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隋唐五代

合集下载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思考题及练习重点: 1.名词解释:元白 新乐府 讽喻 诗 张王乐府 2.何谓“新乐府运动”? 3.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白居易诗歌 的艺术特色。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一节 古文运动 1.古文是在贞元、元和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 产生的原因有社会政治原因,中唐以前古文家鼓 吹文体改革的影响及韩柳的作用。 2.古文运动的成就及影响:打破了骈体文的一 统局面,扩大了古文的应用范围,终于形成散体 文对骈文的优势。 3.韩、柳是的古文运动的领袖。其理论主要是: 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作家的 修养;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 等诗人
第一节 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与艺术独创性。 3.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等为代 表。诗风险怪,追求奇特的意象和尖 新古怪的立意。
第二节 刘禹锡、柳宗元 1.刘禹锡有政治寓言诗、怀古 诗、赠答诗、竹枝词等,其诗雄 直劲健,有“诗豪”之称。 2. 柳宗元有寓言诗、赠答诗、山 水诗等。其诗明净简洁,风格清 峭。
1.陈子昂的生平。 2.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 创作实践。
本章阅读书目: 1.马茂元选,《唐诗选》 2.余冠英等选,《唐诗选》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唐诗选》 4.(清)蒋清翊注,《王子安 集注》 5.苏雪林著,《唐诗概论》
6.闻一多著,《唐诗杂论》 7.骆祥发著,《初唐四杰研究》 8.杜晓勤著,《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 释》 9.尚定著,《走向盛唐》, 10.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11.(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 《初唐诗》 12.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
本章阅读书目及材料: 1.高步瀛选,《唐宋文举要》,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孙望、郁贤皓主编,《唐文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吴小林选注,《韩愈选集》,人民 文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笔记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笔记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读书札记目录一、隋朝 (2)1.1 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3)1.2 隋朝的政治制度 (4)1.3 隋朝的经济与社会 (4)1.4 隋朝的文化与艺术 (6)二、唐朝 (7)2.1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 (8)2.2 唐朝的政治制度 (9)2.3 唐朝的经济与社会 (11)2.4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 (12)2.5 唐朝的对外关系与交流 (13)三、五代十国 (14)3.1 五代的建立与发展 (15)3.2 五代的政治制度 (17)3.3 五代的经济与社会 (18)3.4 五代的文化与艺术 (19)3.5 五代的对外关系与交流 (20)四、隋唐五代的遗产与影响 (21)4.1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2)4.2 隋唐五代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24)4.3 隋唐五代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25)4.4 隋唐五代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26)一、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方面,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尚书省、门下省、都督府等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废除世族特权等,使得政治更加公平、公正。

在经济方面,隋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开疆拓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

特别是隋炀帝杨广时期,大力发展运河交通,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联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隋朝还对外贸易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在文化方面,隋朝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隋唐文化。

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如文学家杨素、卢思道等人的作品,展现了隋朝时期的风貌;雕塑家阎立本等人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常有西方亲缘
黄堡窑——
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前身)
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
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青瓷主导,官款、柴窑
四、彩绘瓷
1、长沙窑
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铜官窑,石渚窑),民窑
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
品种:青釉为主
造型:壶最典型
技术提高:
胎细坚、釉莹纯(匣钵)、形周正
域外联系:
西方影响:造型、装饰、钴料
影响扩大:销往东亚、西亚、北非,改变当地面貌
二、白瓷
原料:
胎、釉氧化铁含量1%以下
历史:
北朝晚期出现,入隋成熟,入唐,烧造更多、产品更精
意义:
新品种、最宜彩绘
分布:
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
1、邢窑
窑址:
河北内丘一带
历史:
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薄胎器),唐早期低靡,中期极盛,晚唐渐衰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产地:主纹构图联系产地
单独:西北和中亚
对称:华夏文明中心区(两京、扬州,益州最可能)
题材的演进——
联珠圈纹:8世纪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联珠双龙纹绫(710年)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整理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中国行政史第六章监察制度

中国行政史第六章监察制度

四、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
隋设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分别设 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若干员,分工 明确,互相配合,组成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 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 严密的监察网。 台谏分职:谏官是宰相的属官,不监察政府,只 纠绳天子,如唐初名臣魏征。其作用主要是议论 政事,防止决策的时候出现失误;台官的作用是 纠弹政事,防止百官在实施政策时出现失误。
三是牵制监督在职官设置上采取分权制约的方法使各级官吏的权力不能过分集中构成相互牵制约束的关四是连坐告密即上至公卿下至什伍都相互负有连带责任一人犯法如不检举与之相关的人都得实行连五是遗吏巡行即由皇帝亲自委派的使者御史等去各地查处或监察某项事务
第六章
中国历代的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 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 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 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论法的精神》)



中国古代御使监察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 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是封建 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 令的统一;纠举不法官员;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 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等。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惧宰官之不 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建 立起一套由君主直接控制的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发 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吏治,政治的相对清 明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元世祖非常重视御史 台的作用,他曾说:“中书是朕左手,枢密是朕右手,御 史台是朕医两手的。”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所说: “中国在君权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从前设御史台 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2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 (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
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3
(二)唐代的社会状况
❖ 1.唐代历史的分期 ❖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3.唐代的社会矛盾
16
晚唐诗歌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 ❖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
“小李杜”之称。 ❖ 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
闲适淡泊的情调。 ❖ 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172、唐代散文概况Fra bibliotek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1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
1.1.2初唐后期诗歌
❖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 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 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 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 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 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 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编辑出版史:隋唐五代时期
• 院内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 中书令张说为大学士,知院事;徐坚为副, 贺知章等为学士。另有直学士、侍讲学士、 修撰官各若干名。
• 集贤院分设在西京长安光顺门外和东都洛 阳明福门外,此外尚有诸多分院,是唐代 从事图书典藏、校理、搜访并编刊的最大 机构,因此建制齐备。院中设学士4人, 执掌刊辑古今典籍,并奉旨负责访求天下 遗书和被忽视的贤才能吏。
• 凡有贤士良策有利于治世,文士著述有益 于风教者,都要负责“较其才艺,考其学 术”,一一调查清楚,以上奏朝廷天子。 而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则为常务。学 士4人与直学士10人、侍讲学士4人合称 “十八学士”,玄宗曾仿太宗凌烟阁十八 学士图故事,画“开元十八学士图”,悬 置东都上阳宫含象亭。
• 集贤院初以宰相1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1 人为副知院事,并置判院1人、押院中使1 人。后来,唐玄宗要选名儒硕学进讲侍读, 解说应答史籍疑义。于是,在集贤院置侍 讲学士、侍读直学士。其后,又增修撰官、 校理官、留院官、职检讨官等职官;招募 擅长书写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其中专职 御书检讨8人,知书官8人,书直、写御书 手90人,画直6人,装书直14人,造笔直4 人,拓书6人,典书4人。
• 在图书编辑出版方面,这一时期发生了 许多重要的事件。首先是印刷术于唐初 发明,至五代,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刊 行儒家经典,使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进 入了崭新的阶段。其次,科举制度的确 立、唐诗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图书的 社会传播和贸易活动。再次,史馆修史 和大臣监修制度的确立,强化了统治者 对书籍编纂活动的控制。
• 隋文帝在诏禁谶纬之书后仅3个月,又 下诏禁止私撰国史。
• 唐代发生在文化领域的禁书活动不多, 惟太宗贞观年间禁毁过一部仅有14页的 图谶类小册子《三皇经》。
• 不难看出,《唐律》关于禁书的条款, 重在严惩当代造妖术、妖言和传播以 惑众者,对于古代早明文禁止过的天 文、图书、谶书、兵书之类,只是对 违法私藏者处以2年的处罚。唐朝政府 对于维护思想文化领域秩序的态度是 坚决的,控制图书编辑和传播活动的 措施也是严厉的。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最大贡献:
a.将宫殿、官署民居分区设置,又设东西二 市作为交易中心
b.将全城用纵横街道分为棋盘形,使市容整 齐划一 c. 将四面街界所划之地作为坊,以一坊为 一小城,二面或四面辟门,且规定街道宽 度:百步、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
从大雁塔顶俯瞰唐长安曲江遗址
2、东都洛阳:
规划设计人:杨素、宇文恺、封德 彝、牛弘等
[驼峰]:形如骆驼的背,用于露明架 中,配合斗栱承托梁袱之用。
[人字叉手]:支撑脊抟的两根斜木; 一般在脊蜀柱两侧,唐之前有些只用 人字叉手而不用蜀柱。
[柱的生起]:明间二柱不升,其余则 每出一间,升高二寸。
[柱的侧脚]为加强屋架整体的向心和稳定, 内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角柱轴线偏柱高 的0.8%,前后檐柱轴线偏柱高的1%。
深、高的空间比例是1:1:1, 加大了空间感。
[用材]:
构件无过大的材,又无过小的 材.
山 西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殿 前 檐
山 西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殿 明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斗栱 (柱头、补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斗栱 (转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部梁架
2)多层塔: 平面多为方形平面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我国楼阁式砖塔最早的一例
始建于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大和二 年(公元828年)重修。
平面方形,砖砌五层楼阁式塔,高21米;
收分较大,形态稳固,塔身平素;砖砌 拱门,塔下台基低矮;
只一层有塔室,二层以上石砌墓塔;
叠涩出檐
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远景(由寺内向外看)
西 西 安 慈 恩 寺 大 雁 塔 远 景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龙虎塔: 塔下三层须弥座,塔身方形,四面辟圆券门 通入塔心室,室内有中心方柱,10.8m
石幢和石灯
幢,本意旌旗,秦汉也称幡,或信幡,幡帜,铭 旌,灵旗。佛教传入后借此指称一种佛前供具。佛幢 又称为陀罗尼经幢,用石刻造,即石幢。 灯是佛前供具。石灯,佛寺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小 品。
三 石窟 覆斗式窟
隋唐以楼阁式密檐式这两大类型为主木结构楼阁塔无实物现存砖结构楼阁塔为对木结构的模仿密檐塔为砖石造北魏嵩岳寺塔的继承更趋民族化
第四节 佛教建筑
唐佛教建筑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汉地佛教建筑的性 格。 规模上:佛寺没有超过代表政权的建筑。城市规划 地位:佛寺是宫殿,王府,衙署的陪衬。 形制上: 没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与宫殿、衙署、第宅有明显的共 同性。艺术性格:宁静、平和、自然。
一 佛寺
唐的大寺主要集中在两都:长安,洛阳。长安佛寺 九十余座,有的可以占一坊之地。 唐佛寺殿堂现存四座: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 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天台庵正殿。都是中小 型殿堂。
二 塔(附石幢、石灯) 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式塔――异形塔 ――石幢和石灯
隋唐以楼阁式,密檐式这两大类型为主。 木结构楼阁塔无实物,现存砖结构楼阁塔为对木结构 的模仿 密檐塔为砖石造,北魏嵩岳寺塔的继承,更趋民族化。 亭式塔继承北朝塔形,以木结构亭子为借鉴的,单层, 现存都是砖石结构。
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高宗总章二年(669),方形,五层,21米。 底层南面辟半圆拱门,通塔心室。室内玄奘像, 外壁面素平无柱,檐下,砖砌简单斗拱和普拍枋。 二层以上土筑实心,砖砌外壁有半八角壁柱,皆 三间四柱,斗拱同于底层。 各檐叠涩砖挑出,檐端平直,檐上以反叠涩收至 上层塔身。
慈恩寺塔(大雁塔) 高宗永徽三年(652),原五层,重建为十层, 现剩七层,最外包砖,明万历年加砌,仍保留唐代构 图。 塔方形,高约64M,砖表土壁,内部平面正方的 大空筒。 表面:砖砌,仿木结构的方形壁柱、额枋和柱头 上的栌斗。 塔身一、二层九间,三、四间七间,五层以上五 间,各层四面正中一间辟圆券门洞。 屋檐,砖叠涩挑出。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唐五代文学教案(54学时)第六章杜甫(6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成就。

重点:杜甫诗歌成就、特点。

难点:杜甫诗风及律诗成就。

第一节生平、思想、个性一、生平(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有“诗圣”之称。

其生平的几个主要时期:1、读书、壮游,35岁之前(712-746)。

24岁在洛阳举进士不第。

30岁在偃师娶妻杨氏。

33岁又开始漫游。

在洛阳遇李白,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

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

好饮酒如李白,有《望岳》、《房兵曹胡马》。

2、长安十年困守与求仕,35—45岁(746-755)。

父去世后,生活困窘,为生计无所不用其极:有20多首诗干谒;参加李林甫主持制举,成了“野无遗贤”牺牲品;献《三大礼赋》,擢河西尉小官,不拜。

天宝末年,改授右卫军府胄曹参军。

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左拾遗),45—48岁(756-759)。

安史乱起——756年陷长安,757年夏,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为救房琯获罪。

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房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为刺史。

8月,杜甫被许回羌村。

九月,长安克复,回长安。

758年贬华州司功参军,辄去;后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759年,由华州(西安东南华县)—秦州(甘肃天水)—同谷(陕西)—剑阁—成都。

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

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

有“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及流落湖、湘,49—59岁(759-770)。

在严武的帮助下(可能高适也给他帮助)建草堂,初相对安定。

765年,严武再镇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第六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学案

第六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学案

第六章隋、唐工艺美术学案第一节概述公元581年,大贵族夺取了的政权,建立了隋代。

公元年灭陈,结束260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重新建立起了统一的封建国家。

隋代只是短短存在20多年,但是短短的二十年的发展为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公元618年,隋代的大官僚李渊父子起兵,建立了唐王朝。

“的战火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繁荣,经中、晚唐后便形成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10个较小的封建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使中国又陷入分裂之中。

唐代的社会特点1、、、、。

(1)统一。

指的是疆域的扩大和政令的统一。

唐代使我国各民族大统一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的过程。

它重视民族间的和睦与合作。

例如:西北的突厥、回鹘,西南的吐蕃、南诏,东北的渤海等少数民族政权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十分频繁,社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

(2)上升。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历史时期(3)自信。

唐代人具有充满自信的思想观念。

(4)开放。

唐代对人们的思想领域是比较开放的。

例如对于宗教,允许道、佛并存。

第二节陶瓷工艺一、隋代的陶瓷艺术隋代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然而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上升,使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上,有着较大的发展。

1、按用途分,陶瓷的种类:(1)器(碗、盘、杯、尊等)(2)盛贮器(壶、罐、盆、盒等)(3)生活用具(炉、灯、烛台、唾壶、薰等)(4)娱乐器(拍鼓、棋盘等)(5)家具(模型等)二、唐代的陶瓷艺术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窑名,这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一)以陶瓷的特点分类:、、、1、青瓷(越窑)越窑:“越”指地区,唐代称之为越州,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是以烧制青瓷为主,因此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

唐代的越窑,封建统治者为了提供宫廷用品,曾在此地设立官督造。

这也就是后来历代所设立的御器厂和官窑的前身。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建筑史—_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_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二、唐(公元618—907年)
(一).背景: (二).城市: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2、东都洛阳
1、隋大兴城与唐长安: 设计人:宇文恺


城市规模:9721x8651.7平方米 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对称,规划整齐,东西大 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 人口百万,109里坊。 小坊一里见方,大坊则成倍于小坊。 坊内有一条东西向横街或十字街,称曲,再用小 巷划分成16小块地。 有东西二市。 皇城在北,再北是宫城。
[立面]:




台基低矮; 明间成方形,尽间渐窄; 中部五间开板门,两尽间设直棂窗; 柱有生起和侧脚,柱上有卷杀, 斗栱与柱高比 1:2, 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柱头铺作出四跳七铺作, 一、三跳偷心造, 正脊长三间,鸱尾恰好位于左右第二缝梁架上; 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 出檐近四米,坡度平缓1:2,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梭柱]:在柱上端1/3处收杀。使柱顶与斗 底相合,柱肩梭成圆弧形。

[昂]:斗栱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 为“昂”,下昂的作用是在出挑长度不变 的情况下,减小出挑高度。 [批竹昂]: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

3.塔: 唐单层塔 僧尼墓塔为主,平面方形居多。
1)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 建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八角形平面; 立面:南面为拱门,北面是铭石, 东西两侧是假门,另四面为砖雕直棂窗, 转角:五边形倚柱,下无础,柱头有阑额, 无普拍枋柱头铺作一斗三升,补间铺作为曲 脚人字栱, 塔下部:高大台基上砌一层低矮的须弥座; 塔刹:有须弥座、山花蕉叶、仰莲、复钵等; 总高9米多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基座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一)财政收入
在五代十国,主要收入仍是田赋,但多缺
1.田赋 2.工商各税 3.其它税捐
1.田赋
(1)省耗 (2)牛皮筋角税 (3)农器农具税 (4)牛租 (5)分摊麯钱
2.工商各税
(1)盐税和盐专卖 (2)酒税和酒专卖 (3)茶税和茶专卖
3.其它税捐
(1)商税 (2)税草 (4)和市、和买 (5)贡献、进奉
二、隋朝的财政收入
(一) 1.田制。杨坚建立隋王朝后,即于开皇元年(581年),颁布 新令,继续推行前代均田制度,内容如下: “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 为族,皆有正。畿外置里正,比闾正;党长比族正,以相 检察焉。男女三岁已下为黄,十岁已下为小,十七已下为 中,十八已上为丁。丁从课役,六十为老,乃免。自诸王 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 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 2.田赋。
一、政治经济情况 二、唐朝中后期的赋税
一、政治经济情况
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立国已百余年, 封建经济空前发展。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 唐朝政治经济,由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 路。
二、唐朝中后期的赋税
(一) (二)专卖收入 (三)工商各税 (四)其他非税收入
(一)田赋
1.田制 2.田赋——两税法
四、国库管理制度
隋、唐两代,户部所管仓库有正仓(州郡各 仓)、常平仓和义仓,转运仓和太仓属“朝 廷委积”,归司农寺管。
五、常平仓、义仓
第六节 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和财政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 二、五代十国的财政
一、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
唐代自黄巢起义后,各方镇割据之势已成,唐王 朝已成四分五裂状态。公元907年,朱全忠废掉唐 哀帝李(木兄)而自己称帝,开创了五代十国时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第6讲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第6讲
隋朝的制度在继承北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在 创新之中逐渐稳固。而唐初基本上是继承。尤其是科举制 的推行,逐渐削弱了士族的力量,保证了官僚群体的更新 和帝国的活力。使得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在新的基础上重新 焕发了生机。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3、隋代的制度创新
—— 《旧唐书》卷六《则天 皇后本纪》
二、皇权与中枢决策
705年
2、皇权的争夺
中宗复位,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武 氏家族武三思、崇训(安乐公主之夫)父子用 事,朝政混乱。
707年 710年
皇太子重俊发动政变诛武氏父子,随后被中宗 镇压。 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其少子重茂,韦
后临朝称制。临淄郡王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
第一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第六讲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
霍 红 伟
第六讲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二、皇权与中枢决策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四、监察与法律制度 五、军事制度 六、科举与学校 七、五代略论
霍 红 伟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1、王朝政权的更替
一、王朝更替与制度演进
三、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1、中央行政机构
下辖四司
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勋司 考功司 户部司 度支司 金部司 仓部司 礼部司 祠部司 膳部司 主客司 兵部司 职方司 驾部司 库部司 刑部司 都官司 比部司 司门司
寺、监
宗正寺 司农寺 太府寺 太常寺 鸿胪寺 光禄寺 国子监 太仆寺 卫尉寺 大理寺
三省位置图
工 部
工部司 屯田司 虞部司 都水司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37
Part1

所谓仁存乎内,义见乎行,心和行的统一才是“道”的全部。 韩愈的道统论旨在维系儒学价值体系,强调和彰明儒学的真理性, 以与佛教抗衡。道统描述了一个“圣圣相传” 的系列,提升了先秦 儒学的权威性。




王通倡导三教可一,又力倡儒学,对于恢复和振兴儒学, 延续和传 播两汉以来的儒家政治思想有重要作用。
18
Part1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祖籍陇西狄 道,一说陇西成纪人,唐高祖李渊次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继承君位, 年号“贞观”( 627—649 )。李世民贞观 统治集团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励精 图治,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 取得了明显的政治效果。李世民在位23 年 间,大唐帝国政治修明、经济繁荣、文化 发达,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及其统 治集团的政治思想主要记录在唐神龙年间 由史官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
13
Part1

一、“三教可一”论
所谓“三教”,即儒、佛、道。隋朝统一天下后,大一统政治局面渐 至恢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反映到意识形态上,即表现为 儒、佛、道三教并立与调和的倾向。王通“三教可一”论就是在这一 政治与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
14
Part1

在王通看来,对待三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将三者融合为一,让它们 互相融通、吸收,取长补短。王通的政治思想即以儒为主,兼及佛、 道。他坚持周孔之道,又援佛、道入儒。如他以“元气”释天,以 “元识”释人,认为“天者,统元气焉”,“人者,统元识焉”。 此外,王通明确提出,“五常,一也”。他认为,仁义为政教之本, 徒有仁义而无礼,则“不可行也”。 以周孔之道为主干,兼容佛道,形成通变、无弊的统治思想,是王 通政治思想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e/r' 、.、、>: 隋唐五代隋:公元581 -618 年唐:公元618 - 907 年五代:公元907 - 960 年第一节绪言IY —十一H-工唐是核心: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分期:755 年、756 年原因:755 年末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与西方交流多寡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主要产区转移地域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二、生产格局格局——官府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左尚署,车舆伞盖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织染署,君臣等冠冕掌冶署,铜铁器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民间:家庭、作坊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

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 世纪中叶第二节织绣印染一、引言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材质分类:丝、麻、棉、毛织物规格:宽 1 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 4 丈为匹、布5丈为端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 作二、著名丝绸产地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品类:蜀锦、单丝罗装饰:“十样锦”扬州——品类:锦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定州——品种:绫吴越——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品种:缭绫、线毯三、著名丝织品种纱——特点:平纹方孔,轻薄代表:轻纱(亳州)?±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代表:单丝罗(益州)绫——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地位:黄金时代——唐代表:定州绫缭绫:润州、越州技术:织成后碾砑装饰:御用题材锦——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特殊:繝:色彩丰富与热烈织金锦:金线显花线毯:特点:厚实、有花、巨大,铺陈宫殿代表:中晚唐宣州刻丝——特点:通经断纬发展:初唐西北宋后发展轨迹:先西方后中国先刻毛后刻丝游牧民族实用农耕民族欣赏二、印染染料:植物花、叶、茎、皮、根、果坯料:绢、纱、罗、絁、绫主要品种:绞、夹、蜡、灰缬绞缬:历史:北朝初已见,唐流行制作:似今日扎染,以线等在织物上钉扎出各种形状以防染效果:晕染,抽象简练,天然夹缬:历史:唐玄宗宫中发明,后遍行天下制作:两块图案相同花版夹住对折坯料以防染效果:图案对称,精美,时代典型蜡缬、灰缬: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制作:以蜡液或碱剂(以草木灰或石灰为主)为防染剂,于坯料绘画、点染,或借助镂空花版防染三、刺绣发展:题材拓宽、技法丰富功用:礼佛:佛教盛行绣像:皇家表率绣经:卢眉娘(亦真亦幻)日用宫廷:神丝绣被民间:衣物,花卉禽鸟技法:约自唐中期始,平绣渐流行蹙金银(盘钉金银线成纹)四、丝绸图案题材:动物、花卉、几何、文字等极丰富。

典型:联珠圈纹历史:源于萨珊波斯, 6 世纪中期出现在中国7 世纪50-80 年代最盛(693 年,武则天禁锦)8 世纪初淡出(714 年,唐玄宗禁锦)洋主题:翼马、野猪头:萨珊波斯宗教含义鸾鸟、花角鹿、野山羊:异域文化背景人物纹样:隆准深目胡人产地:主纹构图联系产地单独:西北和中亚对称:华夏文明中心区(两京、扬州,益州最可能)题材的演进——联珠圈纹:8 世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联珠双龙纹绫(710 年)联珠圈改为双层,外圈变成小圆环正仓院联珠狩猎纹锦,双层联珠圈改为内联珠外卷草卷草舞凤纹锦,西方情调联珠圈为中国风格卷草取代变体宝相花纹流行:7 世纪80 年代起,最少一个世纪来源:同联珠纹渊源风格:勇武转为温和宝相花历史:不早过8 世纪,后长期流行形象:花卉图案化组合,无法确指早期莲荷,以后牡丹形象各朝不同写实花鸟纹出现:8 世纪后期意义:装饰走向自然第三节陶瓷一、引言烧造普及:分布:冀到粤,苏到川,窑址数百,豫、浙居多面貌丰富:品种:南青北白、黑、黄、花、三彩、绞胎装饰:堆贴、模印、捏塑、刻划、彩绘、釉下彩技术提高:胎细坚、釉莹纯(匣钵)、形周正域外联系:西方影响:影响扩大:造型、装饰、钴料销往东亚、西亚、北非,改变当地面貌原料:胎、釉氧化铁含量1%以下历史:北朝晚期出现,入隋成熟,入唐,烧造更多、产品更精意义:新品种、最宜彩绘分布: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1、邢窑窑址:河北内丘一带历史: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薄胎器),唐早期低靡,中期极盛,晚唐渐衰品种:素面白瓷为主,粗、细两种《茶经》:类银类雪供奉:“翰林”:内廷翰林院;“盈”:帝王百宝大盈库2、巩义窑与定窑巩义窑(巩县窑)——品种:兼烧三彩,釉陶、绞胎、青花历史:始于初唐,盛唐兴旺,后渐衰定窑——窑址:河北曲阳涧磁村历史:始于晚唐品种:黄绿、褐绿釉粗瓷居多白瓷少但典型,“官”款三、青瓷1、越窑窑址:绍兴宁波一带,以慈溪上林湖、上虞窑寺前为中心历史:盛唐发展、晚唐五代繁盛品种:青瓷为主,《茶经》:类冰类玉造型:轻薄,多变化,或仿花形装饰:刻划、印、镂空、捏塑、堆贴、釉下褐彩定义: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窑贡瓷釉质:莹润如玉装饰:釦、金银平脱造型:规整周正技术:小件器支烧2、其他青瓷窑场北方:常有西方亲缘黄堡窑——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前身)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青瓷主导,官款、柴窑四、彩绘瓷1、长沙窑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铜官窑,石渚窑),民窑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品种:青釉为主造型:壶最典型装饰:9 世纪以前,褐斑贴花以后,褐及绿彩绘风靡2、“青花” 定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画的白地蓝花瓷器发现:扬州唐城遗址、印尼海域沉船(?°黑石号?±)等可能为巩义窑产品,但起码部分作品受西亚影响多次出现的菱形花叶绝非中国图案,同波斯彩绘陶相似五、唐三彩及其他1、唐三彩定义:低温铅釉陶器,二次烧成效果:彩釉斑驳,淋漓酣畅(铅)装饰:釉色、模印、刻划、堆贴、绘画历史:高宗朝始,玄宗开元鼎盛,后迅速衰落用途:多为明器(厚葬),少数实用,胡风浓郁分类:器皿:瓶、壶、盘等;雕塑:俑、马、驼等产地:两京与外地(两京大墓出土物应为将作监甄官署制品)影响:宋、辽、东北亚、波斯2、花瓷产地:北方,河南更集中效果:深色釉上带有浅色斑块,信手点染,富天然意趣著名器物:腰鼓,河南鲁山造,形体常很大3、绞胎制作:白、褐或白、黑两种瓷土分别制成泥条,再拧到一起直接以之拉坯,或将切割成片状,镶贴到一般材料上上釉烧造创制:唐人,当摹仿西方玻璃器第四节其他门类一、金银器历史——早期金银器:用银晚于用金、器皿晚于饰品入唐大发展,成为艺术顶峰器物已上千,重要的三批:1、金银器和时代生活繁荣原因——经济发展外,同西方、游牧民族联系金器少、银器多——原因:材质,等级,适宜程度生产——官府:少府监中尚署金银作坊院、文思院、地方民间帝王占有——官府作坊制作、地方土贡,进奉2、造型形制:小巧:金盒、香囊硕大:盘、宫廷盆、瓶,更富特色变化:前期:挺拔,多空间变化,若干造型受西方影响后期:圆柔,空间变化减少,华夏风越发明确盛唐已开始改造西方造型3、装饰方法——捶揲、錾刻居多,浇铸、银丝编结、鎏金捶揲:西方手法、西方构图錾刻:中国手法、中国题材生产——地区:前期北方优于南方,后期南方继起水平:前期大大高过后期,制作精美,富丽堂皇捶揲錾刻(钑花)浇铸制作:装饰主纹与造型一道完成,浮雕感风格:西域风镂空鎏金通体鎏金(金涂),单调主要装饰部位鎏金(金花银器),效果极华丽二、铜器1、铜镜发展——高宗:时代特点形成玄宗:鼎盛,中国铜镜顶峰德宗:以后渐衰微(铜源紧张)用途——鉴容、颁赐张挂:高档工艺镜造型——唐——圆、方、菱花、葵花五代——圆、亚字装饰——构图:自高宗时代始,改变传统分区式,以较大装饰面表达一个主题,装饰更自由8 世纪前繁满,以后渐趋简化题材:动物:最多,瑞兽祥禽花卉:宝相花、团花等人物:盛唐、中唐风行百炼镜——产地:扬州异名:千秋镜水心镜、江心镜百炼镜:装饰:文字:“千秋” 花鸟:月宫、花卉、衔长绶鸾鹊盘龙:最常见高档工艺:螺钿、宝装、宝钿金银平脱做法:粘贴金银箔纹片于器物用色漆髹涂数道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发展:昌盛在8 世纪中叶金背、银背做法:把整块金片或银片嵌在铜镜背面片下图案随镜铸出,图案通过金银片显现金银片上施錾刻,表现主要细部鎏金2、其他铜器小型器物多朴素无华,但有特例大型造作富时代特点天枢,八棱柱体,高约百尺,径十二尺九州鼎, 1 只高丈八,8 只高丈二三、玉石器玉器:材料:和田玉、蓝田等级:三品以上腰带、马饰、酒具水精器:水精,即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质石英产地:中国也产,异域品质高玛瑙器——玛瑙:具有不同颜色而呈带状分布的玉髓材料:优质者得自外番造型:西方四、漆器地位:瓷器普及令日用漆器减少制作:装饰:素髹、金银平脱、螺钿、宝钿胎:木、木片卷粘、夹纻著名产地:襄州(湖北襄樊)襄样(木片卷粘胎素髹器)库路真(或为金银平脱)螺钿金银平脱五、木器和象牙器木器:品种家具:入唐高足桌椅渐渐普及其他:乐器等影响:器物造型趋低矮中晚唐五代:瓶壶趋矮,高足盘渐少木画:做法:在紫檀等硬木地上,拼嵌染色或不染色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图案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东晋,繁盛在唐象牙器:生产:中尚署拨镂:染色象牙上镌刻图案,还有于刻纹内再填色六、其他第五节结语一、风貌与演变色彩:繁富、绚丽:金花银器、三彩、繝、宝钿图案:前期饱满端庄,动物纹样突出后期温和清丽,植物纹样重要造型:前期挺拔,后期圆柔气象:前期高贵,后期平和风格:富丽华美(前期更典型)承传:继承:前期似北朝,后期近南朝传承:辽似前期,宋类后期影响:学习西方影响西方(陶瓷、丝绸、金银器)东方楷模(朝鲜半岛、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