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报告一、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探索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背景介绍初中历史课堂的学生特点及挑战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由于历史知识的广博性和抽象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三、实践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古代文明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设定“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课堂教学目标,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通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工具,教师可以引入历史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互动式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各种互动式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对于历史课堂的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互动式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
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
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
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弊端在于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本文所论述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多摸索出来的一种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其在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高效课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运用策略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有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因此,对于当前在各地风行的导学案教学方式,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就不应只是着眼于一节课历史内容的内涵,更应注重其纵横间知识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编写的导学案既体现教学深度,又能满足知识的广度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
其次,导学案的编写必须要围绕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去精心设计:当堂所授课文的学习内容要突出重点,要能准确把握教学三维目标;课前、课后设置的练习题要有梯度。
同时针对历史学科的广博性,教师还可在导学案中补充相应历史信息或历史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现阶段,历史中考当中开放性问题屡见不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更应注重其生活化的教学原则,让导学案的内容与时俱进,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的“选材”、“选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导学案中的目标导学大部分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这些“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尤为重要。
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课堂交流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转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
如果授课教师没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则很难做好这一点。
最后,导学案的使用使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
备课组长先将内容进行分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主备教师要拿出自己的初稿供各位教师传阅,每位教师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随后再加以讨论,决定,最后备课组长拿出具体意见。
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这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已经适应 了这种课堂模式 ,在
展 示 过 程 中也 更 加 大胆 地 提 出 自己 的疑 问和 见 解 , 自学 能 力 也 逐 步 提 高 。但在 实 际 操作 过 程 中也 遇 到 了 一些 困 难 。
初 中历 史导 学案 教学 的实践 与思考
福 建省晋 江市 陈埭 民族 中学 吕梁钧
近年来为 了落实新的课程理念 ,新 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 B .巴黎外交失败后 ,五四运动爆发
和创新 中产生 ,适合学 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的学 习方式也在逐渐地 形成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 大限度 的发挥。针
串骥开始 麟蠹 ! ; 撬敞
。 《 义黉 鬻避 持赫》
{ , 篓 魁 撵 羹 鹫
L 捧耀:
【 共同探究 】
1 . “ 九・ -J k ”事变后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产生 了 什么恶劣后果?
党 人 , 中 国共产 党 为 什 么还 要 主张 和 平解 决 西 安事 变 ,释放 蒋 介 石 ?
课前预习学案
【 认定 目标 】 ( 心 中有 目 标 ,你就会走向成功 !)
1 .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 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 了局部抗战。 2 . 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7 . ( 2 0 1 0・ 山东 临沂 ) 2 0 0 9 年9 月 ,杨虎 城被评为 “ 1 0 0 位为新 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 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
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 ,自学能力差 ,接受式学 习已成为主要学习方式 的特点 ,要是完全按 照原来 的教学模式 ,不一定能收到好 的效果。而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 ,也是课改的实践 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的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应用浅谈
学生走 进教 材” , 既打破 了传统 的以教师为核心 的“ 填鸭式” 教学模
式, 又克服 了“ 开放式 ” 教学 中遇到的过分强调学 生的 主体作 用而 教。 思维能力拔高 的“ 学案” 会让知识积 累薄弱 的学生倍感吃力 , 失 弱化教 师主导地位 的弊病 , 但教 师必须充分考 虑不同层次学 生 的
了传 统教学 的知识 传递方式 , 建立起 “ 教 材一 教师一学案—学生 ” 成 就感 。
的新 型传递过程 , 既增 强了学生学 习的导 向性 和 目的性 , 又有利于
历史教 师要合理 、 科学地设置导学 的各个环节 。 科学利用历 史
学生 的全 面发展 。学案所提供的相关背景材料 , 有 助于启发思维 , 学案巧妙地“ 导” , 减少在课 堂教学中的随意性 。 设计 “ 探究 主题” 时,
一
时,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 , 教师适时点拨 ; 为了降低难度 , 可
以设计“ 探索方法 、 路径 、 技巧” 对学生进行点拨 。导学 案中还可设
、
“ 学案导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答案 , 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这些 问题 老师是怎么 在教 学实践 中 , 编制 “ 学案 ” 的比较 普遍的做法 是以历史学科 计解题思路 、 思考 的 , 明白用恰 当的方法来学 习, 可 以事半功倍 , 更有利 于调动 基地或 教科研 中心 为领导 , 组织分工 , 确定模 式 , 把“ 学 案” 分摊 到 主动 完成学 习任务 , 增强课 堂的学 习效 果 ; 参 考答 案 各个学校组织编写 ,每个学校又进一步把教学 内容细分 给不 同教 学 习的兴趣 , 让学生在 自己思考了之后 有一个正确答案进行对 照。在课 堂上学 师进行编制 , 最后汇总以供各位老师使用 。 每一篇“ 学案 ” 流程整齐 生 的交流合作与参与度低 时 ,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 , 划一 , 设计 模式 固定 化 , 缺乏教 学 内容 的针对 性 ; “ 学案 ” 通用 全体 把学生 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 学生 , 缺乏教学对象的针对性 。 “ 学案” 如圣经 , 一案在手行天下 , 不 在讲 “ 秦 的暴 政与灭亡 ” 这课时 , 为突破 对秦始皇评价 这一难 同层 次的学校 、 班级 、 学 生都使用 同一篇学案 , 甚至会 出现一篇 “ 学 点, 我设计 了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 “ 李 白曾写诗赞扬秦 始皇说 : 案” 吃终身 的现象 , 我们 姑且把这种 “ 学案” 称之为“ 通用 学案 ” 。 “ 学 ‘ 秦王扫六合 , 虎 视何雄哉 !挥剑击 浮云 , 诸侯尽西来 ’ , 司马迁在 案导学” 没有发挥 出教师 的集体智慧优势 , 同时也失 去了“ 导” 的功 《 史记》 中却 说 : 秦始皇 ‘ 刻薄寡思 , 心如狼 虎 ’ , ‘ 为人刚愎暴戾 , 自 能, 减 轻学生负 担变成 了减轻 教师负担 , 长此 以往 , 教师 的业 务水 以为是 ’ , 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 自己的威严。 同时 民间还流传 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 特色 如何发挥 ?如何体现因材施 着‘ 孟姜女 哭长城 ’ 的传说 , 那么在你 心中秦始皇是一 个什么样 的 教, 学有所得 ? 人 物呢?提 出问题 , 学生小组讨论 , 学生在小组 中充分发表 自己的 学生 学习效果差异 的因素很多 , 包括年龄 、 知识 积累 、 思 维品 观点 , 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辩论 。 第二个环节 , 每个小组派代表 在 质、 学 习态度 、 学习方式和生理特性等等。教师普遍关注 的是学生 全 班发 表本组 的观点 ,这时教师点拨必须用历史唯物 主义 观点 评 学习态度 、 学 习方式 、 知识 积 累造成 的学习效果 的差异 , 对思维 品 价一个历史人物 。最后 由教师总结这类题 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 质和生理 特性的差异造 成学习效果 不同重视不足 , 这些 差异必然 初 中历 史学 案导学 , 变教师“ 带着教材走进课堂 ” 为教师“ 带 领 影响学生对新知识 的领悟和接受进度 , 产生大小不一 、 各不相 同的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明确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提出师生互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指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开放的外部空间;并提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是指没有思维则没有收获,历史教学主要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变成有情操、会思考的人。
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的做法,改变过去重灌输、轻思维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并使其成为这一学科的教学风格。
一、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是记住几个历史知识,主要是通过历史学习掌握相关的常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加以了解,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对历史上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认识。
(2)明白我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产生于问题与惊讶。
所有的发明、发现与创造都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所有的创造力要从学生的疑问开始。
有所作为的人,一般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在中学历史的研究性学习中要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问题意识”为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但掌握了系统的知识,还对知识有了储备,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培养与发展,并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这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是有利的,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也非常有利,为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对探究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要以适当的学习内容为载体。
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探究性学习中,要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也就是以教材的内容为探究的基础。
比如,学习《新文化运动》与《改革开放》时主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还可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整合,设计一些小型的研究专题。
中华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华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诗言志,史言智。
历史记载的是人类的文明,传承的是民族的精神。
历史昭示未来,回放往昔,学历史,看成败,做智者,效先烈之丰功,仿豪杰之伟绩。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明确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目的,旨在对教学方面有所增益、更上层楼。
关键词:中华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学习兴趣;方法;目的一、艺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利用歌曲传道功成易,找到方法难。
历史教学,充分发挥这个学科的优势——连带艺术,挖掘情趣,切忌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乃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呵欠连天。
在学习《八年抗战》的时候,原先拟定的学习目标如下:(1)历史知识: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学习方法:课前浏览、自学梳理重大历史事件,把前后历史事件贯穿起来,在头脑当中,画一幅思维导图,来找出学生学习历史的重点、难点。
(3)情感体验:抗战时期,英雄儿女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不屈,军民一心。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找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上课的铃声响起,我精神抖擞,给学生播放在抗战期间广泛流传的几首优秀的音乐。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感人肺腑,饱含热泪,悲愤交加。
我带头领唱,歌声交织在一起。
歌声是时代的脉搏,通过演唱歌曲,学生好像看到了抗战的中国土地上,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们。
通过演唱这首歌曲,同学们群情激昂,激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话语一转,书归正传,给学生说:“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八年抗战》,让我们来学习当年的历史,让我们走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学生兴致高昂,进入了学习情境……课堂上自始至终情景交融,群情踊跃,学生学习了历史,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快下课的时候,我额外布置了一项作业,规定要找出五首抗战期间涌现出的优秀歌曲进行了解,至少要有一首歌曲能熟练演唱。
等学生把作业交上,我看学生找了很多歌曲,比如《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等等,歌曲或者表达了抗日英雄的英勇不屈,或者表达了游击健儿英豪勇猛,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热爱祖国、反对侵略者、爱戴人民英雄等情怀,学生在歌声当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在轻松愉快当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历史基础知识,还是为了 感悟历史、反思历史,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表象里寻求历史 的发展规律,以此来分析、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例研究 KELIYANJIU
初中历史“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 杨玉香
【摘 要】“导—学—思—用”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板块。“导”,指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看做 教师的预设前移;“学”,指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思”,指感悟历史、反思历 史;“用”,指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意图和具 体操作
“导”,就是用导学案干预和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也 可以看作是把教师的预设前移。导学案包括了“教学目 标”“自学导航”“学海扬帆”“感悟反思”“学以致用”等栏 目,在“导”这一板块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是“教学目标”和 “自学导航”两个栏目。
“学”,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意处理好讲和学之间的关系,充 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坚持“三讲三 不讲”,即“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 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关于“导—学—思—用”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导—学—思—用”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情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导学案的设计和应 用要处理好教师预设的“死”和课堂生成的“活”之间的 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取舍,灵活应变。
浅谈新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知, 可在功利性 很强的现代 社会环境 中 , 大家关注 的往 往是那
爱 国主 义历来是 中华 民族的优 良传统 ,它是千 百年来产
些 影响学 生将来在社会 层级流动 中地位 的高 利害学科 ,历史 生 的对祖 国的一种 深厚感I 隋,是 国家和 民族 在历史 发展过程 再“ 可以使人 明智” , 也 只能被打入 “ 冷宫 ” 。因此 , 有必要开展 中长期 积累形成 的一 种道德规范 、 文化传 统 。 教师 可以将爱 国 教 育观念 的大讨论 , 加强学 习 、 更新观念 , 树立正 确的学生观 , 主义教 育内容有意识 地融合在历史教 学过 程 中,使 学生通过
性和积极性 , 让学生 自己动手、 动脑, 促使学生智能双向发展 。 机制 , 促使学 生在参 与体验 中获取 成就 感 , 从而进一 步激发 自
1 教师要更 新教育观念 . 促进 学生 的全 面发展 身 的探 究兴趣 。
章士钊 曾说 : “ 灭人 之国先去其 史。 ” 历史 的重要性世人 皆 4 通过教 学加强学 生的爱 国主 义教 育
浅谈新理念 下的初 中历 史
课堂教学 的实践 与思考
贵 州省 普 安 县雪 浦 乡 中学( 5 6 1 5 0 0 )张 华 剑
[ 摘 要 ]历 史是 一门综合 性较 强的学科 , 涵盖政 治、 经济、 自然 、 科学、 文学等领域 , 在进 行素质教 育方面具有 独特 的优势 , 随着 我国教育 的改革和新课 改理念 的不 断推进 , 要加 强初 中历史 创新教 学的 思考 , 切 实有效 提高教 学质量 , 作者 结合 多年 教 学
初中历史互动教学反思实践与思考论文
初中历史互动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研究反思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教导、评价、纠错的能力,使教师能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互动教学反思探索“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是指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教学反思。
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
一、研究内容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学会随时进行教学反思。
2.改变教师教法,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教学。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反思,生生互动反思,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反思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实施过程1.增强互动反思的意识首先教师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反思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2.将互动反思行为贯穿教学过程从课前钻研教材、设计教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环节。
(1)课前设计互动反思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对课堂各种可能做出预设,精心设计教案,然而很少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反思,所谓课前设计互动反思,指教师在设计好教案后,上课之前对教案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就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灵活性等进行思考,力争达到优化的目的。
这种备课时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不断反思修改问题的设计中,使问题更趋于合理,更具有启发性,从而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课中引导学生互动反思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回答问题的方向不同,随时调整了备课时的设计意图。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1 根据学校的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这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对于复习我自己认为这几种方法很好:1、整理题列举题。
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连线题。
用线把相关的人事连接起来。
3、制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适合于各个学习阶段。
4、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
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
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本学期以来,我在教学工作和月考成绩方面,有不少感慨。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自我感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顾教学工作和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觉得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的:在导入新课上,让学生听大家较熟悉的《开元盛世》并提出问题,用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要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
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在整个教学思路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力求体现备课思路,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整节课我较满意的是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和表演非常主动活泼,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当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而本节课最后的相关练习又稍显少了些等,但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运用导学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指出。 “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 的” , 因此导学案
的 内容 能 否 吸引 学 生是 很 重 要 的 。能 够 充 分 吸引 学 生 的 导学 案 . 可 以将 生 动有 趣 的历 史材 料 带 入 课 堂 , 让 学 生 知 道从 哪里 开 始他 们 的学 习 , 以及 为此 他 们 应 该 做些 什 么 。
例如笔者在讲授《 解放战争》 这一内容时 , 导学案 的内容 主要就是 由电影《 建国大业》 的相关 内容构成 , 要完成导 学案必须先观看《 建 国大业》 , 学生十分感兴趣 , 积极性很 高. 使得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非常好 , 因此那一课的教学效
果 明显 。 反 之 如 果学 生 对 导学 案 的内容 没 有 任何 的兴 趣 , 只是 当一个 任 务 来 完成 ,这 既影 响 学 生完 成 导 学 案 的 效
的教学十分流畅 , 学 生对 教 师在 课 堂 上 提 出 的 问 题 反 应
1 . 有 利 于践 行 课 改 理 念 , 实现 高 效课 堂 。 随着 2 0 0 1 年课 程 改 革 的 实 施 。 “ 改 变 ”成 了最 为 核
心 的理念 , 而改变传 统课堂 的教学效果 , 追求高效 课堂
实现 高效 课 堂 的重 要 抓 手 。
【 关键词 】 高效课 堂 导学案 初 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不久,归纳、分析、解决
教学策略选 问题的能力都正在培养形成中,所以我尽可能多的采用
择与设计 图片、图示、视频等较直观、生动的东西帮且学生,并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阅读、观察、思考、探讨、合作,
进而提高其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爱旅游吗?到过西安吗?
有没有看过兵马俑?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组兵马俑的图
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让我们
共同进步!
本课我采用视频导入法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用问题引领提纲的办
法,辅助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线索,以这种方式能起到一
课例研究综 定的辅助和培养能力的作用。但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述
时,还是有个别学生不能全部投入;学生展示时,声音
须无条件服从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必须无 条件服从皇帝,这就是君主专制。此后我国历代封建王 朝都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师: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他 很得意,于是就出去巡游,想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可 他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麻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 起来看看秦始皇巡游回来后与大臣的一段对话:多媒体 展示“历史小故事分析”
为了巩固统一,
在文化上,秦朝统一了——
经济上统一了——、统一了——
交通上统一了——
为巩固边疆,秦朝北筑——,它西起——,东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帮助学生订正答案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想对老
师说什么?
结束:看来大家在本课中收获不少!但最后我也想
对大家说: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使用“两分法”看问题!
师提出问题:小故事中秦始皇遇到了哪些问题? 生:讨论分析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巩固统一的措施” 多媒体展示“统一文字” 多媒体展示“统一货币” 多媒体展示“统一度量衡” 多媒体展示“统一车轨” 多媒体展示“焚书坑儒” 师问: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有何意义? 生:讨论回答 师:这些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匈奴扰边的问题怎 么解决呢? 对,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取得胜利。蒙恬 把原秦、赵、燕三国所筑长城连接起来,成为西起临洮、
初中历史网络辅导教案及反思
初中历史网络辅导教案及反思
主题: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哪些
2. 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3. 能够向同学分享和讨论自己对四大发明的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分别介绍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历史、原理和影响。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四大发明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老师总结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反思范本: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兴趣,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3. 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如何,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
4. 是否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
5.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突出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和影响,能否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
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平等的考试机制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原因之一。
中考的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表现,无形中在社会、学生中造成一种学科不平等的感觉,直接影响重视度和学习态度,当然也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率的教学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高效课堂下的历史教学要确立恰当、准确的目标高效课堂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因此,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高效课堂对初中历史课程的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以及爱国主义思想。
并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过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在上课前必须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比如讲《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要让学生齐读导学案中学习目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 .二、强化备课,科学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
怎样在四十五分钟之内,使学生能更多的摄取知识,取决于老师课前的备课。
备课的时候应考虑用什么办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
一
学生开动脑筋 , 拓宽思路 , 把知识归纳为歌谣或顺 口 溜形式 , 到易 学好记 、 出重 点 、 达 突 突破难 点 的 目的 。
为 了帮助 学生科 学 合理 地记忆 整理历 史复 习时 的时 间问题 , 应 初 中历史 开卷 考 试 的 需求 。在 复 适 习过程 中 , 分调 动 学 生 饱 满 的 学 习热 情 及强 烈 的 充
集起 来 , 给学 生 , 交 充分 相信 学生 的聪 明才智 , 引导 、 鼓励 、 支持 学生 通过 合 作 探 究 去 发 现历 史 年 代 的规
律 , 住 内在规 律去 理解 、 抓 掌握 和记 忆历 史知识 。经
促使 学生 课 下 查 找 相 关 资 料 , 可 能 去 获 取 知 识 。 尽 并掌 握 获取知识 的方 法 , 发 了学 生去独 立思 考 、 激 合
生 的过 程及结 果 、 响 。通过举 例 子 , 比方使学 生 影 打
从烦琐难解的历史时间中找到了规律 , 体验到了成 功的喜悦。诸如此类的学习方法还有历史年代 自身 特征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 、 口诀记忆法等等。规律是 可循 的, 方法也是众 多的, 但就其实质而言, 关键在 于对众 多史料 的重组 和梳 理 , 只要 对 学 生稍 加 引 导 和前 充 满期待 , 课上兴致盎然 , 课后 回味无穷 , 课堂效率 自 会倍增 。只有给学生更 多真诚 的鼓励 , 每个成功的 人的经验之中 , 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 温暖和力量。更不用说是还没有长大的学生 , 鼓励 会使他们每一个人更多地感受到生命 的美好。 总 之 , 新课 程 理 念 下 , 在 利用 “ 学 案 ” 导 进行 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构思与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构思与实践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构思与实践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即将讲授的课题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总体构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的预先计划。
教学设计比传统备课更注意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具体教学实践结合,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将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因此,一份设计精妙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笔者有幸2021年参加了镇江丹徒好课堂比赛,下面就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例,从教学设计的构思与操作层面谈一些认识。
关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毁灭中国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结合《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笔者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通过大量教学情境创设、主题探究,以国歌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片段一】创设历史情境,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为了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导入环节,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视频资料,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87页,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该作品:(1)是谁?(2)猜测该作品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从而在聆听与思考中走进历史情境。
从教学设计意图看:一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二是歌词可以突出课题主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从课堂实施来看,大多学生在聆听与阅读的过程中思绪会自觉飞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当中,这说明学生的思维以及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历史学习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义勇军进行曲》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是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为了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产生,适合学生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地形成。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针对我校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而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也是课改的实践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几年的逐步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历史课堂,我有收获也有困惑。
下面就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导学案的一些收获与思考。
1导学案设计
主备: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学案编号:cl—17
年段:班级:小组:姓名: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课前预习学案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教材三目的内容,分别回答下
列2个问题:
【共同探究】
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产生了什么恶劣后果?
2.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0·江苏连云港)“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2010·江苏无锡)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3.(2010·山东日照)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
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4.(2009·滨州中考)歌曲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下歌曲不属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志愿军进行曲》
d.《学习雷锋好榜样》
5.(2010·湖北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6.(2010·重庆綦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2010·山东临沂)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2教学策略
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
该环节让学生齐读,加深对学习目标的印象,并让学生知道本
课的重点是了解九一八事变日本对华侵略的过程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历史作用。
难点是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环节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
由于历史课一周两个课时,相对语数英而言教学内容较少。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导学案都是采用课堂当堂预习完成的方式进行。
在设计导学案的环节上自主学习的内容都是学生通过阅读书本稍微加以提炼就可以完成的。
故课堂上能够做到异质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导学案。
环节三: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和点拨。
为了避免出现“精英展示”的课堂尴尬,年段统一对每个课改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号,例如一组一号,一组二号,以此类推。
每堂课由不同小组的不同成员进行展示,由课代表记录每节课的展示得分情况定期进行表彰鼓励。
环节四:合作探究。
针对本课两个重点内容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并由代表介绍小组讨论观点。
最后由老师加以总结。
环节五: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环节六: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
3反思
通过这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课堂模式,在展示过程中也更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自学能力也逐
步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由于我校外来工子女较多,加上初中又没有晚自习,家长晚上很多都是在加班工作很少能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再加上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真正能在上课之前就很好完成课前预习工作的学生较少。
(2)发言的学生还是少数学生,有的班级学生积极性很高,而有的班级学生还是比较被动的,所以我们应完善小组评价机制,想方设法调动其他同学参与回答。
如课堂上有时我会特别点名不常举手发言的同学,或者有第一次举手的肯定给予机会表现等等。
(3)一节课的高效与否关键在于导学案的设计。
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设计好导学案的问题及课堂时间安排。
导学案要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等设计。
通过预习,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4)教师对课堂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自由讨论的课堂不同的意见较多,对教师的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互问与互答、主题与个性化问题能几个方面的关系。
既要学生各抒己见又不能干扰课堂正常教学,要做到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在“互问互答”环节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允许其他学生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
学生讲得对不对,为达到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可以要求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说明理由。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也是在不断地交流经验,现在我们初二年的课堂改革已初见成效,希望以后能有更明显的进步。
注:本文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