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知识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知识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知识考点总结知识点11、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2. 普通培养基:含有细菌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血培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SS选择培养可选择所欲分离的细菌生长,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厌氧培养基加有还原性的物质,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不利于兼性厌氧菌的生长;3. 药物敏感试的稀释法用来定量测定药物对被检菌的MIC和MBC;4. 临床细菌学检验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5. 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过筛试验是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WHO推荐梅毒血清学诊断的确证试验是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6. 大肠埃希氏菌在KIA上分解GLU和乳糖,产气、不产生H2S、在MIU上,动力阳性,吲哚阳性,脲酶阴性,在IMVIC试验++--(加加减减);7.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有些自然疫源性;8. 我国流行广泛开展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是:血吸虫、疟疾、黑热病、钩虫、丝虫病;9. 检查微丝蚴制作厚血膜时应注意:应在晚上九点钟以后采血、取三大滴血、应自然风干、血检季节应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为宜;10. 可致腹泻的原虫是: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11. 瑞特染料的质量可采用吸光度比值(RA)来作为瑞特染料的质量规格,当瑞特染料成熟时,其RA值应接近于1.3;12. 消化道肿瘤与消化道溃疡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主要区别在:阳性持续的时间;13.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14. 脑脊液中IgM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5. 精子形态异常超过30%时为不正常,可影响受孕;16. 胆固醇结晶可存在于:胆汁、胸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粪便中;17. 血浆中能使血沉减慢的物质有白蛋白和卵磷脂;18.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19.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20.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一、临床基础检验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对患者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分析与评估,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2、作用:临床基础检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患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临床基础检验的类型和常规项目1、类型:临床基础检验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生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根据检测的生物样本不同有不同的分支。

2、常规项目:临床基础检验的常规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气分析等。

三、临床基础检验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1、标本采集:不同类型的临床基础检验需要不同的生物标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组织、分泌物等,采集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

2、保存: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避免血液凝固、细菌繁殖、脱水等情况发生。

3、运输: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温度变化、振动、污染等情况。

四、临床基础检验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临床基础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室内外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等。

2、标准化:临床基础检验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标本采集、检测方法、报告标准等。

3、技术培训: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五、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1、结果解读: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需要依据参考范围进行解读,同时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

2、临床应用: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六、常见临床基础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和变化1、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内分泌紊乱等;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等。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重点整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血液部分红细胞计数(R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一般200倍)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5 ×10 ×200 ×10^6/L【参考值】成年男性:(4. 0~5. 5)×10^12/L,成年女性:(3. 5~5. 0)×10^12/L;新生儿:(6. 0~7. 0)×10^12/L低于3.5×10^12/L可诊断为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临床意义】1、病理性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水分丢失,有形成分相对增加,绝对值没有发生变化绝对性增多:继发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肿瘤等);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比积(HCT/PCV):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参考值】(温氏法)①成年:男性0.40~0. 50,女性0.37~0. 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0.42。

【临床意义】增高:1. 血液浓缩;2. 红细胞增多症;3. 新生儿。

降低: 1. 贫血;2. 其他原因的稀血症应用:1. 疗效观察;2. 计算红细胞指数血红蛋白(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检测原理】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的氰根(CN-)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540nm有吸收峰。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
目 录
• 临床检验概述 • 标本采集与处理 •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 • 临床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与解读 • 质量控制与实验室管理
01 临床检验概述
临床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临床检验是一门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 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 资料或数据,并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信息和检验结果的学科。
结果比对与改进
将外部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经验交流与分享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水 平。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 面的规定。
危险品管理
根据正常参考范围,判断患者某项指 标是否超出该范围,从而确定检验结 果是否正常。异常结果可能提示患者 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昼夜节律、饮食、运动等生理因素可影响检 验结果。例如,新生儿和老年人的某些指标与成年人存在 差异,女性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变化。
病理因素
对实验室危险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 危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符 合相关规定。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 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检查与整改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 整改落实。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能存在感染。
动态观察
对于某些疾病,需要动态观察检 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以评估病情 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如肿瘤患者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和生化特征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信息的一种医学方法。

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1.临床检验学:临床检验学是研究临床检验的科学,包括检验项目、方法、仪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检验项目:指进行化学、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检验和观察的指标和方法。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免疫学、血型学等。

3.检验标本:指在临床检验中采集的人体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体液等。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采集不同的标本。

4.检验方法: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方法。

定性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呈阳性或阴性,如尿液常规镜检;定量检验是指通过测量检验结果的数值来判断其浓度或含量,如血糖测定。

5.仪器设备: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核酸分析仪等。

不同的仪器设备可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

6.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和程序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项管理工作。

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7.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每天进行检验过程中,通过运行已知浓度标准样本和质控品,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均值、标准差和偏差。

8.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和质量控制中心进行比对和评价,以检验临床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参考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对特定指标的浓度或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一组区间数值。

临床诊断中常用参考范围来判断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10.临床意义:是指将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作出诊断、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的判断。

常见的临床意义有阳性、阴性、异常、正常等。

11.误差和异常:误差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异常是指检验结果与参考范围相比的偏离程度,可能提示疾病或异常生理状态。

临床基础检验总结知识点

临床基础检验总结知识点

临床基础检验总结知识点一、常用的临床基础检验方法临床基础检验方法种类繁多,根据检验目的和检测样本的不同,可以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1. 血液检验: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检测、血型鉴定等;2. 尿液检验:尿常规检验、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等;3. 生化检验:肝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血脂检测、血糖检测、电解质检测等;4. 免疫学检验:免疫球蛋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炎症因子检测等;5. 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学检测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用信息,但是在进行检验前,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造成误差。

二、常见的临床基础检验指标在临床基础检验中,常见的检验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这些指标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 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贫血情况、出血倾向等。

2. 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血糖、血脂等。

这些指标可以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糖脂代谢情况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3. 免疫学指标: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炎症因子(TNF-α、IL-6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辅助诊断。

4.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学检测等。

这些指标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三、临床基础检验质控临床基础检验中,质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和标准品使用。

只有严格控制检验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核心考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核心考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核心考点整理临床检验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而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是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应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等。

一、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以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生物化学指标有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

血糖是指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评价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二、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微生物检验和细胞学检验方面。

微生物检验是指对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细胞学检验是指对体液或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析,以诊断和鉴别各种疾病,如白血病、肿瘤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医学仪器方面。

临床检验中常见的仪器有电解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通过测量样本的物理性质,如电流、光学参数、生化反应等,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且准确的诊断依据。

四、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学、生态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它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微生物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微生物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检验基础常见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常见考点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常见考点总结这是小六根据近几年的历年考题总结的临检常见考点,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在留言区踊跃发言补充,初级职称检验士、师通用哦。

临床检验基础高频考点汇总第一章血液学一般检验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血浆占血液的55%,血细胞占45%。

2、血液在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血液离体后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

由于血液在凝血过程中会消耗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故血清中不含这些凝血因子,这是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4、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血量: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为4~5升,占体重的6%~8%。

(2)颜色:动脉血因氧合血红蛋白(HbO2)含量高而呈鲜红色,静脉血因还原血红蛋白(Hbred)含量高而呈暗红色。

严重CO中毒呈樱红色。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

(4)黏滞性:黏度主要与HCT和血浆黏度有关。

血浆黏度主要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球蛋白有关,它们浓度越高,血黏度越高。

健康成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血浆黏度为生理盐水的1.6倍左右。

(5)比密:血液比密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为1.090。

(6)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有关,特别是电解质。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Osm (kg·H2O)。

(7)pH: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保存与处理1、采血的方法和部位:皮肤采血一人一针,WHO推荐成人使用左手无名指内侧。

婴幼儿选用足跟;静脉采血成人选用肘部静脉(压脉带不捆绑不超过1分钟)。

最新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总结

最新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总结

最新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总结1.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了解分子诊断在遗传病、传染病和癌症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 掌握PCR、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2. 免疫学检测的新指标:- 探讨新型免疫标志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学习ELISA、Western Blot等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优化和标准化。

3. 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 认识到实验室自动化对于提高检验效率和减少错误的重要性。

- 熟悉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电子病历(EMR)的集成,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检验质量。

4. 血液学检查的更新:- 更新对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血液学检查流程。

- 掌握全血细胞计数、血液流变学检测和骨髓检查等技术的最新进展。

5. 生化检验的精准医疗应用:- 学习如何通过生化指标进行个体化医疗和精准用药。

- 了解新的生化分析仪和技术,如高通量分析仪和质谱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6. 微生物学与感染控制:- 掌握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最新方法和指南。

- 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最新策略和微生物耐药性监测。

7. 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学习如何实施和维护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 掌握内部质控和外部质评的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心衰、肾病等慢性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学习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9. 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现代化:- 掌握流式细胞仪等现代技术在细胞形态学分析中的应用。

- 学习如何结合传统显微镜检查与现代分析技术进行综合诊断。

10. 个体化检验与患者教育:- 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定制个性化的检验方案。

- 学习如何向患者解释检验结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

以上是最新的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的整理总结,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血型物质:以可溶性抗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分泌性基因个体的体液或分泌液中的ABH抗原血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

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和或紫色的点粒状和丝网状沉淀物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

中性粒细胞可发生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等形态改变。

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异质性增加,常见于病程较长的集中感染。

它与内毒素等因素引起的早期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不规则分裂和增殖受阻有关。

闪光细胞: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运动似星状闪光,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脓尿: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是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所致,将其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尿比重(SG):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

管型: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肾小球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质凝集体。

血红蛋白尿:若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 可随尿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乳糜尿:若乳糜液未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统的淋巴管中,引起该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曲张破裂,则使乳糜液进入尿液,则形成乳糜尿微量白蛋白尿:在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尿液白蛋白超过正常但低于常规试带法可检出的范围,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浓细胞:是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形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凝集成团,边界边界。

临床检验基础核心考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核心考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核心考点整理在临床医学领域中,临床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和细胞进行分析和检测,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依据。

在临床检验中,有一些基础的核心考点,这些考点对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临床检验基础核心考点进行整理和讲解。

一、检验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在临床检验中,正确的标本收集与处理对于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其次,需要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污染和减少误差。

同时,标本收集后也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离心、分装和保存,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1. 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贫血程度、感染情况等。

2. 尿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是对尿液中生化指标、细胞成分、有关物质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3. 血生化指标检验:血生化指标检验主要是对血液中各种生化物质,如葡萄糖、脂质、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机体的代谢状况、内脏功能和疾病情况。

4.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

5.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对体液、组织及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可以明确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通过对DNA、RNA等分子的检测,鉴定致病基因和基因突变,辅助诊断遗传性疾病和某些肿瘤。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在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是通过采用标准样本和质控品进行监测和验证,评估实验室仪器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患者体液、组织和器官等样本,发现疾病的病因、病情和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的一门医学技术。

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1.实验室设备和常用试剂:包括各种自动化分析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试剂盒等。

通过了解这些设备和试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正确操作并取得准确的结果。

2.血液学检验: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项目,可以评估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诊断和监测血液病、感染和炎症等情况。

3.生化检验: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项目,可以评估人体各个器官的代谢功能,以及疾病对机体的影响。

4.免疫学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项目,可以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诊断和监测免疫相关疾病。

5.微生物学检验: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检测等项目,可以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感染部位。

6.临床遗传学检验: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项目,可以评估遗传病的风险和诊断遗传性疾病。

7.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项目,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8.标本采集和保存: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样本的采集和保存,需要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临床检验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日内、日间和批间质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临床检验结果的解读:临床检验结果往往是定量或定性的数据,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是临床检验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临床检验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同时,对于临床检验人员来说,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满意度。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汇总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内各种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来诊断、预防和监测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汇总:一、血液检验1.血液常规检验: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2.血液生化检验:包括血糖、尿素氮、肌酐、脂肪、蛋白质等指标的测定。

3.电解质检验:包括血钠、血钾、血钙、血氯等指标的测定。

二、尿液检验1.尿液常规检验:包括尿比重、PH值、尿微量蛋白、尿糖、尿红细胞等指标的测定。

2.尿液生化检验: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等指标的测定。

3.尿液沉渣检验:包括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指标的分析。

三、粪便检验1.粪便常规检验:包括隐血试验、养肠杆菌等指标的测定。

2.粪便生化检验:包括潜血试验、脂肪等指标的测定。

3.粪便寄生虫检验:包括原虫、蠕虫等寄生虫的检测。

四、体液检验1.腹水检查:包括腹水总蛋白、腹水白蛋白比值等指标的测定。

2.胸水检查:包括胸水总蛋白、胸水白蛋白比值等指标的测定。

五、生化检验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等指标的测定。

2.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等指标的测定。

六、免疫学检验1.血型检查: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的测定。

2.乙肝病毒相关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等指标的测定。

3.梅毒血清检测:包括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等指标的测定。

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还包括常见的临床检验仪器和方法,例如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常用仪器;也包括检验结果的判断和临床意义的理解,以及影响结果的因素等。

总之,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医学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它涵盖了许多常见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疗和治疗方案。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一、引言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本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本文将概述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包括检验类型、常用技术和质量控制等。

二、临床检验的类型1. 血液学检验- 完全血液计数(CBC)- 血红蛋白测定- 凝血功能测试- 血型和交叉配血2. 生化学检验- 肝功能测试(ALT, AST, ALP, Bilirubin等)- 肾功能测试(BUN, Creatinine等)- 血糖和血脂水平测定-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测试3.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培养和鉴定- 病毒学检测- 寄生虫学检查4. 免疫学检验- 抗体和抗原检测- 细胞免疫功能评估- 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体测试5. 分子生物学检验- DNA和RNA的提取与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 基因表达分析三、常用技术1. 显微镜技术- 细胞形态学观察- 微生物鉴定2. 自动化分析仪器- 血液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 免疫分析仪3. 分子诊断技术- PCR- 基因测序- 芯片技术4. 流式细胞术- 细胞表型分析- 细胞功能评估四、质量控制1. 内部质量控制- 定期使用质控样本- 仪器和试剂的标准化2. 外部质量评估- 参与质量评估计划-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样本追踪和管理- 结果记录和报告五、结论临床检验是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了解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医学专业人员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六、附录A. 常见检验项目参考值范围B. 检验结果的解释和临床意义C. 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危害防护指南请注意,本文仅为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的概述,具体检验操作和解释应由专业人员在适当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包括离心机、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等常见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特点、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2.临床标本的采集和预处理:不同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等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3.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包括离心法、沉淀法、过滤法、融解法、染色法、电泳法等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常见的生化指标检测:如葡萄糖、尿素、肌酐、肝功能指标、电解
质等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和参考范围。

5.血液学检验:包括血象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液病变的鉴定和分
类等。

6.免疫学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查、感染性疾病
的免疫学检验等。

7.微生物学检验:包括细菌培养和鉴定、真菌和病毒的检测、抗生素
敏感性试验等。

8.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
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9.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实验室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和要求,如质控样品的制备和使用、实验室的验证和认可等。

10.临床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实验室中的安全操作和规范,如个
人防护、废弃物管理、化学品储存和处理等。

以上只是临床基础检验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实际上还有很多细分的技术和方法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提高技能和诊断能力。

同时,还需要关注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2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4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其6%~8%体重,成人/kg4~5L,占体重的5正常人血量约为(70土10ml)45%,血细胞占中血浆占55%呈鲜红色,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6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77.35~7.45值的波动范围是正常人血液ph8,4~5,相对黏度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正常男性的血液比密为9。

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血细胞比密为1.090血浆比密为1.025~1.030 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10血液具有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粘滞性,凝固性这三种特性 1.6倍11正常人的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有关12 血液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集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13 静脉血通常使用的采血部位是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股静脉14在静脉采血时为了避免血小板激活,常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15 或者塑料管)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拇who16世界卫生组织(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17彩色真空定量采血用于葡萄糖,糖耐量测试,添加的抗凝剂是氟化钠18彩色真空管定量采血用于血培养,应添加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硫酸钠皮肤采血法的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混入组织液,而且局部皮肤揉擦,针19皮肤采血检查结果重所以,刺深度不一,个体皮肤厚度差异等都影响检查结果,复性差,准确性不好采血方法应在患者,采血,溶血,样本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质量20 控制乙二胺四乙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21 组织血液凝固盐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22 EDTA 血小板计数11/ 123草酸盐的优点是溶解度好,价廉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24 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25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4:9或1 度角26采用手工推片法制备血涂片时,通常推片与载玻片保持25~30滴,用推片将血由内向127采用厚血膜涂片法制备血涂片时,载玻片中央置血的圆形血膜,待干后,加蒸馏水使红细胞1.5cm外旋转涂成厚薄均匀,直径约溶解,再干后染色镜检将适量伊红,亚甲基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28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尤其对于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等29 可获很好的染色效果,但对细胞核的着色能力略差血液制备涂片时,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血膜越厚,反之则30 越薄红细胞检查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72h 2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衰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120d3网织红细胞经约48h 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4 功能血红蛋白分子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5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6 氧带1.34ml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较成人约增加730%2个月婴儿约减少35%,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能引起原发性红细胞增多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9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而长期不能进10 食等均可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改良牛鲍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分为两个计数池,计数池两11 的计数池0.10mm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红细胞计数采用的盖玻片是专用的玻璃盖片,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两面平整1224mm*20mm*0.6mm以内,盖玻片规格是0.002mm度在11/ 2红细胞计数时需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13 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Nacl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14Heyem红细胞稀释液中,15枸橼酸钠稀释液中,枸橼酸钠具有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16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甲醛具有防腐和固定红细胞的作用血液中血红蛋白采用比色法测定17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外的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18 蛋白。

新生儿110~150g/L,含量参考值为120~170g/L,女性为19正常成年男性Hb170~200g/L时达高峰,随后下降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日内波动,上午720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21 成比例。

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红细胞低色素贫血时血红蛋白减低22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推断贫血原23 因、24小红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5巨红细胞见于叶酸及维生素26高色素性红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同一血涂片同时出现低色素,正常色素性两种细胞,又称双形性贫血,见于27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见于遗传性和获1.球形红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2.4:28 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小儿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29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30 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属于未完全成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变行31RNA熟红细胞,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正常人成熟性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暗紫红色圆形小体,称为聚32 焦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Hct,Ht,PCV表示血细胞比容,也可以写作33英文缩写HCT血细胞比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样本中所占34 比值是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5(MCH )为单位pg以皮克(11 / 3即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6g/l为单位度,以假性增高MCV37红细胞凝集,严重高血糖症可使4 :38魏氏法测定血沉,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比例是1白细胞检查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1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个分叶核粒细胞。

此过程在骨髓8~322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6~10h,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中约需内巨噬细胞系,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1~2d-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具有分裂能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4 力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6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7 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应8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9单核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淋巴细胞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101/4胞总数的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淋巴细T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该细胞,其不能被13 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14,其增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1550%~70% 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1/ 4于小试通常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管中1.5%~5% 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3叶核居多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20 幼粒,原幼粒等细胞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21 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22 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则称为核右移5叶以上者超过3%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24 血功能减退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25 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1d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梨形或呈圆形,27Do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1~2u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叶以核分叶常在5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um,28 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上,甚至在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29 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30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31 粒,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um32(不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1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3型:型型(幼稚型)规则型,单核细胞型)3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34 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型骨髓瘤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IgA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1/ 5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包括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白细胞分1 类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三种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2 256个通道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 白细胞,分为90~160fl单个核细胞区的细胞称为中间型细胞3电阻抗法分析血液时,位于530~550nm下比色4血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中,应在波长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嗜5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性,这是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三群,左侧峰又高又陡35~450fl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为淋巴细胞峰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左右两峰间的谷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7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8板凝集,巨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巴细胞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主要9 原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形淋巴细胞在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主要原因10 是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区域从50~125fl在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区域有另一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细胞,从125~200fl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2~15fl集中分布于范围内分布,在2~30fl 呈左偏态分布,12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内,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精密度,总重复性,分布的血液分析仪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准确性,13ICSH 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精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