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血常规

(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民、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5岁以前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可出现生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

3.红细胞形态改变

贫血的形态分类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二)白细胞

【参考值】成人(4~10)×109/L

各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临床意义】

1.白细胞总数小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

2.0×109/L为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见于感染、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棒状小体见于急非淋白血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猩红热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4.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转移癌和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治疗和放射线损伤。异型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过敏、输血、血液透析。

6.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和一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等。

(三)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数(24~84)×109/L。

【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四)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DIC、TTP、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

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感染、急性溶血和癌症患者。

(五)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值】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见于生理性增快,各种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贫

血和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SLE等。

血沉减慢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温氏法:

男0.40~0.50L/L(40~50vol%),平均0.45L/L;

女0.37~0.48L/L(37~48vol%),平均0.40L/L。

【临床意义】

1.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脱水病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细胞比容减低见于各种贫血。

尿常规

(一)尿量

【参考值】1000~2000ml/24h(成人)

【临床意义】

1.尿量增多 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polyuria)。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2.尿量减少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而低于100ml /24h,称为无尿。

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

肾性少尿:见于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肾后性少尿:由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二)尿液外观

1.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

3.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和菌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和脂肪尿

乳糜尿和乳糜血尿可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三)气味

有机磷中毒者,尿带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烂苹果味,苯丙酮尿症者有鼠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