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针对水产品生物保鲜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鱼精蛋白、茶多酚,酶类等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及复合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提出了采用生物保鲜技术结合其他保鲜手段,将更加全面地保持水产品的品质,在水产品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保鲜技术;复合生物保鲜;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ts254.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12

application of bio—preservation technology on aquatic products

liu shu—ji1,2,wu cheng—ye1,liu zhi—yu1

(1.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xiamen,fujian 361012, china;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aquatic bio—preserv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chitosan, protamine,tea polyphenols, enzymes and other different resourced bio —preservatives in aquatic products. and the article proposed

that bio—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other preservation methods would be applied widely to conserve aquatic products that it could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aquatic products, promising a good and bright prospect.

key words: bio—preservation technology;complex bio—preservative;application; prospect

水产品种类繁多,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其脂肪含量少,富含epa(二十四碳五烯酸)、dha(二十六碳六烯酸)和多种矿物质等,是当前人类膳食的主要部分。然而,由于水产品水分、营养成分含量高,且自身易携带大量的细菌,在加工、储运和销售中极易变色、变味、腐败变质,有的甚至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大大降低了水产品的食用和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产品加工及水产养殖的发展。因此,水产品的保鲜、保水和保色问题,一直是困扰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和广大渔民的技术难题。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已进入国际化流通阶段,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在水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及销售等过程中,水产品的保鲜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人们对水产品的安全性、新鲜度要求的提高,对水产品的保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水产品保鲜主要采用低温保鲜、化学保鲜、气调保鲜和辐照保鲜等。低温保鲜是将水产品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使水产品处于冷却或部分冻结状态,是最常用的保鲜方法。但是,经低温保鲜的

水产品解冻后会失水、加热失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质构破坏和营养成分流失。化学保鲜是利用山梨酸、山梨酸钾等化学保鲜剂进行抑菌,存在化学保鲜剂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及安全性问题而引起人们的担忧。因此,采用天然无毒的生物保鲜剂代替化学防腐剂,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提高水产品安全性,已成为水产品保藏技术发展的趋势。笔者详细综述了不同生物保鲜剂进行水产品保鲜的机理及生物保鲜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1 生物保鲜剂水产品保鲜的作用机理

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生物活性物质资源丰富,因而可开发的生物保鲜剂来源十分广泛。生物保鲜是指从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中提取的或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获得的,具有无毒、安全,能抑制和杀灭腐败菌、霉菌等功效,能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物质。

不同特性的生物保鲜剂作用于水产品,其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如有些生物保鲜剂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或杀死水产品中的腐败菌,减缓tvb—n值的上升,保持水产品的鲜度;有些生物保鲜剂具有酶抑制活性,能够抑制水产品中酶的活性,防止变色,保证水产品良好的感官品质;有些生物保鲜剂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防止水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等氧化,避免造成水产品品质的劣变。此外,水产品涂抹生物保鲜剂后,可在体表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够减少水分损失,防止微生物污染,保持水产品的品质。

因此,根据水产品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及生物保鲜剂的作用机

理,采用相应的生物保鲜剂,能起到安全、健康、无毒、高效的效果。

2 不同种类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中应用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生物保鲜剂可分为生物源性保鲜剂、酶类保鲜剂和复合生物保鲜剂等等。

2.1 生物源性保鲜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生物源性保鲜剂原料来源广泛,包括微生物、动、植物源性保鲜剂。微生物代谢可以产生抗生素、细菌素、过氧化氢、有机酸等抑菌物质来改变ph值,从而抑制或杀灭腐败菌。水产品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包括乳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等)产生的乳酸菌素—nisin、双歧杆菌、假单胞菌等。动、植物体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可利用虾蟹、贝类等贝壳制备甲壳素;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活性;鱼类精巢提取鱼精蛋白,具有很强的抗菌性等。

2.1.1 乳酸链球菌素( ninhibifory substance, nisin)nisin是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中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物中提取制备的一类多肽化合物,是一种无毒、安全、营养、高效的食品防腐剂。它能通过吸附到微生物细胞质的磷脂膜上,通过去极化作用,导致细胞内新陈代谢基本物质如atp渗出,引起细胞裂解死亡,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李斯特菌、小球菌、肉毒杆菌、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同时,nisin对芽孢杆菌属如芽孢杆菌、嗜

热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致死肉毒芽孢杆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水产品保鲜上,利用nisin抑制肉毒梭菌芽孢毒素的作用,可以用于烟熏鲭鱼、鲱鱼片、鳕鱼片等鱼类保鲜。罗水忠等[2]在nisin对虾肉保鲜效果研究中发现,nisin能有效地抑制虾肉糜中tvc、pc以及tvb—n值的上升,保质期由2 d延长至5~6 d,虾肉糜的感官几乎没有影响。

2.1.2 壳聚糖(chitosan)壳聚糖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α—氨基—d—葡胺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成的直链状多糖,是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制得的。壳聚糖溶液具有抑菌和抗菌作用。tsai等[3]研究指出脱乙酰度为98%的虾壳聚糖的多聚阳离子可与细菌表明氨基酸发生交联,且可导致葡萄糖和乳酸脱氢酶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渗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jeon等[4]利用雪蟹废弃物提取不同分子量和粘度的壳聚糖,制成可食性膜用于大西洋鳕鱼鱼片和鲱鱼的保鲜。darmadji等[5]发现0.5%~1.0%的壳聚糖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减少脂质氧化,保持较好的感官质量。杨胜平等[6]研究4 ℃冷藏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带鱼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较好地保持带鱼的鲜度,抑制细菌的增长,延缓tvb—n,tba值及ph值的升高。以1.0%壳聚糖涂膜对带鱼保鲜效果最好,能将一级鲜度延长2~3 d,二级鲜度延长6~7 d。因此,壳聚糖不仅具有抑菌活性,且是一种良好成膜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利于进行涂抹保鲜,可在水产品等食品保鲜中广泛应用。

2.1.3 鱼精蛋白(protamine)鱼精蛋白是存在于鱼类成熟精巢组织中的一类碱性蛋白,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优点。miller等研究表明鱼精蛋白能有效抑制多种食品腐败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水产品、畜肉制品、蔬菜等食品有防腐效果,因此可作为食品保鲜剂加以利用。

李燕等[8]从鱿鱼精巢组织中分离提取鱼精蛋白,分析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添加到新鲜鱼糜制品,发现鱼精蛋白是一种有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李来好等[9]用鱼精蛋白、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分别添加在鱼糕制品中于l2 ℃和24 ℃条件下保存,结果表明:添加0.8%鱼精蛋白的鱼糕在l2 ℃和24 ℃的有效保存期分别为7 d和5 d,达到添加0.3%苯甲酸钠和0.2%山梨酸钾的效果。此外,鱼精蛋白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抗菌特性,不需调整食品ph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1.4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酚酸等4大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脂质氧化作用。

蓝蔚青等[10]研究了冷藏(0~4 ℃)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保鲜液对带鱼段的保鲜效果,发现在相同的贮藏期内,经茶多酚溶液处理后的带鱼段ph值、tvb—n及菌落总数明显低于冷藏对照组,而感官值优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采用6 g·l—1茶多酚保鲜液浸渍处理带鱼,在第10天其感官品质无显著变化,且比对照组

延长了至少3 d的二级鲜度货架期。范文教等[11]研究了茶多酚对鲢鱼微冻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表明经茶多酚处理的鲢鱼进行微冻冷藏,感官评分值下降缓慢,细菌总数、ph值,tvb—n值,tba值,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减缓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延长鲢鱼的保鲜期。励建荣等研究表明,当添加茶多酚能提高梅鱼鱼丸的凝胶性能,延长其货架期。周才琼等[13]也发现鱼糜中加入0.25~0.50 mg·g—1茶多酚,在5 ℃下保鲜时间可达13 d。

2.1.5 其他生物源性保鲜剂蜂胶含有黄酮、芳香酸及其脂类化合物,可抑菌杀虫,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在水产品表面形成一层的保护膜,降低内部的氧分压,形成一种低o2、高co2浓度的环境,抑制酶促褐变,降低呼吸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部水分的损失和致病菌的侵染,防止腐败变质。如李升福等[14]实验表明蜂胶涂膜保鲜剂可控制对虾的ph值,抑制细菌,维持较低的tvb—n值,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双歧杆菌在厌氧环境下产生乳酸和醋酸,可调节水产品的ph值,从而抑制腐败菌。altieric等用双歧杆菌和麝香草酚处理新鲜比目鱼片后,保存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气体中,发现低温和缺氧条件下更能增强双歧杆菌的抑菌效果,延长货架期。

吴涛等分别采用洋葱、大蒜提取物对新鲜白鲢鱼肉进行保鲜,发

现均能缓鱼肉ph,tvb—n值,tba值以及菌落总数的升高。赵前程等发现果胶酶解物能够延长鲜活大菱鲜鱼肉的保鲜期。韦航等以海藻糖为主复配一种全新的安全抗冻剂,能有效地抑制冷冻鱼片和鱼丸解冻失水、加热失重,并很好地防止鱼肉蛋白质变性,保持鲜嫩口感,提高冷冻鱼片和鱼丸的品质。张杰等以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罗非鱼片,发现海藻酸钠抗菌膜可明显抑制鱼片细菌总数的增长、维持较低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改善鱼片的感官质量,保鲜期延长约5.5 d。

2.2 酶类保鲜剂及其应用

2.2.1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葡萄糖氧化酶是黑曲霉等经发酵而制备的高纯度需氧脱氢酶制剂,能专一地将β—d—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产生的葡萄糖酸能够降低水产品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在氧化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是一种理想的除氧保鲜剂,可有效防止氧化的发生,对于已经部分氧化变质的水产品也可阻止其进一步氧化。如马清河等采用葡萄糖氧化酶为主要成分进行对虾保鲜发现,处理后4 ℃冷藏120 h可保持二级鲜度,—18 ℃冷冻储存12个月仍能保持二级鲜度,说明葡萄糖氧化酶具有良好保鲜性能。

2.2.2 溶菌酶(lysozyme)溶菌酶,又称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可以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引起细菌自溶而死亡,所以溶菌酶因其溶解细菌细胞而得名。但是它不能分解芽孢,

只能分解芽孢细菌的活细胞,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溶菌作用。溶菌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感染、消炎、消肿、增强体内免疫机能的功用。利用溶菌酶进行水产品保鲜时,将溶菌酶喷洒在水产品上,可提高保鲜、防腐效果。

wassenfal等[22]研究表明溶菌酶能杀死细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陈舜胜等[23]研究了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对虾、带鱼段、扇贝柱和柔鱼的保鲜效果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保鲜期可延长1倍。邱春江等[24]利用复合生物保鲜剂与冷藏结合,采用溶菌酶、nisin及其二者的混合物对贻贝进行保鲜冷藏处理,从tvb—n、细菌总数、epn、ffa指标测定表明均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把海胆在含溶菌酶(0.05%)、甘氨酸(0.1m)和食盐(3%)的混合液中浸渍5 min后,除去水分,保存在5 ℃的冷库中,9 d 后可直接供食用,无溃烂,色泽无变化。

2.2.3 脂肪酶(lipase)脂肪酶,是一类能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的酶,普遍存在于多种微生物及动植物中。目前,脂肪酶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近年来也被应用于水产品的保鲜。水产品中一些脂肪含量大的中上层鱼类,如鲭鱼、鲐鱼等,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脂质变质,因此采用脂肪酶进行脱脂,以延长保藏期。如郑毅等[26]采用20 μ·ml—1的脂肪酶对鲭鱼进行脱脂,效果比碱法脱脂好,且安全无毒。

2.3 复合生物保鲜剂的应用

复合生物保鲜剂是将多种生物保鲜剂混合或与动植物防腐剂混合配成的复合物,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如将nisin与edta或其他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可扩大抗菌谱,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将溶菌酶与甘氨酸混合使用,其防腐效果则远高于单独使用溶菌酶;将nisin与纳他霉素配合使用可使抑菌互补;将红曲霉与衣康酸混合使用,防腐效果增强等。

赵海鹏等[27]在多次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壳聚糖1.5%、茶多酚0.1%、nisin0.02%进行复配,能使南美白对虾冷藏(4 ℃)的货架期达到8~9 d。姚丽丽等[28]以1%壳聚糖、0.06%脱氢醋酸钠和8%丙二醇配制的保鲜液进行鲫鱼保鲜,4 ℃条件下贮藏9 d仍可达到水产品二级新鲜度标准。杨胜平等[29]研究了壳聚糖结合不同浓度茶多酚涂膜对鲜带鱼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延缓挥发性盐基氮和tba值的上升。其中1.0%壳聚糖结合0.4%茶多酚复合涂膜带鱼保鲜效果最佳,(4±1)℃冷藏条件下,保鲜期从4~5 d延长至12~13 d。郭良辉等[30]研究了冷藏条件下nisin与溶菌酶等几种复合生物保鲜剂对三角帆蚌的保鲜效果,可延长保鲜期约1倍或更长时间。曹荣[31]等将植酸0.5 g·l—1、edta 0.5 g·l—1、4—hr 0.01 g·l—1,并与壳聚糖复配,能有效抑制鹰爪虾冷藏过程中黑变的发生,货架期由3~4 d延长至6~7 d,延长了约l倍。

3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虽然目前采用酶制剂或者生物提取物作为水产品保鲜剂的应用

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甚至起步阶段,但生物保鲜技术以其天然、无毒、安全的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并且随着我国水产品消费市场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安全日益重视,用生物保鲜技术代替传统的化学防腐剂已成为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32—33]。应用栅栏理论,将生物保鲜技术与其他的保鲜手段如低温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保鲜技术的特点,优势互补,抑制水产品中腐败菌的生长,更加全面地保持水产品的品质,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在水产品保鲜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国信.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j]. 山东食品

发酵,2008(4):51—53.

[2] 罗水忠,潘利华.乳酸链球菌素用于虾肉糜保鲜的研究[j].肉类研究,2004(2):23—24.

[3] tsai g j, su w 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hrimp chitosan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j] .food prot,1999,62(3):239—243.

[4] jeon y j, kamil j y, shahidi f. chitosan as an edible invisible film for quality preservation of herring and atlantic cod[j].agric food chem,2002,50(18):5167—5178.

[5] darmadji p, izumimoto m. effect of chitosan in meat

preservation [j]. meat science, 1994,38(2):243—254.

[6] 杨胜平,谢晶,佟懿,等.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带鱼冷藏保鲜效果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2):77—80.

[7] miller b, abrams r, dorfman a, et al.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protamine and histone[j].science, 1942,96:428—430.

[8] 李燕,汪之和,王麟,等.鱿鱼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在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1,25(10):80—84.

[9] 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等.鱼精蛋白对延长鱼糕制品有效保存期的作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8,14(2):27—29.

[10] 蓝蔚青,谢晶,赵海鹏,等.茶多酚对冷藏带鱼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59—161.

[11] 范文教,孙俊秀,陈云川,等.茶多酚对鲢鱼微冻冷藏保鲜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94—297.

[12] 励建荣,林毅,朱军莉,等.茶多酚对梅鱼鱼丸保鲜效果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9(6):128—132.

[13] 周才琼,陈宗道,余夫,等.茶多酚在鱼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5):482—484.

[14] 李升福,王喜波,闻海波,等.蜂胶中对虾保鲜中的作用初步研究[j].学术论坛,2007(1):68—70.

[15] alticri c, speranza b, delnobile l, et al.

suitability of bifidobacteria and symbol as biopreservatives in extending the shelf life of fresh packed plaice fillets [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5,99(6):1294—1302.

[16] 吴涛,陈加平.洋葱水提取液对白鲢鱼肉的保鲜作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2):79—82.

[17] 吴涛.大蒜提取液对白鲢鱼肉的保鲜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96—11498.

[18] 赵前程,王丹,谢智芬,等.果胶酶解物对大菱鲆鱼肉保鲜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3):243—245.

[19] 韦航,王荣辉,吴华德,等.海藻糖抗冻剂对鱼片和鱼丸的保鲜作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5):89—90.

[20] 张杰,王跃军,刘均忠,等.抗菌性海藻酸钠涂膜在罗非鱼片保鲜中的应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2):103—108. [21] 马清河,胡常英,刘丽娜,等.葡萄糖氧化酶用于对虾保鲜的实验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6):159—164.

[22] wasserfall f., tuber m. action of egg white lysozyme on 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j].journal of food safety,1979,38(2):197—199.

[23] 陈舜胜,彭云生,严伯奋,等.溶菌酶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的保鲜作用[j].水产学报,2001,25(3):254—259.

[24] 邱春江,薛长湖,舒留泉,等.复合生物保鲜剂在贻贝保鲜中的试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7):184—186.

[25] 迟玉杰,孙波,于滨,等.溶菌酶的应用[c]//第七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论文,2006:135—136.

[26] 郑毅,施巧琴,黄建忠,等.脂肪酶在鲭鱼鱼片脱脂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15(1):86—89.

[27] 赵海鹏,李清纯,谢晶,等.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4):812—817. [28] 姚丽丽,陈磊,熊晓辉,等.壳聚糖复配物质鲫鱼低温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6,4:43—44.

[29] 杨胜平,谢晶,佟懿,等.壳聚糖结合茶多酚涂膜保鲜带鱼的效果[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4):818—821.

[30] 郭良辉,许巧情,许永久,等.溶菌酶与nisin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蚌肉的保鲜效果[j].水利渔业,2007,27(4):112—114.

[31] 曹荣,薛长湖,徐丽敏,等.复合保鲜剂在对虾保鲜及防黑变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9,8(25):294—298. [32] 王安建,侯传伟,魏书信.生物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171—173.

[33] 蓝蔚青,谢晶.生物保鲜对农产品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6):75—78.

食品保鲜技术意义

食品保鲜技术意义 学校:赣南师范学院专业:广告学1101 姓名:张晶学号:111504047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食品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食品的长距离运输十分需要保鲜技术的支持。生活中的食材丰富多样,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性,一旦不注意保鲜就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所以食品保鲜的意义就是在制造和贮存之际,灭杀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和酶(或者钝化),此后没有外部微生物的污染并阻止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以物理或化学处理来阻止酶和非酶化学反应,以保持食品的品质,达到保存食品之目的。 正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在如今倡行节约的时代,食品保鲜技术的意义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保鲜技术以及其研究原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其实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因为有了食品保鲜技术方便了很多,例如:冰箱,保鲜袋,保鲜膜。保鲜盒等等。它的产生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同时也避免了许多事物浪费的现象。而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着。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食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食品的变质会影响到食品的口味,人的健康,甚至于危及性命,食品保鲜技术不仅能够保持事物原有的品质和风味,而且还可以长时间的储藏。不过当今社会还是有很多不法商贩用有害的物质的保鲜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窘迫,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于食品的防腐剂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于是出现了利用本身或生物所代谢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物质来防腐,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所以使用食品保鲜技术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舌尖上的中国2)。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美食的脚步不曾停歇,现代食品保鲜技术也正随着这个脚步在不断进步,既方便人们的生活,也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安全。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生物技术被是一项高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生物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它将是21 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 世纪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长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我国政府同样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组织力量攻关。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兀前221 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 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

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16 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病。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制作面包。1676 年荷兰人Leeuwen Hoek(1632—1723)制成了能放大170~300 倍的显微镜并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科学家Pasteur(1822—1895)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工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发酵化工原料丙酮、丁醇。20 世纪50 年代,在青霉素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带动下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大量涌现。发酵技术和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制革和农产品加工等部门。20 世纪初,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产生了遗传育种学,并于20 世纪6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细胞学的理论被应用于生产而产生了细胞工程。在今天看来,上述诸方面的发展,还只能被视为传统的生物技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高技术的诸要素。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 世纪70 年代DNA 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1944 年Avery 等阐明了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行使其功能的结果,所以遗传信

肉类的保鲜方法

上海福帝包装专注于气调保鲜行业----11年专注于气调保鲜包装行业,为客户 提供最高性价比的气调保鲜解决方案;专业于气调包装设备----2008年起专业 化生产气调包装设备,现形成“真空”与“置换”两大系列,6种规格,12个产品。 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 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深入研究肉类的 防腐保鲜技术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藏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 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⑴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⑵脂肪氧化败;⑶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 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 笔者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藏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 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 ℃

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便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 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 当快,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或更短,实际上,一般 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对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 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 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奕,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冻葳时运输 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大多数细菌只 能繁殖于AW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 ,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 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居RELSS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 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时,只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 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 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 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 中乳酸菌的生长占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藏技术结合使用。 2、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联席会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气调保鲜技术和 辐射保鲜技术4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4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 和品质改良剂。防腐剂又分为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防腐保鲜剂经常与其 他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1.1化学防腐剂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luojuan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视为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和生化工程等原理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述[1]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自然发酵技术和自然杂交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二、细胞工程研究进展[2]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细胞器移植、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交,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可实现种间育种。 197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及快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该稻试种过程中,产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 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 三、酶工程的研究进展[3] 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技术。 化学酶工程又称初级酶工程,主要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在开发自然酶制剂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如水解酶、凝乳酶、果胶酶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食品烘烤及啤酒发酵;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可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

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及研究

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及研究 摘要:生物保鲜剂是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或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得到的保鲜剂,其安全、健康、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生物保鲜剂和复合保鲜剂的定义、保鲜原理及特点。并从植物源性、动物源性、微生物源性、酶类分别介绍了典型生物保鲜剂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按照栅栏理论结合不同保鲜剂的特点,提出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水产品,以及分析了生物保鲜剂与低温、气调保鲜结合的可行性。生物保鲜剂与其他保鲜技术结合,实现协同保鲜作用,将有效地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 关键词:生物保鲜剂;复合生物保鲜剂;水产品 Application of Bio-preservative on Preservation for Aquatic Products Name:Li Mim 104033211 Teacher:Ye Qiang Abstract:Bio- preservative was extracted fromplants, animals and micro- organisms or made bymodernbi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we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safety, healthy and efficiency. The definition,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o- preservative and multiplexbio- preservative we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bio- preservative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from plant- derived, animal- derived, microbial- derived and enzyme. Multiplexbio- preservative on preservation for aquatic products was proposed 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 preservative and hurdle technology, the feasibility of preservation combined with 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was analyzed. It was clear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bio- preservative and other technology effectively could greatly prolong shelf life of aquatic products. Keywords: Bio-preservative;Multiplex bio-preservative; Aquatic products 引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富含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鱼体脂肪中含有丰富的EPA(二十四碳五烯酸)、DHA(二十六碳六烯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卵磷脂,它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贝类中含有大量的钙、磷、铁、锰等营养元素,脂肪含量低,具有很好的食用与营养价值。然而,由于水产品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高,组织柔软,且自身易携带大量细菌,在贮运、加工与销售过程中,往往易引起变色、变味,甚至腐败变质,大大降低了食用价值。因此,对渔获后的水产品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鲜处理措施,以延长货架期。目前,国

水产品冷藏加工方法

水产品冷藏加工方法 一、冷却保鲜 冷却保鲜是将鱼品温度降低到接近冰点,但不冻结的保鲜方法。一般温度在0--4℃之间,是延长水产品贮藏的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鱼类捕捞后采用冷却法可保藏1周左右,冷却温度越低,保鲜期越长。冷却鱼的质量和保藏期,取决于原料质量、冷却方法冷却所延续的时间和保藏条件。 因鱼体附着水中的低温细菌在冷却贮藏温度下,低温细菌的繁殖和分解作用还在缓慢进行因此此法保存时间长,亦会发生鱼类的腐败。 (一)冰藏保鲜 1、撒冰法这是将碎冰直接撒到鱼体表面的保鲜方法此法简便且融冰水又可举不胜举行鱼体表面,除去细菌和粘液,失重小。具体操作鱼体清洗→理鱼→撒冰装箱(撒冰要均匀,层冰层鱼)。对特种鱼或大型鱼,可去鳃剖腹除内脏后,腹内包冰,再撒冰装箱(容器底、壁及表面都要均匀撒冰)。容器底部开一小口便于融冰水流出。 冰鲜鱼用冰量根据气温、隔热条件及制冷设备和冰鲜时间确定。一般鱼和冰的比例为1:1,气温高、无隔热条件时要加大冰的比例。 2、水冰法先用冰把清水降温至0℃(清海水-1℃),然后把鱼浸泡在水冰中。优点是冷却速度快。用于死后便是直快或捕获量大的鱼,如鲐鱼、沙丁鱼。用冰量按下式计算: 冰量=(水重+鱼重)×水的初温/80 由于外热的传入,死后便是直热等,实际加冰量比计算值高。水冰

法一般都用于迅速降温,待鱼体冷却到0℃时即取出,改用撒冰保藏。一般整个保鲜过程不是都采用水冰法,因为浸泡时间长,鱼肉吸水膨胀,容易变质。 3、冷却保鲜注意事项①鱼捕获后尽快用清洁水冲洗鱼体,去鳃及内脏,洗净血迹污物,防止细菌污染。②理鱼要及时迅速,按品种大小分类,选出压坏破损的鱼,剔除不能食用和有毒的鱼,将易变质鱼先处理避免长时间在调温中积压。③尽快加冰装箱,用冰量要充足,冰粒要细,撒冰要均匀,1层鱼,不可脱水,最上部要加1层盖冰。④鱼货避免过量堆积。堆积过高,下面的鱼会被压烂。散舱最好用活动搁板堆鱼,如果不用,最多只能堆3层,再往上堆要搭搁架。⑤冷却鱼融化的冰水流到下面鱼体上污染鱼的表面,可用硫酸纸或玻璃纸将鱼逐条或分箱隔开,并要切实保证融水能从容器和鱼舱中排出。 4、海水喷洒代替冰藏保鲜新技术船上用海水冰冻鱼货已不是新概念,但多年来发慌甚慢。大部分研究注重于海水浸泡法,将鱼装在盛有冷冻海水的水槽。海水浸渍池只能在造船时建造,在现有的船止改建成本高,难度又大。海水浸泡法只限于在大渔船上,因水池需要充足的位置。新西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慌了海水喷洒系统,这个装置专供太平洋南部小渔船从海洋捕捞开始以来,用冰冷冻鱼虽然很成功,但由于购水和贮藏冰的设备需较高成本,使其使用受到限制。海水喷洒法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并可以随时出海捕鱼,冷冻速度快,鱼货废弃物少。这个系统克服了用冰冻鱼时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且容易破损的缺点,可既快又省力地贮藏大批鱼货。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食品工程四班2011309120012陈世龙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方式的转变,生鲜食品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由于保鲜技术的相对滞后,生鲜食品产后腐败损失严重,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已成为当今农业、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生鲜水产品和果蔬为主要对象介绍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 1前言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2 生鲜食品主要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保鲜是根据其品质特点和腐败变质机理,在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败变质,保持其良好鲜度和品质的技术。目前生鲜食品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三大类,每类方法又衍生出很多新技术,各自依托不同的保鲜原理。虽然各种保鲜手段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保鲜品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调控。首先是控制生鲜食品生理、生化变化进程,从而延缓品质劣变进程;其次控制微生物,主要通过控制腐败菌来实现。主要保鲜技术有低温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气调保鲜、超高压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此外,近几年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包括复合保鲜技术不断涌现,如临界点低温高湿贮藏、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热激处理保鲜等。 2.1低温保鲜 2.1.1水产品低温保鲜 低温保鲜是水产品最主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冷冻、冷海水/冷盐水保鲜、微冻保鲜、冻结保鲜和冰温保鲜技术,用于保持鱼体原有的鲜度和鱼肉的品质,抑制鱼体死后的生物化学变化。微冻保鲜技术是将新鲜渔获物放入低于鱼肉冰点(2℃)以下的冷冻海水中快速冷却,然后将鱼体保存在-2~0℃的微冻温度区域内保鲜,该方法可有效保持鱼肉的鲜度。此后,又发展了超冷保鲜和无冰保鲜技术[1]。超冷保鲜技术是一种使鱼体窒息和快速冷却同时实现的保鲜技术。无冰保鲜技术是采用-5~3℃的冷媒(深冷海水),通过喷淋、浸泡等剧烈冷却及清洗方式,使水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至-2—-1℃的微冷

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 摘要: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威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地址ADD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白石厦龙王庙工业区第10栋 电话TEL :0086-0755-******** 27859066 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f5455211.html, 肉类冷藏冷冻库防腐保鲜技术 引言:肉类的防腐保鲜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深入研究肉类的防腐保鲜技势在必行。国内外学者对肉的保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任何一种保鲜措施都有缺点,必须采用综合保鲜技术,发挥各种保鲜方法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效果相乘的目的。肉类的腐败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1)微生物污染、生长繁殖;(2)脂肪氧化败;(3)肌红蛋白的气体变色。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会促进油脂氧化和肌红蛋白变色,而油脂氧化也会改变微生物菌系并促进肌红蛋白变色,就目前肉类防腐保鲜的方法进行综述。 1、 传统的肉品保鲜技术 1.1低温冷藏保鲜 低温保鲜是人们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鉴于我国的国情,冷链系统是肉类保鲜最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点的温度,通常在2~4℃之间,这一范围内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但嗜冷腐败菌仍可生长,最近发现李斯行单核增生菌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也可繁殖。细菌在肉中的生长速度相当快,在适合的条件下,有些细菌繁殖时间只为20min 或更短,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如此快的速度都达不到,因为所有的环境条件同时满足是不可能的,细菌增长期的长短取决于菌种、营养成分及温度、PH 值和水分活性,低温保鲜有以下缺点:(1)冷冻和解冻过程会因冰晶形成和盐析效益,使肉的品质下降;(2)如包装不良,表面水分会升华而造成“冻烧”现象;(3)冷藏时运输成本高。 1.2低水分活性保鲜 水分活性并不是食品中全部水分含量,而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及微生物群构成种类取决于水分活性(AW )。大多数细菌只能繁殖于AW 高于0.85的基质中,肉毒杆菌水分活性要求为0.94~0.96,沙门氏菌为0.92.一般细菌为0.90,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87~0.88.当将水分活性降至0.7左右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均被抑制。据RELSS 报道,在肉制品内部及表面可分离出45种青霉菌,在低水分活性和较高温度市,只要有曲霉菌才能生长,最常见的的低水分活性保鲜方法有干燥处理及添加食盐和糖,其它添加剂如磷酸盐、淀粉等都可降低肉品的水分活性。 1.3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用来杀死肉品中存在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抑制能引起腐败的酶活性的保鲜技术,加热处理虽可起到抑菌、灭酶的作用,而且加热不能防止油脂和肌红蛋白的氧化,反而有促进作用,所以热处理肉制品必须配合其他保藏方法使用。 1.4发酵处理 发酵处理肉制品有较好的保存特性,它是利用人工环境控制,使用肉制品中乳酸菌的生长优势,将肉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降低产品的PH 值,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处理肉制品也需同其它保鲜技术结合使用。 2、 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虽然许多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但新型防腐保鲜技术发展很快,现代肉类防腐保鲜技术包括防腐保鲜剂、真空包装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和辐射保鲜技术四种。 2.1防腐保鲜剂 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四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和品质改良剂。

生物工程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当今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相互竞争,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上,谁的科技发达,谁的综合国力就强大。 现在世界七大高新技术分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其中生物技术列在首位,生物技术之所以令世界各国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物短缺、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横向渗透,纵向加深,综合交错,发展迅速。所以世界各国争相投巨资发展,确定生物技术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又称DNA 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DNA重组, 将DNA 重组体送入受体细胞, 使它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 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 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 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 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人类所需, 用DNA 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 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基因工程从诞生至今, 仅有30 年的历史, 然而,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首先,基因工程给生命科学自身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科学家已完成了多种细胞器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其次, 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能为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被称为后基因组研究,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我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70年代初又测定出1.8 埃; 分辨率的猪胰岛素三维结构,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测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国家,这些研究工作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基因克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 "分"是指分离制备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的DNA;"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 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个体。基因工程技术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即是体外重组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工具酶对DNA分子进行"外科手术"。DNA克隆涉及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目的DNA片段的获得、载体的选择、各种工具酶的选用、体外重组、导入宿主细胞技术和重组子筛选技术等等。从不同的重组DNA分子获得的转化子中鉴定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即阳性克隆的过程就是筛选。目前发展起来的成熟筛选方法如下:(一)插入失活法 外源DNA片段插入到位于筛选标记基因(抗生素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多克隆位点后,

海鲜水产保鲜技术分析总结

海鲜水产保鲜技术分析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朋友是经常和冷库打交道的,特别是做海产这方面的朋友,肯定是离不开冷库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的话也是和冷库息息相关的。咱们餐桌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都是背后都有冷库的功劳的。很多的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冷库,锦邦制冷就来说一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般海鲜冷库的储存方式是有三种的:干货库,冷藏库,冷冻库一、干货库 一般的干货,罐头,米面等一些东西都是采用干货库贮藏的,干货库只要保持相对的凉爽就可以了,一般是保持在18至21℃左右。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原料干货来说,要是能保存在10℃左右,其实储藏的效果会更好一点的。干货库的湿度是需要保持在50%~60%,有的时候是需要更低一点的,这个样子也是避免了干货变质。还有的就是通风的好坏也会对库内的温湿度影响很大的,为了防止阳光的直射,造成干货的质量降低,应该使用毛玻璃,当然前提是你有玻璃门窗 二、冷藏库 冷藏是以低温抑制鲜货类原料中微生物和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延长保存期的。所以保鲜冷库的设计温度一般都是0至10℃之间。由于温度的限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效,所以要控制冷藏时间。冷藏的原料既可以是蔬菜等农副产品,也可以是

肉、禽、鱼、虾、蛋、奶以及已经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如各种甜点、汤料等。 三、冷冻库 冷冻库的温度一般在-18至-23℃之间,这种温度,大部分微生物都得了到有效的抑制,不耐寒的微生物甚至死亡,所以贮藏的时间就相对比较长。一般冷藏库都是和冷冻库,都是建一起的,这样的话比较节省能源,这个也称之为双温冷库,大部分食品行业都是建造双温冷库。 冷库的种类是有很多的,保鲜冷库,双温冷库,医药冷库等等,咱们就挑一下比较接近我们生活中的海鲜保鲜冷库来说一下。

水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第七章水产品贮藏保鲜技术 水产类包括许多动物界的类群,如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等)、节肢动物门(虾、蟹等)、棘皮动物门(海胆、海参等)、脊索动物们、鱼纲……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原料的最普遍的是鱼纲。我们以鱼类为水产的代表讲讲水产的贮藏保鲜技术。 一、水产原料及其特性 (一)原料及特性 水产原料种类很多,原料种类不同,可食部分的组织、成分也不同。同一种类的鱼、由于鱼体大小、年龄、成熟期、渔期、渔场等不同,其组成亦不同。而且,水产原料有人工养殖和捕捞。淡水和海水养殖(捕捞)的区别,渔期、渔场、渔获量变化大,给食品加工的计划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鱼体中除普通肉外、还有暗红色的肉称为“血合肉”,这种血合肉在不同鱼类中所占比例不同,同一鱼体越是近尾部血合肉的比例越大。“血合肉”的多少对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如加工鱼九、“血合肉”含量高则其凝胶性能、弹性很差。通常鱼肉比畜、禽更容易腐败变质、畜、禽一般在清洁的居宰场屠宰。立即去除内脏、而鱼类在渔获,不是立即清洗。多数情况下是连带着容易腐败的内脏和鳃运输;另外,在渔获时,容易造成死伤.即使在低温时。可分解蛋白质的水中细菌侵入肌肉的机会也多,鱼类比陆地上动物的组织软弱.加之外皮薄,鳞容易脱落,细菌容易从受伤部位侵入,鱼体表面的粘液也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此外,鱼类死后僵直的持续时间比畜、禽肉短,自溶迅速发生,肉质软化,很快就会腐败变质。 (二)品质要求及质量鉴定 不同产品对于水产原料的要求略不同,如制作罐头与干制咸鱼的要求不同。在水产品的收购、加工过程中,对鱼货鲜度质量的鉴定是必要的。通常水产品鲜度的鉴定多以感官鉴定为主。辅以化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测定,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其鲜度的感官不同。就鱼类来说,一般以人的感官来判断鱼鳃、鱼眼的状态,鱼肉的松紧程度,鱼皮上和鳃中所泌的粘液的量.粘液的色泽和气味以及鱼肉横断面的色泽等作为基本标志。 鲜度良好的鱼类:处于僵硬期或僵硬期刚过,但腹部肌肉组织弹性好,体表、眼球保持鲜鱼固有状态,色泽鲜艳,口鳃紧闭.鳃耙鲜红.气味正常,鳞片完整并紧贴鱼体,肛门内缩。 鲜度较差的鱼类:腹部和肌肉组织弹性较差,体表、眼球、鳞片等失去固有的光泽,颜色变暗,口鳃微启,鳃耙变暗紫或紫红,气味不快,肛门稍有膨胀,粘液增多,变稠。 接近腐败变质的鱼类:腹部和肌肉失占弹性,眼珠下陷,混浊无光。体表鳞片灰暗,口鳃张开,鳃耙暗紫色并臭味,肛门凸出,至污红色,粘液浓稠。 腐败变质鱼类:鳃靶有明显腐败臭、腹部松软、下陷或穿孔等,可看作为腐败的主要特征。—切鳞片脱落和机械损伤的鱼类。即使其它方面质量良好,但仍不易保存,容易腐败。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 状及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CQWU/JL/JWB/ZY084-02 学年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设计) 题目: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小组成员:陈盼盼、张珍妮、袁锐 杨善丽、罗云雾、张玲 专业年级: 2010级化学(师范) 成绩: 指导教师(职称):邓小红(副教授) 2012年11月13日 摘要:水果贮藏保鲜是水果产业化生产时减少损失,保值、增值的基础,本文是叙述了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的现状及我国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新鲜高质量和高营养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鲜水果贮藏方法的发展。为此,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水果贮藏保鲜应用的各种技术,分析了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方面的新情况与新进展。 关键词:水果保鲜;储藏;现状 引言: 果品营养丰富,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产品的易腐性, 给水果的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等环节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水果的生产中, 由于采摘不当、贮藏不善, 或由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的影

响, 往往导致大量水果的腐烂损失。许多国家农产品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已实现了产业化。 1 水果保鲜与贮藏业现状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物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对食品的需求不但追求数量,而且关心质量和花色品种,经济、实惠、方便的食品必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对象[1]。新鲜的水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含水量高,且具有我们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水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容易腐烂变质,不耐储存,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丧失商业价值。因此,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是水果生产的继续,是可持续水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水果低温贮藏保鲜产业,对果品的采后增值、保值,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冷藏场所及装置是水果贮藏保鲜最关键的设施,它们的最关键点在于对温度的控制,其次是在特殊构造条件下还能够对气体成分、压力和湿度进行控制,以满足水果贮藏保鲜的要求。现代温贮藏主要包括机械冷藏、机械气调冷藏、机械减压冷藏和机械湿冷冷藏等。其中机械冷藏占贮藏水果产量的1/3左右,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进行人工调节和控制,已达到良好贮藏[3]。我国的气调贮藏起步很晚,主要的气调贮藏技术是小包装、大帐自然降氧和硅窗气调等且仅限于少量的水果。常用的气调保鲜方法主要有4种:塑料薄膜帐气调、自然降氧法、混合降氧法和人工改变空气组成法等。 化学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发展很快,目前,已有多种化学杀菌剂、生物活性调节剂及生物涂膜类等防腐保鲜剂在贮藏保鲜中推广使用,对提高贮藏效果具有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肉类企业培训教材: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六章肉制品的防腐与保鲜 第一节栅栏技术 是德国肉类研究院L.Leistner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在第二届亚太地区肉类科技大会宣读了“应用…屏障效应?理论和HACCP系统进行食品设计”的论文。目前,工业化国家有人正将“屏障效应”理论进行计算机处理以便进行食品设计。也就是说:只要将食品有关参数(如水分活性、PH值等)输入计算机,就可推断出食品的货架期。也可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各种参数,以使食品达到理想的货架期。因此,有人断言:“屏障理论”将对二十一世纪食品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肉品要达到可贮存性和卫生安全性,其内部必需存在能阻止残留的致腐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即是加工防腐方法,例如F(高温处理)、t(低温冷藏)、aw(降低水活性)、PH(酸化)、Eh(降低氧化还原值)、cf(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和Pres(应用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防腐剂,或烟熏等)。 我们将这些因子称为栅栏因子(Hurdles),这些因子及其协同效应决定了食品微生物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Hurdles Effect)。 栅栏效应是肉品包藏的根本所在,对一种可贮存而且卫生安全的肉品,其中aw\PH\t\Pres等栅栏因子的复杂交互作用控制着微生物腐败、产毒或有益发酵,这些因子协同对肉品的联合防腐保持作用,我们将其命名为栅栏技术,或称为障碍技术(Hurdle Technology)。 随着保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障碍因子,如: PH类:微胶囊酸化剂 压力类:超高压生产设备 射线类:微波、辐射、紫外线 生化类:菌种、酶 防腐类:次氯酸盐、美拉德反应产物、液氯、鳌合物、酒精 其它类:磁振动场、高频无线电、荧光、超声波等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障碍,产生不同协同效应,以达到延长产品货架期的目的。 莱斯特为德国军队研制的八类肉制品,可以在常温30℃保藏6天,便是协同作用的结果,这八类分别是: -快速发酵香肠(PH<5.1,AW<0.95,烟熏) -小型萨拉米肠(发酵类aw<0.82)(烘干蒸煮类aw<0.85,铝铂充气) -F-SSP(F>0.4,AW<0.97-0.96,PH<0.2,PVDC肠衣) -AW-SSP(T中心>75℃,aw<0.95,烟熏) -巴式灭菌AW-SSP类(T中心>75℃,AW<0.96,PH<6.2,真空包装,85℃加热45min) -PH-SSP类(PH<5.4,T中心>72℃,) -协同效应类(较低初始芽孢数,加亚硝100ppm,T中心>72℃,AW<0.965,PH<5.7,真空包装后于82--85℃加热45min) -铝铂包装类(产品直径小于3cm,F值>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