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b3613d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b.png)
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生物体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和物种间遗传变异的程度和种类,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基因、环境、遗传漂变等多个因素,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体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发生突然而非随机的改变,导致基因信息的传递发生变化。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多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突变对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感光细胞色素P23上的一处点突变可以导致夜盲症,而导致象皮病的突变则是由于DNA编码糖蛋白发生插入而引起的。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决定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漫长时间的自然筛选,生物体逐渐适应了自然环境中的许多压力,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这就促使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例如,在某一地区的高海拔环境中,人们的血液中普遍存在一种血红蛋白变异体,这种变异体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缺氧的环境。
三、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体适应环境因素而存活下来的过程,也是决定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机制之一。
在生物界中,只有那些携带有利基因的生物体才能存活下来,能够繁衍后代,而那些携带不利基因的生物体则很难生存下来、繁殖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选择会使得有利基因逐渐在种群中增加,形成新的遗传类型,不利基因则会逐渐消失。
四、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种群因素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偏离的现象。
由于物种种群数量较小,基因的组合方式变得越来越少,同时随机性也变得更加强烈,这就会导致基因型等倍基因频率发生极大的偏离。
遗传漂变可以使得一个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很快,甚至可以导致某些基因型完全消失。
在某些条件下,遗传漂变甚至可以是决定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总之,生物体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是多重、复杂的。
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环境因素和遗传漂变等多种机制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生存压力,形成了极其丰富多样的遗传库,为物种的繁荣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1)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1)](https://img.taocdn.com/s3/m/8264ee1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c.png)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详细版)1、细胞多样性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用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这就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认为器官由组织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木栓组织,看到了死亡的细胞,并命名。
荷兰人列文虎克和意大利的马尔比基分别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结合施莱登的观点,建立了细胞学说。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蛋白质多样性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8种必需氨基酸(甲缬赖异苯亮色苏)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运输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
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蛋白质是由肽链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立体结构,多肽具有一定的功能,但多肽不是蛋白质。
关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理解时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分析"歌曲"的谱写情况(7个基本的音符可以谱写出无数的歌曲)来帮助理解。
尽管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20种,但是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如此丰富?
![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如此丰富?](https://img.taocdn.com/s3/m/741ace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3.png)
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如此丰富?一、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条件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特殊条件也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首先,海洋环境的盐度相对较高,而有些生物正是通过适应高盐度环境才能在海洋中生存繁衍。
其次,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水压,对于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来说,它们可以在海底深处生存,形成了海洋中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
此外,海洋中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一些生物通过调节体温或迁徙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在海洋环境中生活。
二、丰富的生境与资源海洋中存在着多样的生境和资源,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养分。
海洋中的珊瑚礁、岛屿、沿海湿地等独特而复杂的生境,为各类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同时,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海底的藻类等丰富的资源,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三、复杂的生态关系与协同进化海洋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这种关系促使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互动,竞争者之间的生存竞争等都推动了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海洋环境中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也是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因素。
例如,珊瑚礁中的珊瑚与共生的藻类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彼此相互依赖,共同构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四、海洋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其中的生物面临着多样的环境压力,而适应这些压力正是驱使生物进化并逐渐形成新的物种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应海洋环境的生物经过多代繁殖和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位和生境要求的物种。
例如,鲨鱼的体形和体色有助于其在海洋中以捕食者的身份猎食,海马则通过身体形态的特殊设计和色彩准确地伪装在自然中,使得它们能更好地适应海洋环境中的生存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条件、丰富的生境与资源、复杂的生态关系与协同进化以及海洋环境中的自然选择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1e645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6.png)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全球内所有生命体系,包括物种的数量、多样性和丰富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丰富性。
其形成机制涵盖了遗传漂变、基因流、基因重组、突变、自然选择、物理隔离及化学隔离等方面,而其变化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等。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1. 遗传漂变:生物种群中因为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疾病等)导致的某些特定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某些基因变得更加普遍或更加罕见。
遗传漂变导致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2. 物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由地理屏障(如山脉、河流、海洋或漂移等)划分成相对孤立的物种,它们之间基因交流和基因流动减少。
3. 基因重组:生物繁殖过程中合子在配对时会发生异源染色体的组合,不同基因之间的配对会导致重组,从而生成具有新基因组和性状的后代。
4. 化学隔离:特定的化学信号或信息传递作用,通过控制生物可能的同种交配,来保持物种独立。
5.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物种繁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现象,优秀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能够为后代带来更具优势的基因组成,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6. 基因流:地理上较为接近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基因交换是基因流的典型案例,在基因流作用下,物种之间的基因库变得更加相似,从而形成了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性。
以上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不同机制之间有着较大的互动和交叉影响,共同影响和塑造了物种的遗传基础、个体体态、行为习性以及生态功能等各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一种向着较为单一和贫乏的方向变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环境和不同的生物种类,其影响和反应方式也是不同的。
主要原因包括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侵蚀、气候变化、过度狩猎及不合理开发利用等。
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危害,也可能会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d779800c281e53a5802ff41.png)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结尾感慨写到:“看一眼那缤纷的河岸吧,那里草木丛生,鸟儿鸣于丛林,昆虫飞舞于其间,蠕虫在湿木中穿行,这些生物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彩…….”其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界的生物丰富多彩,形形色色。
观察进化树,我们更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从几亿年前最初的一个主枝,不断演化成繁枝茂盛的大树。
我们不得不好奇,生物是这样从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化成今天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生物?这一切要用进化的观点来解释。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可以分为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
微观进化是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微观进化微观进化是指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积累产生微小变化,这种积累的结果即导致种内进化。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通过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改变基因型频率。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栖息在同一有限地区的同种个体,在他们中间能够观察到许多细微差异,即使是同一父母的后代,之间也会存在许多微小差异。
这表明,生物变异具有普遍性,几乎没有有生物不发生变异。
根据对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观察,达尔文发现,家养生物的个体差异,比起自然状态下的任何物种和变种间的差异要大。
形形色色的家养动植物,在经人类在不同的环境下培养发生变异。
由此,达尔文推理到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错综复杂,因此,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同样也会发生变异,只是没有家养状态下的生物明显。
而根据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生物进化种群在长时间内遗传组成上的差异。
具体变现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决定生物的形状,而环境影响生物的形状,基因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突变时不能阻止的过程。
这必然导致基因型的改变。
并且自然环境是个开放的系统,各物种生活的范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交错并存。
这必然会导致迁移,即基因流动。
而迁移的基因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土生群体基因频率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演化
![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c9dabf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a.png)
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演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演化是指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生物的进化始于地球上最早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逐渐形成了如今庞大而多样的生物界。
物种多样性的演化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适应性辐射等。
1.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中,生物发生许多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导致了生物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积累均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同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了种群内的遗传变异,这也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基础。
2. 自然选择与物种适应性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某些特定生存条件下个体生存与繁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个体的适应性。
在物种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繁衍后代,这就是生物进化的机制。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往往会经历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有利的,可能是不利的,或者没有明显的影响。
不利的基因突变会逐渐被淘汰,而有利的基因突变则会越来越多地在物种的基因池中积累。
这些有利的基因变异会帮助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3. 物种的适应性辐射适应性辐射是指一类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位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形态和生态特征的亚种或种类。
在特定的生态位中,不同亚种或种类会出现差异,这种适应性辐射使得物种在不同环境中分化出更多的亚种和种类。
适应性辐射可以是空间上的分化,也可以是食物利用方式、取食习性等的差异。
例如,鸟类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发展出了不同的嘴型和羽毛颜色,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鸟类。
4. 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物种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限制非法狩猎等。
总结:物种多样性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它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4ca63d336c1eb91a375dbb.png)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形的形成: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和物种之间、物种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
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现在达到65亿。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
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
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 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 过度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fd52b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5.png)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体的物种、遗传和生态多样性的总和。
这一理念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优点。
它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和富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人类的种种行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缺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以下是我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的一些思考和了解。
一、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危及智人和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使得多样的生态系统的边缘,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病虫草害、生物入侵、灾害和其他类似进程的发生。
2. 人的生存环境的改变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建筑工程、工业生产等日常活动已经改变了大片土地的自然环境。
树木和植被的减少、水流的改变、城市高楼大厦的建设都使得生物栖息地丧失了原有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同时,新型城镇化和市区化也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做法不当的土地利用一些林木的砍伐、草地的大面积开荒、土地为了经济利益而过度利用和破坏等现象,都增大了灌溉、农药、化肥使用的次数,促进了疾病、繁殖失败、物种绝灭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4. 生物污染生物身上携带的浅水生物难以消除,会造成交通工具和商业贸易的传播。
这些生物就像侵入式植物一样,会在新的地区生存下来并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原本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 科学保护科学保护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环境特征、生态地位的变化等来筛选决定,以完善科学保护体系,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半农业性质的生态系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落实到了现代社会里。
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ada0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链。
其多样性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再生产和增长,保护生态系统免受损坏。
为了更好的理解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多样性的原因1.适应性选择近几十年来,虽然人类在环境的改变中造成了很多损害,但自然界已经有了趋异的优势,也就是适应性选择。
这种适应性选择是弱势物种适应环境的最基本方法。
在适应性选择中,生物体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生存策略和行为,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种类,进而促进了多样性。
2.物种扩散生物的活动使得它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扩散到不同的地区,这就促进了物种扩散。
物种扩散通常发生在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区,然后慢慢扩大。
3.随机漂变生物种群中的个体总是有一定的变异性,因此随机漂变也能够促进多样性。
随机漂变指的是个体数量和基因频率因偶然的原因而变化的过程。
4.物种交错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有许多重叠点。
生物种群之间的交错锁定使生态系统积极地适应了途中的适应性制约。
”拼接”合适的生态阶段,以形成更大、更重要的生态系统。
二、多样性的作用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之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够使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再生产和增长。
2.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都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破坏了一个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就会对以后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3.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和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促进生态系统成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避免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b5334a50029bd64783e2c8d.png)
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宇宙形成大约已有150亿到200亿年,地球形成大约已有46亿年,生命的形成大约已有35亿年。
宇宙的演化,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诞生,往返亿万年。
亿万年间,地球因其演化出了生命而成为人类目前所认知的宇宙中最独特的天体。
亿万年里,生命通过其独特的进化,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完成了巨大的飞跃,形成了今天如此丰富的生物世界。
地球因为这多彩的生物世界而装扮得分外美丽。
从地球早期生命的化石记录来看,最早的生命残留物可能是保存在格陵兰距今约38亿年的石英岩中的有机碳颗粒,而最早的并可与现代生物进行形态对比的化石是保存在距今约35亿年的澳大利亚太古代硅质叠层石中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化石。
这些简单的生命经过近15亿年的演化,大约在20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出现了真核单细胞生物。
生命进化历程进入10亿年至5.4亿年前的新元古代。
随后,地球进入了寒武纪。
生物进化史上最著名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开始了。
这期间,生物的进化速度,新物种的产生速度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这几个时期,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生物机体的形体造型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创新性变革,且在多种生态环境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栖息地和适应带。
接下来的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包括之前的寒武纪所组成的古生代中,依次出现了珊瑚虫、腕足动物、鹦鹉螺、笔石、鳄鱼、海螺、鱼类、第一批两栖动物、第一批爬行动物、第一批有翅昆虫等生物,同时,陆地植物、大型植物纷纷出现,地球的生物家庭成员不断曾多。
接下来,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出现了哺乳动物,鸟类,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万物的灵长——人类出现了。
生活在奥陶纪时期的三叶虫可见,正是这亿万多年来的不断进化,衍生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生物多样性。
所谓生物多样性,即指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本文将论述的,是这三个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7a123e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d.png)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种多样性是在漫长的地质时间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地球的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的陆地面积广大,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这为不同类型的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常年炎热潮湿,为许多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寒冷的北极地区则适合鳕鱼等生物生活。
因此,地球上的地理分布差异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其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还与生物进化过程密不可分。
进化是指物种长期演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
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上存在差异。
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的个体会逐渐积累起来,进而形成新的物种。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不仅促进了物种的多样性,也使得物种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提高了整个生物系统的适应性和韧性。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气温、降水、光照等,它们控制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状况。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种群会通过进化适应这些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盖融化,给南极企鹅等物种的生存带来挑战,但同时也会为其他生物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
类似地,降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干旱地区植被的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波动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a390428192e45361066f52c.png)
•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 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 指标: • 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 定类群的物种数目 ; • 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 的物种数目; • 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 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L/O/G/O
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组 JACKY
1
目录
1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方式与原因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生物多样性
•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 • 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综 合体。 •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 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22
生物多样性形成方式
• 概述 • 从原有的物种中形成一个新的物种,称为 物种形成。对于新的物种形成的机制有不 同的假说,但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两个 基本的过程。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 离和生殖隔离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根据 成种的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异域型、同域 型和邻域型三种。
10
百山祖冷杉
海南油杉
元宝山冷杉
11
(3)生态系统多样性 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 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类型 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6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地球 上所有生物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 总和。也称基因(gene)的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是生物适应环境能力的体现 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归纳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f56e47ba32d7375a41780c1.png)
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D.气候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及保护。
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A.一定属于同一个“属”B.基因组成一定相同C.生活环境一定相同D.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A、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一定都属于同一个“属”,A符合题意。
B、同种的生物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但生活环境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同种生物的个体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对环境的能力也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3.下列生物中,全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蜘蛛、乌贼、青蛙B.鲫鱼、家兔、螳螂C.蚂蚁、沙蚕、海豚D.家鸽、壁虎、蛇【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解答即可。
生物产生多样性原因阐述
![生物产生多样性原因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e51cbc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b.png)
生物产生多样性原因阐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的一种现象。
它涵盖了所有生物体、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那么,生物产生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1. 进化和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化和遗传变异。
生物体通过遗传机制和进化过程中的突变、交配、基因重组等,使得每个个体在遗传上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自然选择,有利于基因的传递和适应性特征的发展。
这样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就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的一个重要机制。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会导致对适应性特征的选择。
适应性特征有利于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而不利于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被淘汰。
这种选择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优势。
3. 基因流动和迁移基因流动和迁移也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原因。
生物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通过迁徙、扩散、繁殖等方式进行。
当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基因交流时,带来的有益突变和多样性有助于群体的适应性。
这种基因流动和迁移能够促使物种在不同地理和生态环境中的多样性增加。
4. 物种互动和共生关系物种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生物体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
例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并通过相互捕食、共生等方式保持着生态平衡。
这种互动和共生关系促使不同物种之间的兴衰和相互竞争,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5. 环境变化和地理分布环境变化和地理分布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环境不断变化。
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因素造成了地理环境的分化,这导致了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的产生和变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位对于不同种群的适应性也不同,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课件-选择性必修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课件-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3c7ecd0e2bd960591c6772c.png)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当地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四川卧龙岗自然保 护区也受到了破坏,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赖以生存的食物箭竹被破坏,我们采用 哪种保护措施更有效? 易地保护。 (2)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大熊猫因近亲繁殖,种群开始退化,造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的原栖息地碎片化,不同保护区的不同种群之间无 法进行基因交流。 (3)人们欲在震后大面积种植箭竹,咨询后发现不可行,试从生态学 的角度分析原因。 大面积种植箭竹会造成林业品种单一化,会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利 于大熊猫生存。
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
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 得某些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1)引进物种和入侵物种不完全一致:引进物种 不一定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如玉米、马铃薯等对 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物种是引进物种;人们一般 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 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
(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 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 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这三个例子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甲 壳类、贝类以及水稻、玉米、小麦等可供食用,家蝇可以为植 物传粉、作为动物饲料,并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等)、间 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潜在价值(红树林、野生稻 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
进化理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进化理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7451e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d.png)
进化理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物种,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每个物种都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命方式。
为了解释这种多样性,进化理论提供了一种最有力的框架。
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物种适应性的选择,其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这意味着在面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挑战时,只有那些适应环境并具有更好适应性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殖。
这样,它们的有利特征将在后代中得到保留并变得更加普遍,导致物种逐渐演化。
遗传变异是指在物种中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些遗传差异源自基因突变、重新组合和基因流等过程,它们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意味着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存在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
自然选择利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并进一步传递其有利特征到后代。
进一步来看,进化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在不同环境中存在差异。
环境的多样性是物种适应与进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条件、食物资源等)对不同物种产生了不同的选择压力,这导致不同物种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并演化出不同的特征。
例如,在气候多变的地区,生物必须适应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季节变化等条件。
这就要求其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物种会发生适应性的基因变异,从而增加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这导致了物种在逐渐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地理隔离也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理隔离是指物种由于地理原因被隔离成不同的种群,进而导致适应不同环境的演化进程。
这种隔离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理尺度上,如大陆之间的隔离、山脉和河流等地貌障碍的隔离,甚至是相对较小的生态隔离。
地理隔离可以阻止基因流,使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产生更多的物种。
进化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还在于指导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f00f8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6.png)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气候的缘由。
首先,湿热的地方生物多样性丰富,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基因宝库。
其次,气候的变化程度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例如跨纬度大,热量变化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简单,也会使得气候简单,生物种类有可能就会增多。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
例如oNorse et al.(1986)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
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孙儒泳(202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全部变异”。
在《爱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简单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如何从有限的基因库演化而来的呢?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惊人简单性的关键在于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序,人们发觉基因组中的基因总数并不能反映生物的简单性,而转录因子往往以多种组合的形式起作用,由此带来了更大的简单性。
1。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39f023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6.png)
⽣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任何⼀个物种或⼀个⽣物个体都保存着⼤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个基因库。
⼀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越强。
基因的多样性是⽣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多样性特点
1、物种⾼度丰富中国有⾼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亚。
2、特有属、种繁多中国⾼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等植物的57%以上。
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
尤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之称的⼤熊猫、⽩鳍豚、⽔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由于中⽣代末中国⼤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未遭受⼤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垩纪、第三纪的古⽼残遗成分等。
⽣物多样性的分类
异域型。
⼀个物种的多个种群⽣活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由于地理隔绝使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出现障碍,导致特定的种群积累着不同的遗传变异并逐渐形成各⾃特有的基因库,最终与原种群产⽣⽣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同域型。
⽣活在同⼀区域内的物种,由于资源的限制和种群内部的激烈竞争,导致⽣态位出现分化。
占据不同⽣态位的群体出现基因交流的障碍,通过⽣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邻域型。
有些物种的分布区很⼴但扩散能⼒较差,在其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的⼀些种群,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差别⽽形成基因交流的阻碍,逐渐建⽴起⾃⼰独特的基因库,并形成⽣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霍巴资料
荷荷芭油(JoJoba Oil) 由 來:屬希蒙得木科,又名:火火巴、霍霍巴、可可巴、好好 巴、浩浩巴等,學名:Simmondsia chinensis。荷荷芭原自美國與 墨西哥交界處的索蘭沙漠,是一種常灌木,雌雄異株,一年結果兩 季,壽命最長可大約二百年。樹根租大、耐熱、耐旱、耐瘠,被稱 為"沙漠克星",它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水土保持的優良樹種。在以 色列、中東、巴基斯坦、印度、阿根廷、中美和南美的乾旱地區、 南非和澳大利亞均有商業化栽培。 萃取方式:冷壓萃取 調油比例:10%至100% 功效作用:含豐富蛋白質、礦物質、臘狀膠原物質等物質,滲透力 特強,能緊實皮膚組織、調節皮膚水份、改善發炎的皮膚,治療因 懷孕期激素變化而突發的濕疹等症狀、促進毛髮生長、預防掉髮、 柔軟頭髮,是頭髮保養的最佳植物油。 適 用:老化肌膚、油性肌膚、濕疹及發炎性的肌膚 *滲透性最強、具高度穩定性,可久藏。
飞机上了。
课后练习:网上查阅(鹰眼雷达)
以上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名 川 之 美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具有 美学价值!!!
小结:
药用价值
直
接 使
重要的工业原料
用
价 值
科学研究价值
美学价值
2. 间接使用价值
请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中各生物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
草→鼠 → 鹰
表明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 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什么要停止垦荒而保护上述水禽和候鸟?
一.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使用价值
五
人
灵
参
脂
青蒿素,海螵蛸,蝉蜕,鹿茸,犀牛角等具有药用价值
黄河三角洲的芦苇
黄河三角洲的芦苇
黄河三角洲的芦苇
霍霍巴资料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银合欢树的豆科植物,是荒山造林、保持水土的好树种, 但它的汁液含油量很高,被誉为“燃烧的木头”,其燃烧能力可达到石油的2/3 以上。菲律宾就种植了12000公顷的银合欢树,可提供相当于100万桶石油的燃 料。 其实,植物能提供的“燃料”有多种多样。巴西有一种名叫“苦配巴”的乔木, 只要在树干上钻一个直径5厘米的孔洞,就能流出金黄色的油状树液。每株成年 树每年能产“油”10~15千克,成份非常接近柴油。澳大利亚有一种叫阔叶木棉 的植物,能提取类似于重油的燃料油。美国沙漠地区有一种灌木叫霍霍巴,其种 子就含有50%的液体蜡。 近年来,在科学家的不断地努力下,涌现不少新奇的“燃料植物”。如巴西热带 丛林的一种油棕榈树,栽种三年后开始产“油”,成份与柴油相仿,而且无需提 炼注入柴油发动机汽车油箱里,就可开动汽车奔驰。据估计,每公顷可产油1万 千克。我国海南岛的尖峰岭,一种叫油楠树的大乔木,在树干上钻个洞,就可流 出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可燃性与柴油相似,每株一年可收获10~25千克的“柴 油”。菲律宾的汉加树,其果实含16%的纯酒精,可直接用作燃料。还有不少植 物,如高梁、木薯、甘蔗的残渣都能生产酒精;凤眼莲等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制造 沼气; 藻类中的巨藻则可用来生产甲烷。
5000种
16
真菌
8000种
17
细菌
500种
0.2
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特有的物种有哪些? 我国古老的物种有哪些?
第三,经济物种丰富
(阅读课本第108页有关第三点的内容)
第四,生态系统多样
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淡水,海洋等生态系统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生态系统呢?Fra bibliotek(3)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学生阅读) 围湖造田,滥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人为因素的四个方面:(阅读并举例) 一.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二.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三. 环境污染
芦苇,霍霍巴的种子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培育对水稻草丛矮缩病有抗性的水稻:
无抗性普通高产水稻
有抗性野生低产水稻
进行杂交育种或基因移植 有抗性普通高产水稻
仿生学
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可以给 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以重要的启示。例如, 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一 般的飞机都做不到的。原来,苍蝇的后翅演 变成了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平衡棒不仅能 够调节翅的运动,还能及时地校正身体的姿 势和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 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 现在,这种精密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新式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中学 刘诗良
引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p105)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遗传和变异 基因是遗传的信息,基因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 变异等决定遗传的多样性
生物的进化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 展导致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与环境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态 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均表现出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资料:
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 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 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 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 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惭积缩小 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频危水禽和多种候鸟 被迫迁徙他乡了。
2.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极需要保护,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1)世界物种多样性减少; (学生阅读)p108
(2)我国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
哪些物种已经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 新疆虎,野马,毛脉蕨
哪些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人参,珙桐
3. 潜在的使用价值
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 它一旦消失,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 存在了,应当珍惜和保护它们。
二.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物种丰富
类别
数量
占世界同种比例(%)
高等植物
约3万种
10
陆栖脊椎动物 约2340种
10
鱼类
2804种
12
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