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在词中的体现
喜欢苏轼的理由300字
喜欢苏轼的理由300字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以下是一些让人喜欢苏轼的理由:
1. 文学成就: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2. 艺术才华:苏轼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被誉为“苏体”,他的绘画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人格魅力: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人十分佩服。
4. 美食家: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发明了许多美食,如东坡肉、东坡鱼等,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5. 多才多艺:苏轼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还对医学、水利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总之,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艺术才华、人格魅力和多才多
艺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一.序论1.本文中心论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二.本论1.苏轼生平事迹。
2.苏轼人格魅力分析,根据其人生经历。
3.苏轼文学成就分析,从文,诗,词入手。
三.结论1.我心中的苏轼及我对苏轼的评价。
摘要:苏轼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他一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从思想上加以组合,形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文化体,其文学成就更是人类的一宝贵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个多才多艺,性格多面,刚直、真诚、忘我、爱民的文人。
他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人格,不仅在宋代民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与号召力,对后世文化人格模式的形成也具有示范作用。
关键词:人格魅力文学成就率真诗词巅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中国词学史上,有一位泰斗人物、风流人物是永远不会被大浪淘尽的,是不得不提的,不仅现在要提,将来永远也要提。
他就是中国词坛第一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不仅文学功底非凡,其画意也很高超,擅长画竹子,学习文同,也喜画枯木怪石。
他较早的倡导文人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他是"苏、黄、米、蔡" 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吸取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创造,不是简单机械的去学习古人。
他在拿笔上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方法,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黃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家事:祖父苏序,字仲先。
从苏轼词看其人格魅力
龙源期刊网 从苏轼词看其人格魅力作者:王晓东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摘要: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星空中,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于其在人生实践中闪烁出的人格魅力。
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歌女、农夫,都为之倾倒,甚至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叹不已。
苏轼的人格魅力在其词作中都得到了体现:“自是一家”的词风成就;独立刚正的政治操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世态度;率真豁达的生命本性。
而究其人格魅力形成之原因,无外乎与他非凡的经历,坎坷的人生和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于一身有关。
关键词:苏轼;词;人格魅力“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种表现,无疑体现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征服。
那么,苏轼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其词作中又得到怎样的体现?这种人格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文试作浅析。
1.苏轼的人格魅力1.1“自是一家”的词风成就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尽管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贡献是开创性的。
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苏东坡。
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形成“自是一家”的词风,主要表现在:1.2独立刚正的政治操守苏轼始终能保持“独立不惧,直道而行”的政治品格,这对于北宋中后期恶劣的官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他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独立刚正、不趋炎附势的高洁操守体现如下:首先,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他的诗词中也表露无遗。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表现了他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其次,有独立的政治原则。
对于苏轼的评价
苏轼:一位卓越的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驱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成就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歌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散文方面,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如《赤壁赋》等名篇,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在词作上,苏轼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观念苏轼的思想观念深邃而独特。
在政治上,他关注民生,主张改革,曾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文化上,他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向民间文化学习,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宗教方面,他尊重各教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为后世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三、人格魅力苏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
尽管在官场中屡遭打击,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生活上,他热爱美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在人际交往中,他真诚待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朋友肝胆相照。
这种乐观、真诚、豁达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当时和后世都深受人们的敬仰。
四、历史贡献苏轼的历史贡献不可估量。
他在文学上的创新和独特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作为一位美食家,他创立的菜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此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为宋代书法艺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评价苏轼时,我们不仅要看重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天赋,更要重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他的乐观、豁达、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榜样。
浅析苏轼“慧心和善心”的人格魅力
在 作 文批改 中 , 应注 重学 生 的情感 因素 , 更 同时 , 自 以 己 的情 感与 学生作 坦 诚 、 亲切 的交流 , 心 比心 , 将 以真 情 回报学生 。作 文评语 的情感化 特别要遵 循尊重学 生 的个 性的原则 , 励学生 实话实说 , 自己的道路 。我 鼓 走 班 一位从外地转 学来 的学生在写 一个小 实验时 ,取 名 为《 一次 令人 难 以相信 的 实验 》 乍一 听 , , 似乎 有 些别 扭 , 细一想 ,令 人难 以相 信” 但 “ 这一 词组就是 这位 同学 的真实感 受 , 中还涉及 了许 多实验 以外 的内容 , 文 写得 有 声有色 。我 给他 的评语 是 :从 一个实验 、 “ 一篇课 文 、 道题 目中延 伸 出一个 广 阔的世界 ,丰 富的 自己的思 想, 这便是 学习的最高境界 ! 老师欣喜地从你 的文章 中 看 到了这一点 !” 另外也要 注意语气 亲切 , 自己放 在 把 个 忠实的读者 的位置上 , 平等 、 民主地对 待每一位 学 生 的习作 。本着 重鼓励 、重理解 的精神在 作文 的批 改 中, 与学生进行双 向的情 感沟通 。比如有位 同学错别 字
性格和能力 。
慧 心和善心 是苏轼 与生俱来 的个性 品质 。慧 心原 是佛 教用 语 , 指悟 道 的心 , 是有厌 、 欲 、 就 无 见真 , 而 从 的情感 、 认识 以及 驾驭语 言的能力 , 以在作 文 中少 的 所
卜 ”—卜 —+ — -”— 一—卜 ” +- —
n—卜 一—卜 “+ ”—卜 ”—卜 ”—卜 ” ・ - ・ +
【 专题研讨 】
浅析 苏轼“ 心和 善心” 慧 的人格 魅力
周 科 良
辽 宁省职业学 院办公 室
辽宁
论诗词中的苏轼形象
论诗词中的苏轼形象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在他的诗词中,苏轼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形象。
首先,苏轼的诗词展现了他豁达洒脱的形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豁达和对自由的追求,如《定风波》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其次,苏轼的诗词也展现了他深情厚谊的形象。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关爱,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此外,苏轼的诗词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他能够从自然景观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他对事物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总之,苏轼的诗词展现了他豁达洒脱、深情厚谊、热爱自然和感悟生活的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宋代词人苏轼的诗歌才情与人生态度
宋代词人苏轼的诗歌才情与人生态度一、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而苏轼被誉为这个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人生态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经典美妙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就苏轼的诗歌才情和人生态度进行探讨。
二、苏轼的诗歌才情1.才情横溢:苏轼被誉为“文坛巨子”,他在文学上表现出卓越的天赋和才智。
他不仅精通诗歌、散文、楚辞等多种体裁,还尝试过创作传记、童话等新颖形式。
2.艺术造诣高深:苏轼的诗歌以清新灵动、自然流畅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3.主题广泛多样:苏轼的诗作涉及众多主题,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时事社会的批评,以及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的作品既有咏史抒怀的篇章,也有豪放洒脱的山水诗。
三、苏轼的人生态度1.心态乐观: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困境,如被贬谪、家庭悲剧等。
然而,他始终坚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诗歌来释放内心压力和情感。
2.追求自由:苏轼重视自身独立思考和个性追求,在面对权势和律法束缚时,保持了自我的独特性。
他主张“不为五斗米折腰”,注重个体精神力量的发挥。
3.坚守正义:苏轼对社会不公与政治腐败深感忧虑,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这种现象的批判。
他倡导道德与公正,关注民众福祉,成为宋代文人中备受敬仰的典范。
四、影响与价值1.文艺风气推动:苏轼以其卓越才情和独特人生态度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并对后世文艺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他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成为后来文人学习的榜样。
2.人生智慧启示:苏轼的诗歌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教导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在困难中保持乐观、追求自由与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宋代词人苏轼的诗歌才情和人生态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塑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坚守信念和探索真理的人生态度。
他以其精彩纷呈和多样化主题的诗歌作品,以及积极乐观、独立自强、关注社会公正与民众福祉的人生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摘要:苏轼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极高的文学成就创造了一个神话,他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他为人正直、随遇而安、才气横溢,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歌女、农夫,都为之倾倒,甚至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叹不已。
苏轼现存的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与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既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记录,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代表了宋诗的典型风貌与最高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了中国词坛豪放派的先河;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中最优美动人、自然流畅的。
关键词:人格魅力,苏轼,文学成就,豪放,旷达,才华横溢,深明大义正文: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一、苏轼的人格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堪称人格魅力的典范。
(一)感情之深挚苏轼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丈夫和兄长,他的心中,怀有对苍生的悲悯之情。
他的一生辗转流离,但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他都以一颗敏感善良的心感受着并书写着老百姓的苦痛:他写被征调来挖运河的农民,黎明时分,工人闻号声而聚集开工,他看到“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寥寥几个字透露出的是这位慈悲的官员心中隐隐的不安与苦痛;在黄州期间,得知当地有“溺婴”的恶俗,苏轼寝食难安,他向太守朱寿昌写了一千多字的长函,无比痛心的描写溺婴当时残忍状态:“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也不忍,常闭目背后,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
苏轼一方面请求朱太守以知州的权力,挺身废除这个太不人道的恶俗。
浅析苏轼“慧心和善心”的人格魅力
浅析苏轼“慧心和善心”的人格魅力摘要:慧心和善心是苏轼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他的创作和人生体验之中。
善心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吸收上,慧心主要体现在他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上。
苏轼之所以吸收儒家经世济时的思想和释道两家超然物外、淡泊人生的态度,是根源于他的善心和慧心。
正是慧心和善心使苏轼实现了人格的自我完善。
关键词:苏轼慧心善心人格苏轼是北宋文坛上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代表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他多才多艺,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论及他时说:“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这里的“异常聪明敏锐”和“最亲切喜爱的对象”概括了苏轼人格中最优秀的两个个性特征:聪明和善良,也即本文要说的慧心和善心。
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的总和。
人格也称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慧心和善心是苏轼与生俱来的个性品质。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悟道的心,就是有厌、无欲、见真,从而获得人生解脱,后泛指智慧。
本文专指对人生的体悟与超越精神。
善心也是一种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属于品德心理的范畴,品德通常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道德有密切联系。
本文专指一种仁民爱物的济世精神。
从苏轼一生的经历和创作思想的表露中,我们不难看出慧心和善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慧心和善心随着他一生经历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一、慧心和善心在苏轼的创作和人生体验中有广泛的体现善心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入世思想的吸收上。
首先,他关心、同情黎民疾苦。
在黄州,邻境鄂州贫民生子,“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
论苏轼思想底蕴与人格魅力在黄州词赋中的体现
论苏轼思想底蕴与人格魅力在黄州词赋中的体现摘要: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吸收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那独特的思想和人格。
给世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既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忠君报国。
又能淡泊名利,荣辱两忘,超然物外。
他饱受党争之苦,一生坎坷。
被贬黄州期间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候,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词和赋,这些作品中深刻地体现着他的思想和人格。
关键词:苏轼儒家思想旷达超逸多元人格魅力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是我国宋代最为杰出的文学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思想通达,人格独立,苏轼因改革思想与王安石变法主张多有不同,自请外调。
先后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再贬至黄州、常州等地。
最后竟贬到岭南惠州、海南儋州。
他一生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并深受两党排挤,一生饱尝宦海沉浮,可谓历尽磨难。
但他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几起几落,却能泰然处之,随缘自适最终成为一个“白首忘机”①的东坡老。
他一生深受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相互矛盾和相互对立的思想,他却能从思想上加以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外儒内佛”三教合一的文化整体。
他的多元的思想和独特的人格,不仅对当时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人们的仰慕和效仿。
而他的这些思想矛盾和思想体系的形成以及他那种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那种历经磨难而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和他那淡泊超逸的人格,正是从他被贬黄州时起才真正树立起来的。
这种思想的底蕴和人格魅力,也正体现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四年。
这一时期也是他最为艰难的时期。
他仕途渺茫,情绪低落,思想斗争激烈。
然而,正是这一时期,他的创作上却是颇丰的,被贬黄州四年,苏轼创作了大量极具有影响力的词和赋。
其中《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就是出自这一时期的不朽名篇。
苏轼的人物归纳总结
苏轼的人物归纳总结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他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作品丰富多样,从诗词、散文到书法、绘画,皆有卓越的成就。
同时,苏轼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苏轼的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一、卓越的文学才华苏轼以他的卓越文学才华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诗词以豪放、潇洒的风格著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其作品中常运用夸张、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他的散文则以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观点而闻名。
苏轼的作品多以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为基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二、反叛的精神苏轼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化人物。
他不甘屈服于权威和现实的束缚,对于社会的不公与劣迹斑斑的官僚主义抱有强烈的反感。
在他的文章中,经常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苏轼的反叛精神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得到体现,尤其是在被贬到岭南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
三、坦率真诚的性格苏轼的性格坦率真诚,喜欢直言不讳。
他在交往中没有遮掩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表现出精神的独立和不圆滑的一面。
苏轼的坦率性格使他容易与人亲近,也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四、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苏轼具有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一生追求自由与独立。
他在苦难和困境面前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把握,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五、多才多艺的全面发展苏轼不仅在文学方面才华出众,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最为著名,具有流畅、有力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绘画作品也充满了艺术感和灵气,他善于以简约的手法表现出自然和生活的美。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位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人物。
他的作品展现出他高超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诗词鉴赏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宋代文坛的领袖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而闻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
一、苏轼的豪放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的豪放情怀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中。
在《赤壁赋》中,苏轼以雄辩慷慨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他经常运用雄浑激越的辞藻和瑰丽而奔放的叙述手法,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壮志豪情。
苏轼的豪放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坦荡看法和不拘一格的个性上。
他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嘲地形容自己的性格。
他不受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这种坦率直接的性格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苏轼的婉约苏轼的婉约之美主要体现在他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细致的写作风格中。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深情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故土的眷恋,同时也在悲欢离合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深情。
苏轼的婉约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精心描绘上。
他能以朴实的言辞揭示出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和神秘的力量,如《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对月亮和人生的深思。
三、豪放与婉约的结合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也有一些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婉约的柔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豪放与婉约的特点完美结合。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首词中既豪放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又婉约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慷慨激昂的气势,又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在苏轼的豪放与婉约之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
他的作品既展现了豪情激荡的壮丽景象,又体现了内敛婉约的情感体验,这种综合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赋予了读者丰富的审美享受。
从苏东坡诗词浅谈苏东坡人格魅力
从诗词谈苏东坡的魅力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
“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迹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至奔大海,再不回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岭峰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
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
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
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词人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和陡峭矗立的赤壁发出的感慨。
紧接着,词的下阙词人很容易的便想到了三国时期的周瑜,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魄力!作者通过对当年周瑜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周瑜的赞赏,也是对所有像周瑜一样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们的崇敬激赏。
读者读到这里里的时候,一股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让人不禁对理想对希望充满了向往之情。
苏东坡与一般词人不同的旷达情怀就表现在这里,江河翻转,斗转星移,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而苏东坡则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在看待这一切,虽然他也会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然而在他的心中,无论自己的处境遭遇如何,英雄始终是英雄,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苏东坡的这种对英雄的崇敬和向往,是纯粹的,不含任何私心的。
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1、艺术上才华横溢的苏――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领略到的是他艺术上的才华横溢。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
诗词散文皆有杰出成就,亦善书法绘画。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貌;词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魅力首先来自他在文学上纵横驰骋的杰出表现。
他把人生的感悟、心灵的火花、深刻的见解都付诸笔端,思想敏锐、文笔优美,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气息,充溢着思想和审美的魅力。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风格多样;苏词开拓词的题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谈禅说理等各个方面。
苏词不协音律,内容丰富、境界阔大。
文学是支撑苏东坡生命的顶梁柱之一,他的智慧和魅力也更多地体现在这里。
2、政治上正直果敢的苏――体恤民情,政缋卓越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观赏到的是他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奔放洒脱,有为而作,正直果敢。
他的一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官场沉浮中,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政治上一再遭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
典型著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作者写的第一首豪放词。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
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苏轼的人格魅力浅论
苏轼的人格魅力浅论在中国的文学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是中国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
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称自己最喜欢的文人是苏东坡。
千百年来,人们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且历久不衰。
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其人生实践闪烁出的人格魅力。
笔者以为,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有”:即有情义、有作为、有情趣、有智慧、有操守。
一、有情义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性质是抒情,那些为人们所深深喜爱的文人也必定是一些用诗文抒写其真性情的有情人,苏轼也不例外。
说到苏轼的情感世界,自然会让人想起他写给亡妻的那首《江城子》。
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十年,有太多的变化可以发生。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这首词所流露的感情之深挚、心境之凄凉,不知打动了多少女儿心,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很多女孩子发誓来世便嫁苏东坡,那怕为此历尽千年情劫。
历朝历代的诗文,写儿女之情的不计其数,而对兄弟手足之情却很少提及。
而苏轼的一些写给弟弟苏辙的词,其中蕴涵的手足亲情和闪烁的人性光芒则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那首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
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期盼,无不充溢着手足深情;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在绝命诗两首寄子由时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自海南返乡途中,老东坡病重,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患难与共的弟弟子由。
兄弟情深,以至于此,夫复何求?苏轼不仅仅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丈夫和兄长,他的心中,更怀有对苍生的悲悯之情。
走近苏轼——从词赋中解读其人格魅力
都知 道 周瑜 是 少年 - 俊 . 见卓识 。 制 4 ‘ 远 “
痢 纶 巾” 句 描 写 了周 瑜 的 战 功 . 瑜 周
试 , 年 以一 篇 《 赏 忠厚 之 至 论 》 巾 翌 刑 高 进 士 第 二名 . 于嘉 佑 六 年 参加 了 中制 义
科 考 试 . 第 = 等 . 舀年 第 一 ”授 人 人 为“ ‘ , 理 评 事 .签 书 风翔 判 官 后 因父 病 故 , 丁
苏 轼 进 入 了一个 新 的人 生 阶段 ” 余 秋 (
雨 ) 。
林 则徐 在 《 操 守 》 观 中所 :观 操 “ 守 存 利 害 时 . 精 力 在 饥 饿 时 . 度 量 观 观 存 喜 怒 时 . 存 养 在 纷 华 时 . 镇 定 在 观 观 震 惊 时 ” 一准 则 用来 评 价 苏轼 的人 格 这
嵌 谚
盯 ^ 贝 ∞ ~0 ∽ ∞ × 寺 告 杯 } v3 了 ~ 1 v
乏 .
…
拭
从 词 赋 中解 读 其 人 格 魅 力
陕西 省 神 木 职 教 中心 辛 群 英 乐 观旷 达
京 途 中 .苏轼 亲 跟 见到 新 法 对 老 百 姓 的损 害 .于是 他 不
当认 识 到 “ 字 游 戏 ” 文 与残 酷 的 现
同意 王 安 石 的新 法 .并 直 言
上书 . 结果 被 贬 出 京 由此 他 在 仕 途 上 开始 走 下坡 路 更 背 运 的是 由于 小 人故 意 把 他 的诗 句牵 强 附 会 .大 作 文 章
实对 自己造 成 的迫 害 时 . 没 有像 其 他 他
文 人 一 样 被 吓 坏 了 . 反 省 . 钳 口搁 或 或
依 旧高 扬 豪 放 旷 达.超 凡 脱俗 的人 格 、 “ 竹杖 芒 鞋轻 胜 马 . 一蓑 烟 雨任 平 生 ”
苏轼的人品与词
苏轼的人品与词作者:风高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摘要:苏轼以及它的作品为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苏轼的词风既豪放又婉约,既抒发了伟大的思想抱负,也表达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这与他的人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苏轼的词中,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兼而有之,这其实也浓缩了它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超凡的人生智慧。
本文由苏轼的人生际遇入手,对其词风进行了赏析,希望能够引导更多人学习并且感悟苏轼的人生智慧。
关键词:苏轼;人品;际遇;词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更是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
苏轼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词中总能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当然其风格也是多变的。
三百余篇诗,只是他一生文学创造生涯中的“凤毛麟角”,但这三百余篇诗,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苏轼。
一、不一样的东坡先生纵观苏轼的一生,我们可以用“欲为圣明除弊事,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来概括。
但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它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人。
苏轼出生于风景秀丽的峨眉山风景区,二十一岁便进士及第,因受欧阳修的器重而得以入朝为官。
他为官清廉,为人更是忠厚、谦逊、直言敢谏,从不为自己谋私利。
也许他的“正直”得罪了当时的掌权者,苏轼的为官之路并不平坦,反而却灾祸连连以至于好几次险些丢掉性命。
[1]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写诗讥讽朝政,却被贬为“杭洲”通判,自此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离世。
苏轼的官场生涯经历过三起三落,也正是因为这多灾多难的人生,他的人品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它的创作风格。
苏轼的文学造诣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词上,它的书法更加超凡脱俗,因此得到了“宋四家”的美誉。
此外,苏轼在绘画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墨竹为代表,其画风较为简劲,一度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苏轼的诗及性格特点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的诗及性格特点苏轼是个什么样的⼈苏轼为⼈率真,⽣性乐观且豁达,且⼗分豪爽。
苏轼的诗作有很多,如《后⾚壁赋》、《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饮湖上初晴后⾬》、《出颍⼝初见淮⼭是⽇⾄寿州》、《⾚壁赋》、《游⾦⼭寺》、《惠崇春江晚景》等。
苏轼的著名诗作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2、《惠崇春江晓景》⽵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4、《念奴娇·⾚壁怀古》⼤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5、《⽔调歌头》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6、《六⽉⼆⼗七⽇望湖楼醉书》⿊云翻墨未遮⼭,⽩⾬跳珠乱⼊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如天。
7、《江城⼦·密州出猎》⽼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持节云中,何⽇遣冯唐?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射天狼。
8、《江城⼦·别徐州》天涯流落思⽆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佳⼈,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彭城,清泗与淮通。
9、《江城⼦·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上⾬初晴。
⽔风清,晚霞明。
⼀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鹭,如有意,慕娉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在词中的体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文豪,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诗,如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苏轼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几经宦海沉浮,屡遭贬黜。
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系两党的夹击和陷害之中。
病逝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苏轼对自己的后半生作了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然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这位文学大师,旷世奇才。
贬滴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他那个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和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创作个性,就是在贬滴黄州之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
尽管他说自己“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答李端叔书》)然而正是在他到达黄州,自号“东坡居士”之后,才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屡遭挫折,苏轼也能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无论穷达出处,都能在精神领域保持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他的这种人生态度来源于他独特超群的思想。
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家的学说,他汲取了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又使他淡薄名
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涌和通达。
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的气节,佛老的静达旷放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
故苏轼“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懂得生活的艺术,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放旷的文心和风流潇洒的气度,他的诗、词、文和书画等,不过是这一人格的外在表现而已。
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三代的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里。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殊未之有也”。
苏轼之所以能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具有的人格力量。
最让我佩服的这些人格魅力:
一、处穷时仍不忘兼济天下之志的政治态度
苏轼的一生虽然在仕途上坎坷不平,尤其在后半生不断遭受打击的情况不多接受佛老思想来加以排解,但终其一生,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积极用世的思想。
但他的积极用世并不重在个人的名利,而重在为澄清天下而献身。
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生活,为排解民困,对皇帝也敢于大胆地提出批评和谏议。
甚至在他政治上失意,遭受恶意贬斥打击,境遇非常险恶时,仍能甘冒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