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讲座:人格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讲座:人格与心理健康引言大学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但也是一个许多青年人在这个转折点上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阶段。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应对困境并保持身心健康,我们举办了这场大学心理学讲座,重点讨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时间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和普遍的思维模式。
它是个体的核心特征,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行为方式。
1.1 人格的组成因素人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经验和学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因素则通过塑造个人经验和社会交往来影响人格的发展。
1.2 人格类型根据心理学理论,人格可以被归类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五因素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特质。
这五个特质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2.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人格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
2.1 健康人格的特征健康的人格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积极乐观乐观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乐观的人更能够积极应对困难,保持正面情绪,并拥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2)自尊和自信具备健康的人格的人通常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认同,并且对自己有自信。
这种自尊和自信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保持心理健康。
(3)适度的自我控制健康的人格通常表现出适度的自我控制,他们能够控制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 人格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反,一些人格特征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
例如,神经质特质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关,而外向性和开放性特质则与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交关系质量相关。
3. 塑造健康的人格虽然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来塑造我们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1 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了解和接受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
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人格特质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们对于个体的行为、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提升心理健康。
一、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状态的一种良好状态,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接受和适应能力的良好发展。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相互影响。
1.1 积极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积极人格特质是指一些具有积极影响的人格特点,如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等。
这些人格特质使个体更容易应对挑战,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并能保持心理健康。
乐观主义者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压力,更积极地解决问题,并对未来抱有信心,从而更容易获得心理健康。
1.2 消极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与积极人格特质相反,消极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消极人格特质如焦虑、抑郁、自卑等通常会导致个体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焦虑者常常会过分担心,抑郁者则会倾向于消极思考,这些消极情绪会进一步加剧心理健康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从而提升心理健康。
2.1 培养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要培养乐观主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思考方式来实现。
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自己正面的暗示并保持信心。
逐渐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乐观主义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人格特质。
2.2 增强自信心自信是另一个重要的积极人格特质。
要增强自信心,我们可以逐步挑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获取成就感来提高自我评价。
此外,积极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强的自信心。
2.3 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通过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言: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人格特质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研究发现,人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1 开放性与心理弹性研究发现,开放性是一个积极的人格特质,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
开放性的人更加乐观,面对困难能够积极应对,更容易适应压力,并且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1.2 神经质与焦虑症神经质是人格特质中的一种,代表了个体的情绪不稳定性和易感性。
具有较高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
因此,神经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1.3 外向性与社交支持外向性是指个体倾向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互动的程度。
外向性较高的个体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从而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外向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心理健康对人格特质的塑造2.1 心理健康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更有能力去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塑造更为成熟和稳定的人格特质。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人格特质的不稳定和扭曲。
2.2 心理健康与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个体更有意愿去开展积极的行为和思考,从而更容易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例如,他们更愿意接纳新鲜事物,对待他人更加宽容和尊重,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
三、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3.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受到外界环境和个体经验的影响。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同时也可以影响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式。
3.2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可塑性心理健康问题对人格特质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倒导效应。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和心理健康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特质和习惯,而心理健康则涉及到个体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方式。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提高心理健康以及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一、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心理健康的基础人格作为个体的内在特质,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一个积极、稳定、自信的人格有助于个体建立自身的情绪调节机制,提高对压力的抵抗能力,从而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 自尊和自我接纳人格与自尊和自我接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具有积极人格的个体通常拥有较高的自尊,能够积极面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接受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种自尊和自我接纳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保持平衡的心理健康。
3. 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人格与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开放、友善、温和的人格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支持和理解。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分享生活经验,缓解压力和孤独感。
二、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1. 培养积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坚持乐观的信念,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通过积极思考和正向情绪的培养,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起伏和困境,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 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能力。
个体应该学会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和表达来有效处理情绪问题。
适当的放松技巧、身体锻炼、良好的睡眠习惯等都是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3.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个体应该主动与家人、朋友和社会团体建立联系,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主动关注他人的需求,并提供帮助和鼓励,使得支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促进心理健康。
三、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1. 培养自律与毅力自律和毅力是建立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层面上的正常状态,包括良好的情绪、稳定的情感以及积极的心态。
而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较为稳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乐观主义与心理健康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向上、坚定向前的心态,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乐观主义者更容易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减少了心理压力的积累。
乐观主义者在面对困境时,往往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自尊与心理健康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拥有良好的自尊心可以帮助个体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自尊心强的个体更容易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以积极的方式进行改善和提高。
相反,自尊心低的个体往往更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从而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三、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更加开放和适应的一种人格特质。
外向性的个体更容易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加了社交资源的积累和应对社交压力的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外向性的个体往往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
相比之下,内向性的个体更容易孤僻和自闭,缺乏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方面隐患更多。
四、责任感与心理健康责任感是指个体在行为和决策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负责的态度和倾向。
拥有较强责任感的个体更能够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更加认真和投入。
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个体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反,责任感缺失的个体往往缺乏目标和动力,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五、内外控制感与心理健康内外控制感是个体对于自己和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否自主掌控的一种认知态度。
内控感较强的个体更相信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事态的改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挑战和困难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人格与心理健康是紧密相关的。
人格是一个人的特质、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而心理健康则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
这两者相互影响,人格的构成和发展对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人格特质可以分为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两类。
外向性格的人通常性格开朗、外向,乐观向上,他们比较容易适应环境,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较强。
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而内向性格的人则相对较内敛,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容易感到焦虑或者压抑,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人格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常常与人格特质有关。
一个长期处于忧虑和紧张状态下的人,可能会逐渐形成消极的人格特质,如悲观、自卑等。
而一个心理健康良好的人,则更容易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如自信、乐观等。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改变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世界的看法,从而影响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适应。
此外,人格与心理健康还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内在联系。
人格特质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管理负面情绪,减少情绪波动,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相反,性格特质偏向消极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难以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和应对。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来提升心理健康。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乐观态度、保持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是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拓宽其认知视野,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消极情绪,增强心理韧性,重建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而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对人格特质产生影响。
通过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我们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人类的生活中,人格和心理健康是两个相互关联且不可忽视的方面。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个体在心理和情绪上的良好状态。
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一个健康的人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与发展,而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也会对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这种关系,并分析其具体体现和互动作用。
首先,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可以表现为其情绪稳定性、自尊心和自我接受程度,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理解等方面。
这些人格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情绪稳定性和自尊心水平较高的人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
另一方面,人格特点也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环境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交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维持和促进。
其次,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双向的影响关系。
具备健康人格的个体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也能够促进个体的人格发展。
首先,在个体拥有健康人格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遵循一些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例如,他们往往具备适应性强、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减少心理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也能够推动个体的人格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较好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并做出调整和改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促进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良好互动。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对自己的关注和了解,通过反思和自我觉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两个紧密相连且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模式。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它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够良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保持积极的情绪,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格,则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模式。
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信念、态度等多个方面。
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稳定和发展。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例如,乐观、开朗、坚韧、自信等积极的人格特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一个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积极面,从而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快地恢复信心,调整心态;而一个坚韧的人则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不轻易被打倒。
相反,消极的人格特质,如焦虑、抑郁、敏感、孤僻等,可能增加心理问题出现的风险。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长期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可能会使人变得消极、自卑、孤僻,进而影响其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例如,一个在童年时期经历过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可能会形成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格特质。
而通过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助于个体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人格。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学中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中的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特质的形成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和表现。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人格特质是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和压力时的稳定反应方式和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则是个体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1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乐观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增强个体的心理抗压能力,减少对困难和挫折的消极情绪反应,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提升。
而消极情绪和焦虑的人格特质则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抑郁、焦虑等。
1.2 心理健康对人格的塑造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对人格特质的形成和表现产生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益于个体正面特质的培养和发展,如自信、自尊、对他人的关心与同理心等。
相反,心理健康问题会引起人格特质的变异和扭曲,如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自我封闭、敏感多疑等特质。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测量与干预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通过人格测量工具对个体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估。
著名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MMPI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NEO-PI-R(“大五”人格问卷)等, 这些工具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人格特征,为之后的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基于心理学对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2.1 心理疏导和咨询通过心理疏导和咨询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积极管理和调节情绪,促进人格特质的积极表达,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
2.2 人格培养与塑造通过人格培养与塑造的方式,帮助个体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自律、同理心等。
同时,通过学习自我意识和认知技巧,培养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学课件讲义
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Company Logo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是密切 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 各部分协调一致朝向一定的目标,为一个整体而 动作。
❖ 心理的完整性是人格健康的表征。(精神分裂症 就是丧失心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ompany Logo
❖ 课堂讨论: ❖ 不同类型气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怎样扬长避
短?
❖ 气质问卷
Company Logo
三、性格与人格
1、什么是性格
❖ 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 ❖ 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
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Company Logo
2.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Company Logo
❖ (三)了解气质特征的意义
❖ 我们通过气质问卷可以测量出每个人的气质,了 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 职业选择、学业进步以及人际交往都有意义。比 如,气质不同的人,在说话、走路、与别人交往、 学习、工作、休息以及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欢 乐、怎样对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等方面都会有不 同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间加深理解、 容器相处,有很大的好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要注意学会观察、分析周围同学中的气质特征, 采取合适的交往方法。
B型性格
悠闲自得 ,不爱紧 张
C型性 格
癌症倾向 性格
Company Logo
A型性格
❖ 主要特征:(1)对时间有紧迫感,感到时间不够 (2)长期的亢奋紧张(3)争强好胜(4)遇到 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人有戒心,缺乏耐心和 容忍。
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对人们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长期稳定的特征模式,而心理健康则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正常状态。
本文将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研究的成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的人格特征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种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个体实现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人往往更加抗压能力强,情绪更加稳定,更有可能实现心理的平衡与和谐。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的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的基因构成决定了他们的人格倾向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潜力。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乐观主义与遗传因素有较强的关联性,而乐观主义又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2. 环境因素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社交关系、教育等外界环境因素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亲密的社交关系以及积极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个体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并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3. 自我意识与自尊自我意识和自尊是人格与心理健康的两个关键因素。
个体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尊,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各种挑战,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反之,自我意识不足、自尊心低下的人易受到伤害,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关联。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1. 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外向性是指个体喜欢与他人交往,乐于冒险和刺激的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
外向性较高的人更容易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获得社会支持,对压力和困难具有更好的应对能力,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2. 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神经质是指个体的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和抑郁的人格特征。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格特质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一、外向型人格与心理健康外向型人格具有社交能力强、积极乐观、善于沟通的特点。
这种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通常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适应新环境,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快乐。
这种积极的社交能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能够减轻大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内向型人格与心理健康内向型人格相对于外向型人格而言,更倾向于内向和内省。
这些大学生通常较为安静、独立、倾向于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
虽然他们可能相对较少与他人交往,但他们通常具有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内向型人格的大学生更容易独立思考,不易受外界干扰,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反应较强烈,容易焦虑、抑郁的人格特质。
神经质的大学生通常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容易感到烦躁和不安。
这种人格特质常常伴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神经质的大学生需要加强心理调适,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四、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宜人性是指个体友善、慷慨、乐于助人的人格特质。
宜人性的大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合作。
这种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总结起来,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外向型人格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环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内向型人格则更注重内省,有利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神经质的大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需要加强情绪管理能力。
宜人性的大学生更容易与他人合作,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培养社交能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心理健康,简单来说,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和积极的状态。
这包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拥有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清晰地思考,理性地做出决策,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乐观。
人格,则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态度、信念等多个方面。
人格的形成从出生开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那么,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积极地从生活经历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够经常体验到爱、支持和鼓励,他们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有助于培养自信、乐观、勇敢等良好的人格特质。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压抑的心理状态中,可能会导致他们变得自卑、敏感、孤僻,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不同的人格特质在面对相同的情境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比如,性格开朗、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应对挫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而性格内向、消极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
此外,一些不良的人格特质,如过度的自私、偏执、冲动等,也可能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当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应对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同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也能够为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使个体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格与心理健康
2、性格、气质与心理健康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既有区别又互为表现) 性格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形式 性格决定命运(英国谚语)
几种不良人格特质
自我中心: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 受。 他人中心:凡事以他人为中心,委屈自己,迎合 他人。 过度自卑:对自身某些方面极其不满,进而全面 否定自我。 情绪极不稳定:极其敏感,情绪波动大,神经质 倾向。 过分追求完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要求自己,在 各个方面都苛求自己做到最好。 依附性人格:凡事以他人为中心,没有自我。
三、健康人格特征
独立性 完整性 开放性(自由性) 自觉性(约束性) 坚韧性 和谐性
人格
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情绪。
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状态)。
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人格要素之间的关系
人格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 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组织、有层次的 复杂系统,其价值观念是人格形成的 基础,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气质、 性格和能力也是个体人格的重要表现。
二、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价值观与心理健康 价值观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石。 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心理健康的学生 清楚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面对生活态度更积 极主动,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学习目 标明确,学习动机较强。 价值观对心理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面临着多种 文化观念价值的冲突和选择) 。
第二讲 人格与心理健康
就算只是朵小花,我也要努力的开放!
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
她怎么不理 我??!!我在她 心里的印象一定很 差吧?
就算只是朵小花,我也要努力的开放!
完了!刚才走了路上 没有和小K打招呼, 他一定会觉得我这个 人莫名其妙。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在今天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每个人的个性是独特的,人格的因素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格特征,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格特征是指个人持久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它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固有特征,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与许多方面的健康和福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心理健康。
以下是几种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 神经质神经质是一个人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的程度。
神经质较高的人容易感到压力,并可能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练习深呼吸、瑜伽或者冥想等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可能是很有益处的。
2.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一个人对新想法和体验的开放程度。
开放性较高的人通常更灵活,并容易尝试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这类人在应对挫折或失败时可能会更加适应,因此更加健康。
3. 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人在同他人互动时的和善、合作和理解程度。
宜人性高的人通常更容易结交新朋友,并能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这类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并在面对挫折时更加乐观和积极。
而除了以上几个外在的人格特征之外,自恋、忧虑以及依赖等其他特征也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对于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
以下是几点建议:1.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这些都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2. 培养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并会提升我们的个人自尊心和职业素质。
3. 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你感到压力过大或者忧虑症状持续存在,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咨询师或精神医生。
4.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适度的社交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放松自己。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
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是两个相互关联且共同影响个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们心理状态的稳定,以及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人格特质则是个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的互动关系1. 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特质是个体在性格、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稳定表现。
许多学者认为,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开放性与情绪稳定性这两个人格特质常常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相关联。
开放性的人善于接受新事物和灵活思考,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因此更容易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
而情绪稳定性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持。
2. 心理健康对人格特质的塑造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通常更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例如乐观、自信和责任感等。
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个体可能表现出消极的人格特质,如焦虑、抑郁和敌对等。
因此,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积极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二、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1.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个体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要发展乐观的个性,可以培养积极的态度,学会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树立希望和成功的信念。
要提高情绪稳定性,可以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和寻找支持等。
此外,培养自信、责任感和适应性等人格特质也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提升。
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个体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饮食方面应选择均衡的营养,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糖分。
此外,社交活动和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于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压力、增加幸福感。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两个紧密相连且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决定了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
那么,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它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够良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拥有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以及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有信心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人格,则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它包括我们的性格、气质、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
人格的形成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心理健康对于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积极、稳定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儿童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一个充满关爱、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往往会发展出自信、乐观、友善和有责任感的人格特质。
相反,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焦虑或者压抑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他们形成自卑、孤僻、焦虑或者攻击性的人格特点。
心理健康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发展。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塑造我们坚韧、勇敢和智慧的人格特质。
同时,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我们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人格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这些积极的人际互动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等。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够良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情绪,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有清晰、客观的认知。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在挫折面前保持坚韧,在成功时保持谦逊,能够自如地表达情感,也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感。
人格,则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心理行为模式。
它涵盖了我们的性格、气质、价值观、信念、态度等多个方面。
比如,有些人天生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往,而有些人则比较内向,更倾向于独自思考。
这些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境时的反应和选择。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促进积极的人格发展。
当一个人内心平静、充满自信、情绪稳定时,他们更有可能勇敢地探索世界,尝试新的事物,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例如,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学校里更可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同学友好相处,从而培养出乐观、友善、勇敢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反过来,健康、成熟的人格也能为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个拥有坚韧、乐观、善良等良好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他们更容易从负面事件中恢复过来,避免陷入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然而,要把握好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并非易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影响这两者的因素。
家庭环境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一个充满关爱、支持和理解的家庭,能够为孩子的人格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感到安全和被接纳,从而更容易形成自信、乐观、善良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并且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综合
实践应用与建议
01
个性化干预
根据个体的人格特质和类型,制定个 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02
职业规划建议
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和类型,可以为 个体提供职业规划建议,例如,针对 内向、焦虑、抑郁等特质的人,可以 推荐他们从事需要更多支持和关怀的 职业。
03
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开展 针对不同人格特质和类型的心理健康 讲座、培训和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 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
家族研究
家族研究显示,有精神疾 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 风险可能增加。
双胞胎研究
双胞胎研究也表明,遗传 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 康影响重大,如家庭氛围 、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 方式等。
学校环境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 境,学校氛围、师生关系 、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学 生的心理健康。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心理 健康,如对成功、财富、地位
的过度追求等。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 致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存在不 同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文化价 值观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04
多因素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是一种简单但强大的统计工具,用于研究变量 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 的因果关系。
多元回归
当有很多解释变量时,多元回归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个变量如何联合影响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课件
详细描述
早期干预是预防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提供儿童早 期教育和家庭支持,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和社交发展。 家庭教育也是关键因素,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此外,社会环境对个 体的人格发展也有影响,应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 社区环境,减少不良压力和刺激。
《人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人格理论 •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 心理治疗方法与人格 •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01 人格理论
什么是人格
总结词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的集合,包括动机、情感、价值观和行为等 。
焦虑症
具有焦虑特质的人更容易 发展出焦虑症,如广泛性 焦虑症和恐慌症。
强迫症
完美主义、强迫性思维等 人格特质与强迫症的发生 有关。
03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观幸福感
个体对自身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以及生
活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 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自信程度
06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领域的新趋势
心理健康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预警和干 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心理健康的社会化服务
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整合
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结合,探索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措施, 促进个体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将偏执型人 格的特征描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
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偏执性人格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 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 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 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 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 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 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 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1、 双趋式冲突又称正冲突
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具有同样 吸引力的动机。当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取两个目标,鱼 和熊掌不可兼得,就会产生难以做作出取舍的心理冲突。 比如周末既想复习功课又想去看精彩影片,内心感到矛盾。 解决双趋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利取其重。
2 、双避式冲突,又称负冲突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
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大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不良性格表现下图:
(一)悲观及其纠正
矫正悲观的建议:
1、 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否 则你会更加失望。
2 、以幽默而乐观的心态坦然接受现实;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未来,其中包括你自己。
3 、处境不利也要寻找积极因素,不放弃争取微 小胜利转机的努力。
4、即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 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去争取胜利。 5、不管形势多么险峻,也要去争取有利的条件 6、失败了,但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 值得庆幸的。 7、多与乐观的人交往。 8、悲观不是天生的。
2、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学习能力
(2)操作能力
(3)创新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组织管理能力 (6)语言运用能力 (7)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8)持续学习的能力
3、能力的心理健康意义
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通常与能力呈高 度正相关。大学生是高自尊群体,他们崇尚能力, 很多学生在争当学生干部、加入社团、参加活动 时,主要动机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九章 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 四、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及其表现 五、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人格的涵义与特征
(一)人格的涵义 心理学所谓的人格,通俗的说就是个性。它是指个体在先
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独特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的整合。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 文persona,愿意为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用以表现 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各 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个性”。谈到 人格、个性,这就与气质、性格密切相联。二)人格的特 点 1、整体性 2、社会性 3、稳定性和可塑性 4、独特性
6-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二)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之朝 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动机 是保持行为的续动力,动机是引导行为的指示器,动机是 调节行为的控制器。动机的强弱对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影 响很大。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使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只有在中等强度动机条件下,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三、人格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1、人格决定人生命运 2、人格影响身心健康 A型性格(急躁、好胜、求成心切)易患心脏病 抑郁特征的人易患胃溃疡 3、病态人格害人害己 马加爵的病态人格分析
四、大学生常见人格偏差及其矫正 1.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偏差 偏执性人格 分裂性人格 冲动性人格 自恋性人格 心境恶劣性人格
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意义。弗洛姆认为,对具有健 康人格的人来说,生活的目标犹如食物一样不可缺少。
三 、 人格的心理特点 (一) 气 质
1、气质的涵义
心理学所谓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 度、稳定性和向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以活 动的动机、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为转移,因而气质具 有典型性和稳定性,它使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 个人独特的色彩。
矫正A型性格中不良因素的建议: 1、确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集中精力为此奋斗; 2、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信任别人; 3、尽量淡化荣誉、成就观念,要注意生活的和谐; 4、在时间安排上要井然有序而留有余地,从容不迫 地去干避免争论和冲 突;
(4)气质与健康和疾病有联系。
(二) 性格
1、性格的内涵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态度 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格结构中表现最明显,也是最重要 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三) 能力
1 、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 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已 经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其二是潜在能力。
这样如何走出悲观的阴影??
(二)纠正A型性格中的不良品质
A型性格者积极进取,富于竞争意识,讲效率,能 充分利用时间并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助于个人事业的成 功和潜力的发挥,同时还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A型性格者过于紧张、急躁,情绪起伏大,在生活 中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较长时间的应激状态而严重影响 身心健康及学习和工作
6、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7、有目的地利用机会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悠闲感; 8、多交一些知心朋友,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急躁
(三)急躁及其纠正
1、急躁的定义:
急躁是指碰到不称心事情马上激动不安的心理 状态或想马上达到。
急躁主要表现为冒失、莽撞、不沉着稳健,遇 事不冷静,做事急于求成,急躁者大多缺乏耐心、 细致、严谨、恒心和毅力。
2、气质的类型及表现特点
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 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类型特性,这三个基本 特性的不同匹配,可以组成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
3、正确理解气质:
(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2)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事业成就的高低 (3)气质对活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4)气质对某些性格特点形成的难易有一定的影响,也使
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人具有威胁的、不利的事件发生,两者都想躲 避,但条件所限,只能避开一件,接受一件,犹如“前有悬崖,后有追 兵”。解决双避式冲突的原则是两害取其轻。
例如,一个小孩得了龋齿,感到非常痛,但他又不肯就医,因为他害怕 治疗带来的痛苦。此时,牙痛和治疗带来的痛苦都是想要回避的目标, 但是又不能同时回避。要解决这种冲突,只有接受其中一种痛苦程度较 轻的目标。
个人的性格表现带有独特的色彩 (5)气质的分类是相对的
4、气质的心理健康意义
(1)了解自己气质的特点,善于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 中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做气质的主人,不为气质所左右。
(2)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 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好成绩。
(3)气质不同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对不同的人和事做出反 应会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之间加深理解, 融洽相处,很有好处。
2、表现:固执已见,听不进他人之言,按照自己 固有的框框、模式去批评、抱怨他人的言行, 没有广博的胸怀。解决问题思路狭窄,态度、 观点极端,方法单一。
3、矫正狭隘的建议: (1)试着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周围的世界。 (2)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培养宛如海洋、天 空一样的宽阔胸怀。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要博学广闻。
2、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常见不良品质与纠正 (一)悲观及其纠正
人格中的不良品质是指介于正常人格与变态人格之间 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悲观是 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悲观者常常从消极的 角度看问题,放大挫折和困难认为它们是不可逾越;用静 止的眼光看失败,认为它们不可改变,对自己缺乏信心, 改变现状的勇气不够。
人格的心理倾向
(一) 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为 了生存和发展,就得有一定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的头 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有两类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心理需 要。这两类基本的需要又派生出许多需要,归纳起来主要有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要。
3、趋避式冲突
也称正负冲突,指同一个目标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满足某 些需要,同时也构成某些威胁,由此产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的矛盾心理。比如,想吃糖又怕身体发胖,想结婚又怕婚后有负 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