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镇空间形成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

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路径研究作者:魏平强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2期摘要:古镇作为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是本区域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中短途为主的古镇旅游业日益繁荣。

李庄古镇保护开发较早,既不同于江浙一带古镇旅游风格,又异于成都周边古镇旅游主题。

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如何深入保护利用李庄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遗产,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李庄;抗战文化;保护利用;路径“中国李庄”这靓丽的名片是抗战时期与成都、重庆、昆明齐名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试点建设小城镇,海内外知名的长江上游第一文化旅游名镇。

古镇里含有丰富的文物、川南特色历史街区、别具一格抗战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旅游资源。

一、李庄抗战文化遗产的认识李庄地理环境优越、水路交通便利、吸附性包容性强、当地居民淳朴豁达开朗,这些有利条件导致从1939开始不断接纳外地学术团体及其人员的迁入,特别是在抗战中具有民族救亡爱国主义意识的广大师生、专家学者,他们的到来带动抗日救亡热情不断高涨。

通过文化宣传,动员人民参与抗战;奋发努力学习,置身投入抗战服务实践;专研学术研究,把抗战精神置于中华文化之中,推动李庄、推动全国抗战文化向前发展。

二、李庄抗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困境抗战成长起来的李庄古镇蕴含有极具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这些文化不仅仅是李庄抗战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抗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那段特殊时期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深深的记忆。

但是,时至今日的李庄抗战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1.缺乏保护意识,缺乏资金人才投入。

李庄古镇遗迹眾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只有保护好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

以往开发利用中,各级政府、社会、当地居民、外来游客等对李庄古镇历史价值、古建筑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抗战文化价值了解不深入,往往是走马观花的欣赏,主要正是因为不知,导致对古镇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李庄古镇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是我进行社会实践的目的地。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入了解了李庄古镇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社会实践的全面报道。

一、古镇的历史与传统李庄古镇建于明代,拥有5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座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镇,李庄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吸引着众多游客。

我在实践中了解到,古镇内有众多古民居和庙宇,保存完整,展现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当地居民也将传统手工艺传承至今,如木雕、绣花等,成为古镇的特色。

二、古镇对经济的影响在我的实践中,我注意到李庄古镇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古镇内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店铺,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李庄古镇还与周边乡村结合,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

三、古镇的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李庄古镇一直在注重保护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

实践中,我了解到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古镇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修缮了老旧建筑,提升了整体环境。

同时,古镇也注重文化传承和活动的开展,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参与。

这一切都让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一个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地方。

四、李庄古镇的未来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我认识到李庄古镇未来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古镇需要保护好自身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避免被商业化和大规模开发所破坏。

另一方面,古镇可以继续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强旅游服务和开发,提升游客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李庄古镇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不仅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古镇的历史、传统、经济和文化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古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以宜宾李庄重点片区修缮规划为例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以宜宾李庄重点片区修缮规划为例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以宜宾李庄重点片区修缮规划为例摘要:古镇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历史性城镇,常常以其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和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古镇面临着许多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因此,研究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宜宾李庄重点片区修缮规划为例,探讨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策略,为古镇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历史性城镇景观;古镇;保护;更新活化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古镇保护与更新活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面对城市化的冲击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古镇面临着保护和更新的挑战。

其中,宜宾李庄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特色的古镇,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正在消失,古镇的原貌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从历史、文化和建筑角度来审视和保护城镇的景观,通过保护和修复来保留其历史风貌和特色。

不仅可以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文化传统,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1]。

一、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宜宾李庄古镇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民居、宫殿、庙宇等,在修缮规划中应该加强古建筑保护,针对出现结构损坏和倾斜的古建筑及时进行修复工作,包括加固古建筑的基础、墙体和梁柱等部分,并采用传统的修复技术和材料,尽量保持古建筑的原始特色。

古建筑的外观破损或者受到了现代化改造,也需要修复古建筑的屋顶、门窗、墙面等部分,还原古建筑的原始形态和装饰。

由于古建筑的原始材料是其历史价值的一部分,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保护建筑原始材料,如修复古建筑时使用相同类型的石材、木材等。

同时,对于已经破损的原始材料,可以对其进行修复,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可以建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机构,负责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该机构可以制定相关的古建筑保护政策和规划,组织专业人员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还需要加强对古建筑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回归自然和古迹景观的欲望逐渐增强,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进入了广大游客的视线,李庄古镇也正好迎合了这种旅游趋势。

本文以古镇、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古镇资源条件、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为主线,层层递进,着力探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李庄古镇今后的文化复兴以及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镇;保护与开发;问题与对策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古镇的定义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村庄。

”古镇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拥有独特的人文和历史价值、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内涵。

承载着许多厚重的真实历史,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的再现,更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聚集之地。

因此,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多去了解古镇的文化,吸取历史的精华,也为古镇的保护出一份力。

(二)古镇保护的概念1994年,日本奈良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会议上指出“保护指所有的设计与操作,包括对遗产的理解、了解其历史和含义、保证真实体的安全、以及必要的展示、修复与改进”[1]。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新修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并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制度。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保护”指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改善、修复和控制[2]。

(三)旅游开发的概念开发的概念重点是挖掘和实现资源价值以及改变其所处的状态。

对于旅游资源而言,要实现其各类价值就必需对其实施相应的开发。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3]。

(四)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关系1.以保护为前提的古镇开发前面旅游开发的概念之中讲述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资源且应该以保护为先的顺序来适度、有序地开发古镇。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

李庄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探究作者:韩利来源:《当代旅游》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回归自然和古迹景观的欲望逐渐增强,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进入了广大游客的视线,李庄古镇也正好迎合了这种旅游趋势。

本文以古镇、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古镇资源条件、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为主线,层层递进,着力探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李庄古镇今后的文化复兴以及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镇;保护与开发;问题与对策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古镇的定义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村庄。

”古镇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拥有独特的人文和历史价值、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内涵。

承载着许多厚重的真实历史,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的再现,更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聚集之地。

因此,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多去了解古镇的文化,吸取历史的精华,也为古镇的保护出一份力。

(二)古镇保护的概念1994年,日本奈良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会议上指出“保护指所有的设计与操作,包括对遗产的理解、了解其历史和含义、保证真实体的安全、以及必要的展示、修复与改进”[1]。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新修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并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制度。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保护”指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改善、修复和控制[2]。

(三)旅游开发的概念开发的概念重点是挖掘和实现资源价值以及改变其所处的状态。

对于旅游资源而言,要实现其各类价值就必需对其实施相应的开发。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3]。

宜宾市李庄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宜宾市李庄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宜宾市李庄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区范围北临长江、南靠工业园连接道、西接规划长江大桥、东至红岩子河沟。

总面积 5.3 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 8.5 万人。

二、发展定位李庄组团为宜宾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宜宾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疏散区,是以办公、商业、文化休闲、居住为主的新城区。

本规划将项目地总体定位为:以历史保护、文化旅游、高尚居住、酒类产业为主要职能的生态宜居城区。

三、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与生态优先原则(二)充分积极利用城市经营原则(三)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四)以人为本的原则(五)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七)控规与城市设计融为一体原则四、规划结构本次规划设计结合李庄组团建设现状,利用其地处长江南岸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组团功能结构布局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一核 :规划区中部区域规划为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区。

是李庄组团发展的主要增长核。

(二)三轴 :本次设计规划三条连接长江与腹地生态绿地的景观通廊,第一条为同济大道西侧80 米宽景观轴,主要结合古镇及拓展区设置各类主题公园;第二条为中心商业区中央绿轴,主要连接城市绿岛、商业中心与南部的城市公园,并形成整个李庄组团的中央绿化景观轴;第三条为居住片区与工业区之间80 米绿化隔离轴线。

(三 )两带:指滨江休闲景观带、城市生活景观带。

滨江景观带主要设置有湿地公园、特色商业街、码头公园、城市绿岛、企业公园等。

城市生活景观带主要设置有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的社区中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四)四区:本次城市设计将规划区分为四个片区,并进行分期开发。

第一片是以古镇核心区及拓展区为主,重点开发古镇商业、文化等项目。

第二片区是以特色商业、餐饮、娱乐、商务办公为主的中心商业区;第三片区是以高档社区为主的居住区;第四片是以绿色农业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区。

五、用地布局(一)居住用地本规划居住用地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集中布局在中心商业区东西两侧地块中,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古镇旅游片区以商业与居住结合为主;传统风貌片区以二类居住为主;东部居住区以二类居住为主,沿长江,结合滨江公园适当布局一类居住用地,靠近工业园连接道一侧以高层建筑为主。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重构研究初探从水街路街并行模式到立体分形模式的转变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重构研究初探从水街路街并行模式到立体分形模式的转变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重构研究初探从水街路街并行模式到立体分形模式的转变一、本文概述江南水乡古镇,以其独特的水系布局、古朴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城镇空间结构的典范。

这些古镇大多以“水街路街并行”的空间模式构成,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空间结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当前学术界和规划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从“水街路街并行”模式向“立体分形”模式转变的可能性与路径。

我们将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传统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渊源。

通过对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古镇空间结构变革需求的梳理,提出立体分形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空间重构方案。

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立体分形模式在江南水乡古镇空间重构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评估。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认识,也为古镇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空间模式的优劣,我们希望能够为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重构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推动古镇在保护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二、江南水乡古镇传统空间结构分析江南水乡古镇,以其独特的水系网络和街巷布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空间结构。

这些古镇大多位于河网密布的地区,因此,其空间布局与水流密切相关。

传统上,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水街路街并行模式”,即水系与街道在平面上并行分布,互为依存。

在水街路街并行模式下,古镇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线性布局的特点。

街道沿着河流或水渠延伸,民居则依街而建,形成了一种紧密而有序的社区空间。

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居民的生活和交通,还巧妙地利用了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然而,这种传统的空间结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古镇的空间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传统的线性布局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李庄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

李庄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

李庄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我国历史文化古镇众多,古镇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历史文化古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到了古镇的保护以及古镇旅游的发展,所以研究古镇,保护古镇,开发古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古镇旅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开发1 李庄古镇旅游现状1.1 旅游吸引力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市境内,相邻乐山、自贡等旅游大市。

它的周边有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石海洞乡、五粮液工业园区、西部大峡谷、自贡恐龙博物馆等旅游景点,位于西南一条黄金旅游线上。

与“蜀南竹海天下翠”,“石海洞乡天下奇”,“僰人悬棺天下谜”,“琼浆美酒五粮液”和“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形成了宜宾独特旅游精品线。

1.2 区域经济环境与旅游市场背景随着宜宾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交通的建设,特别是成都、重庆等周边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为了宜宾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这都为李庄古镇提供了客源。

1.3 区位条件与可进入性到达李庄需经过宜宾。

宜宾交通方便。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川南地区水、陆、空交通枢纽。

客轮可沿岷江北上乐山,沿长江东去泸州、重庆。

铁路有前往成都、重庆、内江、巡场等几条线路,已建设成宜水高速(宜宾—水富)、乐宜高速(乐山—宜宾)、宜泸高速(宜宾—泸州)。

宜宾有四大汽车站,可以通往全国各地。

宜宾空港已开通北京、上海、昆明、广州、深圳等地的航班,现在宜宾正在修建川南国际机场,开设多条国内、国际航班。

2011年还专门修建了宜宾到李庄的滨江路。

1.4 市场竞争态势李庄古镇周边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古镇,已成为了李庄古镇的巨大竞争对手。

如街子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五凤溪古镇等城郊型古镇,这些古镇距离城市近,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还有桃坪羌寨、罗城古镇、上里古镇等临近著名风景名胜区或者在旅游环线上的古镇。

这些古镇资源都保护的很好,开发也很到位,都是李庄古镇的竞争对手。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协同机制引领下的特色古镇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协同机制引领下的特色古镇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协同机制引领下的特色小镇李庄镇,位于四川宜宾市翠屏区东郊长江以南,距离城区约20公里,全镇地域面积71.52平方公里,总人口4.87万人(其中场镇常住人口达1.5万余人),城镇建成区2.5平方公里,古镇核心保护区占地1平方公里。

2016年全镇GDP 达5.9亿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四川省百镇试点示范镇,素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自古以来便为川南通往滇、黔的驿道,是川南重要的码头,水陆交通都十分便捷。

李庄镇拥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抗战文化以及独特的建筑文化,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舞以及龙舟赛、腰鼓、川剧座唱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以“一花、二黄、三白”为代表的饮食文化。

这些独有的历史文化、抗战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为李庄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

李庄镇能够获得众多殊荣固然有其特有的基础条件,但也离不开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政府部门协同共进的正确科学规划和创新管理引导机制。

自2000年以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经济优势,李庄镇在宜宾市、翠屏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三级联动的方式,确定李庄镇文化旅游的主导地位,不断挖掘、传承历史文化,科学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引导李庄镇走出一条特色化的旅游发展路子。

第一,准确定位,规划先行。

宜宾市将李庄定位为“国际山水园林城市核心展示区”,重点培育李庄文化旅游品牌。

先后编制《李庄镇总体规划》、《李庄组团一期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李庄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李庄特色文化展示区规划》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李庄镇的总体发展、产业类型、文化保护、古镇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划。

第二,政策全力支持,确保规划落地。

翠屏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设施意见》,在土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李庄镇设立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撬动引入社会资本25亿元;运用PPP模式吸引30亿元的社会资本支持李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助推李庄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发展。

宜宾李庄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对策研究

宜宾李庄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对策研究

宜宾李庄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对策研究见习地点:宜宾(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古镇-五粮液酒厂外观)班级:10级旅游管理2班见习人:张丽见习时间:2011年7月4日——7月6日摘要:历年来古镇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窗棂都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烙印。

它是我们研究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和功能格局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热点和难点。

通过这次景区见习,在欣赏风景和感受文化的同时,在看到李庄的现状之后,激发了我对李庄古镇历史的好奇以及对李庄古镇保护问题的疑问,为此,结合历年古镇的现状对规划、开发与保护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2011年7月4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旅游与见习并存的目的踏上了大学里面的第一次见习之旅。

从学校出发,我们的第一目的地是位于宜宾,,,,,,,的蜀南竹海景区,其次是位于,,,,,,的兴文石海景区和位于宜宾东郊长江南岸的李庄古镇。

宜宾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外来旅游者,为宜宾这座美丽的酒都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文化色彩,所以,来到宜宾,特别是来到李庄古镇,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随处可以感受到李庄的文化,李庄古镇以其古老的李庄文化而闻名于海内外,并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盛誉。

李庄,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它诉说着抗战时期的风云和沧桑,折射出了中国的古文化,涵养了中国古老民族的精神。

在游览完李庄之后,才会知道它距今已有了1460年,曾为渔村,汉代曾在此设过驿站,因为濒临长江,固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在李庄,如果你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李庄的古迹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少,其实它较完整地体现明,清两个时期的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仍然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小巷,两旁的明清建筑,古建筑中的木雕时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会给懂得欣赏的人一种惊奇感。

基于swot对宜宾李庄古镇旅游进行分析

基于swot对宜宾李庄古镇旅游进行分析
管理 科学
・ 2 9 3 ・
基于 s wo t 对宜宾李庄古镇旅游进 行分析
王 容 孙 恬
(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2 )
摘 要: 随 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在旅 游服 务业作为 的发展 战略 , 以“ 美丽中国一 山水宜宾” 为主题的 2 0 1 5年 四川 国际旅 游文化 节在 宜宾李庄古镇举行。作为 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镇 宜宾李庄 , 它拥有 多样 的历史文化 背景 。李庄古镇 文化旅游资 源丰富 , 且具有较 大的发展 潜力 , 它成为 四川 宜宾旅游发展 的重点开发对 象l 】 1 。本文将 采用 s w o t 分析 法对李庄古镇进行优劣势分析 , 并且提 出发展 建议 。 关键 词: 宜宾 ; 李庄 古镇 ; s w o t 分析 ; 发展建议
1宜宾李庄古镇概况 的改善 。 第五 , 部分古镇旅游区域卫生情况差 , 李庄古镇旅游 区域 内 在一定程度上 导致了 , 顾 客存在不文 明旅 游 的 1 . 1自然环境特征 。 四川宜宾经纬 度位 置为 1 0 3 。3 6 一 1 0 5 。 垃圾桶设 置不合理 , 2 0 E , 2 7 。5 0 一 2 9 。1 6 N; 其地 处 四川盆 地地形 区的南缘 ; 水热 行为 。第六 , 旅游景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薄弱 , 不利于旅游宣传 。 组 合条件优越 , 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 区 , 植被 以亚 热带常绿 阔叶林 3发 展 建 议 为主。宜宾市是金沙江 、 岷江汇聚为长江处 , 水资源丰 富 , 已成为水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 的时代 , 追求特色与多样化相结合旅 游景 区 力 资源重点开发地 。李庄古镇位于长江上游南岸 , 距宜宾市城 区约 和便利快速 的旅 游线路 , 成为游客选择 的重点 ; 同时 民俗纯厚 的乡 1 9 KM 。 土风情与文 化底 蕴深厚古朴 的人文环境旅游逐渐 成为旅游者 提升 1 . 2人文环境 特征 。 宜宾有 “ 万 里长 江第一城 ” 的美誉 , 并且作为 自身文化 素养 的重要途径之一。 并且历史悠久 的古镇也成为部分中 对提 高未来 国民素质与继承和弘扬中 “ 黄金水道 ” 的起 点 , 川 I 滇黔交汇地 , 已形成具有航 空 、 铁路 、 公路 全 小学以及 大学实践 的优选地 , 面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 宜宾市 人 口众多 , 5 5 4 . 2 9万人 口, 区域 内部 华民族的上下 五千年悠久 的文明历史有着重要 的意 义。 以下为李庄 市场广阔 ; 历史文 化积 淀悠久 , 在唐 代李庄 作为戎 州府治 , 在明代逐 古镇 旅游发展未来展望而提 出的旅游规划制定与实施建议 , 将 在六 渐成 为长江上游 的重要 码头 , 在烽火硝烟 的抗 日战争年代 , 李庄 成 个方 面呈现旅游发展意见 。 为战略大后方之一 的文化中心。 3 . 1增强李庄古镇旅 游的整体性和知名度 2 宜 宾李 庄 古 镇 s w o t 分 析 对李庄旅 游进 行系统分析得出李庄古镇旅游整体性 不强 , 旅游 景点特色 打造不完全 , 单一 的旅游景 区不足 以建立旅游形象 的整体 2 . 1优势分析 2 . 1 . 1 位置的优越性。第一 , 宜宾市地处川 、 滇、 黔三省的交界地 性 , 因此需加 大力度打造完整 地区域旅游 网络 , 扩大历史 文化古镇 带, 与此同时他位于三江( “ 金沙江 、 岷江 、 长江 ” ) 汇集地 , 区域外部 沟 的影 响力 。 3 . 2根据区域特色 , 扩大旅游区域 , 增加旅游点 , 丰富旅游产品1 3 ] 通便利。随西南地 区经 济建设 的推进 , 处于横 向与纵 向三点一线城 市建 设的交点 , 宜宾逐渐成为西南工业城 市的腹地阁 。第二 , 从宜宾 目前 李庄 古镇 的旅 游接待力 较小 , 空大旅游 区域 , 结合 李庄古 经济地理 区位 优势分析 ,同时基于西南地 区经济 发展前景 的情况 镇 的古镇特色适当的引进受游客欢迎 的旅游项 目, 通过丰富 的旅游 增 加客源 , 如多设立能与旅游 者相互动 的新 颖的文 下, 它既是长 江经济带 向西延伸地 区 , 又作为原材 料和西部 能源基 资源 吸引游客 , 础建设 的生长地 。第 三 , 频繁的区域 内外经济来往促进 了交通 网络 化活动 , 调动起游客 的旅游积极性。 的完善 , 推动宜宾城 区周 边旅游发展 ; 李庄古镇 到宜宾城 区消费市 3 . 3优化旅游线路 场空间距离较 短 , 且 已经开辟通往古镇 的专车 , 同时受宜宾 城区带 线路 的便 捷 、 快速 已经成 为旅游发 展的重点 建设 项 目, 主要 从 动, 潜在客源量大 。随着成 渝一 小时经济圈的建设 将进一步增加古 两方 面进行优 化 , 一 是优化旅游 区对外 的联通线路 , 二是优 化区域 镇 的旅游 客源 。 内部的旅游线路。 3 . 4科学管理 与保护 , 完善基础设施 , 科学的普及旅游 资源保 护 2 . 1 . 2旅游资源优势 。第一 , 文物古迹与人文景 观多样 , 被誉 为 “ 四川历 史文化古镇 ” 的李庄 , 在古镇 内拥有古 民居 、 古戏楼 以及 祭 方 法 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应制度进行科学管理 , 投入一定 的资金完善 祀 的殿堂和庙宇 , 这些都 鲜明 的体现 了明清建筑特点 , 在此古 建筑 布局严谨 , 而且建筑群 规模宏大 , 独具特色 , 有“ 梁柱结构之优 , 颇足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景 区居民的旅游资源保 护意识与修 护方 傲 于当世之作 ” 古镇 四绝 , 它们分别 是 “ 魁 星阁 ” , “ 旋 螺殿 ” , “ 九 龙 法 ;与此 同时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士的旅游文化素养与知识层面 , 碑” “ 百鹤窗” 。 同时有保存完好 的东岳庙 、 慧光寺 、 文昌宫 等“ 九宫十 有利 于提 升旅游景 区宣传面 。 八庙 ” , 且具有较高 的文化欣赏价值 ; 李庄作 为抗 日战争 时期 的大后 3 . 5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 利用现代化技术扩 大宣传范 围 方, 同济大学迁校于此 , 作为 同济大学老师的梁思成 、 林 徽因等著名 遵 循在古镇 保护 中挖 掘潜在 的历 史文化遗产 与旅游 景观开 发 同时不 断加强旅游 网络宣传力度 , 积极 建立古镇旅 人士相继迁居于李庄 , 在新 中国成立后 , 同济大学迁 回原校址 , 留下 相结 合的原则 , 来教 师住 址成为李庄 的旅游景点之一 ; 第二 、 李庄古镇 位于长江 南 游 官方 网站 , 加载旅游文化 资源 、 可供选 择 的便捷旅游 线路和古 镇 并且为加强旅 游拉动力 , 网站应设立景 区最新旅游 新 岸, 在河岸处设 立休憩点 , 可供游 客欣 赏长江南北两岸 风景和滔 滔 的特色美食 ; 不绝 的长江水 ; 第三 、 李庄多样 的美食 也成为 吸引 客源的重要推 动 动态 。 力之一 李庄特 色美食 的代表 “ 李 庄 白肉” 、 特色 小吃 “ 李庄 白糕 ” 和 参 考文献 【 1 】 潘文全. 浅析宜宾市旅 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对策[ J ] . 资源开发 与市 “ 李 庄 白酒 ” 。 2 . 2 劣势分析 场。 2 0 0 0 ( 6 ) : 1 1 4 - 1 1 5 . 李庄 古镇 的存 在不 足的现 状将从 以下几 个方 面进行 分析 : 第 『 2 1 李成 文. 宜 宾旅 游业发展 的 S WO T 分析 [ J 】 . 宜 宾 学院 学报, 2 0 0 5 1 ) : 4 1 — 4 2 . 李庄古镇宣传力 度不足 , 目前李庄古镇 主要旅游客源来 自于宜 ( 3 1 # 1 亮. 宜宾 市古镇旅 游资源保 护与开发 战略探 讨【 D ] . 重庆 : 西南大 宾市区 , 外地游客较少 。第二 , 旅游 时长相对较短 , 且部分旅游景点 【

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

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宜宾李庄张家祠堂建筑空间特征研究摘要:对李庄典型祠堂--张家祠进行了调研测绘,并分析其特征,指出了其采用四合院布局,对地形的充分利用,重视室内外空间联系以及建筑氛围的塑造,立面设计简洁大气,剖面结构清晰合理,木雕石刻精美绝伦,充分体现当地的经济文化、建筑技术水平,表达对当地特殊移民文化中对家族性聚集场所的要求,以及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

明确了研究旨在为保护、借鉴、传承当地古建筑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李庄;祠堂;川南民居;百鹤窗Research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Zhang Clan AcademyABSTRACT: As a typical ancestral temple, Zhang Clan Academy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research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alysis ofits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its courtyard layout has been pointed out. Zhang Clan Academy has made full use of local topography,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connection and the shaping of architectural atmosphere. With its concise facade design ,clear and reasonable profile structure, exquisite stone and wood carving, the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e,also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are fully showed off. And it expresses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familial gathering place of local immigration culture. And it also adapts to loc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support has been provided in this study to supply protection on local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se conclusion can also support the use for references and inheriting culture of local ancient architecture.KEY WORDS: Lizhuang;ancestral temple;southern Sichuan dwellings;baihe windows历史文化名镇李庄,位于宜宾市区西20里的长江南岸之滨,是宜宾市翠屏区第一大镇,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美誉。

李庄古镇文化旅游偏好差异性研究

李庄古镇文化旅游偏好差异性研究

2016.05129李庄古镇文化旅游偏好差异性研究文 / 解巍摘要: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如何挖掘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的文化偏好与旅游需求是古镇成功发展的关键。

李庄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川南古镇,尤以抗战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闻名,文章以李庄古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借助IPA模型,分析了游客和景区管理方对古镇文化旅游偏好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别的文化旅游因子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李庄;文化旅游;偏好;IPA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5-0129-03一、引言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促进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我国目前还保存有许多古镇,它们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独特的古建筑和古朴的民俗,其中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感受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如何将文化在各景区、景点尤其是富有传统文化与风格的古镇旅游中得到充分体现,是古镇景区开发的关键。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翠屏区长江江畔,建镇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深厚的川南建筑、宫庙、民俗和抗战等文化类型和风格。

旋螺殿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东岳庙、张家祠三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上宫、祖师殿、南华宫等多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还保留有原汁原味的川南古街巷、古民居,“九宫十八庙”现仍存留7处。

在抗战期间,李庄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了众多内迁的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许多文化名人,如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在此生活、工作多年,留下了许多轶事、佳话。

基于上述原因,1992年李庄被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09年,李庄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15年8月中国四川国际旅游节在宜宾市举办,作为旅游节的主要分会场,李庄又对古镇的文化旅游景观以及服务设施进行了部分重新设计改造。

因此,本研究以李庄古镇为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
钱锋
【期刊名称】《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位于宜宾市乐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距宜宾公路20公里,距宜宾机场27公里,距火车站22公里,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快捷的交通网络.
【总页数】1页(P封3)
【作者】钱锋
【作者单位】李庄镇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系统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李庄为例 [J], 潘崟;罗雪;冷泠;周铁军
2.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J], 无
3.古镇古庙古戏楼——访历史文化名镇李庄 [J], 何青城
4.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微山南阳镇 [J], 渠梁;韩畅
5.全力做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庄古镇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李庄古镇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作者: 万将军[1] 唐喆[2]
作者机构: [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
出版物刊名: 决策咨询
页码: 71-7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开发与保护;李庄古镇;旅游资源
摘要: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极高的科学研究开发价值,近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但是在发展迅速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以李庄古镇为例,深度分析李庄的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探索出有利于李庄更好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李庄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而使李庄持续的发展兴旺下去。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李庄古镇,是一个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了这个古镇的传统文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李庄古镇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李庄始建于唐代,当时称为“新阳”,唐朝武则天时期曾被封为“新阳镇”,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明清时期,随着商贸活动的兴起,李庄古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升级为一个镇级行政单位。

到了20世纪末期,李庄古镇因为经济萧条,城市化发展缓慢,一度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局面。

二、李庄古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李庄古镇开始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推动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李庄,已经成为一座以旅游为主导的小城镇,以其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作为一个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导的古镇,李庄有着众多的吸引力。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东美食,欣赏到传统的民俗表演,感受到纯朴的乡村生活。

同时,李庄还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在这里居住的民众一直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

三、李庄古镇的未来发展从目前李庄古镇的发展情况来看,李庄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李庄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李庄古镇的旅游发展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旅游景点、美食体验等方面,种类有限。

其次,李庄古镇的旅游业需要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李庄古镇正在面临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局限性问题,如何找到符合古镇特色的高质量产业,给予李庄发展足够空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推动李庄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1、创新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此项工作需要大力挖掘李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资源潜力,打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

2、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推进旅游市场监管,让游客在李庄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更体贴、周到和专业的服务。

3、发展新型产业,扩大李庄的产业空间。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

李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李庄古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古镇。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探索了李庄古镇的发展现状、文化底蕴以及社会活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就我们的社会实践经历和所见所闻进行详细描述和总结。

一、李庄古镇概况李庄古镇成立于南北朝时期,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古镇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受到游客的广泛喜爱。

同时,古镇还以传统工艺和特色产品闻名,如刺绣、陶瓷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古镇的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李庄古镇的规划布局、历史文化等重要信息。

在古镇的主要街道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物中融入了传统的工艺和当地的历史文化。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古镇的商业街区,了解了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过程和销售情况。

2. 与当地居民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李庄古镇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

居民们对我们的到访表示热情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古镇的历史、风俗和传统节日。

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镇居民的自豪感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

3. 参与社区活动为了更好地融入李庄古镇的生活,我们积极参与了一些社区活动。

例如,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我们参加了一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习了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我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三、文化底蕴与传统工艺1. 文化底蕴李庄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古镇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故事、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古建筑、传统节日等方面,也深深植根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2. 传统工艺在实践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李庄古镇的传统工艺,如刺绣、陶瓷等。

这些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在当地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传统工艺作坊,近距离了解了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李庄古镇的调研和古建筑的分析研究

李庄古镇的调研和古建筑的分析研究

李庄古镇的调研和古建筑的分析研究
王雨晴;范莉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14(34)4
【摘要】先从李庄古镇的历史背景入手,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照片或图片展示的方法,对调研过程作了简要介绍,调研内容包括古镇的地理位置、保护现状等,提取其中几个较为有代表性的景点和历史意义较大的地点进行介绍和分析;采用由小到大、由细节到整体的分析论述方式,从李庄古镇建筑的历史背景、结构类型和空间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李庄古镇的整体空间布局和形态特征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其在历史以及建筑学等方面的价值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王雨晴;范莉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古建筑权属关系在古镇文化保护中的作用研究r——以浦市古镇为例
2.古镇古风古韵--长江第一古镇李庄
3.文旅融合视域下四川李庄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
发4.基于共生理论的旅游型乡村民居适宜性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李庄古镇为例5.《李庄·印象》——李庄古镇代表性应用图案作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庄古镇空间形成机制研究作者:范天竞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9期摘要:李庄古镇是研究四川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良好模型,至今为止,李庄古镇依然保留着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基本格局,具备四川地区传统古镇共有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形态,但不同于单一因素形成的传统场镇,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

因而,以古镇空间的内在形成机制为线索,可将李庄古镇剖解成若干个发展阶段,其在各个阶段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线性街道空间,空间节点,场镇的边界和范围也经历了变动和拓展,并最终形成了统一协调的古镇空间形态。

关键词:李庄古镇;空间形成;机制研究李庄自明代建镇以来,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和形成的各个阶段,李庄古镇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不同,从而使得李庄演变出多样的空间形态。

从形成早期的交易集散型场镇,至道光年间形成的现存的带有移民特性的空间格局。

后虽伴随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规模扩大,但古镇格局基本被保留下来。

根据古镇空间的内在形成机制,可将李庄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四个历史阶段:街市形成期(明代设镇-张献忠屠川),移民扩展期(明末清初-清宣统二年“筹备立宪”),近代变迁期(清末民国-新中国早期)以及现代更新期(改革开放至今)。

交通贸易形成的自然场镇四川地区作为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农业经济发达,物资交换频繁,又因地理环境的相对隔绝,少经战乱纷扰,少受宗法礼教的限制,因而场镇的分布更多以经济联系为纽带,空间布局更多的考虑交通、地形、气候等因素,空间形态的内在结构遵从自然规则,往往显得大巧不工,自然和谐。

李庄,又名李家庄、李庄驿。

关于李庄名称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源自姓氏,由原李氏兄弟聚居而成的渔村李家村演变而来。

长江李庄段水流平缓,水温适中,盛产河鲜(江团、水篦子、岩鲤、黄辣丁、鲇鱼、鲤鱼、油鱼子等)①。

时至今日,小春市街后仍保留有“打渔村巷子”这一古老的场镇名称,可见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李家庄早期居民定居于此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说源自航运,由里程桩界②——“里桩”演变而来。

清代年间的益州地图上李庄仍标为李庄驿,可见在传统的航运时代,李庄是重要的航运节点和交通要处。

时至今日,仍有七处古老的渡口③(志城、三江碛、桂轮场、大石包、涪溪口、凉亭子、罗龙)尚在营运,李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是场镇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见图1)虽属自然形成的场镇,李庄的选址却符合风水布局的基本原则。

背靠景山为其主要依托,可使水气在山前循环,促进降水。

对面的桂轮山则成为村镇的对景山,避免村镇一览无余。

场镇位于水流拐弯处的河流凸岸,宽阔平缓的冲击扇平原为村镇提供大面积的居住用地和生活用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从古镇的形成要素来看,在早期,李庄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引人定居,又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周边村落的交易集散以及长江水运的航运节点。

为满足小规模,低层次的交易需要,产生了街市的空间形态,不同于经过规划的古城,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街市既是生活的场所,又因交易需要而自发的产生了市场的功能。

从街道的空间组合特点来看,因集市交易而形成的古镇往往规模较小,也叫做场镇。

比较典型的就是望鱼镇,受限于狭窄地形而形成了“一”字形通过式的街道格局,街道较为宽敞,街边的建筑设有廊子以满足交易需要。

李庄最古老的街道老场街亦是单线延伸的街道,而由于没有望鱼镇狭小的地形带来的限制,平缓宽阔的场地为李庄提供了空间扩展的可能,随着人口水平和交易需求的增多,李庄古镇的街道空间也由老场街开始扩展,形成多线综合的街道空间。

早期的场镇交易以农产品为主,不同的街道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交易类型,这点可以从场镇街道的命名看出,诸如交易家禽的鸡市上街,交易家畜的杀巷与羊街。

遵从自然、自由的发展脉络,李庄古镇早期并没有明确的边界,街道的扩展也没有既定的规则,也并不存在明确的场镇核心,重要的空间节点也是场镇赖以生存的所在——河流和双眼水井,作为古镇生活用水的两处主要来源,二者共同界定了场镇的大致范围和空间格局。

场镇的边界受河流影响,东西向街道的走向大致平行于河流的走向,南北向垂直于河流的街道分布要远多于东西向平行于河流的街道,因而最终形成了枣核型的总体平面;而枣核的另一条边界则受古井的影响,街道并不会向远离古井的方位延伸,而水井街与文鼎祠街直接同古井相连,也界定了场镇早期的边界。

从古镇的建筑特征来看,李庄作为典型的四川古镇,受气候影响而诞生的穿斗式民居也是最显著的建筑特征,而作为交易型的古镇,建筑的分布也多为沿街线性延伸,依山傍水形成的街道格局也使得建筑的分布显得错落有致,但由于处于冲积扇地带,总体高差不大,李庄的建筑并没有采用山地古镇的吊脚楼形式。

李莊古镇早期的空间格局得到了较好的保留,通过历史记载和空间特征进行推断,不难得出以老场街为发源的自然形成的街道网络,早期的街道空间随地形延伸,边界受河流和古井的限制,街道延伸较为直接,建筑形式单一。

移民浪潮下的场镇拓展明末清初,受战乱和屠杀的影响,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清朝前期,开始实施移民政策,从康熙年间的奉旨入川到乾隆时期的经商入蜀,前后百余年,共接纳移民达623万人,经济繁荣的同时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古镇的空间形态发生不同的转变,产生了大量的会馆建筑(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并在此时形成了现存的古镇格局。

从形成要素上看,移民的涌入在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拓展场镇规模的需求。

在建造新的民居建筑时,移民文化也对建筑特征和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防御性的古栅门开始出现,并再次界定了古镇的边界。

此外,以地域所属为纽带的会馆文化也使得会馆建筑形成了古镇新的街道空间节点,同原本民居建筑之间自然形成的广场空间共同形成了街道的空间节点。

道光年间修建的正街是李庄古镇经济繁荣的象征,正街不同于自然延伸的街道,是经过了前人的堪舆规划而形成的,为防财气外露,正街南端有一弯曲的弧度,街道宽敞大气,坡面平整而没有阶梯,道路两侧抬高形成交易区,建筑也形制相仿,成为了李庄古镇的核心轴线,成为李庄交易最繁忙的街道。

从街道的形成机制上看,移民拓展期的古镇街道除了要满足市场交易的功能,还进一步同承载移民精神的会馆建筑相结合,从原本的市场型转变为移民型的空间结构。

正街以东的街道不再进行线状的自然延伸,而是依据会馆建筑的点位进行街道的拓展,比如天上宫(福建会馆)所在的线子市街,禹王宫(湖广会馆)所在的惠光寺街。

移民文化的介入使得古镇产生了新的端点和边界,作为防御性空间的标志,夜间关闭的古栅门使得李庄从开放的交易型场镇转变为较为封闭和独立的移民型场镇,而十二个古栅门也代替原本模糊的河流和古井重新界定了古镇的边界——西起羊街,东至麻柳坪,北起滨江路,南至石燕街。

李庄古镇具备少有的保留较为完好的宫庙建制,这得益于移民会馆、帮会会馆同宫庙的结合,诸如同禹王宫结合的湖广会馆,同南华宫结合的广东会馆。

宫庙建筑的分布吸引了民居建筑,并产生了新的街道空间。

部分宫庙建筑沿河分布,比如南华宫(广东会馆)、禹王宫、王爷庙,而受限李庄原有的街道格局和民居分布,部分宫庙建筑受限于经济实力或是修建时场地的限制,只能修建在正街以西,诸如真武宫、王爷庙。

此外,部分庙宇都不在古镇范围内,诸如东岳庙、文昌宫,而大部分修建在场镇外部的庙宇都没有留存。

(见图2)从古镇的建筑空间上看,移民拓展期的民居建筑可大致分为场镇内和场镇之外两类,场镇内的建筑形制基本延续了四川地区穿斗式建筑的一贯风貌;而伴随移民程度的加深古栅门内的场镇街道格局已发展成熟,民居密度较高,于是移民后期的新建民居就只能向场地充足的羊街以西进行拓展,由于位于场镇外围,出于防御性的考量,并受到移民文化的影响,建筑不在沿街横向延伸,而是形成了一个个以氏族为联系纽带的民居院落,以羊街为代表的民居建筑呈现出高墙院落的特征。

此外受宗法礼制的影响,李庄产生了颇具中原特色的宗祠建筑——张家祠,由于修建时间晚,资金有限,张家祠并没有修建于古栅栏内的场镇里,而是由宗族集资购买了小羊街滨江的院落,重新修建成为了宗族祠堂,因而虽然类似北方的合院空间,张家祠却要比北方的院落布局自由一些。

至此,李庄古镇已基本形成以正街为核心轴线,由东部(正街以东)的经济繁荣区,中部(正街-羊街)的古镇发源区,以及西部(羊街以西)的移民拓展区组成的场镇基本格局。

④清末民国的空间变迁李庄古镇的空间格局自形成至今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但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和历史进程的推动,古镇原有的空间内涵经历了解构和重构。

自清宣统二年(1910)预备立宪时起,以李庄成为南溪县五个自治区中第四自治区首府为标志,李庄正式步入了近代历史的进程。

抗日战争时期,李庄先后接纳了数千人的同济大学师生,中央研究院下属的三个人文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体制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迁来李庄时,将数千箱文物存入张家祠,中国营造学社也于此度过了战乱的时期。

李庄成为与成都、重庆、昆明齐名的抗战文化中心。

从宫庙建筑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当年迁入李庄的文化单位的顺序,处于古镇繁荣地带的三座宫庙建筑禹王宫、南华宫、祖师殿都作为同济大学校舍使用,而位于古镇外围的张家祠则作为中央博物院的驻扎之所,至于中央研究院和营造学社都只能选取李庄镇外的栗峰山莊和月亮田了。

从建筑方面来看,除了祖师殿的大门在康梁变法时转变为西式的砖墙山门之外,古镇的建筑空间更多的是进行了内部功能的转换,由原本的祭祀、会馆建筑转变为教育、研究性质的场所。

在近代的空间变迁中,李庄古镇的空间形态并未发生明显的物质上的改变,而是通过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的注入为古镇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相应的历史地位,并为今后的现代更新提供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社会基础。

李庄古镇的现代保护与更新李庄古镇的现代保护开始于1992年9月,四川省政府公布李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到2002年,李庄借“四川十大古镇之旅”的热潮为公众熟知。

李庄后于2005年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6年列入“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

总之,李庄在政策层面上受到了重视。

在规划层面上,除开1991、1994、1995年的三次小城镇规划⑤不谈,最新的成果是自2006年开始实施的由同济大学制定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古镇更新计划,计划包括古镇西区的全面打造,以及古镇东区的路面和管线工程,以及建筑立面的风貌修复与整治。

在建筑层面,有部分现代形式的民居建筑未能予以拆除或改造,主要集中在古镇东区。

另有部分宫庙建筑存在年久失修,内部乱搭乱建的情况。

即便是保存较为完好,已经开放作为景点游览的祖师殿、张家祠等建筑也存在展陈方式落后,建筑局部损坏的问题。

此外,“李庄四绝”的留存也不尽如人意,奎星阁已整体拆除重建,名存实亡,九龙碑风化破损严重,唯有旋螺殿、百鹤窗基本保存完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