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导学案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美好的故事)3.出示生字生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书写要美观。
“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坠”在写的时候注意“队”字的捺要延伸出去,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否则容易上面小、下面大,书写不美观。
三、精读品悟,理解课文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意,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识题跋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2课《文言文二则》。
上次课《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这幅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1)指名生读课题,注意停顿:书/戴嵩画牛(2)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相机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
3.介绍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等的文字,写在前的叫“题”,写在后的叫“跋”。
这则文言文就是苏轼为戴嵩的画作《斗牛图》所做的题跋。
4.简要介绍戴嵩。
二、初读古文,明节奏(一)整体感知,读准读顺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1)相机指导:结合字义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绍古人“曝晒节”曝晒习俗,相机指导书写“曝”字。
3.同桌相互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4.全班齐读课文。
(二)感知节奏,读出韵律1.提示: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融情想象。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 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导学案
-使用方法:课件中包含重点词汇、句子、文章结构等,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资源
-作用: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如关于穷人生活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播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深入理解课文。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
(一)作业布置
为巩固课堂所学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生字词、重点句子的理解。
2.撰写一篇关于《穷人》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对文章主题、人物情感的理解。
3.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贫困同学,提出具体建议。
-具体操作: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如描述穷人生活艰辛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
(三)巩固练习
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操作:
a.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题探究,如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三)情感目标
具体可测的目标包括:1.能主动关心身边的同学,尤其是需要帮助的同学,表现出关爱之情;2.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面对困难,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努力克服;4.能关注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大事,表现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与预习指导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穷人》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点主要在于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包括:对文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识,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山中访友》导学案课型:自主探究学习课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内容导航】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链接】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自主学习】1、生字词我会填yüo qǐng pùbùdǒu qiào shýn qūjÿn jÿn lâdào fǔshýn níng wàng()( ) ( ) ( ) ( ) (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唱和(hâhã) 树冠(ɡuü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扎进(züzhü)细数(shǔshù)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胳膊变成(),血液变成树的(),在年轮里()、()前三个句子把都当做来写,第四句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109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一、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我来盘点自我挑战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作业布置达标训练拓展延伸相关链接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
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
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
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
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三、课外延伸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2】篇〗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二、识乔伊
1)在荒无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2)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3.全班展示。(可以读词,说词义、也可以和别组挑战哟!)
活动二:再读全文,感知课题。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爱心故事?
2.小组讨论: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
3.汇报展示质疑。
活动三:三读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交流: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完成【检测反馈】
7、《船长》第1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活动方案
导学设计
调整改进
活动一:了解作者。
1.自读“作家卡片”,了解雨果。
2.全班交流。
活动二:通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曲入题1.播放《高山流水》2.上课3.音乐能荡涤我们的心灵。
它本身就是一种美,能提高我们对美的欣赏能力,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二、解题1、谁来说说“鼓”的意思呢?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学习文言文有三步走,分别是读通文言文;读懂文言文;读好文言文。
什么是读通、读懂、读好呢?(预设:读通是把课文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是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读好是带着感情去读。
)5、这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
今天,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继续学习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首先,我们要读通文言文,请你们打开书,认真倾听视频朗读,给容易读错的字音做上记号。
2、出示字音容易读错的字:少选汤汤乎以为复为鼓琴者过渡:“为”字是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意思去选择读音,这叫“据义定音”。
(板书:据义定音)3、现在,我把这些易读错的字放到句子中去(出示句子),大家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4、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请看大屏幕,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四、读懂品情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出示句子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1《草原》导学案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f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ng:"衣裳"中的“裳”读轻声;“羞涩''的“涩”是平舌音。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时:10分钟)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
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穷人(1).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课文,再次面对《穷人》这一课题时,大家来谈一谈,自己的疑问、想法、收获。
(2).你能准确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小黑板出示)汹涌澎湃舒适心惊肉跳顾惜寡妇蜷缩忐忑不安黧黑喃喃体悟“穷困”引入:《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物:板书:渔夫与妻子桑娜西蒙(死亡)(困难)五个孩子西蒙的孩子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西蒙死了,渔夫和妻子桑娜把她的两个孩子抱来抚养的事。
二、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B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3、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1)从“住”看出“穷”。
相关句子: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三、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套)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夏天里的成长 (2)
六年级语文六上导学案第___周第___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山水:山、地、河
无生命的铁轨
柏油路
2.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3.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能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4.理解两句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三、拓展.
五、当堂测试
1.示例:栀子花,特点是:花六瓣、粗大、极香。
2.(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秋葵,使之具有人的灵性,令人伤情。
(2)写出剖瓜时的声响和感受,给人丰富的想象。
(意对即可)
3.引用山歌“栀子花开六瓣头”佐证栀子花是六瓣,引用童谣“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写“巴根草”的顽固,都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意对即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第一组拥抱大自然单元导读大自然真美啊!在作者笔下,鸟儿可以和我们交换眼神,山雨可以弹奏优美的乐曲,草虫的村落充满了情意,美丽的山水让我们个个“野”了起来。
学习本组课文,要认真揣摩作者有序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大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1 山中访友第1课时学校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一、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蕴含、津津乐道、德高望重”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预习导航】可以查字典,问同学,问爸妈一、读课文,弄准下面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吠()汩()嗅()津()二、找出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血冠扎()()()三、读读课文,把下面的词组补充完整。
()的山泉()的溪流()的瀑布()的悬崖()的峡谷()的白云()的云雀()的回声四、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补充完整。
德高()重()()乐道别有()意依然如()五、根据课文内容摘抄句子。
作者到山中拜访他的老朋友,他的老朋友分别是谁?摘抄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他的朋友的特点。
(古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树林)()()()二、读读重点的句子,完成题目,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表达的方法。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这句话把“老桥”比喻成,不但写出了,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树合一。
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并进行相关讲述。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知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知音”有关的故事。
二、走进故事,体会感情1、解题:《伯牙鼓琴》,鼓为“弹”的意思。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互助学习: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4、分享与释疑:重点强调“汤”的读音,最后一句的断句及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补充资料: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并且在朝为官;而锺子期是一位樵夫。
两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1、提问:“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预设:因为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这是比较浅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这一因果,但不能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由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因为在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能够评论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可以感受到“汤汤乎若流水”。
请你发挥想象,锺子期听到琴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细致描述)预设: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高山时,他可能看到了巍峨的大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
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流水时,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
3、伯牙将子期视为知音,是否只是因为他能听懂自己的琴声?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关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声包含着伯牙的情操与志向。
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外在琴声,更重要的是琴声中包含的志向。
由此,伯牙才将其视为知音,与那些表面上赞扬他琴声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是这样的呢?预设:激动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孤单的。
5、当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预设:伤心的,悲痛的,甚至是绝望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特别是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那些手工玩具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今天啊,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范锡林 1950年生于江苏无锡。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集《辟邪铜钱》《秘道》《小巷三杰》等,已发表小说、童话、散文三百多万字。
他的作品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40多项奖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教学目标: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重难点: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学情分析:使用本教学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真实地向学生展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两种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精心保护。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出示课件)因为(1)这个地球太,同时又太;(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长江之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感受诗歌对应的写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纠正。
3、阅读“小资料”。
4、合作探究:你从雪山走来,你从远古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你向未来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纯洁的清流,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健美的臂膀,你用磅礴的力量,挽起高山大海。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诗歌:A、“你从雪山走来”是指长江;“你从远古走来”是指长江;“你向东海奔去”是指。
B、你从诗歌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C、文中的“你”是指,这样称呼合适吗?为什么?D、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挑战自己】你用多长时间能成功背诵诗歌?【日积月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三峡之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位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描写三峡不同景色的方法和顺序。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你一定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6、合作探究:B、分别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C、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橘柚树金鳞巨蟒峭壁流淌摇曳朦胧宛若谷壑清冽2、课文是按顺序,分别描写三峡之秋、、、和的美丽景色。
【挑战自己】五分钟之内,你要背诵哪一个自然段?【日积月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附:学案有些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人的什么事?3、学习课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写作方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合作探究A、课文分别写了那些人的什么事?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B、试给每个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堂检测】1、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耸人听闻顾忌渺茫无所不为心领神会衣衫褴褛吝惜眩晕2、按课文填空。
①她的,她的,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②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我第一次懂得。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丑公主【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正确评价王子、公主的美好心灵。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回想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所讲的有关剧本的知识。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王子、公主的美好心灵。
5、讨论:A、西蒙王子和卡米拉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B、故事给你的启发式什么?6、小组合作,演一演《丑公主》。
【课堂检测】1、按课文填空。
教母说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最可怕的是,朴实的相貌有助于。
2、《丑公主》一文让我明白了。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最后的淇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探究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
3、体会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最后的淇淇》一文,作者由生命垂危的,谈到了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状况。
然后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
接着进一步指出一个物种的灭绝,会给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警醒世人:要建立一种危机意识,保护,保护,保护。
4、合作探究:A、像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的长江流域的孑遗生物还有那些?为什么他们会濒临灭绝?B、课文有许多地方都运用了说明方法,边读课文边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然后和同学讨论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检测】按课文填空:1、由于、和,白鳍豚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不能容纳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的生存。
保护,保护像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
一夜的工作【学习目标】1、概括文章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5、文章最后说“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样”是指怎样的总理?试抓住关键词句具体分析。
如: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分析:办公室内极其简单的摆设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说明了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审阅陈设蒙眬咨询浏览思索简朴2、《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时,目睹了。
歌颂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总理的之情。
白桦林的低语【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感悟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阅读“小资料”。
4、通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景的段落是,写人的段落是,抒情的段落是。
5、合作探究;A、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七自然段,填空看林人啊,你日夜守护着的大森林。
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为了森林,你只剩下一颗的心。
你的精神真让我敬佩!B、可爱的看林人呀,我知道你有一个伟大的心愿,那就是。
C、讨论:①“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这句话如何理解?②我为什么渴望再次到大兴安林的森林中去?【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蜿蜒曲折瞭望冈峦树冠低吟浅唱涤荡狂妄浮躁一撮倾诉衷肠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小溪()的冈峦()的绿浪()的树冠()的树干淡淡的()异常的()厚厚的()默默的()【挑战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日积月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在“随堂摘抄”上。
唯一的听众【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难以置信”“潜滋暗长”“声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有关老教授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其良苦用心。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小组内相互纠错正音)3、阅读“小资料”。
4、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5、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6、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有关老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认真品读,并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
7、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课堂检测】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蹑手蹑脚难以置信天方夜谭潜滋暗长沮丧隆重懊恼诅咒抱歉羞愧洋溢流淌2、解释词语。
难以置信潜滋暗长寓言二则【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文言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文的意思。
3、探讨寓言的寓意。
【自学导航】1、阅读小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文中的生字注音。
3、结合译文,为文言文划出朗读停顿。
4、熟读文言文。
(小组内相互纠错评议)5、结合译文,说说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6、试着复述《东施效颦》这个故事。
7、小组合作探究《东施效颦》的寓意。
【课堂检测】1、解释词语效:颦:里:坚:挈:走:2、东施效颦的原因是,邻里人的反应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穷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夫妇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抓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小组内相互纠错正音)3、阅读“小资料”。
4、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
5、合作探究A、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B、文中有许多省略号,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意思?C、文中对桑娜抱回两个遗孤后的心理矛盾刻画得非常仔细,这是否有损她的形象?D、课文为什么不以“桑娜”为题,而以“穷人”为题?【自学检测】1、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划线词语。
汹涌澎湃搁板心惊肉跳忐忑不安魁梧黧黑糟糕倒霉搔忧虑2、《穷人》是一篇,作者是,课文主要讲述了的故事。
黄河之水天上来【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短语,读一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认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①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②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说的是什么?整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黄河的?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4、合作探究:①“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比作,把比作,把比作。
又采用说明方法,说明了黄河。
②找出文中描写刘家峡水电站的段落,读一读,体会“水流争先恐后”,“咆哮而出”,“如发怒的雄狮”,“似咆哮的巨龙”,“水气象云雾一般”,“似竹笋”等等描写,分别从和两方面表现了。
③“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试图让的肥力不断下降……治理黄河首要任务是制止水土流失。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的说明了。
④你认为课文中那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课堂检测】1、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昂首挺立清澈湍急走马摇铃清脆悦耳飞跃而下穿梭枢纽得天独厚争先恐后地动山摇俯视精巧别致2、填写诗句:君不见,奔流到海。
大漠孤烟直,。
3、这篇课文按照黄河发源地、、、、的顺序来展示黄河的气势和美景,采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黄河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日积月累】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附:学案做一个最好的你【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
3、能根据提示,对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自学导航】1、阅读小资料。
2、通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