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自己做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①研究对象特殊性;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
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①按数据形式分: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变量数据获得方法: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
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完整word版)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1.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要保证研究的信度,研究工具首先必须准确、可靠,即具有较高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还受到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判定研究工具或者研究结果的信度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重复法:指运用重复测量,重复研究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方法进行两次以上的研究,然后考察他们能否取得相同结果。
相似法:指通过比较同质或者类似的研究工作,或同类研究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研究工具或者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独立评判法: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研究者同时对一组被试的行为、操作水平等各种表现进行独立判断或评价,然后比较他们的一致性,此法可以判定研究者之间一致性程度.2.研究的效度效度通常是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度量出它所要测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
2。
1构思效度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2.2内部效度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八种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分析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2.3外部效度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其他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
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是: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和研究过程各方面的计算机化.3。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生态化特点生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1。
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处于一个复杂的关系之中;2.心理与教育活动既受其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影响3。
心理与教育研究应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以揭示事实、自然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或教育活动规律4.心理与教育研究注重研究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新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是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P192、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
相关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量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P173、实验研究: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用实验研究来探讨因果关系,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变化,揭示因变量的变化是否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从而确定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
P184、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P29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P326、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P447、替代强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P1198、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P1089、普雷马克原则: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在强化等级形成的心理中,处于较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引发操作行为,所以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于较低一级的活动。
P10810、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P1221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将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其中效能期待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种活动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二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两类: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2)个性心里特征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实践意义:1、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公认为是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2)发展性(3)实战性5.心理学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6.反射种类: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大脑皮层的机能,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分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从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3.感觉的作用1)感觉是其它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2)感觉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
(通过感觉提供的信息来了解集体内部状态和外界事物)3)感觉保证了有机同环境的信息平衡,维持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彖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冇。
这是一门介于教冇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含学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冇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木以教冇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牛、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1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牛儿期(岀牛笫一年)和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2)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儿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演变,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1.感觉和动作分化2.循坏反应:扔东西、捉迷藏;3.后期思维开始萌芽;4.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教育历史研究法: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1)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行动,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的研究。
代表有斯腾豪斯、凯米斯。
(2)《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3、个案研究法:(1)是一种探索及分析社会单位生活过程,旨在探讨一个个案在特定情境中的活动性质,以了解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通过个案来探究其与全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个别的、深度的、描绘的研究方法。
(2)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研究方法,又称案例研究法。
4、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5、教育叙事研究法:“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即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过程。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的研究方法。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6、扎根理论: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的质的研究方式。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扎根理论”最初由美国学者格拉塞(Glaser, G.)和斯特劳斯(Strauss, A.)在1967年《扎根理论的发现》中提出来。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公元前4世纪科学心理学与古代心理学研究内容:相似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思辩(理论)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描述)的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
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
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第一层次: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第二层次: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体系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一、科学研究概述⏹(一)科学研究的含义所谓科学研究,是指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二、心理学研究概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第2章心理学研究变量与研究思路一、心理学研究变量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定义变量就是能够变动的有机体的心理或行为因素以及与之有关的因素。
如,一个研究要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学科成绩的影响,这里教学方法和学科成绩是变量,而年级水平是一个常量。
“V”变量的操作定义是指在定义一个变量时,不直接描述被定义变量的特征、性质,而是说明观察或测量被定义变量所作的实际活动。
如智力指学生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的分数,发散思维指砖的用途的测试的分数,概念理解能力指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E 目前美国教育心理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研究领域己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 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 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 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为完善、整合。 (2)苏联的发展 A 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B 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 1877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C 十月革命后贡献最大的是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维主张应该把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进行研究,反对从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地移植。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定义: 布的贡献在于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 鲁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心理与活动(行为)相统一的原理。 D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3)中国的发展(萌芽很早,发展很晚) A 孔孟时期:肯定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看作是修身安己的根本指出“学则不固”“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 仁,知耻近乎勇”重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如“性相近,习相远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捏,与之俱黑”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主张思考存疑“尽 信书,不如无书”根据因材实施、针对学生的性格采用不同教育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 B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所提出的教育原则也有教育心理学的思想“道而弗抑,开而弗达”强 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C 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 1908 年房东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借鉴英国教育心理 学,在南京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于 1924 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
教育心理学整理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3)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和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而又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称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知识点:1、学习的类别: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按学习活动性质划分: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⑴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⑵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⑶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华生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⑸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一、研究方法概述1.研究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二、研究设计1.实验研究设计a.定义实验研究及其特点b.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定义c.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d.研究设计的内部和外部效度2.相关研究设计a.定义相关研究及其特点b.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概念c.相关研究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3.观察研究设计a.定义观察研究及其特点b.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的区别c.遗留观察和参与观察的特点d.观察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三、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1.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方法a.测量方法的基本概念b.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的特点c.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d.实验证明在数据收集中的应用e.观察方法的使用和限制2.信度和效度a.信度的定义和计算b.效度的定义和计算c.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区别四、研究方法的数据分析1.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a.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的区别b.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的特点c.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d.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使用2.实验设计的比较分析a.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比较b.方差分析的分类和计算c.研究设计中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的分析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a.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解读b.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c.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和解读五、研究伦理1.研究伦理的定义和意义2.人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的伦理问题3.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和保密权4.研究结果的公正和透明性六、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1.临床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2.教育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3.组织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4.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总结: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纲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概述、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伦理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心理学问题,并深入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标准和应用领域。
心理教育与研究方法 提纲
第七章观察法第一节观察法概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心理和行为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特点:(1)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2)自然发生(3)借助工具,器官或仪器(4)有理性思维基本原则:(1)直接观察(2)详尽记录(4)不能中断(3)氛围平静自然(5)每天三次观察优点:(1)要求条件低(2)无需实验操控(3)真实和生态性(4)立体直观缺点:(1)内在心理活动难以观察(2)可重复性差(3)量化困难(4)难以明确变量关系和性质(5)受到研究者因素影响观察内容:(一)人的行为方面:(1)个体的语言行为(2)个体非语言行为(3)人与人之间行为匹配(二)物质方面:(1)档案资料(2)场景与背景(3)遗迹和作品(4)实际过程(5)人际互动空间(6)人的衣冠装饰课堂讨论7-1 课堂观察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从外面进入教室并就座的过程,讨论“究竟观察到了什么?”答:讲话内容,组织方式,表达习惯,副语言;动作,眼神,身体状态,表情;互动中谁先发起的什么行为,对方如何应对;环境和背景的结构,组织特点;自由活动的走动轨迹;二者之间的距离,位置;是否佩戴戒指,衣冠装饰第二节主要观察策略第三节观察的记录与分析思考题:1.观察法有何特点?(1)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2)自然发生(3)借助工具,器官或仪器(4)有理性思维2.简述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3.观察法有哪些类型?4.简述可能的观察内容。
5.如何设计观察研究?6.比较时间取样法与事件取样法的异同。
7.简述参与观察的特点。
8.如何做叙述性记录?9.如何进行行为分类与编码?10.如何在不同测量水平上量化观察结果?11.谈谈对观察资料分析单位的看法。
练习题:1.阅读一篇使用观察法的研究报告。
2.自选主题,在校园里进行一次简单的观察研究。
综合实践1.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课题,对可以用观察法收集资料的变量,设计观察研究方案。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1. 科学研究的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2. 心理与教育的研究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和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④处理分析资料⑤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
4.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5. 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①归纳理论的建构②演绎理论的建构。
6. 评价理论的标准: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能力、简洁性。
第二章 7. 个案研究:是指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8. 实验室研究:是指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
9. 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的背景下,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景,1/ 9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并确定实验处理的效应。
10.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11. 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访谈法④问卷法⑤测验法与量表法。
12. 心理与教育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量分析②定性分析。
第三章 13.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总特点:①研究背景的现场化②研究方式的多科学化③研究方法的综合化④研究手段的现代化⑤研究结果的数学化。
14. 元分析:1976 年格拉斯提出,元分析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运用有关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对已完成的众多相同课题涉及的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和得出综合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帮助我们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巩固知识点和技能。
1. 研究方法的概述研究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和分析心理学数据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它包括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观察法等不同的方法。
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情况,有助于我们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 实验设计实验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操作自变量以确定其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实验设计包括独立测量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混合设计等不同类型。
在实验设计中,要注意控制变量、随机分配和双盲实验等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态度、观点和行为,但也存在信息回忆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注意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巧。
4.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行为和反应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通过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进行。
自然观察是指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中进行。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但也存在观察偏差和主观判断等问题。
在进行观察研究时,要注意观察者效应和避免干预实验结果。
5.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研究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用于描述和概括数据的特征,而推论统计则用于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统计方法的适用性。
总结: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心理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对研究方法的概述、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观察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在复习心理学研究方法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科学研究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检验假设或理论,从而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2、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3、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具有生物性、社会性、发展性、差异性。
4、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表现在:研究方法要符合伦理性原则研究方法难以准确描述个体的内部变化5、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与教育研究易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6、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7、心理与教育的整体研究设计方法有: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描述或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
8、研究数据的获得方法:测评法、实验范式(即狭义的实验法)、认知神经科学范式。
9、学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增强评价研究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
10、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选择1、研究问题的特征: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问题有多变量性、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问题的陈述具有客观性2、研究课题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描述研究、实证研究、探索性研究、验证性研究。
3、研究课题确定的基本程序:确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
4、心理与教育研究课题源于:社会实践、理论推论、文献阅读、研究过程、课题指南。
5、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要原则: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6、研究假设的显著特点:一、研究假设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假设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7、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可以把研究假设分为三类:预测性假设、相关性假设、因果性假设。
根据研究假设陈述的概括性程度,可以把研究性假设分为两类:一般假设、特定假设。
9、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
归纳法从观察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一般性的假设;而演绎法则从理论和一般性陈述、一般假设开始,然后由此形成更特定的假设;检验特定假设比检验一般假设容易,而为了能检验一般假设,则必须据其推出若干特定假设,通过对若干特定假设的检验法来检验它。
10、课题论证是指对准备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可行性、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预测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进行课题评审、申请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资助的重要环节。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一般均包括这样一些问题:先前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和突破;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实施步骤及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如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预算经费等;本课题的可行性。
第三章研究方案的设计1、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研究保障、成果形式。
2、研究对象抽样的意义:一、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二、节省人力、时间、费用。
3、研究对象抽样的方法:一、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二、非随机抽样:目的抽样、定额抽样、简单抽样。
4、对自变量的控制关键在于操作定义的界定。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的,这是选定自变量的条件之一,但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过程中,许多概念是不能直接控制操纵的。
对于一个含义不明确的概念,为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人员必须对这一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使得不易定量的心理概念有一个规定的可以测量的标准。
5、对因变量的控制主要是保证因变量达到以下四个基本要求:一、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效度,因变量的效果必须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二、可靠性,是指所选择的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信度,因变量必须随自变量的变化,稳定而有规律地做相应的变化。
三、敏感性,是指因变量是否能精确地度量出反应变量的变化,因变量应对自变量的细微变化作出反应。
四、数量化,因变量必须是可测量的量化标准,而不是定性的抽象描述。
6、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随机化法、匹配法、兼作组法、统计控制。
7、课题申报程序:一、申请人向相应机构提出申请报告。
二、申请人到上述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三、认真阅读“课题指南”,确定研究题目。
四、按要求填好课题申请表。
五、确定正式的申请书。
六、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课题审批部门。
第四章理论研究设计1、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出新的见解。
2、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文献主要是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一切印刷品和视听材料。
4、文献一般分为:书籍、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5、常用的文献搜集:一、通过图书馆搜集文献。
二、通过资料室搜集文献。
三、通过互联网搜集文献。
四、通过个人交往搜集文献。
6、文献综述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应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特定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而写成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7、文献综述的内容一般包括:序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
8、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步骤:一、确定选题。
二、搜集文献。
三、研究文献。
四、撰写综述初稿。
五、修改综述初稿,并最终完成文献综述。
9、经验总结就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对心理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心理与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经验总结一般包括:具体经验总结、一般性经验总结、理论性经验总结。
11、撰写经验总结的意义:一、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
二、经验总结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三、总结教育经验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12、撰写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一、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二、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要全面考察,多方面联系。
四、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
五、要有创新精神。
13、撰写经验总结的方法与步骤:一、确定总结对象。
二、制定总结计划。
三、经验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
四、经验总结的论证。
五、撰写经验报告。
14、理论探讨是指研究者对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能够在理论层次上表达独立的观点,并且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分为:评析型、创造型。
15、理论探讨的撰写:一、积累素材,提高理论认识。
二、确定选题。
三、拟好提纲。
四、写作初稿。
五、修改润色。
第五章描述研究设计1、描述研究是采用描述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以表明或证明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
2、描述研究中需要注意描述研究的主观性、信度、可推论性、量化趋势。
3、观察研究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4、观察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明确观察目的。
二、确定观察内容。
三、选择观察内容。
四、制定观察记录表。
五、训练观察人员。
六、实施观察。
5、访谈法的类型:间接访谈和直接访谈、非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6、访谈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明确访谈目的。
二、设计访谈问题(选择访谈问题的类型、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和反应形式)。
三、试谈与访谈设计的修订。
四、访谈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五、实施访谈。
7、个案研究是指对特定的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详尽的考察和研究,并据此研究结果对个案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作出的恰当评估。
8、个案研究的特征:一、个案研究是对特定研究对象所实施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是对目标行为的连续观测。
第六章实证研究设计1、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测量、评定、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看法。
2、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
3、实证研究的基本类型:相关研究、因果研究。
4、自变量为2个水平的单因素设计一:单因素随机组设计。
选出N名被试,将被试随机分为2组,每组被试分别接受1种实验处理,然后得出每组各个被试在因变量上的连续水平。
例子P159二:单因素匹配组设计。
例子P160三: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例子P1645、自变量为3个以上水平的单因素试验设计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例子P163)。
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例子P164)。
三、单因素被试内设计(例子P168)。
6、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一般要采用方差分析,分析每个自变量的主效应,同时要分析各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
7、安排被试方式:随机分组设计、匹配分组设计、被试内设计。
8、准实验设计: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例子P180)。
二、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设计(例子P181)。
三、实验组控制组测前测后时间系列设计(例子P182)。
第七章研究数据的获得1、研究变量的常用指标:一、行为指标:频率、潜伏期、持续时间、正确率、强度。
二、生理指标:肌电、皮肤电、心血管指标、呼吸指标。
三、自我报告。
2、研究变量指标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区分性、适宜性。
3、研究数据获得的基本方法:测评法、实验范式、认知神经科学范式。
4、测验法的实施:一、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二、指导语。
三、测验情境。
四、测验焦虑。
五、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5、问卷法的实施程序:被试的选择、以适当的方式发放问卷、回收问卷、调查结果的量化和处理。
6、使用评价法时,应注意:一、评定者与评定对象的交往要有半年以上,以保证评定者确实对评定对象比较熟悉;二、评定这要正确理解评估表中每个评定标准所赋予的心理内涵;三、要尽量避免评定偏见;四、防止评分过严、过宽和趋中评定。
7、如何使用实验法第八章研究结果的处理1、研究结果整理的目的:一、研究结果的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
二、研究结果的整理能够保证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整理可形成进行深入分析的资料,初步把握资料的整体情况。
2、研究结果整理的主要步骤:一、原始资料文件的建立。
二、原始资料的审核和评价。
三、分析研究结果,保存所有资料。
3、定性分析的特点:一、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二、定性分析注重揭示心理与教育过程中的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意义。
三、定性分析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四、定性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