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问题及整改、 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2dbba5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a.png)
⽔泥稳定碎⽯基层⼴泛地应⽤于城市道路的路⾯结构中,它具有良好的板体性和⽔稳性,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使⽤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在我国⽬前城市道路乃⾄公路的路⾯基层中,其正将继续发挥主导作⽤,因此如何保证⽔泥稳定碎⽯基层的施⼯质量,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使⽤品质将是举⾜轻重的。
⽔泥稳定碎⽯基层是半刚性材料基层,可以⽤作⾼速公路、⼀级公路以及城市主⼲路和快速路的基层,它是沥青⾯层的下承层,是连接沥青⾯层与路基的纽带,是车辆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承担沥青⾯层传递⽽来的⾏车垂直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分散在路基中。
沥青⾯层所发⽣的许多病害,都与其有直接的关系,下⾯分别介绍⽔泥稳定碎⽯基层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开裂现象及防治措施 1)⽔泥稳定碎⽯基层经常发⽣开裂现象,其裂缝形状⼀般沿道路纵向呈规则分布的横向裂缝,间距⼀般为5m~10m,裂缝宽度⼀般为3mm~5mm左右。
2)究其原因,其⼀是温度裂缝,即基层施⼯完毕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稳基层会产⽣收缩应⼒,当⽔稳基层的抗拉强度不⾜以抵抗收缩应⼒时,即发⽣拉裂现象。
其⼆是湿度裂缝,即基层施⼯完毕后,随着⽔分的蒸发,基层的湿度将明显降低,就会产⽣⼲缩应⼒,从⽽导致⼲缩裂缝。
3)防治措施。
控制⽔稳基层的⽔泥剂量,⼀般控制在4%~7%之间,因为⽔泥剂量偏⼤时,⽔泥的⽔化热会使基层内外产⽣温差,从⽽导致开裂现象。
严格选择⽔泥品种及⽔泥强度等级,⼀般选⽤普通⽔泥、矿渣⽔泥和⽕⼭灰⽔泥,⽔泥强度等级⼀般为32.5MPa,因为⽔泥活性成分过多或强度等级过⾼,会产⽣⼤量的⽔化热,从⽽导致开裂现象。
加强基层的养护,使基层的养护期不少于7d,在养护期内,⼀定要保证⽔稳基层表⾯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切忌或⼲或湿,从⽽避免⼲缩裂缝的产⽣。
可以采取对⽔稳基层表⾯进⾏缩缝切割的办法,以消除温缩和⼲缩裂缝的形成。
⽅法是⽤切割机沿道路纵向每隔5m切割⼀道缩缝,缝宽3mm,缝深5mm~8mm,然后在缝内灌以乳化沥青,采取这种办法的机理是,⼈⼯提前消除基层所产⽣的收缩应⼒,从⽽使基层的收缩应⼒提前释放。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问题及整改、 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问题及整改、 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7ef813964bcf84b9d57b3b.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问题及整改、预防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但实际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裂缝、平整度差、摊铺过程中厚度变化大、表面松散等,现对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防治措施如下:一、裂缝1、原因分析 A、水泥用量过高水泥用量过高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及干缩裂缝;B、细集料用量偏多细集料偏多比较便于施工,整体平整度好,但是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C、用水量大施工过程中频繁改变拌合站水泵的工作参数,使混合料的含水量变化大,使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容易产生干缩裂缝;D、养生控制不恰当洒水养生时间控制不当,在中午温度表较高的时间段洒水养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2、预防控制措施 A、降低水泥用量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要求(上基层要求4Mp,下基层要求3.5Mp,如果允许)确定强度允许的最低水泥用量; B、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减少细集料用量,充分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a、降低4.75mm筛孔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增加; b、适当提高19mm筛孔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小,减少离席; c、降低0.075mm、0.6mm筛孔通过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
C、施工中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含水量,保证混合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左右,防止产生干缩裂缝; D、洒水养生时,避开温度较高的中午,选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上午、下午洒水并一次性洒足; E、进行基层横缝切缝预处理,缝深5~10cm,缝宽0.6~1cm;切缝后及时用热沥青灌缝,灌缝前清除缝内杂物,保持缝内清洁,灌缝后在切缝处铺1m宽土工格栅。
二、平整度差1、原因分析 A、底基层平整度差,导致基层摊铺后平整度不好; B、配合比变化大,导致混合料收缩不均匀,影响平整度; C、运输车倒车经常碰撞摊铺机,使摊铺机不能匀速、不间断的摊铺,摊铺机摊铺速度不均匀会引起熨平板夯实程度变化大,形成“波浪”D、摊铺机频繁收料斗造成粗骨料离析,形成料窝,使混合料松铺系数变化大,导致碾压后平整度差; E、碾压过程中压路机“急刹车”导致摊铺的混合料严重变形,影响平整度; F、接缝处理不好,使接缝处平整度超出规范要求; G、管理不到位,未对施工中的其他操作缺陷进行及时处理。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aa2c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6.png)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规范石料场管理,按规格分类堆放,防止混乱混掺。
2)装载机装料时设置隔墙,避免不同粒径混掺,控制装料量。
3)加强料场周边排水设施,防止骨料含水量增大。
4)加强进料仓维护,防止大块粒料堵塞,保证配料机正常工作。
5)加水设备应定期检修,确保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
6)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设备组合,保证碾压密实度。
四)表面弹簧、平整度差1.主要原因1)基层表面不平整、不牢固。
2)碾压不均匀,碾压机械设备组合不当。
3)施工前未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调整。
2.预防措施1)基层表面需平整、牢固,避免表面弹簧、平整度差。
2)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设备组合,碾压均匀。
3)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调整,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度和强度符合要求。
五)表面出现干缩裂缝1.主要原因1)混合料中含水量过少,水泥胶凝不充分,干缩裂缝产生。
2)施工后未及时保湿养生,水泥胶凝不充分,干缩裂缝产生。
2.预防措施1)混合料中含水量应达到最佳含水量,确保水泥胶凝充分。
2)施工后及时保湿养生,确保水泥胶凝充分,避免干缩裂缝产生。
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结构层不会因为含水量过高而产生干缩裂缝。
其次,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减少细集料的含量,以降低水泥稳定粒料的收缩性和提高其抗冲刷性。
此外,应该注意水泥稳定基层的碾压密实度,以及及时对基层进行养生,避免干缩裂缝现象的出现。
最后,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应该避免在温度差异较大的时候进行施工,以防止产生温缩裂缝。
在水泥稳定土施工中,原材料的选用和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不同品种的水泥干缩性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干缩性最小,矿渣水泥干缩性较大。
其次,水泥剂量和集料的级配也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基层的设计强度和降低水泥剂量。
除此之外,限制收缩最重要的措施是除去集料中的粘土含量,细集料的含量也需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有条件时,可以在水泥混合料中掺入粉煤灰来改善集料的级配,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合料凝结,增加混合料的抗冻能力和改善混合料的形变能力,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温缩。
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常见问题应对举措
![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常见问题应对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a5a23d3dc1c708a1294a44ab.png)
水泥稳定碎石路基常见问题应对举措水稳路基(水稳层)做为道路的骨架直接决定着道路性能指标的高低和后期铺装的质量,而路基施工中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导致路面出现故障,而且很可能会在道路使用过程中成为道路产生故障的直接诱因。
一、水稳路基的作用在高等级的道路施工中水稳路基是非常普遍的结构,水稳路基在高等道路基础性结构中肩负着十分紧要的重任,其作用如下:1.水稳层使铺装路面土质路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的把路面和路基牢固粘合连接起来,完成一个路面和土质路基的过渡。
2.水稳层的构造使其本身拥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及刚度,而比路基高比路面底的的设计,一方面使得铺装面在达到满足承载负荷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厚度,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投资和建设成本。
3.水稳层的结构决定了它可以将路面的承重载荷十分快速、均匀的分担到路基上,因此决定了水稳层必须要有一定的韧性。
4.水稳层中的碎石粗砂透水滤水性能良好,这样就可以在雨季或水量较大的时期十分有成效的减少积水量,有利于避免路基由于积水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水稳路基的部分问题应对及预防1填筑路基时发现路基的中轴线偏离设计位置,部分情况甚至严重背离规范及设计要求,最后不得不再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返工。
1.1成因探究控制点移位(这种情况最可怕,因为用这个控制点做的其他的所有工程位置都是错的);测量人员放线时一时大意放错了;测量人员水平问题;放线后没有设置点位保护桩。
1.2应对举措如果是控制点移位的话把现有的非改不可的已填路基返工重做,同时控制点就要重新复测了,最好是把导线网重新复核一遍;测量人员作为施工的先头部队必须要有严肃认真态度,每次作业时务必留好记录,做好技术交底,同时和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对发现有问题的测段必须耐心细致的复核一到两遍;如果是水平问题,就更需要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如果是放线后没有设置保护桩的话,那就需要在每次测量作业时直接把保护桩打上,然后适时适量的复核,对于重要的路段可适当的加大放线精度复核次数和复核点数,最好是互相复核(如果有两个测量人员的话)。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及预防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及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e1e1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5.png)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及预防方法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强度不达标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路面裂缝、变形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了解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并提供一些预防方法。
1. 强度不足强度不足是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或施工质量监控不到位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合理设计配合比:通过调整水泥、砂石、骨料等材料的数量和比例,确保稳定基层拥有足够的强度。
-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注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速度,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规范进行。
- 加强质量监控: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及时监测施工的强度,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2. 水泥固化不均匀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水泥固化不均匀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温度、湿度、施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下面是一些预防方法:- 控制施工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 控制施工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加强施工监控:密切监测水泥的固化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水泥在整个基层中均匀固化。
3. 施工层厚度不符合要求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施工层厚度不符合要求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或监理不到位所致。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培训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施工要求和操作规范。
- 严格监督施工: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层厚度符合要求。
- 加强沟通与协调: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常见的强度不达标问题包括强度不足、水泥固化不均匀和施工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合理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加强质量监控等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fe970e8524de518964b7d38.png)
而 出现 基 层 表 面 的跑 飞 现 象 ; 接 头处
离析 还 造成 水 稳 基 层 的 强 度 不 均
。
含水量 的
。
理不好
,
采 用横 向
、
直口
、
平缝 形 式
。
匀
,
表 面 不 平 整 等病 害
究其 原 因
,
水
控 制直 接 影 响压 实度 和基 层 变形
的接头
2
、
,
出现 高 低 不 平 现 象
稳 混 合 料 在 搅 拌 过 程 中发 生 的 放 料 离
程 中发 生 的摊 铺 离析
生 的找平 离析 等
2
、
的 高低 及 运 距 的长 短 进 行 适 当调 整 施
。
才能 进行 水
,
在 找平过 程 中发
工
操 作 的前 后 台通 讯 联 系 应 方 便 和 顺
,
沉 降裂 缝 原 因
,
泥 量 必 须 满足 要 求 含 泥 量 大 细 集料
分 布 的横 向 裂缝 裂缝 宽 度
一
间距
~
一
般为 5
一
~
l Om
,
水 泥 稳 定碎 石 基 层 产 生 纵 向裂 缝
的 塑 性指 数 大 则 收缩 性 大 易 出现 弹
,
“
般 为3
5m
m
左右
。
是温缩
多是 由于 局 部 土 基 及 底 基 层 压 实度达 不
,
3 1
.
泥 优 化 水 泥 稳 定碎 石 级 配
要 控制好
高 使 内部体 积 膨胀 而 外 部 如 遇 气 温
。
如何避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
![如何避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0d5a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d.png)
如何避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水泥稳定基层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步骤。
然而,由于施工环境、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经常出现。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便避免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发生。
1. 合理的工程设计在进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之前,要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土壤的类型、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从而确定合适的水泥用量和掺和材料,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工层厚度和施工方法。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
2. 严格的原材料控制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受到原材料质量的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选择优质的水泥,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同时,还要对水泥掺和材料(如石头、沙子等)进行筛选和分级,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合理的施工工艺正确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水泥稳定基层质量的关键。
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正确地进行施工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层的均匀性和紧密性。
同时,要注意施工层的压实度和湿度控制,确保施工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定期的质量检测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
可以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评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动力触探、回弹法等)对基层质量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5. 环境保护和施工管理在进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施工管理。
施工现场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和污染物对基层质量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的发生可以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严格的原材料控制、合理的施工工艺、定期的质量检测以及环境保护和施工管理等多种手段来有效避免。
只有在全面考虑和实施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经验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3eeb6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c.png)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经验在基础工程建设领域,水泥稳定基层是常见的施工方式,可以有效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水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泥稳定基层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经验。
一、板层不平整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基层出现了不平整的情况,会导致水泥稳定层的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整个路面工程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在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仔细清理,并确保表面无积水和杂物。
同时,对基层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其平整度符合要求。
2. 进行板层修补。
对于出现不平整的板层,可以采用添加碎石等材料来进行修补。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泥稳定层的厚度,以确保平整度的一致性。
二、质量不稳定水泥稳定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强度不达标、开裂等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材料的质量。
对于水泥、填料等材料,要选用优质的产品,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同时,要确保水泥的水化效果和填料的颗粒分布符合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控制。
要合理控制施工的压实度和拌合时间,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
同时,要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浇筑不均匀和浇注不密实等问题。
三、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是水泥稳定基层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会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适当控制水泥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基层收缩裂缝的产生。
2. 添加合适的添加剂。
在拌合水泥稳定层的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缩微剂来减少水泥的收缩性,从而降低收缩裂缝的产生概率。
四、排水不畅水泥稳定基层的排水性能对于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排水不畅,可能会导致渗水、积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确保基层的平整度。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3046a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1.png)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裂缝问题1. 现象:在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横向、纵向裂缝,甚至出现网状裂缝。
2. 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含水量不足或过高,导致基层开裂。
(2)养生期不足,基层受温差、干缩等作用导致开裂。
3. 防治措施:(1)控制基层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加强养生工作,保证养生期不少于7天。
(3)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及时处理,可以采用水泥浆或沥青胶进行灌缝处理。
二、表面松散1. 现象:水稳基层表面出现松散现象,表现为表面粗糙、无光泽。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含水量过高,碾压时出现推移、表面松散。
(2)碾压遍数不足或碾压机具不当,导致表面松散。
3. 防治措施:(1)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基层表面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选择合适的碾压机具,确保碾压效果。
三、压实度不足1. 现象:水稳基层压实度不足,表现为表面起皮、空洞等。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影响压实效果。
(2)碾压机具不足或不当,导致压实度不足。
3. 防治措施:(1)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进行碾压。
(2)增加碾压机具的数量和功率,确保碾压效果。
(3)选择合适的碾压方式,如静压、振压等,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厚度不均1. 现象:水稳基层厚度不均匀,表现为局部或整体厚度偏差过大。
2. 原因分析:(1)混合料配比不均匀或混合料级配不当,导致厚度不均。
(2)施工时厚度控制不严格,导致厚度不均。
3.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和级配,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确保基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88d45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d.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法1、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治理方法:加强进场水泥的验收和复检,不合格证的水泥不予验收,复检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
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防止偷工减料。
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计量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验,但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2、摊铺时粗细分离现象:摊铺时粗细料离析,出现梅花(粗料集中)砂窝(细料集中)危害:基层强度不均匀,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治理方法: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搅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装置进行检定,确保计量精度;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搅拌;如果在碾压过程中发现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将其挖除,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3、压实度较差治理方法: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计量精度;在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水份损失,搅拌时用水量原则上按大于最佳含水2%~3%进行控制;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测,当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
4、基层出现松散现象治理方法: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
养生时间控制不少于7天或养护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如施工区域封闭交通,则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基层面上通行;如施工区域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保证限制重车通行;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活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
5、平整度差治理方法: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的规范性;混合料卸料后如发现均匀性差,则人工重新拌合;加强基层碾压的规范性,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碾压结束后,严禁压路机停放在刚成活的基层面上;采用拉线控制虚铺高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时,在碾压前及时填补;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c6440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道路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于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 3 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 6 小时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碎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颗粒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机械设备准备施工前需配备齐全的机械设备,如拌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转。
3、下承层准备在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清理,确保表面平整、坚实,无松散材料和杂物,并适量洒水湿润。
二、施工工艺1、混合料拌和采用厂拌法进行混合料的拌和,要严格控制水泥剂量和含水量。
水泥剂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确定,一般在 3%~6%之间。
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05%~1%,以补偿运输、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2、混合料运输运输车辆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和水分散失。
运输车辆的数量应根据拌和能力、摊铺速度和运距合理确定,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3、混合料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应保证摊铺速度均匀、连续,避免中途停顿或变速。
摊铺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摊铺厚度和平整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碾压碾压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的关键环节。
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一般碾压 6~8 遍,直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5、养生碾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 7 天。
养生期间应保持基层表面湿润,可采用洒水车洒水、覆盖土工布等方式。
三、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质量控制加强对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c7996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9.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基础材料的选择:基层材料的选择不当,比如水泥稳定碎石中粒径分布不均匀、过多的细粒子存在等,会导致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够,从而容易产生裂缝。
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不当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比如施工速度过快,导致基层材料没有充分浸湿和养护,会使其强度发展不良,易出现裂缝。
此外,如果施工过程中的仪器设备不当,也可能会产生振动引起裂缝。
3.负荷荷载:基层承受的荷载超过了其承载能力,导致基层变形,进而产生裂缝。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道路承载交通荷载过于集中或过重的地方。
为了预防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水泥和稳定碎石材料,要求其粒径分布均匀,配合比适宜,以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2.注意施工过程: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确保基层材料充分浸湿和养护。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避免振动对基层产生不良影响。
3.合理设计荷载:根据实际道路使用情况,合理设计道路的结构和荷载,以确保基层的承载能力不会超载,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4.加强养护工作: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包括及时浇水、维护道路排水系统、防止强阳光直射等,以保护基层材料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与基层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和荷载荷载等因素有关。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合理设计荷载和加强养护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46b2814284ac850ac024264.png)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和水稳性,初期强度较高,后期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是一种适合多种工作环境的良好的结构层,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
但是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是一个综合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基层表面弹簧、松散、平整度差、表面出现干缩裂缝等而影响施工质量,本文就以上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强度偏差1.产生的主要原因(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
(4)水泥、土和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使水泥稳定土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的保湿养生。
2.预防措施(1)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砾,材料首先选碎(砾)石和砂砾,其次是砂性土。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二)水稳基层表面松散起皮1.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外露现象。
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
2.预防措施(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
(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
(4)采用大车运输应使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三)混合料碾压不密实1.主要原因(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乱。
水泥稳定基层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6c99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5.png)
水泥稳定基层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水泥稳定基层工程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处理方式,其作用是通过水泥的混合与固化,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质量问题一:强度不达标在水泥稳定基层工程中,若水泥含量不足或掺水不均匀,导致稳定层强度不达标,会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解决方法一:合理配比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水泥配比,确保水泥的含量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在搅拌过程中,要充分混合水泥和骨料,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最后,要加强对掺水过程的监控,确保掺水量均匀,避免水泥团块的产生。
解决方法二:强化养护良好的养护措施对保证水泥稳定基层工程的强度至关重要。
在施工完成后,需立即进行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湿膜、喷洒养护剂等,以提高水泥的固化效果,增加基层的强度。
二、质量问题二:开裂在水泥稳定基层工程中,开裂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效应,或者是基层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
解决方法一:控制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天气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施工。
另外,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来抑制水泥的收缩效应,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解决方法二:加强基层处理开裂的另一个原因是基层的不均匀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施工前进行基层处理,如加强地基处理、填充砂土等,保证基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减少开裂的风险。
三、质量问题三:不平整水泥稳定基层工程不平整往往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解决方法一:加强施工前的检查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层现状进行检查,确保基层平整度达到要求。
如发现不平整的部分,应及时进行修复或再处理。
解决方法二:改善施工工艺施工时的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施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baf05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c.png)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路面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早期强度形成快的优点,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公路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广泛地应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对施工时间、原材料、施工质量要求高,如施工不当,很容易出现裂缝、离析、平整度差等。
裂缝会降低基层的整体强度,还会形成反射裂缝,使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应出现横向裂缝、起拱等问题,直接影响路面舒适度。
离析会降低基层的质量,容易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下沉,影响路面行车质量。
关键词:公路;水稳基层;施工技术一、水泥稳定基层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公路施工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高、质量高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试验段的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养护。
水泥稳定基层在公路工程中具有质量高、时效快、硬度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由于水泥稳定基层其特有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加强水泥凝固,提高水泥基层的强度,这对于有效提高公路基层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对施工公路的测量放样能够有效确定公路的地基质量,根据相应的公路地基选择高效、合理的水泥配比进行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水泥稳定基层的有效碾压能够极大提高水泥稳定基层的密度和性能;另外,水泥稳定基层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稳定基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基层裂缝的原因1、温缩裂缝原因。
温缩裂缝是由于结构体内固相、液相、气相的不同温度收缩而产生的。
水泥混合料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散热缓慢,所以内部温度较高,使内部体积膨胀。
而外部如遇气温急剧降低则冷却收缩,内胀外缩相互制约,产生较大的应力。
一旦应力超过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将产生呈横向均匀分布的温缩裂缝。
如何预防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
![如何预防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483d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7.png)
如何预防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水泥稳定基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水泥稳定基层往往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开裂、破碎等,给道路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将探讨如何预防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
一、合理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道路的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水泥稳定基层的厚度和配合比,以确保其承载力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变形特性,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二、选用优质材料水泥稳定基层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
为了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应选择优质的材料进行施工。
首先,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产品,并注意检查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使用已过期的水泥。
其次,在选择砂石和骨料时,要注意其质量和粒度分布,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三、合理施工工艺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
首先,要保证基层的水分含量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水分都会对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在搅拌和浇注过程中,要充分混合,防止出现材料分层或聚集现象。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振捣和压实操作,确保基层的紧实度和均匀性。
四、严格养护措施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确保基层的逐渐硬化和稳定。
养护的关键是保持基层的适宜湿度和温度。
在干燥和高温环境下,应采取浇水和覆盖保护措施,防止基层过早失水和干裂。
此外,还应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良因素,如车辆压痕和损坏。
五、质量监控与验收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和验收,确保各项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包括对原材料的检测、施工工艺的把控和施工质量的监督等。
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扩大。
总结起来,预防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合理确定,选用优质材料,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加强养护措施,同时进行质量监控和验收。
只有通过全面控制和优化施工过程,才能确保水泥稳定基层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高交通安全性。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稳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04fea5c647d27284a73513f.png)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和水稳性,初期强度较高,后期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长,是一种适合多种工作环境的良好的结构层,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
但是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是一个综合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基层表面弹簧、松散、平整度差、表面出现干缩裂缝等而影响施工质量,本文就以上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强度偏差1.产生的主要原因(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对土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
(4)水泥、土和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使水泥稳定土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的保湿养生。
2.预防措施(1)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 石和砂砾,材料首先选碎(砾) 石和砂砾,其次是砂性土。
(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影响,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二)水稳基层表面松散起皮1.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外露现象。
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
2.预防措施(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
(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
(4)采用大车运输应使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三)混合料碾压不密实1.主要原因(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乱。
(2)拌合站使用装载机装料时,不同粒径由于无隔墙等原因造成混掺,装料过剩,外溢及流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6e564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b.pn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一、原材料质量控制1、水泥水泥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胶结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 3 小时、终凝时间大于 6 小时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安定性合格。
在使用前,应对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2、碎石碎石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主要骨料,其质量和级配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碎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无风化、无杂质。
其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的级配应符合规范规定,通过筛分试验确定其级配组成,确保级配连续、合理。
3、水施工用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一般应使用可饮用水,如使用其他水源,应进行水质分析,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1、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应进行原材料的筛分试验、击实试验等,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同时,应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验证配合比的合理性,确保基层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生产配合比设计在目标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根据拌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原材料的进料比例进行调整,确保拌和出的混合料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应再次进行含水量和干密度的测定,对配合比进行微调。
3、配合比验证在生产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配合比验证。
通过铺筑试验段,检验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压实效果和强度等指标,对配合比进行最终的调整和确定。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拌和(1)拌和设备应性能良好,计量准确,能够保证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2)严格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配料,控制水泥、碎石和水的用量,确保混合料的配合比准确。
(3)拌和时间应足够,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离析等现象。
2、运输(1)应选用车况良好、载重量适宜的运输车辆,确保混合料能够及时、安全地运输到施工现场。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
![水泥稳定基层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986285dd88d0d233d46a81.png)
水稳基层质量通病及处治方法1、前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水稳性以及抗冻性等优点,其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设备操作方便,所用材料(水泥、集料)均可从当地组织且储量丰富、低廉,是近年来道路施工中常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存在许多质量上的缺陷,如裂缝、平整度差、厚度变化较大、表面松散等质量通病,对道路的强度和水稳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裂缝问题2.1原因分析①配合比设计中水泥用量偏高。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中,设计强度取值较高,造成水泥用量较大,水泥用量大会造成基层整体刚度增强,引起温度收缩和干缩裂缝。
②细集料用量偏高。
为了施工的便利,提高平整度,人为提高细集料用量,容易导致产生干缩裂缝。
③拌和用水量变化较大。
没有对拌和机的用水量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拌和过程中随意改变水泵的工作参数,使混合料中含水量的变化较大,使得混合料中干湿程度不均匀,引起干缩裂缝。
④养生不到位。
对养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较少、洒水和覆盖措施跟不上,使混合料在干湿交替过程中产生温度裂缝。
2.2预防措施①在规范规定范围内适当降低水泥用量,合理降低设计强度,减少裂缝。
如以往工程中设计强度取值为5MPa左右,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配合比设计强度取值宜为4.0MPa~4.5MPa。
②在配合比设计时,对集料级配进行调整,在规范规定范围内尽量减少细集料用量,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具体做法如下:a.降低4.75mm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增加,可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一般控制在35%以下;b.提高19mm筛孔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增多,可减少离析,一般为80%左右;c.降低0.075mm和0.6mm筛孔通过率,能大幅度提高半刚性材料的抗裂能力,0.075mm通过率不能超过4%,0.6mm一般不超过15%。
3平整度问题3.1原因分析①原底基层或土基平整度差。
下承层平整度差会引起摊铺厚度变化较大,经过压路机压实后其表面平整度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问题及整改、预防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但实际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有:裂缝、平整度差、摊铺过程中厚度变化大、表面松散等,现对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防治措施如下:
一、裂缝
1、原因分析 A、水泥用量过高水泥用量过高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及干缩裂缝;
B、细集料用量偏多细集料偏多比较便于施工,整体平整度好,但是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C、用水量大施工过程中频繁改变拌合站水泵的工作参数,使混合料的含水量变化大,使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D、养生控制不恰当洒水养生时间控制不当,在中午温度表较高的时间段洒水养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2、预防控制措施 A、降低水泥用量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要求(上基层要求4Mp,下基层要求3.5Mp,如果允许)确定强度允许的最低水泥用量; B、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减少细集料用量,充分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a、降低4.75mm筛孔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增加; b、适当提高19mm筛孔通过率,粗集料比例小,减少离席; c、降低0.075mm、0.6mm筛孔通过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
C、施工中根据天气变化适当调整含水量,保证混合料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左右,防止产生干缩裂缝; D、洒水养生时,避开温度较高的中午,选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上午、下午洒水并一次性洒足; E、进行基层横缝切缝预处理,缝深5~10cm,缝宽0.6~1cm;切缝后及时用热沥青灌缝,灌缝前清除缝内杂物,保持缝内清洁,灌缝后在切缝处铺1m宽土工格栅。
二、平整度差
1、原因分析 A、底基层平整度差,导致基层摊铺后平整度不好; B、配合比变化大,导致混合料收缩不均匀,影响平整度; C、运输车倒车经常碰撞摊铺机,使摊铺机不能匀速、不间断的摊铺,摊铺机摊铺速度不均匀会引起熨平板夯实程度变化大,形成“波浪”D、摊铺机频繁收料斗造成粗骨料离析,形成料窝,使混合料松铺系数变化大,导致碾压后平整度差; E、碾压过程中压路机“急刹车”导致摊铺的混合料严重变形,影响平整度; F、接缝处理不好,使接缝处平整度超出规范要求; G、管理不到位,未对施工中的其他操作缺陷进行及时处理。
2、预防控制措施 A、严格检验程序,施工前同监理共同检测下承层的平整度等各项指标,不合格的点立即处理,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B、项目总工做好技术交底,对混合料生产、摊铺、碾压等各道施工程序进行详细的交底,使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的分内工作及工作标准; C、做好拌合站的标定及日常随机标定工作,保证拌合站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并对试验段取得的各项施工参数认真执行,严谨随便调整;
三、厚度变化大
1、原因分析 A、下承层平整度不好; B、摊铺过程中厚度检测不利; C、对摊铺基准线保护不利; D、频繁调整传感器。
2、预防控制措施A、严格检验程序,施工前同监理共同检测下承层的平整度等各项指标,不合格的点立即处理,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B、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厚度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C、在摊铺基准线上隔段挂红绳明示,防止外界因素破坏摊铺基准线,影响平整度; D、摊铺机传感器调整控制影响范围一般为10m-15m,因此频繁调整传感器并不能马上见到效果,还严重影响了平整度。
四、表面强度不足
1、原因分析 A、混合料含水量变化大,含水量过大容易出现“弹簧”,不易压实,含水量过小,无法压实;都会使混合料强度降低,容易造成便面松散; B、混合料离析严重,导致无法压实,从而造成表面松散; C、压实遍数不足,压路机碾压速度过快及存在“漏压”现象; D、养生不到位,洒水养护不及时; E、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成品保护不利,养生期间不能保证“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对基层早期强度破坏较大。
2、预防控制措施 A、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提前检测各种原材料的含水量(尤其是雨后),按照试验数据进行拌和,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含水量偏差大的情况出现; B、施工中设专人对混合料摊铺后的离析进行处理,对离析处进行换料处理后方可进行碾压; C、安排质检人员对碾压全过程进行控制,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进行碾压,控制碾压速度,杜绝漏压现象;碾压结束后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压实度不足处及时补压并分析原因; D、加强养生,能全封闭的用透层、封层进行养护;不能全封闭的,经常洒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清扫前一直保证表面润湿,保证水稳碎石基层后期强度的有效增长; E、加强交通管制,设专人进行负责,每天进行巡视,保证成品路段无车辆通行。
五、混合料离析
1、原因分析 A、原材料变化大,尤其是粗集料明显变粗,导致混合料级配变化;
B、原材料存放无序;
C、拌合站放料造成混合料离析;
D、摊铺机摊铺造成结构层底部、顶部离析;
2、预防控制措施 A、对原材料进行全过程控制,从固定的料场进料,料场定好筛子后不能随便更换,试验室加强原材料检测,对与进行配合比所用原材料变化大的石料坚决退回; B、原材料存放时要分层存放,每层高度不超过3米; C、拌合站混合料放料时,按照前、中、后依次进行,防止放料过程产生混合料离析;
D、在摊铺机底部安装挡料皮,减少底部离析;减少摊铺机收料斗的次数,减少混合料离析。
挡料板加挡料皮减少离析
隔离墩、彩钢瓦隔离成品路段进行保护水车侧喷洒水养生,减少破坏成品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