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评论

合集下载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

张艺谋电影作品的观后感张艺谋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观看了他的多部电影后,我对他的作品有了一些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画面构图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例如,在《英雄》这部电影中,他使用了红、蓝、绿等鲜明的色彩来代表不同的故事线,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使得电影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他擅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活着》这部电影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福贵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执着。

这种细腻的人物刻画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还常常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他善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再现,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中,他通过对清朝末年的皇室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权力与欲望的腐败和破灭。

这种对历史的再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通过观看他的电影作品,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综上所述,张艺谋的电影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更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我相信,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更多的观众,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3篇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3篇

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3篇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1《活着》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异常凄惨。

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枪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痛,再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时吃饭时的辛酸苦楚,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个人的命运。

看《活着》时,我想到了一句话,“当你第一百次跌倒时,请不要忘记前面的九十九次你都站起来了!”我认为福贵的这一生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家产败光、父亲离世、被拉壮丁的拉去打仗却成了战俘、妻子病了无钱医治、儿子被抽血致死、女儿又聋又哑死于难产,就连女婿、外孙,都死于非命,仿佛那个特殊年代的全部灾难都落在了福贵身上。

而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强魄的人去掉大半精魂。

可是福贵在这一系列的打击后,仍好好的活着,还可以幽默轻松的向别人讲述他这一生。

福贵的坚强,不同于保尔和牛虻那样为信仰而生的坚强;不同于司马迁为实现先父遗愿苟活著书的坚强;不同于张自忠上将为了抗日大局忍受“汉奸”骂名的坚强。

他只是一个标准的败家子,普通的壮丁,平凡的农民。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坚强更能激励人心,如周国平所言:“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在这个世界上,如保尔等人轰轰烈烈的坚强毕竟在少数,承受着这些平凡苦难的人,始终卑微而又坚强的生活在社会最不起眼的一角!而每一天,我们的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为情所困、为钱所迫、为生活所打击、为学习所压抑的林林总总的平凡之人。

自以为世界放弃了他们,于是他们也放弃了世界!我想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承担的所谓的苦难都没有福贵一个来的大,而他们走了,永远的离开了,福贵却依然爱着自己,爱着生活,好好的活了下去。

是福贵没心没肺吗?他在亲人离开时的眼泪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那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福贵可以那么孤独的活着呢?他那样孤苦伶仃的活着,幸福吗?我只想说,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好好活着,或者就是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

影评 - 红辣椒

影评 - 红辣椒

影评 - 红辣椒《红辣椒》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

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深受这部电影的感染,并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首先,我要赞扬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红辣椒》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城镇的故事。

故事以一家红灯区的妓院为中心,通过展现妓女、妓院老板、警察以及其他社会角色的生活,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让观众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次,演员们的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巩俐在片中饰演的妓女王菲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通过精湛的表演,将王菲菲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眼神、肢体语言和表情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痛苦、挣扎和希望。

其他演员们也都表现出色,他们的演技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此外,这部电影还通过讲述妓女们的故事,探讨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电影展现了妓女们的生活困境、艰难选择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女性角色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并引发了我对社会不公和性别平等的思考。

这种共鸣点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思考社会问题的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电影《红辣椒》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出色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并让我更加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问题。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通过艺术手法传递信息和引发共鸣的杰作。

我强烈推荐大家观看《红辣椒》,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与我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的影评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的影评

《活着》电影与原著小说分析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112石磊 1111200040电影《活着》是张艺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导演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影片。

它反映的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下,普通小人物(富贵)的曲折历程,很能引人思考。

对于《活着》这两个字,我觉得影片中要表达的是许多个人的内心:家珍带着孩子离开赌棍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活着;富贵倾家荡产后流落街头是为了母亲能活着;家珍带着孩子归来是为了一家人能够共同活着;富贵以皮影戏谋生并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是为了让家人更好的活着;政府大炼钢铁、吃大锅饭是为了让中国人都好好活着;有庆和别的孩子闹别扭是为了他姐姐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春生想在生活上给予富贵家帮助是为了家珍一家从阴影里走出来更好的活着;镇长努力给他家说媒是为了他所辖的人民能幸福活着;二喜利用职权请到了妇科专家是为了老婆孩子能平安的活着;家珍让走资派的春生欠着那条命是为了春生继续活着······这种种的种种所展示给我们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而是因为他人的存在才给予了我们活着的动力、给予了我们活下去的念头。

换句话说,我觉得活着的信念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

但是中国人素有‘天命’之说,这部影片以一个普通人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所遭遇的艰辛苦难和种种悲剧揭示了人活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又无能为力的境况,向我们展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未曾消退的那种宿命论的人生观。

这部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小见大,展现的虽然是小人物命运、表现的却是苦难的题材,体现了人类那些共有的古老的情感、那无法与命运抗争的悲哀。

确实,人类在普天之下太过于渺小了,要面对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场景。

就像影片中所描述的皮影戏一样,是被人操纵着的,充斥着被动,人又何尝不是呢:即便你如何努力、如何奋斗,你又何曾能控制命运的齿轮,从一个赌徒变成一个耍皮影戏的,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至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二世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张艺谋电影评论

张艺谋电影评论

张艺谋电影评论如果谈及当代中国电影,始终都无法绕开一个人,那就是张艺谋。

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张艺谋以及他执导的电影不仅在国内一直是电影学术界、媒体、公众竞相追逐的焦点,在国际上更是深受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并频频获奖,成为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名副其实的一面旗帜。

除电影外,张艺谋在其他艺术领域始终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如执导歌剧《图兰朵》、《秦始皇》;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加之成功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张艺谋一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奥运过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品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张艺谋回归电影,相继执导了《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

影片公映后,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一时间张艺谋及其电影再度成为中国影坛的热点话题。

纵观张艺谋的电影,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表现人性觉醒与反抗、历史反思与追问的沉重题材影片,到90年代中后期的《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等一批关注和反映个体生存状况和平民关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再到2002年的《英雄》一举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我们不难看出,张艺谋极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电影的风向标。

不仅如此,他的电影风格在不同时期的探索与转变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张艺谋出生于1951年的陕西西安。

青年时期的他曾是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一名工人。

但凭着一股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张艺谋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1982年毕业后,张艺谋以摄像的身份参与创作和拍摄了影片《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从而缔造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神话。

摄像出身的张艺谋,对造型、色彩、光线具有独到的理解和追求,这种追求无论是在电影摄影、制作技术上还是在电影主题表达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张艺谋以自己的实践创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影美学、电影本体的理论研究。

红高粱电影影评

红高粱电影影评

红高粱电影影评导读:本文是关于红高粱电影影评,希望能帮助到您!红高粱电影影评(一)色彩和造型上获得不俗的效果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他所关注的。

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

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

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

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

但是本文为了突出张艺谋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特别地将色彩单列出来进行论述。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的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在《红高粱》中,电影造型的精巧几乎成为张艺谋在艺术形式上最主要的追求。

《红高粱》的追求是对生命力的讴歌,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粱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黄土弥漫的土围墙,火光,水气冲天的酒坊,都表现了原始生命力的蓬勃旺盛和热烈张扬。

"颠轿”一场戏:黄土高原的空旷,崎岖的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

颠轿是一种狂乐的纯自然的表现,光头的汉子有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强烈欲望,在空旷寥寂的黄土地上的那种狂热是缺乏理性的、完全凭感觉的、粗糙的、原始性的情绪自然地表露。

“酿酒“一场戏:通过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烟气和来回走动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野合”一场戏: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热血男女激情云雨,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

分析张艺谋电影《影》的特点

分析张艺谋电影《影》的特点

张艺谋的《影》美学上大胆的尝试纵观张艺谋的作品,我们发现他的作品可以分作两种,一种重色彩,一种重叙事。

就《影》的预告片所呈现出的成色来看,美学风格上是开创性的,但隐隐中也有一些不安的因素。

就《影》的预告片所呈现出的成色来看,美学风格上是开创性的,但隐隐中也有一些不安的因素。

张艺谋是一个擅长于色彩叙事的导演,从《影》的预告片来看,这种色彩叙事表现得尤为突出。

整部预告片的效果呈现出一种浓浓的中国水墨画风格,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传递出中式意趣。

影片对于景别、光线都有着精准的运用。

在早前曝光的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对邓超饰演的两个角色不同的光线转换。

《影》的官方剧情简介没有介绍任何剧情,只是简单的发问“是愿做真身,还是愿做影子?是明处做人,还是暗处做鬼,换作是你,如何选择?”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电影《影》中张艺谋还注入了大量的哲学思考。

他提出的“选择”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面临的哲学问题。

在中国的哲学体系中“善与恶、明与暗”都是没有定论的,所以现在这又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张艺谋的叙事能力尚且存疑,遑论在叙事上又加上了浓浓的哲学思辨气息。

张艺谋能否驾驭得了这个宏大的故事,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对于张艺谋这部《影》已是期待甚久,国师只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让我沉浸在了“影”的世界。

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这部影片。

东方美学和色彩减法看过预告片以及张艺谋的一些采访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样大程度长时间的统一水墨风格,会不会视觉疲劳?”不会。

这些年来,由于遭受各种外来文化冲击,急需文化自信的中国市场开始了大范围的“中国风”创作。

无论是纯艺术还是出于商业目的,我们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三不像”作品,不单单是影视或是音乐。

张艺谋在没有了欧美制片的束缚后,他呈现了真正的东方美学。

说到《影》这部作品中的东方美学,大到整体的水墨丹青画风、山水、房屋布景,小到衣着、屏风,更细微到各种刺绣花纹。

除静物的美学设计外,武术动作、音效配乐都在呈现着张艺谋高水准的艺术水准。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1、色彩运用鲜明。

张艺谋导演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导演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红色,更是情有独钟。

张艺谋导演在影视作品中对于红色的运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红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后的血红画面”,再到《菊豆》中的“红染布”,又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都十分鲜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他能大胆运用大片大片的中国红或者黄色来烘托气氛,比如《英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艺谋十分注重画面的美感,像《我的父亲母亲》(早期的)和《英雄》、《黄金甲》、《十面埋伏》等都这样,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

个人比较欣赏《我的父亲母亲》,它把人内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的非常好,最纯朴的人,最纯洁的爱情,很感人、唯美。

2、电影风格有活力。

早期的张艺谋电影风格都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活力,也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活力,才能让张艺谋导演拥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勇气。

使得张艺谋能够冲破以往电影风格来寻找新的电影语言。

3、深度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

首先是思辨性,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思辨性,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原意,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动力,从生活的最底层,把握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而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

其次就是张艺谋的创新性,他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力求有所突破,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的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的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并形成了他特有的叙事方法,视觉效果,生动的证明了一名“中国最勤奋”的电影工作者的誓言。

4、彰显女性的个性。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中,女性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早期影片尤其彰显女性的个性与魅力。

每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是不同性格不同身份女性的代表。

5、总结。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背景音乐唯美动听,画面宏伟壮丽;深度剖析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同时选角严格,善于挖掘新人。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1)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一:整部电影所展现的全景永远都给人一种对称的形式感,烘托了剧情本身所要表达的封建礼教对人心的禁锢。

由此也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早期作品的严谨性,一种纯粹的表达,不惨杂多余的东西。

站在对该片感性化的分析角度,音乐是一大特色。

浓厚的北方民间音乐与传统京剧相结合。

无论是陈家大少爷的笛子所表现的苍凉,三太太京剧的洒脱与绝望,还是迎娶颂莲的那段欢快的曲调都给人一种化外有话的延伸感。

这种延伸感也将画面烘托出压抑和讽刺两种色调。

当三太太被封建礼教所迫害时,大雪漫天,颂莲闻声前去打探。

一路上慢是怀疑和害怕,当她快要靠近“死人屋”时的那段音乐表现出的情绪足以让人感到窒息。

片子结尾处,颂莲围着自己的院子不停地打转,给了这部电影不言而喻的含义,封建礼教是外延,而主题和内延是人心。

人心就像一个没有出口的四合院,禁锢自己也杀死了自己。

曲调的循环往复给画面注入了时空感,将观众带入一种永无止尽的绝望当中,特别是女性观众,似乎一时还找不到精神上的解脱。

这便是电影的深刻之处。

影色调纯粹明快,并随着春夏秋冬四个阶段和主角的情绪变化而转变,冷色调居多。

鲜明得衬托出了大红灯笼病态的艳丽,和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

看似喜庆,实际上是男权压迫的象征。

此片反应了旧时代的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男尊女卑的普遍现象,女性过着玩偶般的悲惨生活,无论学识的高低似乎都会在婚姻这门考题上"挂科",上对地位的极度渴望,导致的后果就是玩火自焚。

男人本身是一个衬托,陈老爷也是从头到尾没露过脸。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男权社会的背后,她们才是舞台上的主角,扮演各种个样的角色,正如何赛飞说的那段台词,戏演的再好也骗不了自己。

然而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逾越和解决的社会现象,只有艺术这种表达形式才能正确深刻得反应它。

1990年代初,该片曾在国内禁映过一段时间。

电影《英雄》赏析

电影《英雄》赏析

1.《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棋馆之战——青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少是影片中的真实,丝毫没有添加讲故事人—-无名的感情色彩,没有感情色彩的故事的故事压根就没有鲜明的色彩.两位高手,一对好朋友,决战与棋馆.无名,一位绝顶的高手,表面冷漠而内心充满火热的人,并且很自信。

长空,大家心目中英雄,自认为天下无敌,自负之极。

有一句话这样说:高手对决,比的是内力.其实两人一直在用意念在对决,意念就是青灰色的,没有现实那么清晰.“面对着自己的朋友,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刺秦‘大任',我真的要亲手杀掉自己的知己吗?”无名脸色冷漠,其实心里是一片凄凉!从今天起,自己的朋友就要死在我的短剑之下,我怎能不伤心。

我是一个冷漠的人,可是面对着即将死去的朋友我还是得装作丝毫不在意的样子。

其实,我们并不冷血,只不过我们心中有仇恨。

可是我的朋友啊…“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刺秦的机会”长空很坚决,没有丝毫犹豫,报的是必死的决心.两人都拥有博大的胸怀.那一刻,他放弃对抗,跟随自己戎马一生的长枪被朋友的短剑削断,孤独凄凉的掉落在冰凉的地上,冰冷的水珠讥诮的涌上来,喷了满枪,也滴了他满脸。

朋友的短剑从腹部刺入,这意味着死亡,带着一丝期望已带着遗憾死亡。

但是为了刺青也认了。

青灰色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代表着朋友之间凄凉的离别与死亡,也代表着意念的颜色。

没有面部表情的他们像是冷血动物,面部表情也是灰色的.灰色时而被涂抹的更重一些,那边变成了黑色,那是他们最博大的胸怀,也烘托出一种庄严.书馆之战一——红无名确实是一个深邃老练的人,在面临着秦王这个“天下枭雄”时,他编造了一个故事,残剑与飞雪的故事。

红高粱影评(精选16篇)

红高粱影评(精选16篇)

《红高粱影评》红高粱影评(1):张艺谋的《红高粱》这部电影是最近看的,对这部电影感觉尤为深刻。

这部电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它以前获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3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首届摩洛哥马拉卡什电影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第16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等众多奖项,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山之作。

电影讲述的是奶奶十九岁那年,曾外祖父为了换一头骡子,把她嫁给十八里坡的麻子李大头。

轿子走到青杀口,突然窜出一个劫匪,劫了轿夫的工钱,又要抢我奶奶。

轿夫也就是之后的我爷爷带头结果了那人,并且对我奶奶产生了好感。

三天后,我奶奶回门飘过高梁地,蒙面的爷爷将她拉进高梁地里,并发生了关联。

不久,李大头死了,并且死因也成了迷,我奶奶成了酒坊的掌柜并得到店伙计罗汉的帮忙。

我爷爷找到了我奶奶并恶作剧在一坛刚酿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这酒成了好酒。

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同时我爷爷和奶奶在一齐了,喜爱我奶奶的伙计罗汉爷爷走了,之后成了抗日的共产党。

我爹九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

他们为了修路,用刀逼着乡亲们踩倒高梁,日军又将我罗汉爷爷吊在树上,逼着肉店的伙计剥他的皮。

我奶奶让伙计们喝下了十八里红,大家唱着《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

我奶奶在家做了一桌子饭菜,等着得胜回来的我爷爷他们。

我爸回去说是爷爷他们饿了,叫我奶奶送饭,我奶奶挑着担子去送饭,被日本鬼子用机枪打死。

高梁地里发出怒吼声,我爷爷和众伙计冲向日本军车,日本军车炸飞了,伙计们也死了。

就只有我爷爷和我爸留了下来。

红高粱对于中国电影艺术甚至对于改革开放十年来真正的思想解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感情启蒙有人这样说中西方对待感情的差异。

谈到感情,西方人说:给我一张床。

张艺谋电影影观后感5篇

张艺谋电影影观后感5篇

张艺谋电影影观后感5篇张艺谋电影影观后感1张艺谋好用大气,看他的电影就像是看画展,大气磅礴,美不胜收,恨不得每一帧都拿来做插图和壁纸。

《影》亦是如此,且更突出了XX古典风韵,其宣传《影》称,这是一部水墨杀场。

确实如此,非黑即白的镜头画面,渲染着阴阳和刚柔,似乎也昭示着电影的主题:正义与邪恶混为一盘。

古琴、古剑、古文、古典,古人,《影》讲述的故事只是点缀,要宣传的道理才是真迹。

其实,书画歌艺都是生活的提拔,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渲染,拨动观众心弦,布出道理。

这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思路比较司空见惯,如死诸葛亮气死活司马懿、狸猫换太子、真假美猴王等等,正如《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影》中子虞是真,镜州是假,子虞是真身,镜州是影子。

子虞说:“没有真身何来影子”,镜州杀死子虞后说:“没有真身也会有影子”。

此时,镜州已完全替代了子虞。

《影》中,沛王早已料到子虞是他王位的最大威胁,所以他想阻止城池的收复,来遏制子虞大都督的威信进一步扩大。

于是,他不惜将自己的妹妹青萍许配杨苍之子,来换取目前的和平形状。

但是他没有料到,就是因为他的许配,而且还是去做妾室,激发了民众收复失地的愤怒,这或许就是子虞不取而代之的意义所在吧。

当青萍吵闹时,沛王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就像下棋,只是谁才是棋子?”。

我觉得沛王道出了世间所有的棋局的要义,在棋盘中要子未必最大,就算最大的棋子也只不过是棋子。

下棋的人太多,胜负谁又能料定,谁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兴亡并非没有定数,事还需人为,但或许你只是一枚棋子。

电影结尾矛盾激烈冲突后,当君临天下只剩最后一步时,子虞说:“这里的一切我来承担,镜州杀了他(沛王),替你母亲报仇,然后带上夫人(小艾)走,只恨我这一生醉心权谋和征伐,从未领略过天下之美,你们替我去看看。

”我认为子虞所说的报仇和带夫人走都只是诱饵,其实他是想借镜州的手杀死沛王,然后他再杀死镜州。

张艺谋英雄电影观后感

张艺谋英雄电影观后感

张艺谋英雄电影观后感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其中,他执导的《英雄》无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为一部以古代武侠为背景的电影,《英雄》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以国家大义为出发点的故事,同时通过其大场面、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注意。

首先,我要说的是《英雄》在电影制作方面的精良之处。

影片的色调、服装、布景和道具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张艺谋的独特美学。

整个电影以中国古代武侠的元素为基础,每一个场景都被精心设计和打造,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古代仙侠世界中。

同时,影片运用了各种特技和镜头语言,使得每一个动作,每一场战斗都煞有其事,充满着视觉冲击力。

我记得尤为深刻的一幕是青蓝色的雨景中,两个主角的肢体跳跃舞动,那种逼真而又优美的表演让我不禁屏住呼吸。

影片的每一帧都充满了美感和张力,这是张艺谋的实力和才华所创造的。

电影的剧情设置也是独特而富有张力的。

整个故事围绕着李云龙的一场刺杀计划展开,通过三位刺客的不同回忆和解读,逐渐揭示了真相。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观众的观影乐趣,同时也展示了主题的深度和意义。

影片通过三位刺客的不同视角去审视英雄的定义和牺牲的价值,以及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在影片的最后,李云龙明白了他的愿望不过是帝王统一,在国家民族的扩张中,个体的生命和情感都只能成为牺牲品。

这种复杂的人物心理和对国家大义的思考,使电影的主题更为丰富和深刻。

另外,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相当出色。

张艺谋一直非常擅长塑造角色,他选择的演员都能够完美地诠释出角色的特点和情绪。

尤其是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巩俐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更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精彩。

每一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他们的演技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特别是李连杰饰演的李云龙一角,通过他细腻的表演和动作设计,展现出了一个内心矛盾而又坚定的英雄形象。

观众通过他的表演,不仅能感受到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也能够被带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中。

张艺谋电影风格分析

张艺谋电影风格分析

张艺谋电影风格分析张艺谋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观众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他的电影作品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兼具实验性和戏剧性,他注重对个体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首先,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风格鲜明,他通常善于运用大胆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作电影,例如《红高粱》中的色彩构图和视觉冲击力、《活着》中的饱满的镜头语言、《英雄》中的色彩运用和美学风格等等,这些都是张艺谋电影的标志。

他的色彩运用饱满丰富,通过对比和碰撞不同颜色的运用,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构图和镜头语言也非常有力,通过对人物的位置和角度的安排,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视觉张力。

其次,张艺谋的电影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他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中找到戏剧性和艺术性,使得他的电影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他关注个体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通过细腻的刻画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苦涩。

例如《活着》以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社会70年代至90年代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揭示了人的生活被众多的外部因素所左右,同时也带给观众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手法,通过对对象、符号和场景的选择和组合,传达出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红高粱》中的红色高粱、《英雄》中的色彩运用和降雨场景等,都具有象征意义,使得电影具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象征性的呈现方式使得他的电影作品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也使得观众更易于体悟和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总的来说,张艺谋的电影风格独特,既注重对个体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又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他的电影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原则,也兼具实验性和戏剧性,通过对色彩、构图和镜头语言的运用,创造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性。

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评析

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评析

苏童《妻妾成群》与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评析一、《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介绍1、导演简介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他以执导充满浓浓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的浪漫互相映照,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0年5月24日获颁美国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基本信息:1991年出品,原著小说:苏童《妻妾成群》演员:颂莲—巩俐梅珊—何赛飞陈佐千—马精武二太太—曹翠芬大太太—金淑媛飞浦—初晓雁儿—孔琳3、剧情介绍4、获奖情况1991年香港《电影双周刊》十大华语片之一;1991年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马克银狮奖;1991年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1992年第18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摄影(赵非);1992年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巩俐)1993年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巩俐);1993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1993年比利时影评人协会大奖;1993年第4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1990年第6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5、影片评论影片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秉承并发扬了原作的主旨和风格,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逐渐扭曲和变形。

演员巩俐对颂莲塑造非常成功,而饰演三姨太的何赛飞和二姨太的曹翠芬也在片中有出彩表现。

陈老爷的扮演者马精武在片中没有任何正面镜头,主要以声音来体现出他的存在,却将一个冷酷无情的封建家长式的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也是张艺谋的一部极品之作,获奖无数。

这部影片,对中国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于在国外也是影响极大。

影片赏析:这里没有春天。

这是一部没有春天的电影。

影片的一开始,是夏天。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

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特点张艺谋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广受赞誉,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讨论。

张艺谋的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叙事方式、题材内容、美学风格等方面。

首先,张艺谋的电影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情节展开。

例如,他的第一部长片《红高粱》就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家族的命运,通过闪回和倒叙的手法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推敲。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也使得观众对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其次,张艺谋的电影注重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和日常场景。

他关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以真实的表演和细腻的刻画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例如,在《活着》中,他通过对一位老农民的命运展开叙述,描绘出了中国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苦难和生活真相。

尽管电影中的情节常常很悲惨,但张艺谋的作品总能在无声的细节中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此外,张艺谋的电影还常常携带有政治和社会意义,对现实社会问题发表评论和探讨。

例如,在《一个都不能少》中,他通过一个农村小学教师贫困生活的描绘,探讨了中国教育问题和农村孩子的成长困境。

他的电影既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又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呼吁。

在美学风格上,张艺谋的电影常常注重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他善于运用大胆的视觉效果和精心设计的美术布景,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英雄》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不同色彩来区分不同角色的故事,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故事的张力。

此外,他还注重音乐的运用,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综上所述,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主题内容、美学风格等特点。

他的电影常常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和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命运。

他注重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视觉冲击力和音乐的配合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丰富多样,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是对生活、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诗意的表达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如果说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有一种粗粝、真实的美,那么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则像一块素雅的花布,以一种柔软而又温暖的力量直击人的心灵,又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散发着清新、悠远的味道。
这是一部删繁就简的电影。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张艺谋为我们编制了一份纯洁得几乎透明的爱情,并不遗余力地讴歌这份永恒的爱情。为此,他舍弃了一切的技法,选择了最简单、最朴素的表达方式。影片叙事简单、画面干净、节奏舒缓。母亲年轻的脸庞通过特写镜头一次次地出现在银幕上;穿着红棉袄的母亲一次次地奔跑在通往县城的路上;三合屯美轮美奂的村景一次次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在影片中,染坊主杨金山是残酷封建势力的代表,然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却不会因为他的死而终结。这一点在充满仪式感的“挡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天青和菊豆一次次地被拉到在杨金山的棺材下。张艺谋用仰拍的视角将杨金山的棺材表现得巨大无比,而坐在棺材之上的正是他们的儿子天白,他同杨金山的棺材一起仿佛化作了残酷的封建世俗伦理,将天青和菊豆深深地压在脚下,同时预示着他们悲剧般的命运在天白这里得到了一代代的无情传承。
其次在景别上,张艺谋舍弃了之前突出演员脸部的近景甚至特写镜头,多使用与人眼相类似的中景和全景,从而突出了客观的感觉,很好地还原了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状态,给观众呈现一种真实的时空关系,营造出整个影片粗粝的质感。
不过,张艺谋也没有丢弃对传统民俗造型的偏爱,从影片中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以及结尾给小孩过满月时的场面,我们依稀可见他惯用的手法。
(二)真实的躁动
影片《秋菊打官司》
随着影片题材和故事的变化,张艺谋找到了新的视觉形式和影像风格,从仪式化走向另一个极端——纪实化,于是诞生了《秋菊打官司》以及后来的《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中大部分镜头通过偷拍完成并采用了众多非职业演员,这对张艺谋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其实,《秋菊打官司》这部片子从原著改编到拍摄手法的确都是带有很多偶然性:首先,原计划拍摄的影片《一地鸡毛》已经纳入了拍摄进程而因种种原因临时改为《秋菊打官司》;其次,编剧刘恒最先是将《秋菊打官司》写成了生活轻喜剧,后来张艺谋又突然决定改为纪实风格。虽然看似偶然,但其中有着必然的决定因素。
(一)绚烂的仪式
影片《红高粱》
《红高粱》是一个有些神话意味的传说。影片以“我”的叙述拉开了一段“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传奇。“我奶奶”在19岁的时候,受父亲之命被迫嫁给了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李大头。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子将要在轿子里以颠轿的方式折腾一番,于是一场狂热的颠轿开始了。
在颠轿的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出他那强悍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炽热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们那低沉粗犷的嗓音,张艺谋在这场狂热的颠轿中用一种原始的豪迈让我们领略到那张扬而又酣畅淋漓的生命力。
影片《有话好好说》
拍摄于1997年的《有话好好说》让我们看到了张艺谋新的尝试和变化。这是张艺谋首次触及城市题材,为了表现都市中人物的躁动与不安,张艺谋将摄影机搬到了车流汹涌的北京街头,用近乎颠覆的方式拍摄了一部从头至尾都充满狂躁与荒诞的电影。
首先,在拍摄时几乎全部采用肩扛或怀抱摄影机的方式,以追求晃动、慌乱的效果。从而让观众视觉上感受到了一种最为直接的躁动。
前三部作品已名扬海外,但电影套路和风格形式大致相同,不断求变的张艺谋这次尽量避讳造型写意之势,将视角投向当今农村老百姓的生活。通过纪实方法,最大程度地淡化技巧和戏剧性,以求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人的关注上来。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张艺谋借鉴了很多纪录片的创作手法。首先在设备上全部使用16毫米的摄像机和胶片。从而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感。
影片《菊豆》
影片《菊豆》是张艺谋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那仪式化的影像风格得以确立的重要作品。此次,张艺谋特地将原著中的故事背景由贫下中农的家庭改为了南方小镇上的染布作坊,从而为影像和色彩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舞台。那从天而降高高挂起的染布就好像是对天青和菊豆的情感无限的束缚,这束缚不仅象征着杨金山的压迫,更是象征着封建社会伦理对人性那无情的压制。
张艺谋出生于1951年的陕西西安。青年时期的他曾是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一名工人。但凭着一股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张艺谋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后,张艺谋以摄像的身份参与创作和拍摄了影片《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从而缔造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神话。摄像出身的张艺谋,对造型、色彩、光线具有独到的理解和追求,这种追求无论是在电影摄影、制作技术上还是在电影主题表达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张艺谋以自己的实践创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影美学、电影本体的理论研究。然而,张艺谋并非唯技术论的导演,也非形式主义者。相反,他的形式都是为了突出主题,不断地求索只是为了寻找电影内在力量最好的诠释表达方式。由此,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电影美学。
如果谈及当代中国电影,始终都无法绕开一个人,那就是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张艺谋以及他执导的电影不仅在国内一直是电影学术界、媒体、公众竞相追逐的焦点,在国际上更是深受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并频频获奖,成为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名副其实的一面旗帜。除电影外,张艺谋在其他艺术领域始终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如执导歌剧《图兰朵》、《秦始皇》;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加之成功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张艺谋一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奥运过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品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张艺谋回归电影,相继执导了《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影片公映后,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一时间张艺谋及其电影再度成为中国影坛的热点话题。
1987年横空出世的《红高粱》,体现的就是这种人性生命最为原始的本能和张扬,就如同十八里坡那风雨剥蚀圆形拱门。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古老而神秘的原始图腾,始终接受着人们仪式化的崇拜,是一切生命和激情的源头。
影片《红高粱》中那广袤的高粱可以说是电影里生命激情的具象代表,其实在莫言的同名小说中,红高粱并未承载着过多的精神内涵。而在电影中,张艺谋不仅特地种植了这广袤的高粱,更是用镜头将这片高粱地表现得无比舒展、盛大、坚强、热烈,从而成为了张艺谋那仪式化的影像风格重要的载体。创造了几场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段落,让观众领略到了那生命本能的激情与张扬。尤其是“我爷爷”在高粱地中抢亲的这场戏,“我爷爷”用近乎狂野的方式在广袤的高粱地中踏平了一块区域,在高昂而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唢呐声中,这块圆形的区域就好像一座爱情的圣坛,两个压抑已久的生命将在这爱情的圣坛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释放。耀眼的阳光下,高粱叶躁动的狂舞为这场激情的释放赋予了极为强烈的生命感,并将整体的情绪烘托到了极致。广袤的高粱地通过仪式化的处理,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已经无暇顾及其中的某些叙述逻辑是否合理,完全被这应接不暇的视觉画面所传达的生命活力所震撼。极致的影像风格与张艺谋对色彩的风格化使用密不可分。红色在影片中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尤其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为了给大伙送饭,倒在了日军的机枪下。烧酒坊的弟兄们则与日军同归于尽。“我爷爷”如同雕塑般矗立在高粱地中,神秘的日全食染红了整个世界。张艺谋用这种大胆的方式,以红色为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作用和色彩的象征意义,阐释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由此将观众带出了影片中的现实时空,从而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一种内在生命的精神外化。并通过造型和色彩表现出人的力量、人的活力、民族的气节,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纵观张艺谋的电影,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表现人性觉醒与反抗、历史反思与追问的沉重题材影片,到90年代中后期的《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等一批关注和反映个体生存状况和平民关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再到2002年的《英雄》一举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我们不难看出,张艺谋极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电影的风向标。不仅如此,他的电影风格在不同时期的探索与转变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秋菊打官司》在原材、主题、风格、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成功,让张艺谋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让巩俐荣获最佳女演员奖,其创造的影坛奇迹再次成为当时学术界纷纷探讨的热点。
影片《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与《秋菊打官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纪实风格,同样反映农村生活,剧中人物也是同样的执着。这次,张艺谋将农村小学艰苦的教学、生活条件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那所简陋的小学是几经周折才找到实景。演员方面,影片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主角魏敏芝和张惠科全都是附近中小学的学生,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改变。可以说,张艺谋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了一部电影。在电影美学的发展历史中,蒙太奇和长镜头曾代表了两种美学派系和电影风格,而张艺谋能够在这两种派系中穿梭自如,从极致造型到自然真实,都游刃有余,令人赞叹。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点灯捶脚”代表着深宅大院里一种可悲的权利,更代表着女人在这个大院里的地位。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视听语言风格,更参与到电影叙事中,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得影片具有了浓重的隐喻象征风格。
影片《英雄》
仪式化的视听语言风格到了电影《英雄》中,上升到了对电影意境的整体营造,这可以说是电影造型的最高境界。首先在色彩的使用上,《英雄》采用了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相结合的手法。全片对无名准备刺杀秦始皇的过程复述了三遍,每次都采用了一种主导色调,分别是红色、蓝色、白色。红色和蓝色段落的故事是影片故事现实中本身未发生的,白色段落是真实发生的。这种色彩的创意性处理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所蕴藏的舍生取义的大义与大情,延展了叙事空间,积聚了饱满的情绪和感染力。这实际上借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情”与“景”的观念。“情”为“虚”,“景”为“实”,影像的“虚”与人物情感的“实”产生了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而又超于像外的意境之美。
同时,《英雄》的镜头语言中很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慢镜头的大量使用。如无名和长空的棋馆一战,通过慢镜头这种手法造成了审美时间和情节时间上的双重扩展。尤其是对水滴的精致处理,体现了“一滴水中的世界”这样具有东方式哲学思考和文化气场的精神神韵,使得中国传统意境与武侠精神完美结合。电影《英雄》在形式美感和意境营造方面是出色的,可以说是张艺谋仪式化电影造型风格新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