那些体温调定点偏高、体温昼夜波动大的患者。

鉴于此,目前大多数FUO患者是作为门诊患者接受诊断1和治疗的。

因此,第三条标准已经修°改,包括'了门诊和住院患者。

在开出一系列复杂而昂贵的实验室检查前,医生必须找到患者符合FUO诊断标准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真正发热的证据。

首先,应该在每天早晨6点和下午6点为患者测体温,以排除体温昼夜波动的干扰。

其次,应该使用电子温度计,以排除伪热。

热型一般对确定病因没有帮助。

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血管炎、风湿性多肌痛,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亚急性甲状腺炎。

六个次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和肝脏受累。

肝功能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肝活检显示肉芽肿。

局限性肠炎该病表现为持续发热,但患者一般没有胃肠道的主诉。

因此,一般建议消化道造影检查排除该病。

家族性地中海热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经常性的腹腔浆膜炎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此外它也能导致胸膜炎和心包炎。

家族史对诊断该病十分重要。

药物热是最常见的FUO的偶然因素,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抗组胺药、巴比妥、苯丁酸氮芥、苯妥英钠、腓屈嗪、布洛芬、碘化物、甲基多巴、异烟脐、咲喃妥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水杨酸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
第 8卷 第 0 3期 总第 8 3期 二 。一 0年 二月 ・ 半月 刊 上
◎ 哼 珊D MMD远教 EOSUF DD代AC ,ECT晨 CREO l .C f N tI 程 qTI EA O N
张 晓虹 黑 龙 江 省哈 尔滨 锅 炉 厂 医院 ( 5 0 6) 10 4
不 明 原 因 发 热 的 病 因 诊 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 F O患者应该做全面 的实验室检查 , U 旦发现异 常要进一步追踪 。对于经过系统检查仍然不 能 明确临床诊 断的患者 ,不宜 盲 目重复检查 ,而应该重 新采集病史 ,重 复体检 ,分析检 查结果 ,以期发现有诊 断意义的线索 。 3 FO的治疗要点 U 在 F O患者 经过检 查获得 明确临床诊断后 ,可 以针 U 对 病因治疗 ,但在病 因未 明前 ,合理 的处理 是必须的 。 几乎所 有 F O患者入 院前均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 ,很多 U 患者最后被证实这些 治疗 无益病情甚至有害 。滥用 抗生 素造成 经济上 的浪 费,使细菌培养 的阳性率 下降造 成诊 断上 的困难 ,造成药物热 、二重感染等干扰对 原发病 的 诊 断。但 也应该 区别对待 ,对 那些疑为感染性疾病 或急 性 高热 患者 ,在进行 了必 要的检查和采取各种培养标本 后 ,可 以根据初步临床诊 断予 以经验性抗菌 治疗 。糖皮 质激素 由于其抗 炎、抗毒素 、 抗休 克及 免疫抑 制等作用 , 对于包括感染 、风湿 性疾病 、肿瘤等多种 F O有 良好 的 U 退热效果 ,因此在基层 医院中被广泛应用于发热患者 , 造成滥用 ,干 扰 了疾病 固有 的热型、加重原有感染 、诱 发二重感染 ,造成诊断和 治疗 的难度 ,因此笔者不主张 对于 F O患者在诊断未 明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 ,除 U 非在高度怀疑 变态反应性疾病 时方可在有经验 的医生指 导下使用 。诊断性 治疗 是 F O诊断 、 U 治疗 中常用 的方法 , 诊断性 治疗应 该在不影响进一步 查明病 因的前提下 ,按 照可能性较大 的病 因选择进 行, 并且应该选用特异性强 、 疗效确切 、安 全性大的药物 ,而且要足 量、全程 ,无特 殊原因不 能随便 更换药物 。对 结核病 的诊断性治疗是应 用最多 、效果最 好的;对高度怀疑 为风湿性 疾病患者糖 皮质激素治疗或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治疗 也有 诊断意义 ,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不明原因发热定义为反复发热超过38.3℃,持续3周以上,其中至少1周住院系统检查仍病因不明。

针对FUO深入细致的检查,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反复体格检查;②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包含显微镜检)、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③特殊化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RF)、铁蛋白、3次血培养(用抗生素前)和尿培养、病毒(CMV、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结核菌素试验;④影像学:胸片,腹部超声。

经过上述检查如果仍未明确诊断,才考虑FUO。

2. 不明原因发热的传统病因文献报道FUO的病因至少有200余种。

常见原因包括(:①感染: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伤寒、结核等;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感染,如曲霉、耶氏肺孢子菌。

②结缔组织病(非感染炎性):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病(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动脉炎、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PMR)、炎性肌病、成人Still 病;③肿瘤:淋巴瘤、血液病;④内分泌疾病: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⑤其他:功能性低热、药物热、伪装热等。

导致FUO的感染性疾病病因之所以难以确定,主要在于三方面:①感染部位比较隐匿,例如心内膜感染;②致病微生物为非典型病原体,如巴尔通氏体、利什曼原虫等;③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此外,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导致的FUO占主导地位。

在肿瘤性疾病中,目前认为导致FUO最常见的病因是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

其他疾病,如急性甲状腺炎、药物热等,临床中也要进行充分鉴别。

文献显示,1964—2007年期间,在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比例逐年下降,FUO的病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在我国历年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患者仍然占大部分,然而FUO 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是指患者体温持续≥38℃,持续时间达3周以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未能找到确切病因的情况。

FUO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难度,因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不明原因发热约占所有发热患者的5%至10%。

在FUO的病因诊断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以结核病、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FUO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依然是FUO的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的具体病原体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病原体抗体及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常见病因。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干皮病、川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贫血等症状,这类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指标的检测。

3. 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多种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胃肠道肿瘤等都可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

部分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对此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白血病标志物(CD5、CD19、CD20)等。

4. 药物性发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消炎药等,可能会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此类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更换或调整用药方案。

5.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例如:胆囊炎、胰腺炎、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及相关消化系统功能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

3.滥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滥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退热药物的使用也要恰当,在体温不是很高 且患者可以耐受时,尽量不用退热药。如体温较 高且患者不能耐受时可首选物理降温,并补充体 液,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不恰当使用 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药会导致一些不良结果,比 如掩盖病情(体温正常化)并延误诊断,用药后患 者大量出汗并导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这类药物 还可以诱发药物热,并导致造血功能障碍、皮疹、 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 4.免疫抑制剂
对高度怀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及 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但这需要医师有充足的经验,绝不可 轻率使用 。
5.营养支持治疗 5.营养支持治疗
许多临床医师在收治FUO患者时一味 把精力放在寻找发热的病因上,而忽略了 对长期发热,尤其是高热患者的营养支持 治疗。医师必须为某些重症患者的身体状 况创造条件以赢得时间。否则,在病因尚 未明确之前,这些患者已进入衰竭状态, 从而失去诊疗时机。
2.停药观察 2.停药观察
停药时要把握好时间、指征和患者情况, 有两种情况比较重要:一是确曾有过感染 表现,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 视患者情况停药观察,以排除或确定患者 的发热症状是否为抗生素引起的“药物 热”;二是要敢于否定其他医院或医师的 可疑诊断和不正确治疗,当然,这必须建 立在科学依据或丰富经验的基础上
3.试用抗结核药物 3.试用抗结核药物
某些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往往很 难捕捉到证据,但是在仔细排除其他疾病 之后,也可考虑对患者实施试验性抗结核 治疗。一般来说,如确为结核患者,用药 2~3周后体温会显著降低,否则要怀疑结 核病的诊断。另外,试验性治疗的用药方 法要正规,所用药物的种类、组合和剂量 都要与正规抗结核治疗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中心躯体温度高于体温正常的日波动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病人热程短,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这是一组重要疾病,由于其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已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体温(口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临床上也具有其特殊性。

一、发热的病理生理(一)体温的调节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窄范围内(36.2~37.2℃)。

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骨骼肌,在运动或疾病伴有发热时,骨骼肌更是产热的重要场所。

机体的散热主要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进行,据估计约90%的热量通过上述方式散失,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为皮肤。

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一是所谓行为调节,一是自身调节(即反馈调节系统)。

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实现,其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散热增加)和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用调定点(set point)的学说来解释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

该学说认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存在着与恒温箱温度调节器相类似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水平。

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时,调定点的冲动发放,调温指令抵达产热和散热器官,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张力增加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

(二)致热原与发热的机制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除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状腺危象)、剧烈运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等情况导致的产热过多,或因广泛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致的散热障碍造成的发热以及功能性低热外,其余原因所致的发热皆可能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致热原(pyrogens)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质即可引起发热。

目前已知的致热原可概括为两类:1、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原胆脘醇酮,又名尿睾酮),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博来霉素等,这一类致热原的分子结构复杂,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不能直接进入下丘脑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宿主的细胞产生所谓内源性致热原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然而,极少数外源性致热原例外,例如内毒素既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又能促使各种宿主细胞合成内源性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s,EP)是从宿主细胞内衍生的致热物质,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其主要来自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常见的内源性致热原有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s,IFN)等。

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cAMP、内啡肽等作为中枢介质(也称中枢发热介质),提高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而引起的。

发热的同时可增强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并减少微生物和肿瘤细胞增殖。

但发热过高或持续太久,可使体内分解代谢加剧,含氮物质和酮体增加,各系统功能障碍,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反而减退,酶活性受抑制,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

高热还可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带来严重危害。

二、临床诊断步骤发热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则绝大多数的发热病因可以查明。

(一)病史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详细采集病史与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步骤。

对发热病人尤应注意:1、观察体温与热型在对发热待查患者着手进行观察前,首先必须确定患者是否发热。

必要时口腔与直肠温度同时记录。

因为主诉发热的患者中有少数经观察证明无发热,而是生理性体温波动或伪装热。

许多发热性疾病具有特殊的热型,有时可起提示诊断的作用,因此连续测量体温是必要的,每天至少测体温4次,根据需要可每2~4小时1次,常见的热型有①稽留热:多为高热,常持续在40℃上下,1d 间温差仅在1℃以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②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较大,1d间温差在2℃以上,但最低体温不到正常,较多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③间歇热:1d温差大,波动在正常与高热之间,或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疟疾、肾盂肾炎、回归热、淋巴瘤、布鲁菌病及周期热等;④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的规律,热度高低不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癌性发热等;⑤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常温,如此反复有似波浪,可连续达数月之久,见于布鲁菌病等;⑥消耗热:热度波动幅度更大,在4~5℃之间,自高热降至常温以下,常提示毒血症严重,病情险恶,见于败血症等。

必须提到:在疾病过程中,也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交互存在,如大叶性肺炎并发脓胸及肺脓肿等,热型可由典型稽留热变为弛张热。

另一方面,由于抗菌药物、激素及退热药物的应用,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

此外,热型还与个体反应有关,例如老年人患休克性肺炎可无发热。

因此对发热病人应按具体情况做出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热程长短对发热待查诊断具较大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热程短,有乏力、寒战等中毒症状者,在抗生素应用、病灶切除、脓肿引流后发热即终止,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则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如热程中等,但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多见;热程长,无毒血症状,而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则有利于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发热伴寒战,结膜充血,皮疹,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黄疸,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按照症状与体征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诊断。

3、仔细追溯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是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缺乏客观体征的长期发热患者更为重要。

常规询问病史往往因患者记忆不清而漏述。

反复追溯病史,常可从中获得线索。

特别注意的是既往发热病史、用药史、外科手术史、输血史、动物接触史、职业史、业余爱好史及旅游史等。

如布氏杆菌病多见于从事畜牧业(尤其是动物接生)的人群中;同性恋者及静注毒品成瘾者的发热待查常以艾滋病或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表1 发热待查的病史线索药物或有毒物质接触史药物热、烟雾热蜱接触史间歇热、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动物接触史鹦鹉热、钩体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比病、猫抓热、Q热、兔咬热肌痛旋毛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关、家族性地中海热、多发性肌炎头痛间歇热、兔咬热、慢性脑膜炎/脑炎、疟疾、布氏杆菌病、CNS肿瘤、落基山斑点热神志异常类肉瘤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肿瘤性脑膜炎、CNS肿瘤、布氏杆菌病、伤寒、HIV心血管异常亚急性心内膜炎、Takayasu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落基山斑点热干咳结核、Q热、鹦鹉热、伤寒、肺部肿瘤、落基山斑点热、急性风湿热眼痛或视力异常一过性动脉炎(栓塞)、亚急性心内膜炎、间歇热、脑脓肿、Takayasu动脉炎消耗肿瘤、淋巴瘤、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弓形虫病腹痛结节性多动脉炎、脓肿、家族地中海热、卟林病、间歇热、胆囊炎背痛布氏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颈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过性动脉炎、化脓性颈静脉炎(二)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包括每日观察一般情况,检查皮肤、甲床、淋巴结、五官、心、肺、肝、胆囊、脾、外阴及肛门、脊柱与四肢及神经系统等。

如Still病的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短暂,且随体温的升降而有所改变。

淋巴结、肝、脾在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淋巴瘤的病程中常呈进行性肿大。

多次仔细的眼底检查,发现脉络膜有结核结节有助于粟粒性结核的早期诊断。

每日听诊心脏如发现杂音改变,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证据。

男性患者的睾丸与附睾检查、女性患者的盆腔检查,以及所有发热待查患者的肛指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均应列为常规。

脊柱有无压痛点以及指、趾甲有无瘀点等亦应反复查找。

要重视新出现的尤其是一过性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作有关的检查,对确诊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必要时应反复送检以提高阳性率,既不可过分信赖,也不可忽视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血、尿常规、肝功能、红细胞沉降率;血、尿的细菌培养以及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简易可行,可列为常规。

如噬异性凝集试验等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等风湿病指标、CT及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等可视病情需要进行。

一般来说约有25%的FUO病人可依靠非创伤性检查获得诊断,而更多的病人(约50%)则往往需要一次或多次活组织检查方能明确。

当发热待查患者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则应作全面的实验室检查,一旦有异常发现再予追踪。

(四)病因诊断的分析依据病史、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一般可得出发热病人的病因诊断。

急性发热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

原因不明发热和长期低热具有其特殊性。

现将两者的病因诊断叙述如下:1)原因不明发热已报道可引起FUO的病因超过200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其疾病谱有所不同。

特殊人群的FUO病因构成也有其特殊性。

总的来所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疾病4类,约囊括了80~90%的FUO病因,但仍有10%的病例始终原因不明(表2)。

表2 引起发热待查的疾病常见疾病少见疾病罕见疾病肿淋巴瘤、肝和CNS转移瘤肝癌、胰腺癌、心房粘液瘤、CNS肿瘤前白血病、结肠癌瘤、myelodysplastic disease性感肺外结核(肾结核、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牙龈脓肿、小脑脓染结核性脑膜炎、伤寒、肾及肾周脓肿、肿、慢性鼻窦炎、性粟粒状结核)、HIV、隐球菌亚急性或慢性脊柱腹腔脓肿(膈下脓肿,骨髓炎、李斯特菌、阑尾旁脓肿、耶尔森菌、布鲁氏菌、周期热、结肠旁脓肿、兔咬热、慢性Q热、猫抓热肝脓肿)、EB病毒、疟疾、钩体病、盆腔脓肿、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球孢子菌病、感染性动脉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利什曼原虫、锥虫病、旋毛虫病、植入物感染、复发性乳突炎、化脓性颈静脉炎结Still病,颞动脉炎(老年人)结节性动脉炎、血管炎(如Takayasu 动脉炎,缔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高敏性血管炎),Felty综合症,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痛风、风湿热、织Sjogren综合症、白塞病、性家族性地中海热其药物热、硬化病、肉芽肿性肝病、地区性肠炎、Whipple病、酒精性肝病肺栓塞(多发性、复发性)Fabry病、嗜镉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他addison病、亚急性甲状腺炎、颗粒细胞缺乏、多发性肌炎、Wegener肉芽肿、隐匿性血肿、Weber-Christian病、类肉瘤病、功能性发热、肝脏巨大血管瘤、下丘脑功能损害、习惯性过高热肠系膜纤维瘤病、假性淋巴瘤、原发性肉芽肿病、kikuchi病、软化病(malakoplakia)、高IgD综合症⑴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待查的感染性疾病中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而任何一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抑或L-型细菌性感染均可分为全身与局部感染两大类,一般认为在感染性发热中全身性感染是主要的病因,然而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局灶性细菌感染可能更为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