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概述1.1 数据收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收集的定义强调数据收集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收集数据的情景1.2 数据整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数据整理的定义强调数据整理对数据分析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必要性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技巧2.1 问卷调查法介绍问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教授问卷设计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问卷2.2 观察法介绍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教授观察技巧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第三章: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1 数据清洗介绍数据清洗的概念与重要性教授数据清洗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清洗对数据分析的影响3.2 数据可视化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与作用教授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传达信息第四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描述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应用4.2 推断性统计分析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概念与方法教授推断性统计分析的计算与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推断性统计分析的局限性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5.1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讨论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5.2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评估和讨论各小组项目的结果和改进建议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伦理considerations6.1 伦理原则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等。

强调遵守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讨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及其解决方法。

6.2 数据安全与保护介绍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教授如何确保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包括加密、访问控制等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初步学会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找出分类标准,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呈现数据,并根据收集的数据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标准整理相关的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符号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问题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设计理念】本设计以培养学生“四能”为核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同时,本设计扶放结合,在追问与反思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设计思路】学生之所以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因为有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再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收集数据,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把教材中的练习简单的分类收集数据改成自主提问、自主分类,使收集和整理数据成为一种学习需要,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分类谈话:小朋友们,星期天,老师去买水果,正好看到路边有两个水果店。

(出示两组图片)你认为老师会去哪家水果店呢?学生交流。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学中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教案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帮助学生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概述数据收集与整理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收集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的方法,了解数据的背后蕴含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数据收集的方法1. 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同学们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看法和意见。

比如,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家庭成员的数量等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绘制出相应的图表或图像。

2. 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收集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中的数据。

例如,学生们在校园内测量不同树木的高度、收集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数据,将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其变化规律。

3. 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收集并记录实验数据。

比如,为了了解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设计酸碱中性试纸实验,记录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绘制成图表。

四、数据整理与表示1. 表格:表格是整理数据的常用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在表格中,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将数据进行排列,确保数据整齐有序。

2. 图表:图表是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数据展示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绘制。

3. 图像:通过绘制图像,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绘制成果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数据的分析与应用1.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找出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班级同学身高的数据,分析身高的分布情况,并与标准身高数据进行比较,了解自己身高的优势和劣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标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形成数据表。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从而引出数据收集的概念。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1. 明确研究目的:明确我们要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以及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2. 设计调查问卷或观察记录表: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或者观察记录表。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4.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表。

(三)数据的整理1.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数据的排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

3. 数据的汇总:将相同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其总数。

(四)数据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性统计量,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 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五)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一项小的研究,如调查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据观念,让他们明白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总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引言在信息时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合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以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正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制定问卷并向目标受众发放,通过收集受访者的回答来获取数据。

2.实地观察:亲自前往目标地点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数据。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特定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

4.访谈:与目标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话收集数据。

5.网络搜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相关数据。

三、数据整理的方法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含义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1.数据分类: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数据。

2.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错误和重复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数学运算,汇总和计算各种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4.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5.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关联分析等方法,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步骤1.教学方法:(1)案例引导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经验和方法。

2.实施步骤:(1)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并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并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所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并说明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过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会用统计表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难点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并会表示在统计表中.教学过程一. 设疑生趣、导入活动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2. 收集整理,汇报方法.“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 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 课件出示)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 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 将机动车分类收集)3. 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 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 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 合情推理)( 3) 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 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 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 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③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面向全体学生)4. 出示要求,制定方案.( 构思计划,形成策略)( 1) 先1人( 或2人) 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 2) 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 3) 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5. 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 1)创设情境( 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2) 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 3)汇报数据:①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②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 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二) 数据的整理小精灵:“同学们真不错!刚才收集了不少有用的原始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1. 出示要求:想一想:( 1) 我们打算制成一个什么式样的统计表?要分几栏?每栏画几格?( 2)这幅条形统计图的一格又代表几辆车?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更大呢?填一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 整理填表3. 全班汇报:“我的是××统计表”、“有×栏”、“有×格”⋯⋯4. 展示成果,享受成功.展示学生的统计表,有错误的学生及时矫正、共同提高.5. 小结评价:在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发扬团队精神.三. 例题演示例1 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157.5( 女) ,149.0( 女) ,171.2,165.2,151.0( 女) ,168.5,152.5( 女) ,155.3( 女) ,154.0( 女) ,162.0,166.4,158.6(女) ,164.0,156.5,155.5,160.6( 女) ,162.3( 女) ,150.2,163.5( 女) .( 1)设计一个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人表中( 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解( 1)如表6- 2.表6- 220名同学身高测量记录表( 2)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如表6- 3) ,那么就能较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表6-3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经过整理的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四.开放游戏,学以致用1.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小精灵:刚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开始玩心理测试的游戏——“你会是一个稳重的人吗?”猜一猜:“你、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呢?”2.学以致用,动手游戏.(1)出示规则.游戏规则:①根据问卷上的问题选择“是”、“中”、“不是”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在字母下画上“√”.②收集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填写在后面的统计表中.③根据统计结果,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2)独立思考,选择画“√”.3.观察记录,统计填表.将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进行收集记录,填入表格.4.合作交流、解释讨论:说一说:我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5.表达陈述、验证猜测.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你(或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为什么?五.全课总结、享受成功今天大家学得挺好、玩得很开心,说一说有什么收获?六.作业课本145页和146页作业题的1、2、3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了解并体会选取有代表性样本的重要性,并能合理地选择样本.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3.使学生明确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且避免遗漏某一群体,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比较合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3.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全面调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合理地选择样本.3.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哪一种颜色最受你们班同学们的喜爱?恐怕有的同学会说“红”,有的同学会说“蓝”或其它颜色,意见不一怎么办?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统计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二、讲授新课讨论问题:(1)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零配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它们的质量如何进行调查?(2)工商部门要检查某烟花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又如何进行调查呢?(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引入概念(1)全面调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探讨小结如下:(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2.学一学(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全面调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3.议一议(1)你能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2)你愿意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的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抽样调查(sampling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设计范文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设计范文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据收集的意义2.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3.数据整理的技巧4.数据分析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数据整理的技巧。

2.难点:数据的图表表示,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数据的含义、数据的作用等。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收集有什么意义?2.数据收集的意义(1)让学生举例说明数据收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1)分组讨论:如何进行数据收集?a.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b.确定数据来源c.设计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访谈等)d.收集数据e.数据清洗4.数据整理的技巧(1)让学生尝试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2)教师示范数据整理的方法,如表格、图表等。

(3)学生分组实践,对数据进行整理。

5.数据分析的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2)教师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3)学生分组实践,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6.案例分享(1)教师分享一个数据收集整理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2)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数据收集整理的实践项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通过案例分享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组织和教学细节上继续改进。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收集整理数据,并运用图表、统计图等形式展示数据,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整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身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找出最高的人。”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分类排序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学习,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数据分析能力的拓展。
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满兴趣。通过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对于数据的处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数量计算,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尚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基础层次:让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基本的图表绘制。
-提高层次: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互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5.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量、类别、顺序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1.创设情境:以生活实例引入数据收集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5篇

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5篇

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5篇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具体分析: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

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

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

第一次对话。

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

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

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

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1一、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选谁去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自主构建(学)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参赛呢?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投票的方式。

给每个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三、互动互议(议)大家觉得投票的方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

那一起试试看吧。

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整理选票。

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投票呢?学生回答。

老师报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活动。

展示和交流薛恒的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学生2、我是用写_的方法;学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学生4、我是用打√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讲)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回答想: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五、当堂练习(练)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想一想怎样调查?学生回答。

出示统计表看表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六、课堂小结: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教案标题:数据收集和整理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以及数据整理对于数据分析的价值。

2. 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解释不同类型的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教案导入:1. 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例子,说明数据收集和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一个市场调查或一项体育比赛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例如“为什么数据收集和整理对于决策和分析很重要?”或“你认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影响数据结果和结论?”3. 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教学活动:1. 探讨数据收集的方法:a. 介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和实验。

b. 与学生一起讨论每种数据收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何时使用何种方法。

c. 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并要求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解释其选择的理由。

2. 数据整理和分类:a. 解释数据整理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分类对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整理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数字数据、文本数据和图形数据。

c. 提供示例数据,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标准和过程。

3. 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a. 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b. 教授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图表制作。

c. 给学生一个实际数据集,并要求他们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适当的图表来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4. 数据解释和结论:a.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解释和分析数据的结果,并提出合理的结论。

b. 讨论数据分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并鼓励学生提出对结果的进一步探究和改进的建议。

c. 分享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市场营销、医疗保健和科学研究。

教学结束:1. 综合学习成果,提醒学生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如简单的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的理解需要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提高他们的统计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过程,提高统计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图表。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实例材料,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实例中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呈现(10分钟)1.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数据。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标题: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并提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重点:1.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3. 数据的可视化和解释。

教学难点:1.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2. 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如何准确地解读和解释数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技巧的介绍材料,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电脑、纸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应用数据来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你曾经收集过数据吗?你是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探究:1. 介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设计一个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并进行实施。

3. 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巧进行整理和分析。

总结:1. 学生汇报数据收集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总结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如图表、图像等。

2. 学生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实践活动,并进行解释和分析。

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实践和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活动,并进行实施。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反思和总结。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反思总结的质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技巧,如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

2. 引导学生扩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应用领域,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目的和意义。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等,展示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认识。
5.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据的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讨论。
学生需要共同商讨数据收集方法、整理技巧,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练习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结合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指标在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以下拓展活动:
(1)了解其他统计学方法,如方差、标准差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3)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环保调查、社会调研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为家长提供反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教案标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和分析数据。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

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1. 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和分析数据。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案例和练习题。

3. 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的演示软件。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利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步骤二:数据收集方法和技巧1. 介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等,并解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进行实际案例的讨论和练习。

步骤三: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的使用1. 介绍常见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软件等,并演示其基本操作。

2. 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工具整理和分析给定的数据,并进行实际案例的操作练习。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1. 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好的数据,并提出相关问题。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并讨论解决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科学实验和调查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1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因此,本节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1.内容的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统计某路口的过往车辆,统计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

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统计知识,既亲切又能激发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本设计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出发,以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制订收集数据的方案,再去实施,进而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体会统计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纸卡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页例1)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课件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出于对同学们的人文关怀,学校决定由同学们自己来选择校服的颜色,可是,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方法2: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3.揭示课题:你们说的调查,其实就是进行统计。

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4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从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引出实际问题——选哪种颜色合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体现了统计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一种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课件。

学情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跳绳、踢毽子、投篮。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你有办法帮老师快速地了解到结果吗?
学生如果能举手回答,就听听他们的方法;如果没人举手,就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帮老师想到一种快速了解结果的方法。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一角。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他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而且还非常有意义,我们大家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可以先示范:我想知道老师比学生多多少人?然后学生思考交流。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他们的人数。

怎样才能知道图中的人数呢?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2、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指名说说:
(1)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
(2)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3)可以按性别分成两类;……
提问:你想怎样表示人数呢?学生回答:可以画“√”表示;可以用“Ο”表示;有一个人就画一个人……
下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标准分一分,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类的结果。

展开活动。

3、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析结果。

(1)选择学生分类的结果,提问:从这里你能看出是按什么分类的吗?生答:
能(不能)。

师:首先要把分成的几类一一写出来(如果未写,指导学生将分类的情况写清楚。

)。

提问:现在,你能清楚地知道各有多少人吗?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果逐一回答。

(2)出示其他的分类结果,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些什么?
(3)将几种分类的结果放在一起,小组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4)师:这些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你能掌握吗?
提问:你认为分类整理时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最关键的是确定分类标准。

(板书:分类标准)
4、回顾刚才的整理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分类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图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2)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
小结:通过分类整理,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将结果表示出来,这就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三、小脑袋大智慧
第一关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提问:可以怎样分类?生答:按颜色和形状分。

出示图下的表格,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整理结果。

第二关
2、谈话:老师在课前收到了大家带来的一些邮票,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

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从邮票的分值是多少分成三类:从邮票的横和竖分成两类;从邮票上人物和事物分成两类……
3、谈话:最后,老师想把我们班的同学分一分。

先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人数,你是怎么知道人数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数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提问:你能按不同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分法。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分类整理,才能回答有关的问题。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确定分类标准注意: 1、有序
2、确定分类符号2、不重复
3、进行分类3、不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